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区分不同风格的公文写法
首先我们要了解的是有哪些语言风格,我个人认为主要是两种,平实正式和相对鲜活自由。平实正式和相对鲜活自由这两种风格是很容易区分的。
我们看下面这篇调研报告中,讲现状和讲问题这两部分,首先看标题。
【例】
一、突出“三抓”,全县项目建设储备平稳,推进有序
一是抓谋划部署,项目储备平稳推进。
二是抓服务保障,项目固投扎实推进。
三是抓调度督查,项目建设有序推进。
二、存在“四难”,全县项目建设问题凸显、矛盾存在
一是项目体量不大,“小马难拉大车
二是项目储备不足,“水浅难引大鱼”
三是要素保障不够,“少米难为良炊
四是项目推进不均,“好局难成好事
光是看标题,我们就能有个大致的判断。
讲问题的第二部分语言应该比讲现状的第一部分更鮮活,我们可以具体看一个对比。
【例】
一是抓谋划部署,项目储备平稳推进。在每年年初,政府都召集相关部门研究拟定年度重点项目储备计划,及时分解任务,夯实工作责任,为项目储备指出了方向,奠定了基础。1月份至9月份,共策划储备各类项目119个,完成年度计划任务150个的79.3%。其中:10亿元以上项目1个,1亿元以上的项目20个,5000万元以上的项目26个,5000万元以下的项目93个。争取国投资金方面,截止9月底,全县共争取到位各类国投项目89个,到位资金293亿元,完成年度计划任务3亿元的97.7%
【例】
二是项目储备不足,“水浅难引大鱼”。有的单位部门对项目策划储备尤其是中长期项目策划、筛选、论证不足,手头成熟的项目不多,项目“著水池”里的水深不够,水量不多,面对省市拿出的“大鱼”,往往临时找诱饵、修水池,在项目规划论证、可行性硏究、审批立项上准备不足,无法获得上级资金扶持。
很明显,讲现状这部分,主要是讲怎么做,用了很多的数据,很实在;而讲冋题这部分,主要是描述性话语,用了比喻、俗语,更加形象,语言更丰富灵动
通过这个例子,我们就能区分开这两种语言风格。
那么,在实际工作中,我们如何判断该用什么风格的语言呢?这主要取决于两点,一是领导的行文习惯,这个通过一段时间的接触就能把握;二是看文章的用途,通常领导署名发表在诸如《求是》《学习时报》这类理论性较强的刊物上的文章时,要最平实;向上级汇报稿,也要比较平实;在日常工作中的讲话、总结可以适当鲜活;发表在报刊上的长篇通讯,偏鲜活。
这是一个大的方向性把握,最难的就是如何操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