马科斯宣誓就职之夜逃亡之谜
1986年2月,千岛之国菲律宾举行总统选举,竟选者一方是现任总统费迪南德.马科斯,一方是前参议员、菲律宾反对党领袖贝尼尼奥.阿基诺的遗孀科拉松.阿基诺。这次民主选举成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政治决斗,瞬息万变,扣人心弦。到底谁能成为最后赢家呢?
这里需要先介绍一下马科斯和科拉松的概况和大选的由来。马科斯于1917年9月11日出生在菲律宾北伊罗戈省的一个官僚世家,1939年毕业于菲律宾大学法律系,在全国律师会考中得过第一名。他能言善辩,三十二岁当选为议员。自1954年与大家闺秀伊梅尔达结婚后,更是一路顺风,官运亨通。在夫人的辅弼下,他出任议长,担任政党领袖。1965年12月30日当选为总统,1969年12月30日又连选连任。在第二个任期开始不久,国内出现动乱,反对派和菲共党武装日益活跃,使他的总统宝座开始动摇。为巩固政权,1972年9月21日,马科斯宣布在全国实行军法管制,停止一切政党活动,反对党领导人纷纷被抓人狱,而第一个被抓的就是马科斯的政敌、前众议员、现在的反对党领导人贝尼尼奥.阿基诺。阿基诺1932年11月出生在巴尼拉北部打拉省的一个议员家庭,才华出众,被誉为神童。二十二岁时,阿基诺当选为他的家乡赛普西翁市市长,二十九岁时成为打拉省最年轻的省长,1967年当选为参议员,之后成为最有影响的反对党领导人。1972年11月,军事法庭认为他犯有“颠覆罪、非法拥有武器罪和谋杀罪”,判处其死刑。由于国内外的强烈抗议,马科斯下令重审此案。在狱中被关押八年之后,阿斟诺获准去美国做心脏外科手术,之后在美国流亡。马科斯靠铁腕得以保住权位。1981年,马科斯取消了长达十年的军法管制,允许各政党恢复活动,同年’月,他乘反对党元气大伤、阿基诺流亡国外之机,轻而易举地赢得大选,为自己披上了“民主”外衣。1983年8)月,阿基诺结束在美国流亡的生活,回到匪律宾.准备联合国内反对派势力推翻马科斯。不料,他乘坐飞机抵达马尼拉不久,便遭枪击而死。这一枪激怒了成千上万的菲律宾人,全国范围的抗议浪潮此起彼伏,纷纷要求严惩凶手。当局称杀死阿基诺的凶手是一位名叫加尔曼的“共产党恐怖分子”,但阿基诺夫人说凶手就是马科斯。在内外压力下,马科斯下令成立调查委员会,负责对该案进行调查。
阿基诺之死虽然除了马科斯的心头大患,但带给他始料未及的更大、更多的麻烦。人们对马科斯政权的不信任感迅速增长。不仅如此,还引发了持续的政局动荡,加深了社会的各种矛盾。菲共领导的人民军力量不断增长,这些引起了美国的不安。他们所担心的不是马科斯的政权,(尽管马科斯这么多年来对美国一直顶礼膜拜,言听计从),而是它在菲律宾的两个重要军事—苏比克湾海军基地和克拉克空军基地。美国认为,菲律宾的人民军活跃之极,国内确有发生大规模内战的危险,于是开始敦促马科斯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政局。马科斯接受了美国的“建议”,决定本该1987年6月他任期届满后才举行的大选提前,日期定在1986年2月7日。以马科斯为首的执政党候选人和与科拉松.阿基诺为首的反对党候选人开始了生死角逐。马科斯对这次大选特别重视,一方面是为了满足自己的权欲;另一方面也是为了自己和周围人性命。因为科拉松.阿基诺曾表示,如果她当选总统,就会把马科斯和他的亲信贝尔送上审判台。科拉松.阿基诺对这次大选也是势在必得。她生于1933年1月,老家也在打拉省,曾祖父是华人,1870年移居菲律宾,后成为大种植园主。科拉松十九岁时赴美国读书,先在费城的拉文山学院读中学,后转人纽约圣文森特学院主修法语和数学,获文学士学位。1954年二十一岁时与阿基诺结婚,生有四女一子,长期以来,她一直是默默无闻地操持家务、支持丈夫的工作。阿基诺被害后,得到大多数人的同情。开始她不热衷参与总统竞选,但逐渐意识到只要马科斯执政,丈夫的冤案就不得沉雪。因此,她决意参加竞选,与马科斯一决雌雄。
双方都开始了拉选票的活动,在各地奔波,会见选民,发表演说。2月7日,选民开始投票。由十九个国家代表组成的联合代表团分别在各选区视察投票情况,结束以后由政府的选举委员会和国民自由选举运动两个机构计票。按选举法规定,正式的选举结果应由国民议会检查委员会公布。至2月10日凌晨时,选举委员会只统计出百分之二十八的选票,而且两个机构公布的得票情况政府选举委员会说马科斯得票数领先;而国民自由选举运动的统计结果却是阿基诺夫人领先。人们开始对投票计票的结果表示怀疑,包括计票的女操作员和十九国观察团代表也认为其中有问题,不能反映民众本意。2月15日计票工作结束,国民议会宣布:执政党新社会运动的候选人马科斯以一百五十多万张选票的优势击败竞争对手科拉松.阿基诺,2月25日举行就职典礼。
科拉松.阿基诺当即表示不承认国民议会宣布的选举结果。2月16日,反对党在马尼拉举行有上百万人参加的集会,科拉松在会上宣读了反对党的“非暴力抗议计划”,表示要发动声势浩大的民众不服从运动,以迫使马科斯下台。
马科斯获胜消息公布后,国际政界和舆论界迅速作出反应:美方人士认为该选举中普遍发生了舞弊和暴力行为,不能承认菲律宾国民议会计票的合法性”;欧洲议会通过决议谴责菲律宾执政党的舞弊行为;澳大利亚、泰国、新加坡、日本等国人士也发表批评文章。一时间,菲律宾的国际形象一落千丈。
在国内外压力下,为了缓解矛盾,马科斯作出了一些引人注目的姿态,如接受贝尔的辞职,并宣布将进行一系列改革,打算成立一个“国务委员会”,吸收阿基诺夫人参加。但是,反对派不愿善罢甘休,他们继续组织群众上街举行大规模集会,抗议选举舞弊,要求马科斯下台。马尼拉的气氛变得紧张起来。
1986年2月22日,即议会宣布马科斯获胜之后一星期,菲律宾政局出现了戏剧性变化。当晚6时45分,国防部长恩里莱和代总参谋长拉莫斯在国防部举行记者招待会,宣布脱离马科斯,支持科拉松。恩里莱认为“总统没有赢得这次选举,他是由国民议会匆匆忙忙宣布获胜的。我的良知不准我承认他是最高司令。”拉莫斯说,“他已不是有为的总司令,因为他把个人和家庭的利益置于人民利益之上”。他俩的倒戈标志着军队的分裂,从而从根本上动摇了马科斯的统治地位。马科斯对此“感到悲伤”,要求两将立即停停止愚蠢的举动,宣布投降。同时,让贝尔复职,并命他调兵遣将,准备镇压。当时守卫国防部大楼的只有一百二十名士兵,而贝尔则指挥着二十余万部队,二者力量对比悬殊。马科斯根本没把恩里莱和拉莫斯当回事,认为只动用总统府卫队就绰绰有余。意料不到的是,数千名群众迅速赶到国防部所在的阿吉纳尔多兵营,围在大楼外边,保卫兵变部队。2月23日中午时,越来越多的士兵加入了反叛部队的行列。马科斯急命贝尔采取措施,从最近的地点调来一个海军陆战队营,命令他们用十辆坦克封住公路,摆出大举围歼之势。然而数以万计的群众挡住了坦克,要求部队后退,部队无可奈何撤走了。23日晚,效忠马科斯的部队从波尼法西兵营开来,又被街上的群众阻挠。2月24日,敌对双方在军事、舆论、民心等方面拼死相争。凌晨6时20分,马科斯部队准备向克拉梅兵营出发。拉莫斯和恩里莱转移到那儿,成千上万的人围住他们,组成一道道人墙,连红衣主教海梅.辛都站出来号召天主教徒支持恩里莱和拉莫斯。马科斯的空军士兵也投向了兵变部队。形势朝不利于马科斯的方向变化。24日6时27分,教会支持的“真理”电台广播:马科斯及其家属已从马尼拉国际机场逃离菲律宾,人们欢欣雀跃,奔走相告。
事实上,马科斯仍在总统府。他与夫人伊梅尔达、女儿伊营内一起在第四电视台露面,否认已经出走,并宣布将于第二天宣誓,还要在全国实行戒严。正说话间,荧屏灯光熄灭,原来是兵变部队已将电视台、电台、官方通讯社控制。人们对马科斯的戒严令置若罔闻,数以万计的科拉松支持者涌向街头示威。24日晚,军政官员纷纷倒戈,兵变人数达到百分之八十五。华盛顿的态度也进一步明朗,要求马科斯这位“一直忠于美国的盟友”下台。此时,马科斯真可谓四面楚歌,心力交瘁。他整整一夜没有合眼。2月25日凌晨,他通过电话和美方联系,询问能否支持他与阿基诺夫人分享权力;如果出走,美国是否会保证他的安全。美方拒绝了他的第一个要求,但答应将他作为一位客人来看待。马科斯还想与恩里莱商量担任名誉总统到1987年,但遭到婉拒。
1986年2月25日,在菲律宾出现了两个总统同一天宣誓就职的事,上午10时40分,科拉松.阿基诺在菲律宾俱乐部宣誓就任菲律宾总统,受到热烈欢迎,参加仪式有上千名官员和各界名流。令人迷惑的是,11时57分,马科斯也在重兵把守的总统府里宣誓就职,没有任何外交官在场,二十七名内阁成员中,只有八名出席,使他伤透了心,庆典充满了悲凉气氛。当他们回到屋内,听见收音机里传来一批批军人、官员、驻外使节效忠阿基诺夫人的消息,总统府外几十万名群众在怒吼,令马科斯心烦意乱。当天下午,拉莫斯的空军又向总统府发射了一枚火箭,击中马科斯女婿的汽车。看到家人在火箭爆炸后吓得发抖,马科斯终于痛下决心——走!
下午5时,马科斯给恩里莱打电话,表示愿意让权,条件是保证他及家人、亲信安全地离开菲律宾。接着,他又打电话给美国驻菲律宾大使,要求他赶紧派飞机去。四个小时后,四架“快活的绿色巨人”式直升机降落在总统府院子里。晚9点零5分,马科斯夫妇及其家眷、亲信约九十人登上美国提供的直升机,飞往位于檀香山的美国克拉克基地,开始了避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