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篇(全文525字)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践行核心价值观贵在知行合一、行胜于言。在基层实践中,既要强化教育引导,更要注重实践养成,把核心价值观融入人们的日常生活,转化为人们乐于参与的实践活动和自觉遵守的行为规范。创设主题实践激发热情。良好的社会风气在于引领和培育。要围绕践行核心价值观主题,建立志愿者协会、慈善组织、环境保护组织等社会公益组织,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扶贫济困、保护环境、关爱互助等形式多样的主题实践活动,激发社会热情,引领社会风气,把核心价值观的种子撒进人们的心田,在人们的心中生根开花结果。融入日常生活变成习惯。核心价值观融入生活中才有生命力。要把高度凝练的核心价值观具体化、生活化,变得更加贴近生活、丰富立体,成为人们乐于遵守的生活习惯。要逐步把“自由、平等、公正、法治”贯彻到惠民政策、法律法规中,把“爱国、敬业、诚信、友善”道德准则设法融入到市民公约、乡规民约、党员干部修身律己等生活常规中,引导人们规范言行举止,自觉践行核心价值观。建立行业规范增强约束。国有国法,行有行规。行业规范虽不具法律效力,但对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具有一定的引导力和约束力。要围绕践行核心价值观,在各行各业建立完善相应的行业规范,引导每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遵纪守法、敬业奉献、立德守信,在追求物质财富的同时,不忘遵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不能为了追逐经济利益突破社会道德底线,做出伤害他人、损害社会的事情。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2篇(全文844字)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着重落实在行动上,我认为,首先要树立科学的精神,不断加强业务学习,储备好将来报效祖国的本领。其次要树立服务的理念,把为人民服务作为一种习惯,使其成为一种人生的态度,通过参加各类志愿服务工作等平台,努力实现自身的价值。再次要勇于担当社会责任,英雄集体的行为诠释着青年对社会的责任,我们肩上负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责任和义务。具体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武装自己。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灵魂。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在我们以后成长成才的过程中,马克思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我们认识社会发展规律、把握未来方向的强大思想武器。只有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方法来正确认识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正确认识社会思想意识中的主流与支流,才能在错综复杂的社会现象中看清本质,明确方向。
二是我们要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信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主题。在现阶段,全社会的共同理想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个共同理想,具有强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我们要强化理想信念学习,深刻理解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对于当代中国进步与发展的深远意义,自觉认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把这个共同理想化为自己的价值追求、价值取向和价值目标,并坚定地为之努力奋斗。
三是我们要学习和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我们应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激发爱国热情,使我们一方面以开放的心态,虚心学习世界其他民族的长处,另一方面树立坚定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自觉维护国家利益和民族尊严。
四是要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我们道德实践的评判标准,引导我们明是非,知荣辱,辨善恶,分美丑。荣辱观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荣辱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基础。只有知荣明耻,明辨善恶美丑,一个人才能形成正确的价值判断,一个社会才能形成良好的道德风尚。我们应该自觉遵守“爱国守法、明礼诚信、团结友善、勤俭自强、敬业奉献”基本道德规范。
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3篇(全文1701字)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倡导的友善,是对人类以往友善理念的继承和发展,是社会主义条件下处理人际关系的基本价值准则,是我们建设和谐家园、实现民族梦想的重要精神条件和价值支撑。
友善价值观的丰富内涵
谦敬礼让、帮扶互助。即在工作和生活中不矜能、不伐善,先人后己,保持谦虚低调。面对道德高尚、品质优秀的人,要虚心学习,做到见贤思齐;面对他人的过失、缺点,要设身处地给予体谅和包容,诚心诚意进行提醒和帮助。戮力同心、同舟共济,在他人有困难时及时解急救难、雪中送炭。谦敬礼让、帮扶互助的友善风气在人们之间流转和传递的是温情与爱心,能消除隔阂、融冰化雪,使人如沐春风。
志同道合、携手奋进。同类相感,同声相求。友善之情往往生发于志趣相投的人们之间,因此人们常说“同志为友”,“道不同不相为谋”。如果说友善意味着志同道合、友善的基础是志同道合,那么,在当代中国,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之“志”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共同之“道”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将个人追求融入国家梦想,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征途上同心同德、共同奋进,是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时代要求。
珍惜资源、关爱自然。人类不仅生活在群体、社会中,而且生活在天地、自然中。人们在自身的生存发展中不仅要和他人、社会打交道,而且要和自然打交道。“爱人”与“爱物”密不可分。人类只有一个地球,它是人们共有的生存家园。尊重自然、保护环境,同时就是尊重和保护他人他国的生存发展权利,就是尊重和保护子孙后代的生存发展权利,就是尊重和保护人类自己。
友善价值观的践行途径
深刻领会友善价值观在“三个倡导”中的地位作用。“三个倡导”是我们党从国家、社会和个人三个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高度概括、凝练的产物。其中,个人层面的价值要求在一定意义上居于基础地位。而在个人层面的四项价值观中,友善又相对处于更为基础的地位,其他三项价值观无一不与友善理念相关联:如果一个人在日常交往中对身边人都不能以善相待,就不能指望其会爱国,也不能指望其会在具体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为社会和他人做奉献;一个不爱他人、只关心自己利益的人,就很难在人际交往中做到尊重他人、诚信无欺。所以,在实践中积极倡导、培育友善价值观,对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整体培育与践行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创造性地用活我国传统优秀道德资源。我国传统文化中包含着丰富的仁爱友善思想。在甲骨文中,“友”字的造型是顺着一个方向的两只手,意为二手协同或以手相助。我国古人强调“仁者爱人”,主张“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的人际交往论,主张“万物一体”“天人合一”的生态和谐论,将“民胞物与”视为道德修养的理想境界。在此基础上,古人还发展出了丰富的道德实践理论,包括“反求诸己”、“推己及人”的忠恕论,“责友以善”、“以友辅仁”的友善观。在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过程中,应科学继承这些传统优秀道德资源,并实现其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夯实力行友善价值观的物质基础。“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离不开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生活水平的切实提高。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要紧紧围绕更好保障和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深化社会体制改革,改革收入分配制度,促进共同富裕,确保社会既充满活力又和谐有序。随着就业、医疗、住房、养老等事关国计民生问题的改善,那些原本为生计而紧锁的眉头会自然舒展。而当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微笑时,人际和睦友善的风气就会更易生发。
开展以友善为主题的道德教育和道德实践活动。榜样的教育、示范和引领,对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培育具有重要作用。人间自有真情在,生活中从来不乏见义勇为、助人为乐的善行义举。因此,道德教育应贴近百姓生活,着力捕捉、发掘和宣传群众身边的善意与真爱。此外,还要在社会中广泛开展人人参与的以关爱他人、奉献爱心为主题的志愿服务活动,着力引导全社会成员关注、关心、关爱困难群体,营造帮扶互助的友善风气。
完善对善行义举的保护保障机制。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是一项匡正人心之举,需要惩恶与扬善并举。一方面,要对损人利己等伤风败德行为采取多管齐下的治理、惩处措施;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保护践行友善品质之人的合法权益不受损害,并在物质上和精神上给予相应的支持和慰勉。概言之,在全社会积极营造风清气正、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崇德向善氛围,是有效培育、涵养社会主义友善价值观的必备土壤。
从身边事做起,从你我做起,从点滴做起,就是实实在在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注意自己的言行举止,学习文明礼仪,讲诚信,做好一件小事,就是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始。所以,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从你我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