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第1篇(全文768字)
北海高庄小学王丽霞
《泊船瓜洲》是人教版六年级上册的一首古诗,短短28个字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在教学时,我尝试用让学生用画图的方法来理解课文,竟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片断一:
师:“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谁来说一说这句话的意思?
生沉默。
师:再读这两句诗,结合课下注释,用简单的示意图来标明京口、瓜洲、钟山的位置。
生纷纷读诗,读注释、思考、画图。
师指名一生上台板画、讲解,大部分学生认为他画得正确。
师:我们再来读一读这两句诗。
生读。
师:谁来解释一下这两句诗的意思。
生争先恐后举手。
生:京口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再翻过几座山,就是我的家乡钟山。
师:看看你画的示意图,你认为作者所在的地方离家乡远吗?
生:远。
师:但作者认为——
生:很近。
师:你是从哪里看出来的?
生:我是从“一水间,只隔”这两个词看出来的,尽管作者离家乡很远,但他看来却很近,这说明他特别想家。
片断二:
学完了“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之后,我在学生板画的示意图上补充了一艘小船,一轮弯月。
生:老师,我认为画成十五的月亮更好。
师:为什么?
生;因为圆月代表团圆,看到圆月,诗人就更想家了。
学生讨论,均认为画成圆月更恰当。
反思:
1、教给学生思维的方法。古人云:“授人以鱼只供一餐所需,授人以渔终身受用不尽。”在备课时,我已预料到学生可能弄不清京口、瓜洲、钟山的位置,我想,与其告诉学生,不如让他们自己动脑动手找到答案,板画设计的过程就是“授生以渔”的过程。板画所画充分调动了学生内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让学生不但能学会,而且会学。在学中体验,在体验中提高。
2、永远不要低估学生的能力。一提到新课程,老师们总会不由自主地想到“自主、探究、以学生为主体”等词语,但在具体的授课中却总是不放心,忍不住包办代替。这节课让我领悟到,其实在我们课堂教学中,有许多值得学生进行自主探究、研讨训练的机会,学生也完全有这样的能力,甚至会比老师理解得更到位,给我们以启发。因此只要我们作为课堂引导者的教师善于发现,善于思索,相信学生的心灵一定会在你的指导下得到放飞。
友情提醒:查找本课更多资料,请在站内搜索课文题目)此文转载于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第2篇(全文930字)
【单元导入】
故乡,一直是我们魂牵梦萦的地方。浓浓的乡情是游子的眷恋,款款的乡意是醇香的浓茶。无论走到哪里,最难忘记的还是故乡情。
细细品味本单元的四篇文章,你们会情不自禁地沉浸其中。对比阅读后,你们还将体会到作者的感情是通过一些景物和事情表达出来的。比如,从描写家乡美好的景色——“一条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潺潺地环绕着村庄。溪的两边,种着几棵垂杨,那长长的柔软的柳枝,随风飘动着。”;从回忆的一件件有趣的小事——“我和一群六七岁的小朋友,最喜欢扒开石头,寻找小鱼、小虾、小螃蟹。我们并不喜欢捉来吃,而是养在玻璃瓶里玩。”你们都能体会出作者对家乡的喜爱和眷恋之情。
5、古诗词三首
【知识在线】
一、写一写看谁写得最规范,最美观。
luòyángyúshùhépànwénzhàng
二、判一判下面的说法对吗?对的判“√”。
1、《泊船瓜洲》写的是春季的景色,描写的特定景物是江南春景。()
2、《秋思》《长相思》都抒发了作者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但《秋思》是借景抒情,《长相思》是写景和叙事融为一体。()
三、说一说把下面的诗句补充完整,并说说是什么意思。
1、春风又绿江南岸,。
2、风一更,雪一更,。
四、理一理在下面的诗句中,有四句属于同一首诗,请理出来,说出诗题和作者。
京口瓜洲一水间小溪泛尽却山行烟花三月下扬州春风又绿江南岸
钟山只隔数重山两个黄鹂鸣翠柳明月何时照我还但悲不见九洲同【思维体操】
五、课文在线
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给加点字选择合适的解释,把序号填写在括号里。
书:a、装订成册的著作;b、信;c、文件;d、写字。
(1)王羲之是著名的书法家。()(2)欲作家书意万重。()
(3)妈妈从书店给我买了一套黑乌鸦的系列丛书。()
2、“秋风”给人什么样的感觉?写一写你眼中的秋风。
的秋风的秋风的秋风
3、在诗中划出读时的节奏。
4、把这首诗试着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六、阅读冲浪根据注释自学古诗。
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注释:
移舟:划船靠岸的意思。泊:船靠岸,停船。
烟渚:指烟雾笼罩下的江中间小块陆地。暮:傍晚,太阳落的时候。
天低树:指远处的天空比近处的树木还要低。近:接近。
1、带点的字你认识吗?请你为它们注音。
2、比较一下这些字,再组词。
诸()暮()旷()怒()
渚()幕()矿()愁()
3、解释每句诗的意思。
4、这首诗表达了诗人__________________的思想感情。
【个性时空】
七、填一填和同桌比一比,看谁知道的古诗多!
1、地名,补充诗句
①()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②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
2、填数字,补充诗句
①南朝()寺,多少楼台烟雨中。②()里河东入海,()仞岳上摩天。
3、填动物,补充诗句
①西塞山前()飞,桃花流水()肥。②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立上头。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第3篇(全文1293字)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诗歌内容,体会诗歌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作品的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诗意,感悟诗情。
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的方法体会《乡愁》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1、有一种情感,让人魂牵梦绕,有一份眷恋,令人难以释怀,那就是浓浓的思乡之情。在王维的眼中,乡愁是“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的孤独;在李白的笔下,乡愁是“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的牵挂,那么,在王安石的眼中,乡愁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他的著名诗篇《泊船瓜洲》。
2、剖题:正确、流利地读题目。
泊:停靠。多音字。
瓜洲:长江北岸,和京口(今镇江)隔江相对。
释题:船停靠在瓜洲的所见所想。王安石伫立船头望着滔滔的江水,会想些什么呢?想表达什么样的情感呢?
我们有必要先了解一下当时的写作背景及王安石当时的处境,相信你对这首诗的理解一定有帮助。
3、幻灯片出示。
4、请同学们读四遍古诗,前两遍争取把生字、多音字念得字正腔圆,后两遍争取把诗念通顺,注意停顿。
5、请生读,点评;我们不但要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诗的韵味,谁来试一试?我想,大家在理解了诗人的情感后会读得更有韵味。
二、抓字眼,明诗意,悟诗情
1、自由诵读全诗,齐读,通过对诗歌初步朗诵,感悟:这首诗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能感知作者一种什么样的情感?(思念家乡)
2、能把思念家乡的情感放进去再读《泊船瓜洲》吗?个别读、齐读。
3、作者为什么在这儿思念家乡?看看注解,试着想象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合作交流)
4、师提问,看看你们对诗的大概意思掌握了多少。
1)写了几个地名?(京口、瓜洲、钟山)
2)它们之间相距远吗?(不远,一水、只隔)
3)能试用简笔画画一画吗?
“间”是什么意思?(隔开)
隔开了哪两个地方?(京口、瓜洲)
瓜洲在长江北岸,京口在哪儿呢?(南岸)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
(一水间,仅隔一条长江)
简笔画画出位置。
瓜洲、京口隔江相望,钟山又在哪里呢?
“钟山”与“京口”隔着数重山。(只,说明距离近)
从简笔画中看出瓜洲与钟山相隔远吗?(并不远)
品读这两句,读出距离近。(重读,一、只)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者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家乡近在咫尺,他是否就准备回家乡了?(不准备)。从哪句诗中得知?(明月何时照我还?)
“还”是什么意思?回到家乡。
作者身在瓜洲,心在哪里?(家乡)在南京。
此刻作者的家乡已是“春风又绿江南岸”,春风吹绿了长江的南岸,此时的江南美景又是怎样的画面和情景呢?让我们一起去看看江南春天的无限风光吧。(看幻灯片体会美景)。如此美不胜收的江南春色,你们喜欢吗?结合幻灯图片,把你在作者的家乡,看到的画面吟诵几句春的诗-------
如果“我”是王安石,能告诉我,你们在我的家乡看到什么吗?
生:花红柳绿,莺歌燕舞,一派生机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
孩子们在门外草地玩耍,采摘野花,一家人围坐一起,喝酒聊天。
皎洁的月光,亲人望着圆圆的月亮,盼望他回来。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鸳。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是啊,这一切美景,尽在“春风又绿江南岸”中,这句诗中哪个字把这一切概括得淋漓尽致?(绿)说“绿”的典故,再次齐读本句。
一个“绿”字,年复一年,染遍千山万水,染遍游子思乡之情,江南一幅万里画卷,亦被这春风染出灵气,使我们看到满眼绿色,荡漾的春水,灿烂的桃花,小桥流水人家……作者思念的仅仅是江南的春色吗?还会思念家乡的亲人、朋友、学生练说。
再次,齐读本句。
家乡如此美,多少次,春风在,明月在,思乡情也在,难怪作者发出“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能理解吗这种情怀吗?
齐读,男女生分读。
完整解读诗意。
拓展阅读中国台湾诗人余光中的《乡愁》,中国台湾作家,乡愁诗人,与南京有着密切的联系。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第4篇(全文1349字)
【教学目的】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能背诵、默写古诗。
2、了解诗歌大意,感受诗人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重难点】
引导学生感受诗歌表达的思念家乡的真挚感情。
【教具】
课件、录音。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整体把握
1、今天我们要学习一首新诗──《泊船瓜洲》,通过预习大家知道了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北宋诗人王安石)
2、简介王安石:
王安石是北宋杰出的政治家,也是一个知识渊博的学者,还是一位著名的诗人。宋神宗时,任宰相,推行新法,公务非常繁忙,经常东奔西走实行变革。
这首诗是他有一回坐着船沿着长江向西行驶的旅途中写的。
3、释题:
从诗题中,你知道了什么?(学生自由回答,教师指点学生说说诗题的意思。)
二、初读古诗,把握主旨
1、王安石泊船瓜洲时写下了怎样一首诗呢?读古诗三遍,注意读音。
2、指名读诗,互相正音:
注:“间”应读“jiàn”。
3、正音后齐读全诗,想想诗中哪一个字最能表达诗人想回家的这一念头:
(“还”字;点明:“还”字就是回家的意思。)
三、小组学习,扣住“还”字,披文入情,理解诗意
(在学生交流回答的基础上,教师适时点拨,并作必要的讲解。)
哪一小组读懂了哪句?
教师相机指点:
1、学生交流一、二句:
⑴找出地名,(点击出示:京口、瓜洲、钟山)搞清三者位置。
⑵重点理解:
“间”和“数”。
京口和瓜洲一个在长江的南岸,一个在长江的北岸,被一条长江间隔开了,所以这儿应该读“jiàn”。例如:“间断”,还有“间隔、隔开”,在这儿就是“间隔”的意思。
⑶“钟山只隔数重山。”
“数:几”;“只:说明离家近。”
既然离家这样近,就应该回家去看看。
(板书:离家近──应该还)
⑷指导朗读。
2、交流三、四句:
⑴提示“绿”字的解释(吹绿、染绿)。
⑵从“又”字你能知道什么,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离家时间很久了,特别想回家去看看。)
(引导学生合作板书:离家久──更该还)
⑶在第4句的解释时,引导学生尝试加上语气词“啊”,把作者强烈的思乡之情表达出来。
(明月啊,你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家呢?)
⑷引导学生独立板书:
思家切──不能还。
⑸指导朗读。
⑹深化:
既然诗人已经*家这么近了,他又这么渴望回家乡去,那他为什么不回去看看呢?
先让学生说,教师补充:因为诗人是宋代著名的政治家。他当时肩负宰相重任,正在全国上下进行一系列的改革。为了改革大计,为了国家大事,他是虽到家门却不能入门,因此内心发出了“明月何时照我还”的感慨,表达了他强烈的思乡之情。
四、创设情境,想象诗的意境
1、你觉得诗人吟这首诗,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看着哪儿吟诵的?
(一个春天的夜晚,诗人站在船头或岸上向南眺望……)
2、那么,在这月明之夜,诗人站在船头眺望着家乡的方向,都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让我们闭上眼睛边听听音乐,边想一想,当一回诗人体会一下。(音乐《春江花月夜》)
师引生入境:
月明之夜,晚风徐徐,诗人走出船舱站在岸上眺望,只见对岸就是京口,离自己的家是这么的近,现在又是春天了,诗人脑海中不禁浮现出一幅幅美丽的图画来:家乡的青山……绿水……田野……江岸……诗人望着圆圆的明月,眺望着家乡的方向,不禁想……
3、如果你是诗人,你在想些什么?(扮演诗人说想到的)
4、从中你体会到什么?
五、品味“绿”字,咬文嚼字
1、介绍王安石炼字的故事。
2、请你想象一下,王安石还用过哪些字,为什么最后用了这个“绿”字:
老师适当点拨学生体会“绿”字的妙用:
⑴春风给江南带来了绿色。
⑵“绿”字还给人以鲜明的色彩感和剩机感。
⑶“绿”字和“还”字还有内在的联系,明媚的春色更引发了诗人想回家的念头。
3、指导吟诵,教师小结:
一个“绿”字,表达了眼前一片景,胸中无限情;一个“绿”字,使《泊船瓜洲》成了千古绝句;一个“绿”字,使王安石改字成了千古佳话。所以,我们在写作时也要注意遣词用句。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强烈的思念之情。
六、指导背诵
最后让我们一起把这首思念家乡的古诗记在心里吧。
七、作业
1、吟诵古诗。
2、摘录表达诗人思念家乡的古诗词2~3首,阅读课上一起交流学习。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第5篇(全文1775字)
教学目标:
1、学生能够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教师抓住要害词“只”、“又”、“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体会诗人感慨万千的思乡情感。
3、拓展阅读《乡愁》,培养学生学习诗歌的爱好,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怀乡思亲的情感。
教学重点:
吟诵古诗、想象意境,体会诗人的思乡情感,感受古诗的艺术魅力。
教学难点:
入情入境,理解诗人表达的思乡之情。
教学准备:
教师:多媒体课件
学生:王安石简介;描写春景的古诗、词语。
教学过程:
一、知诗人,解诗题
导入:同学们还记得李白的《静夜思》吗?(齐声背诵)对于远离家乡的游子来说,静静的夜晚、圆圆的月亮,经常会勾起人们对家乡的思念。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王安石的《泊船瓜洲》,齐读课题。这一节课,我们继续运用这三个步骤学习古诗(出示幻灯,齐读)。
1、谁愿意介绍一下王安石?
2、指名介绍。
教师适当补充,强调王安石与南京的关系。(幻灯片)
3、理解题目。
(1)“泊船”是什么意思?(停船靠岸。)“瓜洲”是在什么地方?
(2)简介瓜洲:瓜洲,在长江的北岸,离南京不远。
二、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王安石路过瓜洲写下这首诗,他想说什么呢?(幻灯)
1.初读诗歌,感知内容
①请大家自由地把《泊船瓜洲》这首诗仔细读两遍,争取把多音字读准,把诗读通顺,留意节奏。
②指名读:请你读一读。其他同学留意听,这首诗当中有三个多音字,听他有没有念错。
③听完学生朗读,教师做简单的评价,生小组读,老师范读,生再齐读。
④读古代的诗歌,我们不仅要把它读得正确、有节奏,还要读出感情来。指名读,齐读。
⑤诗读到这儿,你的脑海里留下什么印象、有什么感觉?指名回答。
⑥是的,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这种感觉再来读一读《泊船瓜洲》这首诗。
2.指导阅读--抓字眼,明诗意。
过渡:王安石为什么会如此地思念家乡?
①请大家默读这首诗,看看插图和注解,然后同桌说一说这首诗大概在讲什么意思。(学生默读------说)
②好了。老师想提两个问题,看看你们对这首诗大概的意思把握了多少。第一个问题,作者的“身”在哪里?你是怎么知道的?a.“间”是什么意思?隔开了什么?瓜洲在长江的北岸,京口在哪儿呢?(板画长江,标出瓜洲和京口)。两地相距远吗?何以见得?(一水)
读一读,读出距离短。
b.瓜洲、京口隔江相望,而钟山又在哪里呢?(板画南京、紫金山)
“数重山”表示山多还是少?(“数”何意?)还从哪里知道山很少?(抠住“只”。)
读一读,读出路程近。
过渡:瓜洲和京口只隔着一条长江,离诗人的家乡钟山也不过隔着几座山而已,可以说,诗人离家乡非常的近。老师想问第二个问题,此时作者身处瓜洲,他的“心”又在哪儿?你是从哪里知道的?(明月何时照我还)“还”是什么意思?
d.诗人在什么时候想到回家?(春风又绿江南岸的时候)“绿”是什么意思?“又”说明什么?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读读看,读出诗人心中此时什么感受?(思念家乡但又不能回的无奈)
再读。
三、指导欣赏--入诗境,悟诗情
过渡:究竟是什么触发了作者思乡的情感呢?让我们走入诗人的内心世界。
1.听配乐朗诵,引导学生闭眼想象:
诗人此时可能站在哪里?他看到了哪些景物?耳边会听到哪些声音?心中会想些什么?
2.体会用字的精妙,深入感悟诗情:
(1)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的春天是什么样的呢?谁能把学过的描写江南春景的诗句、词语跟大家分享?(指名背一背、说一说)
(2)春风又绿江南岸,江南多美呀!花红柳绿,姹紫嫣红,一派生气勃勃、春意盎然的景象。据说诗人在作诗的过程中曾改过多次,最后定稿的时候才用了“绿”字。大家想一想,作者可能用过哪些字?为什么只钟情于一个“绿”字呢?(指名谈看法,读出相应的感受)。
(3)欣赏了江南美景,你就会明白作者为什么会用“绿”字了。(链接江南春图片)
(4)一个“绿”字不仅使我们看到了满眼的绿色,成行的碧树,荡漾的春水,还让我看到了烂漫的桃花,各色的野花,江南的小桥流水人家。让我们一起读读这千古名句,齐读后两句。
3.启发质疑:学到这儿,大家有问题要问吗?(引导学生抓住“家乡景色美、离家近、离家久、想回家而不能回家”这一矛盾点进行质疑:诗人为什么不回家呢?)
猜一猜诗人不回家的原因。
4.指导品读
(1)你们现在悟出了诗人的情感了吗(思念家乡而又不能回的无奈)?谁来读一读?
(2)指名读。要想读好诗,我们还要留意节奏,还要读出要害字。齐读。
四、拓展阅读
1.拓展阅读余光中《乡愁》
过渡:王安石与南京有着密切的关系,今天老师还要介绍一位漂泊异乡的、跟南京同样关系密切的现代诗人--余光中。
(1)教师简介余光中:
中国台湾有名诗人、散文家、文学评论家余光中,1920xx年生于南京,在南京读了中学和大学。他的很多优秀作品表现出浓浓的思乡之情,因为《乡愁》一诗引起轰动,又被称为“乡愁诗人”。(幻灯出示作品)
(2)播放课件,欣赏诗歌《乡愁》,说一说:你有什么印象、什么感觉?
(3)学生自由读,齐读,感悟诗歌表达的情感。
2.总结:思乡之情像一首漂亮而动人的诗,令人百读不厌。思乡之情又像是一个甜美的梦,让人回味无穷。老师相信,随着年龄的增长,同学们能更理解王安石和余光中的乡愁。
五作业
给下列诗句选择合适的字,并说说理由
1.满过绿入到
春风又()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动拂翻皱起
风乍起,吹()一池春水。
板书设计:
欣赏诗歌
知诗人,解诗题
抓字眼,明诗意
入诗境,悟诗情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第6篇(全文2025字)
学习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会读会写“洛、榆、畔、帐”,正确读写“洛阳、榆关、湖畔、千帐”等词语。
(2)学习通过看注释,查阅资料,边读边相象等方法理解诗词意思,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泊船瓜洲》、《秋思》。
(4)体会作者借不同景物抒发情怀的写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反复诵读古诗,结合课文注释,理解诗句的意思。
(2)通过背诵古诗,深化体验诗人的情感。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了解丰富多彩的祖国文化,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学的情感。
重点、难点与关键:
1、想诗境,悟诗情,背诵、默写,积累语言。
2、体会诗人思乡怀亲的思想感情,领悟作者表达方法。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泊船瓜洲》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古诗的内容,体会古诗表达的情感。
3、运用所学的方法感受、补充作品的情感。
教学准备:
1、多媒体课件。
2、课文插图
3、学生课前查阅资料,了解诗人、知道诗的大意、感受诗人的情感。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媒体及板书设计
设计目标
一、导游介绍,激趣导入
1、谈话:今天老师给你们当导游,好不好?(出示地图)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镇头。”这首传唱了千年的歌谣向我们介绍的是瓜洲。瓜洲位于江苏省扬州南面,长江北岸。川流不息的长江水见证了瓜洲的兴衰,瓜洲曾经是“江北重镇、千年古渡”。而“京口”不仅是东汉吴国第一古都,更是文气洋溢的灵秀之地。许多诗人在此留下了千古绝唱的诗句:王昌龄的“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苏东坡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还有一首广为传诵的就是王安石的《泊船瓜洲》。
看图听介绍
出示地图(标明“瓜洲”、“京口”、“钟山”的大略位置)
明白三个地方的地理位置,三个地方的一些历史了解。
2、板书诗题,读题
过渡:为什么人们喜欢这首诗呢?先去读一读吧!
读题
板书:泊船瓜洲(王安石)
三、整体感知,直奔重点
1、请看书,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古诗。师板书诗句
读古诗
板书:(诗句)
多读
2、指名读,正字音,尤其注意“一水间、数重山、照我还”。讲讲多音字:间、重、还。
指名读
正音
3、反复多读几遍这首诗,结合课文注释,想想诗句的意思。你会有怎样的感受呢?
反复读诗,结合注释想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受。
结合注释想诗句意思,体会作者感受。
4、指名交流
生回答:诗句意思和感受
说诗句意思,谈感受
5、你最欣赏诗中的哪一句呢?
生自由交流
引出“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三、赏析诗句,感悟诗境
1、刚刚同学说得最多的就是这句诗,(课件出世: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吧!
生齐读
赏析: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2、能说说为什么喜欢这句诗吗?(指名回答)
生回答
3、有同学说,这句诗写出了江南美丽的景色,那就和你的同桌再互相读一读,说一说:在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同桌之间互读、练说
说诗意
4、指名说,你的头脑中出现了怎样的一派景色呢?
生回答
检查交流情况
5、小结:你们的回答很精彩!原来短短一句诗可以在人的头脑中出现这么多不同的画面,文字的魅力真是无法相象。
6、那就用朗读把感受表达出来吧。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小组内练读、指名读
感情朗读,感受诗意
7、听了同学们的描述,我仿佛看见了一派色彩斑斓的绮丽风光。诗人描写了几种“绿”色呢?仔细观察书上的插图,对你会有所帮助的。
观察插图,说出描写了几种“绿”
板书:(绿)
训练观察力和口头表达力
8、指名答
生回答
9、是呀,作者放眼望去,看见了(课件出示练习题)你能填入表示不同绿色的词吗?
生口头回答
课件出示:近处()的小草,()的柳树,远处()的树林,()的高山。
词的积累与运用
10、小结:诗人此时正遇早春时节,站在小船上举目四眺,满眼皆是绿色,让作者明显地感受到春天到了。
11、可别小看了这个“绿”字,它仅仅告诉你春天来了吗?它还能让你感受到什么呢?指名回答
生回答
抓重点词理解
12、同学们理解得多丰富呀!把你感受到的“绿”读出来吧!(男、女赛读)
男、女赛读
朗读
13、小小的“绿”字却有大大的文章!请看课后“资料袋”
阅读资料袋
了解王安石推敲用“绿”字的故事。
14、听完“绿”字的故事后,你感受最深的是什么?
生自由交流,回答
说感受
小结:是呀,一位如此优秀的诗人能为了一个字修改十多次,难道我们在平时的习作中不能做到吗?“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这首诗正是因为这个故事,让人们更加赞赏,那就让我们一起读出你的赞叹吧!
读诗句
朗读训练
四、品评诗句,升华情感
1、过渡:这么美的绿,这么迷人的风光,谁不想多看两眼?谁不想留恋其中?诗人和我们一样陶醉在景色中,忘乎所以了吗?(指名答)
生回答
激趣引入
2、诗人想回哪里去?诗中的家乡是指哪儿?引导从课题“泊船瓜洲”和诗句“钟山只隔数重山”等处理解。
生回答
板书:(京口、瓜洲、钟山下划线)
引出三个地方
3、你能在地图上找到它大概的位置吗?先好好读读古诗
学生上台指明
熟悉地理位置
4、简介:王安石的父亲曾在江苏南京为官,王安石是在那里长大的,对钟山即现在的南京有着深厚的感情,可以说那里是他的第二故乡。
了解背景
5、你从哪里能读出诗人急切地想回到家乡?指名回答
生回答
6、读出诗人无限的思乡情绪和急切盼望回家的感情。
生读
联系有感情朗诵
五、回归整体,深化体验
1、这真是“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漂泊在外的游子对家乡是多么的牵肠挂肚呀!让我们一起再来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2、练习背诵
背诵
背诵古诗
六、总结
王安石,北宋时期著名的文学家、诗人、政治家,立志于国家改革。这首诗是他第二次出任宰相途径瓜洲时所写,短短28个字,展现了早春江南的一片嫩绿,抒发了久思故乡的一寸衷肠,更暗示了他对自己前途的担忧。此去京城,真能大展宏图吗?千头万绪涌上心头……更让我们惊叹的还是他对文字的讲究,一个“绿”字令人不得不佩服他的风范。
板书:宋
复习回顾
七、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
2、抄写生字词。(自组的)
3、背诵《泊船瓜洲》
ppt出示
特级教师陈金才《泊船瓜洲》教学实录整理第7篇(全文2805字)
课前交流: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我刚刚才听说你们认识我啊?是这样吗?
生:是,您在我们二年级的时候给我们上过《葡萄沟》。
师:(惊喜的)是吗?真是太好了!转眼都过了4年了,你们都长这么大了。那你们觉得老师有没有什么变化呢?
生有的说有,有的说没有,但不敢大胆说。
师:既然如此,我想我们就是老朋友了,大家应该不会再感到陌生了吧!那我们就开始上课吧,好吗?
生:好!
课堂教学:
师:前两天大家学习了《梅花魂》一课,其中有这样两句古诗: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大家会背吗?
生:会!(生齐背两句古诗)
师:这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你们能背这首诗吗?
生:(小声)不会。
师教读两遍古诗,要求学生课后背诵。
师:在这首古诗中诗人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感情呢?
生:对家乡,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师: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这首古诗也是关于思念家乡的,请大家齐读题目。
生齐读课题《泊船瓜洲》。
师:请大家注意在题目中有一个多音字,能找出来读一读吗?
生:是“泊”字,在这里读bó,停泊的“泊”;它还有一个读音,读pō,湖泊的“泊”。
师:太好了,还告诉我们另外一个读音,那就请大家给两个音组上词语再读一读吧!
生读多音字。
师:哪位同学知道“泊”字的意思?
生:停泊、停靠的意思。
师:很好,那你能给大家说说“泊船瓜洲”的意思吗?
生:有点困难。
师:那好,你坐下继续思考。有别的同学能说说吗?
生:应该是把船停在瓜洲的意思吧?
师:非常好,语气再肯定一些,把意思再说一遍。
生:(语气坚定)把船停泊在瓜洲。
师:请同学们看书上的插图,你能根据题目在图上标出“瓜洲”吗?
生迅速在图上标了出来。
师:这首诗的作者是北宋著名政治家,诗人王安石。有同学对他了解吗,起来为大家介绍介绍。
生拿出了工具书,但介绍的声音太小。
师:那老师就为大家简单介绍一下作者:王安石,字介甫,晚年号半山,北宋临川人。他视南京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他年轻时,中进士。写这首诗时,正是宋神宗第二次让他任宰相,推行新法。所以他前往上任。他的诗善于将自己的感情融入诗句,情真意切。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这首诗,请大家自由轻声的读,注意读准字音。
生自由练读,练习把字音读准,把诗读熟。
师:我现在想请两位同学起来读一读,但是这两位同学需要很有勇气,因为我们是第一次读,非常容易把字读错,不知道大家愿不愿意面对这样的困难呢?
生反而举手的非常多。
师:看来我们班的同学都敢于面对困难,那就请这位男生来读吧!
(学生都看着老师,那个学生也没有动。老师询问怎么了,有学生告诉老师那是一个女孩子。)
师:是吗?那非常抱歉,你能原谅老师吗?还是请你来读好吗?
生大方的点点头,大声地朗读了古诗。
师:原来真的是一个女生,而且是一个声音好听又很大方的女生,请坐。再请两位同学起来读一读。
又抽了两名学生朗读诗歌。(发现学生普遍平舌音和翘舌音不分)
师:读得非常好,虽然这首诗歌当中有好几个多音字,但同学们都掌握了按照词语或句子环境给多音字选择读音的方法。但是希望大家在朗读的时候注意区分平舌音和翘舌音,现在请同学们根据老师黑板上对多音字的注音练习读流利,注意诗歌的节奏,要是能读出感情来就太好了。开始吧!
(生再次按照老师的要求联系朗读诗歌,有的读给同桌听)
指名两名学生朗读,有了很大的进步。
师:看到同学们读得这么好,老师也想读了,可以吗?
生:可以。
师有感情的朗读古诗,学生鼓掌。
师:谢谢你们的掌声,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愿意像老师这样读吗?
生:(热烈的)愿意!
师:那就请你们好好读给你的同桌听吧,比一比谁读得更好。
学生同桌之间互相有感情地朗读。
师:同学们,读了这么多遍,我想有的同学都会背了吧?先自己试一试看会不会背。(学生练习背诵)有哪位同学敢于第一个背给大家听呢?
几个勇敢的孩子举起了手,指名一位男同学背诵。
师:真是个勇敢而能干的小伙子,我想会背的肯定不止这几个同学,会背的同学自己站起来,我们一起来试一试吧。请一个同学起个头,注意节奏。
生很好的背诵了诗歌。
师:果然会背了,那刚才没有站起来的同学现在也加入进来一起试一试好吗?
全班起立一起背诵诗歌。
师:我们学习古诗,不但要会读会背,还要能理解诗句意思及表达的思想感情。下面就请同学们根据自己的理解和课文注释以及相关的背景资料试着理解诗句意思,有困难的地方可以小组讨论,也可以想老师请教。
(生独立或合作理解诗句意思,师巡视指导)
师:看来大家理解得差不多了,哪位同学能说说第一句的意思?
生:我知道这句的意思是说: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河。
师:这条河叫什么名字?
生:长江。
师:很好,把你刚才的句子再说一遍,说得具体一点。
生: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
师:很准确,“间”的意思是什么?
生:间隔、隔开。
师:老师建议大家把它写下来,要学会做笔记。哪位同学来说说第二句的意思呢?
生:钟山也只隔了几座山而已。
师:你能说明白钟山和哪里只隔了几座山吗?
生:瓜洲。
师:有不同的意见吗?
生:不对,我认为应该是钟山隔京口只有几座山,诗人是在向京口方向望,而且钟山是作者的家乡,他想看到家乡。
师:说得太好了,真是个会观察的孩子。那我们把一二两句连起来说一说吧:京口和瓜洲之间只隔着一条长江,钟山和京口也只隔了几座山而已。学了这两句之后,请大家找一找有哪几个地名,把它圈出来,并标在旁边的插图上,标好后同桌互相看一看。
学生标注京口、瓜洲、钟山几个地名,师用简笔画表示。
师:学了这两句我们知道诗人这首诗是在什么地方写的?
生:瓜洲。
师:是啊,家乡近在咫尺,但为了自己的事业却不能回去,不知不觉春天又来了,哪为位同学能说说后面两句的意思?
生:后面两句的意思是“春风又把长江两岸变绿了,明月什么时候照着我回到家乡?”
师:理解得很好,只是注意其中有一个字,传说诗人在写的时候曾做了九次改动,你们能猜到是哪个字吗?
生:是“绿”字。
师:你是怎么知道的?
生:我从资料书上知道的。
师:看来预习对我们很有帮助啊,是的,就是这个字。我想请同学们猜一猜王安石可能用过哪些字?
生猜想,师板书。(到、吹、来、回、拂、过)
师:据史料记载,可以确定作者曾经用过“到、过、入、满”。我们今天也有同学想到了“到”和“过”,看来也得了一些诗人的精髓了。诗人最后定稿时用了今天的“绿”字,实际上是把一个名词用作了一个动词,在这里要理解为“吹绿”,请大家写一下,并且思考,用这个绿字有什么妙处?可以交流。
生:这个“绿”字让我们知道春天来了。
师:前面的“春风”我们也能知道春天来了呀。
生:这个“绿”字不仅让我们知道春天来了,还知道春风一吹,大地慢慢变成了绿色,写出了颜色的变化,使我们觉得江南更美了。
师:太了不起了,体会得非常深刻。在春风的轻拂下,江南仿佛一夜之间批上了一层新绿,到处都是一幅春意盎然的景象,分外勾起了作者对家乡的思念之情。那我们从哪个字看出了作者的想回去?
生:“还”字。
师:一个“还”字表现出了诗人想早日回到自己的家乡。可是他能回去吗?
生:不能。
师:想“还”却不能“还”,诗人感到了分外的孤独和惆怅,隔江举目眺望,不觉已是皓月初上,想象出了一幅“明月照我还”的画面,现在请全班同学起立,把自己当成那位站在江畔遥望明月,深深思念家乡的诗人一起吟诵《泊船瓜洲》。
生起立一起吟颂《泊船瓜洲》。
师:我们今天学习了一首思乡的古诗,其实以前也学过一些,我们一起回忆一下,背一背。
生回忆并背诵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枫桥夜泊》、《静夜思》等。
师:我们在这首诗中了解了“绿”字的巧妙的用法,其实像这样追求用词精准的故事还有很多,老师这里就有一个字要大家来选择一下(师出示小黑板:著名诗人贾岛写《题李凝幽居》时,为一个字犯了愁,你能帮帮他吗?鸟宿池边树,僧[推、敲]月下门。你觉得哪个字更能表现月夜的寂静,为什么?)
生思考,交流。师讲关于“推敲”的故事,进一步培养学生用词准确的意识。
师:希望同学们下来后练习默写这首古诗,同时收集更多王安石的作品读一读,背一背。
(下课铃响)
师:这节课就学到这里了,大家都非常的用心,辛苦你们了,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