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崇教的诗句(30句)

时间:2023-05-07 04:59:11关键词:诗句,名言诗句

关于崇教的诗句

1、【善政不如善教之得民也】语出《孟子·尽心上》。好的政治不如好的教育得民一心。

2、【尔之教矣,民胥傚矣】语出《诗·小雅·角弓》。我怎样教育,老百姓就会怎样仿效。胥:皆,都。傲:同“效”,仿效,师法。

3、【教育人才,为根本计】语出《元史·廉希宪传》。对人才进行培养教育,这是国家的根本大计。二句话说明了教育对于国家的重要意义。

4、【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语出《孟子·离娄上》。不用圆规和曲尺这两种工具,就不能使方形和圆形符合标准。后喻指对人的严格要求。规:圆规。矩:曲尺。

关于崇教的诗句(30句)

关于崇教的诗句

5、【建国君民,教学为先】语出明代杨士奇《常州府庙学重修记》。建立国家。领导民众,教育是首要任务。意谓教育是治国安民的大本。君民:领导民众。君,治理,领导。

6、【水之不涸,以其有源也;木之不拔,以其有本也】语出宋代石介《题郓州学壁》。水之所以不会干涸,是因为它有源泉;树之所以不能拔出,是因为它有根本。喻指教育是治国安邦的根本所在。涸(he何):干。

7、【教不立,学不传,人才不期坏而自坏】语出宋代杨时《二程粹言·论学》。不设立学校以兴办教育,不延请老师以传授学问,可塑之才不想废弃也会废弃。说明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根本所在。传:传授。期:希望。

8、【人伦明于上,小民亲于下】语出《孟子·滕文公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行为准则,地位高的人明确了,老百姓自然就会互相亲近了。人伦:指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和应当遵守的行为准则。亲:亲近。

9、【人之才,未尝不自人主陶冶而成之者也】语出宋代王安石《上仁宗皇帝言事书》。人的才能,未尝不是因为统治者培养教育而形成的。说明教育是造就人才的根本所在。人主:最高统治者。陶冶:喻指培养教育。

关于崇教的诗句(30句)

关于崇教的诗句

10、【爱子不教,犹饥而食之以毒,适所以害之也】语出清代申涵煜《省心短语》。喜爱孩子但不对他进行教育,就好似孩子饿了而给他毒药吃,这恰好是要害他。说明必须注意对子女的教育,不能一味溺爱。适:恰好。

11、【才多俗美,更数十年犹得收其实用者,其教使之然也】语出明代张岳《草堂学则》。人才众多,风俗淳美,历数十年仍能受其益的,大概是教育带来的结果吧。意谓教育是培养人才、美化社会风气的根本所在。更:经历。

12、【天下风俗美恶存于人,人之贤否存于教】语出明代陈献章《程乡县社学记》。社会风尚的好坏取决于人,人的好坏取决于教育。意谓教育对于培养人们良好的道德品质、造就良好的社会风尚至关重要。存:在;取决。

13、【自古开物成务,必以教学为先】语出《南史·崔祖思传》。自古以来,究通万物之理,据以把事情办好,都不外把教育放在首要的地位。说明教育是各项事业的基础和根本。开物成务;究通事理,办好事情。教学:指教育。

14、【致天下之治者在人才,成天下之才者在教化】语出宋代胡瑗《松滋县学记》。使天下达到太平的在于人才,成就天下人才的在于教育感化。二句话说明教育对于培养和造就人才、实现国家太平的重要性。治:安定,太平。教化:教育感化。

关于崇教的诗句(30句)

关于崇教的诗句

15、【善者一日不教,则失而人于恶;恶者勤而教之,则可使至于善】语出宋代欧阳修《答李诩书》。好人如果一天不进行教育,就会失足而走到坏人群里;不好的人如果经常加以教育,就会使他们变成好人。说明人品质好坏,关键在于教育。

16、【天下不可一日而无政教,故学不可一日而亡于天下】语出宋代王安石《慈溪县学记》。天下不可以一天没有政治和教化,因此学校教育也不可以一天而不存在于天下。意谓教育是与政治密不可分的,教育服务于政治。政教:政治和教化。

17、【古之为治者,其法虽详,然不越乎养与教而已】语出明代宋濂《长洲练氏义塾记》。古时候治理国家,具体方法虽然多种多样,但总不外乎抚养和教育人民两大方面。说明注重教育是治国安民的一大策略。详:周备,此为多之意。越:超出。养:抚养。

18、【致治之要,以育才为先;化民成俗,以学道为至】语出明代朱棣《圣学心法序》。造就大治局面的关键,首推培养人才;教化民众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则以注重道德教育为最得力。意谓教育是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造就大治局面的关键所在。

19、【牧伯以政为治,校官以教辅治】语出明代宋濂《送翁好古教授广州序》。州郡长官以临民理政来进行治理,学校长官以教书育人来辅助治理。说明教育是国家的大本,是造就大治局面的重要依靠手段。牧伯:汉代以后对州郡长官的尊称。校官:学官。

20、【何以使天下治?曰人才。何以育才?曰庠序之教】语出明代高攀龙《无锡县学笔记序》。用什么来使得天下大治?回答是人才。如何培养人才?回答是利用学校进行教育。说明学校教育是培养人才、治国安民的根本所在。庠(xiang详)序:庠和序,均为古代乡学名,代指学校。

21、【敬教劝学,建国之大本;兴贤育才。为政之先务】语出清代朱舜水《劝兴》。敬重教育劝勉治学,这是建设国家的根本所在;发掘贤士培育人才,这是治理政事的首要任务。说明兴办教育培养人才是国家的带有根本性的任务。敬:敬重,敬事。劝:鼓励。大本:根本。先务:首要任务。

22、【草木之生也,必由春阳以嘘其荣;君子之贤也,必由师友以长其德】语出明代王襞《语录遗略》。草木的生长,一定是由于春天和煦的阳光催发了它们的生机;君子的贤良,一定是由于老师和朋友帮助他提高了道德修养。春阳:春日和煦的阳光。嘘:呼气,此指阳光照射。荣:草木的花。

23、【遣子黄金满籝,不如教子一经】语出清代朱舜水《益广》(引古语)。给儿子留下满满一箱子黄金,不如教他学会一种技艺。言下之意是;黄金用尽不会再生,而技艺永远享用无穷。《汉书·韦贤传》:“遗子黄金满籝,不如一经。”遗:留给。籝(ying营):箱笼一类的器具。经:经书,代指专述一门技艺的书籍,技艺。

24、【受绳墨者无枉刳之木,染道训者无邪僻之人】语出晋代葛洪《抱朴子·崇教》。经过木匠打线剖割的没有弯曲的木头,受过老师诱导教诲的没有邪曲之人。说明教育是培养端正人才的重要手段。绳墨:木匠用以打直线的工具。枉刳之木:弯曲的木头。染:习染;经受。道训:指诱导教诲。邪僻之人:邪曲之人。

25、【教化之废,推中人而坠于小人之域;教化之行,引中人而纳于君子之涂】语出汉代荀悦《申鉴·政体》。放弃教育感化,就等于是把一般的人推入小人的圈子里;实行教育感化,就会把一般的人引导到君子的道路上。说明教育对提高人的品质至关重要。教化:教育感化。废:废弃;放弃。中人:一般人,常人。域:范围;圈子。涂;同“途”,道路。

26、【莫讶变化须臾事,一点一熔金在炉】语出宋代刘过《和危府教三绝》诗之二。不要诧异事物的变化是极短时间内的事,它就像用炉火冶炼金子一样,经历了从燃火到熔化的复杂、漫长的过程,然后才发生了瞬间的变化。喻指教育人是长久而艰苦的事情,它的成功是经年累月花费心血的结果。讶 (ya亚):惊异,诧异。须臾:一小会儿的时间。点:燃火。

27、【师道立,人道兴,则风俗厚,贤才昌,治化理而天下平矣】语出明代湛若水《赠掌教钱君归姑苏序》。求师从师之道确立了。社会的道德规范得到普遍遵守了,那么社会风气就会淳厚,人才就会辈出,就会政通人和、天下太平。意i,W尊师重教是培养人才、改善世风、安定天下的根本所在。师道:求师从师之道。人道:指人类社会的道德规范。治化:政治教化。

28、【槌砧者,夷不平也;榜檠者,矫不正也;善言者,正不善也】语出北齐刘昼《刘子·贵言》。垫着砧板捶打,是为了把凸凹不平的地方打平;放在檠上榜掠,是为了矫正不应当弯曲的地方;讲述善美的言论,是为了使那些有恶名的改过自新。说明必须重视和善于运用思想教育的手段来改造人。槌砧(chui zhen垂针):捶打砧板上的东西。槌,通“捶”,敲击。夷:平整,弄平。榜檠(peng qing朋情):运用檠加以矫正。傍,笞打,此指加力压迫。檠,辅正弓弩的器具。

29、【马虽至驽,策励可以致远;木虽至朴,绳削可以致用;人虽至愚,勉教可以成材】语出《典故纪闻》卷一(朱元璋语)。即便是一匹最低劣的马,施以鞭策也可以使它奔跑到很远的地方;即便是一根最普通的木头,经过锯斧的修整也可以使它成为可用之物;即便是一个最愚笨的人,通过教诲也可以使他成为有用之才。说明教育是人们成才的必要条件。驽:能力低下的马,此指低劣。策励:用鞭子抽打。绳削:指用斧锯去弯取直。勉教:教育。

30、【冶师虽知精铁,必加陶镕而后成湛卢,梓入虽知良才,必施斤锯而后成宫室】语出明代宋濂《送张编修赴南阳教授序》。铁匠尽管知道是块好铁,但也一定要加以陶冶镕铸然后才能使之成为宝剑;木匠尽管知道是根好木料,但也一定要加以斧砍锯截才能用以建筑宫室。喻指人资质再好,也需经过教育才能成才。冶师:铁匠。陶镕:陶冶镕铸。湛卢:剑名,传说为春秋名匠欧冶所铸,此泛指宝剑。梓人:木匠。良才:好木料。才,通“材”。斤锯:斧和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