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的主旨炼意构思能力

时间:2024-11-18 04:35:08

公文写作的公文主旨炼意构思能力

炼意,是古今一切文章写作的灵丹妙药。在确立了公文主旨(即立意)之后,需要经过反复思索,提炼出若干观点(观点群)来阐明主旨。如果提炼不出观点,公文主旨就成了一句空话,文章立不住;若提炼出的观点一般化,则公文主旨平平淡淡,文章毫无新意或深度。

观点确立后,就如同盖房有了梁柱,接着就要谋划哪里架檩,哪里开窗,哪里设门,哪里作厅;哪里该添,哪里该减,哪里该藏,哪里该露。这就要凭借构思能力了。构思的任务,主要围绕公文主旨,解决如何安排段落、怎样运用材料的问题。炼意、构思能力的高低,取决于秘书人员是否善于深入挖掘,善于选取角度,善于“发人所未发想人所未想”,而这些又取决于秘书人员的思维能力或者说认识能力的高低

公文写作的主旨炼意构思能力

写作所需要的诸多能力中,排在第一位的当是认识能力。

一个人的认识水平高,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就正确和深刻,提炼出的观点就富有启迪性;否则。对客观事物认识不清楚,也就写不清楚,认识不到的东西,自然就写不出来。机关里“大手笔”写的公文之所以好,关键是他们的认识水平高,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对事物的分析、概括水平比别人高一筹。

有的秘书人员接到公文写作任务常常感到下笔艰难,搜尽枯肠难以为继,这是他的文字表述能力不行吗?不是,是认识能力不行,是对要写的事物尚无完整、清晰、透彻的认识,因此不知道该写些什么。好比盖房子少了梁柱,砖瓦泥灰也就派不上用场。

西晋文学家陆机在《文赋》中讲了一个非常深刻的道理:“恒患意不逮物,文不逮意,盖非知之难,能之难也。”意思是说:他常常忧虑自己的认识是否能与客观事物相适合,文章能不能准确表达自己的认识;这个道理知道并不难,做到太难了。他提出“物一意一文”的写作思维模式:写作的第一步,就是把“物”变成“意”,即通过炼意”对要写的事物取得符合实际的认识;第二步是把“意”变成“文”,即将自己对事物的认识用文字准确地表述出来。

他认为写不好文章,最主要原因的是“意不逮物",也就是认识能力不行,导致物一意”这个炼意过程很差,对客观事物不能产生正确的认识。这样,就是有天大的本事,写出来的文童也只是一个空囊而已,没有实际的内涵。清代学者刘熙载也有类同的说法,他说,“文以识为主题立意,非识之高卓精深,无以中要。”(见《艺概》)其意是说文章的好坏首先在于思想观点,而确立文章的思想观点,没有高深的认识和分析能力,就不可能切中事物的本质,写出的文章自然不会很深刻。

公文写作的主旨炼意构思能力

认识能力实际是观察分析能力、逻辑推理能力、归纳概括能力、提炼开掘能力、洞察能力、鉴别能力、联想能力、创新能力等的综合体现。

齐齐哈尔市xx县,曾被誉为“大豆之乡”,后来由于发展规模经营,农村劳动力过剩,县里成立奶牛生产办公室,鼓励农户利用农作物下脚料饲养奶牛,渐成气候,成为该县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发展现代农业的有效途径。反映这一事物,可以从县里如何重视、加大投入来写,也可以从强化服务体系,建立保障机制来写,还可以从农户积极发展奶牛饲养的具体做法来写。但是这种写法比较常见,也容易流于一般化。

写作人员没有停留在这一认识层面上,从众多的材料中深入挖掘,了解到该县发展衣户饲养奶牛的一个关键环节,即采取土地经营权抵押贷款的做法很新颖,联想到国家正在鼓励创业贷款从而发现这一事物的现实意义。于是深入了解这一情况。原来农户要搞奶牛饲养,首先要购买奶牛,而一头奶牛要上万元,还要建设牛舍资金成了问题。银行虽然可以货款,条件是必须由五户农民成立一个联保小组,每户贷款最多5万元。然而农村实行土地流转后,许多农民都外出打工了,要找五户联保很国难,而且5万元货款也远远不够所以不少农户望洋兴叹,只好作罢。

县里了解这些情况后,成立了县地确权交易中心,试行用农户的土地承包经营权来抵押贷款,由交易中心对农户土地确权评估后,发给土地经营证书,再用证书来签定抵押贷款合同,就可以拿到贷款了。如果贷款出现问题,也由交易中心来处理。这样一家农户就可以贷上二三十万元,从而使农户奶牛饲养产业得到了迅速发展。

后来这一材料以《一份贷款合同“货”来现代农业》为题,反映了该县创新贷款方式,发展现代农业的情况,得到社会的关注,还上了电视新闻联搔。这个事例说明,分析能力、联想能力、开掘能力强,就能发现别人未能发现的事物本质,写出的公文就具有思想深度。

从公文写作的需要来看,具有较高的认识能力,就要掌握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以求正确深入地分祈问题;就要掌握大政方针和前沿理论政策,以求站在时代和历史的高度思考问题;就要掌握新情倩况、新事物和新知识,以求从新的角度来认识问题,善于发现别人不易发现的东西。

公文写作的主旨炼意构思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