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新闻采写的七个要求
1.闻风而动,刻不容缓
许多社会新闻反映的是突发性的事件,如,一场火灾或一起车祸过后所引起的社会秩序变动等,这类事件事发突然,信息的传播也要迅速,记者若不闻风而动,去事发现场采访,新闻就会变成旧闻。社会新闻讲究时效性,所以任何新闻都要有一种“抢”的意识。现代社会信息流通稍纵即逝,新闻竞争又非常激烈,所以这就要求记者必须反应敏捷,争分夺秒,快抓快发。
2.利用空闲,捕捉线索
要使社会新闻线索不断,可以充分利用“抓住8小时以外”的时间做文章。比如,上下班的路上、去菜市场买菜的途中、假期跟朋友去景点游玩等,这些时间都可以很好地利用起来
3.广交朋友,建立热线
社会新闻题材广泛,且比较分散,这就需要记者动用各种方法,广泛建立自己的新闻线索网。首先,要广交朋友。记者应该在不同行业、部门、地区都能交上一些朋友,并将自己的联系方式告诉他们,这就等于在社会的各个角落安上了“探头”“耳目”,便于及时掌握社会动向和社会线索。其次,设立热线电话。现在,各媒体都纷纷设立热线电话来广泛征集新闻线索。如,《文汇报》的“天天热线”、《合肥晚报》的“新闻110″、《大河报》的"24小时随时倾听您的新鲜事、难办事、烦心事、跑腿事”的热线电话等。热线电话的设立会起到“顺风耳”“千里眼”的作用,使各媒体最大限度地掌握社会新闻的线索。
4.研究社会,多思好奇
许多社会新闻虽然有突发性、偶然性的特点,但这种突发性、偶然性存在于必然性中。所以只要记者在平日对某些事物具有好奇心,经常把些社会现象、社会问题多进行思考,比如,多在脑袋里思考比较容易出社会新闻的社会各个角落,如公园、车站、商店、农贸市场、医院等,想想它们有什么变化,想到之后,要实地考察。这样就能够把握社会新闻采写的主动权
5.讲究趣味,反对庸俗
社会新闻既不能忽略新奇性、趣味性,又不能削弱思想性、重要性,两者要兼而有之、不可偏废。社会新闻给读者的情趣必须是健康、高雅的,必须寓教育于趣味之中,要用有趣不俗的笔调写出社会生活中多姿多彩的人物、戏剧性的片段、妙趣横生的情节、幽默的细节和耐人寻味的场面,把人们共同的喜怒裒乐表现出来,并吸引读者、感染读者,取得引人入胜的效果。但需要注意的是,趣味性要健康幽默要有趣而不庸俗
6.力求辩证,客观全面
我们分析一些社会新闻,在选材上往往不是很严谨,不讲究辩证。有时为了追求客观就丟掉全面,强调了这一点,就忘记了那一点,从而造成了顾此失彼的不良宣传效果。因此,新闻写作者要注意避免片面地追求新奇、趣味,而影响社会新闻的价值。
此外,在一些批评、揭露性题材的社会新闻中,材料的采集与选用上应当掌握范围,注意分寸,否则就容易产生副作用。
7.注重导向,提升品位
白报纸等媒体出现至今,社会新闻与时政、经济、科技、文教、军事及国内外重大新闻样,是丰富多彩、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任何一则社会新闻都不是一个孤立的事件,因此,媒体应当本着“社会新闻主流化运转”的认识,站在理性与建设性的立场上挖掘事件的性质,力求提升社会新闻的导向作用和价值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