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文写作中的硬接硬转

时间:2024-11-18 03:08:01

公文写作中的硬接硬转

梁实秋先生写过一篇文章,回忆他的国文老师徐锦澄,教给他许多作文的技巧。其中一条是:作文忌用过多的虚字,该转的地方,硬转;该接的地方,硬接。文章便显着朴拙而有力

硬接硬转,听起来很新鲜。

古今作文多讲转承之法,“密针线”,“合涯际”,文章接榫转折之处以不露痕迹为妙,须用连接词、句、段转换文意,使过渡自然浑然一体。最近翻了几本古书发现,其实古人还有一种相反的意见如明代学人魏际瑞认为:“转折句太多,文反不得员动。”(《伯子论文》)他的弟弟魏禧进一步说:“更有当转而不用转语,以开为转,以起为转。转之能事尽矣。”(《日录论文》)他提倡的是不用连词的转折。但是他这个声音相对较弱,没有引起重视。当时的八股文大家仍多认为,不用转语,文章便作呆相

研究一下古代经典文章,文意转换之处,以词语转折的很多,如用虽、但、则、然至于、纵而等等。但是也有完全不用转语的。韩愈《应科目时与人书》中,多处转折,不用转语。如说:“其哀之命也;其不哀之,命也”,这句中有两处转意,两个“其”之间是一个转意,而未加"然、“而”类转语:在第二个“命也”前也未用亦”转语,文章并无呆相,倒是很显干净

综上所述,则文意转换之语,能不用就不用,而使文章较为精悍徐锦澄的“硬接硬转”之说,是颇有道理的。公文写作也可以借鉴。

公文写作中的硬接硬转

硬接硬转同衔接过渡一样,都是写作的一种技巧。没有硬转就没有硬接,没有硬接也就没有硬转,如同硬币的两个面。无论是硬接还是硬转,其实句子与句子、段落与段落之间都是有联系的,一种是表面的联系,如用“过渡词句”、“过渡段落“;一种是内在的暗藏的联系,即硬接硬转,虽然看不见过渡词句、过渡段落,但是这种相互间的联系依然存在。

公文的文意衔接、转换之处,或正说到反说,或总说到分说,或远说到近说,或浅说到深说,都可运用“硬接硬转”之法。醫如由浅说到深说,以党的十四大《关于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工作报告的决议》为例,其全文如下

中国共产党第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批准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报告。大会对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的工作表示满意

大会要求,中央和地方各级纪律检查委员会要按照党章的规定和十三届中央委员会的报告,适应加快改革和现代化建设步伐的新形势,进一步作好纪律检查工作。各级党委要加强对党的纪律检查工作的领导。坚持从严治党,切实搞好党风党纪和廉政建设,使党在领导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事业中更好地发挥领导核心作用

这个决议的第一段,是说对中纪委的工作表示满意,下面一段对进一步作好纪检工作提出要求,这是文意由浅到深的递进转换。若按文意的顺承,两段之间也可加一转语,如“但是也要看到,新形势新任务,对纪检工作提出更高的要求,因此大会要求……当然,加不加这个转语,其意思都在文中有所体现,加转语,从文意转换来说较为自然:硬接硬转,却使文章更为紧凑,语气更加庄严,更符合“决议”这一文体的要求

公文写作中的硬接硬转

又如,由总说到分说,也可硬接硬转。请看这篇通知:

为迎接亚运会的召开,根据市委、市政府统一部署,我区将于五月至七月,集中进行一次综合治理整顿工作,达到"三高”“四严五划一”的要求,创造一个千净、美丽、祥和的环境氛围。

一、指导思想

上例的第一段是总起来说,下面是分项提出具体要求,它们之间一般有一句过渡语,如“现将综合整治工作的有关事项通知如下",或“现将这次综合整治工作的具体安排通知如下”等等。然而,这篇通知采取了硬接硬转的写法,精简了文字,又不会造成理解上的因难

再如,从正说到反说的硬接硬转。请看下面一篇简报:

对于这次粮食调价,大多数群众表示理解,认为这几年物价连续上涨,粮食提价是必然趋势,是调动衣民种粮积极性的重要措施。同时提价后政府还给居民一定补贴,体现了党和国家对职工的关怀,有利于市场的稳定

部分人认为,这次粮食啁价的准备工作不够充分,致使少部分粮店脱销,还出现部分商品搭车涨价的现象,引起一些群众不满

上例这样从正面反映到负面反映(或不同反映)之间,一般要用转语过渡一下,如“但是,也有”之类。这篇简报反映的两种看法虽有文意转换,却又不是那种截然相反的转折,用硬接硬转,恰到好处,又得减字之效。

硬接硬转还有种种运用,不——列举。总是要运用得当,才能达到公文的“朴批而有力”。

公文写作中的硬接硬转

最新文章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