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动语态-写作指南
这其中受到毁谤最多的是被动语态:"拉伊俄斯被俄狄浦斯杀死"(Laius was killed by Oedipus),相比于"俄狄浦斯杀死拉伊俄斯"(Oedipus killed Laius),。我们看到,被动语态的一种好处就是可以不用提及事件的施事者,也就是"by-"短语表达的部。对于犯错误的人来说,被动句十分好用,因为可以将其名字从聚光灯下隐去。还有些人认为你应该知道直升机扑灭了火灾,但不需要知道驾驶直升机的小伙子叫鲍勃,对于这些人来说,被动句也很有益。现在我们看到了被动语态带来的另一个主要好处:它允许行动者晚于被动者被提到。如此作者就可以灵活实现写作的两个原则,而不会因英语僵硬的词序规则而陷入困境。被动语态允许作者晚些提到那些笨重的或已是旧闻的行动者。让我们看看这是怎样操作的。
想想下面这个从维基百科“俄狄浦斯王”词条摘引的段落,它揭露了关于俄狄浦斯王出身的可怕真相(注意,有剧透)。
A man arrives from Corinth with the message that Oedipus's father has died..It emerges that this messenger was formerly a shepherd on Mount Cithaeron,and that he was given a baby...The baby,he says,was given to him by another shepherd from the Laius household,who had been told to get rid of the child
一个报信者从柯林斯而来,说俄狄浦斯的父亲死了 原来这个报信者曾是西塞隆山上的牧羊人,他被交托一个婴儿..他说,这个婴儿是被另一个牧羊人交托给他的,那个来自拉伊俄斯家的牧羊人被指示除掉这个孩子。
这段包含3个连续的被动句("被交托一个婴儿""被交托给他""被指示"),这样做有充分理由。首先,我们被介绍给了一位报信者,所有的目光都落在他身上。如果他出现在接下来任何信息中,那他就应被首先提到。他确实出现了,感谢被动语态,尽管这则信息里并没有包括他做的任何事:他(已知信息)被交托一个婴儿(新信息)。
现在我们被介绍认识了一个婴儿,他在我们的脑海里。如果有任何关于这个婴儿的新信息,那么这个信息应该先提到这个婴儿。被动语态再次使之成为可能,即使这个婴儿没做任何事:"他说,这个婴儿是被另一个牧羊人交托给他的。"另一个牧羊人不仅带着新信息,而且非常笨重。他被一个巨大且难理解的短语凸显出来了:"那个来自拉伊俄斯家的牧羊人被指示要除掉这个孩子。"读者在解析句法的同时还要处理很多冗词赘语,但是被动语态允许这个短语最后才出现,这时读者的其他任务都已完成了。
现在想象一位不动脑子的编辑,遵循“避免被动语态"这个常见建议而将上面的段落修改为这样:
A man arrives from Corinth with the message that Oedipus's father has died..It emerges that this messenger was formerly a shepherd on Mount Cithaeron,and that someone gave him a baby..Another shepherd from the Laius household,he says,whom someone had told to get rid of the child,gave the baby to him.
一个从柯林斯来的人带来消息,说俄狄浦斯的父亲已死 原来这个报信者以前是西塞隆山上的牧羊人,有人交给他一个婴儿..一个牧羊人把这个婴儿交给了他,他说,有人指示这个从拉伊俄斯家来的牧羊人除掉这个孩子。
主动,过于主动了!一个包含新信息的笨重短语被迫放在句子开头,只是因为这个短语是行动的施事者,在主动句中它只能出现在这个位置,就会带来这种后果。
原段落中有第三个被动式句子,即"who had been told to get rid of the child"("那人被指示除掉这个孩子"),在我的噩梦中,校对编辑把它也变成了主动句:"whom someone had told to get rid of the child"("有人指示那人除掉这个孩子")。这也强调了被动语态带来的另一个好处:它可以通过缩短填充词和空隙之间的距离来减轻记忆的负担。当一个元素被某个关系从句所修饰,那么它在短语中的角色就是动词的宾语,读者面临填充词和空隙之间很长的间隔。看看下面的树形结构,它包含一个主动语态的关系从句。
在第一个树形图中,你可以看到在填充词"whom”和空隙("told"之后)之间,有一条长长的箭头,横跨了3个单词和3个新引入的短语。读者遇到"whom”时就要开始在头脑中保持这些材料,直到他能指出"whom"在做什么为止。现在再看看第二个树形图,里面的关系从句已被改成被动语态。
一个很短的箭头连接起填充词"who"和就在旁边的空隙,读者立即得到满足:他只要一看到"who",就马上知道"who"在做什么。是的,这里的被动语态本身比主动语态沉重,它有4层枝干结构,而主动语态只有3层,但是这已经到了句子末尾,没有别的再需要留心了。这就是为什么表达宾语性质的关系从句时,很多优秀文章用被动语态,而难以理解的文章却喜欢用主动语态。例如这个
Among those called to the meeting was Mohamed EIBaradei,the former United Nations diplomat protesters demanding Mr.Morsi's ouster have tapped_as one of their negotiators over a new interim government,Reuters reported,citing unnamed official sources.
在那些被召集参与集会的人中有一个人叫作穆罕默德.埃尔巴拉迪,要求罢免莫尔西的抗议者普委任这位前联合国外交官作为与临时政府谈判的代表。路透社援引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官方信息源报道。这个句子臃肿不堪,是因为一段长达7个单词的词串堵塞在关系从句的填充词(the former United Nations diplomat)和空隙("tapped"之后)之间。虽然这个句子已经没有挽救的希望,但是把关系从句变成被动语态会是一个良好的开始:"the former United Nations diplomat who has been tapped by protesters demanding Mr.Morsi's ouster”("这位前联合国外交官曾被要求莫尔西下台的抗议者委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