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纳言的诗句(65句)

时间:2023-05-07 07:29:10关键词:纳言,名言诗句

关于纳言的诗句

1、【懦而不能强谏】语出《左传·僖公二年》。性格懦弱便不能对国君坚决劝谏。懦:懦弱。谏:规劝。

2、【岂弟君子,无信谗言】语出《诗·小雅·青蝇》。和易近人的君子,不要听信谗言。岂弟(kai ti凯替):同“恺悌”,和易近人。

3、【谋臧不从,不臧复用】语出《诗·小雅·小曼》。好的计谋不听从,不好的计谋反被采用。臧;善,好。从:听从。复:反。

4、【防民之口,甚于防川】语出《国语·周语上》。意谓堵塞百姓的言路,比用堤岸堵塞河流危害更严重。防:堤岸。川:河流。

5、【至忠逆于耳,倒于心】语出《吕氏春秋·至忠》。谓忠诚正直的话。听起来不顺耳,和自己的心意相反。逆:抵触。倒:逆,相反。

6、【人主贤则人臣之言刻】语出《吕氏春秋·达郁》。君主贤明,臣子就能言无不尽。谓只有贤明的君主,才能做到广开言路。刻:尽。

7、【无稽之言勿听,弗询之谋勿庸】语出《书·大禹谟》。意谓虚妄之言不可信,不与众人共商的专独之谋不能采用。稽:查核。询:询问。庸:用。

8、【听其言必责其用,观其行必求其功】语出《韩非子·六反》。听他的言论一定要求它有实用价值,看他的行为必定要求它有功效。责:要求。

9、【谔谔能昌唯唯亡】语出唐代周昙《再吟》诗。刚直之言能使国家昌盛,唯唯诺诺。一味应承,只能导致国家衰亡。谔谔:直言。昌:昌盛。唯唯:一味应承。

关于纳言的诗句(65句)

关于纳言的诗句

10、【用人之言,若自己出】语出唐代魏征《群书治要·尚书》。采纳别人的意见,就像采纳自己提出来的意见一样。意谓要虚心接受别人的意见。自:从。

11、【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语出汉代刘向《说苑·贵德》。对有诽谤罪行的人不加杀害。然后才有人敢说逆耳的忠言。谓言者无罪才能知无不言。诛:杀死。

12、【人主自臧,则众谋不进】语出《资治通鉴·周安王二十五年》。做君主的自以为是,那么大家就不进献计策了。人主:君主,指最高统治者。自臧:自以为是。臧,善;好。

13、【攻乎异端,斯害也已】语出《论语·为政》。批判错误的主张,祸害就没有了。这反映了儒家对不同主张的态度。攻:攻击,批判。异端:不同于自己的主张、学说。已:停止。

14、【人欲自照,必须明镜;主欲知过,必藉忠臣】语出唐代吴兢《贞观政要·求谏》。人要照一照自己的模样,必须用明镜;做君王的要知道自己的过失,必须凭借忠臣。藉:通“借”。

15、【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语出《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多方面地听取意见,就会清醒明达;只听一面之辞,就会昏愚糊涂。兼听:听取各种各样各方面的意见。暗:糊涂。

16、【溺于俗见,则听正言不人】语出宋代陆九渊《语录下》。在世俗的见解中沉迷不悟,就是正确的言论也不会听到心里去。意谓必须超脱俗见。溺:沉迷不悟。俗见:世俗的见解。

17、【良药生人,不能生不饮者】语出清代唐甄《潜书·鲜君》。对症的好药能把重病人救活,但不能救活不饮用它的人。喻指意见再好,如果对方不采纳,也不能发挥作用。生:活,救活。?。

18、【义之所在,贱不可忽】语出宋代苏舜钦《乞纳谏书》。只要有道理在身,就是地位低下的人也不可忽视。意谓只要有道理,不管其地位高低。都要虚心听纳。义:道理。贱:地位低下的人。

19、【纳善若不及,从谏如转圜】语出《汉书·梅福传》。采纳正确意见就像唯恐跟不上趟一样急切,听从规劝就像转圆一样容易痛快。谏:规劝。转圜 (huan环):转动圆的物体,比喻从顺而不停滞。

20、【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语出《论语·泰伯》。鸟在将死的时候,它的叫声是悲哀的;人在将死的时候,他说的话是善意的。说明人的临终遗言往往充满善意,值得听取。

21、【木受绳则直,人受谏则圣】语出《孔子家语·子路初见》。木料经墨线量过,就能取直;人能接受别人的规劝,就会变为道德高尚的人。绳:绳墨,木工打直线用的工具。谏:规劝。圣:道德极高尚。

22、【听言不可不察,不察则善不善不分,善不善不分,乱莫大焉】语出《吕氏春秋·听言》。听来的话不可不详细考察,不详细考察就会好坏不分,好坏分不清,就会造成最大的混乱。察:细看;详审。

23、【不察事之是非而悦人赞己,暗莫甚焉】语出《资治通鉴·周安王二十五年》。不搞清楚事情究竟是对还是不对而一味喜欢听别人赞颂自己,这是再糊涂不过的了。悦:高兴,喜欢。暗:不明白,糊涂。

24、【多指乱视,多言乱听】语出明代张居正《陈六事疏》。顺从许多人的指点,自己的视觉就会混乱;信从许多人的议论,自己的听觉就会混乱。说明对众人的话不可盲目听从,而必须善于分析,择优而用。

25、【为川者决之使导,为民者宣之使言】语出《国语·周语上》。治理河水的人,导引水流使其通达;统治百姓的人,使他们公开地发表言论。为:治。决:开通水道,导引水流。导:疏通。引申为通达。宣:这里指让人说话。

26、【狂夫之言,圣人择焉】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没有知识的人说的话,圣人也会有所听受。意谓领导者应当广纳群言。《汉书·晁错传》:“狂夫之言,而明主择焉。”狂夫:没有知识的人。择:挑选,此谓部分采纳。

27、【众人之唯唯,不如一士之谔谔】语出唐代吴兢《贞观政要·纳谏》。众多的人唯唯诺诺,还不如一个人的直言争辩。说明应当虚心纳谏,而不能陶乐于人们的一味顺从。唯唯:恭敬而顺从的应答词。谔谔:直言貌。

28、【勿谓我尊而傲贤侮士,勿谓我智而拒谏矜己】语出唐代吴兢《贞观政要·刑法》。不要说我地位高而轻慢贤士;不要说我有智慧而不听别人进谏,骄矜自负。尊:地位高。侮:欺负轻慢。智:聪明,有智慧。谏:规劝。矜已:自夸。

29、【先民有言,询于刍荛】语出《诗·大雅·板》。古人有这样的话;凡有疑难要请教割草打柴的人。意谓施政者应广泛征询意见。后以“询于刍荛”说明能向草野鄙陋之人请教的不耻下问的精神。刍荛(cu rao锄饶);割草打柴的人。

关于纳言的诗句(65句)

关于纳言的诗句

30、【明主者务闻其过,不欲闻其善】语出《战国策-燕策一》。英明的君主专心听取别人批评自己的过失,而不想听别人赞誉自己好的行为。说明乐闻己过、不矜已善是贤明的统治者的可贵品格。明主:英明的君主。务:致力。

31、【乐闻过,罔不兴;拒谏,罔不乱】语出《新唐书·宋务光传》。喜欢听别人指出自己的过失,没有不兴盛的;拒绝别人的规劝,没有不混乱的。说明治国者必须乐于听取批评意见。这样国家才会兴盛。罔(wang网):没有。谏:规劝,规劝的话。

32、【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于耳,而利于行】语出《孔子家语·六本》。好药吃到嘴里虽然发苦,但能治病;正直的劝告听起来不顺耳,但对人的行为有益处。通常简化为:“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忠言:正直的话。

33、【美疢不如恶石。夫石犹生我,疢之美,其毒滋多】语出《左传·襄公二十三年》。不痛苦的疾病,不如苦口的难咽的药物。药能治好我的病,使我生存下去,疾病虽不甚痛苦,它的毒害却更多。疢(chen趁):热病。恶石:指苦口难咽的药物。石,药石。

34、【虚谈废务,浮文妨要】语出南朝宋代刘义庆《世说新语·言语》。清谈会荒废政务,华而不实的文章会妨碍国事。魏晋时代,士大夫崇尚清谈,这句话揭露清谈误国的实质,颇具见识。虚谈:清谈,空谈。浮文:虚浮不实的文章。要:指国事。

35、【多见者博,多闻者知,距谏者塞,专已者孤】语出汉代桓宽《盐铁论·刺议》。见得多的人知识广博,听得多的人头脑智慧,拒绝接受别人意见的视听闭塞,自己独断专行的遭到孤立。知:通“智”,有智慧。距:通“拒”,拒绝。谏:直言规劝。专:独断专行。

36、【乘众人之智,则天下之不足有也;专用其心,则独身不能保也】语出《淮南子·主术训》。利用众人的智慧,那么不用费心费力也可以轻易地取得天下;师心自用,势必连他自身也难以保全。说明领导者贵在能集思广益。乘:利用。独身:自身。

37、【人之将死,恶闻酒肉之味;邦之将亡,恶闻忠臣之气】语出汉代袁康《越绝书·越绝德序外传记》。人快死的时候,怕闻到酒肉的气味,国家将要灭亡的时候,怕听到忠臣的声音。说明拒忠臣、逆忠言,国家势必灭亡。恶 (wu务):厌恶。邦:国家。气:气息;声音。

38、【千人之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语出《史记·商君列传》。一千个人唯唯诺诺,还不如一个人直言争辩。说明必须注重听纳言谏,而不能醉心于众人的奉承。宋代苏轼《讲田友直字序》:“千夫诺诺,不如一士之谔谔。”诺诺:应承之词。谔谔:直言貌。

39、【直言者,国之良药也,直言之臣,国之良医也】语出清代唐甄《潜书·抑尊》。正直的言论,对于国家是上好的药品;敢于毫不掩饰地发表意见的人臣,对于国家是高明的医生。说明国家的统治者必须善于采纳直言,重用直言之臣。直言:正直的言论。

40、【薮泽之大者,以其能容也;君德之圣者,以其听谏也】语出明代朱榱《圣学心法序》。湖泊之所以巨大,是因为它能够容纳百川之水;帝王之所以圣明,是因为他能够听受群臣的谏言。说明领导者只有虚心纳谏才能心明眼亮,动无失策。薮泽:大泽,湖泊。

41、【刺骨,故小痛在体而长利在身;拂耳,故小逆在心而久福在国】语出《韩非子·安危》。刺扎骨头,虽然会感到小的疼痛但对身体却有长远的好处;逆耳之言,虽然会使心中小有不快但对国家却会带来持久的福祥。说明领导者应当虚心纳言。拂耳:逆耳。

42、【受光于隙见一床,受光于牖见室央】语出清代魏源《默觚下·治篇十二》。从墙缝里得到光线,只能见到一张床;从窗户里得到光线,可以看清整个内室。喻指必须从大范围的人们中间广泛听取意见,这样才能正确地认识形势。受:接受。隙:小孔。牖(you友):窗户。

43、【人欲自见其形,必资明镜;君欲自知其过,必待忠臣】语出《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元年》。人要看清自己的容貌,一定要借助于明镜,国君要认识到自己的过失,一定要靠忠臣。说明只有启用忠臣,从谏如流,才能发现并改正自己的错误。形;容貌。资:凭借,依托。

44、【谗言巧,佞言甘,忠言直,信言寡】语出宋代林逋《省心录》。毁谤人的话总是很巧妙,谄媚人的话总是很甜美,诚恳劝告的话总是很率直,真实可信的话总是很稀少。谗(chan蝉)言:毁谤的话,挑拨离间的话。佞(ning泞)言:谄媚人的话,花言巧语。信言:实实在在的话,可信的话。

45、【迷者不问路,溺者不问遂,亡人好独】语出《荀子·大略》。迷失方向的,是由于不打听道路;被水淹没的,是由于不询问水路;身败国亡的,是由于不听采群言。说明领导者必须注意广泛听取意见,切不可刚愎自用,独断专行。溺:落水。遂:水中可涉之径。独:指刚愎自用。

46、【以天下之目视,则无不见也;以天下之耳听,则无不闻也;以天下之心虑,则无不知也】语出《六韬·文韬·大礼》。用天下人的眼睛观看,就没有看不见的;用天下人的耳朵谛听,就没有听不到的;用天下人的头脑思虑,就没有不能明晓的。说明领导者应当集思广益。

47、【拂胜,则社稷固;谀胜,则社稷危】语出汉代袁康《越绝书·越绝请籴内传》。纳谏改过之心占据上风,那么国家就稳固;听谄信谀之心占据上风,那么国家就危坠。说明统治者能不能纳谏拒谀,这是关系到国家安危的大事。拂(bi闭):通“弼”,辅助,矫正。社稷:代指国家。谀;谄谀。

48、【烈士不避铁钺而进谏,明君不讳过失而纳忠】语出宋代苏舜钦《火疏》。刚强之士不怕刑戮加身而直言规劝,明达之君不忌讳自己的过失而纳用忠良。二句话是作者所设想的理想政治蓝图。烈士:坚贞不屈的刚强之士。铁钺(fu yue夫月):铁和钺,均为刑戮之具,此指刑戮。讳:忌讳。

49、【役一己之聪明,虽圣人不能智,用天下之耳目,虽众人不能愚】语出明代吕坤《问学》。仅仅凭借自己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即使是圣人也不能算作睿智;运用天下人的耳目观听,即使是普通人也不能愚弄。说明领导者贵在能广开言路,集思广益。役:役使,运用。众人:普通人,凡人。

关于纳言的诗句(65句)

关于纳言的诗句

50、【明君在上,下多直辞;君上好善,民无讳言】语出《晏子春秋·内篇杂上》。英明的国君在位,下面直言规劝的话就会增多;国君喜欢为百姓做好事,老百姓也就没有不敢说的话了。谓只有英明的国君才能做到使臣子和百姓都能知无不言,言无不尽。讳言:不敢说或不愿明说。

51、【国家昏乱,则语之尚贤尚同;国家贫,则语之节用节葬】语出《墨子·鲁问》。国家混乱,就告诉国君,要尊崇贤人,要上下团结一致;国家贫困,就告诉国君,要节省开支,葬礼要从简。说明规劝国君治国要抓住要害,有针对性。尚贤:尊崇贤人。尚同:指下面的意见要和上面统一。同,统一。

52、【都蔗虽甘,杖之必折;巧言虽美,用之必灭】语出三国曹植《矫志诗》。甘蔗虽然甜,但用它作手杖,一定会折断;花言巧语听起来虽然漂亮,但用起来必遭失败。说明听信巧言会坏事,应当防备表里不一的谄媚之徒,不要被其假象所迷惑。都蔗:甘蔗。巧言:表面好听而实际上虚假的话。

53、【顺针缕者成惟幕,合升斗者实仓禀,并小流而成江海】语出汉代刘向《说苑·政理》。一针一线地依次缝制,才能做成帐幕;积藏一升一斗的粮食,才能装满粮仓;汇合细流,才能成为江海。比喻治国者应善于听取点滴意见。缕:线。帷幕:布帛围于四旁者称帷,施于上者称幕。禀(lin凛):通“廪”,粮仓。

54、【不知所从而好从人,不知所违而好违人,其败一也】语出汉代徐干《中论·慎所从》。不知道该听从谁的而喜欢听从别人,和不知道该拒绝谁的而喜欢拒绝别人,其失败都是一样的。说明纳言应当先辨清其言当纳不当纳,既不能盲目听受,也不能轻率舍弃。从:听从。好(hao号):喜欢。违:违逆,拒绝。

55、【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语出《三国志·吴志·孙奋传》。疗效优良的药物吃起来很苦,只有患了病的人能乐于服用;忠实诚恳的言论听起来刺耳,只有通达的人能够接受。意谓听言纳谏是十分难能的。疾者:患病的人。甘之:以之为甜,乐意服用。达者:通晓事理的人。

56、【君之所以明者,兼听也;君所以暗者,偏信也】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明暗》。国君看清事理,是因为能广泛地听取别人的意见;国君不明事物真象,是由于偏听偏信。说明“兼听则明,偏信则暗”(《资治通鉴·唐太宗贞观二年》)的道理。兼听:指广泛听取别人的意见。偏信:指相信一方面的意见。

57、【闻死而愠,则医不敢斥其疾;言亡而怒,则臣不敢争其失】语出宋代李觏《庆历民言·开讳》。一听到说死就发怒,那么医生也不敢指出他所生的病;一听到说亡国就大发雷霆,那么臣下也不敢辩论其过失。说明讳言政治上的过失只会阻塞言路,最终导致国家速亡。愠(yun运):发怒。斥:指出。争:辩论。

58、【貌言华也,至言实也,苦言药也,甘言疾也】语出《史记·商君列传》。虚浮不实的话,就像花;深切中肯的言论,就像果实;苦口的直言,就像良药}动听的言辞,就像疾病。说明听“至言”、“苦言”有益,而信“貌言”、“甘言”有害。貌言:虚浮不实之言。至言:深切中肯的言论。苦言:苦口危言。甘言:甜美动听的言辞。疾:疾病。

59、【乌彀之卵不毁,而后凤皇集;诽谤之罪不诛,而后良言进】语出汉代刘向《说苑·贵德》。乌彀的蛋不打破,然后风凰才会飞来;犯有诽谤之罪的人不诛杀,然后忠良之言才会听到。说明领导者应当大度待人,只有赦过不究,人们才会勇于进言。乌彀(gou够):泛指鸟类。乌,乌鸦。彀,待哺食的小鸟。卵:蛋。凤皇:即凤凰。集:聚集。

60、【良药苦于口,而智者劝而饮之,知其人而巳己疾也;忠言拂于耳,而明主听之,知其可以致功也】语出《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好药喝到嘴里发苦,但明智人还是促使自已喝下去,因为他知道喝了以后可以消除自己的疾病。忠言听起来不顺耳,但英明的君主听从它,因为他知道听从它能够取得功效。劝:勉励。已:停止,消除。拂:违背。

61、【严则下喑,下喑则上聋,聋暗不能相通,何国之治也】语出汉代刘向《说苑·政理》。政令太严,下面的臣民就会沉默不语,下面的人像哑巴一样缄默不语,那么在上位的人就会像聋子一样什么也听不到,聋子和哑巴不能沟通思想,这样国家怎么能治理好呢?说明治理国家,政令不能太苛刻,应当有宽的一面,使人心情舒畅,敢于讲话。喑:(yin音):哑,缄默。

62、【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议于市朝,闻于寡人之耳者,受下赏】语出《战国策·齐策一》。朝中群臣和地方官吏及老百姓能当面指责我的过失的,授给上等奖赏;能上奏章规劝我的,授给中等奖赏;能在人众会集的地方批评我的过失,传到我耳朵中的,授给下等奖赏。面刺:当面指责。谏:规劝。谤议:议论过失。市朝:人众会集的地方。

63、【明主不恶危切之言以立名,志士不避犯颜之诛以直谏】语出明代张居正《论时政疏》。贤明的君主不厌听令人忧惧的言论而树立名声,有志之士不逃避因冒犯君主威严所面临着的杀头的危险而直言规劝。意谓明主之明在于能听危切之言,志士之直在于能犯颜强谏。恶(wu误):憎恨。危切之言:令人忧惧的言论。立名:树立名声。犯颜:冒犯君主威严。诛:杀戮。直谏:直言规劝。

64、【美味多生疾疢,药石可保长年】语出宋代何坦《西畴老人常言》。吃香甜可口的食物经常发生病患,吃很苦的药品可以保证长寿。喻指听顺耳的话只会贻害自己,听刺耳的话可以造福自身。二句话取意于《左传·襄公二十三年》:“臧孙曰:季孙之爱我,疾痰也。孟孙之恶我,药石也。美痰不如恶石……”美味;指味道上好的食物,喻顺耳的话。疾疢(chen趁):疾病。疢,病。药石:药物的总称。药,方药。石,砭石。药、石皆治病。长年:长寿。

65、【忠鲠之言虽若难闻,其犹药石可以愈病;巽顺之言虽若易闻,其犹蛊蠹终必害物】语出明代朱棣《圣学心法序》。忠直的言论虽然不中听,但是却似药物可以治病;奉迎的言论虽然很中听,但是却似毒虫终必害人。说明领导者必须注意虚怀纳言,要乐闻异计而不能好听恭维奉迎之辞。忠鲠:忠正鲠直。虽若:虽然。药石:药物的总称。药,方药。石,砭石。愈病:解除病患。巽(xun训)顺:卑顺,曲意奉迎。蛊蠹:益虫和蠹虫。前者寄生于人腹,后者寄生于木中,皆为毒虫。害物:害人。物,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