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务实的诗句
1、【言之非难,行之为难】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非鞅》。说话容易,做起来就不容易了。意谓要多做实事,少讲空话。
2、【量力而动,其过鲜矣】语出《左传·僖公二十年》。做事先衡量自己的力量然后行动,过错就会少。量:衡量。鲜(xian显):少。
3、【量腹而食,度身而衣】语出《墨子·鲁问》。根据自己的肚量吃饭,比量自己的身体穿衣。比喻做事应从实际情况出发。量:估量。度(duo夺):量。
4、【谋必素见成事焉,而后履之】语出《国语·吴语》。计谋必预先看到一定可以成功,然后才去实行。意谓做事要讲实效。素:预先。履:执行,实行。
关于务实的诗句
5、【天下之事,虑之贵详,行之贵力】语出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天下的事情,斟酌计议贵在详备,具体去做的时候贵在竭力。行:操办,实行。力:尽力。
6、【百言百当,不如择趋而审行也】语出《淮南子·人间训》。说一百句话一百句恰当,也不如选定方向而谨慎地实行。说明应注重实践,少说多做。
7、【临渊羡鱼,不如退而结网】语出《汉书·董仲舒传》。在水边想得到鱼,不如回去织网打捞。比喻只有愿望,于事无补,不如想法去实现它。羡:思慕。
8、【度德而处之,量力而行之】语出《左传·隐公十一年》。忖度德行如何,从而决定怎样处理事情,估量力量大小,从而决定怎样行动。度(duo夺):估计,推测。
9、【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语出《荀子·修身》。路虽然近,不走不会到达;事情虽然小,不做不能成功。谓做事应从一点一滴认真做起。迩(吾r耳):近。
关于务实的诗句
10、【觥饭不及壶飧】语出《国语·越语下》。意谓没有准备好的丰盛的宴席不如一壶水泡饭救饥。喻指做事应珍惜时机,讲求实效。觥(gong公):大;丰盛。飧(sun孙):用水泡饭。
11、【处大官者,不欲小察,不欲小智】语出《吕氏春秋·贵公》。处在高位的人,不要在小事上苛求,不要在小处玩弄聪明。意谓身居高位,不应苛察为明。欲:要,应该。察:苛察。
12、【人之情,于利中则争取大焉,于害中则争取小焉】语出《淮南子·说山训》。人的性情是在利益当中争取较大的好处,在祸患当中力求最小的损失。说明做事应从实际出发。害:祸患。
13、【知者必量其力所能至而从事焉】语出《墨子·公孟》。聪明的人,一定估量自己的力量能做到的事情才去做。说明做事应量力而行,不勉强去做力所不能及的事。知:通“智”。量:估量,衡量。
14、【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语出《韩非子·说林上》。失了火而从远处的大海中取水,海水虽然多,但火必定不会被扑灭,远处的水救不了近处的火。喻指做事应求实效。
关于务实的诗句
15、【不人虎穴,不得虎子】语出《后汉书·班超传》。不到老虎窝里去,就得不到幼虎。《三国志·吴志·昌蒙传》:“不探虎穴,安得虎子。”后多用作“不入虎穴,焉得虎子”。比喻不避危难,激流勇进,才能获得成功。虎子:幼虎。
16、【失火之家,岂暇先言大人而后救火乎】语出《史记·齐悼惠王世家》。家中失了火,哪里来得及先告诉家长然后再去救火呢!喻指遇到非常之事不必拘守常规,应采取有效办法应急。暇:空闲的时候。大人:指家长。
17、【耳闻之不如目见之,目见之不如足践之,足践之不如手辨之】语出汉代刘向《说苑·政理》。耳朵听见不如亲眼看见,亲眼看见不如亲自去做,亲自去做不如亲手把它辨别清楚。谓认识事物越彻底越可贵。辨:辨别。
18、【射幸数跌,不如审发】语出《三国志·蜀志·谯周传》。怀着碰运气的心理盲目射箭以致数次不中,还不如停一下,等瞄准以后再射。喻指做事不能侥幸蛮干,而必须扎实稳妥。幸:侥幸。数跌:几次失败。审发:看准以后发射。
19、【春花无数,毕竟何如秋实】语出宋代陈亮《三部乐》词。春天里,鲜花漫山遍野,不可计数,但它究竟在哪些方面能和秋天的累累果实相比呢?意谓秋实比春花价值高得多。喻指做事情要讲究成效,不可浮夸。毕竟:究竟,到底。
20、【浴不必江海,要之去垢;马不必骐骥,要之善走】语出《史记·外戚世家》。洗澡不一定非在江海中,主要的是能够洗去身上的污垢;骑马不一定是千里马,主要是能够善于行走。比喻不务虚名而讲求实效。垢:尘垢,脏物。骐骥:千里马。?“
21、【量力而行则不竭,量智而谋则不困】语出清代唐甄《潜书·审知》。根据自己的体力去做,体力就不会衰竭;根据自己的才能策划,头脑就不会感到吃力。说明想问题、做事情,一定要从自己的实际可能出发。量:估量。竭:用尽(指体力)。困:贫乏。
22、【遭一蹶者得一便,经一事者长一智】语出《五代史平话》。遭受一次挫折,就得到一次便利;经历一件事情,就增长一分智慧。意谓实践可以增长才干和智慧。明代冯梦龙《警世通言·王安石三难苏学士》有言;“经一失,长一智。”蹶:跌倒,比喻挫折、失败。
23、【木之有根,无长不实;人之有心,无运不成】语出清代唐甄《潜书·辨儒》。树木有了根须,如果不生长,就不能结出果实;人有心智,如果不运用,就不能获得成就。说明人光有心智是不行的,还必须经常运用,这样才能建立事功。长(zhang掌):生长。实:结出果实。运:运用。
24、【大匠不斫,大庖不豆,大勇不斗,大兵不寇】语出《吕氏春秋·贵公》。高明的木匠不亲自动手砍削,高超的厨师不亲自排列食器。真正勇敢的人不亲自格斗,正义之师不去劫掠侵害百姓。比喻居高位者应抓大事,不纠缠细枝末节。斫(zhuo酌):砍削。豆:食器。寇:劫掠,侵犯。
25、【一壶之醪,不能味一河之水;一杯之水,不能熄车薪之火】语出清代朱舜水《中原阳九述略·致虏之由》。喝一壶酒,不能品尝出一条河的水的味道;浇一杯水,不能熄灭满满一车柴禾燃烧的大火。喻指做事不能装样子,而应当扎实努力。醪lao劳):浊酒,此泛指酒。味:品味。熄:熄灭。车薪:一车柴禾。薪,柴禾。
26、【精于理者,其言易而明;粗于事者,其言费而昏】语出宋代杨万里《庸言》。熟知事理的人,他的话说得平易而又明了;对事情一知半解的人,他的话说起来就会哕嗦而又混乱。说明人要解释清楚一件小事情,就必须研究透彻事情本身。易而明:平易而又明白。粗:粗疏,不精通。费而昏:哕嗦而又混乱。
27、【与狐议裘,无时焉可】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述赦》。同狐狸商量,用它的皮做狐皮袍子,没有商量成的时候。后有成语“与虎谋皮”,原作“与狐谋皮”。据《太平御览》卷二。八引《符子》:“周人……欲为千金之裘,而与狐谋皮……言未卒,狐相率逃于重丘之下。”比喻必定办不到的事情或不切合实际的幻想。
28、【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语出《吕氏春秋·察今》。好剑,只要求它能砍断东西,不要求它有镆铘那样的美名;好马,只要求它能日行千里,不要求它有骥骜那样的美称。比喻做事情要讲求实效,不务虚名,不追求形式。期:希望;要求。镆铘:一作“莫邪”,古代宝剑名称。骥骜(ao傲):两种千里马的名称。
29、【习心太约者,不可以致远;习身太谨者,不可以犯难】语出清代唐甄《潜书·敬修》。心思习惯于拘谨的人,不可能任大事}行动谨小慎微的人,不可能冒风险。说明思考问题不能受框框束缚,做事不能畏首畏尾,而应当敢想敢干。习心:用心思考。习,习用。约:约束,拘束。致远:谓堪当重任。习身:用身体做事,行动。谨:谨慎。犯难:冒险。
30、【智若禹汤,不如尝更】语出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序》。有夏禹和商汤一样的智慧,也不如亲身经历、亲自实践。说明智慧再高,不去实践也不会有所建树。强调实践的重要作用。禹:传说为古代部落联盟首领,亦称大禹、夏禹。据后人记载,他曾领导人民疏通江河,治理洪水,发展农业。汤:又称成汤,商朝的创始人。尝更:经历。
31、【百胜难虑敌,三折乃良医】语出唐代刘禹锡《学阮公体》诗之一。打一百次胜仗,不一定能把敌人的全部计谋研究清楚,几次折断胳臂,则可以成为高明的医生。说明挫折失败更能锻炼人,使人增长本领。后句本《左传·定公十三年》:“三折肱,知为良医。”二句诗一作“百胜虑无敌,三折乃良医”。 (百战百胜,则谋略天下无敌;多次折断胳臂,则可以成为高明的医生)说明实践经验之重要。虑:思考,认识。
32、【救饿者以圆寸之珠,不如与之橡斗;贻溺者以方尺之玉,不如与之短绠】语出北齐刘昼《刘子·随时》。救助饥饿之人,给他一颗直径一寸的浑圆珍珠,不如给他一颗橡子;对于落水之人,给他一块一尺见方的美玉,不如给他一截绳子。喻指救助人应当注重简便实效。圆寸:直径一寸的圆体。橡斗:橡实,俗称橡子,栎树的果实。《晋书·挚虞传》:“粮绝饥甚,拾橡实而食之。”贻(yi移):赠给。溺(ni逆)者:落水者。方尺:一尺见方。短绠(geng 耿):短绳。绠,汲水用的绳子。
33、【驰思于千里,不若跬步之必至;睑喁于豢豹,不若粝糒之充腹】语出明代张居正《贺云溪翁汪老先生八十寿序》。只是心里向往着奔驰到千里远的地方,不如一步一步地走肯定能到达;只是心里思慕着吃到食谷的肥豹,不如张开嘴吃着粗米干粮能填饱肚子。喻指人不能沉心幻想,而应当脚踏实地,奋发努力。不若:不如。跬(kui傀):步:半步,相当今之一步,喻数量很小。睑喁:即“睑喁”,鱼在水面张口呼吸貌,比喻企求。豢豹:食谷的豹。粝糒 (li bei厉备):粗米做的干粮。粝,粗米。糒,干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