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责己的诗句(145句)

时间:2023-05-07 10:29:10关键词:责己,名言诗句

关于责己的诗句

1、【善不可失,恶不可长】语出《左传·隐公六年》。善不可丢失,恶不能让它滋长。

2、【过而能改者,民之上也】语出《国语·鲁语上》。有了过错而能改正的人,是高尚的人了。

3、【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语出《易·乾》。谓君子增进道德和扩大事业,志欲及时而动。

4、【施舍不倦,求善不厌】语出《左传·昭公十三年》。施舍布恩,从不疲倦;要求善行,没有满足。

5、【损,先难而后易】语出《易·系辞下》。谓消除恶念,减少过失,开始困难,以后容易。损:减少,消除。

6、【过而不悛,亡之本也】语出《韩非子·难四》。有了错误但不悔改,是灭亡的根本原因。悛(quan圈):悔改。

7、【不诱于誉,不恐于诽】语出《荀子·非十二子》。不被赞誉所诱惑,不为毁谤所吓倒。誉:赞誉。诽:毁谤。

8、【见善则迁,有过则改】语出《易·益》。看见人家有好的品行就去学习,自己有了过失就改正。迁:迁移。

9、【过,则勿惮改】语出《论语·学而》。有了缺点、错误,不要怕改正。指出了对待过错的正确态度。过:过错。惮:怕。

关于责己的诗句(145句)

关于责己的诗句

10、【君子求诸已,小人求诸人】语出《论语·卫灵公》。意谓君子要求的是自己,小人只是要求别人。诸:“之、于”合音。

11、【败莫大于不自知】语出《吕氏春秋·自知》。造成失败的最大的原因是不了解自己。说明人贵有自知之明。

12、【知善非难,行善为难】语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蘧伯玉》。知道什么是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亲自做好事。

13、【能为可用,不能使人必用己】语出《荀子·大略》。意谓有才能,可以被任用,但不能要求别人一定任用自己。

14、【匪言勿言,匪由勿语】语出《诗·小雅·宾之初筵》。意谓不该说的话和没有根据的话不要说。匪:通“非”。由:来历。

15、【与人不求备,捡身若不及】语出《书·伊训》。对人不要求完备,检束自己总觉得没做到家。与:于,对。备:完备。检:检查。

16、【不知而言,不智;知而不言,不忠】语出《韩非子·初见秦》。不知道就说f不明智;知道了而不说,不忠诚。忠:忠诚,尽心竭力。

17、【身不善之患,毋患人莫己知】语出《管子·小称》。令人忧虑的是自身不好。不要担心别人不了解自己。之:犹“是”。患:忧虑。

18、【庸言必信之,庸行必慎之】语出《荀子·不苟》。平常的言论一定要守信用,平常的行为一定要谨慎。庸:平常。信:信用,诚实。

19、【知之难,不在见人,在自见】语出《韩非子·喻老》。了解人的困难,不在于能认清别人,而在于能认清自己。谓人应有自知之明。

20、【持其志,无暴其气】语出《孟子·公孙丑上》。保持自己的意志,不分散自己的感情。持:保持。暴:散乱,不专注。气:这里指意气感情。

21、【愚者多悔,不肖者自贤】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愚蠢的人好后悔,不才的人往往自以为贤能。不肖:不才,没有什么才能。

22、【行己莫如恭,自责莫如厚】语出唐代李翱《答朱载言书》。为人处世一定要恭敬,要求自己一定要严格。自责:自我要求。厚:重,严格。

23、【善者不自善也;自善焉,必不善矣】语出清代陈确《圣人可学而至论》。好人不自以为好,自以为好,一定不好。自善:自以为善。善,好。

24、【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语出《论语·泰伯》。意谓读书人不可以不刚毅,因为他负担重而路途远。喻指责任重大。弘毅:刚毅。

25、【当仁,不让于师】语出《论语·卫灵公》。意谓面临仁义,就是老师,也不同他谦让。后用“当仁不让”指能做的事就主动承担,毫不谦让。

26、【树德莫如滋,去疾莫如尽】语出《左传·哀公元年》。树立德行,最好是不断培养,去掉毛病,最好是彻底清除。树德:树立德行。滋:培植。

27、【唯不争,故无尤】语出《老子》八章。意谓只有不与万物相争,才不会有过失。这反映了老子与世无争、消极无为的处世哲学。尤:过失。

28、【畏首畏尾,身其余几】语出《左传·文公十七年》。害怕头,害怕尾,中间的身子还剩下多少?此句形容疑虑重重,瞻前顾后的怯懦之状。

29、【不矜细行,终累大德】语出《书·旅獒》。不顾惜生活上的小节,最终会损害大德。矜(jin今):顾惜;怜惜。细行:指生活上的小节。累:带累,使受损害。

关于责己的诗句(145句)

关于责己的诗句

30、【不僭不贼,鲜不为则】语出《诗·大雅·抑》。意谓不犯过失不残害别人,可以成为他人学习的榜样。僭(jian荐):差失。贼:残害。鲜:少。则:法则,榜样。

31、【腹有读书气自华】语出宋代苏轼《和董传留别》诗。只要有很深的学问,气质自然就会充满光彩。诗书:泛指书籍,比喻学问。华:光彩,光辉。

32、【必有忍,其乃有济】有容,德乃大】语出《书·君陈》;人必须有所含忍,才能有所成功;有宽宏的脸怀,道德才算高尚。忍:忍耐。济:成功。容:宽容。

33、【君子责己,小人责人】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君子凡事责求自己,小人则责求别人。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责:要求。小人:没有修养的人。

34、【不侮矜寡,不畏强御】语出《诗·大雅·烝民》。不欺侮孤苦的鳏夫寡妇,不畏惧强暴有势力的人。矜(guan关):通“鳏”,老而无妻的人。强御:强暴有势力。

35、【从善则有誉,改过则无咎】语出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教戒太子诸王》。行善,就会受到称赞;改正过失,就不会有祸灾。誉:赞扬,称赞。咎:凶,祸灾。

36、【圣人之弘也,而犹有慙德,圣人之难也】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九年》。谓像圣人那样弘大,尚且感到渐愧,可知做圣人是很难的。弘:大。慙:同“惭”。

37、【达亦不足贵,穷亦不足悲】语出唐代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诗。地位显达不必自许高贵,处境困窘时也不垂头丧气。达:显达。穷:困窘。

38、【人知粪田,莫知粪心】语出汉代刘向《说苑·说丛》。人们只知道施粪肥田,而不知道修养自身。喻指人应该加强修养,使自己的行为端正。粪:施肥。

39、【人谁无过?贵其能改】语出《三国志·吴志·孙皎传》。哪个人没有一点过错?可贵的是能够改正。意谓说错话、办错事是难免的,改正了就好。过;过失。

40、【人无衅焉,妖不自作】语出《左传·庄公十四年》。谓人没有嫌隙可乘,妖怪不会自己起来作祟。比喻做事谨慎,考虑周全,就不会被坏人钻空子。衅:嫌隙。

41、【人恒过,然后能改】语出《孟子·告子下》。一个人,经常犯过失,然后才能改正。说明人在逆境中,能够总结反面经验,从而接受教训,改正错误。恒:常。过:过失。

42、【一身做事一身当】语出明代明月榭主人《钗钏记·后审》。自己做的事,自己承担责任。《红楼梦》第五十五回:“一人作罪一人当。”现常说:一人做事一人当。

43、【但攻吾过,毋议人非】语出清代陈胡《辰夏杂言·不乱说》。一心要克服自己的缺点,不妄加议论别人的是非。二句话是作者自警之语。攻。指医治。毋(wu无):不要。

44、【树德务滋,除恶务本】语出《书·泰誓下》。意谓培养美德,一定要使它不断增长;除去邪恶,必须从根本上把它清除干净。树:建立;培养。滋:增长。本:事物的根源。

45、【作德日休,为善最乐】语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山谷八字》。做合乎道德的事就会天天喜庆,做良善之事就会无比快乐。说明人应当“作德”、“为善”。休:美善,喜庆。

46、【敖不可长,欲不可从,志不可满,乐不可极】语出《礼记·曲礼上》。意谓骄傲的情绪不能助长,欲望不能放纵,意志不能盛足,欢乐不能过分。敖:通“傲”,骄傲。从:通“纵”,放纵。

47、【处世须存心上刃,修身切记寸边而】语出明代吴承恩《西游记》第二十六回。意谓忍耐二字是处世修身所必须记在心间的。心上刃:“忍”字的拆写。寸边而:“耐”字的拆写。

48、【相鼠有皮,人而无仪;人而无仪,不死何为】语出《诗·鄘风·相鼠》。看那老鼠还有一张皮,人却不顾尊严廉耻!人无尊严廉耻,还活着干什么?相:视。仪:礼仪,指人的尊严廉耻。

49、【道听而涂说,德之弃也】语出《论语·阳货》。意谓在道路上听到传言,就在道路上四处传播,这种作风,有德者是鄙弃的。后以“道听途说”形容没有根据的言论。涂:通“途”,道路。

关于责己的诗句(145句)

关于责己的诗句

50、【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语出《论语·学而》。意谓不怕别人不了解我,怕的是自己不了解别人。提示人们多了解别人,少表现自己。患:怕。不己知:即“不知己”,不了解自己。

51、【是非自有公论】语出《朱子语类·训门人五》。意谓言论、行动正确与否自会有公众舆论作评判。语本《世说新语·品藻》:“问:”何者是?,王曰:”噫!其自有公论!“公论:公众的评论。

52、【但知笑他人,不觉自己非】语出宋代刘过《同许从遭游涵碧》诗。只知道嘲笑别人,却没有觉察到自己也有错误之处。说明凡事要先审视自己是否正确,而不可轻易嘲笑别人。

53、【言不贵文,贵于当而已,当则文】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程颐语)。说话不以漂亮动听为贵,贵在表达得当,表达得当,自然就算文了。文。辞藻华丽。当:切合于事理。

54、【名不徒生而誉不自长】语出《墨子·修身》。意谓名誉不会白白地到来。说明名誉是经过人的艰苦努力获得的,所谓“多力而不伐功,以此名誉扬天下“(《墨子·修身》)。徒:自白地。

55、【身者,事之规矩也。未闻枉己而能正人者】语出《淮南子·诠言训》。自身,是事情的准则。没有听说过先自己不正直而能使别人正直的。强调自身的表率作用。规矩;准则。枉:不正直。

56、【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语出《礼记·曲礼上》。面对财物不要随便据为己有,遇到危难不要随便设法逃避。意谓为人处世应当守廉执义。毋:不要。苟得:随便取得。苟免;随便避免。

57、【外事之不知,非患也,人患不能自见耳】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事篇》(程颐语)。身外之事不知道,这没有什么可忧虑的;人所忧虑的,是不能自己认识自己。意为人贵自知。

58、【自知者英,自胜者雄】语出隋代王通《中说·周公篇》。能正确估价自己的人是俊伟之人,能战胜自己的私心杂念的人是杰出之人。说明人贵在能够自知自胜。英:优异,杰出。雄:出众。

59、【论至德者,不知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语出《商君书·更法》。谈论最高道德的人,不附和世俗人的意见;创立大功业的人,不找普通人谋划。至德:最高的道德。俗:指世俗人的见解。

60、【作事必须踏实地,为人切莫务虚名】语出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况太守断死孩儿》。做事情必须脚踏实地,为人处世千万不要追求虚名。意谓为人、做事都必须实实在在。务:贪求。

61、【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语出《左传·宣公二年》。作为人,谁又能不犯错误?一个人有了过错能够改正,就再好不过了。二句谓一个人不可能没有过错,只要能知过必改就很好。

62、【不就利,不违害;不强交,不苟绝】语出隋代王通《中说·天地篇》。不趋近于利益,不规避于祸害;不勉强与人交好,不随便与人决裂。四句话谈历事接人之道。就:靠近。违;离开,躲避。苟:随便。

63、【君子自难而易彼,众人自易而难彼】语出《墨子·亲士》。君子自己做困难的事情,把容易的事情让给别人;一般人却自己做容易的事情,把困难的事情推给别人。自难:自己承当困难。

64、【一念之非即遏之,一动之妄即改之】语出明代薛碹《薛子道论·上篇》。一个念头错了,就要马上遏止;一个举动错了,就要立即改正。说明人不能姑息自己的错误。非:不对。遏;制止。妄:谬误。

65、【仁义本何常,蹈之则君子】语出宋代陆游《送子龙赴吉州掾》诗。仁义本来就不是一种天生固有的东西,只要认真实践,就可以成为君子。仁义:仁爱和正义。蹈(dao岛):踩,实践。君子:品德完美的人。

6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语出《论语·里仁》。看见贤人,应该学习他的美德,并努力赶上去;看见不贤的人,则应以其缺点为鉴。并自我检查。有没有类似的毛病。齐:赶上。省(xing醒):检查,反省。

67、【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干大事业不必顾及细枝末节,讲大礼不必避免小的责备。说明做事应从大处着眼,不要因小失大。行:行为,作为。细谨:小节。辞:推辞。让:指责。

68、【为女莫骋容,骋容多自伤】语出唐代邵谒《金谷园怀古》诗。做女子的千万不要卖弄姿色,卖弄姿色难免要伤害自己。意谓女子应当庄重自持,不可浮艳轻佻。骋容:卖弄姿色。骋,施展,引申为卖弄。

69、【善积而名显,德章而身尊】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善行积累起来,名声就会显赫;美德彰明于世,身价就会尊贵。说明人生在世应注意修德行善,这样做了,自然就能见称、受尊于世。章:同“彰”,彰明。

70、【乐不以忧而废,忧亦不以乐而忘】语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忧乐》。欢乐不因为忧愁而废止,忧愁也不因为欢乐而忘却。意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要想得开,遇到可庆之事时也不要喜乐无度。

71、【欲不匮则博施,欲长乐则守分】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要想使自己物用不匮乏,就得多施舍;要想使自己永远快乐,就要安分守己。匮(kui溃):缺乏。博施:广施恩惠。长乐:永远快乐。守分:恪守自己的本分。

72、【人有过失,己必知之;己有过失,岂不自知】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别人有过失,自己一定知道;自己有过失,怎能自己会不知道?意谓别人的过失,自己一定知道,自己的过失,自己更应当知道。岂:怎能。

73、【君子病无能焉,不病人之不己知也】语出《论语·卫灵公》。道德高尚的人只愁自己没有能力,不愁别人不了解自己。说明人应把精力放在学习知识、提高能力上,不要把精力放在显示自己上。病;忧虑。

74、【知过之谓智,改过之谓勇】语出清代陈确《瞽言·近言集》。能够认识到自己的过错,这就叫有头脑;能够改正自己的错误,这就叫有勇气。意谓智勇之人应当是对自己的错误充分认识并认真改正的人。

75、【不迁怒,不贰过】语出《论语·雍也》。不拿别人出气,不重复犯同一个错误。这是孔子称赞弟子颜回时说的两句话。说明人应当严格要求自己,遇事既不能推卸责任,也不能不注意总结经验教训,得过且过。

76、【见人之善,惧我之不能修也;见人之不善,惧我之必若彼也】语出汉代徐干《中论·修本》。看到别人的长处,就担心自己不具备;看到别人的不足,就担心自己一定也和他一样。意谓人应当严以责己。修:齐备。

77、【终身为善不足,一旦为恶有余】语出宋代何坦《西畴老人常言》。一辈子都做好事也嫌不够,即使在极短的时问里做了坏事也嫌太多了。意谓人应当时时为善,杜绝为恶。终身:一生。一旦:一时,喻极短的时间。

78、【自知而不自见,自爱而不自贵】语出《老子》七十二章。意谓有自知之明而不自我表现,能自尊自爱但不自命高贵。意谓统治者对人民要宽厚,不要逞威,亦可说明应以谦虚态度处世待人。见(xian宪):同“现”,表现,显露。

79、【目短于自见,故以镜观面;智短于自知,故以道正己】语出《韩非子·观行》。意谓眼睛看不见自己的面孔,所以用镜子来观看它;有智慧往往缺少自知之明,所以用法则来端正自己。短:短缺,不足。道:指法则。正:端正。

关于责己的诗句(145句)

关于责己的诗句

80、【得其好言,不足喜;得其恶言,不足怒】语出明代张居正《答甘肃巡抚侯掖川》。听到别人赞扬的话,不要沾沾自喜;听到别人指斥的话,不要骤然发怒。意谓不要乐听好话,厌听坏话。好言;称赞的话。恶言:不好听的话。

81、【栽培翦伐须勤力,花易凋零草易生】语出宋代苏舜钦《题花山寺壁》诗。意谓必须经常不断地剪伐。因为杂草容易生长;必须经常不断地种植培育,因为香花容易凋零。喻指人要不断地克服缺点,提高修养。翦:通“剪”。

82、【善禁者先禁其身而后人,不善禁者先禁人而后身】语出汉代荀悦《申鉴·政体》。善于禁止的先禁止自身然后禁止别人,不善于禁止的先禁止别人然后禁止自身。说明领导者做出表率才可以使众人服从指挥。

83、【比于善者,自进之阶;比于恶者,自退之原也】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七。向好人看齐,这是自身上进的阶梯;向坏人看齐,这是自身退步的根源。说明人应当向好人学习而不能向坏人看齐。比:靠近。阶:阶梯。原:根源。

84、【世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语出清代曹雪芹《红楼梦》第五回。意谓把人情世故弄明白就是学问,有一套应付的本领也是文章。说明人情世故也是一门学问,需要好好学到手。洞明:透彻了解。练达:老练通达。

85、【举世誉之而不加劝,举世非之而不加沮】语出《庄子·逍遥游》。整个社会都称赞他,他却并不更加努力;整个社会都责备他,他却并不感到沮丧。谓人有独立的白知的行为标准,不受外界影响。劝:勉励,努力。沮(ju举):沮丧。

86、【人而无义,唯食而已,是鸡狗也】语出《列子·说符》。一个人,如果其思想行为没有一点符合正义的地方,只是知道吃,那他就和鸡狗一样了。说明做人必须明大体、识大义,而不能一心追求吃喝享乐。义:事之宜,正义。食:吃。

87、【苟能修身,何患不荣】语出《史记·滑稽列传》。如果能修养好自身,还用担心不能荣显于世吗!说明人应当注意提高自身的修养,一旦修养达到了一定的境界,自然就会令名远扬,不可掩蔽。不荣:不能荣显。荣,荣耀,荣显。

88、【逸生于劳而常休,乐生于忧而无厌】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安逸建立在勤劳的基础上,就会长久吉庆;快乐建筑在忧思的基础上,就会永无休止。意谓只有忧劳,才会有长久的逸乐。逸:安闲,安逸。休:吉庆,美善。厌:饱,尽头。

89、【圣人之于善也,无小而不举;其于过也,无微而不改】语出《淮南子·主术训》。圣人对于别人的长处,即使再小也不会不用;对于个人的过失,即使再小也不会不改。赞扬圣人宽于待人而严于律己的品质。善:长处,优点。举:擢用。

90、【见人之过,得己之过;闻人之过,得己之过】语出宋代杨万里《庸言》。看到了别人的过失,也就得知了自己的过失;听到了别人的过失,也就得知了自己的过失。意谓要善于反躬自省,从别人的过失中总结经验教训。过:过失,错误。

91、【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语出《论语·雍也》。人过分朴实,则显得粗野;过于文雅,则又难免浮夸。文雅和朴实配合适当,才是既不粗野又不浮夸,朴实而又文雅知礼的君子。质:朴实。文:文雅,文采。彬彬:配合得当。

92、【惟俭可以助廉,惟恕可以成德】语出《宋史·范纯仁传》。只有俭朴可以使自己养成廉洁的作风,只有宽恕可以使自己形成美好的品德。说明人生在世应注意养成俭朴和宽恕的生活态度。助廉:助益廉洁。恕:宽恕。成德:成就美德。

93、【不怨天,不尤人,下学而上达】语出《论语·宪问》。谓不抱怨天,不责备人,学习社会上的普通知识,而能通晓天命。这是孔子感叹自己不被别人理解时说的话。后用以说明,在处境不利的时候,并不一味抱怨客观因素。怨:怨恨。尤:责备。

94、【责人者不全交,自恕者不改过】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经常指责别人的人,不能保全交谊;自己原谅自己,不会改正错误。说明必须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责:责备,指责。全:保全。交:交情、友谊。自恕:自己原谅自己。恕,宽恕、原谅。过:过失,错误。

95、【志不强者智不达,言不信者行不果】语出《墨子·修身》。谓意志不坚强的人,到达不了有智慧的程度;说话不守信用的人,做事就不会决断。说明意志坚强,有恒心,会使人变得聪明,讲究信用。做事才能有决断。达:至,到。信:信用。果:有决断。

96、【言而信未若不言而信,行而谨未若不行而谨】语出隋代王通《中说·周公篇》。说到便做到不如不说也做到,做事的时候谨慎不如不做事的时候也谨慎。意谓守信用、出处谨慎应该是自然而然的。信:守信用。未若:不如,比不上。行:做事。

97、【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语出唐代杜牧《题乌江亭》诗。战争的胜负是兵家难以料知的事情,能够忍辱负重的人才算得上男子汉。意谓人不应该为一时一事的挫折、失败灰心丧气,而应该败而不馁,重新振作起来。期:预料。

98、【宁人负我,无我负人】语出元代张养浩《牧民忠告-事长》。宁可让别人辜负自己,不能让自己辜负别人。二句话系对《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孙盛《杂记》所载“宁我负人,毋人负我”一语的改作,一字之倒,意思截然不同。负:辜负。

99、【古之君子,其责己也重以周,其待人也轻以约】语出唐代韩愈《原毁》。古时的君子,他们要求自己严格而全面,对待别人则宽容而简约。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是古时的君子的优良传统。君子:指有道德的人。重:不轻率,严格。以:而。周:全面。轻:宽容。

100、【制水者必以堤防,制性者必以礼法】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要控制水流,就一定要依靠建立堤防;要改造好自己的性情,就一定要遵守社会上通行的礼仪和法度。说明人只有遵守礼法,才能有好的修养。堤防:堤坝。性:性情。礼法:礼仪和法度。

101、【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语出明代王守仁《教条示龙场诸生》。不以没有过错为可贵,可贵的是知错就改。说明人一辈子不犯一点错误、不出一点差错是不可能的,重要的是有了错误和差错立即改正,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修养,必须做到。

102、【谓己不可,自诬也;谓人不可,诬人也】语出清代陈确《圣人可学而至论》。说自己不行,这是诬蔑自己;说别人不行,这是诬蔑别人。意谓无论对自己还是对别人,都必须正确地估价,看不到自己的能力和看不到别人的能力,都是不正确的。诬:诬蔑。

103、【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诸;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诸】语出汉代扬雄《法言·君子》。人必定首先自爱,然后别人才能敬爱他;人必定首先自尊,然后别人才能尊重他。说明人应严格要求自己,做到自爱自尊,然后才能得到别人的尊重和爱戴。诸:之。

104、【非莫非于饰非,过莫过于文过】语出五代贯休《续姚梁公座右铭·并序》。错误没有比掩饰错误更错误的了,过失没有比掩饰过失更过失的了。意谓文过饰非是最大的错误和过失,说明人不能文过饰非,而应当有勇气承认错误、改正错误。文:掩饰。

105、【短不可护,护短终短;长不可矜,矜则不长】语出明代聂大年《座右铭》。有短处不可遮掩,遮掩短处短处仍然还是短处;有长处不可夸耀,夸耀长处那么长处也便不是长处了。说明人应当正确对待自己的优缺点,不能护短,也不能矜长。护:遮掩。矜:夸耀。

106、【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语出宋代王安石《孤桐》诗。年代越古老,孤桐之根就越粗壮;阳光越强烈,孤桐之叶就越茂密。二句诗借称赞孤桐,抒发作者坚强不屈、斗争到底的精神,现常用来形容人年老志更坚。弥:更加。猛烈,强烈。阴:同“荫”,有荫凉,指叶子茂密。

107、【救寒莫如重裘,止谤莫如自修】语出《三国志·魏志·王昶传》。免除寒冷最好的办法莫过于穿上厚实的皮衣,杜绝别人的毁谤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加强自身的修养。说明人必须注重自我修养。重裘:裘之厚者。裘,毛皮衣服。谤:诽谤,污蔑的话。自修:修养自身。

108、【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语出《吕氏春秋·先己》。要想战胜别人,必须首先克服自己的弱点;要想评论别人,必须首先评论自己;要想了解别人,必须首先了解自己。谓人应有自知之明。自胜:战胜自己,指克服自身的弱点。

109、【过而不文,犯而不校,有功而不伐】语出隋代王通《中说·天地篇》。有过错而不掩饰,被别人触犯了也不计较,建立了功绩却不炫耀。三句话谈自修之道。过:有过错。文:修饰。犯而不校:犯,指被触犯。校,计较。本《论语·泰伯》:“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伐:自我夸耀。

110、【好学近乎知,力行近乎仁,知耻近乎勇。知斯三者,则知所以修身】语出《礼记·中庸》。喜欢学习的人接近智,身体力行的人接近仁,知道耻辱的人接近勇。知道这三点,就知道怎样修养自身。谓有智有仁有勇在修养中具有重要意义。知:同“智”,智慧。仁:仁爱。勇:勇敢。

111、【苟以细过自恕而轻蹈之,则不至于大恶不止】语出清代方苞《原过》。如果因为是细小的过失原谅自己并轻易去做,那么不到形成大的罪恶不会停止。说明人不能因为过失小而放纵自己,否则,必将酿成大罪。苟:如果。细过:小的过失。蹈(dao导):践踏。大恶:大的罪衅。

112、【立身守二字,曰不苟;待人守二字,曰无憾】语出清代戴震《答郑文用牧书》。持身行己应当把握这么两个字,就是不苟,接人待物应当把握这么两个字,就是无憾。意谓任何时候都应做到做人端正而不苟且,待人信诚而不愧心。不苟:不苟且。无憾:无遗憾,指于心无愧。

113、【学似海收天下水,性如桂奈月中寒】语出宋代曾巩《寄晋州孙学士》诗。学问要像收尽了天下水的大海一样渊博,性情要像月宫中经霜斗寒的桂树一样坚强。二句诗是作者给友人提出的希望,也是他自己的远大志向。桂:传说月亮上有高五百丈的桂树。奈:即耐。

114、【君子以细行律身,不以细行取人】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一》。君子在小事小节上严格要求自己,但不以小事小节选取人才。意谓君子对于自己,哪怕是小事小节也严格要求,而对别人,则主要看其大节。细行:小事小节。律:约束,要求。身:自身,自己。取人:选择人才。

115、【以责人之心责己,则寡过;以恕己之心恕人,则全交】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用责求他人之心责求自己,就很少有过失,用宽恕自己之心宽恕别人,就会保全友谊。说明人应当严以律己,宽以待人,这样,才能少犯错误,多交朋友。责:责求。寡:少。恕:宽恕,原谅。全:保全。交:交情,友谊。

116、【自信者,不可以诽誉迁也;知足者,不可以势利诱也】语出《淮南子·诠言训》。自信的人,不会因受到诽谤或吹捧而改变自己的态度;知足的人,不是用权势或利益就能诱惑的。称赞有自信力的人和不贪婪的人。说明他们的意志坚韧,不会因荣辱势利而改变态度。迁:变更。

117、【雍荣旁边辱等待,不必扬扬;困穷背后福跟随,何须戚戚】语出《菜根谭·评议》。荣耀的旁边就是屈辱,所以荣耀了也不必得意;困穷的背后就是福祥,所以困穷了也无需忧愁。意谓荣辱祸福都不是固定不变的,不能因荣而喜。遇困则忧。雍荣:荣耀。扬扬:得意貌。戚戚:忧愁貌。

118、【镜无见疵之罪。道无明过之恶】语出晋代傅玄《傅子·镜总叙篇》。意谓镜子能把人脸上的黑斑照出来,但这并不是它的罪过;通过和道义对照,人的过失会显露出来,但这并不是道义的罪恶。说明人应按一定的道德标准经常检查自己。见(xian现):显露。疵:黑斑。道:道义。明:表明。

119、【江海不与坎井争其清,雷霆不与蛙蚓斗其声】语出明代刘基《郁离子·韩垣干齐王》。长江大海不同废弃不用的水井竞争清浊,响雷不同青蛙、蚯蚓比较声音高低。喻指英雄人物不与世俗之辈争比优劣。坎井:坏井,废井。雷霆:雷暴,霹雳。蛙蚓:青蛙和蚯蚓,传说蚯蚓夏夜能鸣。

120、【有过知悔者,不失为君子;知过遂非者,其小人欤】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有过失而知道悔改,这样的人仍不失为君子;知道了自己的过失而依旧不改,这就是小人了。说明人应当知过即改。君子:有修养的人。遂非:因循错误。遂,因循。小人:没有修养的人。欤(yu鱼):文言助词,表示感叹。

121、【终日言,无口过;终身行,无冤尤】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毁学》。整天说话,没有说错的;一生都在做事,也不会受人怨恨。说明对自己的言行要求严格,即使说的多,做的多,也不会出大错。这两句话与《孝经·卿大夫章》中“言满天下无口过,行满天下无怨恶”,意义相近。冤尤:怨恨。

122、【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语出《史记·李将军列传赞》。意谓桃李等树,不能说话,但因为能开好看的花;结甜美的果,所以到桃李树下来的人很多,树下自然就踏出小路来。此语原用以称赞汉代名将李广品质高尚,沉默无言,有功不居功。后比喻务实际,不尚虚名,实至名归。蹊(xi溪):小路。

123、【君子哀无人,不哀无贿,哀无德,不袁无宠;哀名之不令,不哀年之不登】语出《国语·晋语九》。君子愁的是没有贤人,而不愁没有财物;愁的是自己德行不美,而不愁得不到宠爱;愁的是名声不好,而不愁年事不高。意谓君子责求自身而不计身外之物。哀:愁叹。人:指贤人。贿:财物。令:美好。登:高。

124、【恶不自恶,恶必极;善不自善,善必至】语出清代陈确《圣人可学而至论》。自己本来很坏但还不以为坏,其坏一定会坏到顶;自己本来很好但还不以为好,其好一定会无与伦比。说明人不能怙恶不悛,也不能自以为善。自恶:自以为恶。恶,坏。极:达到顶点。自善:自以为善。善,好。至:极,达到了顶点。

关于责己的诗句(145句)

关于责己的诗句

125、【自暴者,不可与有吉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语出《孟子·离娄上》。谓自己戕害自己的人,不能和他谈论有价值的话;自己抛弃自己的人,不能和他一起有所作为。说明人不能自暴自弃。后以“自暴自弃”指不求上进、自甘堕落者。暴:戕害。弃:抛弃。有言:指有善言,即有价值的话。有为:有所作为。

126、【爱我者之言恕,恕故匿非;憎我者之言刻,刻必当罪】语出清代陈确《瞽言·近言集》。喜欢我的人批评我总是很宽恕,宽恕自然就会掩盖一些错误}憎恨我的人批评我总是十分尖刻,尖刻则会直戳我的错误。说明对于仇者的批评必须认真对待。恕:宽恕。匿(ni逆):隐藏。非:错误。刻:尖刻。当:正对着。

127、【新浴者振其衣,新沐者弹其冠,人之情也。其谁能以己之潐潐受人之掝掝者哉】语出《荀子·不苟》。刚洗了澡的要抖一抖他的衣服,刚洗了头的要弹一弹他的帽子,这是人之常情。谁能用自己的洁白之身去蒙受外来的污垢呢?意谓人应当要求自身廉洁。沐:洗头发。潐潐(jiao叫):洁白。掝掝 (huo或):污黑。

128、【处内以睦,处外以义;检身以正,交际以诚】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对家里人要和睦相处,对外人要义气相处;约束自己要以正直,与人交往要诚心实意。四句话讲的是行己之道。处:对待。内:自己家的人。睦:和睦。外:指家人之外的人。义:义气,公道之心。检:检点,约束。交际:人们之间的往来接触,此指与人交往。

129、【圣人不为可非之行,不憎人之非己也;修足誉之德,不求人之誉己也】语出《淮南子·诠言训》。圣人不做能引起人们非议的举动,但是不憎恨人们非议自己;注意修养足可以使人们赞誉的美德,但是不企求人们赞誉自己。意谓圣人专注于修德慎行,而不为物议所惑。非:非议。足誉:足可以赞誉;值得赞誉。

130、【利刃虽割易缺,利口虽辩易沮】语出明代吕栅《云槐精舍语》卷一。锋利的刀子虽然能切割东西但却容易出现豁口,伶牙俐口虽然能言善辩但却容易出现闪失。意谓言多必失,说明人必须慎于言语,切不可夸夸其谈。利刃:锋利的刀子。缺:指出现缺口。利口:能说会道的嘴。沮:毁坏,此指出现于已不利的闪失。

131、【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语出《论语·学而》。我每天从三个方面检查我自己:为别人操心办事忠诚不忠诚?同朋友交往诚实不诚实?老师传授的知识复习了没有?此句言人应对自己严格要求。三省:以“忠”、“信”、“习”三件事检查、反省自己。省(xing醒),检查、反省。传:指老师传授的知识。

132、【为善虽人不知,积之既久,自然善积而不可掩;为恶若不知改,积之既久,必至恶极而不可赦】语出明代王守仁《南赣乡约》。做好事即使不为人所知,这样做得久了,好事积累起来自然也会无法掩盖;做坏事如果不思悔改,这样做得久了,一定会导致罪大恶极而不可饶恕。说明做好事终有好报,做坏事终有恶报。

133、【彼,人也;予,人也。彼能是,而我乃不能是】语出唐代韩愈《原毁》。他是人,我也是人。他能做到这样,我就为什么不能呢?这是作者总结先贤正确的责己态度的话。现可用来鼓励人向强于自己的人看齐。语本《孟子·离娄下》:“孟子曰:”……舜,人也;我,亦人也。舜为法于天下,可传于后世,我由未免为乡人也。”“予:我。是:这样。

134、【恭而无礼则劳,慎而无礼则葸,勇而无礼则乱,直而无礼则绞】语出《论语·泰伯》。孔子强调知礼的重要性:不知礼,虽然态度恭敬,却不免劳顿;行为谨慎,却不免胆怯;性情勇敢,却不免莽撞;性格真率,却不免急切。这是对待人处世的态度、行为、性情的要求。恭:容貌严肃,态度恭敬。葸(xi洗):畏惧、害怕。乱:指莽撞闯祸。绞:急切。

135、【苏世独立,横而不流兮。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兮】语出战国屈原《九章·橘颂》。谓远离世俗,卓然独立,横渡而过,不随波逐流。把事情深藏在内心,小心谨慎,能始终不犯过失。此句表现卓然不俗的独立精神和严于律己、谨慎自知的踏实作风。苏世:远离世俗的意思。横:指横渡。不流;不随水流。闭心:指把事情藏在自已心里。

136、【有过而讳言,适重其过;因言而遽改,适彰其美】语出宋代何坦《西畴老人常言》。有过失而忌讳别人说,这恰恰加重了其过失;听到人们的言论后马上改正,这刚好显示了其美德。说明有了错误不应怕人说,而应当在听说后立即改正,这只会使别人对自己产生好感。讳:忌讳。适:恰恰,正好。重:增加。因:根据。遽(ju具):立即。彰:显明。

137、【自瞽者乐言己之长,自聩者乐言人之短】语出明代刘基《郁离子·自瞽自聩》。眼睛瞎的人喜欢谈论自己的长处,耳朵聋的人喜欢谈论别人的短处。两句话非常巧妙地讽刺了盲目自大和充耳不闻人善的人。说明人不能满足于谈论己长人短,而应当全面地衡量、评价自己和他人。自瞽(gu古):自己眼瞎。瞽,眼瞎。自聩(kui溃):自己耳朵聋。聩。聋。

138、【高比所以广德也,下比所以狭行也】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七。与德行超出自己的人相比可以光大自己的德行,与德行不如自己的人相比则要减损自己的德行。说明人应当向德行超出自己的人看齐,这样才能使自己的道德修养不断提高。高比:与高出自己的人相比。广德:光大德行。下比:与不如自己的人相比。狭行:使德行亏减。

139、【人不爱我,非特人之不仁,己之不仁可知矣;人不信我,非特人之不信,已之不信可知矣】语出明代王艮《勉仁方书壁示诸生》。别人不喜爱自己,非但别人不够仁爱,自己的不仁爱也可以知道了;别人不信任自己,非但别人不可信任,自己的不可信任也可以知道了。说明人应当从别人对待自一己的态度上去寻找自身的缺点所在。非特:非但。

140、【自信者人亦信之,胡越犹弟兄;自疑者人亦疑之,身外皆敌国】语出林逋《省心录》。自已相信自己,别人就会相信你,这样,彼此就是相隔绝远,也会像亲兄弟一样亲密无间;自己怀疑自己,别人就会怀疑你,这样,你就像身处敌国一样。说明人应当有自信心,这样才能得到别人的敬重。胡越:胡地和越地,胡地在北,越地在南,相隔殊远,故用以喻指遥远、隔绝。

141、【罪莫大于好进,祸不大于多言,痛莫大予不闻过,辱莫大于不知耻】语出隋代王通《中说·关朗篇》。罪过没有比有野心更大的了,祸害没有比多嘴多舌更大的了,痛苦没有比不能听到别人的批评更大的了,耻辱没有比无羞耻之心更大的了。说明人必须安分守己、慎于言语、乐闻己过、有羞耻心。好(hao号)进:贪图进取,有野心。闻过:听到别人指出自己的缺点和错误。

142、【为善易,避为善之名难;不犯人易,犯而不校难】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做好事容易,但心里情愿回避做好事的名誉就难了;不侵犯别人容易,受到别人侵犯而不计较就困难了。说明为善而不图名,受人侵犯而不计较,这是人的修养当中的难关。犯而不校(jiao叫):别人冒犯了自己但不计较。《论语·泰伯》:“以能问于不能,以多问于寡,有若无,实若虚,犯而不校。”犯,侵犯,冒犯。校,计较。

143、【君子不器,不以一能而盈诸身;及其使人也,器之,不以众能而责诸人】语出宋代杨万里《庸言》。君子不似一件器物,他不因为有一种专长而满足于自身;至于使用人的时候,则像使用一件器物那样,并不责求他具备多种才能。意谓君子责己多能而责人专能。君子:有才德的人。不器:不像器物一样只有一种特定用途。一能:一种才干。盈诸身;满足于自己。使人:使用人。众能:多种才能。责:责求。

144、【从人反躬者,鲜不为君子;任己盖非者,鲜不为小人】语出宋代胡宏《胡子知言·天命》。能向别人学习并严格检查和要求自己的人,极少不属于君子;一切由着自己,有了错误总要尽力掩饰的人,极少不属于小人。说明人应当责已服人,而不能任己饰非。从人:指向别人学好,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反躬:反过来要求于自身,检查自身。鲜:极少。君子:有道德有修养的人。任己:由着自己。盖非:掩盖错误。

145、【一毫善行皆可为,毋徼福望报;一毫恶念不可萌,当知出乎尔者反乎尔】语出宋代何坦《西畴老人常言》。一丁点好的行为也都可以做,不要借此求取福佑,盼望报答;一丁点的邪恶念头也不要萌发,要知道你怎样对待别人,别人也会怎样对待你。意谓行善不舍其小,戒恶不忽其微。毋(wu无):不要。徼福望报:求取福佑,盼望报答。徼,通“侥”,求。出乎尔者反乎尔:出自你,还会反还给你。喻你怎样对待别人,人家也会怎样对待你。语本《孟子·梁惠王下》;“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