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躬行的诗句
1、【非知之艰,行之惟艰】语出《书·说命中》。意谓懂得道理并不困难,实行它才是最困难的。艰:困难。
2、【知之而不行,虽敦必困】语出《荀子·儒效》。意谓懂得不少道理但不去实行,虽然知识丰厚,但一定会受到困厄而不能进步。敦:厚。
3、【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语出明代王守仁《传习录》上。求知是实践的开始,实践是求知的实现。说明知和行是相互联系、不可割裂的。行:行动,实践。
4、【学贵乎成,既成矣,将以行之也】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程颐语)。学习,最重要的是要学好;学好了,就要在实践中加以运用。成:完成。
关于躬行的诗句
5、【无财之谓贫,学而不能行之谓病】语出汉代刘向《新序·节士》。没有财物叫做贫穷,学习了知识但不能在行动中实践叫做弊病。说明学以致用的重要。病:弊病。
6、【不闻不若闻之,闻之不若见之,见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语出《荀子·儒效》。说明对知识没听到不如听到,听到不如看到,看到不如了解,了解不如去实行。
7、【学者贵于行之,而不贵于知之】语出宋代司马光《答孔文仲司户书》。做学问的人贵在能把学到的东西运用到实践中去,而不贵于仅仅知道这些东西。行:实践。
8、【力学而得之,必充广而行之】语出宋代杨时《河南程氏粹言·论学篇》(程颐语)。经过努力学习而获得的知识,一定要拿到更广泛的范围里去加以实践。充:塞,放进。
9、【君子之为学。以明道也,以救世也】语出清代顾炎武《与人书》之二十五。君子做学问,目的在于辨明道理,救助世间之难。意谓做学问应当是为了经世致用。明道:辨明道理。
关于躬行的诗句
10、【知贵精,行贵果】语出明代胡居仁《居业录·学问》。知识贵在精通,体行贵在果决。意谓一知半解的学问不算学问,获得了知识但不去积极体行也不可贵。精:精审,精通。果:果决。
11、【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语出明代董其昌《画旨》。说明作画一方面要勤于学习,另一方面还要深入生活,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中去。也可泛指做一切学问,必须学习和实践并行。
12、【学不必博,要之有用;仕不必达,要之无愧】语出宋代罗大经《鹤林玉露·学仕》。学识不一定多么广博,但要能够解决实际问题;官位不一定特别显要,但要能够问心无愧。仕:做官。
13、【学非言之难,用之为难】语出明代张居正《赠毕石庵先生宰朝邑叙》。学习,从嘴里说出来并不难,能在实践中运用才是难的。说明必须重视运用学习到的知识,而不能满足于会讲。
14、【学者有过,患无能改,不息无能言者】语出清代陈确《志喜篇》。做学问的人有了过错,值得担心的是不能改正,而不担心不能承认。说明有了过错贵在能改而不贵在承认。患:担心,忧虑。
关于躬行的诗句
15、【目无足不行,足无目不见】语出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卷九。只有眼睛没有双脚就不能走路;只有双脚没有眼睛就不能看清方向。喻指必须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不能只强调一个方面。
16、【心中醒,口中说,纸上作,不从身上习过,皆无用也】语出清代颜元《存学编》卷二。心里清楚,嘴上能说,纸上能写,如果不亲身加以体行,就都无用处。说明知识贵在能应用于实践。醒:醒悟,明白。习:习用;体行。
17、【谨身事一言,愈于终身之诵】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九。伏下身子恭敬地体行一句话,也要比一辈子不住地诵读强得多。说明对于学得的知识贵在能在实践中加以体现。谨身:使自身恭敬。事:实践,体行。
18、【君子之于学也,藏焉,修焉,息焉,游焉】语出《礼记·学记》。君子对于学习,内则铭记于心,外则体现于身,休息时不忘却,游玩时不废弃。意谓君子时时处处不忘学习。藏:指存于内心。修:指体现于自身。息:休息。游:游玩。
19、【知之不为难,守之为难;守之不为难,行之为难;行之不为难,久之为难】语出宋代石介《送龚鼎臣序》。懂道理不算难,信守道理为难;信守道理不算难,实践道理为难;偶尔实践道理不算难,持之以恒地实践道理为难。
20、【一语不能践,万卷徒空虚】语出明代林鸿《饮酒》诗。一句话也不能实践体验,即使读上一万卷书,也是毫无意义的。说明读书贵于能在实践中加以应用,死读书、读死书是不足取的。践:实践,体验。徒:枉然。空虚:没有实际意义。
21、【学易而好难,行易而力难】语出清代王夫之《俟解》。做到知道学习很容易,但能做到爱好学习就很难了;做到知道体行很容易,但能做到全力体行就很难了。意谓学习以能好学、力行为最可贵。好(hao号):爱好。行:实践,体行。力:尽力。
22、【为学无别法,只是知一字,行一字,知一句,行一句,便有益】语出明代薛瑄《薛文清公读书录》卷五。读书学习没有别的方法,只要能做到知道一点,就实践一点,知道一些,就实践一些,就可以渐有长进。说明读书学习贵在身体力行。
23、【论先后,知为先;论轻重,行为重】语出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卷九。意谓知识与实践二者,掌握知识是首先要做到的,但它并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的是进行实践。亦即知先行后,知轻行重。躬行实践,这是朱熹的一个基本思想。知:知识。行:实践。
24、【学之之博,未若知之之要,知之之要,未若行之之实】语出宋代朱熹《朱子语类》卷十三。学得广博,不如能掌握住要点;掌握住要点,不如能把它贯彻到实践当中去。说明要学以致用,不能为学而学。未若:不如。要:要点。行:贯彻,体现。实:实践,具体行动。
25、【人生患弗闻教也,既闻之,患弗由也,既由之,患弗习也】语出明代吴廷翰《教问》。人生在世就怕听不到教诲,听到教诲则怕不能根据它去做,根据它做了则怕不能始终如此。说明人们得到教诲贵在能一以贯之地身体力行。由:用;照着做。习:惯常;始终坚持。
26、【人莫欲学御龙,而皆欲学御马;莫欲学治鬼,而皆欲学治人,急所用也】语出《淮南子-说林训》。人们没有想学怎样驾驭龙的,而都愿意学怎样驾驭马,没有想学怎样管理鬼的,而都愿意学怎样管理人,这是为了学习急需实用的东西啊。意谓学习应本着学以致用的原则。
2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语出宋代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光是从书本上学到知识终究还很浅薄,要真正做到学问精通,还必须亲自去参加实践。说明了实践对于掌握知识的重要。纸上:书本上。终:终究,毕竟。浅:不深厚。绝知:彻底弄通,精通。此事:指学问。躬行:亲自实践。
28、【不学而好思,虽知不广矣;学而慢其身,虽学不尊矣】语出汉代韩婴《韩诗外传》卷六。不爱学习而专好思考,这样即使能懂得一些知识也不会太多;注重学习而忽视修身,这样即使能获得渊博的学识也不会尊贵。说明学习贵在能结合修养身心来进行,这样才能相得益彰。广:多。慢:忽视。
29、【上吐下泻之疾,虽日进饮食,无补于憔悴;人耳出口之学,虽日事讲究,无益于身心】语出明代吕坤《问学》。得了呕吐、腹泻的病,即使每天都不住地吃喝,也不能改变憔悴的容色,用耳朵听来接着又用嘴巴讲出去的学问,即使每天都在探讨,也对自己的修养无益。意谓学问贵在能体行于自身。讲究:议论研究;探讨。
30、【生而不知学,与不生同;学而不知道,与不学同;知而不能行,与不知同】语出宋代黄晞《聱隅子·生学篇》。生活在世上却不知道学习,这与没有出生并无两样}学习了却不能从中懂得一些道理,这与不学习也没有什么区别;学到了道理却不能实行,这仍旧等同于没有学到道理。说明人生在世必须学习,从中懂得道理并贯彻在自己的行动中。道:道理。行:实践。
31、【学者犹种树也,春玩其华,秋登其实;讲论文章,春华也,修身利行,秋实也】语出《颜氏家训·勉学》。学习就像种树一样,春天欣赏它的花,秋天收获它的果实;研究讨论文章,就像观赏花,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指导自己的行动,就像取得果实。这里以“华”、“实”比喻学与用,说明学习一方面是为了求得知识,另一方面是为了提高自己的品德修养和指导自己的行动。玩:欣赏。华:同“花”。登(de德):通“得”,得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