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6篇)

时间:2023-08-30 01:59:07关键词:下册,历史,期末考试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第1篇(全文651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

1—5DBCDC;6-10BBBBB;11-15ABBCA;

16-20ABACD;21-25CBBBC;26-30BCBCB。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31、(1)中书省尚书省户部刑部……②分

(2)中书省审核尚书省……③分

(3)具体政务尚书省……②分

32、(1)南方长期处于相对安定的和平环境;北方人南迁带去先进的生产技术与劳动力;南方自然条件和地理位置优越等……②分说明了全国的经济重心从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①分

(2)煤的开采量居世界第一;铁铜的冶炼达到世界最高水平;瓷器制作精美,成为畅销世界市场的产品(回答任意两点均可)……②分

(3)交子会子(关子)……②分

33、(1)建立对__和班禅的册封制度;1727年开始设置驻藏大臣;制定“金瓶掣签”制度……③分

(2)平定准噶尔部叛乱;平定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兄弟的叛乱;在伊犁、西北与东北等地设立将军与参赞大臣;实行减免赋税、会盟、联姻等方式、修筑避暑山庄与外八庙联络少数民族上层贵族的感情。……④分

34、603年……①分七次……①分非洲东海岸和红海一带……①分

郑和下西洋加强了中国与亚非各国的友好往来和经济交流,而且推动了华侨移居南洋,促进了南洋地区社会经济发展。但是,郑和下西洋的目的主要是宣扬国威和到西洋“取宝”,不计经济效益;用来输出的物品大多由官府督造或低价强征硬派,造成大量手工工匠逃亡。随着明朝国力衰退,远洋航海的壮举也最终被当成“弊政”而遭废止。……④分

35、体现:农民起义的打击;封建统治者愚昧自大、固步自封;实行闭关锁国、重农抑商、鄙薄科学技术、大兴文字狱、推行文化专制等政策阻碍历史发展;英国推行罪恶的鸦片贸易,使中国陷入更加深重的危机。……④分

教训:一个民族、一个国家要想进步和强大,一定要对外开放,去学习、去交流、去吸收,闭关锁国只能导致落后。所以我们一定要坚持对外开放政策不变,重视科学技术,善于学习和创新。(只要言之有理即可得分)……③分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6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第2篇(全文1286字)

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10ADCDDCBBAC

11-20CBBDCBBDAB

21-26DDBABD

二、辨析题(本题有1小题,共6分,请找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27、不正确(2分)

元朝管理西藏地区的机构是宣政院(2分)澎湖巡检司负责管辖澎湖和琉球。(2分)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两小题,28题8分,29题16分,共24分)

28、(1)960年;陈桥驿(2分)(2)加强中央集权。(2分)(3)重文轻武的政策。(2分)

原因:防止唐末以来武将专横跋扈的弊端重现;(2分)

29、(1)政策:对外开放(友好往来)。(2分)条件:国家统一;经济繁荣。(4分,每点2分)

(2)原因:造船业发达,居世界首位;指南针用于航海事业。(4分,每点2分)

(3)政策:闭关锁国。(2分)

后果:与世隔绝,看不到世界形势的变化,未能适时向西方学习先进的科技,(2分)使中国落伍了。(2分)

四、探究题(共10分)

30、(1)图1,图3。(2分)

(2)①文成公主;②元;③-、班禅。(4分)

(3)册封、和亲、设立管辖机构(答两点即可,2分)

(4)中华文明是由各民族共同缔造的,民族关系的主流是友好交往。(言之有理即可)(2分)

五、论述题(共8分)

31、(1)开元盛世(2分)

(2)观点:统治者对国家的发展起推动或阻碍作用。(言之有理即可)(2分)

论述:纵观各个朝代的统治者,如果统治者能够关注民生,发展经济,国家就能长治久安;反之则国家很快就会被推翻。(4分)

历史期末的复习计划

本次历史试卷,注重基础,重视应用,凸显能力。以课标为准绳,本学科的重点内容为核心,设计巧妙,立意高远,与时俱进。以基础立意转向基础与能力并举,突出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把握了教学的改革方向,体现了新课程理念,导向鲜明,是一份融综合性、开放性和时代性于一体的好试题。

一、试题及答题情况分析:

1、试题注重对学生基础知识的考查。考查的知识点全面、覆盖面宽,立意高远。

2、选择题。本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选择题得分率预计应该有80%左右,说明学生在平时的历史学习中比较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把握,这对于开展历史课堂教学改革和实施新的课改方案提供了良好的条件。

3、判断题:学生对知识把握不牢,出现判断不准的现象较多。

4、材料分析题。主要考查学生的综合能力、分析能力、思考能力等,学生的水平不等,结果丢分较多。这充分反映了学生历史学习与考试的各项基本技能和综合能力有待提高。表现在:

(1)学生的基本功不扎实,有待提高。错别字现象、字迹模糊不清现象、观点不明、语言表达不通顺现象等大量存在。

(2)审题能力、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不强。答卷中答非所问,文字表达不切要点等现象也很严重。有许多同学做题不认真,没有认真审题,对题意理解不深,张冠李戴,考虑问题不全面,造成不必要的丢分。如对“近代化”的认识模糊不清。

(3)没掌握做材料解析题的方法、综合能力较差。如简答中国共产党的成立等问题,虽然能大体的理解其内容,但是不能概括全面。说明学生的综合能力较差,不能从整体上去分析、整理、概括。

(4)学生的应试能力不强。如:材料分析题中的小题,不能展开回答,造成失分。表明学生如何选择有效信息作答的应试能力有待提高。

二、改进措施:

为提高教学成绩,下学期努力做到:

1、加强审题训练,尤其是做过的题有必要反复联系,利用课前几分钟的时间,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关键是找好关键词,对基础知识掌握到位。对题干和选项进行深入细致的分析。

对于认真审题答对习题的同学给予表扬。每个同学要善于发现自己审题过程中的问题及时总结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改正。

2、加强材料题的思路分析,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进行前伸后延。进行有跨度、有联系、有对应的综合复习,采用形象视图、逆向思维等方式,查漏补缺,重点内容仍然作为重点复习。课上现场让学生答题,每节课至少做一道大题。老师巡视,发现学生的问题及时解决,共性的问题统一强调,这样学生就知道自己的问题所在,做到有针对性的弥补和改善。对做过的同类的习题进行整理总结。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第3篇(全文2002字)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0.5分,共15分):

1、隋朝大运河开凿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发展B.加强南北交通C.巡游享乐D.巩固封建统治

2、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都共同注意的问题是

A.轻徭薄赋B.重用人才C.减轻刑罚D.善于纳谏

3、下列生产工具是在唐朝出现的有①耧车②秧马③曲辕犁④筒车

A.①②B.①③C。③④D.②③

4、如果你生活在唐朝中后期,下列哪些现象是你能见到的①在长安城内可以见到长年聚居的外国客人②有人正在看雕版印刷的《金刚经》③饮茶风靡全国④妇女以穿着男装、骑马出游为时尚

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

5、被西北各少数民族首领尊称为“天可汗”的是

A.汉武帝B.隋文帝C.唐太宗D.唐玄宗

6、下列哪一历史事件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

A.唐朝设立都督府B.文成公主入藏和亲

C.修筑“参天可汗道”D.派大军扫平东突厥

7、“百尺长虹横水面,一弯新月出云霄”是描述的由隋朝工匠李春设计的哪座桥

A.玉带桥B.赵州桥C.泸定桥D.卢沟桥

8、我国四大发明中的哪两项是唐朝时期出现的

A.造纸术、印刷术B.印刷术、火药C.指南针、火药D.造纸术、火药

9、暑假期间李丽要去参观艺术宝库莫高窟,你能告诉她应该去哪儿吗

A.山西大同B.甘肃敦煌C.河南洛阳D.陕西西安

10、10世纪初,统一契丹各部,916年建立契丹政权的少数民族首领是

A.赵匡胤B.耶律阿保机C.阿骨打D.元昊

11、岳飞赢得人民尊敬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岳飞抗金符合中原广大人民的利益B.岳飞的忠君思想

C.岳家军纪律严明D.岳家军作战勇敢

12、12世纪强大起来的金政权,先后灭掉了哪两个政权

A.北魏、西夏B.辽、北宋C.辽、西夏D.西夏、北宋

13、在一次文物展览时,邓小平指着一幅名画(见右图)说:“看,我们的祖先早已熟知商品经济了。”请问这幅名画是指

A.《天王送子图》B.《清明上河图》

C.《洛神赋图》D.《步辇图》

14、郭靖与杨康是金庸先生脍炙人口的小说《射雕英雄传》中的两个重要人物。请分析他们名字中的“靖”、“康”与下列哪一历史事件有直接联系

A.西夏的建立B.澶渊之盟C.金灭北宋D.元朝建立

15、为鼓励对外贸易,宋朝政府在一些重要的港口开设了专供外商居住的地方,称为

A.蕃坊B.蕃市C.蕃学D.市舶机构

16、下列哪一项属于成吉思汗的业绩

A.建立蒙古政权B.灭亡南宋和统一全国

C.正式定国号为元D.相继灭亡西夏与金

17、被英国学者李约瑟称誉为“中国科学史上的里程碑”的一部著作是

A.《金刚经》B.《梦溪笔谈》C.《本草纲目》D.《天工开物》

18、1958年,关汉卿被确认为世界文化名人,他写过六十多种剧本,他的剧本大多数表现古代人民特别是青年妇女的苦难遭遇和斗争精神。他的代表作是

A.《窦娥冤》B.《资治通鉴》C.《史记》D.《念怒娇?赤壁怀古》

19、中国有句俗语;“宰相肚里能撑船。”是说人的心胸要宽广。那么你知道我国古代废除实行了一千五百多年的宰相制度是在什么时候吗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0、穿越时空隧道的李小明来到明朝,他想参加科举考试,那么他必须准备复习的内容应该是

A.唐诗B.策问C.《三国演义》D.四书五经

21、有四位同学分别用一词组概括了1368——1840年的明清(鸦片战争前)时期总的历史特征。你认为哪一项概括最准确

A.繁荣与开放并存B.多元文化的碰撞与交融

C.繁盛与危机并存D.政权的分立与民族汇聚并存

22、明太祖朱元璋为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措施有①废除丞相②设立锦衣卫③设立东厂④设立廷杖制度⑤设立军机处

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⑤D.①②④⑤

23、“封侯非我意,但愿海波平”,此诗句出自

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郑和

24、龚自珍的诗:“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意思是说,当时的思想界陷入沉闷气氛中。你知道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什么吗

A.闭关锁国的政策B.八股取士与文字狱

C.厂卫特务机构的设立D.军机处的设立

25、根据中俄《尼布楚条约》的规定,下列哪一地区不属于中国的领土

A.黑龙江流域B.乌苏里江流域C.尼布楚地区D.库页岛

26、明清时朝的北京城是典型的大一统王朝的都城,它有三重,你知道皇帝住在里面的哪一重吗

A.京城B.宫城C.皇城D.外城

27、郭小明在暑假期间到北京旅游了一趟。回来后,爸爸考了他一个问题,今天我们看到的长城主要修筑于什么朝代,你知道吗?

A.秦朝B.汉朝C.明朝D.清朝

28、下列对清朝闭关政策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A.禁止一切对外贸易B.严格限制对外贸易

C.能够从根本上抵挡西方的入侵D.最终扭转了中外力量的对比

29、中国传统的农耕社会开始发生变化出现在

A.唐朝B.宋朝C.明朝中叶D.清朝

30、电视剧《乔家大院》,再现了清朝一著名商人,从咸丰至慈禧太后统治年间的艰难创业史。剧中的“乔致庸”是当时哪一商帮中的代表人物

A.徽商B.晋商C.粤商D.鲁商

二、非选择题(每小题7分,共35分):

31、读“唐朝三省六部简表”图:

请回答:

(1)图中的A是;B是;C是;D是。

(2)三省中,替皇帝起草政令,门下省负责,最后由执行。

(3)六部分管,它隶属于。

32、阅读下列材料:

两宋时期,在气候温和、资源丰富的南方,形成了闻名天下的“粮仓”,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商业繁荣出现了世界上最早的纸币。

请回答:

(1)“南方形成天下闻名的‘粮仓’”的主要原因有哪些?这说明了什么?

(2)“宋代手工业取得了巨大进步”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3)“世界上最早的纸币”名称叫什么?南宋时,通行的纸币又称为什么?

33、阅读下列材料

中国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的国家,每个民族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组成部分,每个民族都为祖国的统一与中华民族的发展作出了贡献。

请回答:

(1)唐朝时,文成公主人藏,奠定了汉藏密切交往的基础。清朝时期清政府又采取了哪些措施,密切了x藏与内地的联系?

(2)清朝为巩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反对分裂还采取了哪些措施?

34、明初,对外交往活跃频繁,中华民族实现了人类航海史上的伟大壮举,那就是郑和下西洋。今年距郑和首次下西洋多少周年?郑和下西洋先后有几次?最远曾到达哪里?你如何看待郑和下西洋?

35、明清时期,中国面临的主要危机体现在哪些方面?我们可以从中吸取什么教训?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6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第4篇(全文2768字)

(答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题有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A.①隋朝建立②隋灭陈,统一全国③开凿大运河

B.①隋灭陈,统一全国②隋朝建立③开凿大运河

C.①开凿大运河②隋朝建立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D.①隋朝建立②开凿大运河③隋灭陈,统一全国

2、隋朝大运河是我国古代一项著名的水利工程,下列对该工程的表述正确的是()

①该工程是隋炀帝下令开凿的

②根本目的是为了巩固统治

③该工程以洛阳为中心

④它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A.②③B.①④C.②③④D.①②③④

3、唐太宗是中国古代历史上最为贤明的皇帝之一,他的很多治国之道被后世所推崇,其中用人之道又更为重要,下列哪一个大臣不是唐太宗时期任用的()

A.魏征B.房玄龄C.姚崇D.杜如晦

4、小明对下图所示的工程和农具进行了研究。以下认识和思考正确的是()

A.都江堰在秦朝时修建,筒车是唐朝时发明

B.都江堰是防洪灌溉工程,筒车是耕种工具

C.它们反映了中国古代的“重农抑商”政策

D.它们都促进了农业生产力的发展

5、郭沫若曾赋诗一首:“鉴真盲目航东海,一片精诚照太清。舍己为人传道艺,唐风洋溢奈良城。”诗中的“道艺”不可能包括()

A.儒家思想B.建筑艺术

C.佛学经典D.活字印刷

6、藩镇割据是唐朝末年形成的一大恶瘤。下列历史现象的产生与这一“恶瘤”密切相关的是()

A安史之乱B.黄巢起义

C.五代十国D.宦官专权

7、北宋为防止知州权力过大而设置分权的官员是()

A.宰相B.通判C.转运使D.枢密使

8、下面是辽、西夏与北宋政权并立局面的示意图。其中正确的是()

9、辽与北宋“和好年深,双方休养生息,人人安居,不乐战斗”。双方这一相对和平局面出现在下列哪一事件后()

A.澶渊之盟B.金灭北宋

C.岳飞抗金D.签订《尼布楚条约》

10、岳飞在其《满江红·怒发冲冠》中写道“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这里的“匈奴”指的是()

A.契丹统治者B.突厥统治者

C.女真统治者D.党项统治者

11、“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说明南宋时()

A.北方战乱不息,南方相对安定

B.封建政府对农民的剥削十分沉重

C.江南地区已经成为全国经济重心

D.江南的自然条件优越于北方

12、南宋时期,有一位阿拉伯商人运载一批货物到泉州销售,他抵达泉州后应到哪个机构办理手续()

A.都护府B.市舶司

C.宣政院D.理藩院

13、-写道: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成吉思汗的功绩主要是()

A.灭亡西夏B.统一蒙古

C.建立元朝D.定都大都

14、“都省握天下之机,十省分天下之治”,这反映出元朝在行政区划方面的重大创新是()

A.实行分封制B.实行郡县制

C.创立科举制D.推行行省制度

15、每个时代都会有其主流文学形式。宋元的主流文学形式是()

A.诗、词B.诗、曲

C.词、曲D.词、小说

16、历史影视作品是历史史实的艺术加工,但必须尊重历史史实,下列情节与历史史实不相符合的是()

A.科举考试时用纸答题

B.唐朝时,远航的船上装有指南针

C.宋朝时,人们过节放鞭炮

D.元朝时,阅读活字印刷的书籍

17、明朝设立的对官吏和百姓进行监视、侦查的特务机构是()

①兵部②东厂③锦衣卫④刑部。

A.①②B.②③C.①④D.③④

18、“郑成功是我国历史上的民族英雄。”这一评价的史实依据是()

A.抗击金军,收复了许多失地

B.抗击倭寇,维护了人民的生命财产

C.辅佐燕王取得靖难之役的胜利

D.打败荷兰殖民者,收复台湾

19、想了解中国17世纪的手工业发展情况,首选的资料是()

A.《天工开物》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D.《三国演义》

20、钱文忠在讲述唐朝对外关系时说:“一个伟大僧人西行取经的传奇故事,一条由信念、坚持和智慧浇铸而成的求知之路…”下列哪位著名小说家以该僧人取经的故事为素材创作了一部长篇神话小说?()

A.罗贯中B.吴承恩C.施耐庵D.曹雪芹

21、明末农民战争中,成为起义军主力的是()

A.陈胜吴广起义军B.张角起义军

C.黄巢起义军D.李自成起义军

22、1683年,清军进入台湾,之后在台湾设置机构,加强了台湾同祖国内地的联系。该机构是()

A.台湾县,隶属浙江省

B.台湾府,隶属广东省

C.台湾道,隶属福建省

D.台湾府,隶属福建省

23、清朝政府为巩固和发展统一的多民族国家,采取的措施有()

①设立西域都护②设立伊犁将军③设立驻藏大臣④平定准噶尔、回部贵族的叛乱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②④D.①③④

24、清朝前期,已出现了比较成熟的手工业工场,主要集中在()

A.纺织业B.采矿业

C.运输业D.餐饮业

25、“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实质上反映了()

A.皇帝的辛劳

B.君权的强化

C.地方的无权

D.仪式的完善

26、下列人物与作品搭配正确的是()

A.汤显祖的《窦娥冤》

B.洪昇的《桃花扇》

C.孔尚任的《长生殿》

D.曹雪芹的《红楼梦》

二、辨析题(本题6分,请找出错误,并说明理由)

27、元朝在中央设澎湖巡检司,管理全国宗教事务和西藏地区,首次对西藏实施行政管辖,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

三、材料解析题:(本题两小题,28题8分,29题16分,共24分)

28、(14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显德七年正月初一,风闻契丹和北汉联兵南下,后周宰相范质等人不辨真假,匆忙派遣赵匡胤统率诸军北上抵御。初三夜晚,大军哗变,将士于隔日清晨拥立赵匡胤为帝……他先后两次“杯酒释兵权”,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解决自唐朝中叶以来地方节度使拥兵自擅的局面……

材料二:有宋一代,文士地位的显赫尊崇是历代都不曾有过的……宋朝大力发展科举,彻底取消了门第限制,社会各阶级的优秀子弟都被允许应试入仕。提倡读书,重用文人,这里既有“不能马上治天下”的客观需要,更重要的是以此来抑制武将权势。因此,历宋一朝,高级官员都使用文人,就连专门掌管全国军事的枢密院长官枢密副使也大都是由文官担任的。

(1)材料一中的“显德七年”是哪一年?当时将士是在哪里拥立赵匡胤为帝的?(2分)

(2)材料一中赵匡胤“解除禁军将领及地方藩镇的兵权”的目的是什么?(2分)

(3)材料二反映了宋朝的什么政策?(2分)结合赵匡胤的经历谈谈宋朝实行这一政策的原因?(2分)

29、(16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隋唐对外交往比较活跃,与亚洲以至非洲、欧洲的一些国家,都有往来。……唐朝在世界上享有很高的声望,各国称中国人为“唐人”。

材料二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材料三清乾隆帝致英国国王乔治三世信函中的几句话:天朝物产丰盈,无所不有,远不藉(借助)外夷货物以通有无。——以上材料均选自人教版七下《中国历史》

(1)据材料一,说明唐朝对外交往的政策是什么?从政治、经济两方面分析实行这一政策的条件是什么?(6分)

(2)据材料二,从手工业和科技两方面说明“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的原因。(4分)

(3)据材料三,说明以乾隆帝为代表的清政府在对外交往上实行了什么政策?这一政策造成了怎样的严重后果?(6分)

四、探究题(共10分)

30、小明同学对我国古代民族关系进行了探究学习。他在探究学习中搜集整理图片如下,请你根据图片解决问题。

(1)以上是小明同学搜集到的资料,请问哪些图片与本次探究活动不相符?(填序号)(2分)

(2)根据题意填写相关内容。(4分)

(3)请你谈谈我国历代中央政府对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主要采取了哪几种方式?(列举两种)(2分)

(4)通过本次探究活动,你有何感想?(2分)

五、论述题(共8分)

31、唐玄宗李隆基(712-756)唐代的中兴君主,睿宗的第三子。因谥号为至道大圣大明孝皇帝,故亦称为明皇。英武有才略,开元时期文治武功鼎盛,开创了唐朝的鼎盛之世。天宝后,宠爱杨杨玉环,封为贵妃,杨玉环父兄均骤贵,势倾天下。及安禄山反,玄宗出奔,至马嵬坡,六军不肯前行,谓杨国忠通于胡人,而有安禄山之反,玄宗乃令杀国忠。六军又不肯前行,谓杨国忠为贵妃堂兄,堂兄有罪,堂妹亦难免,贵妃亦被缢死于路祠。玄宗避难奔蜀,后肃宗即位于灵武,尊为太上皇。在位四十三年。玄宗喜爱歌舞音乐,曾于梨园教歌舞,所以后世尊其为伶人之祖师爷。死后庙号玄宗。

(1)材料中唐玄宗开创了什么治世?(2分)

(2)根据材料提炼一个有关统治者的观点,结合材料及所学的知识围绕自己的观点进行论述。(6分)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第5篇(全文2816字)

一。选择题

1、某校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古代中国的经济发展课题时,得出以下部分结论。其中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汉朝丝绸之路的开辟推动了中外贸易的发展

B.魏晋南北朝时期我国的经济重心已开始南移

C.明朝中后期我国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的萌芽

D.清朝实行闭关锁国政策阻碍了对外贸易发展

2、“苏湖熟,天下足”的谚语,景德镇发展成为著名的瓷都,临安的商业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开封,这些情况反映了中国古代()

A.手工业的进步B.商业的繁荣

C.农业的发展D.经济重心的南移

3、某历史兴趣小组在探究文景之治、贞观之治、开元盛世出现的共同原因时提出了一下意见,其中正确的是()

①都是在国家统一、社会稳定时出现的②都在思想文化上实行高压

③政策统治者都注意调整统治政策④都注重生产技术的改进

A.①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

4、某实验中学历史探究学习中,同学们准备围绕“中华民族大家庭中各民族的交流与碰撞”的主题展开活动,可以采用的相关史料有()

①张骞通西域②文成公主入藏③岳飞抗金④郑成功收复台湾

A.①③④B.①②③C.①③D.①②

5、我国的科举制从积极推动社会进步到束缚人们的思想、阻碍社会进步,这一转变始于()

A.进士科的设置B.明经科的设置C.开始考诗赋D.“八股文”的出现

6、唐代的繁荣与开放在很大程度上与中外交流的发展有关。以下最能表明中国人学习外国文化的开放意识和刻苦精神的是

A、玄奘西行B、鉴真东渡C、文成公主入藏D、派遣唐使

7、电视剧《走西口》讲述的是民国时期,大量山西人为了生计而“走西口”的故事。而中国古代史上北方人口则大量南迁,它所带来的最重要的影响是

A、加剧了南方的战乱局面B、促进了南方经济的发展

C、使北方趋于平静D、使北方人口急剧减少

8、宋代,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下列民族政权与两宋时期同时存在的是

A、辽、西夏B、西夏、金C、辽、金D、辽、蒙古

9、从明太祖朱元璋废除宰相到清雍正帝设置军机处,这种变化反映出的历史发展趋势是

A、社会秩序动荡B、边疆防御巩固C、军政实现合一D、皇权高度膨胀

10、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从美食角度展示了颇具魅力的民族饮食文化。早在宋代,中华饮食文化已空前繁荣,那时人们的主要饮食习惯包括

①主食类:北方以粟麦(面食)为主,南方以稻米为主

②肉食类:北方吃羊肉为主,南方以鱼为主

③饮茶之风盛行

④欧美的饮食方式备受欢迎

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

11、维护国家统一,打击民族分裂势力,是任何一个国家统治者的重大治国谋略。清朝为加强西北边疆的管理,采取的重要措施是

①平定噶尔丹叛乱②确立“金瓶掣签”制度

③平定了大小和卓叛乱④进行雅克萨之战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2、2010年10月8日,国务院温家宝在访问土耳其时说:“中国人民对土耳其人民一向怀有友好情谊。早在一千多年前,古丝绸之路就把双方联系在一起。”丝绸之路作为历史上横贯欧亚大陆的贸易交通线,它最早开通于

A.秦朝B.汉朝C.唐朝D.元朝

13、“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政务)”。这里“罢丞相”的皇帝是

A.明太祖B.明成祖C.雍正帝D.乾隆帝

14、元代高明在《琵琶记》中说:“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这句话反映的社会现象在中国最早出现的时期是()

A.秦汉时期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D.明清时期

15、根据文字叙述,将下列历史人物按所处的时代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他是著名的爱国主义诗人,他的《离骚》表现了忧国忧民的思想②他发明了麻沸散,最早在世界上实施麻醉手术,还编制了“五禽戏”③他留下了传世名画《清明上河图》展现了古代城市生活的风貌④他创新了史书编写体例,写出的纪传体历史巨著《史记》,成为后世史书典范⑤他是杰出的科学家,他的著作<天工开物>。是世界上第一部关于农业和手工业生产的综合性著作,外国学者称它为”中国17世纪的工艺百科全书”。

A.①②③④⑤B.①④②③⑤C.①⑤③②④D.③①⑤④②

二。非选择题

16、)物久则废,器久则坏,法久则弊,改革创新历来是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精神财富。请阅读材料,探究下列问题:

【政治篇】材料一

(1)材料一中三则史料依次反映了我国古代史上三次政治改革,其中第一次改革有何历史影响?概括第二、三则史料,指出这两次改革历史作用的相同之处。

【教育篇】

材料二魏晋以来,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作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材料三中国进入近代以后,剧烈的社会大变动迫切需要大批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而科举制度依旧执迷于八股文、小楷试帖,所取之人内不能兴国安邦,外不能御侮抗敌。

--杨齐福《科举制度与近代文化》

(2)为改变材料二所反映的弊端,隋文帝和隋炀帝各采取了什么措施?

(3)针对材料三所反映的现状,晚清政府是如何变革教育、培养与时代相适应的人才的?(1分)

17、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成就辉煌,足以让华夏大地上的每一个炎黄子孙感到骄傲和自豪。请结合所学知识,完成问题探究。

材料一元朝赵天麟说:“今立行省于外,维持错综,众建其官,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可谓于审力之形矣。”

(1)元朝开始施行的什么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2分)

材料二

(3)图一时我国汉代哪一生产活动的工艺流程?(1分)

(4)图二是一部什么内容的著作?作者是谁?(2分)

18、中国封建社会历代统治者都注重通过加强中央集权和地方管理等措施来巩固统治。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材料二:在地方,废除行中书省,设立直属中央的三司,分管民政、刑狱和军政。在中央,废除丞相,撤销中书省,由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分理朝政,直接对皇帝负责。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

请回答:

(1)我国省级行政区的设立源于材料一图示反映的元朝首创的哪一制度?为实行有效统治,元朝还注重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这一时期那一地区成为元朝的正式行政区?

(2)材料二记载的哪朝的官制变化?这一变化出现在哪一皇帝统治时期?

(3)从材料一到材料二官制的演变可以看出相权和皇权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9、(11分)以为的党中央新领导集体强调的“两个一百年”和“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是宏大的,同时又是现实的。“中国梦”不仅激发了中国人民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也成为外国人士谈论中国发展前景及其对世界影响的一个热词。

探究一“中国梦”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1)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开通了哪条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密切了东西方的联系?(1分)

(2)明朝前期,加强了我国同亚非各国联系的航海史壮举是哪一历史事件?(1分)

20、(6分)【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2014年)3月1日晚,昆明火车站发生严重暴力恐怖事件,截至3月4日,事件共造成29人死亡,143人受伤,其中约二十人伤势严重。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所长王延中说分析,恐怖分子选择在昆明制造恐怖事件主要基于几点原因:……云南是我国“民族团结进步、边疆繁荣稳定示范区”,恐怖分子选择在云南制造恐怖袭击,就是想破坏该地区安定和谐、民族团结的氛围,借此扩大其影响力。

自古以来,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我国历史上民族关系的主流。结合以下材料回答

材料一:北魏孝文帝“诏不得以北俗之语言于朝廷,若有违者,免所居官。”又令鲜卑贵族改姓氏、与汉族通婚等

1、北魏孝文帝改革的主要作用是什么?(1分)

材料二:唐太宗说“自古皆贵中华,贱夷狄,朕独爱之如一。”

2、请你举出8世纪中期唐代与回纥政权关系友好的一个事例。(1分)

材料三:元世祖仿效汉法进行改革,促进了民族关系的发展。

3、元代民族关系发展的事例之一,就是出现了一个新兴的民族,是哪个民族?(1分)

材料四:清朝在x藏设置驻藏大臣,还在伊犁、吉林、黑龙江、盛京、乌里雅苏台等地设立将军,大大加强了中央对边疆和少数民族地区的管辖。在清朝辽阔的疆域上,生活着汉、满、蒙、回、藏等五十多个民族,各民族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加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进一步巩固。

4、与北魏、唐朝和元朝相比,清朝民族管制的发展有什么特点?(1分)

5、各民族的融合和民族关系的发展有何意义?结合你的认识,谈谈如何看待那些破坏民族团结的行为?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6篇)

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考试卷第6篇(全文2918字)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所给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二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唐太宗认为:“君子用人如器,各取所长。人之所能不可兼备,弃其所短,取其所长。”根据这个用人原则,唐太宗任用的人才有

①沈括②房玄龄③杜如晦④姚崇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

2、隋唐时期,青年李进贤是当地远近闻名的骑射好手,能够百步穿杨。一天,他告别父母,满怀信心地赶赴洛阳参加武举考试。这可能发生在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隋文帝B.隋炀帝C.唐太宗D.武则天

3、“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这首诗描写的是唐朝哪位皇帝在位时期的繁荣景象

A.隋文帝B.唐高祖C.唐太宗D.唐玄宗

4、下图是上海闸北公园的“茶圣”塑像。他生活的唐代,饮茶之风在全国盛行,他在江南各地考察,写出了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他就是

A.陆羽B.吴道子C.张旭D.顾恺之

5、唐陈廷章《水轮赋》:“水能利物,轮乃曲成。升降满农大之用,低徊随匠氏之程。

始崩腾以电散,俄宛转以风生。虽破浪丁。川湄,善行无迹;既斡流丁波面,终夜有

声。”他描绘的是唐代的一种灌溉工具(见下图),被称为

A.翻车B.筒车

C.桔槔D.水排

6、有位收藏家最近从古董市场上购得一座彩陶马,

上面有多种颜色,主要有黄、绿、青三色,经专家

鉴定是真品。你知道它是什么时候制作的

A.秦朝B.汉朝

C.隋朝D.唐朝

7、鲁迅先生说,中华民族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他们是中国的脊梁。唐朝时西行到天竺舍身求法的高僧是

A.鉴真B.玄奘C.慧能D.法显

8、如果你生活在北宋时期,你不可能经历的事情是

A.读到活字印刷的书籍B.到四川经商时使用交子

C.参加岳家军抗金斗争D.乘坐装备指南针的海船

9、将“善可为法,恶可为戒”的历史事实按年代顺序编写的史书是

A.《史记》B.《资治通鉴》C.《三国志》D.《汉书》

10、北宋大画家张择端创作了我国美术史上不朽的作品。这幅作品是

A.《清明上河图》B.《女史箴图》C.《步辇图》D.《送子天王图》

11、与右图我国古代行政管理

制度相对应的朝代是

A.秦朝

B.西汉

C.唐朝

D.元朝

12、右图是由甄子丹、赵薇主演的电影《锦衣卫》

海报。锦衣卫出现于下列哪位皇帝统治时期

A.忽必烈

B.朱元璋

C.努尔哈赤

D.皇太极

13、世界遗产委员会对我国入选《世界遗产名录》的某一古代建筑的描述如下:“一统天下的秦始皇,将修建于早些时候的一些断续的防御工事连接成一个完整的防御系统……在明代,又继续加以修筑,使之成为世界上最长的军事设施。它在文化艺术上的价值,足以与其在历史和战略上的重要性相媲美。”这一古代建筑是

A.赵州桥B.天坛C.都江堰D.长城

14、如图,郑和下西洋最远到达

①南洋②印度洋③红海沿岸④非洲东海岸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15、明朝科举考试最突出的特点是

A.八股取士B.以诗赋为主要考试内容

C.开创殿试D.鼓励考生发表个人见解

16、右图中__五世朝见的是

A.顺治帝

B.康熙帝

C.乾隆帝

D.嘉庆帝

17、清政府在x疆地区维护统一,加强管辖的举措包括

①平定大小和卓叛乱②设置西域都护

③设置伊犁将军④设置x疆行省

A.①②③B.①④C.①③D.②③④

18、暑假里,乐悦同学随父母到宝岛台湾游览,到台南市参观了当地的名胜古迹——赤嵌楼。瞻仰了这里敬奉的一位民族英雄,他就是

A.岳飞B.戚继光C.郑成功D.郑和

19、明清小说中,具有浪漫主义色彩的长篇神话巨著是

A.《红楼梦》B.《三国演义》C.《西游记》D.《水浒传》

20、右图是一幅描绘矿工在井下采煤情景的插图。这幅插图收录

在被称为“17世纪中国科技的百科全书”的一部书中。这部

书是

A.《天工开物》

B.《农政全书》

C.《本草纲目》

D.《梦溪笔谈》

二、非选择题(60分)

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对的在答题卷上填。‘A”,错的填“B”。)

21、隋唐时期实行科举考试,使得门第不高而有才华的人得以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22、宋代从国外引进的优良水稻品种叫占城稻。()

23、中华民族大家族中,在元朝时才融合形成的新民族是维吾尔族。()

24.17世纪,沙俄势力侵入我国黑龙江流域。为保卫祖国疆土,雍正帝组织两次雅克萨之

战,重创沙俄侵略者。()

25、清朝时,与__、班禅共同管理x藏事务的是驻藏大臣。()

三、填充题(每空1分,共6分)

26、唐朝是我国诗歌创作的黄金时代,被称为“诗仙”的大诗人是_______。被称为“诗

圣”的是_______。

27.7世纪前期,唐太宗将_______公主嫁给了松赞干布,到了8世纪初,唐朝又将_______公主嫁到吐蕃,使得唐蕃“和同为一家”。

28、清朝统治者坚持以农为本的传统观念,推行“_______”政策,压抑、限制民间工商业发展。鸦片战争前,清政府实行“_______”政策,与世隔绝,使中国在世界上逐渐落伍。

29、(6分)隋朝在中国历史上是一个短暂的王朝,但地位重要,影响深远。

材料一

材料二隋朝大运河图

材料三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南北朝时期,中国长期分裂,战乱不断,时间长达近200年之久。581年,夺取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的是谁?(1分)589年,隋灭陈的意义何在?(1分)

(2)据材料二,隋大运河的中心是什么地方?(1分)据材料三,从这一中心地区到涿郡和到江都分别要经过哪几条渠道?(2分)据材料三分析大运河开通起到了什么重要作用?(1分)

30、(5分)两宋是我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时期,在政治方面出现了民族政权并立的状况,虽然彼此间屡起战端,但议和后的和平为宋朝的经济发展提供了条件。到南宋,中国的经济重心实现了南移。

材料一

材料二苏湖熟,天下足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北宋真宗率宋军与辽军交战后议和,请写出盟约的名称。(1分)请写出南宋时期,宋金和议后划定的分界线。(1分)

(2)据材料二,宋代的重要粮仓在太湖流域的哪些地区?(1分)别致的冰裂纹瓷器出自哪一个窑口?(1分)宋代造船业居世界首位,海外贸易发达,政府在主要港口设立了什么管理机构?(1分)

31、中国古代文明灿烂辉煌,而古都可谓是中华文明的缩影。中国最著名的“四大古都”是西安、,南京、洛阳、北京。还有“六大古都”“七大古都”“九大古都”的说法。其中,西安、北京可谓其中最著名的代表。

材料一

材料二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中的图一,请写出唐都长安城的突出特点。(1分)图二是城北大明宫的一座著名宫殿,请写出它的名称。(1分)

(2)据材料二写出今天的北京在辽代、金代的名称。(2分)元大都的繁华景象在一位意大利旅行家的什么著作中有生动的描述?(1分)到了明代,在元大都的基础上,哪一位皇帝修建了北京城?(1分)

3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0分)

材料一:他统一契丹八部,任用汉人为官改革习俗,建筑城郭,创制契丹文字,发展了农业和商业。916年,他称皇帝,国号“契丹”。

材料二:他是党项族拓跋部人,于1038年称帝,国号大夏。他懂得蕃汉文字,懂得佛教经典,还研究过儒家的经史和兵书。他仿照唐宋封建制度建立统治机构,任用汉人为官,根据汉文创制西夏文字,曾制定官制、军制、法律。

材料三:他是女真族完颜部首领,他逐步统一邻近部落。1114年发动了反抗辽奴役的战争,一再取得胜利。1115年,他称帝,国号金,年号收国。摆脱了辽的统治。他还令人创制女真文字。

材料四:1206年,蒙古贵族推举他为大汗,建立蒙古国,在整个蒙古高原建立军事行政制度,并开始使用蒙古文字,确立了蒙古国的规模。随后,他发动大规模的战争,建立起一个横跨亚欧的蒙古大汗国。

请回答:

(1)写出上述材料中“他”的姓名。(4分)

(2)比较上述材料,归纳“他”们的共同有哪些?(至少归纳两点。4分)

(3)归纳上述材料,得出什么结论?

33、(10分)明朝中期,广州一举人欲赴京赶考。但究竟从内河前往,还是沿海北上,他举棋不定。听说海边不够太平,考虑再三,终于打定主意,欣然北上。

请回答:

⑴他走的应是哪条路线?为什么?(3分)

⑵为了时常温习功课,这位举人的书箱里会放哪类书?为什么?(3分)

⑶你觉得明朝的科举考试有什么危害?(4分)

34、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

材料从对外关系上说,隋唐宋元都居于主动地位,明清时期的对外关系显然逆转了……倭寇沿海骚扰,为南方各地带来了极大的破坏。明清之际,西方资本主义正在兴起,而中国的……专制者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葡萄牙、西班牙、荷兰等国家,在16世纪初已经东来进行殖民活动,并侵占中国领土。此后,沙俄英美继来。对中国的野心日益扩大……

——白寿彝《中国通史纲要》

请结合所学相关知识回答:

(1)造成清朝初期的对外关系“逆转”的主要原因是什么?(3分)

(2)“倭寇”指什么人?(2分)平息东南沿海倭患的明代著名民族英雄是谁?(2分)

(3)“对于世界形势一无所知”给国家安全带来了严重的危机。请举出两例在清朝初期,面对西方国家“侵占中国领土”,中国在反侵略斗争中取得胜利的史实。(6分)。

(4)反思明清时期对外关系逆转带来的巨大变化,你得到了什么启示?(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