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指导课教案第1篇(全文417字)
设计背景
我发现班上有些孩子不喜欢甚至不会阅读书本。
活动目标
1、教会孩子会阅读书本。
2、培养孩子阅读的兴趣。
重点难点
重点:如何教会孩子会阅读书本。难点:怎样让孩子在阅读中得到教育。
活动准备
准备一些与孩子年龄相适应的既有知识性又有趣味性图书
活动过程
1、把图书分给孩子们。告诉孩子要爱惜图书。
2、教孩子正确的翻书方法,不要颠倒看书。
3、指导幼儿学习观察每幅画面上的人物形象,理解人物动作相互关系和具体画面上包含的内容。并指导幼儿从画面上的人物形象动作、神态变化的背景转化中,想象故事人物的心理状态和语言。
4、叫孩子复述图书中的故事。老师对每位孩子的复述做点评。
5、让孩子评出讲得最好的孩子,评为班上的“故事大王”,并给予一定的物质和精神奖励,激发和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
6、活动结束,收回图书,让孩子自己叠好图书。
教学反思
在活动中孩子的注意力很难保持集中,同时对图书中的内容不能很好的理解,但他们对书本还是很有兴趣,在以后的活动里我要注重让孩子好好理解图书中的内容,通过提问和讲解相结合的方式,让孩子通过阅读得到知识,培养他们良好的阅读习惯。
阅读指导课教案第2篇(全文682字)
一、教学目的
1、让学生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教学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教学重点:教学学生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教学课时: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教学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字词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阅读指导课教案第3篇(全文697字)
一、指导目的
1、让学生们在好书推介活动中认识更多有益的课外书籍,从而进一步提高课外阅读的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2、指导学生们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3、向学生们推荐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有关文章,通过对这些课外阅读,学生们从中了解更多中国传统文化,达到教学延展的目的。
二、指导重点:指导学生们归纳阅读方法,并实际运用到课外阅读中
三、课前准备:
1、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文章;
2、要求每位同学都带一本自己最喜欢的课外读物,并准备向别人推荐自己的好书的发言稿,记熟。
四、指导课时:一课时
五、指导过程:
一、推荐文章引入指导
1、引入语:我们曾收集过不少的名人名言,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莎士比亚说过“没有了书籍就像生活没有了阳光”从中,我们可以看出书的确是好东西!既然是好东西就应该向大家推荐,和大家分享!
2、请1~2位同学把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推荐给大家。
3、同位互相推荐好文章。
二、引导学生们总结读书方法
1、教师向学生们推荐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让学生们想想为什么老师会推荐一组这样的文章。
[因为我们在学习的第五组刻纹饰与中华传统文化有关]
2、提问:没有老师的帮忙你准备怎样读懂它呢?[随机板贴]
3、过渡:其实读书的方法有很多,我们语文课内也学过不少,同学们能把它们找出来吗?[板贴:课内得法]
4、以四人小组为单位,讨论与文书38、67、68、71、75、82页的黄泡泡里分别藏着什么样的读书方法。
5、生汇报讨论所得。[随机板贴]
6、小结。[板贴:课外活用]
三、运用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
1、学生们运用读书方法阅读教师推荐的一组有关中华传统文化的文章。
2、学生们汇报读书所得。
3、小结:真高兴!同学们能运用学到的读书方法进行课外阅读,更多地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的光辉。最后让我们共勉一句:课内得法,课外活用。好文章向大家推荐。
板书:
课内得法课外活用
查字典理解字词标注读书感受好词佳句要积累
联系实际去理解遇疑惑善提问学后运用乐趣多
阅读指导课教案第4篇(全文729字)
1、设计意图:
中班幼儿处于语言发展的关键时期,培养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鼓励他们自主阅读,在阅读中发展想象力和创造力是阅读活动的核心目标。选择《奥莉薇》这本图画书开展教学活动,首先是简洁纯净的画面有利于孩子们阅读和理解故事,充满童趣的生动情节,具有极强的吸引力。这些都为幼儿利用自己的经验理解图书,进行自主阅读,讲述故事提供了先决条件。同时,书中出现的两幅名画《芭蕾排演瞬间》和《秋天的韵律30号》也为幼儿欣赏和感受艺术之美提供了机会。为幼儿大胆模仿创造了可能。
2、活动目标:
(1)自主阅读图画书,尝试讲述自己喜欢的情节,感受奥莉薇的精彩生活。
(2)在自由描绘秋天的韵律中,感受绘画艺术的美和创作的乐趣。
3、活动准备:
·图画书《奥莉薇》和PPT课件
·广告色、绘画纸
4、活动过程:
(1)观察封面,导入阅读
─你看到了什么?
─这只小猪会有什么有趣的事情发生呢?
(2)阅读图画书,讲述画面内容
①出示第2、3页
─你发现了什么?奥莉薇怎么了?
─为什么会这样?
②出示第4-7页
─奥莉薇和哪些家人在一起?
─她和可乐之间有什么有趣的事?
③出示第8、9页
─奥莉薇出门前会做什么事?
─你发现了什么?
④出示10-21页
─晴天、雨天奥莉薇都做了什么?
─奥莉薇在博物馆里最喜欢哪幅画?
─猜猜她在画前在想什么?
─让我们也用五分钟,画一幅波拉克的《秋天的韵律30号》
⑤尝试创意绘画,鼓励幼儿大胆用色,表现秋天的美。
欣赏、展示、交流并为自己的画命名。
─奥莉薇会不会画呢?又会发生什么呢?
⑥出示21-24页
─妈妈看到奥莉薇的画后说了什么?做了什么?
─你的妈妈会怎样?
⑦出示25-28页
─晚上睡觉前奥莉薇最喜欢做什么事?
─她做了个怎样的梦?
(3)谈话交流
─看看封底,猜猜奥莉薇又准备做什么?
─你喜欢奥莉薇吗?为什么?
─你觉得奥莉薇是个怎样的孩子?
阅读区的活动:
1、展示《奥莉薇》系列图书,感受她的快乐。
2、每人一本用自己名字来命名的自制图书,记录自己的一天。
活动拓展:
1、参观美术馆,欣赏艺术作品。
2、参观歌舞剧院,观看芭蕾舞表演。
3、玩沙游戏,尝试堆砌立体建筑物。
阅读指导课教案第5篇(全文854字)
一、教学目标
1、学习从自己的角度理解和分析小说中的人物,表达自己的思考和发现。
2、尝试创造性阅读,读出自己独到的感受,学习合作探究,敢于表达不同的见解。
二、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三、教学过程
(一)以画像激趣。
要求学生仔细观察之后思考以下问题(多媒体显示):
问题一:读了《水浒传》之后,你的头脑中会出现一些主要人物的形象,看一看画家笔下的水浒人物,同自己想象的人物形象是否一致?
问题二:同自己的想象相比,你认为画家所画的人物有哪些好的地方或者不好的地方?
问题三:大家都看过电视剧《水浒传》,你认为剧中的人物造型好不好?举例说明。
(二)表达思考与发现。
要求:用“假如我是_____(宋江、武松、鲁智深、李逵……)”这样的句式说一段话,要结合自己的感受和理解,结合人物的特点,展开想象,说出人物另外的结局。
活动过程
1、每组确定组长和记录人,每个成员自己完成后在小组内交流,同学之间互相评价。
2、每一小组推选一人向全班同学展示。
3、其他同学认真倾听并做好笔记,然后师生共同评价,选出优秀者。
(三)用比较法分析人物。
活动过程
1、提出问题(多媒体显示):
(1)武松、鲁智深、李逵的性格都粗鲁豪爽的一面,但又有哪些不同?
(2)在《水浒传》中,吴用是智慧的化身,其足智多谋堪比诸葛亮,但是,与诸葛亮相比,他又有哪些不同?
2、小组内围绕问题畅所欲言,通过集体探究达成共识。
3、各小组在班内展示合作探究成果。(四)学习创造性阅读。
活动设计:
在当前的《水浒传》研究中,对于作品主题思想的判断,对于主要人物的评价,是存在很多争议的,我准备提出如下问题让学生进行尝试性的探究(多媒体显示):
问题一:在《水浒传》中,宋江是争议最大的人物,你认为宋江是英雄还是奸雄?请结合其主要事迹进行说明。
问题二:联系你所学习的历史知识,结合梁山泊聚义的过程和结局,你认为梁山泊聚义是真正的农民起义吗?
问题三:《水浒传》里有一些英雄滥杀无辜的描写,如武松“血溅鸳鸯楼”之后滥杀张督监家人,李逵劫法场之后滥杀围观的百姓,对此该如何评价?
问题四:在《水浒传》里,晁盖与宋江的关系是很微妙的,想一想:为什么晁盖死时不直接把山寨之主传与宋江?
五、小结。
六、布置作业(多媒体显示)。
1.你对课堂上哪一个问题最感兴趣?认真思考这一问题,把你的思考写进日记里。
2.用一周的时间,查找资料,进一步修改,看能不能针对这一问题写一篇论文(请相信,所谓“论文”离我们并不遥远)。
阅读指导课教案第6篇(全文905字)
【学习内容】
教材:综合性学习
【学习目标】
采用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广泛阅读各种类型的读物,展示读书成果。
【学习过程】
导入新课:
“读书,尤其是那些名著,就是和人类历史上最杰出的先贤智者相交!这些先贤智者著书或是为了寻求别人理解,或是为了探寻人生的途径与处世的真理。不论他们的箴言沟通于你的人生经验,他们聪慧的感受触发你的悟性,还是他们天才的思想把你蒙昧混沌的头颅透彻照亮——你的脑袋仿佛忽然变成一只通电发亮的灯——他们不是你最宝贵的精神朋友吗?”原来读书可以让我们享受和吸取人类文化的成果,让我们的心灵世界变得广阔,变得丰富多彩,同学们,少年正是读书时,让我们共同享受读书的乐趣!
活动一:填写读书问卷
你的阅读状况怎样呢?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准确作答,填写课本“少年正是读书时”资料二(个人阅读状况调查问卷)。
活动二:名家读书轶事
1、请阅读图书“人生之点”之“书伴我行”板块,找出其中一例讲述作者的读书经历。
答案示例:图书: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读书读得快,囫囵吞枣,大有“不求甚解”的味道。
胡玥《读书的经历》:偷着看书的美妙。
冯骥才《无书的日子》:把读书认定是充实和提升自己的真正伙伴。
李丹崖《一窗明月半床书》:没有功利性,心无杂念的读书。
尤今《寻找书籍的味道》:书籍是精神“永远的伊甸园”,既是小孩的棉花糖,也是成人的花生糖;花生糖硬而适口,都能给生命的味蕾带来怡人的香味。
2、除图书之外,你还知道哪些名家勤于读书,乐于读书的故事吗?
答案示例:
白居易: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王安石:囚首丧面而谈读书。
3、古人曾说“劳于读书,逸于作文”。图书“书伴我行”,许多作者为我们讲述了他们自己读书与写作的联系,并从中悟得一点道理,你能找出来吗?
答案示例:
叶文玲《我的“长生果”》:作文,构思要别出心裁,落笔也要有点与众不同的“鲜味”才好;要写的真情实感;自己呕心沥血的创造。
冯骥才《无书的日子》:读书是欣赏别人,写书是挖掘自己;读书是接受别人的沐浴,写作是一种自我净化。
活动三:践行读书计划
1、了解名家读书轶事,让我们获得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你有没有想要改变自己之前的读书方法,请设计一张读书卡片,制定自己今后的读书计划。
活动四:积累读书名言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颜真卿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陆九渊
读书患不多,思义患不明。患足己不学,既学患不行。
——韩愈
阅读指导课教案第7篇(全文1065字)
一、指导思想:
“腹有诗书气自华,最是书香能致远”。为了推进校园文化建设的高品味,为了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培养学生想读书、爱读书、会读书的良好习惯和能力,本着吸收中华文明之精华,同时起到发展学生智力、陶治情操的目的,根据五年级学生的年龄特点,制定“阅读课”阅读计划。此计划作为学校阅读教学活动的细化与补充,促进五年级学生更好地参与阅读实践活动,提高阅读能力与水平。
二、活动目标:
1、激发孩子的阅读兴趣,让孩子喜欢读书,和书成为好朋友,让书成为学生的终身伴侣。
2、通过引导学生诵读经典美文,积累优秀诗文,有了较丰富的生活积累之后,形成良好的语感。
3、能初步理解、鉴赏文学作品,受到高尚情操与趣味的熏陶,丰富精神世界,提高综合语文素养。
4、让学生在积累知识的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三、读书内容
1、新课标指定要求背诵的部分古诗词。
2、教师根据教学及学生实际情况推介一些文章或书籍。
3、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自主选择图书。
4、有计划地安排学生阅读班级课外书以及订阅的作文书。
四、指导措施:
1、采用阅读指导课、读物推荐课、阅读研讨课、阅读欣赏课、读书汇报课等多种课型进行阅读指导训练,激发学生阅读的兴趣,提高他们的阅读能力。
2、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适当地选择和运筹:朗读、默读;精读、略读、速读;范读、试读、复读;单读、齐读;分组读、分角色读、接力读;研读、赏读等读书的方式。
3、保证学生有时间读书,除固定的阅读课外还要利用好课余时间,确保学生每天阅读时间平均不少于一个小时。
4、传授有效读书方法,指导学生学会阅读,教给学生简单的读书方法,指导列出自读提纲。如:(1)看见了题目你想到些什么?
(2)读后你知道了什么?还想知道什么?(3)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问题?要求学生做到眼到、心到。
另外,强化“不动笔墨不读书”的方法:(1)圈点勾画;(2)做批注;(3)写读书笔记。
5、与学生一起读书,及时交流读书心得。
6、在读书期间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如优秀读后感评选、精彩片段朗诵比赛等,以激发兴趣,巩固成果。
7、有计划、分层次安排作好读书笔记。
五、课型安排
1、阅读指导课。
2、阅读欣赏课,包括古诗词,并进行摘抄。
3、作文欣赏课,包括指导,学习方法。
4、阅读汇报课,以各种形式汇报自己的收获、体会等。
六、附录
古诗词目录
江南
敕勒歌
咏鹅
风
咏柳
凉州词
登鹳雀楼
春晓
凉州词
出塞
芙蓉楼送辛渐
鹿柴
送元二使安西
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静夜思
古朗月行(节选)
望庐山瀑布
赠汪伦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早发白帝城
望天门山
别董大
绝句
春夜喜雨
绝句
江畔独步寻花
游子吟
江雪
寻隐者不遇
枫桥夜泊
渔歌子
塞下曲
望洞庭
浪淘沙
赋得古原草送别
池上
忆江南
悯农(一)
悯农(二)
山行
清明
江南春
乐游原
蜂
小儿垂钓
江上渔者
元日
泊船瓜洲
书湖阴先生壁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饮湖上初晴后雨惠崇《春江晓景》
题西林壁
夏日绝句
示儿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四时田园杂兴(之一)四时田园杂兴(之二)
小池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春日
题临安邸
游园不值
乡村四月
村居
墨梅
石灰吟
竹石
所见
己亥杂诗
阅读指导课教案第8篇(全文1793字)
教学目标:
1、默读课文,朗读课文,了解徐霞客这位奇人“奇”在哪里,知道徐霞客的一生为中国的旅行考察事业做出的巨大贡献。
2、理解“卓尔不群、锲而不舍、醉心、劳顿、先驱”等词语在课文中的意思。理解课题“阅读大地”的含义。
3、了解文章如何利用时代背景和如何运用对比的写法写出了人物的奇特之处,体会徐霞客淡泊名利、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的科学研究精神。
教学过程:
一、回顾课文引入: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徐霞客是一位奇人,写了一本奇书《徐霞客游记》。
师板书:奇人奇书(罕见的、特殊的、非常的、与众不同的谓之“奇”)
师:你有什么问题提出来吗?(奇人、奇书都奇在何处呢?)
师:带着这两个问题走进徐霞客。
二、了解千古奇书《徐霞客游记》
师:徐霞客被后人所熟知,正是因为他写的这本书《徐霞客游记》这是一本什么样的书呢?找出文中的句子读出来。
“他的考察记录,经过现代的地理学家的的实际勘探,证明他的观察和描述非常准确,是一份很有价值的科学文献。他的游记详实生动,写山写水,都能融入深刻的感情,是我国山水文学的不朽杰作。”
师:从这段文字中,我们可以看出,这本书有着怎样的价值呢?
生:科学文献、不朽杰作。
补充资料:同时代的人是这样评价他的游记,齐读
“古今游记之最,是世间真文字、大文字,奇文字。”
——明末清初散文家、诗人钱谦益
外国科学家是这样评价《徐霞客游记》,齐读
“他的游记读来并不像十七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一部20世纪的野外勘察记录。”
——英国科学史专家李约瑟
三、走入文本,找一找徐霞客为什么被称为“奇人”
(一)、找出介绍当时背景的文字,和学生的现在的生活对比,体会徐霞客长途旅行的不易及艰辛。
1、出示:“徐霞客的时代,没有火车,没有汽车,没有飞机。他所去的许多地方连道路都没有,加上明朝末年治安不好,盗匪横行,长途旅行是非常艰苦又非常危险的事。”
2、抓住“没有……没有……没有……连……都没有……又加上……”体会其旅行的艰苦及危险。
3、体会之后有感情朗读
(二)感知奇人
1、默读课文找一找,徐霞客究竟奇在哪呢,可以简单的批注,并找出文中哪些四字词语可以概括徐霞客的特点:卓尔不群、锲而不舍、不避艰险、求真求实。(板书四个词语)
2、交流汇报
(1)志向奇:学习第二自然段。
“当时的读书人,都忙着追求科举功名,抱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的观念,埋头于经书之中。徐霞客却卓尔不群,醉心于古今史籍及地志、山海图经的收集和研读。他发现此类书籍很少,记述简略且多有相互矛盾之处,于是他立下雄心壮志,要走遍天下,亲自考察。”
①通过读你了解了什么?(雄心壮志)
②带着你的感受读一读这段话。(重点抓住卓尔不群、醉心理解徐霞客的超出常人之处)
③小结:徐霞客超出常人之处首先体现在他有走遍天下的雄心壮志。
(2)精神奇:学习第三自然段。
“此后三十年,他与长风为伍,云雾为伴,行程九万里,历经千辛万苦,获得了大量的第一手考察资料。徐霞客日间攀险峰,涉危涧,晚上就是再疲劳,也一定记录下当日见闻。即使荒野露宿,栖身洞穴,也要“燃松拾穗,走笔为记”。
①读本段感知“有坚强的意志”
②想象都能历尽了哪些千辛万苦
③感情朗读。
④小结:三十年里,徐霞客忍受着孤单寂寞,常年艰苦的生活却丝毫没有动摇他的决心,这是一个有着坚强毅力的人,他的精神与众不同,堪称奇人!
(3)经历奇:学习5、6自然段。
①文中哪些具体事例体现了前面所说的长途旅行是艰苦和危险的呢,?读一读文中相关的事例。学生读5、6自然段。
②是呀,这三个小例子只是他三十多年游历生涯中的点滴事例。你能从中发现什么呢?
③通过对比领悟徐霞客的不畏艰险、锲而不舍、求真求实。
④小结出旅行的过程充满着艰辛,经历也颇有传奇色彩。
3、阶段小结:正是因为有了这样的一位奇人,才有了千古奇书。找出文中几个数字来体会《徐霞客游记》这本奇书的形成过程。
“出示:徐霞客从22岁第一次出门旅行,到五十三岁抱病回家半年后去世,三十多年间,在一不受当时政府的委派,二没有国家任何资助的情况下,开始了游历考察生涯。他行程九万里,走遍了三江五岳,横跨了中国十六个省份。“燃松拾穗,走笔为记”才写下了这部千古奇书。”
找出:三十多年、九万里、十六个省份这几个数字再次体会奇人所写的奇书。板书:三十多年、九万里十六个省份
四、总结全文,回归课题
“徐霞客终其一生游历探险,阅读大地,描述自然,是我国旅游写作的先驱,也是求真务实、开创野外考察的科学家”
1、这里所说的阅读大地指的是什么?阅读就是考察、走遍、横跨、游历大地。
2、作为探险旅行家、地理学家的徐霞客,用双脚、心血、甚至生命阅读着大地这部辽阔的无字之书,写出了《徐霞客游记》这部千古奇书,终其一生诠释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千古名言,所以我们说这是“阅读大地的徐霞客”补充板书:阅读大地的徐霞客。
请同学们再次带着对徐霞客的感激与崇敬之情齐读课题。
五、知识链接
1、知道中国旅行日的时间及来历。
2、欣赏故居图片。
板书设计:
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徐霞客游记》
奇人奇书
卓尔不群三十多年
锲而不舍九万里
不避艰险
求真求实十六个省份
阅读指导课教案第9篇(全文1912字)
一、依托数字网络平台,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生主动探究意识。
培养学生主动探究能力,首先要激发他们的探究兴趣,使学生从被动获知的状态变为积极主动的求知过程。网络技术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有其显著的优势,它能呈现丰富多彩的内容和富于变换的文字和图像,为学生营造乐学的氛围。如,教学伊始,教师依托网络优势,由苏州这座闻名遐迩的水上城市过渡到她的姐妹城——威尼斯,接着让同学们随着录像去领略威尼斯独特的异国风情:纵横交叉的河流,古老雄伟的建筑物,姿态各异的桥梁,别致灵活的小艇。舒缓的音乐,绚丽的画面,迷人的风光,清晰的讲解,孩子们深深陶醉了。从他们企盼的眼神中,感受到了他们对威尼斯的憧憬,对知识的渴望。
接着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数字网络平台中的资料室,浏览相关的学习资料。资料室里有精美的风光照片,简洁精要的文字介绍以及课文学习要点。教师在学生浏览资料的基础上,引发他们自主质疑。然后教师根据学生的问题进行筛选提炼,形成三个主干问题:1、作者如何精彩地描写小艇样子?2、又是如何精彩地描写船夫的驾驶技术?3、从课文的哪些地方可以看出小艇和威尼斯人生活的关系十分密切?最后请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
有疑问才能激发起内部已知和未知的矛盾,激起学生认知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地探求未知领域。结合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创设特定的情境,能激发学生的体验热情,培养他们主动探究的意识。
二、依托数字网络平台,开展主题搜集,培养学生自主探究能力。
建构主义的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地构建内部心理表征的过程,不是把知识搬到记忆中,而是以已有的经验为基础,通过与外界的相互作用来构建新的理解。”
为了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我们在数字网络平台中建立了“学习苑”栏目,当学生选取自己感兴趣的问题进行研究时,只要点击“帮助”按钮,就可获取丰富的学习信息。如,学生进入第一个问题的帮助区,便可看到教师的提示语:“想想作者把小艇比作什么?这样的比喻,使你感受到了什么?”、“看看图,想想小艇还像什么?”、“如果你就坐在小艇里,有什么感觉?会做什么?”……这些提示语给学生提供了自主阅读探究的途径。当反馈交流的时候,学生都能畅所欲言地表达自己的研究成果。如,学生交流一:作者抓住小艇的长短、宽窄、深浅写出了小艇与众不同的外形特点;把小艇比作一弯新月,让人感受到小艇的美观;把小艇比作水蛇,形象地写出小艇行动起来灵活轻快。学生交流二:假如我坐在小艇里,仿佛坐在弯弯的月船里,在太空遨游呢!学生交流三:我会在小艇里闭上眼欣赏音乐,美美地休息,那一定很惬意。学生交流四:我会把四周的古老建筑拍下来、画下来,让威尼斯这座古老美丽的城市永远地留在我脑海里。学生交流五:我会在小艇里喝喝茶,聊聊天,那真有乐趣!
学生在研究第二个问题时,教师在网页上的提示语是填空式的:在()时候,船夫();在()地方,船夫();在()时,船夫()。学生在完成填空练习时,便能真切感受到船夫那高超的驾驶技术。交流时,教师适时播放相应的录像,引发了学生的情绪,他们对船夫精湛的驾船技术赞叹不已,教师因势利导进行语言训练,让学生赞赞威尼斯的船夫:“假如小艇是威尼斯的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如果没有船夫的驾驶,威尼斯就会失去一半的美丽。”“了不起的船夫,你们精湛的驾驶技术令人佩服!”“威尼斯船夫,你们是威尼斯的骄傲!”这些发自学生内心由衷的赞叹,表明了他们对课文内容的正确理解。
三、依托数字网络平台,拓展语文学习,培养学生创造能力。
“大语文教育”观念下的语文教育,它要求师生从语文知识的微观教学中解脱出来,升华为语文能力、思维发展、创造力的培养以及人格完善的教育。它认为要在学好教材的基础上,把教学的触角伸向更为广阔的空间,让学生把学习之根扎在广袤的人发展需要的土地上。
学完课文,学生都已深切感受到了小艇与威尼斯人们的关系是那样密切:当小艇行驶在水面上时,威尼斯的水面上生气盎然,热闹非凡;当小艇休憩时,古老的威尼斯在柔柔的月光下沉沉入睡了。威尼斯的动,威尼斯的静,都充满着独特的情趣。在轻柔的乐曲声中,教师引导学生进入网络平台中的“阅读屋”浏览有关威尼斯的散文,然后请学生谈谈“威尼斯之旅”的感受,夸夸迷人的威尼斯景致,最后把对威尼斯的真实感受、想法写下来。
网络环境下的语文拓展学习,计算机就像笔、纸、书本一样,成了学生主动学习的一种工具。整个学习过程突破了狭小的教室空间与短暂的课堂时间局限。是一种学习方式的突破。学生遨游网海后,知识面拓宽了,写下了一行行富有情趣的文章。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的能力”。因此,教者引导学生搜集被称作“东方的威尼斯”的苏州有关文字或图片资料,比较一下苏州和威尼斯的相同之处。语文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能力”。学生在实践中,发现苏州也是一座古老而充满人文气息的城市,历代遗留的古迹很多;城内小桥流水,散发着迷人的江南景致。特别苏州园林,结构精巧独特,享誉世界;苏州的刺绣也是遐迩闻名。学生在实践的基础上撰写了实践小报告和散文。实践活动丰富了学生的语言积累,增强了写作能力,提高了语文综合素养,培养了创造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