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粗取精与精雕细刻法在公文数据中的应用

时间:2024-11-18 20:35:03

去粗取精与精雕细刻法在公文数据中的应用

去粗取精与精雕细刻法在公文数据中的应用

去粗取精“选”

公文写作提倡运用数据,但也不是多多益善,不加选择,眉毛胡子一把抓。公文中数据的运用必须经过精挑细选。大致说来,公文数据列举有“+不用”:

一是不用道听途说的不靠谱数据,必须使用权威部门发布的数据。

二是不用过时的数据,如7月份汇报工作,只要有可能,就尽量更新到6月份的数据。

三是不用模棱两可、似是而非的数据,必须经过可靠的校核。

四是不用比较敏感的数据,如城管部门内部总结工作可以列举当年度捕捉违规犬类多少只,而在电视媒体上则不太适宜:在提倡城管科技化的场合,就不适宜讲投入了多少人力;在列举过程性、阶段性数据反而不利于工作开展的时候,就不宜直说,而要把握列举数据的时机和场合。

五是不用有争议的、存有破绽或“隐患”的数据。数据具有多面性、歧义性,有的时候,执笔人看到的数据完全是“正面的成绩”,但相关读者却做出了不一样的解读甚至是负面的理解。例如,有城管部门把每年发现和解决上百万件问题当作成绩向上级如数家珍地汇报,谁知上级当时就反问:为什么每年投入了那么多经费,还有这么多问题?上级领导并不知管理标准提高的详情,因而就做了反面的理解。

六是不用没有目的的数据,数据必须为印证相关观点和意图服务。

七是不用领导或相关对象不感兴趣的数据,数据的选用要注意对味、切中要害。

八是不用匪夷所思的数据,如果运用的数据让人揣摩半天都丈二金刚摸不着头脑,令人如坠云里雾里,不知所云,这样的数据运用就失败了。

九是不用琐碎的数据,简单的数据罗列是数据运用的大忌,必须有所取舍和归纳、提炼。

十是不用多而无用的数据,有些数据,看起来很美,其实大而无当,不由其统,散漫拉杂,这样的数据,不用也罢;如果要用,也要进行一番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的“深加工”。

去粗取精与精雕细刻法在公文数据中的应用

精雕细刻“分”

公文写作对对象的分析,定性固然重要,定量也不可或缺。对事物的定量分析,不仅要从总量上看,还要从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来考量。

纵向上,主要看变化和发展;横向上,就是要根据表达的需要,按恰当的标准把事物“切”成“块”,一块一块地来分析,列举其数据构成、分布和占比情况,从中“窥”见事物发展变化的端倪。例如:“8月份数字城管共立案交办问题91227件,解决89440件,问题解决率为98.04%,及时解决率为97.07%,其中主城区问题及时解决率为96.37%,××区、××区及五县市为99.65%,市级部门(单位)为86.20%。”本段基本情况说明主要是运用数据来实现的,不仅有总体情况,还有城区和部门的“分解”数据,有点有面,便于读者客观、全面地掌握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