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电一体化论文第1篇(全文472字)
我是xx,是xx学校xxx专业的毕业生,我学习的是机电一体化专业,我自己本身对这个专业很喜欢,在大学期间,我学好了专业知识,能力得到了提升。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头脑。
不断挑战、不断完善是支持我在大学四年中进取的不竭动力。
母校踏实严谨的学风使我树立了勤奋刻苦、敏捷思辨、努力求知的学习态度,扎实的专业知识和熟练的计算机技能相结合的知识结构,是我的一大优势。
在专业基础学习中,我学习了电子电路设计软件,单片机,plc可编程控制器等,善长于电子电路的开发与设计及单片机的应用。
我深知,作为一名电类学生,掌握计算机应用的必要性,先后学习了多种计算机编程语言c、汇编语言等,能熟练掌握与应用office、windowsxp,顺利的通过计算机等级考试,取得了良好的成绩。
“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时间不等人,不超越时间的人将被历史淘汰。
拿破仑说过:“不想当元帅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我要说“不想干出一番事业的职员也不是好职员”,我要与风赛跑,我相信实力与魅力征服一切,但我更希望能在最年轻、最有能力、最有挑战意识的时间里培养、体现自我价值,成长为能吃苦,能战斗的英才。
因为年轻,所以我要有干劲和信心;因为年轻,我也有缺点和不足。
但我愿在新的环境中与其他同事共同学习、共同进步、共同创造企业财富。
思考、创新、追求、给予,是我不变的人生信条。
机电一体化论文第2篇(全文607字)
由于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独特性,使其应用于工程施工时有着发展的综合性。机电一体化作为综合性发展的科学技术,它还能够以不同发展的方向向前发展。具体来说,当机电一体化技术向着微型化、智能化以及模块化方向发展时,就会使得被应用的工程项目呈现集成化建设。这是使工程项目的建设成果实现整体的模块化,这一平台的建成可以将机电一体化技术发挥出多项功能。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具体应用过程中,需要制造专用工具从而服务于工程项目的具体建设。而实现了模块化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在应用于具体建设时就可以通过更换不同的模块来进行操作。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扩大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应用范围。
此外,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人们对于快捷化、人性化服务的需求越来越高。这就要求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还应朝着网络化、数字化以及人性化的方向发展迈进。机电一体化技术的数字化可以实现对机电产品的远程控制,这就意味着其机电产品的运行是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使应用的工程项目更具人性化建设[3]。对于机电一体化的网络化发展,其可以实现了多个机电产品的联合工作。这就可以使机电产品能够完成一系列的复杂任务,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和设备的运行风险。
机电一体化技术朝着上述几个方向发展,是未来对其进行科学技术研究的主要内容。因为这些方向可以使其应用的范围和使用的领域更加多元化。尤其是机电产品一机多用的功能,在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设备的重复使用。而且,还使能源得到了更有效的利用,所以,这是实现机电一体化产品绿色发展的重要发展方向。
机电一体化论文第3篇(全文2065字)
摘要机电一体化是一门新兴的学科,但它已经逐渐的渗透到各个社会领域中,特别是在机械研创、应用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我国在通讯技术、电子技术等方面都取得了发展,为机电一体化的研发和应用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本文通过对机电一体化技术现今的发展情况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的探析其在今后必将走向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指出机电一体化技术上的革新和发展也能有效的转变我国当前的技术形态,并实现与国际的共同发展。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PLC技术;发展趋势
引言
当前,电子、通讯等方面的技术得到了革新,有效的推动了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并实现了机械和电子技术之间的融合。
尤其是在微型计算机、集成电路产品进入到市场后,为机电一体化的深入研究和发展创设了积极的条件。
与此同时,国内高等院校以及相关企业单位都在进行了相关的研究,为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和技术革新搭建了坚实的基础。
1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
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开始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了研究,国家也为此投入了多项人力物力,在2010年的发展纲要中,明确指出要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进行革新和发展,并提出了相关的策略。
及至到上世纪90年代,机电一体化已经迈入到另一个发展的进程,其突出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其一,光学、通信等社会领域的技术已经应用到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研创过程中,尤其是随着微细加工技术在其中的广泛应用,有效的带动了微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其二,机电一体化系统无论是在设计阶段,还是在集成分析过程中,都已经迈入了智能化的发展阶段,并把其作为一门学科进行独立的研究;其三,随着光纤技术、人工智能技术等新型技术的深入研究和应用,有效的为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创设了一个更为宽广的发展空间。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长期以来,工业一直都占据我国社会经济的主导地位,工业的领先发展也在不同程度上促进了机械制造产业的快速发展,特别是对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事实上,机电一体化是一种综合的技术领域,以电子技术及其相关的应用作为发展的中心部分,其中微型计算机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发挥的作用更加的突出。
2.1智能化
在机电一体化的不断发展进程中,智能化是作为它根本的发展趋势,同时也是体现相关机电产品的有效渠道。
智能化是对工业机械操作系统的一种简述,它还具备多个方面的能力,如推断力、决策力等。
现代化的机电一体化与传统的技术相比较,要真正保证它的智能化推进就应该基于现代机械理论的发展过程中,同时还应不断的结合生理学、计算机科学等方法和理念,在吸收芯片技术等取得的成果来实现。
基于智能化的基础上,机电一体化的视角焦点集中在产品的整体性能上,当前自动清洁机等产品都已经步入到了研创的发展阶段,正是通过对这些产品实行智能化的控制和处理,才能进一步的保证产品的综合质量。
2.2集中监控化
集中监控化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日益深入,它的突出优势就是能有效的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和管理。
它与传统的机电产品相对比可以得知,在集中监控下的设计过程中,更多的是注重各个支部功能的合一作用行,换句话说,在中央监控系统的监测下,只要其中某一个系统发生了阻碍,就可以得到及时的发现,并对其进行处理。
随着机电一体化不断的发展,更加注重相关设备的安全性,并借助技术上的革新来保证机电设备的集中监控化。
2.3网络化
当前已经进入到了计算机网络的时代,网络也已经覆盖到各个社会领域中,自上世纪90年代后,我国的机电一体化在研创的过程中就开始与网络技术相接轨,并在网络技术的支撑下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特别是进入到21世纪后,以网络技术为基本媒介的远程技术在社会上兴起,促使远程控制技术在我国的机电一体化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从而有效的引领机电技术迈向了新时代。
在今后的机电一体化发展过程中,网络技术能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产品的安全性和作用性。
2.4微型化
微型化的基本特征是不需要对机械和控制进行相互的区别,而是实现了两者之间的充分融合,所以对于机电一体化的研究和应用来说,就不需要把传感器、CPU等核心部分进行相的分离,并且缩减了产品的体积,促使机电一体化在技术上取得了全新的成就。
我国已经陆续的研创出一些微机电一体化产品,这些产品也在我国军事、通讯等领域中得到应用,但我国现今仍然还存在微机械技术处在低水平的棘手问题,在今后的技术研究中应针对这些问题进行突破。
2.5PLC技术的应用
PLC的全称是可编程逻辑控制器,它具备逻辑监控、数据采集等功能,因此,它在机电一体化的领域中,可以实现高速脉冲输出与接收,并在这一功能下还具备了传感器。
这与传统的机电系统相对比,PLC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广泛运用可以保证数量的控制,并可以使相关的数据得以显现,这就有助于管理人员对各种数据进行及时的统计。
另外,PLC技术在机电一体化中的应用还表现出通讯功能,实现了运动控制、通信联网等功能的实现。
3结论
总之,虽然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已经取得了较为明显的成绩,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仍然存在一定的差距。
但是在我国社会经济的推动下,尤其是在机械制造业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下,我国的机电一体化技术必然迈向新的发展道路,对于机电一体化今后发展趋势的研究也具有现实的意义,是实现农业大国转向工业大国的基础条件。
与此同时,在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革新的过程中,我国也十分注重技术的创新发展,对现存的不合理技术格局进行全面的改编,并使其与国际的技术力量相融合。
参考文献
[1]刘伐。浅谈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前景[J]。技术与市场,2011(6)。
[2]王晓晶,董翠敏。机电一体化技术的现状和发展趋势[J]。湖南农机,2008(4):158-159.
机电一体化论文第4篇(全文2143字)
【摘要】本文阐述的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定义,特点以及发展历程,并针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所需的共性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基于此分析,探索了未来机电一体化发展的方向,对机电一体化的研究有参考指导意义。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历程关键技术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最早出现在1971年日本杂志《机械设计》的副刊上,随着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快速发展,现在的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技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
它不是上述技术的简单拼凑,而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合理配置各功能单元,使得整个系统具有高质量,高可靠性的特点。
机械工程技术由纯技术发展到机械电气化,仍属传统机械,其主要功能依然是代替和放大的体力但是发展到机电一体化后,其中的微电子装置除可取代某些机械部件的原有功能外,还能赋扑许多新的功能,如自动检测、自动处理信息、自动显示记录、自动调节与控制自动诊断与保护等。
即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仲,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眼神,具有智能化的特征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电气化在功能上的本质区别。
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的设备。
1、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过程
机电一体化经历了长期的产生于发展过程,大致分为三个阶段:
萌芽阶段:20世纪60年代以前为萌芽阶段。
由于电子技术发展迅速,人们逐步使用电子技术的初步成果完善机械产品的性能。
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机械产品与电子技术的结合使得许多性能优良的产品出现,对战后经济的恢复和技术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蓬勃发展阶段:20世纪70年代至20世纪80年代是蓬勃发展阶段。
在这一阶段,人们主动地利用新技术的巨大成果创造新的机电一体化产品。
应该特别指出的是,日本在推动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方面起了主导作用。
日本政府于1971年3月颁布了《特定电子工业与特定机械工业振兴临时措施法》,要求企业界“应特别注意促进为机械配备电子计算机和其他电子设备,从而实现控制的自动化和机械产品的其他功能”。
这一时期,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通信技术的发展,为基点一体化的发展奠定了技术基础。
智能化阶段: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至今称为智能化阶段。
机电一体化技术向智能化新阶段迈进。
人工智能技术及网络技术等领域取得的巨大进步,为机电一体化技术开辟了发展的新天地。
大量的智能化机械产品不断涌现。
出现了“模糊控制”和“混沌控制”等新概念。
机电一体化的目的是使系统高附加值化,即多功能化、高效率化、高可靠化、省材料省能源化,并使产品结构向轻薄短小巧化方向发展,不断满足人们的生活多样化需求和生产的省力化、自动化需求。
因此,机电一体化的研究方法并不是拼拼凑凑的“混合”设计法,应该从系统的角度出发,采用现代设计分析方法,充分发挥边缘学科技术的优势。
2、机电一体化发展的共性关键技术
机电一体化发展所采用微电子技术必须解决一些共性关键技术。
这些技术包括检测传感技术、信息处理技术、伺服驱动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精密机械技术及系统总体技术等。
各部分所包括的内容如下:
检测传感技术:检测传感器的检测对象有位移、压力、温度、速度、加速度、流量等物理量,其检测精度的高低直接影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性能好坏。
检测传感技术的主要难点在于提高可靠性、精度和灵敏度。
信息处理技术:信息处理技术包括信息的输入、变换、运算、次数和输出技术。
信息处理是否及时正确,直接影响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质量和效率,因而成为机电一体化产品的关键技术。
在信息处理技术方面存在的问题有减轻重量、提高处理速度、提高可靠性和抗干扰能力以及标准化、提高操作性及便于维修保养等。
自动控制技术:自动控制技术包括高精度定位控制、速度控制、自适应控制、自诊断、校正、补偿、再现、检索等技术。
其技术难点是现代控制理论的工程化与实用化,以及优化控制模型的建立等。
伺服驱动技术:伺服驱动技术主要是指执行元件中的一些技术问题。
伺服驱动包括电动、气动、液动等各种类型。
希望之星元件满足小型、重量轻和输出功率大等三个方面的要求,以及提高对环境的适应性和可靠性。
精密机械技术:机电一体化产品对精密机械提出的新要求有:减轻重量、缩小体积、提高精度、提高刚度、改善动态性能等。
系统总体技术:系统总体技术是以中国从整体目标出发,用系统的观点和方法,将总体分解成若干功能单元,找出能完成各个功能的技术方案,再把功能和技术方案组合成方案组进行分析、评价和优选的综合应用技术。
机电一体化产品要求系统的协调性很好,否则即使各个部分的性能、可靠性都很好,性能和产品也很难保证正常运行。
3、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进步,对机电一体化技术提出了许多新的和更高的要求,出现了新的概念。
如数控技术、CNC、FMS、CIMS及机器人等都被一致认为是典型的机电一体化技术、产品及系统。
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有以下几点:
高性能化:高性能化一般包含高速化、高精度、高效率和高可靠性。
新一代CNC系统就是以此“四高”为满足生产急需和人诞生的。
可实现告诉数据传递,在相当高的分辨率情况下,系统仍有高速度,此外其效率也非常高。
智能化:人工智能的研究日益得到重视,其中机器人与数控机床的智能化就是重要应用。
智能机器人通过视觉,触觉和听觉等各类传感器检测工作状态,根据实际变化过程反馈信息并作出判断与决定。
数控机床智能化,使用各类传感器对切削加工前后和加工过程中的各种参数进行监测,并通过计算机系统做出判断,自动对异常现象进行调整和补偿。
此外,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还有系统化,轻量化及微型化等
参考文献:
[1]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及应用,梁俊彦
[2]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张建民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06.2
[3]机电一体化技术与系统梁景凯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11
[4]机电一体化原理及应用吕强国防工业出版社2010.11
机电一体化论文第5篇(全文3013字)
[摘要]机电一体化对社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力,同时也是科技发展的必然结果。
本文主要阐述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的现状,并对其发展趋势进行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机电一体化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不是机械装置与电子装置的简单组合,是将机械技术、电工电子技术、微电子技术、信息传感器技术、接口技术、信号变换技术等多种技术进行有机地结合,并综合应用到实际中去的综合技术。
其目的是增加系统的功能,提高其效率、可靠性和性能/价格比,节省原材料和能源,降低生产成本。
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机电一体化”涵盖“技术”和“产品”两个方面。
机电一体化产品不仅是人的手与肢体的延伸,还是人的感官与头脑的延伸,具有智能化的特征。
现代化的自动生产设备几乎可以说都是机电一体化设备。
1、机电一体化的应用领域
1.1自动生产
在国民经济生产和生活中广泛使用的各种自动机械、自动生产线及各种自动化设备,是当前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的又一具体体现。
自动机或生产线中广泛应用了现代电子技术与传感技术,如可编程序控制器,变频调速器,人机界面控制装置与光电控制系统等。
机电一体化的应用对生产效率的提高具有显著的作用。
1.2机器人
机器人是20世纪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
从某种意义上讲,一个国家机器人技术水平的高低反映了这个国家综合技术实力的高低。
机器人已在工业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且正以惊人的速度不断向军事、医疗、服务、娱乐等非工业领域扩展。
毋庸质疑,21世纪机器人技术必将得到更大的发展,成为各国必争的知识经济至高点。
在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科学发展的基础上,产生了具有感知、思维和行动功能的智能机器人,是机构学、自动控制、计算机、人工智能、微电子学、光学、通讯技术、传感技术、仿生学等多种学科和技术的综合成果。
智能机器人可获取、处理和识别多种信息,自主地完成较为复杂的操作任务,比一般的工业机器人具有更大的灵活登、机动性和更广泛的应用领域。
智能机器人作为新一代生产和服务工具,在制造领域和非制造领域具有更广泛、更重要的位置,如核工业、水下、空间、农业、工程机械、建筑、医用、救灾、排验、军事、服务、娱乐等方面,可代替人完成各种工作。
同时智能机器人作为自动化、信息化的装置与设备,完全可以进人网络世界,发挥更多、更大的作用,这对人类开辟新的产业,提高生产水平与生活水平具有十分现实的意义。
1.3汽车电子化
产品汽车上比较常用的一般有5种仪表和3种相应的传惑器,即电流表、机油压力表、水温表、燃油表、车速里程表等指示仪表和机油压力传感器、水温传感器和油量传感器。
目前,电子化仪表已经取代机械式仪表。
这是由于机械式仪表一旦出现故障将很难处理,而电子化仪表则不同。
采用电子化仪表不仅可以改进驾驶员的目视性,还有助于汽车仪表的多样化。
2、机电一体化的发展趋势
机电一体化是机械、微电子、控制、计算机、信息处理等多学科的交叉融合,其发展和进步有赖于相关技术的进步与发展。
2.1数字化
微控制器及其发展奠定了机电产品数字化的基础,如不断发展的数控机床和机器人;而计算机网络的迅速崛起,为数字化设计与制造铺平了道路,如虚拟设计、计算机集成制造等。
数字化要求机电一体化产品的软件具有高可靠性、易操作性、可维护性、自诊断能力以及友好人机界面。
数字化的实现将便于远程操作、诊断和修复。
4.3网络化20世纪末,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世界带来了巨大的变革,同样也给机电一体化技术以重大影响,由于网络的普及,基于网络的各种远程控制和监视技术方兴未艾。
通过网络对机电一体化设备进行远程控制,例如当代数控机床配装的CNC系统不少具有以太网接口,可以直接连入企业内部的局域网,实现制造过程的集成,当然进一步还要通过企业的主干通讯网实现制造环境与企业级的ERP等系统的集成。
在此基础上,再通过因特网就可以实现企业间的网络化了。
此外,基于PC的CNC系统连接调制和通讯软件,还能借助因特网进行远程诊断。
可见远程控制的终端设备本身就是机电一体化产品,现场总线和局域网技术使家用电器网络化成为可能,利用家庭网络把各种家用电器连接成以计算机为中心的计算机集成家用电器系统,使人们在家里可充分享受各种高技术带来的好处,因此,机电一体化产品无疑应朝网络化方向发展。
2.2人性化
近几年,处理器速度的飞速提高和微机的高性能化,为嵌入智能控制算法(专家系统、模糊逻辑、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及其混合技术等)创造了条件,再加上传感器系统的集成化与智能化,有力地推动着机电一体化产品向智能化方向发展,使其具有某种程度的判断推理、逻辑思维和自主决策能力。
智能化发展的结果出现了智能机器人、智能医用器械、智能探测仪等等。
智能机器人可以获取、处理和识别多种信号,自主地完成较为复杂的操作任务,比一般工业机器人具有更大的灵活性、机动性和更广泛的用途。
在本世纪,具有像人的四肢、灵巧的双手、双目视觉、力觉及触觉感知功能的仿人型智能机器人必将被研制出来。
机电一体化产品的最终使用对象是人,如何给机电一体化产品赋予人的智能、情感和人性显得愈来愈重要,机电一体化产品除了完善的性能外,还要求在色彩、造型等方面与环境相协调,使用这些产品,对人来说还是一种艺术享受,如家用机器人的最高境界就是人机一体化。
2.3光机电一体化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微电子技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光学技术与机械技术的相互交叉与融合,是诸多高新技术产业和高新技术装备的基础。
它包括产品和技术两方面:光机电一体化产品是集光学、机械、微电子、自动控制和通信技术于一体的高科技产品,具有很高功能和附加值;产品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适应性强、使用寿命长、操作更方便的特点。
光机电一体化技术是指其技术原理和使光机电一体化产品得以实现,使用和发展的技术。
只要合理采用这种技术,便能够产生很高的功能水平和附加价值,给生产商和用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
光机电一体化的未来技术热点主要包括:激光技术、激光快速成型技术[1]、传感检测技术以及光能驱动技术。
比如说激光打孔、刻槽、标记、光化学沉积,还可以制造光制动器和光机器人[2]等。
2.4绿色化
绿色设计,是指以高效利用资源和能源获得绿色产品为目的的设计。
在20世纪,机械工业获得了飞速的发展,其发展模式基本是以大量消耗资源、能源为代价来取得的。
但地球上的一次性资源、能源毕竟有限,随着世界人口的日益增多和人们对物质生活越来越高的要求,这种高投入高输出发展模式能否持续下去、还能持续多久,已成为国际社会的重点研究课题,分析论证表明:改变高投入高输出的传统粗放型发展模式,采用以资源、能源的高
效利用为特色的集约型发展模式,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根本出路。
绿色产品是人类实现可持续发展、拥有高质量生存环境、享受健康生活的必然要求,也是未来技术经济发展的大势所趋。
2.5自律分配系统化(柔性化)
今后的机电一体化产品,控制和执行系统有足够的“冗余”,更“灵活”,能更好地应付突发事件,被设计为“自律分配系统”。
在自律分配系统中,各系统相互独立工作,子系统为总系统服务,有其自身的“自律性”。
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的不同反应。
它的特点是,系统可以生成自己的信息和附加信息,在总的前提下,可以改变的“行动”。
在这种方式中,显著提高了系统的适应性,灵活的,而不是因为对整个系统的一个子系统的故障。
同时,机械设备制造商要具备根据用户的要求而为用户定制的能力。
实现柔性化的必要条件是产品设计必须贯彻模块化的设计理念。
在机械产品设计中,广泛采用基于PLC、PCC、(可编程计算机控制器)、PCS(过程控制系统)、F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的解决方案,以及变频调速、交流伺服调速的普及化,不仅使设备的自动化水平大大提高,而且使机械结构,特别是机械传动机构大大简化。
3、结语
机电一体化的产生和发展离不开科学技术的进步,同时社会对一体化的需求为之提供了动力。
另一方面,机电一体化的发展又不断促进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需求。
机电一体化已经显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并会一次又一次地冲击传统市场和行业,使国民经济的各个领域发生深刻的改革,对技术思想、生产方式和产业结构造成重大的影响。
参考文献
[1]裘加杰。机电一体化的未来发展趋势探微[J]。大众科学,2007,(4):85.
[2]徐嘉元,曾家驹,主编。机械制造工艺学(含夹具设计)[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