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积累的四个软技巧
积累既要持之以恒下硬功夫,也要运用一些软技巧。
一是掌握套路,备足“锦囊”,有备而无患。
对写公文来说,有很多被大家所证明的行之有效的方法,俗称“套路”,也有一些实用性的知识技巧,是工作的“锦囊”,这些都要多积累,多掌握。例如有一些常用的分析硏究方法,分范畴硏究法、解剖麻雀法、对比分析法、情境假设法等,以及归类、比较、提炼、沙盘推演等方法,都应该逐一掌握,在工作中针对具体的问题选择合适的方法。例如,有一些有用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系统循环图、金字塔原理、MECE原理等,都应该熟练运用。再例如,不同文种的基本格式,常用的开头与结尾方式,主要的结构方式,标题制作方式,这些“锦囊”性的素材可以选择好的加以保存。
二是学会检索,提高工作效率。
在信息化和知识爆炸时代,要充分运用信息网络化的特点和优势,创新学习和积累知识的方式,学建立知识索引,知道到哪里去找东西,学会使用数据库获取海量信息,更要有对知识信息的整理加工能力,避免在大量的信息、材料面前泥牛入海”。这时就要善于利用计算机和网络这两个“外脑”
我有一个观点:把记忆让给“外脑”,把思考留给自己。平时要注意素材的积累,但这种积累并不是说什么东西都要往脑子里塞,只要知道我的“外脑”里有哪类素材、是如何归类存放的就行了。互联网这个“外脑”的最大优势在于,其素材是来自世界各地的人帮你储备的,例如,只要用主题词搜索,你所需要的大量素材就会呈现在你的面前,这可以使你很快接触到人们对某个问题的大量思维成果,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缩小自己与他人的认识差距。把记忆留给“外脑才能有精力多作一些积极的思考。所以,利用“外脑”是提高工作效率的有效途径。
三是做好知识管理,有效运用资料。
储存资料不是为摆门面,资料再多再好,不知道有用的东西在哪里,不知道怎么使用,资料就是废料”。用活资料的前提是学习资料。现在资料来源广,用鼠标轻轻一点,网上就有成千上万条信息被搜索到。我们要把有用的资料初步挑选出来,做—个简单分类,对重要的思想、观点、事例要做上记号,有启发意义或直接能用的资料还要记在脑子里,认真思考,反复领会;对一些有联系但又不能直接用的资料,要进行粗加工;对一些重要的观点、表述等要认真查找出处,确保准确无误,做到什么时候需要,什么时候就能找得到、用得上。
四是善于借力,用好“外脑”。
任何一项重要政策的出台、经验模式的推出、改革举措的实施,事先都经过多方的科学论证,反复征求方方面面的意见建议。在这一过程中,有关领导和专家学者会从不同方面阐述中央精神、领导意图和个人见解。作为从事文字工作的同志,必须敏锐捕捉这些重要信息,提前做好相关的理论和知识储备全面掌握有关方面权威人士和专家学者的文章和观点,当需要的时候,才能胸有成竹、信手拈来。
有些时候,会感到力有不及,这时最好的方法是学会借力,借助外脑",来完成文稿起草。一些文稿对专业理论知识要求比较高,如讲到经济工作,仅了解面上的情况,懂一些基本的经济学原理还不够,还需要具备一定的理论深度,这时就可以求教于经济学家。一些专项课颕需要花时间硏究,需要理论联系实际,花时间和精力搞调查、做研究,而一时安排不出足够的时间;有时写作中涉及最新概念和前沿理论,把握不住、理解不透,缺少发言权,遇到这些力所不及的情形时,要充分利用各类智库、专家学者的力量,把命题拿出来,把问题提出来,交给有研究有造诣的人来解答,把他们的智慧和硏究成果为我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