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股文形式上的僵化,对公文的影响

时间:2024-11-18 04:59:01

八股文形式上的僵化,对公文的影响。

为了说清楚,先简要介绍一下八股文的程式。

八股文形式上的僵化,对公文的影响

明代八殷文包括六大部分:

(一)破题。限定用两句对偶或散句说明题义:

(二)题。用三四句散句进一步说明题义;

(三)起讲。用八至十句对偶或散句进一步发挥题义;

(四)入题。用一两句或三四旬过度的话把文章引入正题:

(五)分股。分成八股来阐述作者对题义的认识,全部用对偶句来写:

(1)起二殷,用八九句总论题意,虔说为主。(2)中二股,用十余句具体阐发题意。(3)后二股,用十余句到二十余句通过联想、设问扩充题意。(4)束二股,用三四句总括前文。

(六)收结。用一两句散句推阐余波,收束全篇。

这个烦琐的程式,若是作为小学生初学写文章的一种思路,也还使得。但是作为朝廷选官考试的写作法则。几百年一成不变,就把人们捆得死死的,严重束缚了思想。据说,八股文的程式是总结古代诗词的规律制定出来的,所以才这样复杂,连每段字数都限定死,正像个“巨无霸”词牌。这样僵死的形式,很难写出富于生气的文章来,注定了八股文的短命。

回过头来说说,现在的公文僵化问题。所谓“化”,不是指公文的规范格式,这是公文必备的外在标志;而是指公文写作上的模式化、程式化等问题。譬如,一些公文写作教科书和文秘专业课上,对每一个文种如何写开头、如何写主体部分、如何写结尾,规定得过细过死,有的就差限定字数了。结果不少公文的开头都是一个模式根据……,为了……按照……结合……的实际,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以至于搞得一些人离开“为了”、“根据”等词,就不会写开头了。再如,公文内容雷同问题,写体会形成套路:“一是领导重视,加强指导;二是层层发动,提高认识:三是抓好试点。以点带面;四是落实制度,带好队伍。”不少工作总结都能找出这样几条。诸如此类“众稿一词"、“千文一面”的现象,是公文内容上的僵化。

八股文形式上的僵化,对公文的影响

语言的僵化,是公文表述上的僵化形式。

拿八股文来说,后期之作已是满篇陈词濫调,起讲必用“且夫”、“尝谓”、“若日″,收语皆等等:虽然文字对仗工整,音锵,但读后不知所言何物。如:

“天地乃宇亩之天地,吾心实中怀之在抱。久已夫!千百年来已非一日矣,溯往事已追维,曷勿考记载而诵诗书之典要?元后即帝王之天子,苍生乃百姓之黎元。庶矣哉!亿兆民中,已非一人矣。思入时而用世,易弗瞻繃座而登廊庙之朝廷?

这段文字中,故意用僻词,不用“君主“”、“皇位,偏用“元后”、“黼座”,真是玩弄辞藻,华而不实。我们当今的公文中,也有语言僵化的问题,不少公文充斥官话、大话、套话等定型化的语言读了味同嚼蜡,写者却乐此不疲。有一种说法,叫作“说了没错也没有用的话”,给这种话起名的人实在高明,一言以蔽之,把官话、大话、套话、空话都囊括进去。现在这种“说了没错也没有用”的话在公文、领导讲话中简直泛滥成灾。李瑞环同志首经批评过这种现象:起承转合,千篇一律,编顺口溜,凑四六句,念起来合撤压韵,实则八股习气。”对一个问题,许多公文、讲话好阐述大义,发表宏论却不善于从人们关心的角度,作出明确清晰的分析,提出具体可行的措施。譬如,“我们必须抓住……机遇,正确驽驭……趋势,全面实施……战略,大力推进……努力加强…加速……在更高的水平上实现…….跨越。”这些话不仅完全正确,而且很有高度,但是人们听了后就是不知怎么去做。毛泽东就很少讲这种套话,特别是晚年,讲话十分简直,句句实打实。毛泽东的文章连蒋介石也很佩服,他管说共产党内毛泽东的白话文最好。我们应当好好学一学毛泽东写的文章,应该坚决摈除长而空、大而无当的话,把共产党优良的文风恢复起来

现在大家都感到,公文写作上很需要一种生动、清新的风气,克服“粗制滥造,空洞无物"、“穿靴戴帽,豪语口号″、“面目可憎味同嚼蜡”、“写者厌倦,读者皱眉”等问题。改进文风,必须从端正思想作风入手,树立求实、求新的精神,倡导质朴简短、鲜明生动的文风。同时,对坏文风的鼻祖—八股文有个真切的认识,前车之鉴,后车之辙,无疑会有助于我们把公文写得更精些,更实些。

八股文形式上的僵化,对公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