佩特拉之谜-庞贝:繁华的哀伤

时间:2023-03-20 20:00:03关键词:佩特拉,之谜,繁华,哀伤,庞贝繁华的哀伤

佩特拉之谜

英国著名诗人威廉.贝根曾经写下过这样两行诗句:“令我震惊的惟有东方大地,玫瑰红墙见证了整个历史”——这是为一个叫做佩特拉的地方作的赞歌。考古专家曾这样评价佩特拉:“这是个一流的考古地,一个中东最大的考古宝藏。”佩特拉究竟是个什么地方?为什么这么值得人们关注和歌颂呢?

无论从哪个角度看,佩特拉都是一个值得介绍的地方。这个城市在历史的变迁中载浮载沉,而后神秘的消失,到现在几乎还未被人触及过呢。

在公元2世纪到3世纪,即罗马帝国全盛时期,佩特拉曾一度是罗马东部省城的佼佼者,然而后来一度长期衰落。到了19世纪,它成了一个地理位置极其神秘的城市,隐没于死海和阿克巴湾(今天的约旦国境内)之间的山峡中,被阿拉伯人称为“佩特拉废墟”,外界人很少有人造访此地。

图中所示为佩特拉最为壮观的建筑——帝王陵墓,考古学家们推断这可能是贝拉尔二世之墓。多少年来,人们一直不知道在这群山峻岭之间,还有这么一座“玫瑰红”色的佩特拉古城存在。

虽然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曾有人试图进入佩特拉,但往往不是找不到具体的地理位置,就是不幸被当地的异教徒杀害。因为通往佩特拉的必经之路是一个深约二百英尺的山峡,这就是《圣经》中提到的荷尔要塞。到了1812年,终于有一个叫贝克哈特的瑞士人进入了这个被人们长期遗忘了的城市。

佩特拉之谜-庞贝:繁华的哀伤

一路心惊胆战地经过了那个让人毛骨惊然的荷尔要塞,贝克哈特发现了世上最令人惊叹的建筑:这是一个完全由坚固的岩石雕凿成的、高一百三十英尺、宽一百英尺、装点的柱子比真人还大的塑像,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出亮丽的粉色、红色、桔色以及深红色,层次生动分明,典雅动人。由于整座建筑雕凿在沙石壁里,外衬着黄、白、紫三色条纹,熠熠闪光,无比神奇!这就是著名的卡兹尼石雕。

过了卡兹尼,沿着峡谷向前行进,贝克哈特发现,这里有一座隐没于此的城市:悬崖绝壁环抱,形成天然城墙;壁上两处断口,形成这狭窄山谷中进出谷的天然通道。四周山壁上雕凿有更多的建筑物。有些十分简陋,只能算洞穴;而另一些山则大而精致——有台梯、塑像、堂皇的入口、多层柱式前廊。所有这一切都雕筑在红色和粉色的岩壁上。

根据多年的研究与学习,贝克哈特推测,这些建筑群就是已消失的纳巴泰民族的墓地和寺庙。纳巴泰人把已故的国王们视为神灵,把他们的陵墓视为神庙,在岩石中开凿墓地是他们的一种风俗。

纳巴泰人是阿拉伯游牧民族,约在公元前6世纪从阿拉伯半岛北移进入该地区(今天约旦和南叙利亚境内),他们在这里建造了众多的安居地,并把佩特拉作为了首都,因为这里:既有典型的战略优势——惟一的入口是狭窄的山峡,正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又有丰富的资源环境——水源充足、森林繁茂、牧草肥沃。

而且,佩特拉位于亚洲和阿拉伯去欧洲的主要商道附近,来自世界各地的商人们押运着满载货物的骆驼队经过这里,把阿拉伯的香、经波斯湾输入的印度香料、埃及的黄金以及中国的丝绸运往大马士革、泰尔以及加沙等地的市场。公元前4世纪,这里成为了一个重要的商业城市。

佩特拉之谜-庞贝:繁华的哀伤

公元前2世纪,纳巴泰达到了全盛时期,王国领土由大马士革一直延伸到红海地区。纳巴泰人的文字逐渐进化成了当代阿拉伯文字,在当今大部分阿拉伯世界中广泛使用。公元前80年至前65年,国王阿尔塔斯二世统治时期,纳巴泰人铸造了自己的钱币,建造了希腊式的圆形剧场,佩特拉城蜚声于古代世界。无论何地,甚至远至中国,只要有骆驼商队,只要有贸易团体,人们都听说过神话般的石头之城——佩特拉。

公元106年,罗马人夺取了佩特拉,城市及周边地带成了罗马帝国的一个省,称作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它是罗马帝国最繁荣的一个省,罗马工程师们铺筑商道,改进灌溉设施。佩特拉几年中创造的经济效益占罗马帝国经济生产收入的四分之一。

可是,佩特拉的贸易——该城的经济支柱却开始发生变化:越来越多的货物依靠海上运输,地中海岸的一座名叫亚历山大的城市抢走了它的一部分生意;陆地运输也开始变化,罗马人在它北部兴建了一条大路,连通了叙利亚的大马士革与美索不达米亚(今天的伊拉克),掠走了更多的运输贸易。到了公元3世纪,佩特拉的经济实力和财富大大减弱。公元4世纪,佩特拉沦为东罗马帝国的一部分,并成为一座基督教城市,是拜占庭大主教的居住地。公元7世纪,随着伊斯兰教在阿拉伯地区的东山再起,阿拉伯人佩特拉区又成了伊斯兰帝国的一个小省。

但是此时的佩特拉已几乎处于被遗弃的地步。几个世纪后,佩特拉这座石城在十字军东征期间因为被作为军事要塞,曾经再次兴旺起来;但是到了公元12世纪后,佩特拉再次被遗弃。在贝克哈特来访之前,西方世界完全将它遗忘了,这里的墓地只是被游牧的人当做了遮风避雨的场所。

贝克哈特将他在佩特拉的所见所闻写进了《叙利亚圣地旅行记》的一卷书中,书中优美的描述引发了欧洲人到这个地方探险的激情。835年,一位年仅三十、博览群书的美国游客约翰.李约德.斯蒂芬斯(他后来在南美丛林中发现了玛雅人的科庞城)来到了这个几近消失的城市,正如贝克哈特一样,斯蒂芬斯被突然展现在眼前的卡兹尼美景所震惊。不过经过了历史的洗礼,这些建筑当时已经面目全非了。

返回纽约后,斯蒂芬斯于1837年出版了《阿拉伯人佩特拉区游记》一书,他这样描述着卡兹尼石雕:“一座神庙,精致清晰,宛如一颗嵌在岩石壁上的浮雕宝石。”该书出版后,得到美国诗歌评论家爱伦.坡的高度评价和赞扬,而一举成为美英两国的畅销书。诗人威廉.贝根也因此写下《佩特拉》一诗,萦绕人心的诗句使他流芳百世。二十世纪的电影制片人史蒂芬.斯皮尔伯格有感人们对佩特拉的关注,实地拍摄了影片《印第安纳.琼斯和最后的十字军》,以截然不同的艺术方式再次使佩特拉美名远扬。

伴随着佩特拉成为旅游盛地,世界各国的考古学家们也纷纷都来到这里考察发掘。

如果说过去多年的研究都把注意力聚集在那些墓地上,那么今天的考古学则对佩特拉人的生活方式越来越感兴趣。考古研究者们发现表明纳巴泰人不仅搞贸易,还制造并且出口精美的陶器——他们的泥器细薄精致,装饰着树枝树叶之类的自然图案。也许他们的精品还埋在佩特拉废墟之中,等待后人去发掘。

20世纪90年代,佩特拉出土了东罗马帝国统治时期的拜占庭教堂的部分墙壁和整个地板,以及一套约四十卷的羊皮纸卷,科学家们估计它们有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可追溯到晚期的罗马时代。

佩特拉之谜-庞贝:繁华的哀伤

佩特拉为什么会被遗弃?即便它失去了对商道的控制权,仍然可以幸存下来,那么为什么它又没有幸存下来呢?

考古学家们分析,导致佩特拉城衰亡的可能是天灾。公元363年,一场地震重击了佩特拉城,震后,许多建筑沦为废墟;公元551年,佩特拉城再次遭受严重地震,也许那次地震震塌了拜占庭教堂;随后教堂又受到震后蔓延全城的大火袭击,记载城市历史的羊皮纸卷也就在火灾中被毁坏了。这座城市也开始走向衰落和隐没。

然而为什么许多城市都能在地震和火灾之后重建,而佩特拉却不能呢?

科学家们认为环境恶化是导致佩特拉衰亡的因素之一,他们研究了大量的佩特拉贝冢,发现在早期的纳巴泰人时代,森林曾遍布佩特拉四周的山地;然而到了罗马时代,大量的森林消失了。人们为了建房和获取燃料砍伐了大量的木材,加上过分地放牧羊群,使森林和草地慢慢消失了,这个地区逐渐沦为沙漠。

不论何种猜测,佩特拉如同一本仅被读过几页的书,无论你走到佩特拉城的何处,你都会面对一些这样那样的谜,我们期望这座古老的多变城市会有许多惊人的发现等待着我们!

佩特拉之谜-庞贝:繁华的哀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