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英汉翻译论文优秀(3篇)

时间:2024-09-20 07:59:07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优秀第1篇(全文1104字)

一、中西方文化在英语翻译方面的差异性

宗教文化也是众多文化中的一种表现形式,其也会因信仰的不同而产生一定的差异。中国的宗教门派众多,但是主要的可以分为道家、佛家和儒家这三个主要的流派。不同的教派具有不同的教义,如中国道家主张人和神仙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佛教则主张佛祖则是至高无上的神,其法力无边,这也可以从我国古代语言中明显看出。汉语中有“天命不可违”、“借花献佛”和“不看僧面看佛面”等的语言表达。而西方则主要以__为主,他们只承认上帝是万事万物的主宰,其无所不能,这在西方语言中也可以明显的看出来。如“Manproposes,Goddisposes”(谋事在人,成事在天)、“GodiswhereHewas”(上帝无所不在)和“Heavenisaboveall”(上帝高于一切)等。因此,为了达到翻译忠实原意的目的,我们必须要充分了解中西宗教文化的差异性。

二、提高高校英语翻译质量的策略

(一)导入异国文化

中西翻译的差异性。因此,为了提高学生对于英语翻译的认识度和理解度,教师需要在英语翻译教学的过程中为学生们导入到量的异国文化。通过将英语翻译与文化学习二者进行有机地结合来提高学生们英语翻译的水平。但是特别需要注意一点就是,教师在导入异国文化的过程中要始终本着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此外,教师除了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知识外,还需要为学生们普及一些西方文化习俗的来源。例如,英语中有“raincatsanddogs”的习语,这句话用汉语可以表述为“倾盆大雨”,但是如果按照直白的翻译就会理解为“下猫跟狗”,这样就明显偏离了翻译的本意。这句习语主要来源于北欧的神话传说,传说猫跟狗对于风和雨等天气具有很强的预测能力。又如“asstrongasahorse”(壮如牛),但是如果单纯的按照意思来理解则成了“壮如马”了等。如果学生对于这个文化背景不了解,则会出现上述可笑的误译现象。

(二)介绍英汉语言结构上的差异性

英语结构区别于汉语结构,其重视主题句和主体结构的构成以及句子结构连接过渡词的作用,并且侧重用介词和连词来表示句子和词组之间的逻辑关系,这种现象在汉语中则很少用或几乎不用。另外,英语表述中特别忌讳重复,如果出现重复的问题,通常用省略、替换或代词的形式来加以表示,但是我们汉语中常用重复来表示强调。

(三)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

在学生掌握了上述英语翻译的基本知识之后,教师需要为学生讲解一些常用的翻译技巧,从而让学生们学会如何通过删减或增加词语来使语句变得更加通顺。常用的翻译技巧主要包括词类转换、增删词语以及拆分语句等手段。首先,词类转换作为一种有效的翻译手段,其主要是将那些由动词转化来的名词或具有动作意义类型的名词后接of的形式按照汉语中动宾短语来进行翻译即可。其次,英语和汉语之间的结构表述有所不同,只有通过增加或删减词汇才能够使意思更加忠实原文的含义。总之,中西文化差异性对于英语翻译具有重要的影响。为了提高学生英语翻译能力,教师必须要在教学实践中让学生充分地了解西方的文化传统,从而使学生做到“知己知彼”,然后并要在基础上教授给学生英语翻译的一些技巧,从而达到提高高校翻译教学质量的目的。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优秀(3篇)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优秀第2篇(全文1481字)

论文导读::颓然乎其间者”翻译成“baldatthetopofhishead(秃顶)”等等。

论文关键词:文化负载词,汉英,翻译

文化负载词汇(culturally-loadedwords)是具有鲜明的民族文化特色的词汇,反映了特定民族的历史、文化和民俗习惯,一般简单地分为民族专有词汇、具有民族文化内涵的普通词汇和习语[1]。一般来说,包括替代式翻译、音译、解释性翻译、和意译。

1、替换

替换指在保留原文意义的基础上,用译语中某个指代意义不同但比喻意义相近的词语代换原文词语的方法,即用译入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取代源语中带有文化色彩的词语[2]。例如:开夜车(burnthemidnightoil);钻牛角尖(splithairs);低声下气(pocketonespride);背水一战fightwithonesbackagainstthewall(背墙一战);马后炮(mustardafterdinner);耳边风wateroffaduckSback;当电灯泡(playgooseberry);过河拆桥(kickdowntheladder);昙花一现aflashinthepan;酒肉朋友fairweatherfriend。

英语和汉语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语言,两者之间所反映出的文化差异构成了交际的障碍。如何克服障碍取得文化对等就成为翻译要解决的难题之一。实践证实,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可以找到能为译入语读者接受的文化对等的翻译方法。通过各种必要的变通手段,至少可以做到语用上的对等。

2、音译

汉英文化差异给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带来了困难,汉语中的很多词汇无法在英语中找到形式和内容完全对应或者类似的表达,这时可以把原语里的词汇直接音译过去。音译的词经过长期而广泛地使用,会逐渐融入英语文化中,丰富英语词汇,有利于不同文化的交流和语言的融合[3]。如儒教(Confucianism)、道教(Taoism)、功夫(kungfu)、阴(ying)阳(yang)已经普遍为英美人士接受。再比如北京奥运会吉祥物“福娃”的翻译。“福娃”最初翻译成“friendlies”,自诞生就引起了广泛的争议。首先,friendly作为形容词意为:“和蔼可亲的,友好的,对环境无害的”。但是作名词是“友谊赛”的意思。既然在此用了复数形式文学艺术论文,必是名词无疑,意义上就说不过去了[3]。其次,friendlies听起来像是friendless(没有朋友)。每届奥运会的吉祥物都能体现主办国的民族特色,而friendlies这样的翻译从对外宣传的角度说,无法体现中国的民族特色。该词的争议结果是最终选择了音译,直接翻译成Fuwa。既简单易记,又能体现了民族特色。

3、解释性翻译

音译只取其音、不取其义,虽然能让读者从语音上准确地接受,但译文成了完全的记音符号,原词的内部意义和文化意象完全消失,成了一种空壳。对于这种情况,在音译之后如果辅以一定的解释,则形式和内容可以得到有效统一。如:“三个代表”译成ThreeRepresents(torepresentsthetrendofthedevelopmentofadvancedproductionforces,torepresenttheorientationofadvancedcultureandtorepresentthefundamentalinterestsoftheoverwhelmingmajorityofthepeopleinChina);“四项基本原则”译成TheFourCardinalPrinciples(fourprinciplesofadherencetothesocialistroad,thepeoplesdemocraticdictatorship,theleadershipoftheCommunistPartyofChina,andMarxism-LeninismandMaoZedongThought)。

解释性翻译固然在表意上力求详尽、清晰,但容易给人拖沓的感觉,因而这一翻译只能是一种权宜之计。就表意而言,这一翻译方法与音译可谓两个极端。折中的一种方法就是意译。

4、意译

中文读者因为同原文作者具有相同的文化预设,所以能够通过词的表面形式去理解交际信息的全部内容,而英语读者通常不熟悉中国文化,会按照自己的文化预设理解译文词汇,产生的联想也是不同的,甚至可能误解原文。

例如“拖后腿”,如直译成英语pullonesleg,就变成了“哄骗取笑某人,愚弄某人”。中国话里的“馋猫”比喻人贪嘴,常含有亲昵的成份,而在西方文化中“cat”被用来比喻“包藏祸心的女人”。按中国人的心理,“山羊”是个褒义词,如留着山羊胡的老人,而英国人却视“goat”为“色鬼,淫荡的人”。

因此在翻译此类词汇时,译文必须改变形式,以表达或补充与原语内涵相关的信息。比如鲁迅小说《祝福》的标题翻译成NewYearsWish就不恰当了。“祝福”是指旧历年底文学艺术论文,有钱人家备办酒肉等,恭请天神祖宗享用,以求上天保佑。作者以“祝福”为题,写的却主要是祥林嫂的悲惨遭遇,实际上是拿富人的“福”和穷人的“苦”相对照,揭示社会的黑暗。如果把“祝福”译成wish,英语读者就会费解,因为英语wish仅仅是一种祝愿,并不包含祭奠神灵的意思。因此注重再现原文的内涵意义,把“祝福”译成sacrifice(专指供奉,献祭之意),并加上时问限定词theNewYear,更能体现其所有的隐含意义。

5、结论

不同的文化渊源、思维方式、信仰和价值观造成不同的国家拥有不同的文化,形成翻译中的文化冲突,文化负载词的翻译则是冲突的焦点。为了保持源语的民族特色,保证翻译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同时译文具有可读性,译者不仅要意识到不同语言之间的差异,而且要熟悉文化背景知识,用不同的策略处理翻译文化负载词。

[参考文献]

[1]廖七一。当代西方翻译理论探索[M]。译林出版社,2002.

[2]陈定安。英汉比较与翻译[M]。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9.

[3]张培基。英汉翻译教程[M]。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1.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优秀(3篇)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优秀第3篇(全文2641字)

[摘要]本文结合我院的实际情况,以就业为导向,从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着手,探索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以期优化该课程教学设计,有效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就业岗位需求服务。

[关键词]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改革

1引言

根据《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是“高等职业学校商务英语专业学生的职业技能课”,在整个专业课程设置框架及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地位不可忽视。然而,目前该课程普遍存在“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本科化、缺乏职业针对性、师资学科型”的问题。(江晗,2010)针对这些问题,本文结合东莞职业技术学院(下称“我院”)的实际情况,就课程定位、教材改革和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初步探讨,提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改革方向。

2课程定位

高职英语专业翻译课容易走入定位不清的误区。有的学者提出“现有高职、高专已经成立的翻译系或翻译方向最好主要以证书培训为主要目标”(穆雷,2008);有的院校干脆将课程目标单纯定位为通过全国商务英语翻译考试、获取证书。但是,通过走访我院用人企业得知,外语等级证书和翻译证书都不是企业所看重的指标或用人条件,真正的实践应用能力和职业素养才为用人单位所器重。因此,不适合将考取翻译证书作为该课程的定位和目标,但可作为辅助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笔者认为,高职《商务英语翻译》课程的定位,取决于学生自身的能力水平及毕业后的就业岗位所需。一方面,高职学生的外语水平基础较差,特别是双语转换能力较弱,即使经过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翻译课程学习,也难以胜任高端的会议交替传译,更不用说同声传译,只适合进行初级的口、笔译工作;另一方面,就我院以往毕业生的就业情况来看,没有专门从事翻译行业的专职译员,所以不能照搬培养专职译员的外语专业本科或研究生人才培养模式来对高职学生进行教学,而应该按实际情况来做出切实的课程定位,以指导该课程的开展,培养毕业生工作所需的相应翻译能力。通过对我院应用外语系2015届毕业生就业统计及个别访谈得知,我系毕业生就业单位主要是小微涉外跨境企业,而这些企业基本上没有设置专职翻译岗位。毕业生从事的岗位群主要集中在外贸业务员、外贸跟单员、跨境电商岗位操作员、跨境电商岗位推广及运营专员,从事销售、采购、跟单、商务策划、接待、客服等工作,他们在工作中的翻译活动主要包括涉外商务谈判、商务营销、接待应酬、国际会展、公司及产品介绍、日常文书和邮件处理等。这些工作任务的性质,突出了高职翻译的交际功能,决定了高职学生需要的翻译是一种初级实用型商务翻译;毕业生身兼数职,既要做好本职工作又要在涉外场合兼顾翻译的角色,也决定了高职商务英语专业所培养的学生是“复合型译员”。(姚嘉五,2012)根据这两点,我院高职商务英语专业的翻译课程应定位为中英双向初级商务文本笔译和一般商务情景的涉外陪同口译,课程培养目标是能胜任小微涉外企业与翻译有关工作的复合型人才。

3教材改革

高校的传统翻译教材编排,一般沿用两条主线,一为“专题型”,关注的重点是不同专题的内容及表达;二为“技能型”,关注的重点是技巧训练。“专题型”教材包含的某些专题,如政治外交演讲、政府会议、时事、科技、体育方面的材料,或难度偏高或与高职毕业生的实际就业岗位关联较小,不适合用于高职的翻译教学;“技能型”教材对学生的技能训练要求过高,往往超出他们的能力范围,容易让学生产生挫败感和畏难情绪。以上两种教材,都不太符合高职教育“实用为主,够用为度”的原则。回顾笔者所使用过的翻译教材,存在纰漏、拼写或语法错误等,部分内容要么过于陈旧,要么缺乏与区域经济相符合的素材,而且缺少音频或视频,也没有配套的教师用书,口译对话练习并不是英汉穿插而是全英或全中文,并不适合用来做翻译练习。基于以上现状,教材改革势在必行。首先,在难度上,要贴近高职学生的能力水平,“重信息传递、淡化翻译技巧”(曾昭涛,2009)。传统的翻译教材对翻译史、翻译理论和技巧有较为详尽的阐述,但这往往对注重实用和实践操作的高职生缺乏吸引力,因此应该淡化,转而关注高职翻译的核心交际功能,即“信息传递”,不苛求翻译技巧的处理。其次,在内容上,应该对接职场,摒弃政府报告、外交辞令、大型会议翻译的题材,选取与学生就业岗位需要相吻合的口、笔译素材,体现当地区域经济特点,融入当地特色行业元素。以东莞为例,作为广东三大展览基地之一,该城市每年举办各种展会30多个,因此将会展口译纳入高职翻译教材很有必要。东莞还有明显的特色经济,已形成电子信息、电气机械、纺织服装、家具、玩具、造纸及纸制品、食品饮料、化工等八大支柱产业,所以翻译内容也要考虑选取与这些行业相关的文本,以体现翻译教材的行业性。再次,在章节编排上,不宜把主题安排得过于广泛,应遵循典型翻译工作任务流程,把翻译课程项目化、模块化,这样既符合高职“工学结合”的教育内涵,又体现高职教材的特色。教材改革的重担落在高职院校一线任课教师身上,教师可以在原教材的基础上,有所取舍,再扩展补充与区域经济、特色行业相关的内容,也可重新编写出符合学生学情又满足就业需求的教材。教材的改革需要教师积极到企业单位进行调研和实践,了解实际翻译情境需要,收集具体岗位工作可能接触到的语言素材,编写真正实用的课本,更好地服务于教学。

4教学模式改革

由于高职翻译课的老师多为科班出身,上课容易落入本科翻译教学的俗套,即采取老师讲授、学生练习、老师点评的方式,课程模式比较僵化,学生没有真正参与到知识构建中来,同时脱离了真实的商务翻译情景,学生学习兴趣低,容易产生倦怠情绪,自然难以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根据高职学生的学情和人才培养目标,商务翻译课程应以典型翻译工作流程来设计教学环节,真正将职业能力的培养和岗位需求结合起来。例如,以会展陪同翻译这一模块为例,可安排以下仿真商务活动流程:国际名家具(东莞)展览会与外宾初次接触--参观家具厂、了解产品--商务合作洽谈--合同签订--庆功宴会--机场送行。实践教学中可穿插项目化教学法、模拟情景教学、角色扮演和合作学习法等,各种方法各有侧重、相互渗透、灵活多变,从“以教师为中心”转为“以学生为中心”,从注重“理论教学”转为“实践教学”,从“被动学习”转为“主动学习”,真正凸显高职教育特色。此外,还应加强语音室和口译实训室的建设,设立校企合作实训基地,做到教学、实践、服务一体化,为学生提供真实的职业氛围,让翻译教学更贴近实际、贴近市场、贴近岗位。

5结语

社会和市场对翻译人才的需要是多层次、多元化的,既需要能担当国际会议的同声传译,更需要能胜任企业基层工作、懂商务又懂英语翻译的人才。高职英语专业的商务翻译课应该走出自己的特点,积极探索具有高职特色的翻译教学改革,采用切实的定位、合适的教材和有效的教学方法,才能优化翻译教学,培养出优秀的高职高专实用性、复合型翻译人才,服务于社会各行各业。

参考文献

[1]江晗。高职翻译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改革研究[J]。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4):53.

[2]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高等职业学校专业教学标准(试行)[M]。北京: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2012:123.

[3]穆雷。建设完整的翻译教学体系[J]。中国翻译,2008(1):43.

[4]姚嘉五。工具-公文-公式:高职应用翻译专业的定位[J]。中国科技翻译,2012(3):55.

[5]曾昭涛。论高职应用翻译理论[J]。上海翻译,2009(1):50.

关于英汉翻译论文优秀(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