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好“对话”为你的文章增色
对话是最贴近日常生活的人物语言形式,比如两个人碰面,甲问乙:“吃了吗?”乙回答说:“刚吃过,您这是去哪儿啊?”这一来回就是很典型的日常对话。
对话可以增加文章的活力,因为不同的人以自己的立场说出来的话有一种鲜活的感觉。而且不同人物的对话天然形成种差异性和冲突性,这也是对话容易吸引读者的原因。
比如下面几个例子,有对话和没有对话的效果差别很明显。
例1:
(没有对话)他俩已经闹离婚了,下次说话要小心点
(有对话)甲:“你还不知道吧,他俩已经闹离婚了
乙:“是吗?什么时候的事,我怎么没听说?”
甲:“他们这个保密工作做得太好了。
乙:“那我下次说话可得注意点。
例2
(没有对话)莱昂告诉玛蒂尔德,人生总是很苦的。
(有对话)玛蒂尔德:“人生总是这么苦,还是只有童年如此?
莱昂:“总是如此。”
例3
(没有对话)战争过去了,云之凡让江滨柳把过去的事都忘掉。
(有对话)云之凡:“战争已经过去了,这年头,能够保得住性命已经不容易了。
江滨柳:“有些事情不是你说忘就忘得掉的。
云之凡:“可是你一定要忘记呀!你看我们周围的人,哪一个不是千疮百孔的?
江滨柳:“有些画面,有些情景你这一辈子也忘不掉的。”
云之凡:“可是你一定要忘记,你一定要学着去忘记呀
从上面的例子中可以看出,对话让文章更加生动,而且不同的人说出不同的话,也能反映人物的身份状态。比如上面的例2,这是电影《这个杀手不太冷》中的对话。电影中,玛蒂尔德是一个频繁遭受家庭暴力的小女孩,而莱昂是一个独来独往的杀手。玛蒂尔德问莱昂人生总是这么苦,还是只有童年如此?”从这句话可以看出玛蒂尔德对童年生活的厌恶,因为厌恶,她希望童年快点过去。但是莱昂的回答显得很冷漠,他说,“总是如此"。这显示出莱昂冷静的态度和某种疏离感。
日常对话出现在日常交际中,包括寒睻、打招呼,比如问对方吃了吗?去哪啊,这都是典型的寒暄对话。除此之外,日常对话还包括交谈、质询、争吵、逼问等。比如上面的例1中,本来乙不知道他俩离婚,在聊天的过程中了解到这个信息,从而说要“说话注意点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当然,对话不总是这样风平浪静的。现实生活中,对话往往会夹杂某种情绪,写作时,对话的语言可以完整地呈现这些情绪,
比如下面例子中的对话都是有情绪的。
(质疑的情绪)“你说,这个照片到底是怎么回事?
(争吵时的愤怒)“你居然瞒着我把钱借给了你家的亲戚。”
(咄咄逼人)“退一步说,就算你当时没有钱,也可以找别人借啊。
带着情绪的对话瞬间就让文章的冲突性增强,写作中,为了凸显矛盾,最常用的办法就是安排激烈的对话,让人物关系从平稳变成对立,最终变得不可调和,比如下面这个例子甲:“你为什么放着稳定的工作不要,非要去做一些没结果的事呢?
乙:“稳定?我不觉得每天耗在这里消磨时间就是稳定。
甲:“你还小,终有一天你会发现,外面的世界没有你想象得那么容易
乙:“那又怎么样呢?不容易不更应该闯一闯吗?
甲:“我不能理解你的逻辑。
乙:“我更是不懂你的意思。
写作时,设计对话的重点是要准确反映说话者的立场,为了做到这一点,可以使用两个写对话的技巧:加以提炼,突出重点;不必原话照搬,可以适当加工。
突出重点的意思是,选那些重要的话放进文章里,而不是事无巨细地什么对话都放进去。不必照搬原话的意思是,可以对对话进行一些艺术加工,让对话的语气、语调、遣词造句更符合书面表达的习惯。
比如下面《孔乙己》中的例子,作者就对现场的对话做了一定的提炼、调整和加工。
孔乙己一到店,所有喝酒的人便都看着他笑,有的叫道,“孔乙己,你脸上又添上新伤疤了!”他不回答,对柜里说,“温两碗酒,要一碟茴香豆。”便排出九文大钱。他们又故意地高声嚷道,“你一定又偷了人家的东西了!”孔乙己睁大眼睛说,“你怎么这样凭空污人清白……”“什么清白?我前天亲眼见你偷了何家的书,吊着打。”
孔乙己便涨红了脸,额上的青筋条条绽出,争辩道,“窃书不能算偷……窃书!……渎书人的事,能算偷么?”接连便是难懂的话,什么君子固穷”,什么“者乎”之类,引得众人都哄笑起来:店内外充满了快活的空气。
可以想象一下,孔乙己到了店里,大家除了提伤疤、偷东西和挨打,一定还会跟他聊些别的,比如说他的长衫、问他最近都去哪了之类的,但是这些闲聊的内容都跟主旨无关,所以作者就抓住了一个对话的重点,那就是“偷书--孔乙己因为偷书而挨打,因为挨打而有了伤疤。有了偷书这个话题,这段对话就变得连贯了。
不过在孔乙己看来,窃书不算偷。而且即便在这个时候,他“涨红了脸,青筋条条绽出",他说话的风格依然是非常迂腐的“窃书不能算偷",这一来一回的对话非常能突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我们在写作中也可以使用这种对话的方法,但只需要挑最重要的对话部分放进去,而且要注意对对话进行加工。
(原话)
甲:“这个评审真的不好当,今天你来求情,明天他来走后
乙:"我知道,这件事的确很棘手,想必你也很为难。对了,上次那个从北京来的选手这次怎么样?”
甲:“已经被淘汰了。
乙:“这个人据说现在精神状态不好,会不会这个打击对他来说有点大?
甲:“那我也没办法,我不能只考虑他一个人的感受,必定有那么多人参加这个比赛,你说是不是?
(文中对话)
甲:“这个评审可不好当。
乙:“是啊,对了上次北京来的那个选手怎么样?听说他精神状态不好。
甲:“他被淘汰了,毕竟这是个比赛,没法顾及他一个人的感受。
从上面的例子可以看出,现实中的对话啰唆零散,变成书面语以后,删掉了一些无用的口头语,也精简出了内容要点,整个对话就显得很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