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小材料做大的四个写作方法

时间:2024-11-18 18:08:05

把小材料做大的四个写作方法

把小材料做大的四个写作方法

一、小中见大。

显而易见,写出的稿子要能为市级专刊采用,写作者就必须切换角度,站在市级层面审视日常工作,高度不够、视野不宽、立意不深等“先天不足”的内容,要尽量提升至与市级水准相应的位置。仅从例文首段来看,“大”主要体现在:

一是问题剖析之“大”,站在了全市城郊管理大局的高度,并与市委市政府关注的民生大局、发展大局结合起来。

二是提出要求之“大”,“抬”出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指示作为论说的总纲。

三是目标定位之“大”,无论是事关发展的时间维度,还是涉及对象的横向角度,都可见其“大”,可谓胸怀全局,放眼未来,都是从全市的角度来布局谋篇的。四是立意站位之“大”,从全局、从市委市政府领导、从“峰会模式”的高度来考量城郊地区的城市管理工作,占据了思想的制高点。

二、“无中生有”。

这是小面团发酵成大蛋糕的关键所在。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现在“本只一斗米,要做百人炊”啊,如之奈何?"逼上梁山”之下,务须学会打井找水、添“油”加“醋”,当然不能“掺水兑假".如何拉伸“面团”、加注“油醋”呢?基本思路有:

一是移花接木。如前所述,尽管是去年“峰会”保障所做的工作,但本单位历来就这些职责,眼前在城郊地区管理上可以采取的措施也大同小异,不可能“眼睛一眨,老母鸡变鸭",真实性和可操作性是可以保障的,也是实实在在的,因此,完全可以“拿来主义”,用今年的“瓶”来插去年的“花”,如例文提到的“三大重点工作"“联合检查”等。

二是循规蹈矩。就是按照一般的知识和经验,某项事情应该怎样做?可以怎么做?一般提到工作开展时,往往离不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明确目标,落实责任;健全机制,创新举措;加强督查,确保实效;强化保障,顺利推进等。以本文为例,本单位该如何加强对城乡接合部地区市容环境的管理呢?按一贯的做法,主要包括落实队伍.制定标准、突出重点、加强巡查、完善考核等。而本文重点在“查”上做文章。这是因“查”而起的发散思维。

三是以实带虚。做任何工作总有一定的目的、宗旨、标准、依据等,写好这些内容,往往能使客观的工作有了“人”的温情,形神兼备。如例文的“与城市发展同向,与市容保洁同步,与百姓诉求同振”“重点区域一日两查、次要道路两天一查、未彻底改造区域每周一查”等,都是笔者结合实际工作经验的随性发挥。

把小材料做大的四个写作方法

三、平中见奇。

“语不惊人死不休”,纲举目张的结构、文质俱佳的语言也是文稿能否被采用的关键。任何一篇成功的稿子必须能平中见奇,具有新颖的切入点、独特的构思、精巧的结构和个性鲜明的语言。

从结构来看,例文紧扣“查”这一关键词生发开来,先后写到筛查、巡查、检查、督查、考查,既切合实际,也一线串珠,衔接文脉;从语言来看,本文措辞多句式整齐、简短明快、角度丰富、节奏鲜明,如“标准向峰会看齐、目标向主城靠近、资源向城郊倾斜,行动向精细突进”“抓点、扩面、提质、抓常”等,朗朗上口,覆盖了相关重点内容,表意完整严谨。

四、连点成线。

公文写作非常讲究“势”,行笔起了“势”,文字就能顺,文气就能通,文脉就能畅,文意就能达。古人云:“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一句话、一件事并不能起势,但如果两句话、三句话,两件事、三件事乃至更多,就能形成一种突突奔泻、蔚为壮观的浩潮之势,也使文章的语言表达进一步丰富、优美。

例如:“基础设施欠账多、管理力量跟不上、思想意识不到位”,列举了城郊地区目前在三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既有代表性,也形成文势,从多个角度丰富了内容表达,且句子结构相同字数相等、内容相类,产生了美感。

再如:""拔钉子,的韧劲、"打桩子,的拼劲和·抬夯子,的干劲”“领导关注点、地标关键点、问题频发点和投诉激增点”“市级有人盯,区里有人管,街道有人抓,村社有人问,问题有人报"“每天一报,每周一评,每月一考",以及文章二级标题的“一本账”“一班人”“一股绳"“一根弦"“一张表"“一幅图”等,都是“连点成线”的尽情发挥,可谓语言“深加工”的典型,值得在公文写作中借鉴。

把小材料做大的四个写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