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素材的选择和组合技法
小时候喜欢捏橡皮泥,手中一堆橡皮泥,只要愿意,可以随意变换出人物、动物等自己所擅长的造型来。这是从不变中求变的一个生动案例。
从不变中求变,也是写出好公文的关键技法。我们在某个单位或部门长时间工作,虽然生活“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但本单位或本部门的工作却总体维持在一个不变的状态,而这正是公文写作者的素材宝藏。复杂一点说,在公文写作者的素材“分隔间”中,可能分装着不同大小和体量的“橡皮泥块”,在思维的调度下,作者会根据不同的写作需求调用不同的“橡庋泥块”,并根据相关要求进行有针对性的捏合。比如,在综合办公室文字人员的脑海中,既装着本单位的整体“橡皮泥块”,也分装着本部门以及其他业务部门的不同“泥块”,可以根据不同的写作要求进行任意切换和捏合。一个文字工作者脑海中的“橡皮泥块”体积越大,种类越齐全色彩越丰富,素材选择的自由度就越大,就越能轻松自如地捏合成符合领导要求、切合时代实际,契合发展趋势的公文来
那么,什么才是“会捏”呢?比如,就一个办公室来说,其工作职能主要有党建、行政、财务、人事、办文、宣传等,倘若要拟写工作总结,如何来“捏”这些素材的“橡皮泥”呢?换言之,“菜”就是这些“菜”,如何才能做出做法和品相不断翻新的“好菜”来呢?其实,工作总结的写法林林总总,异彩纷呈,如仅限于此,难免挂一漏万。为避免遗珠之憾,写作者在对总结的写作驾轻就熟之后,必须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不断推陈出新,所谓“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
总结写作常见的捏“橡皮泥”方法还有:由点到面的“捏”法,如以“三进”活动为载体,提升了为基层服务的水平。异中求同的“捏”法,如抓学习,思想作风有了新改进;抓制度,内部管理有了新加强;抓绩效,项目建设有了新起色等,这里的“三抓”就是工作做法中的“求同法”。紧扣问题的“捏”法,如围绕办事拖沓的问题,建立了绩效考核制度等。成果(目标)导向的“捏”法,如立足抗大灾防大汛,进一步完善了应急响应和处置机制等。突出重点工作的“捏”法,如扎实开展内部思想作风纪律整顿活动和“树组工干部形象”集中学习教育活动,坚持不懈地抓好信息、宣传工作等。凸显作风精神的虚实结合的“捏”法,如“勤”字当头,充分发扬“5+2"“白+黑”拼命干精神,重大项目建设进展顺利等。
总结的写法是如此,其他事务公文或法定公文的写作也是如此,同样一堆“橡皮泥”,在不同作者或同一作者的不同思路支配下,都可以捏出迥然不同的公文来。需要强调的是,要能全面、深入地反映日常工作,写作者要不断熟悉工作,不断积累各方面素材,不断做好素材的收集、整理和分类工作。只要“橡皮泥”的体量、种类、“质地”等增加和丰富了,我们下笔一定能文思泉涌,信手拈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