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推进的快慢,不管是故事、议论还是抒情,都存在内容推进的速度问题。内容推进得快,文章就显得紧迫;內容推进得慢,文章就舒缓。
内容推进的速度是写作者自己可以把握的。
比如讲—个故事,如果前面铺陈了一切美好的想象,中间突然转折,就会让人感觉节奏的变化
这个孩子是她手心里的宝,她把他捧在手里,举到天上。每天晚上下班回来,她从不在路上耽搁,总是第一时间赶回来。夜里,她无数次地起来,去帮他掖被角。今天,她很高兴地从单位回来,特意买了他爱吃的巧克力。走到小区门口,她看到一堆人围着。她本来没有闲工夫停留,但隔壁邻居喊她,她拨开人群挤进去,发现孩子倒在了片血泊里,他死了!
这段文字,前面比较舒缓,就好像一段乐曲,是非常悠扬的节奏但是突然话锋转,没有任何铺垫,似暴风骤雨式袭击,整个文章的节奏被改变了
为什么要营造不同的节奏?
因为只有这样才吸引人。人不可能总是亢奋,也不可能总是沉闷,一张弛才是正常的状态。所谓“文似看山不喜平”,好的文章一定是有起伏的,这种起伏不但体现在情节上,也体现在节奏上。
现在流行的新媒体写作,很多都把“节奏感”三个字用到了极致。通过短句子的快速切换,形成了紧凑的节奏,牢牢抓住读者的注意力。比如下面这段文字:
她以为自己多赚了100块钱,其实她失去了一个1万块钱的订单和个可能带来10万块钱业务的客户。
为什么呢?
因为她贪小便宜,又觉得别人都傻,看不出她的伎俩。
但谁都不傻,吃亏也只会吃一次。她算天算地,最后算计了自己。
这就叫“聪明反被聪明误。
这一段文字里其实讲了好几个事:赚钱、损失业务、分析原因、换位思考、总结教训等。这几个意思一个接一个地出现,非常快,让人应接不暇,读者还来不及分心,文章就进入下一个话题了。这也符合现代人接触新媒体的习惯—5秒没有新东西就会“换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