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不吐不快的灵感让其变成文字-培养写作力
有的时候,文字也是你进行自我对话的个手段。当你感到迷惑压抑、惶恐、难过的时候,你想把这种感觉记录下来,希望通过文字排解情绪。这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很容易变成文字。
比如,你正在面临某个人生选择,你现在感觉脑子里一团乱麻,你很想通过文字梳理—下,好好地把这个问题想清楚。
现在的这个工作是可以一眼看到尽头的,撑不死也饿不坏,但绝对不会有什么发展。要不要放弃工作去读MBA?这是一个冒险,但可能也是个机会,一个新选择的机会。旱涝保收的工作没了,一切归零,以我现在的年纪和能力,真的可以去外面的世界闯闯吗?
所谓不吐不快的感觉,其实就是写作的原动力,它让你有表达的欲望,有话想说,有想法跟别人分享。成熟的写作者,不但会抓住这种感觉,还会创造这种感觉,让自己的文章有的放矢,富有感染力。
比如鲁迅先生在《故乡》一文中写自己多年之后又回到故乡的感受,文中有这样一段话:
我躺着,听船底潺潺的水声,知道我在走我的路。我想:我竟与闰土隔绝到这地步了,但我们的后辈还是一气,宏儿不是正在想念水生么。我希望他们不再像我,又大家隔膜起来….然而我又不愿意他们因为要气,都如我的辛苦展转而生活,也不愿意他们都如闰土的辛苦麻木而生活,也不愿意都如别人的辛苦恣睢而生活。他们应该有新的生活,为我们所未经生活过的。
这种感觉,就真的像有个人在跟你对话,把他心里的所思所想全部讲给你听。这样的文字绝不会是空泛的、浮于表面的,都是有感而发的,所以很容易引起你的共鸣。
中国有句老话,叫作“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意思是说,好的文章并不是刻意加工出来的,而是出于灵感,偶然间得到的。
其实,每个人都潜藏着写出好文章的能力。每个人或多或少都体会过那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只不过,有的人能抓住这种感觉,有的人抓不住,或者根本不愿意去抓,这就造成了写作能力的差异。如果该写的时候你不去写,到写不出来的时候你绞尽脑汁也是没有成果的。
这种不吐不快的感觉就是“灵感”,灵感来得快走得也快。在前期写作练习阶段,要抓住这种灵感,立即落笔。随着不断地学习,你逐渐掌握写作的方法,到那时候,你就可以调动灵感,让它随时能来,随时能辅助你写出好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