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报的格式分类及三项基本原则
通报是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和团体经常使用的文种。它的目的是交流经验、通报问题,从而教育引导干部群众,推动工作进一步开展。
通报可以分为三类。
一是表彰性通报,就是表彰先进个人或先进单位的通报。这类通报着重介绍人物或单位的先进事迹,指出其值得学习的精神实质,提出希望、要求,然后发出学习的号召。
二是批评性通报,就是批评典型人物或单位的错误行为、不良倾向、丑恶现象和违章事故等的通报。这类通报通过摆情况、找根源、阐明处理决定使人从中吸取教训,以免重蹈覆辙。这类通报应用面广,数量大,惩戒性突出。
三是情况通报,就是上级机关把现实中出现的重要情况告知所属单位和群众,让其了解全局,与上级协调一致,统一认识和步调,为工作创造良好条件。这类通报具有沟通和知照的双重作用。
通报的基本框架由标题、主送机关、正文三部分组成。
1.标题
由制发机关、被表彰或被批评的对象和文种构成。通常有两种构成形式:一种是由发文机关名称、事由和文种组成,如《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对少数地方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集资问题的通报》;另一种是由事由和文种构成,如《关于给不顾个人安危勇于救人的xx同志记功表彰的通报》。此外,有少数通报的标题在文种前冠以机关单位名称,如《中共xx市纪律检查委员会通报》;也有的通报标题只有文种名称。
2.主送机关
有的通报特指某一范围内,可以不标注主送机关。
3.正文
正文是通报的主体部分。因通报的种类不同,写法也不相同。表彰通报的写法。一般先把先进事迹和经验融为一体加以叙述,写清事情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结果,接着对上述事件进行分析、评论,指出其意义或典型所在,或肯定成绩、概括经验,并加以表扬,最后提出号召,让大家学习。有时,还可以具体归纳出学习哪些方面。典型事迹要写得具体生动,重点突出,有思想性、代表性。
批评通报的写法。一般有三个步骤:一是用叙述的语言介绍事件的起因和经过,要文字简洁,交代清楚,但要注意事件的特点;二是对事件进行分析评论,重点分析事件发生的原因,指出事件的性质及其危害,提出处理结果;三是写出从中得到的经验、教训和今后要求。为防止此类事件再次发生,可提出对症卜药的方法和措施;也可重申纪律,提出告诫。
情况通报的写法。这种通报以通报情况为主,有时也可加以分析和评论。行文一般先叙述情况,概括文字要真实全面、简明扼要;然后再分析情况,并加以议论,阐明情况的性质和意义;最后提出指导性或参考性的意见。
通报的三项基本原则
需要注意的是,不管写作哪类通报,都应把握好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把握及时性。
通报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写通报一定要及时迅速、把握好时机,不搞过时的通报,特别是对某些重大的事项和重要况,要不失时机地予以通报,真正起到及时交流情况、沟通信息、宣传典型、抑恶扬善、指导工作等作用。
二是把握典型性。
通报的内容必须典型,要想有一定的教育意义和指导意义,必须选择典型事例或典型人物。不可凡事都发通报,要选择那些有典型意义的、体现时代特征的、对某项工作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事项进行通报。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起到通报的作用。
三是把握真实性。
真实是通报事件的基础。通报中所提到的事例必须是客观存在的,必须是经过反复调查,确定是真实可靠的。写作时,必须尊重客观事实,要深入基层认真调查研究,得出中肯的评价,千万不能凭“想当然”拼凑材料,乃至于捏造和虚构。对所叙述的事例进行分析,也要做到准确客观、实事求是,忠实于事件的原貌,不夸大、不缩小。提出的希望和号召也必须切合实际,具有一定的针对性,让读者容易接受或受到启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