误认为篇幅越长越好,文风华而不实
误认为篇幅越长越好
有的人写材料抱着种想法,写长了还能删,写少了不能加,于是面对各种各样的素材,不加甄别分析,觉得好的一股脑儿全用上。有的人觉得材料篇幅长,拿给领导时看起来有分量,也能体现自己干了不少活儿。有的人长期以来养成啰唆的习惯,讲个问题恨不得从远古时代谈起,显得自己旁征博引、文思泉涌。
我曾经参加过一次无领导小组讨论面试,话题大概是做好大数据工作要采取的措施。有个男生一上来大谈大数据是什么东西,背后蕴含着什么原理,有什么现实意义,国外是怎么做的,一副hod住全场的样子,结果面试结束被主考官点名指出“说话绕圈子、没重点”,直接被淘汰。
事实上,一篇材料好不好,判断标准从来不是篇幅长短,而是文章本身蕴含的思想和逻辑。更何况,篇幅长短还得视具体情况而定长不见得就好。比如,年度工作会议上“—把手”的工作报告,下级单位比上级单位还长;领导班子成员的述职述廉报告,副职比正职还长,都是不太合适的
文风华而不实
每个人写作、说话都有自己的风格,强烈的风格放在个人作品中没有任何问题,但在公文材料中要谨慎使用。我前单位有个同事,写作时喜欢浓墨重彩、大开大合,特别爰抒情。刚接触觉得还不错,挺有文采,后来发现所有文章全是这种风格,大到总结、小到简报,律都是抒情抒情再抒情,连写个小豆腐块的信息都能来“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时间一久就给领导留下了“太浮、太虚、不实在”的印象。
文辞华美、有韵味的文章,的确能在定程度上带来艺术享受和精神愉悦,但公文材料毕竟姓“公",文风相对来说还是要朴实、庄重一些,这是由其基本属性决定的。多样的文风在公文材料中不是不能用,而是要依据体裁、场合等多种因素综合确定。举个例子,前几年为单位某副职领导撰写离任讲话时,我有意多采用了一些抒情表达,比如,“在这片敢为人先的土地上,在这个充盈温情的团队里在这个凝心聚力的大家庭中,我坚持用心思考、用心决策、用心做事,与同事们一道,为事业倾注了精力和心血,寄托了情感和追求,付出了热忱和努力。”既贴合干部离任发言的场合,也符合这位领导当时的心境,收到了不错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