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的思考

时间:2024-11-18 03:44:01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的思考

(xx县委常委、组织部长)

选派优秀大学生到农村任职,对提高农村基层组织能力、促进城乡间人才流动、扩大学生就业渠道意义重大,但也存在着管理不严、流通不畅等新情况、新问题。做好新形势下大学生村干部工作,需要我们认真总结思考,提出思路对策。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的思考

一、基本现状

大学生村干部制度实施以来,×x县委重点在培养、管理和使用上下功夫,取得了积极成效。一是强化培训。每年安排村干部外出学习,如到x大学开展专题学习,提高大学生村干部综合素质。二是优化管理。明确村干部选聘为2届,6年,强化制度执行,规范日常管理。三是打通出路。为村干部提供事业单位和公务员岗位,推荐村干部参与竞争领导岗位,鼓励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就业。

 

二、存在的不足

1.从管理使用上看,存在职责不清晰的问题。

部分机关和乡镇村党组织缺乏大局意识,对大学生村干部管理存在“认识误区”,认为大学生村干部主要由组织部门管理,存在不愿管、不想管、管不好的倾向,缺乏三级协同意识;部分村级组织认为大学生村干部就是暂时性的、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想管太严。由于各层级的缺位、不到位,"多头管理"变成"真空管理",不能有效形成管理合力。

2.从考评激励上看,存在作用不明显的弊端。

一方面,由于各村情特点和工作重点各有不同,村级组织工作运行规律和时间有别于机关事业单位,而在大学生村干部管理体制机制上缺乏相对有效的管理考核量化标准。另一方面,随着对大学生村干部创业扶持力度的增大许多大学生村干部加入创业队伍,经常参加市场考察、市场营销等活动,这与严格执行相关日常管理制相悖,成为管理的矛盾和难题。导致了大学生村干部的日常考核中存在"标准低、走过场、老好人"现象。

3.从锻炼实效上看,存在效果不显著的现象。

乡镇、村社区很多都认为大学生村干部是临时人员,对其培养缺乏系统、长效的思路和举措,大学生村干部荣辱感不强,难以成为"自家人",基层组织对他们压担子不够,培养成效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制约。同时,乡镇机关往往以“轮岗锻炼”为由,长期抽调大学生村干部工作,导致大学生村干部在基层一线工作经验不足,融入农村、融入农业、融入群众的效果不明显。

关于进一步加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的思考

三、对策建议

1.明确管理职责,让组织领导"强”起来。

进一步明确管理职责变组织部门单一管理为县、乡、村三级联动管理。县级层面突出统筹指导。建立联席会议作用,通过明确成员单位职责、定期召开会议等方式,及时总结、推广有效的大学生村干部管理方法。乡镇层面突出职责落实。明确乡镇主任为大学生村干部管理的主要责任人,组织委员为具体责任人,切实解决好大学生村干部日常工作、学习、生活中遇到的困难,积极为大学生村干部健康成长搭建实践平台。村级层面突出具体管理。明确由村"两委"正职干部担任“导师",帮带大学生村干部,面对面传授基层工作经验和办法,做到工作上手把手教行动上实打实帮。

2.优化绩效考核,让村干部管理“活"起来。

研究出台大学生村干部考核量化评分细则,创新绩效考核办法,考准考实大学生村干部工作业绩。突出考核重点,日常考勤,重点考核日常驻村情况:平时考学,重点考核学习培训、民情日记等情况:年中考纪,重点考核执行村干部规范管理制度、村规民约等情况;年底考绩,重点考核履行职责、作用发挥情况。创新考核形式,开展村级考评、村民直评、村干部互评和乡镇比评“四评",设计科学合理的记分权重,计算大学生村干部综合得分。用好考核等次,将个人综合得分与年度考核结果直接挂钩,与工报酬直接挂钩,真正考出动力、评出导向。

3.拓宽分流渠道,让村干部出路“宽"起来。

建议不强制要求一村一言,适当压缩,合力控制村干部总体规模和新招录村干部总数逐步消化分流村干部。进一步拓宽大学生村干部分流渠道,探索大学生村干部到村"两委”任职,鼓励已考录为乡镇机关事业单位人员的大学生村干部继续留村工作,引导更多大学生村干部真正扎根基层、服务农村。进一步加大公务员、事业招聘的定向从大学生村干部中的招录比例。积极联系协调本地国有企事业单位、外资企业、民营企业等,举行面向大学生村干部的专场招聘会,丰富大学生村干部的就业选择,拓宽分流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