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第1篇(全文1633字)
摘要:
计算机技术具有自身显著特点,满足通讯工作需要,在计费系统、信息管理、自动查号、数据管理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今后应该加强科学研究,顺应这种趋势,逐步实现高速数据网和多媒体通讯,推动计算机技术在通讯领域得到更为广泛的应用,方便人们日常生活。
关键词:计算机技术;通讯领域;计费系统;信息管理;数据管理
一、计算机技术和通讯技术的概述
计算机和通讯技术都是现代科学技术进步的结果,各有自己的特点和显著优势,给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带来便利。
1.1计算机技术概述。计算机技术包括硬件和软件两个组成部分,在人们生活和工作众多领域都得到十分广泛的应用。软件指的是存储于系统的程序和程序文档,是用户与计算机交流的接口界面,对整个系统运营,满足人们日常生活和工作需要具有积极作用。硬件包括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设备输入和输出系统,这些系统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统一于整个计算机系统当中,促进系统有效发挥作用,为人们使用计算机提供方便。计算机通讯除了具有数据传输功能之外,还能完成数据交换和数据处理工作,并且与计算机技术联系紧密。通常来说,计算机通讯适用于多媒体通讯,能传递和接受语音、文字、图像、视频等,并且数据信息传递效率高,呼叫平均持续时间短,抗干扰能力强,有着自身显著特点,也大大便利了人们日常生活[1]。
1.2通讯技术概述。通讯技术为人们快捷、方便地进行相互联系提供便利,增进人与人之间的沟通,拉进人与人之间的距离。随着通讯业务和通讯工具不断增加,传统通讯模式不能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现代通讯技术在计算机技术的支持下,不仅安全、可靠,而且快速、便捷,越来越受到人们普遍关注和重视,带给人们日常生活极大便利,得到越来越多人的认可。
二、计算机技术在通讯领域的应用
2.1在计费系统的应用。交换技术发展对系统交换要求进一步提高,要求系统具有专门的计费功能,常用专门计算机来实现计费。系统根据不同用户需求,合理设置功能,宾馆中可以将电话计费和客房管理计算机联网,对其进行综合管理,统一结账。一些单位还可以结合自身特点,采用分类计费方式,设立自己的专网,并建立公用电信网,满足计费工作具体需要。
2.2在信息管理的应用。企业和事业单位的运营发展,离不开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这是一种趋势和必然。在信息管理过程中,计算机有着显著特点和优势,建立数据信息系统进行管理具有重要作用,有利于全面掌握系统的相关信息,促进管理工作效率提高。同时,办公自动化和远程办公系统出现,也给信息管理带来加大的便利,满足人们日常工作需要,降低工作人员劳动强度,方便不同部门之间的信息传递,提高办公质量和效率,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也愈加广泛。
2.3在自动查号的应用。在自动查号也有着较为广泛的应用,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最为常见的是长途电话局、短途市话局,这些都采用计算机自动查号方式,不仅方便快捷,而且准确,能有效满足人们日常生活需要,带给人们通讯的便利[2]。
2.4在数据管理的应用。数据管理也离不开计算机技术,为通讯工作带来极大便利。例如,为用户提供统计功能,更新数据,修改用户密码等,这些都是数据管理功能的具体应用。进行系统规划和开发过程中,可以对通讯部门的数据进行有效管理,便于用户及时掌握相关数据情况,为系统使用和更新升级创造便利。
三、计算机技术在通讯领域的应用前景
随着社会进步,科研攻关力度增强,计算机硬件和软件不断更新和完善,通讯设备进一步发展,新技术和新措施进一步改进和完善,计算机将在整个通讯领域得到更加广泛的应用。目前人们常说的信息高速公路是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大容量光纤通讯技术融合的产物,它能同时传递文字、图片、音频、视频资料,比数控信息传递系统具有更大的灵活性,其综合性能更优,也更加便利了人们日常生活。因此,今后应该加大科研和技术攻关力度,不断改进技术,完善通讯系统,促进二者有效融合,从而取得更好的效果,给人们生活和工作带来更大的方便。
四、结束语
在整个通讯领域,计算机技术满足实际工作需要,其应用越来越广泛,并将发挥更大的作用。通过将计算机技术融入通讯领域,有利于实现资源共享,构建统一、高速、高效的通信网络环境,未来的发展方向是高速数据网和多媒体通讯技术。应该进一步加强科学研究,顺应这种趋势,推动计算机技术在通讯领域得到更好应用。
参考文献
[1]李培智。试论计算机技术在通信中的应用[J]。东方青年·教师,2013(5):177-178.
[2]张寒冰,朱宁。试论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的应用[J]。无线互联科技,2013(1):47-48.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第2篇(全文1795字)
一、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
计算机通信技术任借射频辨识模块、GPS无线通信技术、红外感应器件以及激光扫描部件等技术及部件,将互联网与任意物品相连,进而达到实现网络信息高整通信的目的。计算机通信技术能够智能识别信号,是当今通信技术领域研究的热点。计算机通信技术的特点表现在:首先,计算机通信技术可以实现多媒体形式的信息传输。这项技术能够完成语言、声音以及图片等信息的传呼,在数据处理与传输的过程中,计算机还同时完成了对于传输内容的临管工作。其次,对于数据和信息的传输效率都很高。传统的模拟数据在传输过程中,其速度能达到每秒2400比特,如果转换成字符可以传输18000个。数字信息传播单就字符来说,可以传输480000个。由此可见,数字信息传输比模拟信息传输有优势得多。再次,计算机通信建立信息传播方与信息接收方之间的联系时间较短。通过实践调查得知,传统的通信模式在信息传递中都需要持续三到五分钟,而计算机通信则通常短于一分三十秒。可见,计算机的信息传递速度很快。另外,计算机通信技术还会应用到缴费体系中。现代社会发展过程中,越来越多的缴费方法被人们所熟练应用,电脑缴费就是其中之一。很多连锁企业可以使用互联网缴费,还能用公共的电信网缴费,大大提高了连锁企业的结算效率,使客户缴费变得更方便、更快捷。计算机通信技术具有诸多的优势,在通信领域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二、通信领域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在通信领域也有众多可以应用计算机技术的方面,我们应大力发展计算机技术,使得通信领域在计算机技术的带领下得到更加迅猛、持续的发展。
1、在信息管理体系中的应用
时代在进步、社会在发展,企业的规模也在扩大。通信领域趋于将计算机与通信技术手段相结合,创建信息管理系统。在这一过程中,可以显着提升广大用户的实践效率,使企业得到了全面的发展。与此同时,企业为得到进一步可持续发展,实现高质量的信息管理,企业管理者应做好整体的统筹与规划。首先,要了解员工对于工作的现实需求,根据具体情况,完成各组织之间的协调工作。其次,建立计算机的网络系统,实现信息化办公,使企业的各项工作处于高效率的数据处理中。再次,做好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建设,积极运用当前计算机先进技术,进行远程、自动化办公。逐步实现企业管理现代化的过程,也就是将现代信息技术与先进的管理理念相融合,转变经营方式以及管理方式,对于通信企业的内外部资源进行整合,使通信企业效益得到提高,从而增强企业竞争力。
2、通信领域的计费管理体系的应用
通信领域中,传统的交换系统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计算机技术飞速发展的同时,人们对于交换系统提出了更高端的要求,要求有专业的计费功能。通过专业计算机来完成计费,可以依据用户的不同需求设计相应的计费功能,实现综合管理、统一结账。例如:宾馆的通信服务中,各房间都会有通信设备。在实际的操作中,就可以将电话计费要求与进行客房管理的计算机进行联网,实现分类计费或更加细化的管理要求,提高管理效率的同时,为客户的通信提供了方便。
3、自动查号功能和数据管理功能的应用
自动查号和数据管理可以说是计算机技术的实用性表现。传统的查号方式工作效率低,较容易出错,且需要耗费较多的人力资源。通过计算机技术的应用,大幅度提高了自动查号的工作效率。与此同时,还为用户提供了包括统计功能、更新数据、修改用户密码等功能,为用户提供了方便。另外,开发者在进行系统规划和开发的同时,使系统具有了自动查号功能,还可以开发相应的功能,能够实现对通信部门数据的有效管理,为人们的通信创造了有利条件。
4、加强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
任何技术的发展都离不开人力资源的支撑,计算机通信技术也是如此。注重对优秀人才的培养是行业发展的策略性方式。计算机技术领域是年轻人的天下,年轻人富有朝气和活力,思维敏捷,科研能力强,创新意识强,管理者应充分利用通信领域有利的发展趋势,完善相关的待遇以及鼓励政策,吸引人才的进入,为该领域的发展储备人才。与此同时,要创造有利的就业环境,促使优秀的计算机技术人才脱颖而出,进一步推动计算机和通信技术的发展,为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更大的便利。在推动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发展的同时,与之相对应的是相关法律法规的建立与完善。注重知识产权的保护,鼓励和推动技术创新,加大对智力成果的保护力度。通信技术人才的培养是多角度、多方位实现的,加强培养人才环境建设,为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利条件。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已经到来,计算机技术将会更好的服务于通信领域,计算机技术与通信技术的完美结合是信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计算机通信技术的应用价值和发展前景十分广阔。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需要技术人员继续努力,不断研究新技术,促进计算机通信技术向智能化、多样化的方向发展,将计算机技术在通信领域中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第3篇(全文2325字)
摘要:
本文首先对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从而说明其教育和培训问题具有重要意义;接着又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在教育和培训过程中的教育特点,并根据这些特点制定相关的教育措施;最后阐述了计算机技术在应用过程中的应用领域和应用产品介绍,说明了计算机技术的重要意义。
对于此类问题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计算机技术;教育;应用
绪论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学的进步,人们也渐渐进入了信息时代与数字时代,以计算机技术为典型代表的新时代已经到来。
而且伴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应用与发展,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也越发的明显和重要。
不但应用于关乎国民经济的各行各业,包括军事、农业、商业及工业等,为国家的繁荣和人们的生活安定占据着不可替代的位置。
然而,基于计算机技术的广泛应用,对于计算机技术的培训和教育事业也在蓬勃发展。
近年来,计算机的普及也渐渐转变了人们的思想,对于计算机的应用观念也在逐渐的转变,开始越来越依赖这门新兴的科学技术领域。
基于此,本文重点阐述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和应用方面的内容,对于计算机今后的发展具有一定得借鉴意义。
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
1.1发展现状
计算机自提出以来便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提倡,又经过多年的努力和研究,逐渐形成了以计算机为主体的计算机技术应用体系。
一般来讲,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大致分为五个阶段,即:第一阶段以电子管为主要原件;第二阶段以晶体管为主要元件;第三阶段以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第四阶段以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第五阶段以超大规模集成电路为主要元件。
目前我们正处于第五阶段,在这一阶段,计算机技术逐渐以多种方式并存,多种机型共同发展为主要标志。
同时对与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与教育也特别广泛,在我国各大中型城市均有计算机的培训机构;同时在学校中也都开设的计算机技术学科,以便更好地对其进行学习和应用。
1.2发展趋势
尽管计算机技术在现阶段已相对成熟,然而随着各国学者的不断探索,其还在不断的进行发展,因此在未来也主要概括在以下两个趋势进行发展[2]。
1.2.1结构化发展
计算机技术在未来的发展道路中,首先是结构化发展明显,从纵向来看,计算机技术逐渐由大型到小型进行发展,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到如今,也出现了用于特殊情况的巨型化计算机和微型化计算机。
从横向来看,计算机技术能够进行自我修复、升级和增长功能。
这体现了计算机所具有的独立性、智能性、累积性和渐进性的特点。
而在计算机的发展过程中,其自身结构也呈现了折中兼容的趋势。
1.2.2空间化发展
计算机的另一个发展趋势则是其空间化的发展。
其中包括复杂性特点、多样性特点、高集成性特点及人性化特点。
经过重组和更新,计算机技术更加复杂,以适应其逐渐微小化的特点;对于多样性来说不仅在形式上,在其功能上则适用于更加广泛的领域;对于高度集中性来说,其内部元件则更加的集中,以适应更加复杂的工作环境,同时其应用领域也呈现集中的特点;关于计算机技术等人性化发展,是其基本特点,通过代替人脑进行工作,同时兼有评价、审核和计算的功能,更加的便捷和高效。
二。计算机技术培训教育
2.1教育特点
鉴于上述计算机技术的发展现状及发展趋势,因此对于见算计技术的教育和培训方面,也具有其相应的特点[3]。
2.1.1实践环节强化
在计算机的教育方面,尤其强调实践和操作要求,在计算机学习过程中,只有通过对其输入有用信息,才能够输出相关的信息。
如此才能培育高质量的和具有综合能力的人才,所以在实践阶段必须得以强化。
2.1.2培养方式变革
由于计算机教育不同于其它的学科教育和培训,因此在进行计算机技术学习的过程中,不能通过传统的教育模式进行,这就强调了在实践中实施问题——解答——分析的过程来实现。
同时,各个环节都要彼此相关联进行。
2.1.3面向职业需要
计算机的应用领域呈现专业化特点,因此在培训过程中,需要根据学员的不同职业性质进行具有针对性的培训。
包括分析、计算等方面。
同时不仅在于理论知识的培训,更重要的是进行实际操作,以适应本职工作。
2.1.4多种模式并存
鉴于计算机的发展多样性,对其培训也要具有多样化特点,即多种模式并存的培训理念。
不但包括计算机技术本身的多样性,还包括应用领域的多样性。
2.2教学措施
在计算机技术的培训与教育过程中,为了提高教学效果,需要进行一定的措施[4]。
首先需要加强对计算机技术的理论与应用的认识,以增加学习的观念,并培养学习习惯;同时在师资力量方面要坚强建设,提供其综合实力;在课程设置和教学计划要不断完善,同时提高对学习相关设备的认识和支持;最后以计算机为依托,结合教师、学生和设备等各种资源,已达到综合利用。
2.3计算机技术教育新方式——协作式教育
在目前的计算机教育中,随着应用范围的广泛和深度的不断加强,单凭自身的能力已经无法完成给定任务,因此有关的学者逐渐提出一种新的学习及应用模式,即协作式教育[5]。
通过教师之间、师生之间和学生之间的协作,对计算机的学习和应用效果提高到了你一定的水平,这种模式已被大多数人所认可。
三。计算机技术的应用
3.1应用领域
在计算机的应用过程中,包括诸多的应用领域。
包括课堂教学与培训;计算机辅助设计应用;办公自动化管理;医疗分析;工业生产的检测与维护等,都过对其进行数据或者其他相关心得输入,从而得到理想中的数据,包括音频、视频、图像或者曲线等方面。
3.2应用产品
同时也派生出多种应用产品。
例如人机智能化和一体化计算机,主要用于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环境。
除此之外还包括一些升级套件和软件等产品,与计算机进行结合,从而实现综合应用。
3.3关键技术
就目前来说,计算机在应用过程中,所运用并体现其优越性的技术主要有数据压缩/解压技术;各类标准和协议;多媒体专用芯片技术以及相关的驱动软件技术等。
结束语
通过上述的介绍,说明了计算机技术的教育和培训至关重要,不仅体现了现代社会的科技型和先进性,同时也是在其应用过程中的重要支撑。
参考文献
[1]顾桂英。计算机技术的创新过程研究[D]。东北大学。2008.6
[2]冯航航。计算机技术的发展[J]。今日科苑。2011(4)
[3]王君。阿迪拉。计算机课程专业知识的应用[J]。计算机应用教学研究。电脑编程技巧与维护。2010(22)
[4]刘映杰。马义德。张新国。嵌入式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与教学应对策略探讨[J]。高等理科教育。2002(3)
[5]杨海军。协作式教学模式在计算机技术教育中的应用[J]。计算机与网络。2011(8)
[6]郭领伟。多媒体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及其实用化[J]。煤炭技术。1996(4)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第4篇(全文2710字)
[摘要]目前,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计算机专业的毕业论文质量正在不断的下滑。本文首先分析了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以及影响毕业论文的原因,并根据其原因给出了怎样提高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对策。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毕业论文论文质量
应用型本科院校计算机专业的毕业生,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实践能力和动手能力,而要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除了必要的去企业单位参加具体项目外,最为重要的一种方式就是通过毕业论文来驱动学生。同时,毕业论文也是培养学生独立承担工程任务的重要手段之一,从而使得学生的学习由被动转化为主动,成为学生由学校教育走向社会,培养独立思考问题的重要通道。目前,单纯的学校教育的传统的实践教学暴露出与信息技术企业需求和现代化工程应用型人才培养不相匹配的矛盾,而且这种矛盾愈演愈烈。如何突出毕业论文的质量,使项目驱动式的培养在整个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中的地位不断提高,满足社会需求,已成为目前大多数应用型本科院校重要的的研究方向。
1、目前计算机专业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
1.1、态度上对毕业论文不够端正
毕业论文在思想上不够这主要从指导老师和学生这两个方面可以体现出来。首先,由于目前就业形势严峻,在进行毕业设计期间,学生一部分忙于参加各种各样的招聘会,很少有人把毕业设计看得很重要,大多数学生认为能过就行;部分同学为了深造选择了考研,而毕业设计的时间与考研初试、复试时间重合,在两者不可兼顾的情况下,多数学生都选择了准备考研,而不是做毕业设计。其次,指导老师重视度不够,在学生写毕业论文期间,特别是刚刚升本的院校,大多数教师承担着繁重的教学任务,平均上课时节数是老牌本科院校的2到3倍,因此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时间很有限。另外,由于这些院校处在比较偏远的地方,对毕业论文的指导报酬比较低,使得部分教师对毕业论文也是采取消极的态度。
1.2、论文的选题单一
目前,学生的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是,老师先拟定好论文题目,给出相应的要求并设计好相关的任务书,学生在规定的时间段内进行选题。而这种选题方式往往又与学生的实际需求相脱离,同时也降低了学生毕业论文工作展开的积极性,最后得出的论文只是为了应付老师答辩的材料。另外一个方面,由于实验条件和指导老师的本身因素,给出的论文题目绝大多数是信息系统这样类似的题目,比如:网上在线考试系统,图书管理系统等这些陈旧的题目,这些题目已经做得非常的烂,没有什么可创新性而言。
1.3、管理不规范,监督不到位
尽管学校对毕业论文制定了相应的毕业设计管理规定,但在实施细则却没有根据学科、专业的特点来制定,可操作性不强。所能提供的资源仅能够保证各种文档资料、论文的规范性,而符合专业培养目标要求的毕业设计却难以保证。
应用型院校一般都是刚刚从一些师专等传统的专科院校升上来的,缺乏毕业论文指导的经验并且大多数处在边远的二级城市,因此经费少,质量监控体系不完善,监控也不到位,缺乏一套行之有效的监控措施。按照一般老牌院校做毕业论文的惯例,指导教师与学生之间每星期至少应该交流两次以上,以便随时了解学生毕业设计的进展情况。然而由于受到找工作、考研等特殊情况的影响,学生又缺乏主动性,不愿意主动找指导教师交流,从而使得整个的监控过程就成了一个形式。
1.4、经费投入和师资都不足
为了求得生存和发展,绝大多数的这类院校都进行了扩招,导致生源的质量也不断下降,同时也大大加大了指导教师工作量。此外,这类院校的老师待遇相对比较低,使得许多水平较高的优秀教师都是采取一种职称上去就走人的态度,造成了有资格,有能力指导学生进行毕业设计的教师相对不足。
1.5、论文抄袭校对论现象严重
尽管各个学文抄袭现象处理都非常的严,然而,仍然存在部分学生将网络上检索到的多篇论文稍加修改,重新组织加工,从而就变成了自己的毕业论文,这种现象不仅存在而且还大有愈演愈烈的趋势。
2、提高毕业论文质量的有关应对措施
2.1、端正态度,提高思想认识
要让学生知道毕业论文与其它课程一样,是人才培养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只有把它做好才能够顺利的毕业。对于学生做毕业论文的态度,指导老师善于开导学生,笔者今年指导了几个学生,其中就有两个同学对毕业论文一点也不重视,开题报告也是敷衍了事,设计根本就不做,笔者在跟踪论文写作的过程中,通过打电话,每周跟踪其进展状态等方式,经过耐心的教导,学生认识到毕业论文不仅仅是个任务,也是为自己走行新的工作岗位的一次练兵的机会,从而端正了态度,由被动变为了主动。
2.2、建立毕业论文的双向选题机制
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工作是写作毕业论文的重头戏,选题的好坏直接影响其毕业论文的质量。传统的由指导老师指定命题的方式已经越来越不能够满足实际的需求了,因此选题应该是个双向的过程,指导老师应该结合学生的兴趣和现在社会对人才的需要两方面来拟定题目。
目前,由于学生的就业成为了衡量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一个方面,大多数的院校在大四的第一个学期就要求他们找工作,这就导致部分学生的毕业论文提前到暑假就开始,同时社会对计算机人才的需求,要求学生必须具备一定实践能力。因此,开展好毕业论文工作,是摆在我们前面的重要任务。
①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对学生的选题进行适当的引导。学生所选定的题目要兼顾兴趣、可操作性和可实践性,尽量选择一些具有实际意义的应用性质的工程、反映现阶段发展需求的题目,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⑦兼顾选题与就业。笔者发现毕业生大致可以分为三类,一类学生可能在毕业设计期间可能需要在单位顶岗上,这类学生在选题时最好能与其工作的内容相关,形成联合培养的方式,一类是已经考取研究生,这类学生在选题时应注重科研能力的培养,为后期的继续学习深造做准备;另一类就是变找工作变写论文的学生,对于这类学生选题时则应注重培养他们的应用能力。
2.3、完善毕业论文的评价体系
为提高毕业论文的质量,指导老师要认真对毕业论文的整个过程进行严格的跟踪检查,规范管理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从学生选题开始,开题报告,中期报告等贯穿整个毕业论文过程,只有通过才能参加答辩。毕业设计的成绩由3部分组成,指导教师综合学生的平时表现和毕业设计论文给出的成绩占40%,论文评阅教师给出的成绩占25%,毕业设计答辩小组根据学生的答辩情况给出的成绩占35%,保证了毕业设计成绩的公正性。
2.4、加强指导教师自身素养的建设
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院校要优化指导教师结构,提高他们的学术水平和软件开发能力,可根据计算机专业的特点选择一些“双师型”的人才来担任指导教师。为了弥补指导教师的不足,也可聘请公司、厂矿的一些工程师来担任。另外,扩展培养指导教师的途径,争取每年都安排部分青年教师到公司、厂矿去锻炼,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3、结论
总而言之,对于培养应用型人才的院校计算机专业的学生来说,毕业论文是学生走向工作岗位或深造前的重要的练兵,也是最后一个实践性的教学环节。只有充分调动指导教师和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效的监控和管理毕业设计的各个环节,才能提高毕业设计质量,培养出适应社会需求的,掌握软件工程知识体系,具有软件设计与开发能力的计算机专业人才。
参考文献
[1]教育部高等教育司。北京市教委。高等学校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手册[M]。
[2]毛力,袁励红高校本科毕业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及对策[J]。
计算机应用技术论文第5篇(全文2934字)
由于自然环境因素的影响,煤炭开采生产常常面临诸多方面的障碍。在生产技术上,煤炭企业难以达到高难度采矿生产的需要;在生产方式上,煤炭企业缺乏先进的控制技术作为支撑。这些问题不仅降低了煤炭企业的采煤生产效率,也容易引起各种安全意外事故,增加煤炭企业生产难度,同时扩大了成本投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运用,大大增强了采煤生产的安全性、可靠性及持续性,提升了采煤生产中的配煤效率。
1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类型
考虑到煤炭经济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重要性,企业在制定煤炭生产计划时必须要控制好每个环节的作业质量,控制好采煤生产的质量、产量等核心指标。传统配煤方式造成的各种缺陷,既增加了企业参与煤炭生产的难度,也加大了开采成本的投资金额。鉴于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优越性能,其用于煤炭开采的配煤工序时可显著改善生产效率。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包括:
(1)数据采集系统。数据采集是为了收集到更多的配煤信息,为生产人员的操作提供可靠的依据,计算机控制系统中的数据采集功能则能满足这一要求。利用该系统可以对生产过程各种工艺变量进行巡回检测、处理、记录及变量的超限报警,并且做好各类实用数据信息的实时分析,以判断采煤生产的状态是否正常,提醒操作人员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2)数字控制系统。数字控制系统运行之前要经过一定的计算处理,再把计算所得的结果经过传输通道递交给控制中心[1]。计算机控制系统收到信号后,可对被控制对象加以调控处理,以确保采煤数据的准确性。数字控制系统在模拟阶段运行时信号的传送不需要数字化,只需要结合计算机自带的计算功能便可处理相应的信息,方便了煤炭开采生产控制需要。
(3)监督控制系统。计算机监督控制系统的作用表现在两方面:一是监督煤炭开采生产,对出现的质量问题及时检测反映;二是指导配煤工作,在配煤时利用监督系统可引导操作人员按照标准的质量分配原煤。为了保证监督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计算机操作人员可利用数据建模的形式分析配煤信息,编制更加科学的配煤方案,提升了配煤数据的处理效率。
(4)分级控制系统。这种控制指的是“集散控制系统”,该系统用于采煤生产可对生产过程实施多方面的分级控制,如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分散控制等等,是一种功能强大的控制系统。分级控制系统的各项设备具备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有助于创建人机操作模式,帮助了煤炭企业生产加工流程的规范运行,改善了系统控制的性能。
(5)总线控制系统。总线控制系统对采煤现场进行总体控制,涉及到采煤、配煤的大部分环节。利用总线控制系统能引导采煤人员的科学作业,如:此系统中利用智能传感器、执行器等数字化控制模式,将数字信号取代4~20mA模拟信号,从而调控配煤加工的规划进行。在通信技术、电子技术等共同促进下,现场总线的控制技术得到了更新发展。
2传统采煤模式中配煤的缺点
(1)质量问题。按照行业技术标准要求,配煤环节主要是参照需要的燃煤特性进行调配。但受到技术条件、配煤设备、人员技能的限制,早期企业在配煤时没有控制好不同煤燃料的比例大小。人工配煤的质量水平较低,从而造成煤炭材料燃烧后未能达到理想的效果。
(2)投资问题。采煤生产需要投入大批资金作为支撑,而配煤作为采煤的后期处理工作,其同样会影响到成本投资金额的大小。传统配煤过程中,作业人员因对原煤量大小控制不当,使得配好的煤资源无法正常使用,增大了配煤作业的成本投资,使得企业的日常经营效益减小。
(3)调控问题。一套配煤方案确定之后,企业则会安排施工人员参与配煤工作。而采煤工序中并没有对配煤制定调控方案,许多采煤人员仅注重于原始煤炭的开采利用,使得配煤工作未能得到综合的调控配置[2]。如:在配煤秩序上缺乏科学的领导,在配煤方法上没有标准的规定等。
(4)环保问题。煤炭在满足社会能源利用需求的同时,其带来的污染问题同样值得重视。传统配煤方案里没有控制煤炭的质量、重量、比例及种类等,造成煤炭燃烧后的污染率上升20%左右。这不仅反映出我国配煤技术的落后,也体现了企业在采煤生产中管理工作不到位等一系列问题。
3计算机控制系统指导配煤生产
配煤软件的推广是计算机控制系统指导采煤生产的主要表现,通过将计算机控制系统与采煤生产设备相联系,实现配煤流程的一体化操作,对于煤炭企业生产而言是一种技术上的更新。利用计算机指导采煤生产后,许多生产工艺流程也摆脱了传统采煤的不足,呈现了多个方面的优势。具体表现如下:
(1)提升效率。计算机控制系统指导采煤、配煤之后,作业人员的工作效率将显著提升。配煤软件的利用更是提高了作业效率,如:计算筛分浮沉表,收集煤质资料;分析原始煤炭材料的可用价值,确定煤材料的性价比;科学推测重选、浮选、筛分的作业状况,编制更加科学的选煤流程等。
(2)资源配置。资源优化配置是自动化配煤的首要目的,也是节约企业生产成本的保证。利用配煤软件可充分利用各资源。为了充分利用煤炭材料,可以将优质煤、劣质煤按照一定比例配合起来燃烧使用,这样可以避免劣质煤的丢弃浪费,提升了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
(3)优化比例。软件配煤的最大优势在于避免了人工配煤的不足,尤其是在配煤量的控制上把握得更加准确。如:利用自动化软件按照用户输入的源煤数据、精煤目标成分数据等,对标准范围内运行的配煤方案详细归类。操作人员根据实际需要可适当调整配煤质量以协调好比例。
(4)减少成本。降低成本是提高企业经济效益的保证,煤炭企业的生产成本包括生产总成本、单位成本及销售成本等。采用自动化配煤软件之后,配煤效率提升20%~25%,生产成本降低10%[3]。另外,计算机控制系统的运用也促进了行业技术的改革创新,企业创造了更多的效益。
4控制系统下配煤软件的运用
目前,国内已经开始推广运用的配煤软件可完成动力配煤、洗选配煤及炼焦配煤等3大形式的配煤,每一种方案都可以在计算机系统上自动运行。控制系统与计算机软件联合运用后,基本上建成了自动化生产模式,煤炭企业采煤、配煤的效率显著提升。
(1)动力配煤。在动力配煤方法中融合了多项学科知识,此种自动化配煤涉及到了化学、煤的燃烧动力学、煤质测试等理论。在此前提下,把各种性质、质量、重量的煤炭综合处理,如振动、挑选、粉碎等,再添加适当的化学试剂搭配使用,从而达到锅炉燃烧需要的条件,该自动化配煤操作流程简单[4]。
(2)炼焦配煤。炼焦煤具有多方面的化学作用,其采用热分解、结焦等工艺,生产出焦炭、焦炉煤气、炼焦化学产品等。此种自动化配煤形式是大部分企业广泛运用的方法,且具备了许多生产优势,如能显著提升煤炭资源的使用效率,减小企业生产的成本,确保焦炭的质量达到标准要求,让产品的用途更广。
(3)洗选配煤。洗选配煤是通过计算机自动化操作,对原始煤炭材料进行清洗、筛选、配合等处理,实现了煤炭资源的高效利用。根据试验检测结果显示,洗选配煤处理后的炼焦精煤灰分降低1%,炼铁高炉利用率上升5%,煤炭燃烧的污染率降低0.2%。因而,这种配煤方式在经济、环保方面都有较高的价值。
5计算机控制配煤的相关原理
配煤软件的运用必须要借助于计算机控制系统作用的发挥,但同时也要参考相关的理论知识,这样才能在生产实践中获得更大的利益。在配煤软件运行期间,生产操作人员掌握配煤的基本理论,可指导其在生产中规范生产。计算机控制系统下的配煤理论如下:
(1)重叠性原理。这种原理的核心在于温度的控制连接,保持不同煤材料之间的温度处于标准范围,然后才能实现配煤效率的提升[5]。
(2)互换性原理。焦炭质量的好坏由炼焦炭内部的成分组成所决定,如活性组分、惰性组分等,且与配煤人员的操作水平也有较大的联系。
(3)共炭性原理。共炭性配煤需要采用适量的非煤粘结剂,再配合使用机渣油、塑料类、沥青等加快煤炭的共炭化反应速率。
6结论
综上所述,采煤生产状况决定了后期的煤炭经济发展水平,在采煤过程中不仅要控制好生产秩序,还要对“配煤”工作给予足够的重视。计算机控制系统运用于配煤操作具备多方面的优势,不仅提升了配煤操作的效率,也大大降低了煤炭生产人员的工作难度,推动了我国煤炭经济的可持续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