辞职不需要情怀
最近微信朋友圈疯转一份河南省实验中学顾老师的辞职申请:“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小编不禁啧声:“霸气!”矫情的人不招人待见,但能把辞职说得这么矫情,可见顾老师是有情怀的。话说,这跟风的人也不在少数,这封辞职信“火”了,五花八门的辞职信纷至沓来:
“我要去比希望更远的地方……”
“9岁那个梦,一直在跟我说来啊来啊……”
“28岁了,我要的生活没给我,青春不多,我要去追求生活的意义……”
“多年的财务工作,没计算出生命的本色……”
“尊敬的领导:生死有命,富责在天。本来我想在培养我的公司里工作终老,但巨大的生活压力迫使我抬头遥望蓝天……”
“觅生计,四年无休,披星戴月秉烛达旦,蓄十万。不足购房,遂投股市,缩至万余,抑郁成疾。医保曰,不符大病之条例,拒赔……”
小编忍不了了,辞职就辞职呗,哪来那么多情怀呢?这让HR怎么“破”?
辞职五心态你中枪了吗
“80后”作家张嘉佳说:“没见过更好的,菜市场便利店就是人生。没爱过其他的,全世界就只有一个人。”正因为没见过更好的,才要去见一见;正因为没爱过其他的,所以才要尝试一下。于人生,于爱情,于工作,都是一样的。原因何在,理由太多不敢想。
辞职心态一:逃避困难压力
李白在家人的帮助下,大学毕业后到一家国企做企划。可是工作一周后,李白便递交了辞职申请。在与HR做离职谈话时,王雷说:
“我做不出企划方案,达不到领导的要求。”
“万事开头难,你可以多向同事请教。”HR试图挽留。
“怎么学也学不会呀,而且这个工作总加班,太累了。”
“哪有钱多活少离家近的工作呢?祝你好运吧。”
HR无奈地摇了摇头。
启智:很多职场人士在遇到困难时,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解决,而是想通过辞职,逃到没有压力的地方,这是一种“退缩”的防御机制。在工作中,总会遇到各种困难和挑战,如果每次都选择逃避,那你永远也无法成长。最好的应对办法就是要多学习,多请教,而不要在自己内心还不足够强大的时候,就选择独自面对。此外,还应改变完美主义的性格倾向,允许自己在适应过程中犯一些错误。
辞职心态二:没有发展空间
孙爽之前所供职的公司在同行业中处于中下地位,于是他在积累了一年工作经验后,就跳槽到一家规模更大的公司。在这家公司,她见识到了更加正规的运作模式和企业文化,开阔了眼界,也积累了大公司的工作经验。满腔热情的孙爽把所有的精力投入到工作中,取得了骄人的业绩。然而,大公司的人才太多了,两年过去了,除了薪水有所提高,她没有任何晋升的迹象,也看不到发展空间。孙爽开始徘徊:“我要不要辞职?”
启智:发展空间最重要的是专业知识的积累、业务能力的提高、行业形势的把握,以及职业生涯的明晰。扁平化组织结构决定了企业没有太多的职位可以提供,即使有,工作内容也有很大差别。HR选择一个人的标准,首先是工作内容和个人能力。建议孙爽应从长远的职业生涯角度来看待目前工作的宽度和深度,在去留问题上一定要慎重。
辞职心态三:逃避人际关系
郭浩在一家小有名气的广告公司担任广告执行。公司岗位竞争很激烈,背地里员工之间勾心斗角,但郭浩性格内向,有想法不爱表达,不喜欢逢迎拍马,因此经常吃亏。工作上,同事很不配合,都忙各自的事,完全不理睬他;上司对他也不冷不热,重要的事不交给他办。“小鞋”越穿越委屈,“无论如何也要逃离这个鬼地方”。不久,郭浩就在忿忿中辞职了。
启智:职场上复杂的人际关系也被称为“职场冷暴力”,它像个隐形的杀手,很多时候都发生在无声的行为举止中,然而却让人时刻感到喘不过气的压抑。在调查中,面对冷暴力,57%的人感到心理压力巨大,只能选择辞职;有14%的人消极对待,工资领一天算一天;有27%的人想改变,但却找不到合适的方法。对于性格内向的郭浩而言,首先要有一个沉着、平稳的心态。其次,要主动与领导和同事沟通,用一些巧妙的方式缓和同事关系。最重要的是,要努力提升自己的业务水平,当大家都认为你是一个不可或缺的伙伴时,矛盾自然就解开了。
辞职心态四:互相攀比心理
在一家外贸公司担任贸易专员的于丽,前不久刚把辞职信交给HR,但她尚未找到下家。于丽说,她对老板的“抠门”积怨已久,工作三年了,累死累活月薪才三千元,好的企业同一个岗位起薪就是五千元。当她听说这次同行业涨工资,而自己的老板却无动于衷时,一怒之下就选择了“裸辞”。
启智:在移动互联时代,行业工资早已不是秘密,“比薪风潮”在网上从未停止。很多职场人士因“心理不平衡”而冲动辞职。但是辞职之前,一定要考虑清楚,这个公司是否还会给你带来其他的东西,比如成长、快乐、平台等等。如果只是单纯为了薪水,那么每一次的跳槽都意味着重新开始。
辞职心态五:盲目跟风跳槽
要说现在最火的话,莫过于“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曲峰看见身边的好友都辞职“下海”,而自己却天天在办公室里无休止地做着PPT,写着策划,编代码,领着固定工资。交完房租水电,吃两顿KFC,分分钟就“月光”了。看着身边的朋友们创业不长时间就开起了跑车、住上了洋房,心里这个“捉急”啊。“不管怎么样,也要放手一搏,明天就辞职。”曲峰似乎已经看到了自己未来的幸福生活。
启智:创业是一件好事,年轻人应该做一些有魄力的事情,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打工就是一件坏事。北大纵横合伙人朱宁说过,如果所有人都去创业了,都成了老板,那谁去打工?谁去干活?在这个社会上,不可能所有人都是老板,也不可能所有人都想当老板,何苦为了少数的喜好,付出更大的代价呢?更何况,创业并不是说说那么简单,千万不要头脑一热,跟风辞职去创业,到头来亏得血本无归。工作也没了,创业也没成功,两手空空。
该不该辞职我有话要说
@企业老板:“最牛”辞职信影射出很多人内心的想法--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辞职梦”。当下年轻人的就业观正发生变化,过去一个职业一个岗位就干一辈子的情况,今后可能会越来越少。此外,当下就业环境变得多元化,尤其是“体制外”的机遇越来越多,且越来越好,“人是需要梦想的,万一实现了呢?”这句话的流行正体现了这一点。最为重要的是,它体现了我们社会的发展程度正日益提高,不至于让员工辞职后面临窘迫的基本生活问题。我认为有两种人应该辞职:一种是自我认知后,发现自己确实不适合现在的职位,在别的行业能做得更好,而不是逃避现有工作的困难和倦怠;另一种是,工作一定年限后,具有了一定人脉、更强的专业能力和更成熟的社交能力,现有的工作已经可以轻松完成,并且有能力挑战更高难度的工作。如果准备好了,可以说走就走;如果没有准备好,千万不要在犹豫中对现在的工作抱怨或是逃避。辞职后,面对新的工作、领导和同事,一切都要重新开始,作为新单位的新员工一定要迅速调整心态,尽快找到适合新工作的方法。
@本是同龄人:我认为“说走就走”不值得提倡。“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反映了一些年轻人任性、好玩、爱旅游的共同爱好,这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在这个社会中部分年轻人骚动不安的心声。这种“说走就走”的工作与生活态度,既不利于工作与社会秩序的稳定,又不利于年轻人工作与生活经验的积累。面对辞职,企业HR应劝说年轻人在思考成熟以后再行动。年轻人大规模辞职,也反映出社会的喧器和心灵的浮躁。此外,员工“说走就走”的辞职很可能陷入法律纠纷。如果用人单位没有过错,虽然职工有权辞职,但要遵守《劳动合同法》第37条“劳动者提前30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规定。否则,用人单位可以要求职工赔偿因违法解除劳动合同而造成的损失。因为《劳动合同法》第90条规定:“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密义务或者竞业限制,给用人单位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因此,“说走就走”前一定要三思。
@自由职业者:别人说再多,辞不辞职还得自己拿主意。这是你的选择,不必向别人解释,更不用秀辞职情怀。但讽刺的却是,没有人干预你选择的自由,恰恰是你不敢选择自由。想看世界也好,想实现梦想也罢,最重要的是你能否承担起辞职以后的事情。如果你还在担心辞职后吃什么,拿什么交养老保险,拿什么租房子,创业赚不到钱怎么办,拿什么娶媳妇,拿什么养活孩子,拿什么……这一切都没有着落,选择自由的风险太大了,所以你最后不得不继续留在安全的“集中营”里。电影《复仇者联盟》中有一段台词:“我要把人类从自由中解救出来,因为自由对大多数人是负担和灾难。”美国社会学家埃里克霍夫也说过:“自由意味着把失败的责任一肩扛,所以除了少数内心强大和自信的现实主义者,大多数人心中都有一个集体主义的梦--逃避独立思考和选择。”所以没人阻碍你的自由,但是如果你自己软弱无力,拥有再多的自由又有什么用?
@心理学家:最牛辞职信引起如此的关注,既反映出职场年轻人追求个人发展和自我价值实现的积极意义,也反映出很多职场人对目前的处境不够满意。由于攀比心理,造成很多人的不平衡和不满足感。造成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是,人们在自我认知中倾向于高估自己的能力,在评估自己的社会处境时又倾向于低估社会给自己的回报。虽然职场上有说走就走的任性选择,但那毕竟是少数,尤其涉及个人重大前景的决策,任性跟风不可能成为辞职或者跳槽的决定性因素。这只能说多数人理性选择成为一种风气,而非风气影响了个人。
辞职需谨慎
曾经有过三次辞职经历的李开复说过:“我们人生的长度是固定的,但是我们可以无限扩展人生的宽度。当发展工作环境不适合自己时,就选择离开,寻找更好、更适合自己的空间吧。”然而,在做选择时,应该明确一些问题:第一,辞职不是意气用事,不是一时冲动,也不是因为矛盾或者个人恩怨,辞职是理性的衡量;第二,能对自己的工作充满热忱,是成功的第一要诀;第三,辞职的原因除了工作环境、人际问题、个人生涯规划等因素外,还有追求更好的身价或发展。无论出于哪种原因辞职,你都应该做好在下一家公司也有可能遇到同样问题的风险,没入能保证“下一次会更好”。
马云曾经说过员工辞职的原因只有两点最真实:一是钱没给到位,二是心里受委屈。如果既没钱又受气,还舍不得辞职,那只有一个理由:穷。为了旅费,即使辞职也要在旅途中打工,旅行后也会重新投入工作。“世界好大,钱包好扁”,“看不见世界,都是穷闹的"。可见,辞职可以是一种生活方式,但不能被冲动支配,因为现实生活中,“穷”是要挨饿的。总而言之,人要有梦想,但辞职需谨慎。鸟飞得再高,捕食也要在它落爪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