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贵学的诗句
1、【黄金未是宝,学问胜珠珍】语出唐代王梵志《黄金未是宝》诗。意谓学问远胜过黄金、珍珠,是最可宝贵的。珠珍:珍珠。
2、【士不厌学,故能成其圣】语出《管子·形势解》。士人勤学不倦,所以才能成为圣明之人。意谓学习能使人增益知识和智慧。
3、【学者,心之白日也】语出汉代徐干《中论·治学》。学习。就好像是心中的太阳。意谓学习能使人心明眼亮,极言学习之可贵。
4、【学,殖也,不学将落】语出《左传·昭公十八年》。学习就像种植草木,不学习将如草木坠落叶子一样,才智会日益减退。殖:种植。
5、【学则正,否则邪】语出汉代扬雄《法言·学行》。学习能使人走上正道。否则,就会步入歧途。说明学习能修身养性,使人的品德高尚。
6、【积财千万,不如薄伎在身】语出《颜氏家训·勉学》。积蓄万贯家财,不如学会一种技艺。说明人应有一技之长。积:积蓄。伎:通“技”,技艺,本领。
7、【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语出唐代孟郊《劝学》诗。人们经过学习,才能懂得道理;不学习,是不会懂得道理的。道:道理。自然:天然,自然而然。
8、【学不贵博,贵于正而已,正则博】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程颐语)。学习不以广博为贵,贵在学得正确,学得正确,自然会广博。
9、【朝闻道,夕死可矣】语出《论语·里仁》。早晨听到真理,晚上死都可以。后以“朝闻夕死”说明追求真理,应有献身精神,死而无憾。朝(zhao招):早晨。道:指真理。
关于贵学的诗句
10、【智也者,学之事也;非学,胡智也】语出清代周寿昌《思益堂日札》卷十。智慧,是学习的结果;不学习,哪来的智慧?事:表示关系,意思相当于“缘故”。胡:何。
11、【不知理义,生于不学】语出《吕氏春秋·劝学》。人之所以不知道道理和正义,原因在于不学习。意谓学习可以使人通晓人情物理。理义:道理和正义。
12、【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语出《礼记·学记》。玉石不经过琢磨,就不能成为有用的玉器;人不通过学习,就不懂得事理。琢:雕琢,琢磨。道:规律,事理。
13、【知识明,则力量自进】语出《宋元学案·伊川学案》。知识熟练地掌握了,那么能力自然就会长进。意似知识就是力量。明:明晰,此指精通。力量:指能力、本领。
14、【人之不学,犹谷未成粟,米未为饭也】语出汉代王充《论衡·量知》。人不学习,就像是谷子还没变成粟米,粟米还没变成饭食。意谓人不学习,百无一用。粟:粟米。
15、【人有知学。则有力矣】语出汉代王充《论衡·效力》。人们有了知识和学问,也就有了力量。意谓知识就是力量,说明人们必须注意学习知识,积累学问。知学;知识与学问。
16、【不祈多积,多文以为富】语出《礼记·儒行》。不求积攒很多财物,知识富足了就是很富有。意谓多财不为富,博学多识为富。祈:请求。多积:指积蓄很多财物。多文:博学多识。
17、【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语出《礼记·学记》。通过学习,然后才能发现自己知识的欠缺;通过教学,然后才能感到自己还有疑难不懂的问题。困:指困惑疑难的问题。
18、【人皆知以食愈饥,莫知以学愈愚】语出汉代刘向《说苑·建本》。人都知道用食物医治饥饿,不知道用学习医治愚昧。说明学习能使人聪明。愈:病好转,这里有医治的意思。
19、【口头说出,笔下写出,不如身上做出】语出《颜习斋先生言行录》卷上。意谓学习的人对于所学得的知识不以能用嘴讲出来、用笔写出来为可贵,而以能身体力行为可贵。
20、【士必学问,然后成君子】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八。人必须经过学习,才可以成为君子一样的人。说明学习是人们提高道德修养和知识素养的必要条件。学问:指学习。
21、【自得者所守不变,自信者所守不疑】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程颐语)。自己体验得知的东西,会始终坚持而不改变;自己确信了的东西,会始终坚持而不怀疑。
22、【真积力久则入,学至乎没而后止也】语出《荀子·劝学》。学习只要真诚不懈,尽力持久,就能深入;学习直到生命终结才可以停止。真积:真诚不懈。力久:尽力持久。入:深入。没:通“殁”,死。
23、【智能之士,不学不成,不问不知】语出汉代王充《论衡·实知》。即便是聪明智慧的人,也是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不求教就不会明白的。意谓学习是获得知识、增长智慧的必由之路。
24、【扶持资质,全在学问】语出明代吕坤《问学》。要提高自己的资质,只能依靠钻研学问。说明钻研学、问能带动人的资质的提高。扶持:搀扶,此为帮助提高之意。资质:指人的天资、禀赋等。
25、【为学大益,在自能变化气质】语出宋代张载《经学理窟·义理》。读书学习最大的好处,在于能自然而然地提高自己的素质修养。变化:改变,此指提高。气质:指人的生理和心理等素质。
26、【君子如欲化民成俗,其必由学乎】语出《礼记·学记》。意谓统治者如果要教化百姓,培养良好的风俗,必须兴办教育,使其通过学习,才能达到目的。化:教化。俗:风俗,指良好的风俗习惯。
27、【御狂马不释策,操弓不反檠】语出《孔子家语·子路初见》。驾驭狂马,不能放下手中的马鞭;使用弓,不能不用正弓的器具。比喻人不能放弃学习。释;放下。策:马鞭。檠(qing情):矫正弓弩的器具。
28、【学可以为圣贤、侔天地,而不学不免与禽兽同归】语出明代方孝孺《家人箴》。努力学习就可以成为圣贤、与天地同尊,不学习则不免像禽兽一样。说明人必须注重学习。侔:相等。同归:混同。
29、【人之有学也,犹木之有枝叶也】语出《国语·晋语九》。人有学问,就像树木有枝叶一样。意谓学问是人所宜有,用以充实自身、帮助别人的东西。下文曰:“木有枝叶,犹庇阴人,而况君子之学乎?”学:学问。
关于贵学的诗句
30、【大志非才不就,大才非学不成】语出明代郑心材《郑敬中摘语》。远大的志向不凭借才能是实现不了的,而如果不学习,人便不能成为卓越的人才。说明学习是人们成才的必由之路。就:完成,实现。
31、【不学自知,不问自晓,古今行事,未之有也】语出汉代王充《论衡·实知》。不学习自己就知道,不请教自己就明白,从古到今还没有这样的事情。意渭人不能生而知之,人的知识是通过学习获得的。
32、【有刀者礲诸,有玉者错诸。不礲不错,焉攸用】语出汉代扬雄《法言·学行》。有刀要打磨它。有玉要磨制它。不打磨不磨制,有什么用呢?比喻人必须学习,才能成才。礲(long龙):同“砻”,磨。错:磨制。攸(you悠):语助,无义。
33、【饰治之术,莫良乎学】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崇教》。培养自己的方法,没有比学习更好的了。意谓学习是使自己提高知识和道德品质修养的最有效的途径。饰治:修整,引申为培养。饰,通“饬”,整治。
34、【学者非必为仕,而仕者必如学】语出《荀子·大略》。学习的人并不一定是为了做官,但是做官的人一定要经过学习。意谓具备一定的知识素养是领导者的必备条件。仕:做官。如学:参加学习。如,去。
35、【才饱身自贵,巷荒门岂贫】语出唐代孟郊《题韦丞总吴王故城下幽居》诗。才学丰厚,身份自然高贵;居住穷门陋巷,怎能认为是贫穷?意谓人生的价值在于才学过人,而不在于生活富足。饱:饱满,丰厚。
36、【学术于事功,犹水之源、木之本也】语出明代周汝登《郡守拙斋萧侯崇祀记》。学问对于事功,就像水源对于水流、树根对于树木一样。意谓充足的学识是成就事功的根本保障。学术:学问。本:此指树根。
37、【凡欲显勋绩扬光烈者,莫良于学矣】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赞学》。凡是想建立功绩、成就大业的人,没有比学习更好的了。意谓读书求知是建功立业的最有力的保障。勋绩:功绩、功勋。光烈:伟绩,大业。
38、【胸中无学,犹如手中无钱】语出北周庾信《拟连珠》之三十。胸中没有学问,就像手里没有钱一样。说明有了学问,才能有所作为,学问会使人“富有”。语本汉代王充《论衡·量知》:“胸中不学,犹手中无钱也。”
39、【家有千金之玉,不知治,犹之贫也】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二。家中虽然有价值千金的玉石,但不懂得雕刻琢磨,还是照样贫穷。比喻即使聪明的人,不学习,也不会有学问、懂道理。治:修治,指雕琢玉石。
40、【读书学问,本欲开心明目,利于行耳】语出《颜氏家训·勉学》。读书做学问,目的就在于开启心窍,使眼睛变得明亮,以利于行动。意谓学习能使人心明眼亮,举止合宜。开心明目:开启心窍,使眼睛变得明亮。
41、【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语出三国诸葛亮《诫子书》。要有才干就必须学习,不学习就不能增长才干,而没有坚定的志向也就不能搞好学习。说明立志是学以成才的必要前提。广:扩充,增加。
42、【耕田不深无高稼,治学不深无端行】语出明代吕柟《云槐精舍语》卷一。耕地耕得不深就生长不出很高的庄稼,做学问做得不深就培养不出端正的品行。说明要树立良好的德行,就必须刻苦学习,努力钻研。
43、【学犹饰也,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语出汉代徐干《中论·治学》。学习好比修饰,器物不修饰就不会美观,人不学习就不会有美德。说明学习是培养美好品德的重要途径。饰;修饰。懿德:美德。
44、【良田之晚播,愈于卒岁之荒芜也】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勗学》。肥沃的土地即使播种得晚一些,也比让它终年荒芜好得多。喻指从学不厌其晚,晚学也强似不学。晚播:迟播,过了当播的时节才播种。愈:好,强。卒岁:终年。
45、【少不讽诵,壮不论议,虽可未成也】语出《荀子·大略》。少年不读书,壮年不议论,虽然资质可以,也不能成才。说明人必须注重学习,早学勤学,这样才可以成为有用之人。讽诵:诵读,指读书。论议:同“议论”,指探讨学问。可:指资质不错。
46、【器不饰则无以为美观,人不学则无以有懿德】语出汉代徐干《中论·治学》。器物不修治,就不能成为美观的东西;人不学习,就不能成为有美德的人。说明学习可以陶冶人的性情,提高人的品德修养。饰:修治,整治。懿 (yi忆)德:美德。
47、【学者如登山焉,动而益高一,如寤寐焉,久而益足】语出汉代徐干《中论·治学》。学习如同登山一样,越向上走就越高;如同睡觉一样,时间越长,精神越充足。比喻学习可以使人目光远大,知识丰富。寤寐(wu mei悟妹);犹假睡,不脱衣冠而睡。
48、【生也有涯,无涯唯智】语出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世界上真正无限的只有知识。意谓学无止境,说明人不可以自满,而应永远虚心好学。语本《庄子·养生主》:“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涯:边。智:知识。
49、【视日月而知众星之蔑也,仰圣人而知众说之小也】语出汉代扬雄《法言·学行》。看到太阳和月亮,就知道众星的微小了;仰望圣人,就知道普通人的言论微不足道了。说明圣人学说像日月一样令人仰慕。蔑:微小。众说:普通人的言论。
关于贵学的诗句
50、【不学而求知,犹愿鱼而无网焉,心虽勤而无获矣】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勗学》。不学习而想获得知识,就好比想捕到鱼而没有网,尽管心情很急迫,也不会有收获。意谓人要想有知识有学问,就必须学习。愿鱼:想捕到鱼。勤:谓心情急迫。
51、【不学面墙,莅事惟烦】语出《尚书·周官》。不学无知,就像面对着墙壁站立一样,什么也见不到;一旦担当什么事情;只能给搞得纷乱不堪。意谓没有知识和学问就一无所成。不学:没有学问。面墙:有如面向着墙,谓无所睹见。莅事:临事。烦:混乱。
52、【终日不食、终夜不寝以思,无益,不如学也】语出《论语·卫灵公》。一天到晚不吃饭、通宵达旦不睡觉地苦思冥想,也没什么用处,也不如学习。意谓不学而思,势必劳而无获。《荀子·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即化用此意。
53、【人才有高下。知物由学,学之乃知,不问不识】语出汉代王充《论衡·实知》。人的才能有高有低,但认识事物都是因为学习,通过学习才能得到知识,不请教发问就不会有所认识。说明人的能力、知识不是先天就有的。必须通过学习才能获得。
54、【耕所以为食,盖资之以给其家;学所以求道,盖资之以裕其身】语出明代金善《耕读轩记》。耕种土地是为了获取粮食,利用它来供养家人;读书学习是为了求得真理,利用它来充实自身。资:凭借;利用。给:供给;供养。求道:追求真理。裕:充实,使丰足。
55、【根本固者,华实必茂;源流深者,光澜必章】语出明代张居正《翰林院读书说》。根本坚固的,一定是花儿纷繁,果实累累}源泉深邃的,一定是水色清澄,波浪滚滚。喻指修养高,学识深,才会卓有成就。根本:指草木之根。华实:花和果实。华,通“花”。光澜:水色和波浪。章:彰明。
56、【虽有至圣,不生而知;虽有至材,不生而能】语出汉代王符《潜夫论·赞学》。即使再圣明的人,也不会一生下来就懂得道理;即使再卓出的人才,也不会一生下来就有才能。说明人的知识和能力不是先天就有的,而是通过学习获得的。至材:最出众的人才。材,通“才”。
57、【常玉不瑑,不成文章;君子不学,不成其德】语出《汉书·董仲舒传》。一般的玉石不雕刻,就不能成为有华美色彩的器物;君子不学习,就不能成为有美德的人。说明学习能使人具备好品质,成为有道德的人。瑑(zhuan转):雕刻为文。文章:犹言文采,错综华美的色彩或花纹。
58、【学也者,所以疏神达思,怡情理性,圣人之上务也】语出汉代徐干《中论·治学》。学习,可以使人精神开朗,思想通达,心情喜悦,品性得以修养,这是圣人最大的事情。说明学习对人的精神、感情等方面有重要的陶冶作用。疏:疏通。达:通,透。怡情;心情喜悦。理性:修养品性。
59、【君子贵才学,以成身也,非以矜己也;以济世也,非以夸人也】语出明代吕坤《问学》。君子之人看重知识和才能,是要用它来修善自身,而不是用以炫耀自己;是要用它来成就世事,而不是用以向别人吹嘘。成身:指修善自身。矜己:炫耀自己。济世:成就世事。夸人:向别人夸耀。
60、【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三。宝剑虽然十分锋利,但是不经过密砺就不能截断东西;人的素质虽然很好,但是不经过学习就不能提高。说明学习是人们提高自己素养的必要途径。利:锋利。厉:同“砺”,磨刀石,引申为磨砺。断:截断。材:指人的素质。
61、【涉浅水者见虾,其颇深者察鱼鳖,其尤甚者观蛟龙】语出汉代王充《论衡·别通》。游渡浅水可以看见虾,游渡较深的水可以看见鱼鳖,游渡更深的水可以看见蚊龙。喻指在学习上付出的努力越大,收获也就越大。现常说:涉浅水者见鱼虾,涉深水者见蚊龙。蛟龙:古代传说中的一种动物。
62、【虽有良玉,不刻镂则不成器;虽有美质,不学则不成君子】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八。尽管是一块美玉,不经过雕刻也不能成为可用之物;尽管具备很好的资质,不学习也不能成为君子之人。说明学习是人们修身正行、增长才干的必要手段。良玉:美玉。刻镂:雕刻。美质:很好的资质。质,资质。
63、【学问明则人品真,人品真则事功实,事功实则惠泽长】语出明代周汝登《郡守拙斋萧侯崇祀记》。学问钻研得透彻了那么人品就会纯正,人品纯正了那么事功就会扎实,事功扎实了那么恩泽就会长流不衰。说明精通学问是塑造纯正的品格、建立扎实的事功、施惠于人民的基础性条件。惠泽。恩泽。
64、【人不可以不闻道,而道亦未尝不可闻也。用一时之力则有一时之功,用一日之力则有一日之功】语出明代吴与弼《与傅秉彝书》。人不能不领会道理,而道理也并不是不能领会的。你用上一时的功力就会有一时的收获,用上一天的功力就会有一天的收获。说明人应当注意学习,学则有成。闻道:领会道理。
65、【膏沃之壤,华实必茂,刚卤之区,根荄靡托】语出明代张居正《葬地论》。在肥沃的土地上,鲜花和果实一定十分旺盛;在坚硬的碱土中,草根无所寄托。喻指学识深厚才可取得成就,心里像是一片荒凉的土地,什么也做不成。膏沃:肥沃。壤:土地。华实:花儿和果实。华,通“花”。刚卤(lu鲁):坚硬而含碱性。区:地片。荄(gai该):草根。靡托:无所存托。
66、【山致其高而云起焉,水致其深而蛟龙生焉,君子致其道而福禄归焉】语出《淮南子·人间训》。山达到足够的高度就会兴起云团。水达到足够的深度就会生出蛟龙,君子研习学问达到足够的程度就会获得福禄。前二句本《荀子·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致其道:谓研习学问达到足够的程度。福禄:福分和禄位。
67、【瑶华不琢,则耀夜之景不发;丹锷不淬,则纯钩之劲不就】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勗学》。美玉不经过雕琢,就不能在黑夜中发出光亮;宝剑不经过淬火,就不能造就锐利的剑锋。比喻人不通过学习,就不能具备过人的本领。瑶华:一种美玉,此泛指美玉。琢:雕琢。耀夜之景:在黑夜中闪耀的光亮。景,光。丹锷:指剑锋。淬:淬火。纯钩:宝剑名。劲:强劲锐利。
68、【璧瑗成器,礛诸之功;镆邪断割,砥砺之力】语出《淮南子·说林训》。璧瑗之所以成为宝物,那是因为它经过了礛诸的磨治;镆邪之所以成为利剑,那是因为它经过了砥砺的磨砺。喻指人经过学习,才可以成为有用之才。壁瑗:平圆形、中心有孔的玉器,孔大者为瑗,小者为璧。礛(jian肩)诸:治玉之石。镆邪:宝剑名。断割:善于切割;锋利。砥砺:磨石,细者为砥,粗者为砺。
69、【马虽有逸足,而不闲舆则不为良骏;入虽有美质,而不习道则不为君子】语出汉代徐干《中论·治学》。马虽然有善于疾驰的蹄子,但如果不能熟练地拉车也不能算作好马;人虽然有天生美好的资质,但如果不通晓道理也不能算作君子。说明人必须重视学习,通过学习明白道理。逸足:捷足,善跑之足。而:但是。闲舆:能熟练拉车。闲,熟练。舆,车。美质:指天生美好的资质。习道:通晓道理。习,通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