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攻守的诗句(43句)

时间:2024-07-23 12:17:05

关于攻守的诗句

1、【来者逐之,去而勿追】语出宋代苏舜钦《论西事状》。敌人来侵犯,就要驱逐他;敌人逃遁了,就不要再去追击。

2、【养虎自遗患】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养虎会给自己留下祸害。比喻放纵敌人,自留后患。说明对敌人应该毫不留情。

3、【攻人之法,先绝其援,使无外救】语出唐代李筌《太白阴经·攻守》。进攻敌人的方法是,先切断敌人的外援,使之得不到外面的救助。

4、【退如山移,进如风雨】语出《吴子·应变》。军队退却的时候像山的移动一样,进攻的时候像风雨一样。比喻退却时要沉稳,进攻时应疾速。

5、【善战者,立于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语出《孙子兵法·军形》。善于作战的人,使自己立于不败的地位,而不放过使敌人失败的时机。

6、【战阵之间,不厌诈伪】语出《韩非子·难一》。意谓在战场上可以尽量运用一些虚假不实的战法来迷惑敌人。战阵:战场。厌:通“餍”,满足。诈伪:欺骗,虚假。

7、【见可而进,知难而退,军之善政也】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看到可能胜利就进攻,知道进兵有困难就后退,这是治军的上策。善政:指好的治军方略。

8、【晓战随金鼓,宵眠抱玉鞍】语出唐代李白《塞下曲》诗之一。拂晓一听到金鼓敲响便上马出战,夜里睡觉也要怀抱着玉鞍。二句诗写战斗生活的紧张、辛苦。

9、【先人有夺人之心】语出《左传·宣公十二年》(引《军志》)。先发制人,就能摧折敌人的士气。后以“先声夺人”说明用兵时,须先以显赫的声势打消敌人的士气。

关于攻守的诗句(43句)

关于攻守的诗句

10、【王于兴师,修我戈矛,与子同仇】语出《诗·秦风·无衣》。秦王说要派兵去打仗,我们把戈和矛修理好,和你同心协力地对付敌人。王:指秦王。同仇:同心协力地对付敌人。

11、【攻人者利敌寡,自守者利敌多】语出明代庄元臣《叔苴子外篇》卷一。发动进攻在敌人人数少的时候有利;坚守不出在敌人人数多的时候有利。利:指在……条件下有利。

12、【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语出《孙子兵法·九地》。用兵的情形,要求迅速,乘敌人来不及防备,由敌人料想不到的道路,去进攻敌人所不戒备的地方。虞:预料。

13、【与人斗,不扼其亢,拊其背,未能全胜也】语出《汉书·娄敬传》。与人争斗,不用力掐住他的咽喉,按住他的后背,就不能获得彻底胜利。说明用兵作战时,抓住要害之处,方能获全胜。亢(hang杭):咽喉。

14、【收合余烬,背城借一】语出《左传·成公二年》。收集残余的军队,背靠自己的城墙同敌人决一死战。后用“背城借一”或“借一”指在自己城下同敌人决一死战。烬:烧后剩下的灰,这里指残余的军队。

15、【智者先胜而后求战,暗者先战而后求胜】语出三国诸葛亮《便宜十六策·治军》。聪明的人有了胜利的把握以后才去向敌人挑战,愚笨的人则是先向敌人挑战然后才希望取胜。暗:糊涂,愚钝。

16、【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语出清代朱舜水《答野节问》之一。打胜仗的军队是先有了胜利的把握然后才向敌人求战}打败仗的军队则是先向敌人求战然后才图谋胜利。兵:军队。

17、【一日纵敌,数世之患也】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三年》。一天放走了敌人,就会为几代人造成祸患。说明对敌人必须痛击猛歼,绝不能心慈手软,放虎归山。汉代桓宽《盐铁伦·击之》:“一日违敌,累世为患。”纵:放走。

18、【万鼓雪殷地,千旗火生风】语出唐代高适《塞下曲》诗。万鼓齐鸣,声如响雷震天动地;千旗飘舞,状似烈火借势于风。二句诗写出了军威之壮。殷:震动。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车骑雷起,殷天动地。”郭璞注:“殷,犹震也。”

19、【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退尺】语出《老子》六十九章。不敢采取攻势而宁可采取守势,不敢前进一寸而宁可后退一尺。这是老子提出的以退为进、以守取胜的战术原则,在军事上具有重要意义。主:主攻,攻势。客:防守,守势。

关于攻守的诗句(43句)

关于攻守的诗句

20、【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语出唐代杨炯《从军行》诗。漫天大雪遮天蔽日,使战旗上的图画都晦暗失色;刺骨寒风不停地呼啸,与战鼓声交织在一起。二句诗写边地征战的艰苦环境,表现了戍边将士的昂扬斗志。凋:凋谢,此指失色。

21、【落日照大旗,马鸣风萧萧】语出唐代杜甫《后出塞》诗之二。夕阳照耀着火红的战旗;战马嘶鸣,寒风萧萧。二句诗勾勒出一幅威武雄壮的边塞行军图。《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旆旌。”此为二句诗所本。大旗:指战旗。萧萧:风吹声。

22、【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语出《左传·僖公三十二年》。意谓不能用疲劳的军队去偷袭很远的地方。因为军队劳累,力量消耗殆尽,对方有了防备,这样是干不成的。劳师:使军队疲劳。袭:袭击,这里指偷袭。竭:衰竭。

23、【杀气三时作阵云,寒声一夜传刁斗】语出唐代高适《燕歌行》诗。白天杀声阵阵,战场上天昏地暗。夜晚军营戒备森严,警报频传。二句诗写戍边战士的紧张生活。杀气:杀伐之气。三时:指早午晚,即白天。阵云:战云。刁斗:古时军中巡更、煮饭两用的铜器。

24、【万人离心,不如百人同力;千人递战,不如十人俱至】语出北齐刘昼《刘子·兵术》。离心离德的一万个人,不如齐心协力的一百人战斗力强;一千个人依次出战,不如十个人一齐拼杀威力巨大。说明心齐胜于人多,合力胜于分别行动。递战:依次出战。

25、【善攻者,敌不知所守;善守者,敌不知所攻】语出唐代李筌《太白阴经·攻守》。善于进攻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防守哪里;善于防守的。能使敌人不知道该从哪里进攻。说明无论是进攻还是防守,都应隐秘自己的战术意图和军事实力,尽可能地迷惑敌人。

26、【围师必阙,穷寇勿迫】语出《孙子兵法·军争》。包围敌人一定要空缺一面,濒临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它。此句反映孙武军事思想消极的一面。对于山穷水尽的“穷寇”,应乘胜追击,全部干净地歼灭之,而决不可存“穷寇勿迫”的思想。阙:通“缺”,空缺,缺口。迫:逼迫。

27、【先即制人,后则为人所制】语出《史记·项羽本纪》。先发动的,就可以掌握主动权而制服对方;后发动的,就会处于被动地位而被对方所制。《汉书·项籍传》作“先发制人,后发制于人”,与此意同。后用作先下手为强的意思,即俗语“先下手为强,后下手遭殃”。即:则,就。制:制服。

28、【三军甲马不知数,但见动地银山来】语出宋代陆游《出塞曲》诗。大军的人马不知道究竟有多少,只看到震得地颤动不已的、刀剑辉映起来犹如银山一样的人群疾奔而来。二句诗写大军进军时的浩大声势。三军:泛指军队。甲马:铠甲和战马,人马。银山:喻指刀剑映出的寒光。

29、【千里馈粮,士有饥色;樵苏后爨,师不宿饱】语出《史记·淮阴侯列传》。从一千里之外运送军粮,战士们必然会面有饥色;临时打柴做饭,军队肯定不会经常吃得很饱。说明不可以指挥大部队跋山涉水去征讨遥远的敌人。樵苏后爨(cuan篡):樵,打柴。苏,割草。爨,烧火煮饭。宿饱:经常饱。

关于攻守的诗句(43句)

关于攻守的诗句

30、【涂有所不由,军有所不击,城有所不攻,地有所不争,君命有所不受】语出《孙子兵法·九变》。道路有的不要走,敌军有的不能打,城池有的不要攻,地方有的不能夺,国君的命令有的不要接受。此句说明处理问题不要机械化、绝对化,应机动灵活,留有余地。涂:通“途”,道路。由;经过。

31、【五指之更弹,不若卷手之一挃;万人之更进,不如百人之俱至】语出《淮南子·兵略训》。用五个指头轮番弹击。不如握成拳头捣一下;一万个人交替进攻,不如一百个人同时拼杀。说明用兵贵在集中兵力,对敌人进行严厉打击。更弹(tan谈);轮番弹击。卷手:握拳。挃:(zhi至):捣。更进:交替进攻。

32、【一年三百六十日,都是横戈马上行】语出明代戚继光《马上作》诗。一年三百六十天,天天都是手执武器骑着战马度过的。二句诗极其概括而又明白地写出了作者为了抗倭卫国而长期奔波的军旅生活,洋溢着一种积极乐观而又豪迈的情调。横戈:横持着戈。戈,古代兵器,横刃,有长柄。

33、【善守者守郊原,不善守者守城垣】语出清代魏源《城守篇·制胜上》。善于防守的防守郊野平原,不善于防守的只防守城墙。说明在敌攻我守的时候,不能等到敌人攻到城墙边的时候才抗击,而必须利用地形之便,把来犯之敌消灭在远离城墙的开阔地带。郊原:郊野平原。城垣(yuan原):城墙。

34、【岁岁金河复玉关,朝朝马策与刀环】语出唐代柳中庸《征人怨》诗。年复一年奔波在金河和玉门关之间,日复一日跃马挥刀从征出战。二句诗写征战无穷无尽,怨情自现。金河:即今大黑河,在今内蒙古自治区中部。玉关:即玉门关,故址在今甘肃省敦煌县西。马策:古时赶马用的棍子。刀环:刀柄上的铜环,代指刀。

35、【四边伐鼓雪海涌,三军大呼阴山动】语出唐代岑参《轮台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诗。四面敲鼓,鼓声如雷,震得千年雪原为之涌动,三军大呼,呼声雄壮,直令巍巍阴山不住颤抖。二句诗夸张地写出了军队出征时的浩大气势。伐:敲击。雪海;指天山一带的大片雪原。阴山;山名,在今天内蒙古自治区境内,此泛指边地的山。

36、【洗兵条支海上波,放马天山雪中草】语出唐代李白《战城南》诗。到条支海水中洗涤武器,去天山雪草中牧养战马。二句诗写征战范围之广,暗含反对穷兵黩武之意。兵:武器。条支:汉代西域国名,在安息以西,临西海。天山:唐时称伊州、西州以北一带山脉。伊州,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哈密县。西州,今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吐鲁番县东南达克阿奴斯城。

37、【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语出唐代杜甫《阁夜》诗。五更时分。催征的鼓号声划破寂静的长空,听来凄厉刺耳;银河群星映入三峡江水,星影在急流中摇曳不定。二句诗表面上是写夜中所闻所见,但字里行间却渲染出一种兵革未息、战事频仍的紧张气氛。五更:即第五更,古时把一夜分作五更,第五更指的是天亮前约两小时的一段时间。鼓角:古时军中发令器具。星河:银河。

38、【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语出唐代李贺《雁门太守行》诗。敌人蜂拥而来,像是黑云逼压着城头,城墙眼看就要毁坏;忽然间一缕阳光从云隙里射出,映得守城将士身上的铠甲金光闪闪。二句诗写出了敌人兵临城下的危急形势和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高昂斗志。现常用前句比喻局势危急。甲:铠甲,古时作战穿的护身衣,用金属片和皮革缀成。日:一作“月”。金鳞开:铠甲的鳞片金光闪闪。

39、【操吴戈兮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语出战国屈原《九歌·国殇》。手拿吴戈,身穿犀甲。战车交错,短兵相接。战旗遮住了太阳,敌如云涌。乱箭纷落,战士奋不顾身地向前冲杀。四句诗描述了激烈残酷的战斗场面,歌颂了战士们顽强的斗志和视死如归的爱国精神。吴戈:吴地生产的戈,以锋利著称。犀甲:用犀牛皮做成的护身衣。毂(gu古):车轮中间车轴贯入处的圆木。旌:旗的通称。

40、【摐金伐鼓下榆关,旌旆逶迤碣石间】语出唐代高适《燕歌行》诗。敲锣打鼓大军直奔山海关,军旗杆杆连绵不断穿行于碣石山间。二句诗宛如一幅浩浩荡荡、气势壮阔的行军图。摐(chuang窗)金伐鼓:即金鼓齐鸣。摐,撞击。金,指錞(chun淳)、镯(zhuo浊)一类的晌器。《周礼·地官·鼓人》:“以金锌和鼓,以金镯节鼓。”伐,打。榆关:即山海关。旌旆(jing pei京佩):泛指军旗。旌,竿头饰有羽毛的旗。旆,大旗。逶迤(wei yi畏夷):连绵不断的样子。碣(jie截)石:山名,在今河北省昌黎县北。

41、【我欲战,敌虽高垒深沟,不得不与我战者,攻其所必救也;我不欲战,虽画地而守之,敌不得与我战者,乖其所之也】语出《孙子兵法·虚实》。我方想要同敌人作战,敌人虽然有高垒深沟固守,也不得不出来同我方作战,是因为进攻了敌人一定要救援的地方;我方不想同敌人作战,即使在地上画一条线来防守,敌人也不能和我方作战,是因为使敌人发生错觉,把敌人引到了别处。垒:土堆,堡垒。沟:战壕。画地:在地上画线,喻指防守简单。乖:乖错。

42、【人心苟和,虽三里之城、五里之郭,不可攻也;人心不和,虽金城汤池,不能守也】语出《晋书·段灼传》。人们的思想如果团结一致,即使是方圆三五里的小城,也不会被攻破;人们的思想如果不团结,即使是金城汤池,也不能守得住。意谓团结一心是战胜来犯之敌的重要精神武器。三里之城、五里之郭:形容城邑很小。城指内城的墙,郭指外城的墙。金城汤池:形容坚固而不可攻破的城邑。金城指金属造的城,汤池指灌满沸水不可接近的护城河。

43、【死诸葛走生仲达】语出《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注引《汉晋春秋》。死了的诸葛亮吓跑了活着的司马懿。三国前期。诸葛亮为了实现消灭曹魏、复兴汉室的理想,在主持蜀汉国政期间曾连续六次北伐,最后在与司马懿对阵渭南的时候死于军中。诸葛亮死后,蜀军缓缓退回,司马懿兴兵追来。蜀将姜维让部下打出诸葛亮的帅旗,并做出要反攻司马懿的样子,司马懿于是撤回。事后老百姓便编出了“死诸葛走生仲达”这句话。《三国演义》第一百零四回:“死诸葛能走生仲达。”诸葛:指诸葛亮。仲达:司马懿的字。司马懿是曹魏的大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