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言要准确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
语言准确是公文语言的基本要求。这里所指的准确是意思表达真实、明确,没有含糊不清、言过其实和褒贬不当的地方。公文语言准确,才能将事情表述清楚。不确定的语言会带来理解上的错误,这样就无法达到制发公文的目的。
准确在词语的运用方面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①区分词意的大小和轻重,准确选词。
汉语词汇丰富,同一个词语的同义词、近义词有很多,它们的意义存在细微的差别。同一个意思,即便可以使用很多词语进行表达,但是只有一个词语是最为准确的。在进行公文写作时,遇到这种情况时一定要再三斟酌,如果不严加区分,就极易造成表意不准确的现象。例如,在公文中常会看到
“损失严重”和“损失惨重”,这两者看起来意思相近,但还是有一定的差别的。“损失严重”表示财产或经济损失程度较重,而“损失惨重”表示的则是财产或经济损失的程度十分严重。在下行文中,时常会看到“请认真贯彻执行”或“请参照执行”的字样,两者看起来似乎差别并不大,但是如果仔细阅读就能发现其中的不同。“贯彻执行”就意味着必须按照公文中的要求执行,不可走样;而“参照执行”则允许收文机关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执行的范围和程度上可以较为灵活地掌握。再如,“逐步”与“深入”“进一步”之间,“工作”与“活动”“运动”之间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差别,在选用的时候一定要认真推敲,仔细琢磨。
②讲究语法,合乎逻辑。
如果语法和逻辑上出现问题,必然会影响语言的准确表达。为避免此类错误的出现,要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保证句子结构的完整性。汉语的句子成分主要有主、谓、宾、定、状、补六种,在表达的时候,可以省略其中的某些成分,但是必要的成分不能欠缺,否则句子的结构就不完整,这样不仅影响阅读,有时还会造成歧义
第二,保证句中词语搭配适当。在写每个句子的时候,都要考虑词语之间在意义上、逻辑上以及习惯上是否搭配得当。例如“有待解决的任务有很多,我们要努力工作”,这句话中的“有待解决”和任务”在使用习惯上并不搭配,按照正常的搭配应当是“有待解决的问题”或“有待完成的任务”。在公文写作的时候,如果忽略了词语的搭配问题,那么在阅读公文的时候就会感到十分拗口,在表达上也显得十分怪异。
第三,注意语言的逻辑关系。一旦语句出现逻辑错误,在事理上就会讲不通,有时甚至会使判断出现错误。正确的语言逻辑关系,不仅可以使语言条理清晰,而且能够反映出事物的内部规律,将事物的概念表述得清清楚楚,使判断准确无淏。
第四,注意关联词语的使用和句式的选择,以使句子间关系紧密语气贯通。同时还要注意避免句式杂糅。通常来讲,一个完整的句子只用种句式。如果—个句子同时使用两种不同的句式,就会造成句子结构的混乱
③表达准确,避免歧义。
一词多义是汉语的一大特点,为了确保作者意思表达的正确性,并且最大限度地减少读者的误解或曲解,在遣词造句方面,要注意定语、状语和补语的使用,以使句子中心词的意思更加明确、具体,避免产生歧义。以下几种情况在表达上极易引起歧义,应当加以重视。
第一,“以上”“以下”范围的表示。通常我们在表述“…以上或∵……以下”的时候,其含义一般都包括所提到的事物,例如“县级以上”“25岁以下”,是包括县和25岁的。不过,为了保证准确无误,在公文写作时应当写成“县级及县级以上单位”“25岁以下(含25岁)”等形式
第二,增减及倍数的表示。在写作中,常会出现歧义的是“增加了”与“增加到”,“减少了”与“减少到”。其中“增加了”和“减少了”的数目不包括原有的数目,指的是额外增加或减少的数目;而增加到”和“减少到”的数目是包括原有数目的,是指在原有数目的基础上的增与减。例如,“收益从每天100元上升到400元”,则可以表示为“比原收益提高了3倍”或“提高到原收益的4倍”。在此要注意的是,倍数的表示方法通常只用于增加而不用于减少。
第三,公文上时间、地域以及解释权的表示。通常而言,法规性的文件都应明确标注施行日期和解释权的归属;涉及行政区划方面的文件,要有相应地域名称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