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优秀第1篇(全文1333字)
一、加大对音乐教育的资金投入
良好的教学设备和教学环境对于音乐教育是十分重要的,想要改善音乐教育,首先应该对教育有足够的投资,让教学的硬件设施达到要求。在我国许多的不发达农村,教育设备十分落后,有的学校连一架像样的钢琴都没有,更别说其他的乐器,音乐课也只是老师带着学生单调的学唱歌,连最基本的音乐教学都不能满足,更不用提更进一步的音乐审美教育,因此第一步就要加大音乐教育资金的投入。政府应联合社会各界的慈善组织和慈善人士对偏远地区和欠发达地区进行投资,建立合格的音乐教学室,购置必需的乐器设备,可以征求学生的建议来配备他们所感兴趣的器材、购买他们喜欢的音乐书籍等。
二、改善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模式
1.创造美的意境
美的意境对于审美效果的提升也有促进作用,教育者应该依据不同特点、不同心理的学生来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效果也会更佳。例如,课堂刚开始之时,学生的情绪还没有稳定,注意力也不在课堂上,这时教师应该采取一定的措施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可以先放一段音乐或者视频来缓解一下疲惫的情绪,比如在教唱时,可以先学习一些相关的知识,像学唱《春天在哪里》时,可以先朗诵一些关于春天的散文或者诗词,如朱自清的《春》:“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这样学生就能对接下来要学习的内容产生兴趣。
2.体验美的情感
教师要能够利用美的`情感来熏陶学生,要不断探索把小学音乐教学与审美元素结合起来的最佳方式,让学生能够享受音乐所带来的美的感受、提升学生的创造能力,让小学音乐审美教育能够开展得更顺利。
3.让学生学会表现自己
表现自己能够让学生增强自信心,也能提高他们对学习音乐的兴趣,挖掘出他们学习音乐的潜力,教师应该在教学的过程中尽可能地多提供学生表现自己的机会,不仅仅局限于理论知识技能的学习,而要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让学生学会通过音乐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真正体会到音乐所带给我们的美。
4.结合实际来进行音乐教学
结合实际情况和特点来开展音乐教育,教学效果会更佳,如国庆节学唱《国歌》,就更能让学生的爱国情感表达出来。圣诞时节学唱歌曲《铃儿响叮当》,也更能激起学生的热情和兴趣。在歌唱教学中,反复对新学的歌曲进行复习,才能加深学生的印象。复习新歌可采取如下的方案:第一,教师可以在教授新的歌曲之前,哼唱之前教过不久的歌曲,但是演唱过程中,故意犯一些错误,比如漏唱几个音或是唱错几个音来让学生找错并加以改正,就能提高学生的听辨音乐的能力,也间接地培养了学生对音乐的一种审美能力。第二,在唱歌的同时也可以教学生跳一些简单的舞步,唱跳结合,让音乐的魅力更加彻底的展现出来,让学生更进一步理解音乐的美感,了解到音乐的多样性,音乐并不是单独的存在,而是能和其他的艺术相结合的,并且在结合之后的音乐更能吸引人,舞蹈和音乐的结合也更能激发学生对音乐的热情和兴趣,更能深刻地感受到音乐的魅力,也更利于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音乐教育是小学生素质教育中的一个不可缺少的学科,虽然一直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但音乐教育对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和提升的作用是不可忽视的,针对现在音乐审美教育滞后的状况,对于音乐课程的改革也迫在眉睫。小学的音乐课堂不应该是旧式的单调教学,而应该着重于学生审美能力的培养,小学时学习阶段的开端,只有一开始就抓准重点才能真正促进音乐审美教育的发展,提升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作者:陈慧单位:江苏省南通市北城小学
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优秀第2篇(全文1586字)
新课改强调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需求和教材内容,恰当使用游戏教学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本文主要就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展开讨论。
一、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重要作用
(一)培养协作能力
在参与英语课堂游戏中,教师能够有效培养小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1]。另外,譬如角色扮演类等需要众多学生参与的英语游戏,对于小学生树立良好的合作意识也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游戏教学法能够为学生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英语学习氛围,帮助学生在与他人相互合作的过程中学习英语知识。
(二)培养思辨能力
小学英语教师可以巧妙利用游戏教学法,充分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培养其良好的思辨能力。教师需要积极鼓励学生利用自身所学知识参与到游戏当中,并使其学会在游戏中主动获取和积累相关知识,而教师只充当“知识引导者”,为学生提供必要的引导帮助。
(三)提升学习能力
小学英语教学的根本目的在于帮助学生提升其英语综合能力,其中既包括词汇等理论知识的积累,也包括英语拼写能力、阅读能力、口语表达能力等。因此,教师可以通过游戏教学法,如带领学生依照课文内容进行角色扮演等,帮助学生加深对教材内容的理解与认知,强化学生的英语学习能力。
二、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运用策略
(一)紧扣教学内容
在小学英语教学课堂中运用游戏教学法,首先需要教师深入分析教材内容,挑选出适合编排成游戏项目的教学内容,进而结合当前比较受学生欢迎的游戏形式实施游戏教学法。比如,在一年级上册的ColoursLesson一课中,教师可以利用转盘游戏的形式完成颜色词汇的教学。在该游戏当中,教师需要事先在转盘上设置若干颜色,之后不同颜色的外围部分标注与之相对应的颜色单词卡。然后,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以计时比赛的方式,要求学生在最短的时间内将词汇卡放置在正确的颜色当中。这样,一方面能有效提升学生的反应能力,另一方面也有助于其加深对颜色单词的理解与记忆。
(二)结合教学难点设置游戏
熟练运用句法、句型等知识一直以来都是小学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在讲授这些知识时,教师可以巧妙地运用游戏教学法[2],设置相关的游戏,帮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突破重难点,充分理解和熟练掌握知识内容。比如,教师在一年级上册的NumbersLesson的教学中,为了帮助小学生准确理解和记忆英文数字,可以通过将英文数字编排成深受学生欢迎的歌谣并配以相应的手势动作,使得学生在边说、边唱、边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加深对英文数字的认识和记忆。
(三)利用游戏进行练习巩固
在小学英语教学进入练习巩固阶段时,教师可以开展有针对性的、趣味性的游戏活动,将以往枯燥、乏味的练习变得生动、有趣。例如:教师在帮助学生复习BodyLesson一课中人体各部位的单词时,可以组织学生玩猜词抢答游戏。即教师随意指出身体的某个部位,要求小学生快速准确地说出与之相对应的英语单词并将其拼写出来。利用这一游戏能够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使得每一位小学生都能参与到英语课堂教学中,激发小学生学习英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帮助其强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记忆[3]。
(四)有效把握游戏进程
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运用游戏教学法,教师要始终重视对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尤其是要对游戏过程进行合理、有效的控制,只有这样,才能使得游戏教学法能够充分发挥其提升英语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学效率的作用。另外,教师要科学组织和管理游戏时间、学生参与游戏过程中的纪律等,并及时引导学生从游戏中获取相应的英语知识,进而避免学生将全部的注意力放在游戏上而非英语学习的情况发生。
三、结语
在全球一体化的背景下,英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因此,在小学英语教学中,教师应紧扣教学内容和重难点知识设置游戏,在练习巩固中融入游戏,并有效把握游戏进程,促使游戏教学法发挥真正的作用,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和教师的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李彤彤,马秀峰,张明娟。教育游戏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模式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xx(1):90-93.
[2]陈芝英,林珊珊。基础英语教学研究与教师发展:游戏在小学英语课堂运用的思考[J]。吉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xx(8):118-119.
[3]姚雅丽,凌茜。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潍坊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xx(4):102-105.
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优秀第3篇(全文1664字)
【摘要】
目前,开放教育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还没有很好地贯彻和实施新课程标准,导致学前专业教学思想观念落后、方法陈旧,培养的幼师人才难以适应幼儿园教学改革的需要,因此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专业课程———学前教育学的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关键词】
新课程理念;幼儿园人才培养方案;教学创新
幼儿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优秀的幼儿教师,对幼儿发展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对孩子的一生有着重大的影响。学前教育专业是专门培养幼儿教育工作者的,她们将是新课程理念的实施者,而目前这一专业的教学还没有贯彻和实施新课程理念。因此我们必须在新课程理念指导下,对开放教育学前教育学教学进行改革与创新。
一、更新教育理念,强化学生的主体意识,培养学生积极主动性
现代教学理论指出,学生的学习是积极主动的构建过程,他们是学习的主人。在学前教育学教学过程中,要改变幼师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性,把他们放到教学活动的主体位置,调动其学习的积极主动性,提高学习效果,开发幼师学生的潜能,让他们会学、乐学、会实践、会教,从而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
二、强化实训教学,改革教学模式
课程改革必须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主体的教学模式,把学生放在教学的主体地位上,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灵活运用案例教学、实际操练等教学模式。
1、课堂上多采用案例教学,树立学生的科学教育观
教师的教育观念对教育目标、内容和策略的选取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从而影响幼儿的发展方向。案例教学法在多次实验教学中都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益,实施案例教学法一步步把学生引入教学情境中,让学生自觉独立思考问题,从而找出问题解决的方法。
2、强化实训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把幼教理论知识融入幼儿的真实生活中,需要做到以下两点:第一,增设教学情境,有针对性地进行模拟练习,如: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思维布置班级环境;组织学生表演智力游戏。第二,给学生提供足够的实习时间,积累经验,提升教育技能。学生在实地观察可以对幼儿园进行全面的了解,通过与幼儿的接触,发现自身的幼教兴趣点,形成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
三、加强课程的实践性评价,调整考试方法
课程评价的方式有很多种,在课程实施的过程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根据学前教育学的课程特点,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可采用阶段性评价。如若结合课程的实践性可采用的课程评价方法有: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学生自评与学生互评,针对不同的评价结果调整改革眼前的考试法,发挥学生各方面的才智,下面就列举了几种考试方法:
学生命题的考试方法,此考试法主要考查了学生的理论基础知识。学前教育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的教育学科,学生首先要对该课程的理论知识有所掌握,然后再付诸于实践活动中进行深层次的理解。采用学生自由命题的方式打破了传统考试中学生的被动局面,内化了学生的知识。具体做法:
(1)教师带着学生进行全面的复习,此过程中要强调命题的范围、重点、题型、分值比例等。
(2)根据全体人数,把学生划分为几个小组,组成员分工合作,共同组建一套完整的试卷,然后各组之间互相审核,进行整理
(3)把修改后的试卷定为考试试卷,各组互换试卷进行答题,最后由原出题小组进行批阅,确定考试成绩。
2、记录案例后的抽签考试法,着重考查学生的实践能力。学前教育学所涉及的内容实践性较强,这就要求学生不仅要掌握理论基础知识,还要会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具体做法如下:
(1)把学生分为若干小组,两人一组,要求学生记录四个案例。
(2)由各小组对所记录案例分别提出问题,以题签的形式呈现出来,并附上相应的分析见解。
(3)最后把修改后的记录案例交给老师,由老师负责学生的抽签考试。
(4)案例记录小组评定成绩,教师进行监督和补充。
3、小组合作的实践考试方式。给学生提供足够多的见习机会,让学生对幼儿园的教学环境、教学组织结构有一定的了解,对不同阶段的实践内容进行考核。具体考核方法及内容:
(1)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创设一个符合幼儿特点的游戏结构,游戏结构的设计要从整体出发,运用材料和色彩的独特性,对学生进行综性的评价合。
(2)让幼儿表演游戏,此过程中要渗透合作学习的特点,并以此为考核标准。
(3)开展具有特色的主题活动,让学生自由发挥,自制玩具,玩具的玩法和教育功能要有相应的说明。
总之,学前教育学的课程改革要把重点放在学生的主体性上,以实践性为导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参考文献
[1]詹道祥。学前教育学教学困境形成的原因与对策[J]。幼儿教育研究
[2]陈小燕。对学前教育专业实践教学课程体系的探索与思考[J]。职业教育研究
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优秀第4篇(全文1715字)
【摘要】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赞美是让人心灵美丽的神奇良药,尤其对于小学生来说,他们的向师性很强,思想单纯,乐于接受来自于师长或同学们的表扬,适度的赞美可以让他们内心更加强大,品行更加优良,精力更加旺盛,心情更加愉悦,在源源不断的动力促使下完美地完成一个个成长任务。
【关键词】小学生赞美教育表扬
罗曼罗兰说得好:“要散布阳光到别人心理,先得自己心里有阳光。”赞美就是那缕阳光,不仅让教师心灵温暖,同时也让学生心灵养分充足,茁壮成长。
一、因材施教,赞美特长
每个孩子都有自身的闪光点,教师需要用自己的耐心去挖掘出这些宝贵的东西,通过日常的细心观察,发现每个孩子的特长之处,并积极及时的去表扬赞美,让尚处于萌芽状态的特长之苗充分享受到阳光雨露,一步步的成长为参天大树,成为终身受益的生活一部分。例如,笔者班里曾有一个非常调皮的孩子,叫刘小傲,不仅嘴贫,还多动,经常招惹其他同学,时不时地就给老师招来一大堆麻烦。笔者找他谈心多次,但都坚持不了多久就又开始了。其他老师说,他这是在证明他的存在感,但这样证明下去会让他学无所成,因此,笔者经过一段时间的耐心观察,终于发现他的朗诵能力非常好,语音语调、表情动作都把握的很到位。于是,笔者就为他报名了一个朗诵比赛,结果他很争气的夺得了一个第一名,就此机会,笔者在班里重点表扬了他,他心里美滋滋的,同时让他担任班里“朗诵指导员”,谁在朗诵上有问题都可以请教他。从此以后他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课堂上注意听讲,积极举手,课下团结同学,助人为乐,学习成绩也一路飙升,在年末评比中,获得了三好学生的光荣称号,由此可见赞美教育力量是多么强大。
二、积极进取,赞美进步
教师们通常会有这样一个问题,当学生犯了错误,教师会不能容忍的大肆批评或惩罚,等到孩子改正错误以后,教师就没有评价了,等到孩子有了进步时,一般教师也做不到及时表扬或称赞,长此以往,学生进步的动力会明显不足。其实应该相信,每个孩子都是有上进心的,他们心里都在为进步努力着,作为教师应该了解这种心理,并能及时的对每一个有点滴进步的孩子进行肯定赞美,切勿忽略。尤其是后进生,他们要求进步的心愿更加强烈,教师有责任也有义务,帮助、鼓励、肯定、赞美他们的每一次进步,并为他们的进步创造最适宜的环境氛围。有一个叫凌风的孩子,每次作业都错误百出,教师就利用他作业较好的一次进行了肯定赞美,虽这次作业相对大多数同学来说还是不堪入目,但对于他本人来说确实有所进步,当看到他惊喜的眼神时,教师回应了一个赞美性的点头,就这个点头,让凌风温暖备至,信心倍增。从此以后,每天的作业他都努力用心去完成,教师也对他每天的进步赞美不已,最后凌风的成绩突飞猛进,当划着醒目的“A”的作业本被展示在教室前面的时候,他激动的眼圈红了,点滴赞美融入到点滴进步中,会出现惊人影响力。
三、随时随地,赞美细节
学生心灵的健康成长需要随时随地的提醒与滋润,教师应适度使用自己的真诚去赞美学生的每一个细节,赞美应真诚自然,乐于让人接受,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一贯用“你真棒!”、“你好聪明”、“你是个好学生”之类的话,并不能达到增强学生某一方面能力的作用,应将赞美具体化,也就是让赞美成为一种指路明灯,提醒学生你可以这样继续做下去,或怎样做会更好。比如,有一次,教师看到一个学生在处理同学关系的时候做的非常好,便及时对其进行了表扬肯定,但毕竟是孩子,肯定也有些稚嫩和思虑不周之处,教师在赞美之后又及时对其做法做了一个详尽的点评,告诉他这样做很好,但如果再加做一项或话这样去说会效果更好,学生醍醐灌顶,对教师钦佩的同时增强了自身素质。因此教师要做到细心真诚,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对学生的赞美应发生在随时随地。
四、赞美适度,不可滥用
赞美之词固然能让学生身心愉悦,积极奋进,但若滥用则会适得其反,起不到预期的效果,比如一个孩子取得了一点的成绩,确实需要赞美鼓励,但若教师将这种赞美行使的很过火,“真了不起”。“没想到你能做到这么完美”等等,学生就会认为我没有付出全部努力,就取得了这么大的效果,我真的比任何人都强,这就会造成他的傲慢秉性,歪曲其人生观。笔者认为,赞美与鼓励相辅相成是最好的,容易把握度,同时鼓励的形式不提倡使用物质,可以用些,但不可多用,应引导孩子注重精神升华,多用了会让孩子品行物质化,适得其反。总之,赞美固然有其傲人的优势,但教师必须能合理驾驭,才能真正发挥其本身巨大的优势作用,教师应不断学习这方面的技能,让赞美的火苗点燃学生心理美好的憧憬与希望。
参考文献:
[1]黄文罕。浅谈赞美在小学教育中的作用[J].中国市场。2015年(19):263-264.
[2]单春莉。师生间沟通的法宝———赏识和赞美[J].吉林省教育学院学报:中旬。2015(05):44-45.
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优秀第5篇(全文1737字)
1多媒体技术的系统化培训
根据问题本身的难度,就可以细分为三个层次与类别。第一层,也是最简单的问题,这里可以将电源的开关等类似问题划归进来;第二层,相对第一层较难的问题,这里可以将系统故障以及线路故障等类似问题划归进来;第三层,也就是最难的问题,这里可以将过热保护和系统问题以及由粉尘过多引起的光通路和出气孔的堵塞等类似问题划归进来。将层次划分好后,再针对不同的教师开展不同的相关培训。若教师还不能熟练解决第一层问题,则从第一层开始,逐步进行培训;若教师只有第三层问题不能解决,则可以跳过第一和第二两层问题,直接针对第三层问题进行培训。这样就可以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针对不同的教师情况进行不同的培训,提高培训效率,加快多媒体技术在小学教学中的应用和发展。
2教师与学生关系的转变
在多媒体教学中,要将原有的教师与学生关系进行调整,切实转变到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新型教学关系中来。只有进行这样的师生关系调整,才能深化教育改革,将以往传统的教学弊端进行克服;才能引导学生在新型的教学环境中进行探索发现,培养出创新型人才;才能发挥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将教学效果提升到最高。对于多媒体教学而言,原本固有陈旧的教学环境由于有了多媒体技术的支持和改变,从而变得更加完善更加全面,教师可以对教学信息进行有效地组织管理,依据实际的教学目标,将教学资料进行整合,从而实施全方位的教学。多媒体教学在保证教学内容的前提下,使用多媒体手段刺激利用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使学生成为教学的主体,将教师的职能转化为引导,只有这样才能将多媒体教学的潜力全部激发出来。
3建立科学规范的多媒体管理制度
建立科学规范的多媒体管理制度是十分必要的。在日常教学使用中,造成设备故障与损坏的原因,大都是因为任课教师操作不当引起的。由于任课教师对多媒体设备的不了解,所以才会出现多媒体设备操作的不规范与不恰当。鉴于这样的实际情况,可以建立科学规范的多媒体管理制度,其大致主体内容可总结为以下几点:
(1)对于操作流程,一定要做到规范。可以将具体的多媒体设备操作流程张贴在多媒体设备显眼处,供使用者参阅,若出现由不当操作引起的设备故障或损坏,则由使用者承担维护维修费用。
(2)对于多媒体设备,一定要做到定期的清洁与维护,只有进行定期的清洁与维护,才能延长多媒体设备的使用寿命,减少多媒体设备的故障发生。
(3)在多媒体设备发生故障时,应当对相应的故障情况进行详细的记录,并对相应的解决办法进行描述,定期将这些记录资料进行集中汇总和学习,这样在下一次遇见同类型故障时便可以在最快的时间内将故障排除掉,大大提高了维修效率,降低了维护成本。
(4)在互联网时代,软件和系统的更新和升级是非常迅速的,在接入了网络的多媒体设备中,如果有相关软件或系统需要更新和升级,那么就要及时进行更新和升级,以保证系统的稳定和安全。
4建设网站,整合资源
每个小学都存在着大量优质的课件以及相关资源,这对于学校来说是一笔宝贵的教学资源。如果这些优秀而宝贵的教学资源仅仅只是掌握在为数不多的几个教师手中作为日常教学所用,那就不得不说是一种变相的资源浪费。与其让资源浪费掉,还不如建设相应的教育网站,让愿意分享这些教育资源的教师将自己优秀的课件以及相关资源发布到网站上,供其他教师下载参阅。这样不仅可以使多媒体教学的成本得以降低,提高教师工作效率,提升整体课件水平,还可以使教师在网上多交流多互动多探讨,促进教师队伍不断成长提高。除此之外,还可以在网站上建立一个教学资料素材库,将搜集到的国内外各种资料进行整合,提供给广大师生。虽说网站与资料库的建设,表面上与硬件管理没有什么联系,但事实上,多媒体设备的灵魂其实就是这些优秀的课件和资料。可以这样设想一下,如果一套完整的多媒体设备所使用的课件或资料与课本上的一模一样,那这些多媒体设备还有什么存在的价值?所以说,要将多媒体课件与相关资源重视起来,这样不仅可以达到资源上的共享,方便教师获取优质课件与资源,更能直接影响于多媒体教学,使教学效果达到一个更高的层次。
5结束语
在我国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浪潮下,多媒体教学越来越多的扮演着重要角色。在小学的课堂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丰富小学课堂教学内容,使小学的教学形式更加灵活多变,使学生成为教学中的主体并充分激发和利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以及创造性,拓宽学生的视野。这些,都是多媒体教学带给当今我国教育的好处。只有将这些好处充分发挥出来,才能提高教学质量,提升教学效率,才能为国家和民族培养出创新性人才,才能为我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贡献一份力量。
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优秀第6篇(全文1911字)
一、“审美与快乐”式小学教学的概念
所谓的“审美与快乐”,就是让学生在快乐中学习,以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为目标,通过用音乐自身的美,来感召学生和熏陶学生,从而让学生更好的感受到音乐当中的美。同时,我们通过采用游戏的方式,让小学生能够更好的对音乐进行感受和探索,从而更好的满足学生在交往以及活动当中的具体需要,并且让学生在活动当中得到身心的愉悦和美的享受。“审美与快乐”的主要特征包括:1.主体性,小学的学生是我们进行“审美与快乐”教育的主体;2.审美性,我们进行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小学生的音乐审美;3.愉悦性,我们主要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教学;4.创造性,注重对于小学生创造性的激发;5.综合性,教学中我们讲究音乐、舞蹈和歌曲的三位一体更好的让学生系统的了解音乐。
二、“审美与快乐”教学的实施方式
在“审美与快乐”的实施过程当中我们需要严格的按照新课程标准来进行实施,其指标主要包括学生音乐能力的培养以及学生对于音乐的情感态度两个方面。实施过程中我们主要从以下几个具体方面来把握。
(一)操作的基本原则
1、体验性原则
在音乐教育当中,我们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观念。在具体的教学当中我们可以采用播放一些世界著名曲目的方式来让学生感受音乐的魅力。同时我们在进行音乐播放的同时还应该积极的创造一些与之相关的环境,从而让学生更好的从中体会到音乐的意境,这对于小学生来说无疑是非常重要的。
2、快乐性原则
小学音乐课程开展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学习兴趣。因此在具体的教学过程当中,我们主要采用游戏的方式来进行音乐的教学,这样对于小学生,尤其是低年级的小学生更好的感知音乐,无疑具有十分巨大的帮助。
3、个性化的原则
在进行教学的内容选择时,我们还应该充分的体会到小学生在性格以及性别上的具体差异,我们在进行教学时,应该尽可能的照顾到不同性格、不同性别的学生,从而给学生提供更加自由的学习空间。
(二)在进行名曲欣赏的过程当中怎样推进“审美与快乐”
音乐本身就是一个“审美与快乐”的结合体,我们通过进行名曲欣赏的方式,来进行“审美与快乐”的贯彻实施,是我们进行音乐教学的一个十分必要的途径。笔者结合自己数年的教育经验,在进行名曲的教学过程当中主要采取了以下策略:
1、体验式的感悟
小学音乐教学的最主要核心就是为了加强小学生自身对于音乐的审美观念,而要想加强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首先就要加强学生的体验,在具体的音乐教学过程当中我们必须要以加强小学生对于音乐的审美体验为主要基础,同时通过课堂来加强小学生的审美经验累积。在加强小学生音乐审美的过程当中主要包括以下几个程序: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提升小学生的感悟能力———提升小学生的表达能力。以课堂教学歌曲《顽皮的小杜鹃》为例,首先我们在进行教学时,要创设一个具有春天生气盎然的意境:“当我走在草地上漫步时,这时候突然传来很清脆的歌唱声,仔细一看原来有一只杜鹃鸟,它在做什么?这首歌曲中讲述的是什么啊?它的歌声是怎样的?谁能够听出来啊?”。我们在教学的过程当中要充分的发挥小学生的想象力,让他们在想象中加深对于音乐的了解与记忆。其次,让学生进行相互的交流,交流对于音乐的理解、发现与探索。这样的教学由于更加的自由而且快乐,势必会引起学生的喜爱,而且在此过程当中学生还能学到更多的音乐知识,岂不是一举两得?
2、合作的学习模式
所谓的合作主要是给学生提供人际交往的机会,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以及合作的能力,在具体的音乐活动当中我们主要采用小组交流合作与集体交流合作相结合的方式来进行,具体的主要包括:交流、讨论等。我们在进行音乐欣赏《瑶族舞曲》时,首先,通过完整的音乐欣赏来导入教学。其次,让学生在绘画板上各自以线条表现各段落。再次,小学生分组交流各自探索的线条,讨论出共同方案并记录在绘画板上。第四,各组分别介绍本组的设想。第五,分组游戏。各组小学生边听音乐边想像音乐所表现的情节,讨论如何创编游戏,并自行分配角色、布置场地、选择适当的道具即兴合作表演。
三、“审美与快乐”教学实施的意义
(一)可以培养小学生积极快乐的情绪态度,提高学生在活动当中的参与意识
实践证明,实施“审美与快乐”式音乐教育后,小学生对音乐的情感态度有了显著的差异,尤其音乐活动中小学生所表现的快乐感、主动性以及专注性等方面。在选材、组织中注意小学生性别、个性、能力等的差异,注重为各种儿童提供多元的选择空间,他们对音乐的排斥感明显降低,开始喜爱并主动积极地参与音乐活动。
(二)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音乐能力
实施“审美与快乐”式音乐教育可以增强小学生的音乐能力,尤其是小学生对音乐的感受、想像与创造等能力。通过实施,可以有效激发小学生的观察力、洞察力与想象力,小学生可以明锐地感觉到教学中所用音乐上的细微变化,对于音乐的想象也颇为大胆丰富。
四、结语
小学的音乐教育本身并不是所谓的精英教育,而只是为了满足学生的音乐审美的提高以及对音乐有初步的了解,因此我们在此过程中更多的采用“审美与快乐”的教学方式进行教学,更好的满足学生在情感上以及心灵上的需要,从而使得学生能够健康快乐的成长。
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优秀第7篇(全文2269字)
一、引言
本文不拘泥于某一个国家和地区,而是力图从世界背景看私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和现状,并尽可能地依据具体数据来说明观点,从而鲜明地区别于我国很多学者在介绍外国私立教育时所常用的定性方法。
写作本文的目的是希望为教育决策提供些许相关决策支持材料。1997年10月开始实施的国务院《社会力量办学条例》明确提出:“国家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实施义务教育的教育机构作为国家实施义务教育的补充”。这句话既明确了政府对我国民办学校给予鼓励和支持的良好愿望,也对民办学校的“补充”功能作出了原则性的规范。然而,这里的“补充”是维持民办学校现有办学规模的补充,还是允许其适度发展的补充,尚无明确说明,只能等待《条例》的“实施细则”来作出规定。而本文可作为“实施细则”的一个小小的注脚,因为我国民办学校规模的预测和确定,不能完全忽视国外相关领域的实践、发展和经验。
本文数据全部取自于《世界教育报告》里的有效数据。所谓“有效数据”,就是比较系统和完整的,既有八十年代的数据,也有九十年代的数据。一个国家仅仅拥有一个时期的数据,则不在选择之列,因为无法作前后对比。在这一原则下,笔者选择了98个国家和地区的私立初等教育的数据和78个国家和地区的私立中等教育的数据。数据均为同一个指标,即私立学校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通过对这个比值的对比和分析,我们将得出几点结论,并将结论作浅近的定性分析。
二、98国私立初等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1)本表依据的是1980年至1992年间私立初等教育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值的变化情况,例如美国,1980年的比值为11%,而1992年的比值为10%,其变化特征为下降,尽管下降幅度很小。
(2)在98个国家和地区中,私立初等教育覆盖的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有所提高的国家和地区有53个,占54%;有所下降约有28个,占28.6%,而没有变化的有17个,占17.3%。
(3)表明:国外的私立初等教育,尽管在各国的发展存在着不平衡,但发展和上升的势头是明显的。
(1)智利的私立初等教育增幅最大,上升了20个百分点;格林纳达私立初等教育的降幅最大,下降了84个百分点。
(2)在变化最为剧烈的国家和地区中,增幅在7个百分点之上的有8个,降幅在7个百分点之上的仅有3个。
(3)增减幅在5个百分点以上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5个,占98国的15.3%,说明多数国家的增减幅在5个百分点之内,私立初等教育变化的相对平稳是明显的。
(4)就地区分布而言,增降幅较为剧烈的国家和地区多在非洲、拉丁洲和亚洲,很少出现在欧洲(东欧除外)和北美洲,说明这些地区的私立教育发展已进入较为成熟的阶段,不大可能出现大起大落的现象,公私立初等教育的平衡已基本形成。
(1)本表的两组比值代表了两个极端,虽然就统计而言,它们都不在常态分布范围之里,但12年间未出现较大的起伏,也可能暗示出私立初等教育机构与其环境已达到了某种程度的契合。
(2)这些国家的比值,无论是特殊的高,还是特别的低,绝大多数都有程度不同的上升,尽管上升的幅度多数在两个百分点之内。
(3)比值较低的国家,其公立教育的普及和发达是勿庸置疑的,然而这些国家似乎十分珍惜那百分之一和百分之二,而不是政府缺乏财力来举办这很小一部分的教育。
(4)国别的地区分布中没有表现出特别之处。
释读和分析:
(1)表明:私立初等教育规模在0~4%之间的有26个国家,占26.5%;在5~9%之间的有17个国家,占17.3%;在10~24%之间的有34个国家,占34.7%;在25~49%之间的有11个国家,占11.2%;在50%以上的国家有10个,占10.2%。
(2)比值在25%以内的国家有77个,占78.6%;在50%以内的国家共88个,占89.8%;
(3)由(1)和(2)可以得知,大多数国家的私立初等教育规模都在25%以内,因而只能是公立初等教育的某种补充。
三、78国私立中等教育的发展与变化
(1)依据的是1980年至1992年间私立中等教育学生数占学生总数的比值的变化情况,例如比利时,1980年的比值为64%,1992年的比值为66%,其变化特征为增加或上升。
(2)在78个国家和地区中,私立中等教育覆盖的学生数占同一阶段学生总数的比值,有所提高的国家和地区有42个,占53.8%;有所下降的有31个,占37.9%;未发生变化的有5个,占6.4%。
(3)私立中等教育,就全球范围而言,上升势头是明显的。
(1)博茨瓦纳的私立中等教育增幅最大,上升了31个百分点;加篷的降幅最大,下降了26个百分点。
(2)增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9个国家;降幅在10个百分点以上的,有4个国家,升降幅度最大的国家,其升降幅度全部在5个百分点之上;如果与表2相比,则可发现私立中等教育的变化幅度大于私立初等教育。
(3)就地区分布而言,升降幅剧烈的国家和地区多位于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地区,发达国家基本不在此列。
(1)在比值排名前10位的国家中,除孟加拉国、斐济和毛里求斯以外,其它国家的比值均有上升。
(2)在比值排名倒数前10位的国家中,除斯里兰卡和希腊未发生变化外,其它国家的比值也都有所上升。
(3)从表7与表3的比较中可以发现:私立中等教育相比于私立初等教育,发展的势头更为明显一些,例如就比值排名第10位的数字而言,私立初等教育由1980年的55%下降到52%;而私立中等教育同期则由48%上升到62%。
(1)私立中等教育规模在0~4%之间的有7个国家,约占9%;在5~9%之间的,有14个国家,占17.9%;在10~24%之间的,有26个国家,占33.3%;在25~49%之间的,有19个国家,占24.4%;占50%以上的国家有12个,占15.4%。
(2)如表8所示,比值在50%以内的国家,占84.6%,而在其中,比值在5~49%之间的国家有40个,居三分之二多。
(3)如果按照10个百分点划段,那么则发现:10%以内的,有23个国家;11~20%之间的,有17个国家;在21~30%之间的,有12个国家;换言之,多数国家的私立中等教育规模在30%以下。
(4)可以发现:多数国家,私立中等教育的规模要大于私立初等教育的规模,因为私立初等教育规模在25%以上的国家,仅占21.4%;而私立中等教育规模超过25%的国家,约占40%。
四、结语
自1980年至1992年,私立初等教育规模有所下降的国家和地区有28个,占98国的28.6%,私立中等教育规模有所下降的国家和地区共31个,占78国的40%弱。由此我们可从反方向得出:世界私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是明显的。私立中小学教育继战后初期的大发展而曾出现较为严重的下滑,那么为什么八十年代以来能够出现这种反弹呢?究其原因,可以归纳为:探索新的办学模式,增加教育服务的品种,扩大家长和学生的选择。而选择的背景,自然是人们对教育质量的需求进一步提高的反映,以及人们对公立教育信心的不断下降。因此,鼓励私立中小学教育的发展成为不少国家的共识,这里的鼓励不是以牺牲公立教育为代价,而是尽可能的创造适度竞争的氛围,以带动公私立教育质量的共同提高。如果说传统上私立教育的发展往往是与宗教因素、个人行为相关更多的话,那么这个时期政府行为的日益凸现则是其突出的特点。
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优秀第8篇(全文4499字)
小学教育专业的论文
【摘要】
教师的教学风格已经成为新课改下备受关注的议题。如何将沉闷、枯燥、凝重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旧貌换新颜,使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充满活力、充满生机、充满信心是广大小学数学教师的不懈追求,而教师具有独特的教学风格无疑是解决这个问题的良方。
【关键词】
教学风格小学数学小学教师
教师的教学风格是教师在教学理论指导下,经过长期教学实践的探索和追求形成的、并逐步完美的教学活动,并且在教学观点、教学方式方法、教学技巧、教学作风、教学效果等方面综合体现出来的、稳定的、具有独特个性的教学特点与审美风貌。那么,探讨研究那些因素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和形成独特的教学风格要注意哪些问题,这有助于教师个性化教学风格的形成,从而成为名师名家。
一、影响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风格形成的因素
(一)内在因素
1、教师受教育的程度和更新知识的理念
记得初为人师时,我们把“教师要有一桶水,才能给学生一杯水”作为座右铭,认为教师就是知识的传授者,只有具备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居高临下,驾驭自如,向学生输出知识的精华。一个知识贫乏的教师,即使用最好的教学手段也教不出好学生。固然,教师自身受教育的程度的确是教师风格形成的前提。一般来说一个教师文化层次越高,他的知识越渊博,在教学过程中能提高教学内容的深度和新知识的含量,要给学生一碗水,教师必须具有一桶水。但常识告诉我们,水也是有区别的,有清水、活水,也有死水、脏水,甚至腐水、臭水,那么,老师有了一桶水是不是就够了呢?显然是不行的,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具备了扎实深厚的专业知识和不断更新知识理念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起到促进作用。
2、教师的乐教敬业精神
著名教育家叶圣陶以其光辉的一生铸造了教师的理想人格: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对教学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理论联系实际,重视革新创造,时刻坚持“学高为师,身正是范”。正是他的这些优良品质影响着学生,才塑造出众多社会栋梁之才。中国有这样一句老话:“师徒如父子”。这句话说明老师可以像父亲一样的关心学生、爱护学生。当老师一脸阳光地走进教室时,学生们的心情就会很舒展、很轻松;当老师一脸怒气地走近他们时,学生们则噤若寒蝉,生怕自己撞到老师怨气的枪口上;老师在课堂上以热情的语气肯定学生,以赞赏的眼光激励学生,他们的心里会充满幸福与喜悦,表现得很兴奋,使学生产生求知欲望;老师指责、挖苦、嘲讽学生,则无疑是给他们心灵的天空蒙上一片沉重的乌云。
一个教师只有乐教敬业,才能认真地对待每堂课的教学,才有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的强烈愿望,才能力求自身教学技术和教学效果的完美。教师的乐教敬业精神程度对教学风格形成具有决定作用。
3、教师个性特征产生的影响
文如其人,课也如其人。有的人热情开朗,激情澎湃;有的人沉着冷静,思维慎密;有的人机智敏捷,幽默诙谐……,个性特征的不同教学风格就会有所不同。
玛兰德在《教室里的雕塑艺术》中指出:“教书育人就是一门雕塑艺术,每一位优秀教师都是一位雕塑家。雕塑家依据自己的风格作用于他的工作对象,那么他的作品必然也会体现出他的风格特征。”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就如一位雕塑家,有的教师习惯于一种教学方法;而有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不断变换教学手段和方法;这种风采各异的教学风格主要来源于教师的个性特征。正是由于这个个性特征在讲台上表演才使教学风格呈现多样性,使教学成会艳丽多彩的艺术。
4、教师自身教学经验的积累和创新意识
教学风格形成是教师大胆实践、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结果。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环境、教学资源,不同的学生,不同的班级,不同的外部环境,诸多不确定因素决定了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作为一名教师,应该经历各种常态的接触,逐渐形成适合自己特长的比较稳定的教学风格。正如优秀教师所说“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教师在积累教学经验的同时,更要不断地创新,千学万学,都应在自己的风格基础上不断完善变化,唯如此,才能在教学上自己得心应手,教有成效。在教学实践经验的基础上,在不断进行教学技术创新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一种属于自己的教学风格。
(二)外在因素
1、社会传统和时代要求的影响和制约
苏联著名教育家凯洛夫提出的“五步教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教师,因而成为我国教育界倍加推崇的通用模式。组织教学、复习旧课、讲解新课、巩固新课、布置作业。这五步法已写入小学数学教法的教科书,也作为我们评价教师一堂课的标准,由此,就形成了千篇一律的固定的教学风格。
现代社会,科学技术突飞猛进。经济的全球化及教育的信息化、网络化的发展趋势,对21世纪的人才培养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教育思想观念与教育模式都产生了根本的变革。而站在培养人才讲台上的教师如果不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将无法适应新时代的教育工作,成为现代教育的落伍者。
近年来,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化,在教学中创建了许多新型的教学模式。江苏省特级教师邱学华,他的“尝试教学法”,顾名思义,就是特别强调“先试后导,先练后讲”,提倡学生要能尝试,多尝试。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也在这个时期提出了“六步教学法”,即定向――自学――讨论――答疑――自测――自结。比较著名的还有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研究员卢仲衡教授,“自学辅导模式”,就是主张“先学后教”。
2、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情况是影响教学风格的一个重要因素
不同的教学内容要采取不同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如小学数学包含:小学数学的概念、计算、问题解决、几何等不同教学内容。这就要求教师的教学风格不能一成不变的,应在自己形成的较稳定的风格基础上去应和不同教学内容的要求。比如:小学数学概念“1”,谁能见到真正的“1”,我们只能见到一棵树、一支笔、一个人、一头牛,而绝不会见到作为数学概念的“1”,数学概念的这种抽象性就决定了小学数学的学习,就要以相应的感性经验为基础,经历一个将感性材料在脑海里来回辨析,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特别是新概念的引入,概念形成,更要关注如何给学生提供丰富而典型的感性材料,在学生头脑中建立起清晰的表象。
俗话说:“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课堂上学生对教学内容难免会有不同的意见,作为老师,不能按照预设一味寻求答案标准性,而应注重课堂的生成性。由于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比如:学生的年龄大小,智力的差异,学习基础的好坏等等也会对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产生极大的影响。
3、学校的教学民主和氛围
学校教学环境主要是指校内的教学民主和研究氛围、学校对教与学的评价体系、学生状况、教学设施等等。在一个宽松的、民主的、探索的教学艺术环境里,教师经常研究切磋不同的教学观念、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取长补短。这对于教师教学水平的提高和教学技术的创新都是极其有利的,特别是年轻教师随时随地都可以学到新鲜的东西,促进年轻教师快速成长,同时对每个教师的教学风格的形成产生积极的影响。
4、学校对教与学的评价体系
教学评价是教学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可以说教学评价对教师教学风格形成和发展将起到导向作用。目前学校教与学的评价体系存在种种弊端,以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为核心,着重考查学生对教师授课内容的记忆和再现情况,注重答案的标准化和统一化。没有给学生的独特阐释和创新理解留下必要的空间。从而造成严重的应试教育现象。
数学的新课程标准指出:评价的主要目的是为了学生的数学学习历程,激励学生的学习和改进教师的教学,应建立评价目标多元和评价多样的评价体系。对数学学习的评价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的结果,更要关注他们学习的过程;要关注学生数学学习的水平,更要关注他们所表现出来的情感与态度,帮助学生认识自我,建立自信。因此,教与学的评价体系对教师形成什么样的教学风格产生重大的影响。
5、教学设施及学校环境
上世纪八十年代那种“一支粉笔,一本书就可以走上讲台讲课”早已过去。随着教育事业的日新月异,随着课程改革的逐步深入,具有图,文,声,像合一的特点的多媒体辅助教学已经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重视。它可以使课堂教学变得更加形象,直观。多媒体技术如何恰当地与小学数学教学的整合,改变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达到传统教学模式难以比拟的良好效果,同时也影响到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
二、小学数学教师教学风格的形成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做有激情的智慧型的小学数学教师
教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最本质的东西是以情感人。一个不喜欢甚至厌恶自己所教学科的教师,即使学富五车,才高八斗,也难以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
激情是一切艺术之母。激情不是简单意义上的疯狂,而是你对小学数学这门学科深沉的爱,在平时的交流中要让学生感到老师同他们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无视学生或者看不起学生,可能使学生产生强烈的痛苦,摧毁自信,酝酿敌视。当然我们热爱学生,就要在我们的行为中清清楚楚地表露出来,热爱学生包括对他们的需求和兴趣爱好的欣赏。创设问题情境是数学教学中常用的一种策略,它有利于解决数学的高度抽象性和小学生思维的具体形象性之间的矛盾。对学生有建设性的想法,要尊重理解,并给予赏识性评价,少说“你不行,你不对”多说“你真行,太棒了”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使课堂高潮迭起,充满生机。
2、要有清醒的自我意识
自我意识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认识和评价,是对自己心理倾向、个性心理特征和心理过程的认识与评价。正是由于人具有自我意识,才能使人对自己的思想和行为进行自我控制和调节,使自己形成完整的个性。自我意识的内容包括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在智力因素方面,要全面了解自己在观察力、思维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等方面的优势和劣势所在。特别是数学学科的特点具有高度的抽象性和严密的逻辑性而不同于其他学科。例如对于自然数的认识:1,2,3,…,101,102,103,…,1001,1002,1003,…无限制地继续下去时,很远很远的大数是决不可能由真实事物中直接抽象出来的,而只能依靠人的想象。这种想象的数,实际上是人的思维的产物,把它看成是一种“理想元素”。类似地直线的无限性,有理数的稠密性,实数的连续性等概念,也都是理性思维的结果,不可能直接为人们所感知。非智力因素包括情绪、意志、兴趣、性格等因素。教师要清楚地了解自己属于哪种气质,胆汁质、多血质、黏液质、抑郁质,因为不同的气质体现了不同的个性特征,因而分别适合于创造不同教学风格。可见,这种知“己”是相当重要的。
3、要有不断学习的意识
陶行知先生说过:“惟其学而不厌,才能诲人不倦;如果天天卖旧货,索然无味,要想教师生活不感到疲倦是很困难的了。”又说:“好学是传染的,一人好学,可以染起许多人好学。就地位论,好学的教师最为重要。想有好学的学生,须有好学的先生。”换句话说,要想学生好学,必须先生好学。惟有学而不厌的先生,才能教出学而不厌的学生。同学也互相感化。好学的同学能引别的同学好学。教师一旦停止学习,教师的工作如同机械的运作,在机械枯燥的活动中,教师会丧失人的本质,会觉得生活毫无意义,会沮丧而没有活力。现在知识更新的速度在不断地加快,教育教学理论不断地在推陈出新,教育信息技术在教学中得到广泛的应用,作为一名教师如果没有坚持终生学习的思想,就不会达到一个新的境界,因此不断地学习就成为当今社会对教师的要求,所以作为一名教师勤于学习、学会学习就显得十分重要了。
4、要有一个良好的心里定势
定势理论认为,定势是指一定的心理活动所形成的一种预先的心理准备状态,它使人们以比较固定的方式去进行认知或作出反应,并影响着问题解决时的趋向性,这种趋向性,有时有助于问题的解决,起到正效应;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带来负效应。小学数学教师的心理定势对小学数学教学有较大影响,积极的心理定势推动教学的进展,消极定势妨碍教学的深化,“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即反映认识上的心理定势,又具有强烈的情感色彩。教学风格的形成有赖于一种稳定的积极的心理定势,心理学研究和实践证明:自由、宽松、安全的气氛可以使人的智慧得到最充分的发挥。为此,我们应采取相应的对策,既要强化心理定势,又要适时地突破定势的束缚,不断完善心理结构,从而形成一个独特的审美情趣、思想倾向、思维方式的教学风格。
总之,具有独特的稳定的教学风格是每一位老师的追求,不是名师、特级教师才有的追求。教师的全面成长和教学风格的形成,只有通过每位教师的刻苦努力,不懈的追求,从现在开始,从你的每一节课开始,朝着一个属于自己的方向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