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第1篇(全文332字)
我国教育部决定从2000年9月起在我国10个参加高中课程改革的省份实施,2002年秋,全国所有的高中都将开设这一课程。这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大举措。而研究性学习在高中阶段的实施和推广,不是终结,而是开始,作为部分高中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下一站──高校,应该是研究性学习的延续场所,而不是研究性学习终结地。而,我国高校对研究性学习反应平淡,除了师范院校的部分教师(主要从事教学法研究的)在积极努力外,甚至有些学校根本就不知道研究性学习,就更谈不上对研究性学习产生兴趣了。而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课程形式和作为一种积极的学习方式,国家正在花大力气推广实施。如果,高等院校积极倡导并参与到这场改革中来,无疑会推动研究性学习的进程和速度,给研究性学习注入新的活力。并以此深化我国教育改革,进而推动教育走向开放,最终使学生真正学会生存,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第2篇(全文872字)
由于研究性学习具有探究性、主体性、交互性、过程性、开放性等特点,这就决定了学生必须转变原有的`学习观念。
1.转变学习方式。由于传统的课程是一种以知识为本位的课程,它把课程内容看成是预定的、固定的、确定无疑的东西;而在研究性学习课程中,由于课程是以经验为本位的,课程内容是生成性的、建构性的。因此,学生的学习方式要有很大的转变。具体地说,研究性学习的着眼点是改变学生被动接受知识的学习方式,帮助学生在开展接受学习的同时,形成一种对知识主动探求、并重视实际问题解决的积极的学习方式。即学生的学习方式应该是参与式的、活动式的、行动式的。
2.呼唤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培养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是发展学生智力和能力的关键所在。研究性学习强调学习的探索性,这就要求在教师的指导下,由学生独立地完成发现知识发生和发展过程的任务,促使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这就呼唤学生的探索意识和探索能力;研究性学习注重学生主动收集信息、加工处理信息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这就呼唤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研究性学习是一种开放性学习,强调学习的实践性,在学习间接经验的同时,注重向学生提供获得直接经验和在探究实践中获得积极情感体验的途径和机会,让学生亲自感受具体而丰富的客观世界,亲身经历知识的发生和发展过程,这就是呼唤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总之,研究性学习呼唤学生良好的创新思维品质。
3.重视团队精神。当今社会,竞争与合作并存,具备积极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是人高素质的一个重要标志。在研究性学习中,合作无时不在。在研究性学习中,与同伴分工合作、共同努力、提出问题、制定方案、收集信息、寻找答案、完成研究性学习课程的过程中,团队精神无处不在。在研究性学习中,尊重他人的意见,善于发现合作伙伴的长处,不固执己见、有商有量,遇到挫折相互鼓励,群策群力,都是必须的。因此,在研究性学习中应注重团队精神的培养。
4.重视非智力因素的培养。随着心理的发展,人们发现学习不仅要依赖智力因素,而且更重要的是依靠非智力因素,它包括学生的毅力、自信心,不怕艰难,勇往直前及勤奋、细致、踏实等性格特征。而研究性学习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强调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在研究性学习每一个环节中,非智力因素就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研究性学习要求学生重视自己非智力因素的培养。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第3篇(全文1053字)
研究性学习对普通高中教师来说,是个新鲜事物。“据调查,2000年9月,国内有10个省市的普通高中开始开设研究性学习课程。从笔者接触到的情况看,课程改革实验省市学校的校长、教师基本上还不了解这门课程,更不知怎么实施”。1而一年后,“学校进行的第三次教师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有75%的教师以为得到的最大收获是教育观念的自我转变,78%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科研能力提高最快,92.2%的教师认为自己的教学方式和教学行为有了较大变化。”2由此可见,“研究性学习”给广大教师带来的冲击是巨大的。同时,研究性学习对广大教师来说是一种全新的挑战。因此,教师要深刻地转变自己的思想观念,改变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
1.变革自我、重新定位,树立“以生为本,服务学生”的教学理念。研究性学习的出现,改变了以往教师在教学中的地位和作用,教师不再只是知识的传授者,他(她)将同时成为组织者、协作者、参与者、研究者、指导者、促进者。“师道尊严”已不能适应教育教学形式的。由于研究性学习大量地依赖教材、教师和校园以外的资源,课堂已不再是学生学习的惟一场所,学习内容也不仅仅是教科书。因此,要把素质教育落到实处,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必须改变传统的教学观念,要以学生发展为本,凸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同时,教师既不能“教”研究性学习课程,也不能推卸指导的责任,教师的有效指导是学生‘研究性学习’课程实施的基本前提。这样,教师就要重新定位、树立“服务学生”,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发展的教学理念。
2.审视自我、变更知识结构,树立终身学习的思想认识。研究性学习对教师的知识要求是由研究性学习的特点所决定的。研究性学习是一门以解决为核心的实践性课程,其落脚点在于知识的综合和运用;教学资源不局限于课堂,而向社会开放;教师在其中处于指导地位,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因此,这就要求教师要会常用的信息技术、常用的科研知识、学生心理知识等。具体地说:第一,教师要掌握技术,在网络中寻找资料,利用网络建立起交互学习指导方式,通过网上专家,让学生有更多的请教对象。教师还要掌握常见的机软件应用技术。例如,用Excel省时省力,处理数据;用PowerPoint多姿多彩,演示研究内容;用Access,做好管家。第二,教师要掌握观察法、调查法、法、比较法、经验法等最基本的教育科研,并用这些方法来指导学生进行研究性学习。最后,教师应掌握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出现的各种心理反应,做出正确判断,从而为学生的研究性学习服务。因此,这些对教师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应审视自己,不断地充实自己。教师必须终身地学习,不仅学习本学科内容,还要有兴趣探索其他学科,注重各学科的渗透,紧跟,不断进取,身体力行,做学生的榜样。3.学会欣赏学生。在研究性学习中,教师要用发展的眼光来看学生,重过程、轻结论;多鼓励,少批评。要为学生提供自由思想的空间,不要把自己的意见、结论强加给学生。珍惜学生的每一种思想火花。看到学生的进步,学会欣赏学生。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第4篇(全文1398字)
一、小学教育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研究
在新课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小学的教育教育管理工作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在教育改革的进程中,发现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
1、教学资源的缺乏和教学管理制度的滞后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主要问题,目前,大多数学校都是通过学习成绩来作为一个学生的衡量标准,充分暴露出应试教育的弊端,课程结构、课程内容及课程设置等方面都比较单一,不能体现学生的多样化发展,这就对教学资源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在新课程改革形势背景下,很多学校普遍由于教育经费的投入不足而导致教育资源比较缺乏,此外,教育教学管理制度过于统一化和刚性化,将学生的创造力和想象力基本忽视,学生的学科成绩被作为高校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管理水平的评定依据,而且教师评优、加薪和晋升都与学生成绩挂钩,教学评价太过形式化,造成教育教学管理质量的价值评定在某种程度上出现了偏激,对小学教学管理质量的提升起到了严重的阻碍作用。
2、注重文化教育而忽视素质教育是教育教学管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尽管改革开放以来提出了对素质教育的培养理念,逐步由人才专业知识向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方向转型,但是,我国的很多小学教育仍然主要是以文化教育为主导,注重文化课的学习,注重学生智育的培养,忽视对素质教育的培养,在课堂教学缺乏与素质教育相匹配的科目,这是与学校培养德、智、体、美综合素质全面的人才的目标是相违背的。
3、落后的教学管理观念和教学管理队伍的综合素质偏低是高校教育教学管理中的又一主要问题,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小学的教学改革也取得了不断的发展和进步,在人才培养模式、教学观念、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等方面都发生了相应的变化,可是,很多学校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管理理念,管理观念是教学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落后的管理观念导致教育管理手段和方式无法跟上教育改革的步伐。
二、提高高校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对策研究
针对在教育管理过程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如下几条策略来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进行提高:
1、创新性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首要任务。管理理念在小学教育理念里是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管理思想的创新是教育思想观念创新的开始,在一个科学的、创新的管理理念的引导下,能够为学校的教育教学指明方向和道路,有利于教育教学的发展。学校的发展潜力在很大程度是由创新的教育管理机制来决定的,管理创新是建立在教育研究和办学实践有机结合的基础之上的,通过坚持创新的、可持续的教育教学管理理念能够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从而促进学校在市场经济体制下的竞争优势,对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有非常大的作用。
2、注重教师综合素质和管理人员职业素养的提升是提高教育教学管理水平重要内容。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要执行者和引导者,学生创新能力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受到教师的教育教学创造性的影响的,通过教师进修培训进行继续教育,使教师的综合素质得到提升。教师实施因材施教的创造性教育教学活动,对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的培养和发挥起到非常重要的引导作用,能够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有利于教育质量的提高;此外,管理人员是教育教学管理的主要负责人,应该引起学校的足够重视,努力提高管理人员的综合素质,进行一定的专业培训,组建一支具备科学现代、创新观念、知识丰富、能力突出的管理人员队伍,是教学管理工作能够高效进行的重要保障,这些对于小学教育教学管理水平的提高都是相当重要的。
三、总结
综上所述,对小学教育教学管理进行提高是当前教育改革潮流下的必然趋势,对于未来社会高素质综合人才的培养至关重要,有利于教育教学质量的大力提高,可以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顺利发展。
教育教学管理论文第5篇(全文1726字)
体育考生能够被大学录取,需要具备两个基本条件:一是文化成绩要达到分数线要求,二是体育专业分数要达到分数线要求。就体育生自身特点来看,体育专业成绩基本上都能够达标,所以,文化成绩的好坏,对于体育生能否考上大学就显得至关重要。
为了使体育生训练与教学更趋于合理化,我们总结了一套适合体育生特点的教学方法,经过几次高考,证实这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并且赢得了广大考生和学生家长的一致好评。
一、单独成立体育班
前些年,体育生的来源主要是中考时我校降分数段以后特招上来的;近几年来,有些自身素质不错而学习成绩一般的学生为了加大高考成功的保险系数,也参加到体育队的训练当中,想通过体育高考,顺利走进大学的校门。这样就使得体育生的人数大大增加。
针对上述情况,我校于20xx年成立了第一届体育班,所有体育生高三时被编排到一个班,统一学习、统一训练、统一管理。
二、授课教师的配备
成立体育班以后,根据我校高三年级以复习为主的教学特点,为体育班单独配备六名任课教师(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六门学科)。这样一来,各学科教师就可以根据体育生的特点,安排复习内容和授课进度,有针对性地进行辅导。
(一)教案的编写
任课教师认真参考高考大纲,以考纲上75%的基础知识为主,根据体育生的文化情况,科学地编排教案。
(二)授课进度
课堂上,教师本着让大多数学生听得懂、跟得上的原则,放慢速度,详细讲解。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单独进行难点知识讲解,对一些学习成绩较差的学生单独进行课后辅导,保证不让每一个学生掉队。
(三)课后反馈
教师课后认真批改作业,详细填写反馈意见,通过作业了解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的程度,通过反馈信息,给学生指出正确的做题思路和良好的学习习惯,并且利用辅导自习的时间及时和学生们沟通,随时做好学生的思想工作。
三、课时的安排
每天早晨6:00-7:00上第一节早间训练课,上午7:40-11:30上四节文化课,下午2:00-3:40上两节文化课,3:50-5:50上两节训练课,晚上6:30-8:30上两节辅导自习,8:40-9:30上一节自习,这样把训练和学习时间相错开,有序安排,使得学习和训练互不影响。
四、班级管理
我本人是一名体育教师,20xx年被高三年级聘为体育班班主任,负责班级的训练和日常管理。在这一年的时间里,我和学生们吃住在一起,建立了深厚的感情,通过与他们的接触和交流,我发现做学生工作主要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
(一)及时做好思想工作
刚开学时,由于体育生成绩较差,大部分学生认为自己即使再努力,考上大学的希望也很渺茫,所以就想破罐子破摔。我就每周召开一次主题班会,及时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和他们谈心,帮助他们重新建立起高考必胜的信心,满怀激情地投入到学习和训练当中。
体育加试结束后,距离高考还有一个多月,这段时间有些学生认为体育加试完了,可以放松一下了,学习的劲头不象以前那么足了,上课听讲的效率也很差,我立即给学生们召开了一个名为“高考最后冲刺一个月”的主题班会,强调这一个月的重要性,要求他们要稳住心态,苦学一个月,迎接高考,不要给自己这一生留下遗憾。
(二)随时督促学习
体育生训练强度很大,在身体疲劳、饮食不规律的情况下,课堂上很容易分散精力,我会不定时地到教室去监督、检查,督促他们上课时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认真听讲,并随时随机检查各科作业的完成情况。高考前一个多月,我们教练员进行了分工,每节课都有一名教练员到教室和学生们一起上课,主要是提醒他们认真听讲,不要干与学习无关的事,任课教师们也利用加试前的训练时间(下午3:50-5:50分),进行讲授,从而加大了辅导力度。
(三)在日常生活中,和学生们交朋友,关心他们的生活
体育生大多数是住校生,我们教练组共8人,每天晚上都有一名教练员住在学生宿舍,整晚(夜)值班,督促学生们按时熄灯就寝。因为只有休息好才能保证第二天精神饱满地上好课,训好练。
在平时,我也从未摆过教师的架子,而是和学生打成一片,师生间相互交流、相互沟通、相互启发、相互补充。让学生在无拘无束中与自己沟通,谈学习,谈理想,谈人生,共同提高,共同发展。
五、结论
三年来我校体育生高考本一上线率一直处于廊坊市第一,与前些年相比,上线人数有大幅增加,下表就是我校近五年来体育生高考本一上线率对比:
数据充分证明了我校建立高三体育班的决策是正确的,特别是20xx年,在任课教师与教练员的共同协作下,高考取得了辉煌的成绩,本一上线人数32人,稳居廊坊市首位。同时,在20xx年高考中,在重点大学上也有新的突破,我班有两名学生被北京体育大学录取,一名学生被天津体育大学录取,两名学生被燕山大学录取。这次的成绩受到学校领导和学生家长的极度好评。
我校的教学改革尚在实践中,仍需不断完善。我们坚信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发展,将会使体育教学和管理逐步适应新时代的需要,将会为国家培养更多的栋梁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