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4篇)

时间:2019-06-08 08:08:08关键词: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

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第1篇(全文1384字)

小学语文教案

01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了解珍珠泉的美丽,体会作者热爱家乡、热爱自然的感情。

3.体会抓特点表述景物的方法。

4.积累课文优美语言。

02

教学重点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中品味珍珠泉的美景。

03

教学难点

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把内容写准确,写形象的方法。

04

教学准备

阅读课后的资料袋,搜集关于泉水的其他资料。朗读课文,思考;为什么叫“珍珠泉”

05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引入课题

1.教师在黑板上写“泉”:引导学生查字典理解意思。

2.用课件请大家欣赏世界各国奇异的名泉。

(图文并茂,同时将课后资料袋的内容涵盖进去)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请学生介绍珍珠,并猜测此泉为什么叫珍珠泉。

二、初读课文,自主质疑

请学生根据阅读提示,采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课文。要求:

1.有困难的字词尝试用查字典或四人小组讨论等方法解决问题。

2.读出问题来。读后提出自己的问题在四人小组内互相解决,遇到稍难的问题可保留。

三、抓住主线,探索交流

1.为什么此泉名叫“珍珠”呢?下面请大家同学们采取自己喜欢的方式细读课文,思考以后在小组上交流。

2.全班交流,估计学生从以下语句找到理由,教师相机引导:

⑴最有趣的,当然是那晶亮的、饱满的、一嘟噜一嘟噜从潭底冒出来的水泡了。开始,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⑵水泡闪亮闪亮的,射出红的光,黄的光,绿的光,紫的光……多像一串串彩色的珍珠啊!

⑶挑着满满一担水,走在林中的石板路上,我泼洒了多少珍珠啊!

3.品读以上语句,想象画面。

4.选择以上一处抄上画简笔画,并在旁边配上自己赞美的句子(如):

……水泡很小,摇晃着越升越高,越来越大,最后在水面绽开了,在扑哧一笑中消失了。。

(图略)这真是一群调皮的珍珠泡泡,我仿佛看见他们在愉快地生长,快乐地舞蹈,开心地欢笑。你看,还笑得咧开了大嘴,咂咂地叫……

四、展开阅读,体验情感

1.作者对珍珠泉的喜爱不仅仅表露在这珍珠样的水珠间,还有一些地方也引起作者的无限热爱呢?找找看。

2.根据学生回答引导学习二、五自然段,先用“我喜爱珍珠泉是因为它()”来表述情感。再用“我喜爱珍珠泉不仅因为它(),更重要的是它()。”

3.出示“这就是美丽的珍珠泉,这就是我们村的珍珠泉!”让学生细细品读,并说说自己读出了“我”的怎样的情感。

五、延伸阅读,拓展情感

其实,作家吴然还写过一篇类似的文章叫《歌溪》,老师把它发给大家,请课外抽时间好好读一读,思考一下,与这篇文章对比,有什么相似点。

教案编写原则

编写教案要依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精心设计。一般要符合以下要求:明确地制订教学目的,具体规定传授基础知识、培养基本技能﹑发展能力以及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合理地组织教材,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便于学生理解并掌握系统的知识。恰当地选择和运用教学方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面向大多数学生,同时注意培养优秀生和提高后进生,使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编写教案的繁简,一般是有经验的教师写得简略些,而新教师写得详细些。平行班用的同一课题的教案设计,根据上课班级学生的实际差异宜有所区别,原定教案,在上课进程中可根据具体情况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课后随时记录教学效果,进行简要的自我分析,有助于积累教学经验,不断提高教学质量。在实际教学活动中,教案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编写教案有利于教师弄通教材内容,准确把握教材的重点与难点,进而选择科学、恰当的教学方法,有利于教师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幼儿教师带领幼儿做拓展活动的指导方案也属于一种教案。教案是教师的教学设计和设想。教学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写一份优秀教案是设计者教育思想、智慧、动机、经验、个性和教学艺术性的综合体现。我认为教师在写教案时,应遵循以下原则:科学性、创新性、差异性、艺术性、可操作性、考虑变化性。

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4篇)

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第2篇(全文2079字)

使用教材: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语文第八册第17课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一篇讲读课文,讲的是列宁登山看日出走过靠近深渊的小路,自觉锻炼自己意志的故事。

本课位于第五单元,教学训练重点是抓住课文的主要内容,但考虑到课文内容较多,而本单元的训练重点在本课中只起到了练习和巩固作用,因此决定将此放于第二课时。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的品质。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会用“闪烁”“锻炼”造句。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

1、联系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体会最后一段话的含义。

2、练习用归纳段意的方法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第二课时)

四、教具使用:

自制课件、小黑板。

五、课时安排:

两课时。

六、教学程序: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根据课文内容分段,归纳段落大意,为第二课时抓课文内容做下铺垫。

2、了解列宁两次走险路的经过,学习他自觉地磨练自己意志的品质。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目标:温故知新,导入课题。

1、出示“绿色的办公室”的图片

2、导语:十月革命前,列宁为了躲避沙皇警察的搜捕,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是什么力量使他克服困难,如此顽强?[略停顿]

3、今天学习一篇同样背景的关于列宁的课文(板书课题:17.登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

目标:从多方面汇报预习情况,教师可针对此教学过程做适当调整。

步骤:

1、课前,同学们已经预习了课文,现在请打开书,快速浏览课文,根据书上的语系标记,汇报你的预习情况。

(1)分段;

(2)两次经过那条危险的小路;

(3)路很危险;

(4)根据预习要求画出了含义深刻的句子。

[方案一]画出了(出示小黑板)

这段话在课文中确实有很深的含义,还有哪些同学也画出了这段话,一起来读。

[方案二]没有画出

预习要求中要求同学们画出含义深刻的句子,你画了吗?

(5)质疑问难

(注:以上几个小步骤均可打乱,对于同学没有汇报到的内容,老师可做适当点拨。随机板书:第一次、第二次)。

2、小结:听了同学们的预习汇报,老师发现许多同学在课前就做到了一边读一边想,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对于大家共同存疑的地方,可以边学边理解,也可随时提出。

3、过渡:预习汇报中,有几位同学曾经提到列宁两次经过了一条危险的小路,请同学们自读(2-18)自然段,从书中画出直接写小路险的句子。

(三)重点学习课文内容:

目标:第二段通过抓住重点词,体会小路的险,是第一目标;感受到列宁的害怕是第二目标;体会列宁的勇敢是第三目标。第三段,重在分析两次走过小路的不同,体会列宁话的深刻含义。步骤:

1、学习第二段

(1)哪位同学能够读一读你从书中画出的句子。(出示“路宽……。”)

(2)自己读一读,你从这句话中体会出什么?

(3)重点词下加点(“容”、“峭壁”、“深渊”)。

(4)结合课件,谈理解。

(5)指导朗读。(个别→齐读)

2、小结:刚才,我们从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的句子,体会出小路的险。(板书:路险)

3、过渡:这是课文中直接描写小路险的句子,看看课文,你还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路险呢?

4、出示“巴果茨基……”一段话。

(1)抓住“背贴”、“扭转”、“不去看”、“碎小”、“移动”这几个重点词体会路险。

(2)自己体会读,感受路险。(自己读→个别读)

(3)文中还有写巴果茨基的句子吗?体会出什么?(联系上文“走过几次”,体会出巴果茨基紧张的心情。)

(4)过渡:小路太险了,已经走过几次的巴果茨基在经过小路时仍旧那么紧张,那么小心翼翼,这是我们从巴果茨基经过小路时的情景体会出小路的险。还从哪里可以体会出险呢?

5、出示“列宁跟……。”

(1)体会“路险”

(2)列宁害怕了。(自己体会着读)重点抓住“头昏目眩”

(3)过渡:小路太险了,列宁头昏目眩,他害怕了,可是他定了定神,仍然走了过去,从这里你看出什么?(列宁很勇敢)能读出来吗?(个别读→齐读16自然段)

(注:学生在体会列宁勇敢时,还可以联系自己。)

(4)小结:经过刚才的理解,我们发现这条小路太险了。走过小路,列宁轻轻地舒了口气,与巴果茨基向山顶走去。

6、(出示课件:日出时动态景色)教师配乐朗读,使学生如临其境。

总结:走过令人胆战心惊的小路,列宁与巴果茨基站在山顶,欣赏着美丽的景色,他们心中充满了愉悦。(随机加上对话表演)他们用勇敢迎来了清晨的第一缕阳光,真是无限风光在险峰啊!

7、学习第三段

(1)过渡:回去的路上,本不必再走那条危险的小路了,但列宁仍旧选择了它。列宁这一次走有什么不同呢?请同学们默读(19-28)自然段,然后展开四人小组讨论。

(2)学生边说,教师随机板书。

(3)过渡:通过分析列宁两次经过小路时的不同,我们知道列宁这一次不仅走在前面,而且毅然决然地走了过去。

(4)出示“这一次我先走。……走了过去”。谁能读读这句话?

(评读后,齐读)

(5)这一次,列宁怎么毅然、决然地走过这条危险的小路呢?书中没有具体地写出来,同学们一边看图一边展开想象,补充出来。以四人小组展开讨论,由一位同学执笔把它记录下来。(也可根据图,注意图上列宁的神态)

(6)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

(7)简单小评之后,以插入语的形式、带入句子有感情地朗读。

(8)从列宁两次经过这条小路的不同表现,你能体会出什么?请同学们用简单的一两句话记录下来。(选取一位同学写在黑板上,其他学生写完后,站起来直接读。)

(9)过渡:同学们刚才所写的,正是列宁要说的这段话中的真正含义!

(10)哪位同学愿意读读列宁说的这段话?(出示“一个革命者……。”)

(个别读→齐读,读时把列宁战胜困难的勇气读出来。)

(四)全文总结

同学们,列宁两次走过这段危险的小路,正是在每时每刻、随时随地锻炼自己的意志啊![停顿]

十月革命前,列宁在极其恶劣的条件下,仍坚持革命工作。这需要多么顽强的意志啊!当面对一条令人生畏的小路时,革命者的脚步岂能因害怕而退怯,他战胜困难,战胜自我,勇敢地走了过去。因为他坚信:

走过黑暗就是黎明!

克服困难就是胜利!

只有登上险峰才会迎来曙光!

教师(用课件)出示列宁的一句名言:

害怕前进就是后退,应当不顾一切,勇往直前!(学生齐读)

同学们,在人生的道路上象列宁一样迎难而上,勇往直前吧!

七、板书设计:

17.登山

路险第一次必须走在后停住

第二次仍旧走在前毅然决然

(学生板书)

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4篇)

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第3篇(全文2301字)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山水的美丽景色,初步培养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的生字,理解词语。

3、仿效课文中的句子,把句式“什么像什么”的句子写完整。

4、能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叠词的特点,学会运用;通过2、3、4段课文的学习,知道祖国的田野、高山、绿水都很美丽。

教学难点:理解“为什么把车窗比作照相机”;仿效课文中的句子,把“什么像什么”的句子写完整。

教学准备:

投影片、录音带、生字卡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课时目标:

1、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2、学习生字,理解部分词语。

3、学习课文第1段。

教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导入新课

1、板书”祖国”,问:我们的祖国叫什么名字?(中华人民共和国也叫中国)教师讲述:我们的祖国形状像大公鸡(出示地图)我们的祖国有许多高山(泰山、喜马拉雅山等)有许多大河(长江、黄河等)板书:这许多山山水水就叫做”山水”。这些山河非常美丽。板书:多美丽。

2、回顾第2册中学过有关祖国山河美的课文。《祖国到处有欢乐》

3、教师引入本文:这篇课文写祖国哪些山河很美呢?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

二、初读课文,感知大意。

1、听录音读课文,标号自然段,课文写了“祖国哪些山水”?

三、自学字词,检查预习。

1、自学字词

(1)边读边划出生字及词语,读准发音。

(2)分析字形,记住字形。

(3)找出不理解的词语。

(4)分节读课文,读准读通读顺。

2、指名读课文,每人读一节,及时正音。

3、看卡片读出字、词。

4、讨论理解的词语。

四、读议第1节。

1、指名读第一节。边读边想:这一节有几句话?(3句)

2、指名读第一句。“轰隆隆,轰隆隆”指什么声音?(火车开动的声音。)

3、指名读第2句。

火车像什么?板书:“骏马”

什么叫”骏马”?(跑得很快的马。)

骏马在什么地方跑得欢?理解“原野。”(指广阔的平地、田野。)

比较句子(1)骏马在原野上跑得快。

(2)骏马在原野上跑得欢。

你觉得哪一句写得好,为什么?

(第2句好因为在火车里能看见祖国的美丽山河,心里高兴,所以用跑得欢比较好。这里的“欢”也包含快的意思。)

指导用与愉快的心情读这句话。

4、指名读第3句话。

这句话把什么比作什么?(把车窗比作照相机。)为什么把车窗比作照相机?(照相机能把镜头外面的景物拍成照片,透过车窗可以使人们将外面的景物印在脑子里,所以把车窗比作照相机。)为什么说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照相机拍的照片是不会动的,火车在向前奔跑,从车窗里看到的景物是一闪而过的,所以说车窗拍下的是活动的照片。)

比较:“一张”与“一张张”。

(“一张”表示只有一张;“一张张”表示数量多,不止一张。)

5、齐读第1段,用带有喜悦的心情来读。

五、复习巩固,指导书写。

1、抽读本课学习的生字词语。

2、指导书写。

3、作业

教学目标

1.了解祖国山水的美丽景色,初步培养爱祖国的思想感情。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3.仿照课文中的句式,把“什么像什么”的句子写完整。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习木课生字、新词,让学生感受祖国山河的美丽。

难点:理解文中几个句子的意思。

教学时间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揭题。

小朋友,你们喜欢旅游吗?到过哪些地方?能说给大家听听吗?

(在学生讲述后小结):哦,我们班的同学,到过那么多的地方,真不错,你们觉得到过的那些地方,好吗?美不美?——

是呀。我们的祖国很大,景色秀美;今大学习的这篇课文,就是向我们介绍祖国的美丽山水的(出示课题,齐读课题)。

二、听课文录音,初步感知课文。

让学生听课文录音,听录音前出示学习要求:

1.边看课文边听录音,听清带拼音字的正确读音。

2.想一想:课文介绍厂哪些美丽的景色?(读一读,让学生明确要求。)

三、再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遇到拼音的生字多读几遍,想想怎样记住它,并联系文中的句子想想意思;)

四、检查自学,讨论交流。

1.检查生字注音,重点正音:撒、富;

2.字形分析,重点分析下列字的字形:肩,宽、岸、撒。

3.分节指名读课文、正音

五、指导书写生字。

(重点指导写好“窗、望”两个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卡片认读生字;

二、学习课文。

上节课我们初读了课文,学习厂生字,也大致了解了课文所写的美丽景色。那么,写祖国美丽景色的是哪几段课文呢?(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课文)

1.学习课文第一段

①齐读第一段。

②讨沦,理解:

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讲什么?“轰隆隆”是什么发出的声音?

出示句子:火车象骏马,在原野上跑的欢。

理解:怎样的马叫骏马?这一句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样比?

怎么样的地方叫“原野”?为什么说“跑的欢”,而不说“跑的快”?

出示句子:车窗象照相机,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理解:照相机拍下的照片,原来是不动的,但这里为什么说拍下了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出示活动幻灯片(板书:活动的照片),通过演示,让学生明白课文为什么把窗口看到的景色比作一张张活动的照片。

③齐读这一段课文;

2.继续读议,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在车窗里小作者看到了哪些景色呢?

(板书:田野高山绿水)

它们分别是哪一节?(让学生找到相应的课文)

①学习第2段,指名读课文

理解“一张照片是田野”这句话的意思:

田野美丽的景色是怎么样的呢?书上是怎么写的?用“——”划出,齐读2、3两句。(板书:望不到边)

出示画片,理解“望不到边”。“望不到边”说明田野怎样?还有哪些地方也是望不利边的?

小结,整体理解:这一段有几句话?第一句写什么?2、3两句写什么?练习感情朗读课文,

②用学习第2段的方法学习第3段课文;

出示学法:1.细读课文。

2.想一想“我”从车窗里看到什么。

3.景色怎样美?用“~~~~~”划出有关句子。

4.感情朗读课文。

师扶着生学第三段课文。

检查,反馈:出示图片,理解“手牵着手,望不到顶、肩挨着肩”的意思:

板书:手牵着手肩挨着肩

③用上面的方法门学第4段课文。

反馈、交流:

出示图片,理解“望不到岸”、“星星点点”的意思,说说这些词语写出了什么。

三、指导完成课后题3。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上的相应习题。:

第三课时

一、复习导人。

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课文,知道作者在火车上通过车窗看到了祖国的美丽景色。下面我们一起把2、3、4段课文一起读一遍,(采用引渎的方法朗读)

二、学习第5段课文。

课文中的“我”坐在火车上,看到的景色是不是只有这些呢?

1.齐读最后一段课文,

(板书:山山水水看不完,祖国山水多美丽!)

2.找出课文中与这一段相同的句子,想一想,这些句子说明火车还在怎样,小朋友还会看到窗外哪些美丽的景色。

3.总结:火车在前进,我们的祖国这么大,美丽的山山水水这么多,看是看不完的,写也是写不完的,所以作者说一一再次齐读最后一句。

三、有感情地朗读全文,总结,延伸。

说说读了课文,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

小朋友,我们的祖国:土地广大,景色优美,我们为有这样的祖国而感到自豪,我们都爱自己祖国:

欣赏歌曲《祖国、祖国我爱你》、

四、完成课堂作业本上未做的作业。

附板书:

田野:望不到边

活动的照片<高山:望不到顶手牵着手山山水水看不完

肩挨着肩祖国山水多美丽

绿水:望不到岸星星点点

撒网捕鱼

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4篇)

老百晓小学语文教案第4篇(全文2361字)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认识3个新偏旁,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地复述课文。

3.认识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识字、写字、朗读、复述。

难点:理解"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

教学具准备:词卡、小黑板。

主要板书计划:

8动手试一试

错误正确

科学家:"如果……就……""只有……才能……"

觉得不对

玛丽亚(试验)奇怪问

说不明白

作业设计安排:

课内:描红、写字、复述课文

课外:把课文复述给爸爸妈妈听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二、揭示课题,解题

1、板书课题:8动手试一试

2、解释题意

"动手试一试"里的"试",意思是"尝试"、"试验"的意思;试一试是尝试一下;动手试一试是动手做一做,看结果是什么样的意思。动手做和动脑子想应当结合起来,但有时要强调动脑子想,而有时就要强调亲自动手做。这篇课文就是强调要亲自动手做。

三、初读指导

1、自学生字词。

(1)标好节号。借助拼音轻声读课文,画出不认识或不理解的词语。

(2)会读本课的生字,能识记田字格里的生字的字形。

(3)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

实验觉得漫问题正确科学家

2、检查自学效果。

(1)出示词卡。

另丽夫试一试如果只有著名

(2)指名读生字词,注意平翘舌音、前后鼻音等。

(3)了解词语掌握情况,重点理解下列词语:

另:另外。

问题:要解决的疑问。

觉得:感觉到。

正确:对。

科学家:作科学研究工作有成就的人。

(4)抽词卡让学生读,

3、个人练读课文。

四、写字指导,教认新偏旁

1、指导要点。

(1)须按笔顺描红的字,逐字讲解

另:上部"口"扁,下部是"刀"。

试:斜钩上不能加"撇"。

验:学会新偏旁"马字旁";右部三点,左中两点是侧点,右点是撇点。

确:学会新偏旁"石字旁",右部第三笔是"撇"不是"竖"。

(2)其他要描红的字。

如:右部"口"位偏上不偏下。

丽:下部半框中只有一点。

科:右部两点需上下排列。

哈:左部"口"形定位应略高些。

2、书上描红。教师巡视指导。

五、布置读课文,思考问题。

1、科学家做了什么实验?提了什么问题?两个同学怎么回答的?

2、玛利亚作了什么是实验?提了什么问题?科学家怎么回答的?

3、玛利亚后来成了什么样的人?

第二课时

一、检查复习

提问上节课留的思考题,依次指名回答。

二、精读训练

1、把课文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第一至四自然段。

第二部分:第五六自然段。

第三部分:第七自然段。

2、依次进行讲读。

第一部分:

(1)指名读

(2)问:第一段讲了什么?

(3)第二段有几句话?每一句分别说了什么?"这是为什么"会产生什么结果呢?

(4)第三四段说了什么?

(5)看图回答问题。

图上画有几个人?他们是哪些人?桌子上摆着什么?科学家的手势说明他在说什么?

(6)小结:这部分讲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两个同学分别作了回答。

第二部分:

(1)指名读

(2)第五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玛利亚"是画上哪个人?她是怎么动手做试验的?结果她看到了什么?"哎呀"是什么意思?

(3)第六段有几句话?分别说了什么?从什么地方看出科学家提出的问题是错误的?科学家有什么反应?"只有……才能……"这句话强调什么?

(4)小结:这一部分讲的是玛利亚作了试验,向科学家提出问题,科学家作了回答。

(5)齐读第二部分。

三、布置再读课文

1、思考:读了这篇课文有什么体会、收获?

2、照课文习题三的要求抄写词语。

第三课时

一、听写词语

二、继续精讲训练

1、指名读

2、这一自然段只有一句话,说了什么?

3、简介居里夫人。

4、为什么这篇课文最后要写这一句话?

三、总结

这篇课文说的是居里夫人小时侯学习有疑问就亲自做试验,得到正确的答案。说明了"有些问题只有自己动手试一试,才能得出正确的答案"这个道理。

你们学了这篇课文以后,有什么收获和体会,可以自由谈谈。

四、朗读指导

1、第一部分要抓住重点词语,读时要强调语气,如"丢进小石子水漫放进金鱼水不会漫",以引起注意,理解意思。

2、第2部分描写玛利亚心理活动的词"觉得不对说不明白奇怪问"要读得清晰,掌握好语气和语速;叹词"哎呀"要读出惊奇的语气;反问句"您为什么……错误的问题"要读出有礼貌而自信的语气。

3、第三部分的"就是"要重读,显示后面词语意思的分量,以引起重视。

五、复述指导

1、揭示复述提纲以启示学生复述的顺序。

2、利用板书,让学生抓住重点词语,进行串连。

3、指名复述,师生评议。

4、同座二人交替复述,互提意见。

六、作业练习

1、比一比,再组成词语。

科如另

种和只

2、用"如果……就……"、"只有……才能……"各说一句话。

3、听写:"有些问题……正确的答案"

把这个故事讲给家里人听。

[1][2]下一页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初读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15个生字,其中田字格上面的10个只识不写,认识一个偏旁,理解生词。

3、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自尝试的重要性,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读通课文。

生字词的朗读书写。

教学难点:初步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性。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

1、课文主要讲了有关谁的故事?

2、为什么要用这样的课题?

3、作者想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二、读一读。

一杯水鱼鳞哎呀

往外漫他俩答案

实验科学家试一试

三、回答问题,初步理解课文。

四、指导读通读顺。

五、生字指导书写。

六、作业。

课本上描红。

七、课堂练习。

《习字册》上相应部分仿影、描红、临写。

八、课堂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细读课文。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会5个生字,理解生词。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道理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

初步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投影片。

教学过程:

一、初读课文,思考:

科学家给小学生做了个什么实验。

二、学习1-4自然段。

1、朗读"如果放进去的是金鱼,水就不会往外漫。"这是为什么呢?

看图,一个同学说了什么?另一个同学呢?

请学生分角色朗读。

2、指导朗读。

三、学习5-6自然段。

1、学生自由读,思考:

玛丽亚是怎么想的,又是怎样做的?

2、学生回答。

3、有感情朗读。

4、分角色朗读。

反复诵读,深刻体会。

四、学习第七自然段。

玛利亚到底是谁呢?请学生介绍一下。

五、学习生字。

学生自形分析字形,分别组词。

六、课堂作业。

1、学习了这篇课文,你懂得了什么?把它抄在自己的本子上。

2、课本上描红。

3《习字册》上相应的生字仿写、临写。

七、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巩固小结。

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明白、通顺的复述课文。

2、复习巩固生字,能用有关词语进行说话练习。

3、明白认真思考,亲身尝试的重要,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重点:复述课文;生字词的书写与朗读。

教学难点:初步懂得实践出真知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二、指导复述。

科学家做实验,提问题

两个同学的回答

科学家的回答

三、同桌互相尝试复述。

四、请学生复述。

五、分角色朗读。

六、学生生字,学生分析字形,并口头组词。

七、课堂练习。

1、用"如果……就……只有……才……"造句。

2、听写。

3、课本上描红。

4、《习字册》上的仿影、临写。

八、课堂小结。

上一页[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