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仪式的名言名句大全
1、双人舞是一种性爱的仪式。——王朔(15字)
2、想念只是一种仪式。真正的记忆与生俱来。——郭敬明(22字)
3、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断地参悟、历练,就是你心中有一种仪式。——于丹(30字)
4、结婚只是个仪式,但我一定会做,因为想母亲在婚礼上看见我有多幸福!。——刘嘉玲(34字)
5、我就是要这种形式感、仪式感,要有舞台剧的感觉。至于影片围绕章子怡来展开,的确有她名气方面的考虑,毕竟我们要考虑许多,要兼顾投资方利益,要卖片。我们是商业片嘛。——冯小刚(75字)
关于仪式的名言名句大全
6、孩子们的“阅读瘾”,除了满足自身的欲望和阅读快感之外,他们正在参与阅读市场的集体消费仪式的建构。他们的行为,给畅销书作者和图书商壮了胆,以致畅销书工厂的员工们越来越肆无忌惮。——张柠(83字)
7、如今,人们对那些武打、言情畅销书的“阅读瘾”越来越大。他们的肉体越来越活跃,但中枢神经运动也越来越机械。他们在逃避与上瘾之间挣扎,偶尔也对某种肉体欲望之外的东西产生渴望。消费市场的节奏,就是要掐断这种渴望,阻止那种传统仪式中人与超然物的关联。——张柠(113字)
8、网友朋友们好,昨天标哥举行的以旧车换新车、销售新鲜空气和有机食品启动仪式上演唱了三首歌:《我爱你中国》、《朋友》、《我的中国心》,会陆续和大家分享,希望给网友们带来一天的好心情。标哥演唱的《我爱你中国》和梁博的PK一下,看看能上中国好声音吗?嘿嘿。——陈光标(116字)
9、消费市场在利用人们容易成瘾的弱点的同时,产生的结果不只是一点蝇头小利,更重要的是,它改变了文化得以延续的“仪式”的本质内容。在传统的集体仪式中,人们以一种外表狂热的心灵形式出现,实际上,他们无条件地相信一种巨大的安宁会到来。这是“信念”的力量在起作用。——张柠(117字)
10、个人的阅读快感,是走进阅读消费市场的通行证。而通行证的另一面,赫然印着各种让人上瘾的配料。当那些利用读者“阅读瘾”在市场左右逢源的作者、商人遭到批评时,他们同时得到了来自上瘾者的声援。实际上,批评者面对的不是一个畅销书作家,而是面对一个声势浩大的阅读消费“仪式”。——张柠(122字)
关于仪式的名言名句大全
11、生死相随是个多重大的仪式,死在这仪式里倒也罢了,可是麻烦的是如果你活在这个仪式里,你就一定会在某些时刻用厌倦来打发日子。夏芳然此时还没有意识到,其实亲人之间就是那么回事。抱怨、嫌弃、厌恶都发生在一群彼此肝胆相照的人之间。延期是真的,但是肝胆相照也是至死不渝的。——笛安(123字)
12、仇恨,始终类似于某些中药的东西,性寒、微苦,沉淀在人体中,散发着植物的清香。可是天长日久,却总能催生一场又一场的爆炸,核武器手榴弹炸药包,当然还有被用作武器的暖水瓶……都是由仇恨赠送的礼品盒。打开他们,轰隆一声,火花四溅,浓烟滚滚,生命以一种迅捷的方式分崩离析。别忘了,那是个仪式,仇恨祝愿你们每个带着恨意生存的人,快乐。——笛安(146字)
13、我们很难想象,如果没有这种商品消费仪式,大都市会成什么样子。正是这种消费仪式,像往昔的祭祀仪式一样,将都市里那些散乱的人们凝聚在一起。我们会看到,“仪式”,这种古老的传统社会要素,在现代化都市中,依然在发挥巨大的作用。即使像“书籍――阅读”这样一种个人行为,如今借助于商品流通的中介,执行着精神与货币之间的“等价交换”,从而,也进入了现代都市集体消费仪式的行列。——张柠(163字)
14、聪明人,最易犯者唯色欲。当常怀敬畏,切勿稍有邪妄之萌。若或偶起此念,即想吾人一举一动,天地鬼神,诸佛菩萨,无不悉知悉见。人前尚不敢为非,况于佛天森严处,敢存邪鄙之念,与行邪鄙之事乎。孟子谓:事孰为大,事亲为大。守孰为大,守身为大。若不守身,纵能事亲,亦只是皮毛仪式而已。实则即是贱视亲之遗体,其不孝也大矣。故曾子临终,方说放心无虑之话云:诗云,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而今而后,吾知免夫。未到此时,尚存战兢。曾子且然,况吾辈凡庸乎。——印光大师(190字)
15、在一个大厅里为四郎探母流泪的人群,在一个广场上为泰雅族长老的古曲顶着大雨不去的人群,在一个公园里听乐团演奏悲怆江河水纪念死难同胞的人群,或者是,在一个图书馆里聆听一场诗歌朗诵的人群,在政府大楼前面用行动剧来抗议示威的人群,在校园里为一个热门乐团尖叫晕眩的人群,其实是在进行一个重要的仪式:他们正在一个社会共识体验营里认识彼此,加深感情,建立共同的价值观。表面上是音乐的流动、影像的演出,语言的传递,更深层的,其实是生命共同体意识的萌芽,文化认同的逐渐成形,公民社会的塑造。——龙应台(223字)
16、批评在当下文坛的力量可以从几个方面得到证明。在作家作品研讨会上发言的是批评家,无论研讨会这种批评方式多么令人生疑,但它已经是文学与媒体自然嫁接的直接途径,作家和作品的名字想要进入媒体通道,研讨会的仪式可能是一个最好的由头;选编文学年选的“主编”是批评家,大约有三五年时间了,各类体裁的“年选”往往是年头岁尾里最热闹的文学景观,而且版本之多,已令读者无所适从,令业内人士眼花缭乱,选择和被选择以及主编“序言”里的评价,成了不可忽视的定位;为创作走向作“月评”、“季评”、“半年观察”的是批评家,他们理所当然是这种工作的操作者,对谁的创作作出评论比如何评价更显重要,因为他或他们因此会成为一个时期或一种创作现象的“代表性作家”;参与评奖、主持“排行榜”的大多又是批评家,以各种名义设立并不断促生的文学评奖活动中,批评家拥有更多的发言权,因为他们通常被认为是最熟悉作家与创作的人群。——阎晶明(352字)
关于仪式的名言名句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