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作应善用结构平行-写作指南
除去分支末端的词语后,一棵光秃秀的句法树仍会在记忆中逗留数秒钟,在这段时间内,它可以成为读者解读下个短语的模板。3如果和之前短语结构相同,那么新短语中的词语就可以被插进静候填充的树上,读者吸收起来毫不费力。
这种模式叫作结构平行,这也是优雅的(也常常是动人的)写作最古老的小伎俩之一。
他让我躺在青草地上,他引我到可安歇的水边。
我们将在海滩作战,我们将在着陆场作战,我们将在田野和街巷作战,我们将在高山作战,我们将永不投降。
我有一个梦想,有一天在乔治亚州的红色山脉上,前奴隶的儿子与前奴隶主的儿子能够像兄弟一样围坐一桌.我有一个梦想,我的四个小孩子将来有一天能够生活在这样一个国家,他们不因皮肤的颜色而只因性格的本色而被人论断。
结构平行不仅用在诗体和劝世良言中,在寻常的说明文中也不鲜见。这里就有一个伯兰特罗素(Bertrand Russell)解释浪漫主义运动的例子:从整体而言,浪漫主义可以归结为一句话:以美学标准替代实用标准。蚯蚓有用,但不美;老虎很美,但没用。达尔文(并非浪漫主义音)赞美蚯蚓;布莱克赞美老虎。
优秀写作范例,你会发现许多结构平行的例子,所以我只提醒你注意前面几个,后面就没有再指出了。尽管写作新手喜欢把一个简单的句子结构重复使用到墨蠢的地步,但也有许多作者走向另一个极端,反复无常地变换着句法。这让读者晕头转向,容易对句子结构产生错误猜测。
看看《纽约时报风格与用法手册》(The New York Times Manual of Style and Usage)关于"名词复数"的词条。
从外来语中产生的名词以不同方式形成复数。有些使用外来语的原形及复数:"alumnae"("女校友");"alumni"("男校友")"data"("数据");"media"("媒体");"phenomen"("现象")。
但是,形成其他词的复数只要加上"s":"curriculums"("课程");"formulas"("公式");"memorandums"("备忘录");"stadiums"("体育馆")。
你有没有像我一样,在读到"形成其他词的复数"时愣了一下?
这段话以两个陈述句开头,它们的主语都涉及外来的名词,谓语是评论这些名词怎样"形成"或“使用"复数。接着,没有任何事先警告,第三句就变成了祈使句,主语是读者而不再是名词。
这里还有一个来自学术文章的典型例子,作者觉得他写每个从句都必须改变句法,到最后我们看到的是一个庞大臃肿的花园小径。作者们提出,不同的选择压力影响了认知能力和人格特质,而且智力上的差异是突变选择平衡的结果,而平衡选择可说明人格差异。
公平点说,科技术语"平衡选择”看上去像一个动词短语(平衡一种选择),但它实际上是个名词短语(自然选择的诸种方式之一,意为平衡的选择)。这并不是作者的错,但为了鼓励读者将其解读为名词短语,他必须为读者营造一种语境,让读者预期看到一个名词短语。然而,他却像打乒乓球一样让我们左摇右摆:第一个从句是原因结果顺序("影响了"),第二个句子是结果原因顺序("......的结果"),接着第三个句子又回到原因结果顺序("可以解释")。不但如此,他还无缘无故地逐句变换词汇。第一句中的"认知能力"与第二句中的“智力”指的是同一回事。我们利用平行的句法和一致的术语来重新组织这个句子,那么哪怕是对科技术语不熟悉的读者也能轻松弄明白。
不同的选择压力影响了认知能力和人格特质:突变选择平衡可以解释认知能力的差异,而平衡选择可以解释人格特质的差异。
关于平行的句法怎样让读者领会最难懂的花园小径句,我们再看一个例子:Though the horse guided past the barn walked with ease,the horse raced past the barn fell.("尽管那匹被引领着越过谷仓的马轻松踏步,但那匹参加竞赛越过谷仓的马却跌倒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