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203句)

时间:2024-07-23 06:53:06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

1、妒前无亲。(4字)——(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魏记》

意思是:妒忌强过自己的人,就很少有人与他亲近。

2、水静犹明。(4字)——(战国)庄周《庄子·天道第十三》

意思是:水平静就清澈,比喻人头脑冷静,处理事情就能理智、公正。

3、有物有则。(4字)——《诗经·大雅·烝民》

意思是:有事物就有规则。

4、变故兴细微。(5字)——(晋朝)傅玄《明月篇》

意思是:重大的变故是由微小的变化慢慢演变而来的。告诉人们要防微杜渐。

5、当务之为急。(5字)——(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上》

意思是:最关键的事情要先做。

6、明理可以治惧。(6字)——(宋朝)程颐、程颢《二程遗书·二先生语》

意思是:能够懂得事物的发展规律,做起事来就不会胆怯。

7、物无孤立之理。(6字)——(宋朝)张载《正蒙·动物》

意思是:世上的事物都是相互联系的,孤立的事物是不存在的。

8、不知音,莫语要。(6字)——(唐朝)吕岩《三字诀》

意思是:对不是知己的人,不要把隐秘告诉他。

9、人处疾则贵医。(6字)——(战国)韩非《韩非子·解老》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203句)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

10、义是万事之将。(6字)——(战国)尸佼《尸子》

意思是:万事之中起统率作用的是正义。

11、以约失之者鲜矣。(7字)——(春秋)孔丘《论语·里仁》

意思是:时刻约束自己和注意勤俭节约的人是很少犯过失的。

12、理不在人,皆在物。(7字)——(宋朝)张载《语录》

意思是:道理不是人想象出来的,而是客观事物本身就存在的。

13、物不得其平则鸣。(7字)——(唐朝)韩愈《送孟东野序》

意思是:指办事不公平,人们就会发出愤怒和不平的呼声。

14、善张网者引其纲。(7字)——(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下》

意思是:善于撒网的人,总是抓住网的总绳。比喻解决问题要抓主要矛盾。

15、爱毛反裘,甚无谓也。(8字)——(北齐)魏收《魏书·高祖纪》

意思是:为了保护皮上的毛,把皮袄反过来穿,是毫无理由的。比喻办事不解决主要矛盾,徒劳无功。

16、任情返道,劳而无获。(8字)——(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

意思是:违反客观规律,只凭自己的感情处理事情,付出再多的努力也不会成功。

17、慎终如始,则无败事。(8字)——(春秋)老聃《老子·德经六十四章》

意思是:做事情慎始也要慎终,就不会把事情办坏。

18、众志成城,众口铄金。(8字)——(春秋)左丘明《国语·周语》

意思是:万众一心,像牢固的城堡一样坚不可摧;众口一词,可以使金属熔化。比喻团结一致,群众力量就牢不可破;谣言广泛流传,就可把真相搅混。

19、好不废过,恶不去善。(8字)——(春秋)左丘明《左传·哀公五年》

意思是:对自己喜欢的人,不能掩饰他的过失,对自己所厌恶的人,不能抹煞他的长处。

20、人心不同,各如其面。(8字)——(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意思是:人的思想活动,就像人的面孔各不相同一样。成语:“人心如面”源于此。

21、贱不害智,贫不妨行。(8字)——(汉朝)桓宽《盐铁论·地广》

意思是:出身低贱的人,不一定没有智慧;家境贫寒的人,不见得就没有好的品德。

22、事之成败,必由小里。(8字)——(汉朝)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意思是:事情的成功与失败,都是从小的细节开始的。

23、能勤小物,故无大患。(8字)——(汉朝)刘向《说苑·贵德》

意思是:在小的事情上都能勤奋,所以能避免大的隐患。

24、积羽沉舟,群轻折轴。(8字)——(汉朝)刘向《战国策·魏策》

意思是:羽毛虽轻,装的多了,可以将船沉掉,轻东西载多了可以折断车轴。比喻不能轻视小事,小事积多了也能造成大的祸害。

25、得人者昌,失人者崩。(8字)——(汉朝)司马迁《史记·商君列传》

意思是:得人心的人就能成功,失人心的人就会失败。古今中外未有改变。

26、失之毫厘,差以千里。(8字)——(汉朝)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

意思是:开始毫厘之差,结果便可能相距千里之遥,说明做事开始一定要谨慎。

27、动则三思,虑而后行。(8字)——(晋朝)陈寿《三国志·魏书·杨阜传》

意思是:做任何事情,都须经过周密的思考,要三思而后行,不得冒失行事。

28、冰杯盛汤,羽苞蓄火。(8字)——(晋朝)葛洪《抱朴子·极言》

意思是:用冰做的杯子装热水,用羽毛做的包装火种。比喻做事的方法不当,不仅不能成事,反而还会将事情办坏。

29、金玉其外,败絮其中。(8字)——(明朝)刘基《诚意伯集·卖相者言》

意思是:外表像金玉,而里边却是破棉絮。比喻事情有时现象和实质是不统一的,告诉人们看问题不要让表象所迷惑。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203句)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

30、爱极则纵,纵则难堪。(8字)——(明朝)吕坤《呻吟语·人情》

意思是:对人溺爱过度就会放纵,放纵就难免招灾惹祸。说明溺爱的结果是自己害了自己。

31、无心者公,无我者明。(8字)——(清朝)金缨

意思是:无私心的人公正,无自我的人清明。

32、至人不相,达人不卜。(8字)——(三国·魏)嵇康《卜疑集》

意思是:真正高明的人不去相面,豁然大公的人不去问卜。三国时期魏国嵇康所著《卜疑集》:“内不愧心,外不负俗;交不为利,仕不谋禄;鉴乎古今,涤情荡欲。”为人如能做到这些,就用不着去占卜算卦。表现了他朴素的唯物主义观点。

33、善游者溺,善骑者堕。(8字)——(宋朝)李昉《太平御览·兵部·骑》

意思是:会游泳的人往往被淹死,会骑马的人往往被摔坏。指人们掌握某种技能以后容易掉以轻心,往往就会出差错。

34、人平不语,水平不流。(8字)——(宋朝)释惟白《续传灯录》

意思是:人得到平等待遇,就会没有怨言;水平静了,也就不流动了。

35、人本无心,因物为心。(8字)——(宋朝)张载《语录》

意思是:人不会产生对本来没有的事物的思想,只有接触事物以后才会产生思想。

36、有善必闻,有恶必见。(8字)——(唐朝)韩愈《潮州刺史谢上表》

意思是:做了好事,必然有好的声誉;做了坏事,也必然要暴露无遗。

37、物极则反,器满则倾。(8字)——(唐朝)苏安恒《上武后疏》

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顶点,就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化;器皿装得太满,就会溢出。

38、无本不立,无文不行。(8字)——《礼记·礼器》

意思是:没有高尚品德作根本,就不能为人处世;没有知识和才能,就不能做成大事。

39、本弊不除,则其末难止。(9字)——(汉朝)司马迁《史记·酷吏列传》

意思是:带有根本性的弊病不铲除,那么由它引起的小的坏事就难以止住。

40、知贵精,行贵果,学贵博。(9字)——(明朝)胡居仁

意思是:知识贵在精通,行动贵在果毅,学问贵在渊博。

41、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9字)——《礼记·中庸》

意思是:凡事预先有谋划就会成功,无谋划就会失败。

42、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9字)——《易经·系辞下》

意思是:事物发展到了极点,就要开始转化,革新了才能发展并永久延续下去。

43、天不变其常,地不易其则。(10字)——(春秋)管仲《管子·形势解》

意思是:自然规律是改变不了的。

44、君子之德风,小人之德草。(10字)——(春秋)孔丘《论语·颜渊》

意思是:高尚的人品德好像是风,引导着风俗时尚,而小人的品行则好像是草,随风倒。

45、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10字)——(春秋)老聃《老子·道经二十三章》

意思是:突然起的旋风,不会刮一早晨;骤降的暴雨不会下一整天。这一自然规律说明突然兴起的事物,往往是维持不了多久的。

46、皮朽则毛落,水涸则鱼逝。(10字)——(汉朝)蔡邕《正论》

意思是:兽皮朽烂,毛就会落光;河水干涸,鱼就会死亡。比喻失去了依靠的事物,就无法生存。

47、明珠,蚌之病也,我之利也。(10字)——(汉朝)刘安《淮南子·意林》

意思是:珍珠是由病态的蚌类产生的,但对人类却是精美的装饰品和名贵的药材。现可比喻世上万物是可以互相转化,互相利用的。

48、千里不同风,百里不同雷。(10字)——(汉朝)王充《论衡·雷虚》

意思是:相隔千里刮不一样的风,相距百里所响的雷声也不相同。比喻地方不同,风俗也不尽相同。

49、为可为于可为之时,则从。(10字)——(汉朝)扬雄《解嘲》

意思是:事情如果选择适宜的时机去做,就容易做成。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203句)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

50、少欲则心静,心静则事简。(10字)——(明朝)薛瑄《读书录》卷三

51、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10字)——(明朝)叶子奇《草木子》

意思是:南方人做梦见不到骆驼,北方人做梦见不到象。比喻人不但要有书本知识还要有社会实践,而且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52、谁能师日月,可以喻清新。(10字)——(清朝)陈恭尹

意思是:谁能做到像太阳、月亮那样运行不止,便可充分的知道“清新”的意义。

53、自言羊可种,不信茧成丝。(10字)——(清朝)陈衍《元诗记事·梵琦句》

意思是:如果有人说,从地里可以长出羊来,说的人多了,人们就不会相信茧可以抽丝了。比喻谎言有时可以惑众。

54、水止则能照,衡定则能称。(10字)——(清朝)李惺《药言》

意思是:水平静才能照东西;秤锤在秤杆上稳定时才可称东西。比喻人处理问题在冷静思考时,才可想出恰当的解决方法。

55、事当论是非,不当问难易。(10字)——(清朝)申涵煜《省心短语》

意思是:衡量一件事情的标准,不应该考虑完成它是困难还是容易,而应根据是还是非。

56、行可兼知,而知不可兼行。(10字)——(清朝)王夫之《尚书引义·说命中》

意思是:实践的同时可以学到知识,而学知识时却不可同时得到实践。说明知识来源于实践。

57、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10字)——(清朝)周希陶《增广贤文》

意思是:观察现在的问题,应借鉴过去的经验、教训;没有对过去的继承和发展,就没有今天的繁荣。

58、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10字)——(宋朝)郭茂倩编《乐府诗集·清商曲辞六·来罗》

意思是:经过瓜田时,不要弯腰提鞋;走在李树下面,不要举手整理帽子,免得别人怀疑你偷东西。比喻在可能发生嫌疑的地方做事情要格外谨慎,以免被人误解。

59、君子履微霜,即知坚冰至。(10字)——(宋朝)黄庭坚《次韵答文武志病起独游东园又和二首》

意思是:聪明人踩在初霜上,就知道天要大冷,要结冰了。引申为知道事情的前兆,就能知道其结果。

60、有有必有无,有聚必有散。(10字)——(宋朝)李清照

意思是:有生成必定有灭亡,有集中必定有分散。说明事物是在不断发展变化的,各自有从产生到灭亡的成长过程。

61、世道如弈棋,变化不容复。(10字)——(宋朝)苏轼《和李太白并序》

意思是:世上万物就似下棋一样不断地变化,过去的不会再重演。

62、高者未必贤,下者未必愚。(10字)——(唐朝)白居易《涧底松》

意思是:高贵的人不见得就有才能,低贱的人不见得就不聪明睿智。

63、家贫僮仆慢,官罢友朋疏。(10字)——(唐朝)耿湋

意思是:家道衰败了,连仆役也要怠慢起来;被罢免了官职,亲朋好友也要逐渐疏远。世态炎凉,古今如此。

64、雨落不上天,水覆难再收。(10字)——(唐朝)李白《亲薄命》

意思是:雨是无法回到云里去的;泼出的水是不能收回来的。比喻已成定局的事情是无法挽回的。

65、两叶能蔽目,双豆能塞聪。(10字)——(唐朝)聂夷中《杂兴》

意思是:两片树叶可把双眼挡住,两棵豆子也会让双耳失去听觉。比喻小事也会蒙蔽人,使人看不清、听不明事物的整体形象。

66、爱出者爱反,福往者福来。(10字)——(唐朝)魏徵《群书治要·贾子》

意思是:你热爱别人,别人也会热爱你;你为别人的幸福付出过劳动,别人就会为你的幸福提供帮助。

67、见微以知萌,见端以知末。(10字)——(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意思是:看到极其微小的细节而推知它的萌发,看到开始而推知它的结尾。

68、独视者谓明,独听者谓聪。(10字)——(战国)韩非《韩非子·外储说右上》

意思是:对见到的事物能独立判断是非,对听到的事情能独立判断错与对,这就叫做耳聪目明。

69、世异则事异,事异则备变。(10字)——(战国)韩非《韩非子·五蠹》

意思是:时代变迁,面对的事物就不一样;随之而来的是与之相适应的条件,也相应地要做出调整。

70、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10字)——(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

意思是:总是流动的水不会腐臭,门上的转轴不会被蛀虫损害,都是由于运动的原因。

71、悖者之患,固以不悖者为悖。(11字)——(汉朝)刘向《战国策·魏策》

意思是:糊涂者最大的毛病,就是把明白人当作糊涂人。魏国公叔痤病重时,魏惠王问谁可代他,公叔痤说公孙鞅(即商鞅)可以,如不用,不可让其出国。魏惠王不但不听公叔痤的话,反而说公叔痤“不亦悖乎!”后商鞅去秦国得到秦孝公重用,实行变法,秦国日强魏国日衰,后人就用这句话评论魏惠王,自己糊涂反说别人糊涂。悖:音“贝”,作荒谬,糊涂讲。

72、谚云,书三写,鱼成“鲁”,虚成“虎”。(11字)——(晋朝)葛洪《抱朴子·遐览》

意思是:多次抄写,就会把比较相似的字写错。以鱼成“鲁”,虚成“虎”为例,说明文章在传抄等过程中容易写错字,以致无法理解。

73、缘道理以从事者,无不能成。(11字)——(战国)韩非《韩非子·解老》

意思是:依据事物的发展规律做事,没有不成功的。

74、穷则反,终则始,此物之所有。(11字)——(战国)庄周《庄子·则阳》

意思是:穷困之极就向相反的方面转化,这样不断地轮回,是事物所持有的客观规律。

75、少或不足则重,有余或多则轻。(12字)——(春秋)管仲《管子·国蓄》

意思是:货物供不应求时价格就高,供大于求时价格就低,古今中外莫不如此。

76、不加功于亡用,不损财于亡谓。(12字)——(汉朝)班固《汉书·杨胡朱梅云传第三十七》

意思是:不在无用的事情上浪费时间,不在无意义的事情上消耗钱财。

77、先忧事者后乐,先傲事者后忧。(12字)——(汉朝)刘向《说苑·说丛》

意思是:先忧虑到事情成功艰难的人,就能细心谋划,事情办成后就能高兴;先认为事情成功容易,就会掉以轻心,那么以后必定有忧愁的事情发生。

78、事莫明于有效,论莫定于有证。(12字)——(汉朝)王充《论衡·薄葬》

意思是:判断事物的成功与否莫过于看它的效果如何,对一件事情下结论一定要有证据。

79、物胜权而衡殆,形过镜则照穷。(12字)——(晋朝)陆机《演连珠》

意思是:货物重量超过秤锤承受能力,秤杆就可能折断;物体的面积超过了镜子,就不能照出全貌。指做任何事情不能违背客观规律。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203句)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

80、秉纲而目自张,执本而末自从。(12字)——(晋朝)杨泉《物理论》

意思是:抓住网上的总绳,网眼就全张开。比喻将事物的主要矛盾解决了,其他问题就随着解决了。

81、小利不争,小忿不发,可以合众。(12字)——(明朝)钱琦《钱公良测语·由庚》

82、乱极则治,暗极则光,天之道也。(12字)——(清朝)洪秀全《原道觉世训》

意思是:世间的事混乱到极点就开始向治理的方向转化,黑暗到极点就会见光明,这是事物的客观规律。

83、见事贵乎明理,处事贵乎心公。(12字)——(清朝)金缨

意思是:观察事物贵在要明白事物的规律,处理事情贵在要公正无私。

84、宜未雨而绸缪,勿临渴而掘井。(12字)——(清朝)朱柏庐

意思是:比喻做事情应事先有所准备,不要等到有了问题才临时想办法解决。

85、以欲从人者昌,以人乐己者亡。(12字)——(唐朝)吴兢《贞观政要·俭约》

意思是:自己的想法符合人民的想法的,他的事业就会昌盛;以人民的痛苦使自己快乐的,就必然会灭亡。

86、非行之难,终之斯难,所言信矣。(12字)——(唐朝)吴兢《贞观政要·慎终》

意思是:做一件善事不难,能永远去做善事才是难办到的。这话一点不假。

87、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12字)——(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意思是:有利的时机不如地理上的有利形势,地理上的有利形势,不如人们团结一致的奋斗。

88、传曰:“天下有二:非察是,是察非。”(12字)——(战国)荀况《荀子·解蔽》

意思是:天下只有两个道理,就是要从非中辨别出是来,从是中辨别出非来。

89、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12字)——(战国)荀况《荀子·儒效》

意思是:用浅薄的道理来掌握普遍的道理,用古代的道理掌握现在的道理,用一个道理掌握很多道理。

90、天行有常,不为尧存,不为桀亡。(12字)——(战国)荀况《荀子·天论》

意思是:世间万物都有其一定的发展规律,不会因为尧是圣君就存在,也不会因为桀是暴君而消亡。

91、一尺之棰,日取其半,万世不竭。(12字)——(战国)庄周《庄子·天下第三十三》

意思是:一尺长的木棍,每日截取它的一半,永世截不完。形象地说明事物的一分为二是无穷无尽的。

92、鹤不日浴而白,乌不日黔而黑。(12字)——(战国)庄周《庄子·天运》

意思是:白鹤不需每天洗澡却总是白的;乌鸦没有每天染色,却总是黑的。比喻天然的东西,是改变不了的。

93、有德者必有言,有言者不必有德。(13字)——(春秋)孔丘《论语·宪问》

意思是:道德高尚的人必定有名言,有名言的人不一定有好的品德。

94、欲速则不达,见小利则大事不成。(13字)——(春秋)孔丘《论语·子路》

意思是:办事情不切实际的图快反而达不到目的;只把精力放在小利上,则大事情就无法完成。

95、末大于本则折,尾大于腰则不掉。(13字)——(汉朝)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意思是:树干没有树梢粗,树干就要折断。腰没有尾巴大,摆动就不灵活。比喻本末倒置,就会失去平衡,造成危险。

96、人之善恶非性也,感于物而后动。(13字)——(汉朝)刘向《说苑·说丛》

意思是:人的善恶不是人的天性,而是人内心感受到外部事物后而做出的反应。

97、凡听言须祥审,毋恍惚致思别事。(13字)——(明朝)陈确《陈确集·文集·书示两儿》

意思是:凡听取别人的意见,都要周密审慎,不要考虑别的事情,以免造成听的模糊不清。

98、勿以小事而忽大,大小必求合义。(13字)——(明朝)薛瑄《薛文清公从政录》

意思是:不能只注意小事而轻视大事,事情无论大小都要符合道理才可为。

99、今医人乘急取财,尤甚于盗贼矣。(13字)——(清朝)高文晋《外科图说·卷四·医家切戒》

100、无翼而飞者,声也;无根而固者,情也。(14字)——(春秋)管仲《管子·戒》

意思是:无翅膀而到处飞速传播的是语言,没有根本而能稳固的是感情。

101、谋度于义者必得,事因于民者必成。(14字)——(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问上》

意思是:为正义事业而奋斗的必有所收获,为广大群众利益办事的必然有所成就。

102、以镜自照见形容,以人自照见吉凶。(14字)——(汉朝)戴德《大戴礼记·武王鉴铭》

意思是:照镜子会看到自己的容貌,借鉴别人的经验教训,就会知道自己做事是否符合客观规律和成败吉凶。

103、剑虽利,不厉不断;材虽美,不学不高。(14字)——(汉朝)韩婴《韩诗外传》

意思是:智商虽然很高,但是如果不学习,也就无法获得知识。

104、谋及下者无失策,举及众者无顿功。(14字)——(汉朝)桓宽《盐铁论·刺议》

意思是:遇事能与众人商量的人就会有良策,能发挥众人作用的人做事就能成功。

105、往古来今谓之宙,四方上下谓之宇。(14字)——(汉朝)刘安《淮南子·齐俗训》

意思是:天地间古往今来的时间称为宙,四方上下的空间称为宇。

106、举一纲而万目张,解一卷而众篇明。(14字)——(汉朝)郑玄《诗谱序》

意思是:比喻抓住事物的主要矛盾,别的就可以迎刃而解;学会最基础的知识,其他就会容易明白。

107、渴时一滴如甘露,醉后添杯不如无。(14字)——(明朝)洪楩

意思是:急需时虽少亦贵,过量时增多有害。

108、秦恶闻其过而亡,汉好谋能听而兴。(14字)——(明朝)薛瑄《读书录》

意思是:秦朝憎恨听到自己的过失而亡国,汉朝则由于好图谋和听取好的计策而昌盛。

109、世间万物不得齐,或清如水浊如泥。(14字)——(明朝)于谦《采桑归》其二

意思是:世间的事物差别非常大,清的则清澈如水,浊的则混浊如泥。

110、气血之怒不可有,理义之怒不可无。(14字)——(清朝)史典《史典·愿体集》

意思是:不应当有个人的意气之愤,但为大义真理而愤怒却是必须要有的。

111、矮人看戏何曾见,都是随人说短长。(14字)——(清朝)赵翼《论诗》

意思是:如果自己知识匮乏,就像矮人看戏一样,自己看不见演出的节目,不知道戏演得好坏,只是随声附和罢了。说明评价事物自己要有主见。

112、成立之难如升天,覆坠之易如燎毛。(14字)——(宋朝)欧阳修《新唐书·柳公绰传》

意思是:创业时期的艰难如登天一样,衰败时容易得如燎毛一样。指出创业艰难,守业更艰难的道理。

113、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14字)——(宋朝)苏轼《题西林壁》

意思是:横着看山是岭的形状,侧着看山是峰的形状;从远、近、高、低等不同角度去看,山的形状都不一样。用来比喻从不同的立场、观点出发看同一个问题,其结论不一样。告诫人们若要了解事情的全貌,就必须全面地看问题。

114、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14字)——(宋朝)俞文豹《清夜录》

意思是:靠近水边的楼台先得到月光,朝阳花木先得到春天的温暖而发芽早。比喻环境优越能获得优先的条件。

115、太行之路能摧车,若比人心是坦途。(14字)——(唐朝)白居易《太行路》

意思是:以太行山山高路险能摧毁车子,比喻人心深不可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错综复杂。

116、顺理而举易为力,背时而动难为功。(14字)——《晋书·宣帝纪》

意思是:办事符合道理,就容易办成;行动的时机不当,就难以成功。指做事符合道理并抓住有利时机,才能取得成功。

117、公道世间唯白发,贵人头上不曾饶。(14字)——(唐朝)杜牧《送隐者一绝》

118、在冶只求金不耗,用心空学秤无私。(14字)——(唐朝)王涯《广宣上人诗贺放榜和谢》

意思是:比喻在学业上要有所收获,就必须有适当地投入和艰苦的努力。而不能像有人在冶金时希望不受一点损失那样。

119、持索捕风几时得?将刀斫水几时断?(14字)——(唐朝)韦应物《难言》

意思是:用绳子捉风,用刀砍水。比喻根本办不到的事而硬要去办,这样的人愚不可及。

120、以汤止沸,沸愈不止,去其火则止矣。(14字)——(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尽数》

意思是:把开水倒入锅里去制止沸腾,水还会继续开着,如果把柴取出,将火灭掉,水就不会再沸腾了。比喻做事必须抓住关键才可成功。成语“釜底抽薪”由此演变而来。

121、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其难。(14字)——(战国)孟轲《孟子·离娄上》

意思是:眼前的道理不用却偏要到远处去寻找,有容易的办事方法不用却偏要往难处去寻找。这样做反而会把事情办坏。

122、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14字)——《周易·系辞上》

意思是:无形的是规律,有形的是具体之物。

123、人能每事即始虑终,则必无悔吝之及。(15字)——(明朝)钱琦《钱公良测语·敛情》

意思是:人能在每办一件事情的开始就考虑到它的结果如何,悔恨的事就可以避免了。

124、天下皆知取之为取,而莫知与之为取。(15字)——(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恒谭冯衍列传》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203句)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

125、凡财用于国则奢,于家则俭,人之病也。(15字)——(宋朝)晁说之《晁氏客语》

126、上医无传方,非无良方也,忧用方者也。(15字)——(宋朝)崔敦礼《刍言》卷上

意思是:高明的医生不愿把药方留传下来,并不是他没有好方子,他是担心别人照搬他的方子。说明借鉴别人的经验一定要与实际相结合才能收到效果。

127、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16字)——(春秋)曾参

128、不治其本,而务其末,譬犹拯溺锤之以石。(16字)——(春秋)邓析《邓析子·无厚》

意思是:办事情不抓根本,只注意细节,就好似用扔石头的办法去救溺水的人一样。

129、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16字)——(春秋)老聃《老子·德经六十三章》

意思是:世间困难的事,必须从容易的地方做起;世间的大事,必须从细小的部位做起。

130、圣人千虑,必有一失;愚人千虑,必有一得。(16字)——(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第六》

131、勿轻小事,小隙沉船;勿轻小物,小虫毒身。(16字)——(春秋)尹喜《关尹子》

132、以往知来,以见知隐,若此可得而知之矣。(16字)——(春秋战国之际)墨翟《墨子·非功中》

意思是:以过去推测未来,从明显之处推测隐蔽之处,如此就能推测出事物的运行轨道。

133、寒不累时,则霜不降;温不兼日,则冰不释。(16字)——(汉朝)王充《论衡·感虚》

意思是:天不持续冷下去,就不会下霜;气候不持续暖和,冰就不会融化。比喻事物由量变到质变是有过程的。

134、不闻大论,则志不宏;不听至言,则心不固。(16字)——(汉朝)荀悦《申鉴·杂言》

意思是:不懂得大道理,就不会有宏伟的志向;不听到至理名言,就不会有坚定的意志。

135、常制不可以待变化,一途不可以应万方。(16字)——(晋朝)葛洪《抱朴子·广譬》

意思是:旧制度不能适应变化了的事物,一条路不能够通向四面八方。说明用固定不变的方法解决不了情况各异的问题。

136、人虽至愚,责人则明;虽有聪明,恕己则昏。(16字)——(明朝)陈选《小学集注·广敬身》

意思是:再愚不可及的人,批评起别人的缺点、错误也显得很精明;虽然很聪明,但对自己的缺点、错误往往宽恕,以至显得非常糊涂。

137、处贵而骄,败之端也;处富而奢,衰之始也。(16字)——(明朝)钱琦《钱公良测语·规世》

意思是:身处显贵的地位而骄矜狂妄,就是败坏的开端;身处富裕的地位而挥霍浪费,就是衰落的开始。指骄矜狂妄、挥霍浪费必定导致衰败。

138、以嚣御嚣助其波也,以薄报薄分其过也。(16字)——(明朝)徐祯稷《耻言》

意思是:用吵闹反对喧哗,叫做推波助澜;以轻薄对待不厚道,叫做和别人平分过失。

139、盖医者,生人之术也。一有所误,即为杀人。(16字)——(清朝)陈修园《时方歌括·时方歌括小引》

140、食能止饥,饮能止渴,畏能止祸,足能止贪。(16字)——(宋朝)林逋

141、正己然后可以正物,自治然后可以治人。(16字)——(宋朝)岳飞

142、表不正,不可求直影;的不明,不可求射中。(16字)——(唐朝)令狐德棻

意思是:如果标杆不直,就不要强求投影能直;连射箭的靶子都模糊不清,就不可能射中目标。比喻,办任何事情都要有明确的目标,这样才有可能达到期望的目的。

143、思虑熟则得事理,……得事理则必成功。(16字)——(战国)韩非《韩非子·解老》

意思是:深思熟虑可以知道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按客观发展规律办事就能成功。

144、岁不寒,无以知松柏;事不难,无以知君子。(16字)——(战国)荀况《荀子·大略》

14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16字)——(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意思是:时刻时停,朽木头也不会折断;坚持不懈刻下去,真金和玉石也可以雕刻出美丽的图案。

146、善不积,不足以成名;恶不积,不足以灭身。(16字)——《易经·系辞下》

意思是:不持之以恒的坚持做善事,就不能成名;能不断地克服自己的过错,就不会招致身败名裂的灾祸。

147、听言之道,必以其事观之,则言者莫敢妄言。(17字)——(汉朝)班固《汉书·贾谊传》

意思是:听取别人意见正确与否的办法,就用他所谈论到的事情做检验,那么谈论意见的人就不敢胡说了。

148、射者扞乌号之弓,……犹不能与罗者竟多。(17字)——(汉朝)刘安《淮南子·原道训》

意思是:射鸟的人不和用网捕鸟的人比捕鸟多少。说明条件不同,目的不同,根本没有可比性。

149、凡物之变,不唯月变,日变,时变,但人不觉尔。(17字)——(宋朝)黎靖德《朱子语类》

意思是:世上事物的变化,不只是每月变化,而是每日、每时都在变化,只是人们感觉不到而已。

150、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17字)——(唐朝)韩愈《师说》

意思是:不论高贵与贫贱,不论年龄大与小,谁掌握真理,谁就是老师。在真理面前是不应该分身份和年龄的,这就是真正的能者为师。

151、处明者不见暗中一物,处暗者能见明中区事。(18字)——(春秋)尹喜《关尹子·一字》

意思是:处在明处的人看不清暗处的一件东西,而处在暗处的人,却能看清楚明处的很小的东西。

152、一分为二,节节如此,以至无穷,皆是一生两尔。(18字)——(宋朝)黎靖德《朱子语类》

意思是:一件事情分解为两件事情,每个环节都是如此,以至于无穷无尽,都是一件事情产生两件事情。

153、善操理者,不能有全功;善处身者,不能无过失。(18字)——(宋朝)薛居正《旧五代史·周书·世宗纪》

意思是:善于按客观规律办事的人,也不可能把事情做得完美无缺;善于立身处世的人,也不可能做到没有一点过失。

154、言近而指远者,善言也。守约而施博者,善道也。(18字)——(战国)孟轲《孟子·尽心下》

意思是:浅显易懂但意义深远的话,是人们喜欢的语言;能用操作简单但影响广泛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是人们喜欢的好办法。

155、礼尚往来。往而不来,非礼也;来而不往,亦非礼也。(19字)——《礼记·曲礼上》

156、路不险则无以知马之良,任不重则无以知人之德。(20字)——(东汉)徐幹《中论·修本》

意思是:险路能检验马的优劣;繁重任务能考察人的品德高低。

157、不益其厚,而张其广者毁;不广其基,而增其高者覆。(20字)——(汉朝)刘安《淮南子·泰族训》

意思是:不增加厚度却扩充广度的一定会垮台;不扩充根基却增加高度的一定会坍塌。说明办任何事情都要把基础夯实。

158、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士欲宣其义,必先读其书。(20字)——(汉朝)王符《潜夫论·赞学第一》

意思是:要获得事业的成功,必须要有掌握事物发展规律的才能和本领;志士仁人要使合理的主张和思想发扬光大,就必须要刻苦学习相关知识。

159、良药苦口,惟疾者能甘之;忠言逆耳,惟达者能受之。(20字)——(晋朝)陈寿

意思是:苦口的良药,只有病人能认为它甘甜;逆耳忠言,只有胸襟豁达的人能够接受。

160、天下之事,虑之贵祥,行之贵力,谋之于众,断之在独。(20字)——(明朝)张居正《陈六事疏》

意思是:世间的事情,贵在详细谋划,贵在努力奋斗,贵在依靠众人出谋划策,贵在自己有独立判断的能力。

161、动而无静,静而无动,物也;动而无动,静而无静,神也。(20字)——(宋朝)周敦颐《通书·动静》

意思是:具体的动和具体的静都是物质具有的;动中有静,静中有动,这是精神才有的。

162、见虎之尾,而知其大于狸也;见象之牙,而知其大于牛也。(22字)——(汉朝)刘向《说苑·建本》

意思是:看到虎的尾巴就知道虎比狸大;看到象的牙就知道象比牛大。比喻从事物的枝节可推知全部。

163、观之上古,验之当今,参以人事,察盛衰之理,审权势之宜。(22字)——(汉朝)司马迁《史记·秦始皇本纪》

意思是:用当代人世间的事,检验古代的事,就可探讨古今盛衰的道理,审察权势是否符合实际。

164、人必其自爱也,然后人爱之;人必其自敬也,然后人敬之。(22字)——(汉朝)扬雄《法言·君子》

意思是:一个人自己必须首先要珍惜自己的声誉,然后别人才能亲近他;一个人自己必须首先要维护自己的尊严,然后别人才能敬重他。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203句)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

165、善治病者,必医其受病之处;善救弊者,必寻其起弊之源。(22字)——(宋朝)欧阳修《准诏言事上书》

意思是:高明的医生,必需医治病人的得病部位;善于治理时弊的人,必需要找到产生这些弊病的根本原因。

166、尽小者大,慎微者著;积善在身,犹长日加益而人不知也。(22字)——(宋朝)司马光《资治通鉴》

意思是:小事情能竭尽全力去做的人,也可干成大事业,能随时注意事物的细微之处,就可以做出显著的成绩;持久的将优秀的品质积累在身上,就像人每天长高而自己却觉不出似的。

167、谦固美名,过谦者,宜防其诈。默为懿行,过默者,宜防其奸。(22字)——(宋朝)朱熹

意思是:谦虚和沉默都是人的美好品德,但如果是伪装的,就是奸诈行为。与此等人共事,不可不加以防备。

168、事有以必然,虽常人足以致;势有所不可,虽圣哲不能为。(22字)——(唐朝)白居易全集《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科策一道》

意思是:办事符合客观发展规律,虽是平常人也能办成;违背客观发展规律,即使出类拔萃的人也难成功。指做事要符合客观发展规律。

169、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23字)——(春秋)晏婴《晏子春秋·内篇杂下十》

意思是:以橘子移栽到淮河以北,因受土质、气候等影响,结出来的不是橘子而是枳子,暗喻人受环境的影响也可以改变品质。

170、事有不可知者,有不可不知者;有不可忘者,有不可不忘者。(23字)——(汉朝)刘向《战国策·魏策》

意思是:事物有不能知道的,有不能不知道的;有不能忘的,也有不能不忘的。

171、“不踬于山,而踬于垤。”山者大,故人顺之;垤者小,故人易之也。(23字)——(战国)韩非《韩非子·六反》

意思是:人不在高山上摔倒,却会在小土堆上绊倒。是因为山高,人就能格外的小心,土堆矮小,所以人就会疏忽大意。

172、失火而取水于海,海水虽多,火必不灭矣,远水不救近火也。(23字)——(战国)韩非《韩非子·说林上》

意思是:比喻缓不救急。成语“远水不救近火”源于此。

173、名无固宜,约之以命,约定俗成谓之宜;异于约则谓之不宜。(23字)——(战国)荀况《荀子·正名》

意思是:世上不是先有名称后有事物,所以名称不是原来就适合的,用名称确定事物得到公认就是适合了,否则就不适合。

174、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24字)——(春秋)老聃《老子·德经六十四章》

意思是:粗大的树木是由小树苗长成的;九层高的平台是由小土粒所堆集起来的;千里行程从第一步开始,持续地走下去终可到达。比喻做任何事情只要坚持不懈,循序渐进,终有一天会获得成功。

175、为恶而畏人知,恶中犬有善路;为善而急人知,善处即是恶根。(24字)——(明朝)洪应明

意思是:人做了坏事而害怕别人知道,可见这种人还知道羞耻,在恶性中还有一点向善之心;人做点善事就急于让人知晓,证明他做善事只是为了争得虚名和荣誉,那么他做善事时,已种下了可耻的伪善恶根。

176、自信者人亦信之,胡越犹弟兄;自疑者人亦疑之,身外皆敌国。(24字)——(宋朝)林逋《省心录》

意思是:你自己相信自己,别人才会相信你,即使是相隔迢迢万里甚至不同民族,双方的关系也会亲如兄弟。反之,你缺乏自信,别人也就会怀疑你,那你身外就都是不友好的人。

177、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24字)——(战国)吕不韦《吕氏春秋·先己》

178、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25字)——(春秋末)孙武

意思是:聪明人对问题的利害要全面考虑。看到有利的一面,能提高胜利的信心,看到有害的一面,能预防可能发生的隐患。

179、君子不镜于水而镜于人。镜于水,见面之容;镜于人,则知吉与凶。(25字)——(春秋战国之际)墨翟《墨子·非攻中》

180、所种者谷,虽瘠土惰农,不生稗也;所种者稗,虽美田疾耕,不生谷也。(26字)——(宋朝)苏轼《广成子解》

意思是:比喻不管条件如何变化,事物发展的自然规律是改变不了的。

181、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26字)——(战国)孟轲《孟子·公孙丑下》

意思是:施行道义的人拥护他的人就多,不施行道义的人拥护他的人就少。拥护他的人少到了极点,连亲戚朋友都要背叛他;拥护他的人多到了极点,全天下的百姓都会归顺他。

182、登高而招,臂非加长也,而见者远;顺风而呼,声非加疾也,而闻者彰。(26字)——(战国)荀况《荀子·劝学》

意思是:登上高处招手,别人远远地就能看见;顺着风向呼喊,别人远远地就能听清。指要想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必须选择时机,借助有利条件才能获得。

183、伐木不自其本,复复生;塞水不自其源,必复流;灭祸不自其基,必复乱。(27字)——(春秋)左丘明

意思是:砍伐树木不连根砍,一定还会再生;堵塞水流不堵源头,还会再流;铲除祸患不从根本上解决,一定还会有隐患。说明解决问题一定要彻底。

184、法者所以适变也,不必尽同;道者所以立本也,不可不一:此理不易也。(27字)——(汉朝)刘向《战国策·目录序》

意思是:法律是因为事物而立的,所以不都相同;道的本身是根本原则,不能够不一样:这个道理是永不变的。

185、良医治无病之病,故人常在生也,圣人治无患之患,故天下常太平也。(27字)——(明朝)钱琦《钱公良测语·治本》

意思是:高明的医生将防病作为首要的事情,人们的身体就健康少病;高明的人治理事务能防微杜渐,所以能天下太平。

186、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27字)——(宋朝)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意思是:人的一生中,总会有悲伤、欢乐、离别、团圆,就像月亮有阴、晴、圆、缺一样,这件事自古以来就不是十全十美的。只希望人能健康长寿,不管相隔多远,只要都能看到美好的圆月,也就心满意足了。此文表达了诗人的伤感,豁达,又有哲理,千古传诵至今。

187、国有财则远者来,地辟举则民留处;仓库实则知礼节,衣食足则知荣辱。(28字)——(春秋)管仲《管子·牧民》

意思是:国家富强就能吸引远方的人才,百姓在开垦的土地上耕种,能做到衣食富足,就有条件受到教育,从而能懂得礼节和知道荣辱。说明物质文明是其他文明的基础。

188、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28字)——(唐朝)李世民

189、轻者重之端,小者大之源,故隄溃蚁孔,气泄针芒。是以明者慎微智者识几。(29字)——(南朝·宋)范晔

意思是:轻是重的基础,小是大的起点,小小的蚁穴可以让坚固的大坝崩溃,针尖大的小孔可以使气囊泄空。因此聪明的人对事件的细节都非常重视,从而在事故稍有苗头时便有所察觉。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203句)

关于哲理的诗句大全

190、恩不论多寡,当厄的壶浆,得死力之酬;怨不在浅深,伤心的杯羹,召亡国之祸。(30字)——(明朝)陆绍珩

意思是:春秋时期,晋国的大夫赵衰路遇一饥饿之人,就给他一壶浆饭,后来赵衰遇难,这个人极力拼死相救。战国时期,中山国君在一次宴会中少给了大夫司马子期半杯羊肉汤,他就怀恨在心,投奔楚国,怂恿楚王兴师伐中山国,灭之。说明恩惠不论多寡,给人能度过灾难的壶浆,可以得到拼死相救的志士;怨恨不在浅深,使人伤心的一杯肉汤,可以导致国家灭亡。

191、速效莫求,小利莫争。名高妒起,宠极谤生。众怒难犯,专欲难成。物极必反,器满则倾。(32字)——(清朝)周希陶《增广贤文》

192、一苦一乐相磨炼,练极而成福者其福始久;一疑一信相参勘,勘极而成知者其知始真。(34字)——(明朝)洪应明

意思是:人的一生有苦有乐,只有通过艰难困苦的折磨而得到的幸福才能长久;在学习时,即有信心又会怀疑,有疑就去勘证,只有在不断调查,查问中得到的知识才是真知识。

193、故古之医也,以救死扶生为心,其业专而用方也慎。专则精而造诣入室,慎则审而投药奏功。(36字)——(明朝)孙一奎《医案·赠太医东宿孙君序》

194、天有春夏秋冬,而温凉寒懊,犹可测也;人有喜怒爱憎,而厚貌深情,不可测也。故曰:知人难于知天。(38字)——(明朝)钱琦《钱公良测语·由庚》

意思是:天气的四时冷暖变化规律是可以预测的;但是对于人的了解是深不可测的,是比预测气象还要难得多的事情。

195、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45字)——(战国)孟轲(孟子·告子下)

意思是:上天要把重大的使命交给某人时,定先折磨他的意志,摧残他的身体,故意干扰他的行为,这样是为了磨炼他的性情,坚定他的信心,增长他的才干。

196、若病人不遵从医师之训,任一己见,恣情傲物,忧虑万端,不能制六气七情之私,虽太医院灵官,亦不能治,而况中医乎?(46字)——(清朝)高文晋《外科图说·骨疽论》

197、救死扶伤,此乃医者天职,必重医德而守原则,“巧言悦听,谄媚取容”之医,自应批判;而高自位置,为难病人之医,亦非典范。(47字)——(清朝)顾靖远《顾松园医镜·医道积习通弊论》

198、天下可以生人,可以杀人者,惟兵与药。而其用亦相等。用兵之要,操纵在心,非徒营壁刁斗之谓也。用药之要,神明在意,非徒君臣佐使之谓也。(55字)徒:仅,只。营壁:军营。刁斗:古代行军用具,白天用以烧饭,夜间击以报时警备,一说指小铃。佐:辅助,辅助的官员,助手。

199、用药如用兵。善用兵者,岳忠武以八百破杨么十万;不善用兵者,赵括以二十万人受坑于长平。是非才、学、识三长兼具之豪杰,断不可以为医也。(56字)——(清朝)王士雄《潜斋医话·医鉴》

岳忠武:岳飞。杨么:南宋时农民起义军首领。受坑:遭受活埋。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括少学兵法,后代廉颇为将,率精兵亲自与白起率领的秦军搏斗,秦军射死赵括,赵军几十万投降秦军,秦军把他们全部活埋。蔺相如称赵括徒读父书,不知合变,后演变为成语“纸上谈兵”。是:任何,凡。

200、非所言勿言,以避其患;非所为勿为,以避其危;非所取勿取,以避其诡;非所争勿争,以避其声。明者视于冥冥,谋于未形;聪者听于无声;虑者戒于未成。世之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74字)——(汉朝)刘向《说苑·谈丛》

意思是:不该说的不说,可以避免祸患;不该做的不做,可以躲避危险;不该得的不得,可以避免违反规矩;不该争的不争,可以避免不好的声誉。明达的人看事物精诚专一,做事能未雨绸缪;聪明人可以听到对事情的评议,处理事情能防微杜渐;善于谋划的人做事善始善终。不管世事多么混浊,自己都要保持清醒头脑,洁身自好。

201、哀公问于孔子曰:“寡人闻东益宅不祥,信有之乎?”孔子曰:“不祥有五,而东益不与焉。夫损人自益,身之不祥;弃老而取幼,家之不祥;释贤而任不肖,国之不祥;老者不教,幼者不学,俗之不祥;圣人伏匿,愚者擅权,天下不详。”(84字)——《孔子家语·政论解第四十一》

意思是:孔子说,如何盖房与“不祥”没关系。真正的不祥有五种:一是损人利己,二是遗弃老人、溺爱孩子,三是不用贤才、任用坏人,四是前辈不教导后辈、后辈不向前辈学习,五是贤人退隐、愚人当道。

202、医家存心当自重,不当自轻;当自谦,不当自傲;当计功,不当计利;当怜贫,不当谄富。自重必多道气,自轻必无恒心,自谦者,久必学进;自傲者,久必术疏。计功则用心于治病而伎巧生,计利则用心于肥家而诡诈出。怜贫则不择人而医,阴德无穷。谄富则不待请而至,卑污莫状。(106字)——(明朝)王绍隆《医灯续焰·医范·为医八要》

203、天下第一好事,莫如救人之命,医者存心济世,即为救命之人。救穷人一命,功胜救富人十倍。盖富者原是养尊处优之体,而穷人赴工度日,病一日则少一日柴米之资,焉能有余钱以延医服药乎!……穷人死后,必致父母无养,妻儿离散,医者不察,往往视贫病而疏忽,见富贵而慎重,殊不知贫病尤当慎重也。(120字)——(清朝)王士雄《潜斋医学丛书·愿体医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