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帽计(5篇)

时间:2019-06-08 08:08:08关键词:草帽

草帽计第1篇(全文848字)

知识要点

本文按事情发展的顺序记叙,条理清楚,内容生动,故事性强。通过第四小节的学习,懂得按事情发展顺序记叙的段落,前后句子不能颠倒,并能看出记事文章中次序倒的毛病,加以改正。

巩固与积累

一,填写词语

1.汗流()背2.莫名其()3.()()不解

4.人困马()5.狂轰()炸6.人()马翻

7.神机()算8.()山遍野

二,把多音字组成词语

9.处(chù)()10.炸(zhá)()

(chǔ)()(zhà)()

11.中(zhòng)()12.冲(chòng)()

(zhōng)()(chōgn)()

三,辨字组词

13.浃()14.滥()15.坦()

峡()蓝()但()

16.阻()17.弃()18.乏()

祖()奔()泛()

四,选词填空

继续陆续连续

19.两分钟预备铃响了,同学们()走进教室。

20.我们学校()两年被评为区行为规范示范校。

21.学习上有了进步,不要骄傲,要()努力。

22.电影快开始了,观众们()走进电影院。

五,把下面排列错乱的一段话整理好,在括号里写上序号

23.()一阵狂轰滥炸,直炸得白军人仰马翻,死的死,伤的伤,叫苦连天。

()这时,天空中传来了飞机的轰鸣声。

()敌机一发现地面上有一支戴草帽的队伍,就俯冲下来。

六,找出下面的句子中用错的词,把恰当的词写在括号里

24.广场上飘荡着许多彩旗。()

25.战士们把草帽掉在路边。()

26.农夫不应该爱惜蛇。()

27.果园里的果树上结着丰富的果实。()

28.北上抗日的红军要跟恶劣的敌人作斗争。()

七,填表

29.

敌机

-

发现戴草帽的队伍,

俯冲下来。

回到家里,

八,造句

30.继续——

九,听写课文最后一节

31.

理解与运用

十,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那时,正是炎夏。指战员们虽然人人戴着草帽,仍然热得汗流浃背。这时侯,侦察员发现有一个团的白军快赶上来了。听了这个报告,贺龙同志命令部队继续前进。队伍翻过一座山,来到了一块平坦的山坳。贺龙同志仔细地观察了地形后,就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战士们听到这个奇怪的命令,都感到莫名其妙。尽管他们疑惑不解,但还是听从指挥,都把草帽扔在路边。顿时,满山遍野到处都是红军的草帽。

32.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崎岖——()深信不疑——()

33.贺龙同志发出的奇怪的命令,在文中指,

说这是个"奇怪的命令"是因为

.

34.战士们听从指挥表现在

35.照样子写句子

例:尽管他们疑惑不解,但还是听从指挥,都把草帽扔在路边。

尽管,但

十一,积累以下几方面的词语

36.描写天气的

例:阳光灿烂

37.描写色彩的

例:五颜六色

38.描写心情的

例:欢天喜地

参考答案

17.草帽计

1.浃2.妙3.疑惑4.乏5.滥6.仰7.妙8.满9一18.(略)19.陆续20.连续21.继续22.陆续23.31224.飘荡一飘扬25.掉一丢26.爱惜一怜惜27.丰富一丰硕28.恶劣一顽固29—31.(略)32.平坦疑惑不解33.命令全体指战员把草帽摘下丢在路边。天气炎热,希望有东西遮太阳,他却让大家扔草帽34.尽管他们……扔在路边。35—38.(略)

草帽计(5篇)

草帽计第2篇(全文863字)

说教材分析,《草帽计》是“智谋”单元的一篇主体课文。讲述的是贺龙在革命战争时期,用智谋指挥部队,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能够自觉地进行课前预习,如:查阅资料,熟读课文,作批注,写自学笔记;课堂上愿意提问,敢于提问,善于提问,对有价值的问题能够合作交流,深入理解;课后能够认真修改、整理、完善自学笔记,根据自己的学习情况设计作业,弥补不足,巩固提高。

说设计理念,阅读教学必须深入文本,进入到文本的语言中去,进入到文本深处。教学要注重学习过程,渗透学习方法,扎根于语言文字,从关键词中提取最有价值的信息,使学生在阅读中展开丰富的想像,走进文本情境,获取真实感受。通过对比阅读,解决教学重点,体会人物的神机妙算。

说教学目标,指导学生通过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从贺龙想出的办法中体会他的聪明才智;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的命令莫名其妙,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深入研究课文内容,思考草帽计成功的几个必要因素。重点:理解贺龙同志巧计破敌中所表现出来的沉着、镇静,足智多谋的品格。

说教学过程:第一步,先揭示课题,谈话导入: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史上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草帽记”就是长征途中发生的许许多多小故事中的一个。由你是怎么理解的这个“计”字?引起全文的学习。第二步,初读课文时,请同学们快速地课文,读准生字新词,思考一下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第三步,整体进入,自由朗读课文,谈谈你觉得“草帽计”怎么样?我们也可以用课文中的哪句话来表达。看着这句话你有哪些想研究的问题?第四步,重点解读。围绕这句话,展开对2-4自然段的学习,,2-4自然段写了事情的经过,是全文的重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课文,体会贺龙采用草帽计的精妙之处。第五步,总结全文,课外延伸。今天我们学习了这篇课文,你们受到什么启发?你觉得贺龙是个怎样的人啊?在历史上有很多“巧用智谋克敌制胜的故事课后请同学们继续搜集来读一读。

草帽计(5篇)

草帽计第3篇(全文1145字)

教学目的:

1.通过学习课文,了解贺龙设下草帽计、敌人中计的过程。

2.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使学生明白根据具体的情况巧用智谋,可以帮助我们解决困难。

教学重、难点:

通过对课文的前后比较,了解贺龙实施草帽计具体原因及过程。

教学过程:

一、导课

1、教师叙述,使学生了解故事当时的历史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为了保存实力,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话说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草帽计》。

2、板书课题,学生发现问题

板书[草帽计],通过学生发现错误、指出错误的过程,使学生加深印象:这篇课文写的是一个有关计策的故事。

3、引导学生理解“计策”

①学生依据理解自己说一说“计策”的意思

②用课间出示词义,指读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提出要求,学生自由阅读课文

师: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呢?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阅读课文。(教师巡视学生读书情况)

2、集体正音:

面面相觑汗流浃背山场山土坊里一窝蜂似的

在正音的过程中,帮助学生理解“山场”的意思:就是山上比较平坦的、比较大的空地。

3、读后交流:课文围绕草帽写了一个什么计策?

三、细读课文,分析课文内涵

(一)贺龙设计

1、结合“计策”的词意,提出问题及读书要求: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请同学们仔细读读课文的一、二自然段,并画出相关的句子。

2、学生在自己读书、思考的基础上,进行小组交流

3、全班交流:在什么情况下,贺龙想出的这个计策?

引导学生理解当时具体情况:

①当时是炎夏、天气酷热;

②红军上有飞机的轰炸,后有追兵;

③贺龙选择了一块山场(根据学生的理解,适时板画当时的情况)

4、体会当时红军面临的最大威胁

师:在酷热难熬,敌人上下夹击的情况下,红军最大的威胁是什么?(体会红军最需要摆脱的是敌人的上下夹击)就在这种情况下,贺龙同志设下了草帽计。

5、读书学习战士的表现

①师: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读读书。

②学生交流读书情况

③通过教师叙述,创设情景:听!贺龙同志的命令传下来了!如果这时你就是一为红军战士你会怎么说?(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加深学生体会战士们对丢草帽的不理解)

(二)敌人中计

1、过度:敌人这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通过读课文的那部分知道的?(三、四自然段)

读三、四自然段,体会读时的心情

2、学生读书

3、交流读书时的心情:痛快、高兴、激动等

4、指导朗读

5、师问:在痛快、高兴之余,你对敌人的做法有什么疑问吗?

引导学生置疑: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6、前后联系地读书,体会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7、在自己阅读的基础上,小组交流

8、全班交流读书情况: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帮助学生梳理:①天热——敌人抢草帽;②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③选择了有利地形,保证草帽计的成功实施(班述:天气、心理、地形)

小结: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继续长征。

四、总结全文

1、谈话体会,师问:当战士们后来听到战斗胜利的消息,会怎么说?(体会贺龙的神机妙算)再问:我们读了草帽计,又会受到什么启发呢?

2、作业:自古至今这种巧用智谋、克敌制胜的故事很多,建议同学们课下找一找、读一读,能带给我们更多的借鉴。

草帽计(5篇)

草帽计第4篇(全文1331字)

(一)、导入新课,质疑激趣。

1、板书“计”字。师:“计”什么意思?你能用“计”组词吗?我国历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你能举几个例子吗?

2.板书:“草帽”。师:我们今天来学习《草帽计》。看到课题大家想知道什么呢?学生自由提问。

3、图文结合,简单介绍背景。

师:同学们,1934年至1936年,中国工农红军以血肉之躯谱写了人类历无与伦比的英雄史诗:二万五千里长征。贺龙同志率领一支队伍,由湘西向贵州进发,这期间发生的一个故事--《草帽计》。

(设计意图:由单元主题导入新课;由学生讲述关于计谋的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也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图文并茂地介绍历史背景,让学生容易理解和接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课文,解决生字词。

请同学们小声、快速地读课文。读准字音,遇到不认识的字自己想办法解决。想想还有什么不明白的字词和问题,做好记录。

2、集体正音:

面面相觑汗流浃背隐蔽侦查狂轰滥炸狼狈

人困马乏称赞率领

3、抓住六要素,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设计意图:让学生正音,扫清阅读的障碍;通过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训练学生的概括能力,让学生对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把握。)

(三)、抓住重点,自读自悟。

1、贺龙设计

师:要读懂贺龙用计的过程,首先要弄清贺龙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

(1)、默读课文,思考:贺龙是根据哪些情况设下草帽计的?

(2)小组内讨论。

(3)、用“贺龙看到_________,心想_________。”的句式汇报学习情况。

(4)、听到丢草帽的命令,战士们什么表现?怎样做的?从中你可体会到什么?

(5)、师小结: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上下夹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运筹帷幄,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设计意图:学生在自读、思考的基础上,找出答案,进行小组交流,然后全班交流,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2、敌人中计

师:敌人真的会像贺龙预计的那样中计吗?

(1)、请带着下面的问题读课文四、五自然段。幻灯出示以下问题:

敌军发现草帽后的反应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

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2)、反馈:敌军发现草帽后的反应是什么?说明了什么?

学生反馈阅读情况:喜从天降得意忘形

师:白匪先是晒得眼冒金花,后来是得意忘形,那么我们在朗读时应该注意什么?(指名读--评议--齐读)

(3)、反馈:敌人怎么会这么轻易的中计?

学生反馈,老师帮助学生梳理:

①天热:人困马乏眼冒金花

②纪律松散:一窝蜂似的

③飞机驾驶员急于立功的心理;

(指名读--男女赛读--齐读)

(4)、白军最后的结局怎样?文中哪些成语讽刺了白军的丑态?

学生反馈:血肉横飞叫苦连天

讽刺了白军的丑态的成语有:

人困马乏血肉横飞眼冒金花得意忘形叫苦连天

(5)、齐读课文第6自然段,红军战士听到白军自相残杀的消息后,肯定有许多话想对贺龙说,会说些什么呢?

(6)、小结: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的聪明智慧真值得我们学习。

(设计意图:抓住主线教学,让学生思路清晰。通过对成语的理解,体会敌人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积累成语。重视朗读和默读的训练,提高学生品味语言文字的能力。)

(四)、总结概述,拓展延伸。

1、再读课文,用尽量少的文字来概述一下草帽计的过程。(先自己说一说,再小组交流,然后指名汇报。)

2、你知道贺龙用的计属于历“三十六计”中的哪一计吗?

3、资料袋:幻灯出示历“金蝉脱壳计”的典故。

(设计意图:重视学生概括能力和表达能力的训练。同时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

(五)、巩固识字,积累成语。

1、学习生字。(分析字形--识记字形--组词--说句)

2、积累成语。

(设计意图:重视语言文字的积累和运用。)

(六)、布置作业:

1、书写生字。

2、整理复习笔记。

3、查找关于智谋的故事。

附:板书设计

起因红军长征白军追击

戴草帽汗流浃背临危不乱

经过扔草帽莫名其妙

草帽计抢草帽得意忘形料事如神

炸草帽叫苦连天

结果拍手称快神机妙算

草帽计第5篇(全文1390字)

《草帽计》是语文第九册第五单元“智谋”中的一篇主体课文。本文讲述的是在长征途中,贺龙同志在上有敌机的轰炸,后有追兵的情况下,设下计策,迷惑敌军,不发一枪一弹,让敌军自相残杀,取得战斗胜利的故事。这篇课文脉络清楚,对事情过程描写得生动形象。全文运用了很多成语,增强了语言的吸引力和表达效果。

讲解本课伊始,我运用预设的大语文观教学,抛出问题:“‘战士们都称赞贺龙同志神机妙算,那么贺龙究竟神在哪里,妙在哪里呢?’请同学们认真阅读课文,把有关的语句找出来。”

学生阅读课文后发言到:

生:贺龙同志神在:面对天气的炎热,面对敌人的上下夹击,贺龙不仅没有慌张,反而充分利用地形特点和敌人的心理想出了草帽计。

生:贺龙在上有敌机、下有追兵的情况下,沉着冷静、及时应变

生:妙在——敌人的一举一动都在贺龙的掌控之中,让狂妄的敌人步步走进了他设下的圈套,而丑态百出。

师:贺龙同志正是利用天气、地形以及敌人的心理,巧妙地设下草帽计,请君入瓮、以敌克敌,使红军化险为夷。

……

(学生的发言提醒了我,课文正是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写了敌我双方的情况啊!于是我改变了教学预设。)

师:你能认真读读课文,分别画出描写“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吗?

生(很快就找出来了):红军扔草帽的场面——贺龙同志一声令下,战士们就把草帽统统扔在路旁,顿时道路两旁都是红军的草帽。

白军抢草帽的场面——匪军官见红军把草帽扔得遍地都是,也得意忘形,认为红军是丢盔弃甲、狼狈而逃,也不去阻拦当兵的抢草帽。

师:说得很好。那么,这两处描写作者采用了什么手法?在文中起什么作用呢?

(学生在我的鼓励下,学习很来劲,学得很投入。)

生:这两处的描写,作者采用了对比的手法。从侧面反衬贺龙同志的神机妙算。

师:再读读这两个场面,说说你有什么体会呢?

生(踊跃发言):尽管红军战士们对贺龙的命令“莫名其妙”,但当贺龙一声令下,大家都是“绝对服从”,这就从一个侧面说明了红军纪律严明,和后面的白军的涣散、“一窝蜂地抢草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生:匪军官的无知愚蠢,反衬了贺龙的神机妙算。

生:从“统统”可以看出战士们对自己的指挥员绝对信任,按照命令去做定会胜利。

生:从“得意忘形”充分体现了匪军官自高自大的心态,而“哈哈大笑”则表现贺龙胸有成竹、聪明智慧和乐观向上的精神。

师:课文中除了该处运用了对比的手法外,请同学们再认真读读课文,还有没有运用对比手法来写的句子。

生(一会儿,就有多名同学举手发言):有,就是红军战士扔草帽前后的想法。通过对比反衬贺龙同志的聪明智慧及战士们对贺龙同志的敬佩。

……

就在学生兴趣盎然、畅所欲言时,清脆的下课铃响了。同学们愕然,都怪时间过得太快了,“唉,这节课怎么这么快呀?”·“嗯,真的是太快了。”……我想学生责怪时间过得太快,是因为他们觉得课上得开心有趣,有话可说,有感可发。

教后记:

下课后,我深深地被学生的精彩发言激动着,也许这就是课堂中的教学相长和生成,我庆幸被我捕捉了。我把它写下来,与大家共同切磋。《语文课程标准》指出:“教学是预设与生成、封闭与开放的矛盾统一体。”新课标强调课堂是一个不断生成的教学,它更多地关注课堂生成的新问题、新内容、新方法、新过程,更多关注学生在课堂中个性化的生命活动。它不仅要看教师“教”得怎样,更要看学生“学”得怎样,甚至要从学生如何学这个基点来看教师是怎样教的。由此可见,在新课程教学设计中,教师“要有强烈的资源意识,去努力开发,积极利用”,要为课堂生成营造空间,给学生搭建一个个展示个性的舞台。本课时就这样围绕“对比”来深入学习课文,理解课文,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和白军抢草帽的场面,体会红军战士虽然面对贺龙的命令莫名其妙,仍然一切行动听从指挥的严明军纪和敌人面对红军扔掉的草帽,麻痹大意,丑态百出的愚蠢;通过比较红军扔草帽前后的想法,感受贺龙同志丰富的斗争经验和卓越的军事才能。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