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第1篇(全文677字)
一、比赛目的:
1、营造学习氛围,让学生深入了解《三字经》。
2、学习中华经典、弘扬传统文化。
二、参赛对象:
1-6年级全体学生
三、比赛时间:。
20xx年9月?15日
四、比赛地点:
六年级教室
五、比赛规则:
1、诵读《三字经》
2、形式:选手抽签,按抽签顺序上场
六、评委
秦相伟
秦文付
秦诚
七:评分标准:
评委当场亮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取平均分作为选手的最后得分。
八、奖项设置:
按总分高低评出一、二、三等奖若干名。
《三字经》经典诵读比赛活动总结
我校举办的《三字经》经典诵读比赛在学生们生声情并茂的表演声中拉下帷幕,活动虽然告一段落,但是留给我们的回味却是深长而久远的。
首先,同学们用稚嫩的声调再一次诠释了《三字经》的美,展现了我们学生追求美、展示美的情操,令人感动。通过聆听,你能发现什么叫意境之美,什么叫经典之美。本次活动目的之一就是培养大家发现美、欣赏美、展示美、歌颂美。我们取得了预期的目的和效果。
其次,目前我校正在开展的“书香校园建设活动”,就是要引导学生重温历史,追溯文化,和我们对中华民族产生自豪之情,对中华文化产生景仰之情,这也是一堂形式生动、内涵丰富的爱国主义课程,是书香校园建设的重要形式。
同时,更重要的是希望通过这种形式培养大家长期读诵积累的习惯,用经典熏陶气质、培养品德。同学们正是读书最好的时期,记忆力最佳时期,一定要在老师们的精心指导下,大量阅读、大量背诵,记住了你才会获得,有了这份财富。践行了你才能拥有高尚品质。
所以,我校要将这项活动一直办下去,并且要越办越好。各位老师,特别是语文老师要多费心思,精心选材、悉心指导,让凡是从我们学校走出去的学生都能满腹经纶,知书达理,懂得孝亲,胸怀感恩。这也是学校、家长和社会对同学们的期待。
最后,对本次活动辛勤的组织老师表示诚挚的感谢,对积极组织参与的班级和获奖班级及同学们表示热烈的祝贺!
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第2篇(全文795字)
一、指导思想:
为进一步弘扬民族传统,传承国学经典文化,引领我校学生通过诵读经典诗词,感受祖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接受人文精神熏陶,培养他们热爱祖国、孝敬父母、尊敬师长、勤学自强的优良品质,努力营造浓郁的书香校园氛围,进一步推进校园文化的建设。按照实际情况制定我校国学经典诵读方案。
二、活动主题:“诵国学经典美文扬中华传统美德”
三、活动时间:20xx年3月25日——20xx年6月25日
四、诵读内容:七、八、九年级国学经典教材
五、活动方式及要求
1、每周两读(周三周五利用早读时间集体诵读,时间不少于15分钟)
每周一记(每周精选一篇经典诗文等,并要求学生背诵);
每周一课(每周设一堂经典赏析课,由语文教师讲解国学经典,赏析诗词名篇)
每学期一赛(联合校每学期组织一次经典诵读比赛,大力推进国学经典活动在校园的深入开展)。
2、诵读:以读经典、背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日有所诵,大量积累。
3、表演:以吟唱经典、演绎经典为主要形式,让学生感受、体验经典文化的魅力。
4、讲故事:了解与诗文创作以及作者相关的故事,通过再创作改变成有丰富内容、语言生动的故事,开展讲故事活动。
5、写作:在讲故事的基础上,仿照文包诗的形式进行写作;根据自己对诗文的理解进行改写、扩写。
6、诗文绘画:根据诗文的内容和意境,进行创作性的诗配画。
7、诗文书法:以硬笔书法为主,有能力的学生可以以毛笔书法的形式,书写经典诗文。
六、活动安排
第一阶段:活动准备阶段
20xx年3月25日前,各班级制定系列活动的实施方案或各班制定的活动计划,全面启动此项活动。
第二阶段:活动开展阶段(20xx年3月25日—20xx年6月25日)
利用晨读、课外活动、双休日等时间鼓励学生开展以诵读为主的自主活动。各学校定期举行成果展示、比赛等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集体活动,培养学生兴趣、激发学生热情。
第三阶段:成果展示。
七、活动总结
本次语文教研活动中,我们研究学生的记忆规律,探讨经典诵读教学的方法,配合学校的国学知识赛,让学生先背诵大量的古诗文,实现“量”的积累,充分汲取古诗文的精华,得到古文化的浸润,厚积而薄发把经典诵读、古诗吟诵与语文教学结合起来,引导学生学以致用,同时增强领导诵读国学经典的意识,充分认识此次活动的意义,认真组织,制定方案,将活动搞得有声有色。
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第3篇(全文846字)
一、汉语独体单音的天然特色使有节律的吟诵成为中华民族最古老的学习方式,现代朗诵便成为对民族文化精神的致敬和皈依,
致青春—大学生朗诵比赛策划书
。为提高学生语言文字应用水平和人文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信心,弘扬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活跃校园文化氛围,丰富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方式和考核方式,更好推进母语教育,特在我校开展中华诗文经典朗诵大赛。二、主办单位:河北联合大学教务处河北联合大学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
承办单位:文法学院文艺部文法学院团委学工办
三、参赛对象:
20xx-20xx学年第二学期大学语文课程教学班学生及20xx级其他有兴趣的学生。
四、比赛要求:
1、课程班学生于20xx年3月3日至3月21日到本班班长处报名。各班班长汇总于第五周(3月24~28日)上报本班任课老师。经过班级选拔,每班至少推选一组参加学校比赛。合诵人数不得超过10人。
其他学生同时到文法学院学工办报名,报名以班级为单位。联系教师:田晓宇,手机。
所有报名学生同时登陆教务处学科竞赛报名系统(网址:陆教务处学科竞赛报名系统(网址:)报名。
2、朗诵篇目为中国文学经典诗歌、散文、小说及其节选。
3、朗诵时间6分钟以内。每篇作品配有ppt背景。可以使用配乐、伴舞、古典服装等辅助手段。
4、第七周周六对报名作品进行初选,确定参加决赛名单;地点:第五教学楼。
5、进入决赛的选手于20xx年4月25日(第九周)前将参赛题目、参赛内容(包括ppt背景)、配乐材料及简短的介绍词等上交文法学院学工办。联系教师:田晓宇,手机。
6、决赛时间定于20xx年5月10日(第十一周周六)下午2点30分,地点:以升讲堂。
7、选诵作品及配乐一经确定,决赛时不得临时变更;
8、每个课程班选派10名同学现场观摩,按上课要求考勤。
9、欢迎选派之外的同学观摩学习。
五、评分标准:10分制,取评委平均分,保留小数点后两位。
1选读内容健康向上,符合活动主题要求(2分)
2发音准确,吐字清晰,声音洪亮优美(2分)
3感情饱满、表达自然,能通过声韵传递诗文的内涵(3分)
4衣着得体、台风端正、整体形象与诗文意境相合(1分)
5朗诵编排有创意,配乐、伴舞、幕景配合得当(2分)
六、奖项设置:
设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优秀奖若干名。对获奖者颁发荣誉证书、奖品。
七、其他说明:
1课程班参赛者的比赛成绩纳入大学语文课程期末成绩。积极参与活动者酌情加分。
2依据河北联合大学学生综合素质测评实施办法,参赛获奖者获得相应综合素质加分。
3所有参赛学生敬请关注教务处学科竞赛网页比赛信息。
中学经典诵读活动方案第4篇(全文1471字)
一、指导思想
国学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蕴含着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思想精华。结合我校的“和美教育,打造儒和文化校园”这一教育目标。现准备开展经典诵读活动,让诵读经典之风浸漫校园,使学生感受到民族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思想博大精深,从经典之作中去吸取民族精神的源头活水,陶冶性情品德。
二、参赛对象
七年级各班,人数不限。
三、比赛时间、地点
时间:20xx年12月24日下午1:30
地点:学校报告厅
四、诵读范围
诵读内容为中华经典诗文,要求主题鲜明,积极向上,突出古诗文的深厚内涵和文化韵味。
五、比赛要求
1、时限:每队(节目)诵读时间不超过6分钟。
2、诵读要求:形式不拘,可使用音乐、舞蹈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
3.朗诵要求语音清晰准确、抑扬顿挫、情感丰富、表情达意。
4.扮装、道具、音带等,由各班自行设计、准备。
六、节目上报时间安排
1.节目上报:在12月18日前上报学校政教处、团委。
2.各班班主任和语文任课教师共同负责本班节目设计和编排。
七、评选方法及奖项设置
评委:片各校德育负责教师
奖项设置:
一、二、三等奖若干
20xx年11月25日
1、附:中华经典诗文诵读推荐篇目
一、启蒙经典(共3篇)
1、《老子》(《道德经》)
2、《三字经》
3、《弟子规》
二、四书五经
1、《大学》(第1章)
2、《中庸》(第4、20、22、24章)
3、《论语》(10篇)
⑴《学而·学而时习之云章》(第1、4、6、14、15、16章)
⑵《为政·为政以德七章》(第1、4、11、15、17、19、20章)
⑶《里仁·里仁为美九章》(第1、5、8、9、10、14、17、24、25章)
⑷《雍也·乐水乐山四章》(第18、20、23、30章)
⑸《述而·志于道八章》(第3、6、8、12、16、22、34、37章)
⑹《泰佰·任重道远三章》(第5、7、10章)
⑺《子罕·仁者不忧七章》(第4、17、18、19、23、28、29章)
⑻《颜渊·成人之美五章》(第4、16、19、22、24章)
⑼《子路·和而不同九章》(第6、16、17、19、21、23、24、26、27章)
⑽《宪问·修己以安百姓十章》(第2、3、4、24、27、28、30、34、35、42章)
4、《孟子》(6篇)
⑴《公孙丑上·论浩然之气二章》(第2、6章)
⑵《滕文公下·富贵不能淫一章》(第2章)
⑶(离数上·得民心者得天下二章)(第9、10章)
⑷《告子上·舍生取义四章》(第8、10章)
⑸《尽心上·登泰山而小天下三章》(第14、19、24章)
⑹《尽心下·尽信(书)不如无(书)二章》(第3、31章)
5、《周易·泰》
6、《尚书·盘庚上》
7、《诗经》(6篇)
⑴《击鼓》⑵《子矜》⑶《鸡鸣》⑷《七月》⑸《何草不黄》⑹《无衣》
8、《礼记》(3篇)
⑴《敖不可长》⑵《不食嗟来之食》⑶《学记·教学为先》
9、《左传》(2篇)
⑴《左传·僖公五年》⑵《烛之武退秦师》
三、神话故事(5篇)
1、《精卫填海》(《山海经》)
2、《夸父逐日》(《山海经》)
3、《鲧禹治水》(《山海经》)
4、《女娲补天》(《山海经》)
5、《嫦娥奔月》(《山海经》)
四、寓言故事(10篇)
1、《画蛇添足》(《战国策》)
2、《狐假虎威》(《战国策》)
3、《拔苗助长》(《孟子》)
4、《鹬蚌相争》(《战国策》)
5、《自相矛盾》(《韩非子》)
6、《愚公移山》(《列子》)
7、《螳螂捕蝉》(《说苑》)
8、《卖椟还珠》(《韩非子》)
9、《曾子杀猪》(《韩非子》)
10、《朝三暮四》(《庄子》)
五、经典诗词(30首)
1、《国殇》(屈原)
2、《古诗十九首》
3、《怨歌行》(曹植)
4、《短歌行对酒当歌》(曹操)
5、《归园田居少无适俗韵》(陶渊明)
6、《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韩愈)
7、《将进酒》李白
8、《水槛遣心二首》(杜甫)
9、《长恨歌》(白居易)
10、《致酒行》(李贺)
11、《春江花月夜》(张若虚)
12、《书愤》(陆游)
13、《正气歌》(文天祥)
14、《菩萨蛮平林漠漠烟如织》(李白)
15、《浪淘沙帘外雨潺潺》(李煜)
16、《踏莎行》(欧阳修)
17、《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18、《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苏轼)
19、《苏幕遮》(范仲淹)
20、《江城子》(贺铸)
21、《少年游》(周邦彦)
22、《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柳永)
23、《踏莎行》(秦观)
24、《鹊踏枝槛菊愁烟兰泣露》晏殊、
25、《声声慢》(李清照)
26、《扬州慢》姜夔
27、《虞美人听雨》(蒋捷)
28、《青玉案元夕》(辛弃疾)
29、《满江红》(岳飞)
30、《采桑子谁翻乐府凄凉曲》(纳兰性德)
六、古典散文诵读(20篇)
1、《谏太宗十思疏》(唐魏征)
2、《阿房宫赋》(唐杜牧)
3、《滕王阁序》(唐王勃)
4、《别赋》(南北朝江淹)
5、《过秦论》(西汉贾谊)
6、《离骚》(战国屈原)
7、《前赤壁赋》《后赤壁赋》(宋苏轼)
8、《修竹篇序》(唐陈子昂)
9、《孟母戒子》(韩愈)
10、《孙权劝学》(司马光)
11、《少年中国说》(三、四稿)(清·梁启超)
12、《人生的真义》(陈独秀)
13、《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朱自清)
14、《可爱的中国》(节选)(方志敏)
15、《听听那冷雨》(余光中)
16、《精神的三间小屋》(毕淑敏)
17、《掌心化雪》(鲍尔吉·原野)
18、《匆匆》(朱自清)
19、《乌篷船》(周作人)
20、《字缘》(董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