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之道的名言名句大全(98句)

时间:2023-05-06 16:59:02关键词:名言警句

关于之道的名言名句大全

1、文武之道,一张一弛。——礼记(12字)

2、尧舜之道,孝悌而已。——李纲(12字)

3、婚姻论财,夷虏之道。——王通(12字)

4、以其人之道、还置其人之身。——佚名(15字)

5、凡学之道,严师为难。——《礼记学记》(16字)

6、凡为客之道:深入则专,主人不克。——孙武(17字)

7、学艺之道无它,锻炼意志第一。——徐悲鸿(17字)

8、为政之道在于惠及全体人民。——拿破仑(17字)

9、处世而欲人感恩,便为敛怨之道。——洪应明(18字)

关于之道的名言名句大全(98句)

关于之道的名言名句大全

10、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19字)

11、为政之道就是勇往直前,有进无退。——拿破仑(19字)

12、君子之道,莫大乎以忠诚为天下倡。——曾国藩(19字)

13、齐勇如一,政之道也,刚柔皆得,地之理也。——孙武(20字)

14、动天之德莫大于孝,感物之道莫过于诚。——何铸(20字)

15、明君慎之,良将警之。此安国全军之道也。——孙武(20字)

16、父生师教,然后成人;事师之道,同乎事亲。——许名奎(21字)

17、凡事皆有至浅至要之道,不可须臾离者。——曾国藩(21字)

1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21字)

19、交之道,犹素之白也;染以朱,则赤,染以蓝,则青。——谯周(22字)

20、交之道,犹素之白也;染以朱,则赤,染以蓝,则表。——谯周(22字)

21、谦抑之道,小事须力戒争胜之心,痛自惩艾。——曾国藩(22字)

22、为学之道,莫先于穷理;穷理之要,必先于读书。——朱熹(22字)

23、天地间推谦谨是载福之道,骄则满,满则倾矣。——曾国藩(23字)

24、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武(23字)

25、对规则改变的准确预期是真正的生财之道。——宋华涛(23字)

26、善人不得圣人之道不立,跖不得圣人之道不行。——庄子(23字)

27、天地鬼神之道,皆恶满盈。谦虚冲损,可以免害。——颜之推(23字)

28、圣之道,至善至美;不为至善至美,创之造之。——亨利·莱斯(24字)

29、兵之情主速,乘人之不及,由不虞之道,攻其所不戒也。——孙武(25字)

关于之道的名言名句大全(98句)

关于之道的名言名句大全

30、先淡后浓,先疏后密,先远后近,交友之道也。——《胡氏家训》(25字)

31、昔人有论致寿之道者,谓不外慈、俭、和、静四字而已。——李庆远(25字)

32、至于作人之道,圣贤千言万语,大抵不外敬恕二字。——曾国藩(25字)

33、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子曰(26字)

34、君子之道四焉,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于待禄,慎于治身。——孔子(26字)

35、父在观其志,父没观其行;三年无改于父之道,可谓孝矣。——孔子(26字)

36、夫妻必须学习;相处之道,对家庭的责任与爱的真谛。——陈安之(26字)

37、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得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白居易(27字)

38、用天之道,分地之利;谨身节用,以养父母,此庶人之孝也。——《孝经》(28字)

39、我要宣传的不是颓废的淫逸哲学,而是自发的人生之道。——罗斯福(28字)

40、无论你出身高贵或者低贱,都无关宏旨。但你必须有做人之道。——歌德(29字)

41、弈棋与胜己者对,则日进;与不如己者对,则日退。取友之道亦然。——申涵光(30字)

42、人皆有爱生恶死之心,人皆为舍生取死之道。何也?见善不明耳。——曾国藩(30字)

43、选其乡之俊造者而教学之,庶几先王之道不废,而有以益于天下。——曹操(30字)

44、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馀者损之,不足者补之。——老子(30字)

45、希望同事们都能功成名就,曾的立身处世之道由此可以览见。——曾国藩(30字)

46、向人们质疑,就是求智之道,自己在内心思索道理,就是启发智慧之本。——佚名(32字)

47、张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礼记》(33字)

48、思想必须以极端的方法才能进步,然而又必须以中庸之道才能延续。——瓦莱里(33字)

49、中后卫要把握好助攻与防守的中庸之道,还别忘记与其他后卫搞好关系。——和尚(34字)

关于之道的名言名句大全(98句)

关于之道的名言名句大全

50、子谓于产。有君子之道四焉:其行己也恭,其事上也敬,其养民也惠,其使民也义。——孔子(35字)

51、诚者,天之道也;思诚者,人之道也。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不诚,未有能动者也。——孟子(35字)

52、长吏多从耕田凿井而来,视民事须如家事;吾曹同讲补过尽忠之道,凛心箴即是官箴。——曾国藩(39字)

53、今天下为政者,其所以寡人之道多:其使民劳,其籍敛厚,民财不足,冻饿死者,不可胜数也。——墨子(39字)

54、天之道,损有馀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馀。孰能有馀以奉天下,唯有道者。——老子(39字)

55、兼者,圣王之道也,王公大人之所以安也,万民衣食之所以足也,故君子莫若审兼而务行之。——墨子(40字)

56、捭阖者,天地之道。捭阖者,以变动阴阳,四时开闭,以化万物;纵横反出,反复反忤,必由此矣。——鬼谷子(40字)

57、修已治人之道,止勤于邦,俭于家,言忠信,行笃敬四语。终身用之,有不能尽,不在多,亦不在深。——曾国藩(41字)

58、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陶行知(41字)

59、易之为书也,广大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地道焉。兼三才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才之道也。——孔子(43字)

60、夫地形者,兵之助也。料敌制胜,计险厄远近,上将之道也。知此而用战者必胜;不知此而用战者必败。——孙武(43字)

61、君子莫若欲为惠民,忠臣、慈父、孝子、友兄、悌弟,当若兼之不可不行也,此圣王之道,而万民之大利也。——墨子(43字)

62、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锐之,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自遗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也。——老子(44字)

63、离娄之明、公输子之巧,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师旷之聪,不以六律,不能正五音;尧舜之道,不以仁政,不能平治天下。——孟子(49字)

64、知可以战与不可以战者胜,识众寡之用者胜,上下同欲者胜,以虞待不虞者胜,将能而君不御者胜。此五者,知胜之道也。——孙武(51字)

65、对于朋友,是不能要求太严,有时要能谅解是朋友之道中很重要的一条。评价友谊,要和历史环境、时代气氛联系起来。——孙犁(51字)

66、如烛有长短,使其刻画相同,则久暂了然。若置长烛于风中,则其烬也自速。护短烛于笼内,则其灭也必迟。养生之道,亦如是也。——李庆远(54字)

67、今天下之士君子,中请将欲为仁义,求为上士,上欲中圣王之道,下欲中国家百姓之利,故当若节丧之为政,而不可不察此者也。——墨子(54字)

68、惟有贤者然後乃得乐此耳。谓修尧舜之道,国家安宁,故得有此以为乐也。不贤之人,亡国破家,虽有此,亦为人所夺,故不得以为乐也。——孟子(56字)

69、从来御侮之道,必战而后能守,能守而后能和,无论用刚用柔,要当预修武备,确有可以自立之基,然以战则胜,以守则固,以和则久。——李鸿章(56字)

70、说到增长善根,对治恶行,原则虽古今一致的;佛称道为「古仙人之道」,也是有著永久性的。但实施的方法,也会因时因地因人而不同。——印顺导师(58字)

71、人当变故之来,只宜静守,不宜躁动。即使万无解救,而志正守确,虽事不可为,而心终可白。否则必致身败,而名亦不保,非所以处变之道。——李叔同(58字)

72、凡事皆有利弊,只要懂得权衡之道,往大处着眼,枯石朽木也能入药;凡人皆有长短,只要懂得用人之道,取彼之所长,破铜烂铁也能成钢。——星云大师(60字)

73、勇於敢则杀。勇於不敢则活。此两者或利或害。天之所恶孰知其故。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不召而自来。??然而善谋。天网恢恢疏而不失。——老子(60字)

74、信言不美。美言不信。善者不辩。辩者不善。知者不博。博者不知。圣人不积。既以为人己愈有。既以与人己愈多。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61字)

75、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苏洵(62字)

76、和者,致祥之道:君臣和则国家兴盛,父子和则家宅安乐,兄弟和则手足提携,夫妇和则闺房静好,朋友和则相互维护。故《易》曰:和气致祥,乖气致戾。——李庆远(64字)

77、然上古之人,百岁不为奇,寿长而动作不曾稍衰。今人则不然,未及半百,而龙钟衰老矣。岂时世不同,天地浑然之气有厚薄使然耶?非也。养生之道不同也!。——李庆远(65字)

78、治人事天莫若啬。夫唯啬是谓早服。早服谓之重积德。重积德则无不克。无不克则莫知其极。莫知其极可以有国。有国之母可以长久。是谓深根固柢,长生久视之道。——老子(68字)

79、明明知道大家的吹牛拍马之道都是彼此彼此,却又不肯相互道破。只因谁要是一点穿别人是吹牛拍马之徒,那就无异不打自招,承认自己也是这么个货色。——狄更斯(68字)

关于之道的名言名句大全(98句)

关于之道的名言名句大全

80、临江仙寿刘教闻道城东鹤会,欣然一笑乘风。不知一鹤在靖东。神仙人不识。未始出吾宗。弟子有年于此,先生之道如龙。碧桃花子落壶中。他为三五粒,元是北边松。——刘辰翁(69字)

81、人们啊,你们在你们的自身之中寻找对你们的那种可悲的补救之道,那是枉然的。你们全部的光明所能达到的只不过是认识到,你们绝不会在你们自身之中找到真理或者美好。——帕斯卡尔(78字)

82、读书人的心里大抵含着杀机,对于异己者总给他安排下一点可死之道。就我所眼见的而论,凡阴谋家攻击另一派,光绪年间用“康党”,宣统年间用“革党”,民二以后用“乱党”,现在自然要用“共产党”了。——鲁迅(81字)

83、慎独则心安。自修之道,莫难于养心;养心之难,又在慎独。能慎独,则内省不疚,可以对天地质鬼神。人无一内愧之事,则天君泰然,此心常快足宽平,是人生第一自强之道,第一寻乐之方,守身之先务也。——曾国藩(83字)

84、中国传统文化的丰富灿烂以及它“无与伦比”的价值,这是毋庸置疑的。特别是它对人的道德修养的重视、主张“天人合一”以及极富辩证法的“中庸之道”思想等,对中国乃至世界都是一份很有价值的文化遗产。——段崇轩(88字)

85、抑又不知足下是行也,天将屈足下之道,激足下之心,使感时发愤,而臻于此耶?若尔不然者,何立意、措辞,与足下前时诗,如此之相远也?仆既羡足下诗,又怜足下心,尽欲引狂简而和之;属直宿拘牵,居无暇日,故不即时如意。——白居易(92字)

86、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抟之不得名曰微。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老子(97字)

87、夫势均,以一击十,曰走。卒强吏弱,曰驰。吏强卒弱,曰陷。大吏怒而不服,遇敌怼而自战,将不知其能,曰崩。将弱不严,教道不明,吏卒无常,陈兵纵横,曰乱。将不能料敌,以少合众,以弱击强,兵无选锋,曰北。凡此六者,败之道也,将之至任,不可不察也。——孙武(98字)

88、学习之道,不能一味从下面往上看,因为这样你永远看不到任何东西,看不到各样事物之间的关系,你是从上往下看,才能看得清楚。就像在公司里,这个世界没有苦劳,只有功劳。老板为什幺要你的苦劳?你要认清自己的位置,才能成功。——周华健(99字)

89、物价上涨,通货紧缩转变成了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意味着经济过热;经济过热,意味着政府要考虑宏观调控。宏观调控的结果是股市将失去上涨动力,抛出股票,见好就收就成了智者的生财之道。如果可以做空,那又是另一次生财机会了。——宋华涛(100字)

90、勤之道有五:一曰身勤。险远之路,身往验之;艰苦之境,身亲尝之。二曰眼勤,遇一人,必详细察看;接一文,必反复审阅。三曰手勤。易弃之物,随手收拾;易志之事,随笔记载。四曰口勤。待同僚,则互相规劝;待下属,则再三训导。五曰心勤。精诚所至,金石亦开;苦思所积,鬼神亦通。五者皆到,无不尽之职矣。——曾国藩(120字)

91、为什么有人收入比你高百倍?是他们比你聪明百倍千倍?你不用再花十年,二十年时间去慢慢摸索成功,你只要复制我说的这些成功的策略、行为习惯,你也能超速成功!你可以花10年、20年甚至一辈子的时间,自己慢慢摸索成功之道;你也可以学习世界顶尖人士验证有效的成功经验,立刻彻底改变你的一生!。——陈安之(128字)

92、我们不会因为想要将企业的获利数字增加一个百分点,便结束比较不赚钱的事业,但同时我们也觉得只因公司非常赚钱便无条件去支持一项完全不具前景的投资的做法不太妥当,亚当?史密斯一定不赞同我第一项的看法,而卡尔?马克斯却又会反对我第二项见解,而采行中庸之道是惟一能让我感到安心的做法。——巴菲特(134字)

93、古代的选贤任能,令其陈述言论,经过鉴别后采纳,并试以功效,故官吏称职无废事,人民勤劳无惰民,文教盛行……朕既不能以帝王之道率领天下,帝王之道就日益衰微,这究竟是招贤纳士的道路被堵塞不通呢?还是举荐人得不到贤者呢?可荐举敦厚有义行并敢直言进谏的贤者,希望听到他们恳切的言论和美好的计谋,用以匡正朕所不及。——刘骜(142字)

94、大学是人生的关键阶段。这是因为,这是你一生中最后一次有机会系统性地接受教育。这是你最后一次能够全心建立你的知识基础。这可能是你最后一次可以将大段时间用于学习的人生阶段,也可能是最后一次可以拥有较高的可塑性、集中精力充实自我的成长历程。这也许是你最后一次能在相对宽容的,可以置身其中学习为人处世之道的理想环境。——李开复(150字)

95、损兑者,几危之决也。事有適然,物有成败,几危之动,不可不察。故圣人以无为待有德,言察辞,合于事。兑者,知之也;损者,行之也。损之说之,物有不可者,圣人不为辞也。故智者不以言失人之言,故辞不烦而心不虑,志不乱而意不邪。当其难易而后为之谋,自然之道以为实。圆者不行,方者不止,是谓大功。益之损之,皆为之辞。用分威散势之权,以见其兑。威其机危,乃为之决。故善损兑者,譬若决水于千仞之堤,转圆石于万仞之谿。——鬼谷子(171字)

96、驾六龙,乘风而行。行四海,路下之八邦。历登高山临溪谷,乘云而行。行四海外,东到泰山。仙人玉女,下来翱游。骖驾六龙饮玉浆。河水尽,不东流。解愁腹,饮玉浆。奉持行,东到蓬莱山,上至天之门。玉阙下,引见得入,赤松相对,四面顾望,视正[火昆]煌。开玉心正兴,其气百道至。传告无穷闭其口,但当爱气寿万年。东到海,与天连。神仙之道,出窈入冥,常当专之。心恬澹,无所[忄曷]。欲闭门坐自守,天与期气。愿得神之人,乘驾云车,骖驾白鹿,上到天之门,来赐神之药。跪受之,敬神齐。当如此,道自来。——曹操(192字)

97、中国一直以和谐为美,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就是在坚持不同声音、不同观点的前提下,对于他人的一种宽容,一种融入。其实这就是君子之道。陶渊明的意义,不在于在诗中构置了一个虚拟的田园,更重要的是,他让每一个人心里都开出了一片乐土。……,他是田园诗创作的鼻祖,中国的隐逸之宗。陶渊明的生活条件虽极其简陋,但他活得却很欢乐。《南史?隐逸传》记载说,陶渊明自己不解音律,却蓄素琴一张,这张琴连弦都没有,就是那么一段木头。他每有会意,就抚弄这段木头,说是弹琴,而且弹得很投入,把自己内心的情感全都寄寓其中,有时弹着弹着就痛哭失声。——于丹(233字)

98、念佛,亦养气调神之法,亦参本来面目之法。何以言之?吾人之心常时纷乱,若至诚念佛,则一切杂念妄想,悉皆渐见消灭;消灭则心归于一,归一则神气自然充畅。汝不知念佛息妄,且试念之,则觉得心中种种妄念皆现。若念之久久,自无此种妄念。其最初觉有妄念者,由于念佛之故,方显得心中之妄念;不念佛则不显。譬如屋中,清净无尘;窗孔中透进一线日光,其尘不知有多少。屋中之尘,由日光显;心中之妄,由念佛显。若常念佛,心自清净。孔子慕尧舜周公之道,念念不忘;故见尧于羹,见舜于墙,见周公于梦。此常时忆念,与念佛何异?佛以众生之心口,由烦恼惑业致成染污。以南无阿弥陀佛之洪名圣号,令其心口称念。如染香人,身有香气。念之久久,业消智朗,障尽福崇。自心本具之佛性,自可显现。——印光大师(28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