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任人的诗句(174句)

时间:2023-05-07 08:29:03关键词:诗句,名言诗句

关于任人的诗句

1、【任贤勿贰,去邪勿疑】语出《书·大禹谟》。任用贤人,不要有二心;铲除邪恶,不要有疑惑。

2、【官在得人,不在员多】语出《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意谓官不在多,而在用得其人。

3、【官不必备。惟其人】语出《书·周官》。意谓设置官员不必求完备,只在于得到贤能的人。惟:只。

4、【国家将败,必用奸人】语出《国语·楚语下》。国家将要败亡,一定是重用了奸臣。奸人:邪恶诈伪的人。

5、【人惟求旧,器非求旧,惟新】语出《书·盘庚上》。用人应用旧臣,不应如选用器具那样不要旧的,只要新的。

6、【官人惟贤,政所以治也】语出《新唐书·陈子昂传》。只任用贤人做官,国家大事才可以办好。官人:用人做官。

7、【济济多士,文王以宁】语出《诗·大雅·文王》。有众多的能人贤臣,所以文王才得以安宁。济济:众多的样子。

8、【不以一眚掩大德】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不因一次过失而抹杀他的大功德。眚(sheng省):过失,过错。掩:掩盖,抹杀。

9、【归国宝,不若献贤而进士】语出《墨子·亲士》。谓把国家的稀世珍宝赠给国君,不如推荐贤人名士。归:通“馈”,赠送。

关于任人的诗句(174句)

关于任人的诗句

10、【知贤非难,用贤为难】语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蘧伯玉》。知道有才德的人并不难,难的是能任用有才德的人。

11、【选贤与能,讲信修睦】语出《礼记·礼运》。要选拔贤才,荐举能人,说话有信,修好睦邻。与:通“举”,选拔。信:诚实。睦:(mu目):亲睦。

12、【疑则勿用,用则勿疏】语出唐代白居易《君不行臣事策》。不信任就不要任用,任用了就不要对之冷淡。疏:疏远,冷淡。

13、【论贤人,用有能,而民可使治】语出《管子·五辅》。选拔贤德之人,任用有才之士,百姓就可以得到安定了。论:通“抡”,选择。

14、【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语出唐代魏征《谏太宗十思疏》。选择有才能的人加以任用,择取正确的意见加以实行。简:选择。

15、【无德不贵,无能不富】语出《荀子·王制》。没有德行的不能使之尊贵,没有才能的不能使之为官。意谓无备无才者不能重用。

16、【以贤易不肖,不待卜而后知吉】语出《荀子·大略》。用贤人替换不贤的人,不用占卜就知道有好结果。不肖:不贤的人。卜;占卜。

17、【有能则举之,无能则下之】语出《墨子·尚贤上》。有才能的就荐举任用他,没有才能的就罢免他。谓为政应任人唯贤。下:罢免。

18、【尚贤者,政之本也】语出《墨子·尚贤上》。尊重贤人是政治的根本。谓尚贤使能是治理国家的根本政治措施。尚;尊重。本:根本。

19、【明主使臣,不废有罪】语出三国曹植《求自试表》。英明的君主使用臣僚,不废黜犯有错误的人。说明用人不宜求全责备。废:废黜。

20、【爱人多容,可以得众】语出《三国志·吴志·孙皎传》。爱护众人,多所宽容,就可以团结起众多的人来。二句谈得众之道。容:宽容。

21、【外举不弃雠,内举不失亲】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一年》。推荐家族以外的人不舍弃仇人,推荐家族以内的人不丢失亲人。雠:同“仇”。

22、【论德而定次,量能而授官】语出《荀子·君道》。评定品德的好坏而决定等次,衡量才能的高低而授予官职。论:评定。次:等次。授:任命。

23、【使人以心,应言以行】语出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刑法》。任用人应出于内心,采纳建议应当体现在行动上。使:任用。应:采纳。言:言论,意见。

24、【疑则勿用,用则勿疑】语出宋代陈亮《论开诚之道》。认为可疑的人就不要任用,既任用了就不要怀疑。意谓对人才要充分信任,放手使用。

25、【无纵诡随,以谨无良】语出《诗·大雅·民劳》。不放纵谲诈善变的人,用以防止坏人。纵:放纵。诡随:指谲诈善变之人。谨:谨慎,引申为防止的意思。

26、【重莫如国,栋莫如德】语出《国语·鲁语上》。谓没有比得上国家重要的,国家的栋梁不能不具备高尚的道德。栋:栋梁,比喻担负国家重任的人。

27、【一朝天子一朝臣】语出明代汤显祖《牡丹亭·虏谍》。谓新天子即位后,朝臣也随之更换。现泛指主要领导者更换后,下属也相应更换,颇含贬义。

28、【陈力就列,不能者止】语出《论语·季氏》。根据才力的施展情况任职,如果不能胜任,就应当辞职。说明不称职者应当罢退。陈力:施展才力。列:位次。

29、【不患无才,患无用之之道】语出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不用担心没有人才,值得担心的是没有使用人才的办法。说明必须讲究用才之道。患:担心。

关于任人的诗句(174句)

关于任人的诗句

30、【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语出《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君子用人就像使用器物一样,每件器物都是取用它的长处。君子:指行政者。器:器物。

31、【一举而不当,终身伤】语出《淮南子·主术训》。一次用人用错了,一辈子都受其危害。说明用人必须格外慎重,万万不可马虎。举;指选用人。伤:伤害,危害。

32、【置不肖之人于位,是为虎傅翼也】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四。把不贤的人提拔起来做官,等于替老虎加上翅膀。谓用人不当将助长恶果。傅:添附。

33、【开国承家,小人勿用】语出《易·师》。分封诸侯开创国家和使大夫接受领地,小人不能任用。开国:指天子分封诸侯,使其建立国家。承家:指大夫接受封地。

34、【能行之者未必能言,能言之者未必能行】语出《史记·孙子吴起列传》。能实践的人不一定会说,会说的人不一定能实践。说明人各有所长,亦各有所短。

35、【马为策己者驰】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察疑》。骏马为用鞭子驱赶自己的人奔驰。喻指贤能之士乐意受使于知己之主。策:马鞭,此指用马鞭驱赶。

36、【宁人之务,莫重用贤】语出《后汉书·左雄列传》。安定人民的急务,没有比任用贤才更重要的了。极言任用贤才对于安民治国的重要作用。宁人:安定人民。

37、【君子不以言举人,不以人废言】语出《论语·卫灵公》。意谓君子不根据一个人说的话好听就提拔他,也不因为一个人犯过错误就舍弃他说的正确的话。

38、【国有贤士而不用,非士之过。有国者之耻】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国病》。国家有贤能之人而不任用,这不是贤人的过错,而是掌握国家权力的人的耻辱。

39、【资格为用人之害】语出宋代叶适《资格》。以年资提拔官吏是用人的一大弊端。说明用人不能搞论资排辈,而应以真才实学为本。资格:官吏以年资升迁之制。

40、【善人不能戚、恶人不能疏者危】语出《晏子春秋·内篇问上》。谓不能亲近好人,不能疏远坏人的人,会有危险。说明君主亲君子,远小人,国家才会太平。戚:亲近。

41、【不才者进,则有才之路塞】语出《新唐书·韦思谦传》。庸碌之人得到进用,那么有才能的人的进路就会阻塞。说明必须摒弃庸才,使真正有才能的人任官执事。

42、【盖有非常之功,必待非常之人】语出《汉书·武帝纪》。要想建立非同一般的功业,必须等待非同一般的人才。说明只有任用非凡的人才,才能为国家建立大功业。

43、【君子在野,小人在位,民弃不保,天降之咎】语出《书·大禹谟》。意谓贤人被废弃不用,奸佞之人都身居官位,那么百姓就会背叛离散,上天也会降下灾难。野:民间。咎:灾祸。

44、【使人当用其所长而略其所短,则无弃才】语出宋代何坦《西畴老人常言》。使用人,应当充分发挥他的长处而避开他的短处,这样就不会有废弃的人才了。略:忽略,避开。

45、【缓贤忘士,而能以其国存者,未曾有也】语出《墨子·亲士》。怠慢贤人和不能任用贤人,而能使他的国家存在,这种情况还没有过。说明任用贤人对国家的重要。缓:怠慢。

46、【天下之贤,与天下用之,何必出于己】语出明代张居正《答总宪张崛崃言公用舍》。天下的贤才,应当与天下共同使用,不必出于自己门下。意谓但愿贤人得用,谁推荐都好。

47、【治国之难,在于知贤而不在自贤】语出《列子·说符》。治理国家,难就难在知道并任用贤才,而不在自以为贤能。说明发现并任用贤才是治国的关键所在。自贤:自以为贤。

48、【天下安,注意相;天下危,注意将】语出《汉书·陆贾传》。天下平安的时候,要注意发挥宰相的作用;天下危亡的时刻,应当注重使用武将。说明统治国家要相时使用文官、武将。

49、【天下者一人之所能有,而非一人之所能为也】语出宋代叶适《战国策》。天下可以为一个人所拥有,但不是一个人所能治理的。意谓治理天下必须选任贤才。有:拥有。为:治理。

关于任人的诗句(174句)

关于任人的诗句

50、【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察则无徒】语出《汉书·东方朔传》。谓水太清了,就不会有鱼生存;人明察过分了,就会失去众人的拥护。说明人无完人,要求人不可过苛。察:明察。徒:众人。

51、【逐长路者,必在于骏马之力;理天下者,必求于贤臣之用】语出唐代罗隐《两同书·得失第七》。赶长路的人,必须依靠骏马的腿力;治理国家的人,必须求得贤臣的辅助。逐:赶。

52、【国以任贤使能而兴,弃贤专己而衰】语出宋代王安石《兴贤》。国家因为任用贤能之士而兴盛。因为舍弃贤能、独断专行而衰败。二句话说明任贤使能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性。

53、【善为政者,务在于择人而已】语出三国杜恕《体论·君》。善于执掌国政的,只不过是能致力于选任人才罢了。说明选任人才是治理好国家的关键所在。务:致力。择人:谓选任人才。

54、【言之之难,不如容之之难;容之之难,不如行之之难】语出宋代苏舜钦《火疏》。能让人说话为难,但还不如能容纳人为难;能容纳人为难,但不如能任用人为难。言之:让他说话。行:使用。

55、【君无虚授,臣无虚受】语出三国曹植《求自试表》。国君不凭空授官给没有德才的人,臣子要根据自己的实际能力来接受官爵。说明国君授官,臣子受爵,应实事求是。授:给予。受:接受。

56、【人主之患,不在乎言不用贤,而在乎诚不用贤】语出汉代徐干《中论·亡国》。君主的灾难,不在于他口头上说不任用贤才,而在于他行动上确实不任用贤才。患:灾难。言:说。诚:实在,确实。

57、【又闻理与乱,系人不系天】语出唐代李商隐《行次西郊作一百韵》诗。还听说国家是安定还是混乱。在于人而不在于天。意谓治理国家,应当不靠天助,而靠正确用人。理:治,安定。系:取决于。

58、【君子可招而不可诱,可弃而不可慢】语出隋代王通《中说·礼乐》。君子可以以礼召请,而不可以以名利引诱;可以弃而不用,而不可以轻视简慢。招:指以礼召请。诱:指以名利引诱。慢:简慢。

59、【能不称其位,其殃必大】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忠贵》。意谓能力小而居官高,才能和官位不相称,必会带来极大的灾祸。说明应量才用人;力小任重,会给国家带来危害。称(chen趁):相称。殃:灾祸。

60、【鸾鸟凤皇,日以远兮;燕雀乌鹊,巢堂坛兮】语出战国屈原《九章·涉江》。鸾鸟凤凰。越飞越远;燕雀乌鸦,在堂上筑巢。比喻贤士远去,小人当政。鸾鸟:凤凰类的神鸟。凤皇:同“凤凰”。堂坛:殿堂庭院。

61、【天下之政,非贤不理;天下之业,非贤不成】语出唐代陈子昂《重任贤科》。国家大政。没有贤才就得不到治理;天下大事,没有贤才就不能够成功。说明治理国家必须要任用贤才。理:治理。业:事务。

62、【取其道不取其人,务其实不务其名】语出《资治通鉴·汉顺帝永建二年》。选用人才,要看他的主张而不看他是何人,注重他的真实本领而不注意他的名气。说明必须以才取人。道:政治主张。

63、【官不及私昵,惟其能;爵罔及恶德,惟其贤】语出《书·说命中》。意谓不任用自己爱幸的人为官,只任用有才能的人;爵位不赏赐给品德恶劣的人,只赐予贤良的人。私昵(ni逆):亲近爱幸的人。罔:不。

64、【剑不徒断,车不自行,或使之也】语出《吕氏春秋·用民》。剑不会徒然砍断东西,车不会自己行走,是有人叫它这样啊。比喻用人要掌握一定的规律,因为人不会无缘无故地为我所用。徒:徒然。

65、【能用众力,则无敌于天下矣;能用众智,则无畏于圣人矣】语出《三国志·吴志·孙权传》注引《江表传》。意谓能充分发挥和利用众人的智慧和力量,就会所向无敌。圣人:指智慧最高超的人。

66、【一行书不读,身封万户侯】语出唐代聂夷中《公子行》诗之二。尽日游玩,从不读书,到时候照样可以做大官。二句诗有力地揭露了封建社会任人唯贵的反动制度。万户侯:食邑万户之侯,泛指大官。

67、【身之病,待医而愈;国之乱,待贤而治】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思贤》。身体的病,要有医生来治疗才能痊愈;国家的混乱,要等待贤人治理才能太平。说明只有任用贤人,才能使天下太平。愈:病治好。

68、【非无安居也,我无安心也;非无足财也,我无足心也】语出《墨子·亲士》。不是没有安适的住处,是我的心无法得到安宁;不是没有丰厚的财产,是我的心无法得到满足。比喻渴求贤士的急切心情。

69、【人心无算处,国手有输时】语出唐代裴说《棋》诗。谁都有考虑不周的时候,即使是国手,也总不能保证每局棋都赢。说明任何人都有办错事情的时候,不能苛责于人。国手:一国之中下棋最好的选手。

70、【贤能,不待次而举;罢不能,不待须而废】语出《荀子·王制》。有才德的人,不要等着按官的等级提拔,对软弱无能的官员,要及时地罢免。次:等第;顺序。罢(pi皮):通“疲”,软弱无能。须:须臾,片刻。废:废弃,不再使用。

71、【图治莫先用人,任人宜责实效】语出明代瞿式耜《任人宜责实效疏》。要求得国家安定,最要紧的莫过于选用人才;选用人才,应注重其实际成就。治:国家安定。责:责求,注重。实效:指实际工作成就,政绩。

72、【治道之要有兰,曰立志、责任、求贤】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政篇》(程颐语)。治理国家的方法中有三个要点。就是树立雄心大志,督促所任用的人积极工作,访求贤才。责:督促。任:所任用的人。

73、【谄谀在侧,善议障塞,则国危矣】语出《墨子·亲士》。谓国君亲近谄媚阿谀的人,阻塞了言路,听不到好的意见,国家就会处于危险境地。谄谀 (chan yu产愉):谄媚阿谀。善议:好的意见、主张。议,意见、主张。障塞:阻塞。

74、【国家存亡之本,治乱之机,在于明选而已矣】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本政》。国家存亡的根本,治乱的关键,在于弄清任用什么样的人罢了。说明任贤必治,任不贤则乱的道理。治乱:太平和混乱。机:关键。

75、【柱细则屋倾,本细则末挠】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阴察》。顶梁的柱子纤细了,房子就会倒塌;树木的根部细弱了,树头就会弯折。喻指治理国家必须广聚人才。倾:倒塌。本:树根。末:树头。挠(nao猱):弯曲。

76、【得贤则昌,失贤则亡,自古及今,未有不然者也】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五。得到贤人,国家就会昌盛;失掉贤人,国家就会衰亡,从古到今,没有不是这样的。谓任贤使能方可使国家昌盛强大。昌:兴盛。

77、【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语出《孟子·公孙丑上》。尊敬贤人,使用能人,叫杰出的人物有官职,这样才能使天下的士人喜悦,而乐意在朝廷任职。俊杰:指才德杰出的人物。

78、【理道资任贤,安人在求瘼】语出唐代高适《淇上酬薛三据兼寄郭少府微》诗。用正道治理国家就要靠任用贤才;安定百姓关键在于找到并解除他们的疾苦。理道:以正道治理国家。理,治。资:凭借。瘼(mo莫):病痛。

79、【不信而任事,则事反;不仁而御众,则众殃】语出宋代李觏《庆历民言·储将》。不诚实而做事,事情一定会做坏;不仁爱而御众,众人一定会遭殃。说明用人必须要选择仁信之人。信:诚实。御;管理,支配。殃:受祸害。

关于任人的诗句(174句)

关于任人的诗句

80、【用人之自为,不用人之为我,则莫不可得而用矣】语出《慎子·内篇》。让人为了自已而来被我使用,不让人为了我而来被我使用,这样做了,就没有不能为我所用的人了。意谓用人要用其为己。自为:为自己。

81、【柱以直木为坚,辅以直士为贤】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举措》。顶梁柱以笔直的木头最为坚强,国家的辅臣以正直之士最为理想。意谓用人必须用正直之士,这样才能把国家治理好。辅:辅臣。贤:好。

82、【举直错诸枉,则民服;举枉错诸直,则民不服】语出《论语·为政》。谓提拔正派而耿直的人掌权,则得民心:如果重用邪曲不正派的人,就会失民心。直:指正直的人。错:放置。诸:“之于”的合音。枉:指邪曲不正派的人。

83、【海不辞水,故能成其大;山不辞土石,故能成其高】语出《管子·形势解》。大海不排斥水流,所以能成为大海;高山不排斥土石,所以能成为高山。喻指领导者只有广纳天下英才,才可以成为圣君明王。辞;排斥。

84、【德不广不能使人来,量不宏不能使人安】语出明代刘基《郁离子·德量》。恩德不崇高,则不能招揽人才;气量不宏大,则不能安定人才。说明只有厚德大量,才可以获得贤才的鼎力协助。广:大,指崇高。宏:宽大。

85、【一夕信竖儿,文明永沦歇】语出唐代李贺《感讽》诗之二。一旦信用小人,好的政治局面就要被断送了。意谓用人须察人,这是事关国家安危的大事。竖儿:竖子,泛指小人。文明:指安定的政治形势。沦歇:沦没停歇。

86、【为人择官者乱,为官择人者治】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举措》。根据人来安排官职就会混乱,根据官职来选择人就会井然有序。意谓不能因人设事,而应当因事设官,并选择适当的人来充任。治:安定。

87、【善进则不善无由人矣,不善进则善无由人矣】语出《晏子春秋·内篇问上》。好人得到进用,那么不好的人就无法被进用了;不好的人得到进用,那么好人就无法被进用了。说明用人关键是要选好第一个人。

88、【先生者未必能知,后生者未必不能明】语出汉代袁康《越绝书-越绝计倪内经》。年长的人未必就能有智慧,年少的人未必就不能明察。说明用人不能论资排辈,而应量才论德。先生者:年长的人。后生者:年少的人。

89、【任人之长。不强其短;任人之工,不强其拙】语出《晏子春秋·内篇问上》。使用人的长处,不勉强使用人的短处;用人所工巧的方面,不勉强用其笨拙的方面。谓使用人才应扬长避短,量才而用,使人尽其才。工:巧妙。

90、【明主任人之道也专,致人之道也博】语出晋代傅玄《傅子·举贤》。英明的君主使用人才务求专一,罗致人才务求多途。下文曰:“任人之道专,故邪不得间;致人之道博,故下无所壅。”专:专一。致人:罗致人才。博:多,丰富。

91、【德薄而位尊,知小而谋大,力小而任重,鲜不及矣】语出《易·系辞下》。德行不厚而地位高,智力低下而谋划大事,能力小而承担责任重大,这样,很少有不及于祸难的。此引孔子言。知:同“智”。鲜:少。及:“及于祸难“之省语。

92、【用人之术,任之必专,信之必笃,然后能尽其材丽可共成事】语出宋代欧阳修《为君难论上》。用人的方法是,使用一定要专一,信任一定要笃实,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他的才干,共同把事情办成功。任:使用。笃:笃实。

93、【用人而因众誉焉,斯不欲为治也,将以为名也】语出汉代徐干《中论·审大臣》。任用人只根据众人的称赞,这不是想选贤任能治理国家,而只是想图虚名。说明用人应多方考察,不可众人称赞谁就任用谁。誉:称赞。

94、【贤者任人,故年老而不衰,智尽而不乱】语出《列子·说符》。贤明的人善于任用贤才执事,所以自己虽然年老但精力并不衰竭,虽然智慧用尽了但内心并不惑乱。说明必须充分利用贤才处理政务。任人:指任用贤才。

95、【善作者,不必善成;善始者,不必善终】语出《战国策·燕策二》。善于兴办事情的人,不一定善于成就事情;善于开始的人,不一定善于收尾。说明人各有所长,必须用其长,避其短,而不可求全于人。作:指发起兴办。成:完成。

96、【与其用之之疑,曷若取之之慎】语出宋代李觏《强兵策》之六。对待人才,与其在使用的时候心存疑忌,倒不如在选拔的时候小心谨慎。意谓对待人才要慎重选取,既然选用了,就必须充分信任。曷(he何)若:怎比得上。曷,怎么。

97、【不悫而多能,譬之豺狼,不可迩】语出《孔子家语·五仪解》。不忠厚而才能多的人就像豺狼一样,不能亲近。谓对怀有二心,不能同心同德的人,应当警惕。因为这种人的才能越多,造成的危害也就越大。悫(que确);诚笃,忠厚。迩:近。

98、【文武并用,长久之术也】语出《史记·郦生陆贾列传》。文臣武将同时并重,这是使国家长治久安的好办法。意谓文臣武将各有所长,使文臣治国,武将御敌。则国泰民安,天下无敌。并用:一同重视和任用。长久:谓国家长治久安。

99、【慈父不能爱无益之子,仁君不能畜无用之臣】语出三国曹植《求自试表》。再慈善的父亲也不能喜爱毫无用处的孩子,再有仁德的君主也不能留养没有能力的臣子。说明于家于国有益之人,方能受到爱惜和重用。畜(xu蓄):留养。

100、【任人各以其材而百职修】语出宋代欧阳修《资政殿学士户部侍郎文正范公神道碑铭》。根据各自的才干来使用人才,那么各个部门的事情就都能办好。意谓必须用人之长。任:使用。材:同“才”,才能。百职:各个政务部门。修:整治,整治好。

101、【用不才之士,才臣不来;赏无功之人,功臣不劝】语出唐代王维《责恭荐弟表》。任用没有才能的人,有才能的人就不会出作辅臣;奖赏没有功劳的人,有功之臣就不会奋发努力。说明必须用人得当,赏得其人。不才:没有才能。劝:劝勉,努力。

102、【取其一不责其二,即其新不究其旧】语出唐代韩愈《原毁》。肯定对方的一个长处而不苛求再有第二个,注重对方的现在的表现而不追究其过去的行为。二句话是作者所称道的,也是作者一向主张的待人态度。取:选取,肯定。即:针对。

103、【贤臣内则邪臣外,邪臣内则贤臣毙】语出《三略·下略》。贤臣得到进用那么邪恶之臣就会被排斥在外,邪恶之臣得到进用那么贤臣就会被处死。意谓贤臣与邪恶之臣势不两立,说明任人必须纳贤弃邪。内:通“纳”,进用。外:排除。毙:死亡。

104、【用得正人,为善者皆劝;误用恶人,不善者竞进】语出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择官》。择用的是正直之人,所有的良善之人就都会受到鼓励;误用了坏人,所有的邪恶之徒就会竞相混入。说明用人必须择善抑恶。正人:正直之人。劝:劝勉,努力。

105、【从来强弱不限城,任人岂论小与大】语出明代李梦阳《豆莝行》诗。自古以来强和弱不取决于地域,使用人才哪能看重其名气大小?意谓事在人为,要做好事情,就必须不讲名气资历,按实际本领选用人才。不限域:不以地域为限。任人:用人。

106、【有贤而不知,一不祥;知而不用,=不祥;用而不任,三不祥】语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下》。有贤人但不知道,这是第一种不吉祥;知道有贤人但不能使用,这是第二种不吉祥;能使用贤人但不加委任,这是第三种不吉祥。说明知人善任的重要性。

107、【与其位,勿夺其职;任以事,勿间以言】语出宋代陈亮《论开诚之道》。给了他官位,就不要抢行其职权;让他负责事务,就不要参与发表意见。意谓使用人才应当是使其有职有权,不要指手画脚或者代行其事。与:给。位:官位。夺:剥夺。职:职权。间:参与。

108、【治则有为治之因,乱则有致乱之因,在人而已矣】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政篇》(程颐语)。国家安定,则有达到安定的原因。国家混乱,则有造成混乱的原因,这些原因,归根结底在于人。说明人是国家治与乱的根本原因。治:安定,太平。

109、【选士以行,则贤也;选士以文,则贤不贤也】语出清代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卷十。根据德行来选拔人才,那么得到的就是贤人;根据文章来选拔人才,那么就会把不贤之人当成贤人选拔进来。说明选人应当重德行而不重文章。行:德行。文:文章。

110、【人与骥俱走,则人不胜骥矣;居于车上而任骥,则骥不胜人矣】语出《吕氏春秋·审分》。人和千里马一起走,则人走不过千里马;如果人坐在车上叫千里马拉车,那么千里马就不能胜过人了。比喻善于用人或善于利用外物的重要性。骥:千里马。

111、【用之当,则一人能周数人之用;用之不当,则数人不能成一人之功】语出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内篇》卷五。用人得当,一个人就能适合数人的用处;用人不当,许多人也不能干成本来一个人就可以干成的事。说明必须学会正确地使用人。周:适合。

112、【君必有弗弗之臣,上必有詻詻之下】语出《墨子·亲士》。做国君的一定要有敢于争执的大臣,做上级的一定要有直言极谏的下级。意谓领导者一定要善于起用那些能尽忠直言的贤士。弗弗:拂逆,指敢于提出不同意见。詻詻(e饿):同“谔谔”,直言争辩。

113、【圣人之取人,德不求其全,而取其不违乎道;艺不求其备,而贵乎能致其精】语出明代方孝孺《明教》。圣人选用人才,德行方面不责求尽善尽美,而取其不违背大道;才能方面不责求事事内行,而贵其能有所精通。说明选用人才不能求全责备。艺:才能。

114、【帝王用人,度世授才:争夺之时,以策略为先;分定之后,以忠义为首】语出三国桓范《荐徐宣》。帝王用人,都是根据时代的需要选任贤才:争战的时候。首重智谋之士;天下安定以后,则以忠诚守义为首要条件。度世授才:度(duo夺),推测。授,除官,任命。分定:平定。

115、【朝有谔谔尽规之臣,无不昌也;任用阿谀唯唯之士,无不亡也】语出《晋书·段灼传》。朝廷中有敢于直言、善于劝谏的大臣,国家就不会不兴盛;如果任用那些阿谀奉承、唯唯诺诺的人,国家肯定要衰亡。说明任用什么样的人,直接关系到国家的兴衰。

116、【官不同事,人不同能,得其能则成,失其能则败】语出《晋书·刘毅传》。不同的官职有不同的事务,不同的人才有不同的特长,任用人才如果使其特长得以发挥事务就能做好,得不到发挥事务必定搞坏。说明必须量能授职,扬长避短。官:官职;各职能部门。

117、【都蔗虽甘,殆不可杖;佞人悦己,亦不可相】语出汉代刘向《杖铭》。甘蔗虽然甜,大概不能制成手杖;善于巧言谄媚的小人,虽然能取悦于自己,也不可为相。说明国君应当警惕甜言蜜语的小人,防止其窃权。都蔗;甘蔗。殆:大概。佞人:善于巧言谄媚的人。相:当宰相。

118、【治平尚德行,有事赏功能】语出《三国志·魏志·武帝纪》注引《魏书》。天下太平的时候就注重有德行的人,发生战争以后就器重有才能的人。意谓治平之时用人贵德,战乱之时用人贵才。治平:太平。尚:崇尚,注重。有事;指发生了战争。赏:赏识,器重。功能:才能。

119、【不责人所不及,不强人所不能,不苦人所不好】语出隋代王通《中说·魏相篇》。不要责求别人做所做不到的事,不要强迫别人做所不擅长的事,不要硬逼别人做所不愿做的事。三句话讲用人致事之道。责:责求。强:勉强,强迫。苦:使人困苦、受罪;逼迫。不好(hao号):不喜欢。

120、【有国由来在得贤,莫言兴废是循环】语出唐代李九龄《读(三国志)》诗。保有国家从来都是靠得到贤才,不要认为国家的兴亡是人力奈何不得的天道轮换。二句诗说明贤才对于国家兴亡的重要性,含有唯物主义的思想闪光。由来:从来,自古以来。兴废:国家兴亡。

121、【国以贤兴,以谄衰,君以忠安,以忌危】语出元代揭侯斯《宋史论序》。国家因为有贤能之士而兴盛,因为有谄媚之人而衰败;君主因为有忠良之臣而安然,因为有妒忌之人而危险。说明国家必须重用贤士忠臣,排斥阿谀奉承、嫉贤妒能之徒。谄(chan产):巴结奉承。忌:嫉妒。

122、【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语出唐代吴兢《贞观政要·任贤》。借鉴于铜镜,可以把衣帽整理整齐;借鉴于古史,可以把盛衰兴替的规律弄清楚;借鉴于人,可以把自身的得失搞明白。铜:古人使用的镜子是铜作的。镜;借鉴。

123、【其计乃可用,不羞其位;其言可行,而不责其辩】语出《淮南子·主术训》。如果他的计谋可用,就不要因其地位低下而耻于采纳;如果他的话可以实行。就不要责难他善于巧言。说明君主不应以贵贱尊卑论是非,而应集思广益,博采众长。羞:通“丑”,以为耻。辩:善于巧言。

124、【正臣进者,治之表也;邪臣进者,乱之机也】语出明代张居正《乞鉴别忠邪以定国是疏》。正直之臣进用于朝廷,这是国家安定的表现;奸邪之臣进用于朝廷,这是国家混乱的根由。说明要使国家安定,必须用正人,弃邪臣。正臣:正直之臣。表:迹象,表现。机:事物变化之所由。

关于任人的诗句(174句)

关于任人的诗句

125、【须识成城惟众志,称雄不独恃群山】语出清代爱新觉罗·玄烨《入居庸关》诗。要知道,形成一座坚固的城池,只能依靠众人的同心协力;强国称雄不能仅仅凭借几座险要的大山。意谓要使国家富强,天下无敌,就必须充分调动起群众的力量,山险是不足恃的。恃:倚仗。

126、【善为君者,劳于论人而佚于治官】语出《墨子·所染》。意谓善于做国君的人,只有把精力放在选拔人才上,才能从繁杂的政务中超脱出来。说明一个好的国君,应致力于选拔人才,发挥贤臣的作用,自己就不会困乏于政务之中而不能自拔了。论:通“抡”,选择。佚:同“逸”,安逸。

127、【一目之视也,不若二目之视也;一耳之听也,不若二耳之听也;一手之操也,不若二手之强也】语出《墨子·尚同下》。一只眼睛看,不如两只眼睛看得明白;一只耳朵听,不如两只耳朵听得清楚;一只手握住,不如两只手握得有力。比喻君主治国,应有贤臣辅佐。操:握,拿。强;有力。

128、【养寿之士,先病服药;养世之君,先乱任贤】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思贤》。想使寿命久长的人,总是不等疾病发作起来就服上药;想使江山稳固的君主,总是不等混乱发作起来就任用贤才。说明任贤方可以避免混乱、保固江山。养寿:使寿命久长。养,长养。养世:使江山稳固。

129、【守文之代,德高者位尊;仓卒之时,功多者赏厚】语出三国桓范《荐徐宣》。治平之时,品德崇高的人地位尊贵;争战之时,劳苦功高的人奖赏丰厚。意谓社会安定的时候选用人才应注重德行,战争发生后则应注重才能。守文:遵守成法,此指社会秩序安定。文,法度。仓卒:乱离,战乱。

130、【朝无贤人,犹鸿鹄之无羽翼也,虽有千里之望,犹不能致其意之所欲至矣】语出汉代刘向《说苑·尊贤》。朝廷中没有贤人,就像天鹅没有翅膀一样,虽然有飞至千里的愿望。还是不能到达自己心中想要到的地方。谓只有任用贤人,才能实现远大的理想。鸿鹄(hu胡):鸟名。即天鹅。

131、【事必专任,乃可责成;力无他分,乃能就绪】语出明代张居正《请专官纂修疏》。事情必须派专人去做,才可以求得成功;一个人的力量不同时数用,事情才会安排妥当。说明必须专事专任,专人专任。专任:专委一人去承当。责:责求,要求。他分:分出去干别的事情。就绪:事情安排妥当。

132、【搆大厦者先择匠然后简材,治国家者先择佐然后定民】语出晋代傅玄《傅子·授职》。建造大厦的都是先确定工匠然后才去挑选材料,治理国家的都是先确定辅佐然后才去安定民众。说明选任贤才是治理国家的一大急务。搆:“构”的异体字,建造。选:挑选,确定。简材:挑选材料。

133、【力弱者勿任其厚负,才卑者勿尸其隆位】语出宋代黄晞《聱隅子·三王篇》。力气小的人不要让他背很多的东西,才能低下的人不要让他徒占高位。意谓要以才能大小选用人,才高则职位高,才低则职位低。任:使担负。厚负:厚重的东西。卑;低下。尸:居其位而不做事。隆位:高位。隆,高。

134、【顺于己者爱之,逆于己者恶之,故明所爱而邪僻繁,明所恶而贤良灭】语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上》。顺从自己的人就宠爱,违逆自己的人就厌恶。所以明确了庞爱的是顺从自己的人,邪恶的人就多了;明确了所厌恶的是违逆自己的人,贤良的人就不见了。邪僻:指邪恶的人。灭:消失。

135、【太山不让土壤,故能成其大;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语出《史记·李斯列传》。泰山不辞让微小的土块,所以能成为高不可攀的大山;河海不拒绝细小的水流,所以能成为深不可测的大河大海。喻指领导者只有广纳贤才,才能成就伟大的事业。太山:即泰山。让:辞让。择:选择;剔除。就:成就。

136、【利于国者爱之。害于国者恶之,故明所爱而贤良众,明所恶而邪僻灭】语出《晏子春秋·内篇谏上》。对国家有利的人就爱护;对国家有害的人就厌恶。所以明确了爱护的是对国家有利的人,贤良的人就多了;明确了厌恶的是对国家有害的人,邪恶的人就消失了。邪僻:邪恶的人。灭:指消失。

137、【明主之吏,宰相必起于州部,猛将必发于卒伍】语出《韩非子·显学》。圣明君主的官吏,宰相一定是从基层官吏中选拔上来的,猛将一定是从士兵中挑选出来的。意谓官吏应从了解下情、有实践经验的人中选拔。州部:古代基层行政单位。卒伍:古代军队编制,五人为伍,百人为卒,这里指士兵队伍。

138、【明君使事不相干,故莫讼;使士不兼官,故技长;使人不同功,故莫争】语出《韩非子·用人》。圣明的君主使臣下做事不相互干犯,所以不会争论不休;用人不兼职,所以就会各展其特长;用人不同时为一件事立功,所以不会争功劳。干:干犯;干扰。讼(song宋):争论是非。兼官:兼职。技:本领。同功:同为一件事立功。

139、【贤圣之君,不以禄私其亲,功多者授之;不以官随其爱,能当之者处之】语出《战国策·燕策二》。贤明的君主,不把禄赏私馈给亲近之人,而是谁的功劳大就授给谁;不把官职交付给爱幸之人,而是谁的能力适合担当就让谁来充任。意谓明君任官唯能、行赏唯功。私:偏爱,私阿。亲:亲幸。随:从属;交付。爱;爱幸。

140、【天下有道,则正人在上;天下无道,则正人在下】语出唐代罗隐《梅先生碑》。国家有德政,正直之人就会为国家所用;没有德政,正直之人就闲处乡野。说明正直之人是否为用,可以验证政治是清明还是昏暗。有道:有德政,政治清明。正人:正直之人。在上:在朝,受重用。无道:没有德政,政治昏暗。在下:在野,闲处乡野。

141、【并骥而走者,五里而罢;乘骥而御之,不倦而取道多】语出《战国策·赵策三》。和骏马一起跑,跑五里路就会非常疲惫;骑上骏马驾御着它跑,自己一点不累跑的路还多。可喻指领导者如能任贤使能,即使自身安逸,又使众事皆理。并骥而走:和骏马一起跑。并,并排,一起。走,跑。罢(pi皮):通“疲”,疲劳。乘:骑。取道:走过的路。

142、【所任者得其人,则国家治、上下和、群臣亲、百姓附;所任非其人,则国家危、上下乖、群臣怨、百姓乱】语出《淮南子·主术训》。君主用得其人,那么国家就安定、上下就和睦、群臣就亲密、百姓就归心;君主用非其人,那么国家就危急、上下就背离、群臣就怨恨、百姓就混乱。说明用人当否关系极为重大。治:安定。乖:背离。

143、【徒言树桃李,此木岂无阴】语出唐代张九龄《感遇》诗之七。只是一味说栽种桃树和李树,难道丹橘就没有树荫供人乘凉吗?二句诗是作者针对贤才不能受到任用的社会现实发出的不平之鸣。徒:只是。树:栽种。桃李:桃树和李树,喻趋时媚俗之人。此木:指丹橘,首二句诗说:“江南有丹橘,经冬犹绿林。”岂:难道。阴:同“荫”。

144、【无道之君任用幺麽,动即烦浊;有道之君任用俊雄,动则明白】语出《鹗冠子·道瑞》。昏昧的君主任用小人,做什么都是一团糟糕;开明的君主任用贤才,做什么都是一清二楚。说明用小人害事误国,用贤才成事利国。无道之君:昏君。幺麽(yao mo夭磨):微不足道的人;小人。烦浊:杂乱污浊;一团糟。有道之君:明君。俊雄;泛指贤才。

145、【君之所审者三:一曰德不当其位,二曰功不当其禄,三曰能不当其官。此兰本者,治乱之原也】语出《管子·立政》。国君所要详察的问题有三个:一是臣子的道德品质与其爵位不相称,二是臣子的功劳与其俸禄不相称,三是臣子的才能与其官职不相称。这三个根本问题是国家治乱的根源。审:详察。位:爵位。原:根源。

146、【非成业绩,得贤难;非得贤难,用之难;非用之难,任之难】语出《三国志·吴志·钟离牧传》注引《会稽典录》。成就功业并不难,难的是得到贤才;得到贤才并不难,难的是使用贤才;使用贤才并不难,难的是放手让他们做事。说明放手使用贤才是最难能的,领导者必须着力加强此种修养。任之:指对之放手大胆使用。

147、【轮者所以辗地,人水则溺;舟者所以涉川,施陆则踬】语出北齐刘昼《刘子·文武》。车轮子是用来在地上运转行进的,让它进到水里便会沉没;舟船是用来渡江过河的,把它拿到陆地上使用,一定会踬碍不前。喻指文臣武将各有所长,弃其长用其短只能为害于事。辗(zhan展):旋转。溺(ni逆):淹没。川:河流。施:运用。踬(zhi至):被绊倒,不能前进。

148、【救时须国手,支厦岂轮囷】语出明代瞿式耜《送孙二如三十二韵》诗。匡扶时局,必须要有超世之才;支撑高楼大厦,哪能依靠弯弯曲曲的柱子?说明必须任用大贤之才,才能为国家排患解忧,奠固邦基。救时;解救危难的时势。国手:一国中技艺出众的人,此指逸世之才。支厦:支撑大厦。厦,大屋子。轮囷(qun逡):弯曲貌,此比喻邪恶人。

149、【小材虽累日,不离于小官;贤材虽未久,不害为辅佐】语出《汉书·董仲舒传》。才能不太出众的人即使任职时间很长,也不能离开平凡的官职;才能卓异的人即使任职时间很短,也不妨用为辅佐之臣。意谓用人应当量能授职,亦即要大才大用,小才小用,不搞论资排辈。小材:不太出众的人才。累日:谓任职时间很长。不害:不妨。

150、【农夫之为田也,不以羊负轭;贾子之治车也,不以犬骖服】语出明代刘基《郁离子》(《百子全书》本)。农民种田,不用羊拉犁耕耙;商人套车,不用狗驾辕拉套。喻指作领导的使用人,不能选取那些不顶事的人。负轭(e扼):戴上轭,指拉犁耕种。轭,马具,状似人字形,套在马的颈部。贾(gu古)子:指商人。骖(can参)服:驾车的马,居中驾辕者称服,两旁称骖。

151、【逢蒙虽巧,必得良弓;圣主虽知,亦待英雄】语出三国曹植《矫志诗》。逢蒙虽然善射,但没有好的弓箭,也无法表现其射箭的巧妙;圣明的君主虽然有很高的智慧。也要靠英雄的辅佐。说明要想把事情做成功,必须具备一定的条件。也说明个人的力量单薄,不能自成大事。逢蒙:夏代一位善于射箭的人。巧:灵巧。知:通“智”,智慧。待:依靠,凭借。

152、【牧守虽贤而令长不堪,则国事不举,万机有缺】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百里》。即使州郡的长官很贤明但假如县官不称职,那么国家的事业还是办不好,政务还是有缺失。说明必须充分重视县官的选任。牧守:州牧和郡守,为州郡长官名。令长:县官名,万户以上者称县令,万户以下者称县长。不堪:不胜其任,不称职。万机:指国家的政务。

153、【古来存老马,不必取长途】语出唐代杜甫《江汉》诗。自古以来存养老马,并不是指望它去长途跋涉。作者言外之意:我虽然已经年老,但仍具有为国家效力所需要的才智。诗句流露出对怀才见弃的怨愤之情。存:存养。老马:系用典。《韩非子·说林上》:“(齐)桓公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管仲曰:”老马之智可用也。”乃放老马而随之,遂得道焉。”

154、【君人者必有敢言之臣,在上位者必有敢言之士,如是,即虑日益进而智益生矣】语出汉代袁康《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做国君的一定要有能够直言进谏的大臣,做上级的一定要有能够直言进谏的下级,果如此,那么考虑问题就会一天比一天有长进,而智慧也就一天比一天增多了。说明领导者必须注意任用敢于直言不讳的贤才。

155、【周公吐哺,天下归心】语出三国曹操《短歌行》。只要像周公“一饭三吐哺“那样对待贤人,就会得到天下人的拥戴。说明礼贤下士,广揽人才,才能使民心归附。周公:西周时期的政治家,姬姓,名旦,亦称叔旦,周武王之弟。吐哺:《史记·鲁周公世家》记载周公“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起以待士“,比喻虚心热情地接待贤人。哺(bu捕),嘴里正嚼着食物。

156、【俊乂在官,则治道清;奸佞干政,则祸乱作】语出三国陆景《典语》。贤才在位,那么国家的政治就会清明,奸佞当政,那么国家就不免会发生灾祸和混乱。说明任用什么样的人,直接决定着国家的安危治乱。俊乂(yi义):德才兼备的人。《尚书·皋陶谟》:“俊义在官。”疏:“才德过千人为俊,百人为义。”奸佞:邪恶奸诈之人。干政:涉足国政;当政。干,涉。作:发生。

157、【马之所以能千里者,以其独行也……凤之所以能千仞者,以其自恣也】语出宋代李觏《强兵策》之六。马之所以能奔驰千里,是因为它只身孤行;凤凰之所以能飞上千仞高天,是因为它独自翱翔,无所牵拉。喻指对人才必须放手使用,只有这样,才能使之充分施展自己的本领,建功立业。千仞(ren认):形容极高。仞,古时八尺(或七尺)为一仞。自恣:放任。

158、【任人当审其贤不贤,未可责其胜不胜】语出宋代李觏《强兵策》之七。任用人应当看他是否德才兼备,不应当苛求他是不是每战必胜。意谓不能以一战之胜负论英雄,关键要看其本质和才干如何。作者举了两个例子说明其理由:“孟明视败于崤,而秦伯复其位,方有焚舟之报;苟林父败于邲,而晋侯赦其罪。卒至曲梁之功。”审:察看。贤:德才兼备。

159、【牛骥以并驾而俱疲,工拙以混吹而莫辨】语出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老牛和骏马因为合拉一辆车而一起疲劳,善吹的和不善吹的因为一同吹奏而不能分出优劣。喻指不分才能高下一同使用,无法显出究竟谁有才、谁无才。说明必须选拔和使用贤才,摒斥无能。骥:骏马。并驾:并排拉一辆车。工拙:精巧和笨拙,指善于吹奏和不善于吹奏。混吹:混合吹奏。辨:分清。

160、【休言女子非英物,夜夜龙泉壁上鸣】语出清代秋瑾《鹧鸪天》词。且不要说女子不能成为英雄人物,你听,我挂在墙壁上的宝剑每天夜里都在发出声响!二句词充分肯定了妇女在拯救国家中的重要作用。休言:不要说。英物:杰出的人物。龙泉:剑名,泛指宝剑。《晋书-张华传》记载:张华见斗、牛二星之间有紫气,后即令人在丰城狱中掘地,得二剑,一名龙泉,一名太阿。

161、【帝者与师处,王者与友处,霸者与臣处,亡国与役处】语出《战国策·燕策一》。称帝于天下的人是与老师相处,称王于天下的人是与朋友相处,称霸于天下的人是与大臣相处,亡国之君是与仆人相处。意谓领导者任用强于自己的人就能建立最伟大的功业,任用与自己相仿的人事功为其次,任用仅次于自己的人事功为再次,任用只知听从支使的人不免亡国。役:仆人。

162、【循理之代,务求不可见不可闻之材;浇危之代,务取可闻可见之材】语出《亢仓子·君道》。社会风气纯正的时代,务于求任难以见到也难以听说的人才;世风衰颓的时代,务于取用易于听说也易于见到的人才。意谓圣明之世注重选任那些潜心于道德学问的人,昏暗之世则热衷于选任那些哗众取宠、沽名钓誉的人。循理:人人遵循公理,谓社会风气纯正。浇危:世风衰颓。

163、【陛下用群臣,如积薪耳,后来者居上】语出《史记·汲郑列传》。陛下任用群臣就像堆放柴草一样,后放的堆在上面。汉武帝时的汲黯,因为好直言,故而不得信用,一直不能晋升,比他官职低的人许多都提拔上来,并且超过了他。汲黯不服,就对汉武帝讲了这句话。说明资格浅的新进居资格老的旧臣之上。后以“后来居上”称后来的人或事物胜过先前的。陛下:对帝王的尊称。薪:柴草。

164、【有贤豪之士,不须限于下位;有智略之人,不必试以弓马;有山林之杰,不可薄其贫贱】语出宋代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有才德出众之士,不应当因其在下位而不用;有智谋过人之士,不必又要试验他的骑马射箭的能力;有出身草野之士,不应当因为贫贱而瞧不起他。意谓要任人唯贤,不责出身;用人之长,不求全备。贤豪:才德卓越之人。弓马:骑射,武事。山林:喻穷乡僻野。薄:轻视,鄙薄。

关于任人的诗句(174句)

关于任人的诗句

165、【陈五色于室中,灭烛而观之则不见;奏五音于堂下,掩耳而听之则不闻】语出清代唐甄《潜书·抑尊》。把五种不同颜色的物品陈列在屋子里,吹灭蜡烛再看,就不能看见;在厅堂里演奏各种音调,堵住耳朵再听,就不能听见。喻指国家统治者如果不借助于群臣,就不能了解国家形势。说明必须注意发挥下属的作用。陈:摆放。五色:赤黄青白黑五种色彩,泛指各种颜色。五音:宫商角徵羽五个音级。

166、【千尺之松,不蔽其根者,独立无辅也;森木之林,鸟兽群聚者,众林咸济也】语出元代揭侯斯《与尚书右丞书》。高达千尺的长松,之所以不能遮蔽自己的根部,是因为它孑然而立,没有辅株;树木茂密的森林,之所以鸟兽成群,是因为各种大树一起出力。喻指刚愎自用无济于事,只有利用众多贤才的才智和力量,才会大有作为。蔽:遮掩。辅:指相近的丛生的松树。森木:树木茂密生长。咸济:全都出力接济。

167、【称其仇,不为谄;立其子,不为比;举其偏,不为党】语出《左传·襄公三年》。称扬他的仇家,不是为了谄媚;任命他的儿子,不是为了勾结;举荐他的下属,不是为了结党。此句说明荐举人才应当不避亲仇、任人唯贤的道理。晋国大夫祁奚在告老退休的时候,晋侯叫他荐举人才,他便荐举了自己的仇人、自己的儿子和自己的下属。他的公道无私和唯贤是举的作法,值得称赞。仇:仇人。谄:讨好。比:勾结。偏:下属。党:宗派小集团。

168、【万硕之鼎,不可满以盂水,一钧之钟,不可容于泉流】语出北齐刘昼《刘子·均任》。可容万石的巨鼎,不能用一小盂水灌满,只可盛一钧之多的小钟,容纳不下飞流不绝的泉水。喻指杰出的人才,小用就不足以充分发挥其作用;寻常之人,大用则有负所托。说明必须量才授任。万硕:一万石,形容极多。硕,通“石”。古代的容量单位。鼎:古代煮东西的器物,三足两耳。孟 (yu鱼):盛液体的敞口器具。钧:古代重量单位,一钧等于三十斤。钟:圆形壶。

169、【执斧斤者,听于施绳墨者,然后大厦成;执干戈者,听于明理义者,然后大业定】语出宋代胡宏《胡子知言·文王》。手持斧头的人,听从于用绳墨画线的工匠,这样才可以建成高楼大厦;手拿武器的人,听从于通晓道理和正义的贤才,这样才能奠定伟大的功业。说明安邦定国必须发挥贤才的作用。执:拿。斧斤:斧子。施绳墨者:即工匠。施,施放。绳墨,濡墨的线,用以画定木料裁剖的位置。大厦:大房子。干戈:干和戈,均为武器名,泛称武器。理义:道理和正义。

170、【千钧之弩,不以鼷鼠发机;万石之钟,不为尺梃成响】语出明代张居正《辛未会试程策》。力达千钧的强弩,不因为一只小老鼠而拨动弩牙;重达万石的大钟,不因为长仅一尺的细棍敲击就发出巨响。喻指贤才不会为小恩小惠而动心。说明对待贤才必须充分信任、放手使用。千钧:形容力量强大。钧。古代重量单位,合三十斤。弩(nu努):古代一种利用机械射箭的弓。鼷 (xi西)鼠:最小的一种鼠。发机:拨动弩牙。万石(shi时):形容极重。石,古代重量单位,合一百二十斤。尺梃(ting挺):一尺长的木棒。梃,棍棒。

171、【才者以跅弛而弃,不才者以平稳而用】正言以迂阔而废,巽言以软美而人》语出宋代陈亮《戊申再上孝宗皇帝书》。有才能的人以其不拘礼节、不检言行而被舍弃,没有才能的人则以服服贴贴、循规蹈矩而被起用;正直的言论以其不合实情而被废弃,故作和婉的言论则以柔和甜美而被采纳。四句话揭露了当时那种社会在用人纳言上的荒唐作法。跅(tuo唾)弛:放荡不循规矩。跅,言行不检点。弛,不遵礼度。平稳:稳妥服贴。正言:直言。迂阔:不切实情。巽(xun训)言:谦逊和婉的言词。软美:柔软甜美。

172、【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语出唐代杜甫《蜀相》诗。刘备接连三次往见诸葛亮,为的是得到归并天下的计策,诸葛亮协助刘备开基创业,又扶助刘禅撑持危局,表现了老臣的耿耿忠心。二句诗赞扬了诸葛亮的德才,也含有对当世贤相所寄托的希望。三顾:指刘备“三顾茅庐”的故事:最初,诸葛亮“躬耕于南阳”,他经常与周围的名士一起研读史籍,议论时局,并显露出才华。刘备为复兴汉室,四出求贤,终于在司马徽和徐庶引荐下,往返三次,见到了诸葛亮。频烦:连续。开济:开即开创,济即匡济,开济即开创基业,匡济危时。

173、【不弃死马之骨者,然后良骥可得也】语出唐代白居易《为人上宰相书一首》。不舍弃死马的骨头,过不了多久。世所稀有的千里马也就能够得到了。喻指只要真正礼贤下士,则贤士将闻风而至。语本“千金买骨”的故事:郭隗对燕昭王说:“臣闻古之君人,有以千金求千里马者,三年不能得,涓人言于君曰:”请求之。,君遗之。三月得千里马,马已死,买其首五百金,反以报君。君大怒,曰:”所求者生马,安事死马而捐五百金?”涓人对曰;”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天下必以王为能市马,马今至矣。”于是不能期年,千里之马至者三。”(见《战国策·燕策一》)。

174、【至治之世,士在公孤;小康之世,士在僚采;倾危之世,士在游寓】乱亡之世,士在阿谷】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政治最清明、社会最安定的时代,贤才位在公卿;政治比较清明、社会比较安定的时代,贤才任官执事;政治黑暗、社会危急的时候,贤才四处飘泊;政治混乱、社会动荡的时代,贤才隐没山谷。意谓社会政治好坏与贤才是否受到任用有着密切的联系,社会政治良善。贤才一定得到重用;贤才流落,社会政治肯定腐败。至治:最完善的政治。世:时代。士:贤才。公孤:三公和三孤,均为朝廷的高级官吏,泛指高级官吏。公,周代指太师、太傅、太保三公。孤,孤卿,周代指少师、少傅、少保三孤。小康:战国时期儒家所谓比“大同”理想较低级的一种社会。僚采:僚和采,均为官,代指一般官吏。游寓:指闲散俗世。乱亡:混乱和衰败。阿谷:山谷。阿,山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