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蹈教育教学论文第1篇(全文1681字)
【摘要】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一门特殊的学科,其教学要求、教学理论以及实践方面均存在着一定的特殊性。鉴于此,本文将探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方法,希望对一线教学工作有所帮助。
【关键词】中职学校;舞蹈教学;学前教育专业
舞蹈教学在提高人们审美情趣、生活质量方面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肩负着儿童舞蹈素质培训、基本技能训练的重任,在素质教育深化发展的今天,积极探究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方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殊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属于较为特殊的群体,对其进行舞蹈教学的目的在于提高学前教育教师的综合能力与教学水平,进而提高幼儿舞蹈教育的质量。从本质上来说,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是一种艺术启蒙,其以美育为理念,以幼儿全面发展为目标,以舞蹈行形式为特征。在幼儿园教学中,舞蹈教学属于非常重要的教学活动,它将身体语言与戏剧、音乐表演等相结合,全面提升幼儿审美情趣。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在教授学生基本舞蹈动作、舞蹈技术技巧的同时,提升学生的文化修养、艺术鉴赏与审美情趣,使其在具备形体美的同时具备较强的艺术感悟力,全面提升学生的精神美、气质美。
二、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方法探究
(一)以学生为主体
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给予学生更多的参与空间与时间。舞蹈教学需要学生多体会、多练习。故而,教师应合理安排课堂教学内容,在理论教学的同时,给予学生更多舞蹈练习时间。教师应充分发挥指导者、帮助者的作用,更好地帮助学生进行舞蹈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加强与学生的交流,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到舞蹈排练中,在提升学生舞蹈学习热情的同时拉近彼此间的距离。与此同时,教师还应指导、鼓励学生进行舞蹈编创,将自己的生活经历、美学感悟及情感融入到舞蹈编排中去,使舞蹈表演充满艺术情怀。另外,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还应加强幼儿心理知识的渗透,通过启发、情境、游戏等教学方法,全面提升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学习过程中感知幼儿的接受能力与心理特征。学校还可加强与幼儿园的联合,让学生了解幼教职业,从而为接下来的学习奠定基础。
(二)教学方法创新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应打破师徒传承的教学模式,积极创新舞蹈教学方法。在第一节舞蹈课上,教师应通过摸底评估方式了解每位学生的舞蹈基础,针对性开展舞蹈教学,尽可能从基础开始、循序渐进。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综合学生舞蹈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兴趣爱好,因材施教,创新教学方法。例如,在学习芭蕾舞、民族舞的基本动作时,将学生分成不同小组,各小组之间自行编排动作并进行表演。教师及时录下学生的表演过程,选出精彩照片进行展览,为学生营造浓厚的舞蹈文化。学生还可通过观看舞蹈视频等方式,发现自身的不足,为接下来的舞蹈练习奠定基础。再如,还可将分层教学法与任务教学法相结合,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分为无舞蹈基础、舞蹈基础一般、舞蹈基础良好三个层次,针对三个层次的学生分别合理设计舞蹈练习方案,并督促学生按照计划进行舞蹈练习。与此同时,为三个层次的学生合理设计任务,鼓励学生相互交流、相互帮助,共同提升。对于学生的点滴进步,教师应积极肯定,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
(三)渗透舞蹈文化
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任务不仅是让学生掌握舞蹈技巧,更要让学生真正体会到舞蹈艺术魅力,增强舞蹈表演的感染力。故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合理渗透舞蹈文化,丰富学生的舞蹈情感与舞蹈知识。教师还应重视舞蹈教学中文化理念的渗透与传承,不仅要向学生讲解舞蹈动作要领、审美标准,还应向学生介绍文化内涵,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与思想教育,促使学生获得舞蹈形式、内在美的统一。例如,在学习蒙古舞时,播放蓝天、草原、肥羊、蒙古包等民族风情画,然后配上民族特色的舞蹈,不仅加深学生对舞蹈风格的记忆,还让学生认识到蒙古民族风情,从而对蒙古舞有更深层次的认知。总之,通过感知舞蹈文化,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表演舞蹈的热情,全面提升学生的艺术能力。
三、结语
综上所述,本文以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特殊性为切入点,从学生主体、教学方法多元化、舞蹈文化等角度入手,详细论述了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方法,旨在全面提升中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水平。
参考文献:
[1]金羽丹。浅析舞蹈教学中的相关问题及对策[J]。北方音乐,20xx(11)。
[2]朱琳,王琳霭。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初探[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xx(1)。
[3]蔡玮玮。小议中职学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教学质量的提高途径[J]。音乐大观,20xx(8)。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第2篇(全文1904字)
一、前言
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深入与推进,新的课程标准提出要大力改变过去被动学习、机械训练、死记硬背等教学模式。但现阶段,纵观我国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老师怎么教,学生就去跟着怎么学”的被动式教学痕迹仍清晰可见,这不但使课程改革收效甚微,还极大地束缚了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阻碍教学目标的实现,对此,认清当前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普遍存在的不足之处,并建构一种符合新课程标准的教学模式势在必行。
二、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现状
(一)舞蹈课课时偏少。某项对省内外多所大专学校舞蹈专业教学课时的调研报告显示,大专学前教育为三年学制,除去实习的时间,实际上课时间只有5个学期。每个学期上课12-15周,每周2个课时,那么五个学期的课时最多是150节,对于专业技能性很强的舞蹈教学而言,该数量的课时相对偏少,课时的不足使课程内容不能全面深入展开,直接导致学生无法系统学习到舞蹈相关知识与舞蹈技能,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不够全面。
(二)无统一配套的舞蹈课程教材。实施系统的教学,教材是依据。而教材结构、内容是否合理,与教学质量的达标以及教学目标的实现有很密切的联系。当前,大部分大专学前教学舞蹈课程并没有适用的教材,部分学校采用高校舞蹈专业的教材,部分学校采用中职院校幼教专业的教材,这些教材对大专院校学生而言,要求过高或过低,偏离了教学实际,对大专学前教育人才培养造成阻碍。
(三)课程内容设置不规范。因舞蹈课程不属于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的主干课程,无专业的课程管理者,通常课程设置是由授课教师完成。课堂上,舞蹈教师的授课缺乏计划性,想到什么就教什么,这种方式看似给予教师很大的自主权,实际上并没有考虑到学生系统学习的需要,不符合国家课程改革的要求。
(四)学生舞蹈基础差。舞蹈是一种以人的肢体动作传达情与意的艺术,对学生动作的协调性、平衡性有很高的要求。大部分学生在此前并未进行过舞蹈专业训练,甚至未接触过舞蹈,学习舞蹈务必从头练起,也因学生年龄大骨骼已发育定型,进行舞蹈基本功训练时可塑性不高,加大了授课的难度。
(五)教学目标不明确。大部分大专学前教育院校舞蹈专业教师对该阶段学生的学习特点、接受能力不够了解,同时教学时没有依照学前教育舞蹈教育特点选择教学内容、制定教学计划,使其在制定教学目标时容易把握不准。例如,教学目标定位在让学生粗略学习一些舞蹈基础知识或者在学生基本功不扎实的情况下大量进行舞蹈创编教学,这些都是很难达成的教学目标,不利于课程的有效推进。
三、大专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索
(一)合理编排课时。舞蹈课程设置一般为每周2个课时连续授课,从单次学时来说,90分钟教授一个内容是很充分的;但是从周课时来说,大部分学生认为一周只有2个课时时间相对较少,使得每次学习结束,并没有太多的时间进行技能复习与练习,导致学了新内容忘了旧内容,教学效果不能得到很好的巩固,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不影响其他课程教学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增加舞蹈教学的周课时,例如,每周增加一个课时或者每两周增加两个课时,专门抽出一些时间安排旧内容的复习、练习,提高教学效果。
(二)优化教学组织实施方式。教学的组织实施形式关乎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教学目标是否能达成,因此需考虑多方面的因素,例如,学生性别、舞蹈功底、学生的接受能力以及教学计划安排等。具体教学组织过程中,对基础不同的学生,因材施教,实施分层式教学,使每个层次的学生在其能力范围之内都能学到最多的舞蹈知识;对于男学生,可以选择一些更适合男性气质的舞蹈类型进行教学,例如拳类、操类舞蹈。女性学生则选择广泛,一般的舞蹈类型都可以考虑。对舞蹈功底较弱的学生,将其单独编组进行多次、重复教学,通过强化训练提升其能力。
(三)拓宽教学内容。现阶段,大部分的大专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均认为,舞蹈课程内容是偏向技能训练,对音乐美学、艺术欣赏、形体矫正等与舞蹈有关的周边内容涉及较少,这对于培养研究型人才的大专学前教育专业目标是不相符的。因此,教学中不但要重视舞蹈技能学习,也要增加理论知识教学,例如选择一些舞蹈欣赏、音乐欣赏、健美知识等内容,使得学生能够趋向于全面发展,有利于其未来更好地从事幼教研究工作。
(四)创新教学手段。创新教学手段,重技能的同时也能增加教学趣味性。以音乐为切入口,引导学生深入感知、体验各类音乐,进而伴着音乐节奏做出有节律的肢体动作,使其能充分感受舞蹈的形体之美、神韵之美以及力量之美。另外,可以采用观看歌舞剧或舞蹈游戏等方法,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欲望,达到将“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教学目的。
(五)重视舞蹈课程管理。大专院校要重视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科学设置与高效管理,由专业的舞蹈教学管理者根据专业的特点实施教学管理,督促教师严格按照国家课程改革要求授课,合理安排课程内容与课时,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另外,选择适合大专学前教育专业使用的舞蹈教材,使教师的教学工作更规范,更系统。
四、结语
总的而言,目前大专学前教育舞蹈教学中仍存在相当多的不足之处,希望教育者能认清现状,从实际入手,不断探索、探索更符合学生发展的舞蹈教学模式,以培养出大批合格的学前教育人才。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第3篇(全文1940字)
一、舞蹈教育的功能
(一)舞蹈教育的美育功能
舞蹈艺术不同于普通意义上的文化教育,它通过韵律和节奏动作等带给人一种精神的愉悦和审美的享受。舞者用身体语言传递精神主旨,从而起到净化心灵的功效。舞蹈艺术具备一定的审美价值,可以说,舞蹈能够超越表层的艺术美感,帮助人们体悟内在的艺术魅力,所以舞蹈教育本身具有一定的美育功能。舞蹈教育通过培养学生肢体动作的表达,达到强健体魄、培养动律感的教学目的。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不可忽视常规的形体训练,形体训练能协调好力量和肢体在平衡性上的关系。在跳舞过程中,舞者的心灵与行动实现协调统一,进而展现内心世界。舞蹈在强健身体的同时,能够激发舞者的艺术创新思维。跳舞伴随着有节奏感的音乐,舞者在感受音乐的同时激发自身的艺术创造力和想象力,做出与音乐情节相契合的舞蹈动作。舞者在跳舞过程中不单单要表现美,更要缔造美。
(二)舞蹈教育的创新功能
“往往最自由的身体表现出的是最高度的智慧”,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需要肢体动作和大脑思维之间的相互协作,学生通过对动作的把控和节奏的感悟,使整个大脑思维得到训练。同时,舞蹈能够触发学生的想象空间,舞蹈的本质就是在音乐中完成人的大脑与身、心灵之间的统一行动,并且要用舞蹈这一艺术形式去启发智力、拓展思维。
(三)舞蹈教育的社会化功能
舞蹈教育是素质教育中占有重要分量的一部分,是帮助大学生实现社会化的路径之一。舞蹈教育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在舞蹈中练就不怕困难的意志品质,有助于大学生心理承受能力的提升。良好的人际关系和人际环境能够帮助大学生提升自信度,学生在表演时如果得到他人的认可,能够极大地提升其自信心;在集体舞的排练中能够锻炼和同伴之间的合作能力,有助于锻炼大学生人际交往的能力。舞蹈教育能够帮助大学生尽早地意识到自己的社会角色,这无疑是有助于大学生形成一种心理范式,潜移默化地影响大学生社会角色的形成,舞蹈教育有助于缩短大学生社会角色转化的周期。
二、舞蹈教育中体现的审美教育
(一)舞蹈教育完善人的品格
审美教育中蕴藏着人类最本质的`对真、善、美的渴望,审美教育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学生的思维范式、道德追求、价值观的同时也陶冶着学生的情操。舞蹈的审美活动在不知不觉中对学生产生影响,并且无形中引领着学生进入更加高尚的审美境界,从而完成对人的品格的塑造。对优秀舞蹈作品的鉴赏能够影响学生品格的塑造。学生通过鉴赏和了解优秀舞蹈作品的历史背景、文化内涵获得道德评价标准,从而区分善、恶、美、丑。在领悟转化阶段,学生将舞蹈作品中正义、美好的思想转化为激励自己的能量,参考作品中高尚的人物形象来对自己的言行举止加以剖析,逐渐塑造、完善自身的品格。
(二)舞蹈教学陶冶人的情操
舞蹈本身就是一门源于“情”的艺术表达。舞蹈作为一种特殊的艺术形式,能够让学生获得内心深处的愉悦,陶冶学生的情操。在舞蹈训练课上,教师可选取大量的与舞蹈主体、风格以及动作样式相匹配的音乐,引导学生感受乐曲与动作相配合的美感,从而让学生有意识的领悟无论在舞蹈训练还是表演中,某个舞蹈动作或组合要想完美发挥,重要的是找对曲目的曲风、节奏、韵律。舞蹈教学实践证明,与动作组合相统一的风格音乐能充分抒发与之相应的思想情感,这样的乐曲能更好地触动学生的感情。
三、审美教育对大学生素质教育的重要性
(一)审美教育丰富大学生的文化知识
舞蹈是一种特殊的艺术表现形式,它是力量与柔和、动作与内涵紧密结合的艺术。在舞蹈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向学生讲授基本的动作要领、技巧,还要引导学生体悟每个动作,体会动作原始发生的初源,体会舞蹈音乐发生的背景、描摹的状态环境,这样才能赋予舞蹈动作以生命和灵性。审美教育不是简单的教师教授知识、指导动作技巧、提供某种行为规范,而是作为一种行动和思想指南,指引学生发自内心的去渴求知识,武装并充实自己,在认识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令自己的知识更加饱满。同时,基于一定审美基础上的探索也会增加学生对自己人生坐标的拷问,在关照客观事物的同时,将思索的重心转向自己,从而发现并提出各种问题,而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和解决又需要学生进一步的探索和追寻。
(二)审美教育提升大学生的审美能力
舞蹈是一门综合性艺术,它将多门学科融合在一起,是一个民族精神和文化的具体体现。我们强调在日常教学中要促进学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而舞蹈教学正是开展美育教学的很好途径。以审美教育为基础的舞蹈教学作为开展美育的重要形式,其效果是显而易见的。舞蹈艺术的审美过程是以舞蹈动作为媒介展开的,通过对这个媒介的审视和细读,会唤起学生更多的艺术灵感,使学生渴望通过了解并掌握更多的舞蹈知识来回应自己所欣赏的舞蹈,以求心灵和精神上的共鸣,进而获取关于审美的独特领悟,提高审美能力。舞蹈教学中开展的审美教育不仅仅是简单地增加学生的知识储备、扩大学生视野,更重要的是促进学生建立自己的审美价值观,提升学生的审美能力,使舞蹈教学的发展具有更深层次的意义。审美教育激发学生寻找属于自己的审美体验,在这种新的认识中重新审视自己,提升自己的生命体验和境界,对于学生艺术修养的提高,乃至人格的完善具有重要作用。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第4篇(全文2056字)
摘要:随着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进行,我国学前舞蹈教育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出现了很多的问题。所以,必须加大学前舞蹈教育教学实践改革研究的力度,才能探索出一条适合我国学前舞蹈教育教学开展的途径,为我国学前舞蹈教学效率的全面提升奠定良好的基础。本文主要是就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关键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改革研究
1引言
合理的教学方法不仅有助于学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学习舞蹈的理论知识,同时也为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质量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因此,探索出一条适合学前教育舞蹈教学效率提升的方法,是目前教育部门所关注的主要问题。
2课堂教学内容的优化有助于专业知识的掌握
舞蹈课堂教学主要是以教师的言传身教为主,然后辅以影像、情景、实践等不同的教学手段,通过教师准确的肢体语言向学生传授舞蹈专业的技能。教师在舞蹈课堂教学过程中,采取提问、观摩等多种方式,不仅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提问能力的提高,同时也有助于学生加深对舞蹈知识的理解和技能的掌握。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根据学生自身综合素质存在的差异,采取因材施教的教学方法,才能在促进舞蹈课堂教学效率有效提升的基础上,将学生的舞蹈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充分地激发出来,从而为学生舞蹈专业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奠定良好的基础。另外,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要求学生时刻保持优美的体态,才能促进学生音乐感、节奏感的不断提升,为舞蹈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3专业实用性突出的课堂教学模式创新
3.1教学理念创新
舞蹈教师在舞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必须对学科内外课程的紧密融合予以充分的重视,才能在进一步优化学生知识结构的基础上,将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的优势充分地发挥出来,为后期舞蹈专业技能的教学奠定良好的基础。此外,教师在舞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将专业技能课程教学与幼儿园音乐活动、舞蹈游戏等相关内容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为舞蹈专业技能的教学营造出良好的情境氛围,对于舞蹈专业技能教学效率和质量的全面提升具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
3.2教学环节创新
注重舞蹈教学法的应用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堂教学最大的特点。这种以课堂教学环节为切入点的教学模式的改革和创新,有助于学前教育舞蹈专业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有效提升,同时将幼儿舞蹈专业技能课堂教学与舞蹈有效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有助于幼儿自信心的迅速提升,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舞蹈艺术表现力与肢体协调能力的不断提升。
3.3教学方法创新
将模仿探索是教学、游戏互动式教学、亲子情感式教学等全新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理念与舞蹈教学环节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不仅充分激发出了幼儿的舞蹈学习积极性和兴趣,同时也达到了促进幼儿表现力和自信心的。不断提升,为学前教育舞蹈专业教学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4幼儿舞蹈教学目标以及各年龄段幼儿教学目的的明确
小班:针对小班幼儿的舞蹈教学,主要以解决幼儿上下肢单一律动练习为主,通过肢体动作的练习,促进幼儿节奏感的增加。这种有规律有节奏的单一肢体动作练习,是幼儿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班:针对中班幼儿的舞蹈教学,主要是解决幼儿身体各个部位复杂律动的练习,以确保幼儿在音乐节奏、内容变化的过程中,产生一种与音乐节奏相适应的自然情感,然后通过幼儿有节奏的肢体动作将其表现出来。另外,在中班学前教育舞蹈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幼儿儿歌的表演练习主要是为了使幼儿通过歌曲内容和音乐形象,促进其舞蹈动作记忆力、想象力、表现力的有效提升,为其进一步的舞蹈技艺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大班:针对大班幼儿的舞蹈教学,主要是通过幼儿舞蹈表演的练习,促进幼儿学习、欣赏、参与舞蹈活动兴趣的有效提升。幼儿在欣赏和参与舞蹈表演的过程中,不仅自身受到了一定程度的思想和情感教育,同时也为幼儿德智体美等各方面素养的提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教学与实践必须突出专业特色
4.1专业技巧教学
学生艺术鉴赏力以及参与力是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最终目标,通过舞蹈教学不仅使学生切身感受到舞蹈意识的魅力,加深了对舞蹈艺术空间、力度的等各方面特点的理解和掌握,同时也促进了幼儿身体动态感应力和敏感性的有效提升,为幼儿舞蹈专业技能学习效率的培养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4.2舞蹈文化教学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现代舞蹈艺术已不再是以往的简单的四肢动作表演。同时随着我国舞蹈艺术的不断发展,舞蹈文化已经引起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舞蹈教学必须根据学前教育的特点和要求,在学生完成专业技能训练的同时,还应该加大舞蹈文化教育的力度,才能使学生全面地掌握不同地域、不同民族的舞蹈文化特点,从而为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奠定良好的基础。
4.3学习方法教学
舞蹈教师在进行舞蹈教学方法创新研究的同时,还应该加大多学生自身艺术潜能开发的力度,以达到确保学生迅速掌握专业训练方法的目的。另外,教师在专业技能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采取的灵活多变的授课方式,对于学生专业潜能的激发也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5结束语
总之,舞蹈教学作为学前教育专业的一门基础性课程,必须根据幼儿教学的特点,加大教学模式改革和创新的力度,才能确保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顺利进行。专业技能课堂教学与实践锻炼的紧密结合,不仅有助于幼儿舞蹈艺术技能的全面提升,同时也满足了学前教育教学人才培养的要求。
参考文献:
[1]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20xx,(4).
[2]岳娜。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实践与改革研究[J].劳动保障世界,20xx,(29):49-51.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第5篇(全文2612字)
随着时代不断地向前发展,当前教育理念已逐渐发生转变,素质教育被渗透到教育教学中,使得我国教育教学迈入新局面。舞蹈教学是学前教育专业中比较重要的部分,其对幼儿学习舞蹈的深度和广度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成为当前高校需要考虑的重点。本文基于地域文化的角度,阐述当前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将地域文化融入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对策,希望能提高舞蹈教学的整体水平。
0引言
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学前教育越来越重视。然而,我国目前的学前教育专业师资力量较为薄弱,教学效果并不突出。学前教育专业是培养幼儿教师的摇篮,提升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水平有利于培养出合格的教育工作者。本文对地域文化和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融合进行讨论,以此促进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质量提升。
1现阶段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1高校教学过程中重技能轻思想
时代虽在不断发展,但任何时候幼儿教学都是极为重要的,所以涉及到幼儿教学的学前教育专业更应该全面提升教学质量,为社会培养优秀的幼儿教师。舞蹈教学中也要注重培养素质能力水平较高的创新型人才。幼儿舞蹈教学不仅是教给小孩子舞蹈技能,更需要通过舞蹈来引导孩子认识文化的内涵,因此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培养出技能与思想同样过关的高校生。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堂设置过于重视学生动作技能的学习,而对舞蹈文化的理解却缺乏重视,有的学校只是让学生练习舞蹈,而不会向学生介绍舞蹈作品的内涵和思想,这样使得学生慢慢淡化了了解舞蹈作品的想法,失去了对舞蹈文化精髓钻研的兴趣
1.2教学内容过于传统和单一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人和发展,高校教育体制不断完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已经开始转变思想。但舞蹈教学内容目前仍然维持传统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也比较单一,不能突出特色,很多学生在学习中只能机械性地进行舞蹈技能训练,而缺少文化思想的涵养。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区别于其他舞蹈专业的内容,也不能和社会上的文艺团体相混,舞蹈教学培养出的学生将来会成为幼儿教师,幼儿教师不仅要有专业技能,还要具备高水平的思想素质,所以在高校教学之中需要不断创新教学内容,全方面促进教学水平的提升。传统的舞蹈教学内容比较固定,逐渐与时代发展的步伐有所差距,也不能满足当前新一代个性鲜明的学生的需求,这是目前舞蹈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2舞蹈教学缺乏创新性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专业舞蹈学院不同,这里的学生既是学生的角色,也是未来幼儿储备教师的角色,他们不仅需要学习专业技能,提高舞蹈水平,还应该学习其他教学内容。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是一门综合性学科。高校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课程包括舞蹈技能、舞蹈理论、舞蹈编导等多个部分,每一门课程都需要学生刻苦练习。但在学习中,舞蹈教学常常忽视舞蹈教学的特殊性,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需要培养学生个人舞蹈能力和理解能力,这是为了以后学生投人到幼儿教育事业中必须考虑的。然而,当前各个高校的舞蹈教学几乎都采取了同样的授课方式,缺乏对特色地域文化的考虑,使得学生对舞蹈内容的理解都形成了统一的固定模式。舞蹈教学缺乏创新性的教学模式,使得学生不能主动对舞蹈学习内容进行思考和揣摩。
1.3舞蹈教学中文化渗透程度低
我国舞蹈种类繁多,很多舞蹈类型都与特色地域文化有着直接的联系,如民族舞,就是汇集我国少数民族智慧的传统艺术。但是在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中,高校很少从文化熏陶角度设置课程,这样既不利于培养具备地域特色的学生,也
难以促进民族文化的传承。学前舞蹈教学如果不能与地域文化相融合,很难使学生掌握地域舞蹈文化的内涵,这样,将来学生去到不同地域的幼儿教师岗位上,也无法发挥出自身的教学能力。
2加强地域文化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融合的对策
2.1引入地域文化,丰富教学思想
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应该充分认识到将地域文化融人教学中的重要性。我国的舞蹈类型都极具民族特色,除汉族传统类型的舞蹈外,很多舞蹈都涵盖了少数民族地区的文化特色。将地域文化中丰富多彩的内容引人课堂,提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好奇心,让学生们感受到将地域文化与舞蹈进行融合后的魅力。学生们通过二者的融合既能了解传统文化,又能提升舞蹈技能水平。高校可以邀请地方文化名人到校开展教学讲座,为学生介绍不同地域的文化内容。地方文化艺人是地域文化的传承者,他们对地域特色文化内容与风俗都有着独特的理解,可以为学生介绍每一个区域的舞蹈特点,甚至可以亲自为学生表演一段独具特色的舞蹈作品。
2.2结合地域文化内容,开展多样课堂教学
要想提高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的质量和水平,开展丰富多样的课堂教学模式是极为必要的,所以高校应该不断地探寻将地域文化融人舞蹈教学模式中的方法。课堂教学能够直接传授给学生相关的学习内容,课外教学更能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增加学生的学习动力,因此可以适当地开展课外教学模式,带领学生到生活中具备地域文化气息的地方,感受文化的熏陶,了解地域文化的内涵,提升学生的感悟能力,为学生创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去现场感受当地的文化特色。例如,可以组织学生到布达拉宫,亲自感受藏族神圣之地的魅力,从中体悟藏族舞蹈的特色,提高学生对藏族舞蹈的认知能力。同时,教师还可以借助现代化多媒体教学设备为学生准备具有特色地域文化内涵的课件,将一些民族活动制成视频或,让学生观察不同地域中举办的盛大活动,感受舞蹈在其中发挥的作用。这样,不仅弘扬了民族文化,还会促进学生文化素养的提升。
2.3结合地域文化内容,创新高校舞蹈教学内容
当前,高校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课堂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很多学校都是采用同样的基础教材,编导课程、民族舞课程、幼儿舞蹈课程等的教学内容也大致一样。这种统一的舞蹈教学,使得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缺少特色,对未来培养幼儿造成不利影响。就像不同地区饮食、穿衣风俗不同一样,在有差异化的区域,舞蹈内容也有很大差别。因此,高校需要结合地域特色,创新舞蹈教学内容,积极引人地域特色文化,培养学生们独特的感悟力,促使学生在地域文化熏陶中获得灵感,将来将这些感受传达给幼儿,使地域文化获得传承和发展。
2.4提升学生对地域文化的认识,促进文化传承与发展
地域文化影响范围局限于本地区,但是又会对整体的传统文化有所影响,身为中华民族一员,高校学生应该继承这些民族文化,将其发扬光大。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可以抓住先机,向学生宣传本地区的地域文化,介绍其他具有特色的地域文化,提升学生的文化素养,让学生通过对地域文化的钻研和探究,提升舞蹈创作能力,促进地域文化的传承。
3结语
地域文化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紧密联系的,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教学与地域文化的融合,能够培养出具备文化涵养的储备教师。将来这些储备教师通过地域文化魅力和舞蹈魅力向幼儿进行耕耘和熏陶,能够促进文化的传承,提升学前教育的教学质量。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第6篇(全文2656字)
摘要:舞蹈作为一种艺术形式,是以人类的肢体语言作为交流渠道而展示出来的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它存在于三维空间中。不少家长为了提高自己孩子的自身气质,增强孩子身体的协调能力,纷纷在孩子年幼时便报了舞蹈班。这也说明了学校在学前教育专业中针对性的培养舞蹈人才,能够促进幼儿自身艺术素养得到有效提高。在对学前教育的模式学生教育能力培养的同时,也要帮助学生提高艺术素养,专业知识与艺术素养是可以同时兼并与存在的。
关键词:学前教育;舞蹈教学;艺术素养;教学模式
舞蹈教师在进行授课时,两者之间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相辅相成的,假设教学过程中只有积极的授课教师。学生毫无主动性,那么这堂舞蹈课是不能顺利进行的,要想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就应该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这也能促进教师的教学热情,使得教学质量达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因此,学前教育专业要让普通教学模式和舞蹈艺术两者能够相互交叉相互进行有机结合。
1舞蹈教学现今状况
培养学前教育的舞蹈教学能力是学前教育的基本框架主要的知识内容。这是以从学前教育舞蹈教学的专业方向为出发点的。
(1)舞蹈课课时相对较少。按照目前各校专业舞蹈教学的情况来分析:可以得出整个学期舞蹈课时是相当少的,因为课时少所以要想提高舞蹈的技术性就有点难度,这也就导致了学生们无法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舞蹈课堂上老师所教的舞蹈技能以及基础的舞蹈动作,很有可能会导致学生们无法胜任以后所要做的工作。
(2)舞蹈素养需要提高。对于学前教育的学生们而言,艺术素养的课程设置对于他们的未来是充满未知的,学生们是无法预测到自己在未来的教学工作中,将会面对怎样的教学环境、将要接受怎样的教学任务,所以学生们就应该在在校期间尽可能的多为自己提升艺术素养而做好功课。详细概括就是学生们可以在学校现今所提供的一切设施情况下,尽可能促进舞蹈课程素养得以提升,这样能够丰富学生们的阅历以及扩展学生们的知识面。
(3)课程设置不合理。舞蹈课不像语文数学课程一样,舞蹈课程没有专业的管理者,也没有详细合理的课程教学计划,所以很多学校出现了校方想给学生上几节舞蹈课就几节舞蹈课,舞蹈教师甚至不会在课堂上教学生们舞蹈,所以课程设置方面是存在着较大缺陷的,这也是与新课改的指导思想相违背的。
(4)缺乏明确的教学目标。很多学校并没有深入新课改的教学指导计划和内容,而是粗略的制定了一些舞蹈基础知识,会有许多学生存在舞蹈素养低、舞蹈表现力不足、模仿能力较低等情况。师范类专业的舞蹈教学与艺术院校专业训练不同,学生所掌握的舞蹈基础理论知识与基本技能,主要是作为从事舞蹈教育工作的职前训练,而不是培养舞蹈演员。学生的知识与舞蹈体例要更新一些,以便学生通过教学能练就更为实际、适用的职业技能。通过分析以上的实际情况得知,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学前教育专业应该制定与专业互相符合的教学目标。
(5)教材不规范或没有相适应的舞蹈教材。许多学校的舞蹈教材不规范,有的是没有相适应的舞蹈教材课本,好的教材是帮助学生更好上课的主要依据,教材质量不高何以要求学生的教学质量高呢?大多数学校都出现了偏离教学实际、不利于对学前教育人才培养的现象。建议一定要改善教材不规范的现象,教材就好比战士手中的枪,缺一不可。
2构建舞蹈教学模式
学生们所上的每一门课程,无论如何都是要有合理的教学模式为前提而存在的,要想达到优秀的教学效果必须要有一个合理的教学模式,那么要想学生们在舞蹈教学上有所成就,就必须要构建一个专业的舞蹈教学模式,探索新的教学模式是势在必行的,确保能够适应新课程改革的需要。
(1)乐舞融合的舞蹈教学。学生们更加喜欢充分感知和体验音乐,这样能够使得学生配合音乐而达到有节律的肢体语言,能够使得学生们感受到舞蹈教学的趣味性,也无形中使得学生们充分地感受到了音乐的快乐,达到了形体、气色、神韵和力量的美,舞蹈游戏也就是使得乐舞融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2)“我要学”舞蹈教学。优秀的舞蹈教师,是绝对的能够起到带动性作用的,也就要求了教师能够合理并且正确的分析和揣摩学生们的心理,自身去运用各种巧妙的手段来调动同学们在课堂上的积极性,使得学生们的内心活动由“要我学”转变为“我要学”的心理过程。大大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兴趣和对知识技能探求的欲望。
(3)构建德育与舞蹈教学相互渗透。舞蹈教学过程中是需要教师对学生们的舞蹈技能以及思想品德进行引导训练和教育的,之所以要对学生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因为舞者之间是通过较量竞争来获得高低,舞蹈竞争使得学生们要面对竞争的结果,成功和失败学生们都要面对,教师还要教学生们如何尊重自己的对手,教学生们如何遵守竞争规则,如何承担竞争结果,这是一种对舞蹈教学的渗透,也是一种构建现代信息技术的舞蹈教学模式,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教学中开始普遍运用了信息技术,信息技术给学生们的学习和教育带来了翻天覆地的改变,现如今很多教学课程都可以在网上进行学习和交流,这对学前舞蹈教育的普及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
(4)将实践主动权放给学生。教师作为课堂的主导者,应该开始转变教学模式,开始学会把教学的时间主动权交给课堂上的任何一名学生,因为任何一种知识的应用,都离不开实践。实践的主动权应该在学生手里,而不是在教师手里,这也就说明了教师应该将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们总结出经验然后将自己所学到的经验运动到教学实践中去,这也使得学生们可以在同学之间相互展开实践活动,也能在教师不同的教学方法中体验感受教学效果,直视自己的教学不足和在舞蹈教学授课中存在的缺点,能够为下一堂舞蹈课程找到准确的方法。相关教学实践标明,严格要求与诱导、启发、鼓励和赞扬的教学态度,将是调动学生发挥主体作用的最好方法。
(5)理论巩固。学生们可以把自己前面所学到的各种实践经验和理论知识进行合理的消化和巩固,从而总结出自己还存在哪些方面的不足,理论方面的不足可以自己慢慢地解决。因此,学生们可以进行针对性的学习,这样能够提高的自己的理论知识水平,也能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这种理论性巩固学习,学生们可以直接进入下一个更深层次的理论实践当中,通过加强教育的持续性和得到更加有效的实际效果,也就进一步地加强了理论和实践二者之间的关系,可以进一步提升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能力
3结束语
现如今,全国各地各大高校学前教育舞蹈教学飞速发展,离不开新课程改革的功劳,也离不开各大高校每一个学前教育舞蹈教育工作者及时更新了舞蹈的教学理念,重新确立了教学思路,对科学教学方法进行了探寻,所以建立起了一套与新课程改革学前舞蹈教学相符合的学习模式,这也达到了具体落实了新课程改革的要求,使得舞蹈教学达到了进一步的水平。舞蹈作为一种提升人类气质的肢体语言形式,是作为一种交流渠道而存在的。勤练舞蹈可以起到调整身形、锻炼自身气质、强身健体等一系列作用。舞蹈需要从幼儿抓起,而这一切的培养,就需要按照新课改课程的要求进行科学的学前教育舞蹈教学。
参考文献:
[1]吴明静。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模式探析[J]。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xx(5)。
[2]刘芸。学前教育专业舞蹈教学的几个问题[J]。艺术研究,20xx(4)。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第7篇(全文2720字)
高校公共体育舞蹈教学现状调查研究分析
摘要:教育部门将体育舞蹈课程增设为普通高校体育教学的内容,使体育舞蹈项目在短时间内在普通高校普及,成为大学生热爱的体育活动的新形式。
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的设立首先增加了体育课的类型,其次使教学机制更加灵活,在教学范畴方面得到了拓展,使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提高,尤其在对大学生的气质方面、姿态方面以及形体方面起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学策略
当前,体育舞蹈课程在普通高校开展得如火如荼,但是随之而来的教学问题也趋于明显。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研究相应的教学策略,笔者进行了如下研究。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1、研究对象。
本文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以2015级选修体育舞蹈课程的学生为调查对象,进行研究分析。
2、研究方法(1)文献资料法。
根据确定的研究主题,笔者通过知网等相关网站查阅数10篇有关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教学现状的资料,了解该领域现有的部分最新进展以及所获得的研究成果,进一步获得与本研究所需的相关信息。
(2)专家访谈法。
本文以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研室的5位体育舞蹈教师作为访谈对象,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
(3)问卷调查法。
本文以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教学现状为研究对象,根据研究目的及意义设置问卷。
发放问卷合计300份,回收295份,回收率为98.3%。
其中有效问卷295份,有效率为100%。
(4)数理统计法。
笔者通过使用Excel软件对获取的相关数据进行有效分析,对研究提供数据支撑作用,作为本研究的相关依据。
二、结果与分析
1、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教学现状分析
(1)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开设的现状。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是2004年由体育部舞操教研室开设并主要负责的公共体育舞蹈课程。
现在的体育舞蹈专项课程主要由学院体育系体育舞蹈教研室负责。
开设课程时间集中在学生的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每学期课程都是以俱乐部选修的课程形式进行分班上课,每班人数集中在56~62人。
(2)体育舞蹈教师的基本情况。
通过调查发现,从事体育舞蹈教学工作的大部分为年轻教师以及部分副教授,教师队伍以中青年教师为主。
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研室现有教师10人,2男,8女,其中教授1人,副教授3人,讲师3人,一级助教3人,研究生90人,本科生1人。
体育舞蹈相关专业教师4人,其他相近专业6人。
由此表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的体育舞蹈教师队伍不是很健全。
经过专家访谈发现,因学生专业程度不同,所需高技术层次的教师不能满足学生上课的需要,故申请兼职教师3人,副教授1人,助教2人。
(3)学生学习体育舞蹈课程的基本情况。
通过实地调研,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公共体育舞蹈开设课程时间集中在学生的第二学期、第三学期、第四学期,每学期课程都是以俱乐部选修的课程形式进行分班上课,每班人数集中在56~62人。
以俱乐部的形式上课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原则,但同时存在很多问题。
2、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教学存在的问题
通过与多位体育舞蹈专家的讨论,笔者发现影响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开展的因素有很多,尤其在教学方面:一是体育舞蹈相关专业教师自身队伍建设不健全;
二是体育舞蹈教学中所需要的教材、教学大纲不具有科学依据;三是课程所设置的考核以及评价标准不系统。
(1)体育舞蹈教师队伍不健全。
笔者通过调查发现,公共体育舞蹈课程在高校如火如荼地开展,学生在学习方面的需求呈现出多样化趋势。
一方面,体育舞蹈教师要满足学生对公共体育舞蹈教学内容的基本要求。
另一方面,体育舞蹈教师要对学生专业学习的需求予以满足。
同时,学生要尽可能多地参与、组织、策划关于体育舞蹈的各种形式的比赛、演出等其他活动,这就对体育舞蹈教师提出了更高要求,如专业技术水平和综合能力的要求。
从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师队伍的建设看,其专业教师力量不足。
(2)体育舞蹈教学所需教材基本依靠自编。
普通高校所制定的教学大纲以及所使用教材是教师实施教学的首要条件,其功能不单单是完成基本的教学任务,同时还涉及有关学科的建设和育人功能等方面。
教学大纲以及教材仅满足了教学方面的需要,并不能在全方面起到应有的作用。
高校教师编写的教学大纲、教材及教学内容,因为受到教师个人的思维方式不同和认识能力不同的限制,很难避免在教学过程中不出现问题。
由于没有专家的客观评价,体育舞蹈教学很难起到应有的效果。
(3)体育舞蹈课程考核评价体系失衡。
教学过程中的考核评价主要是对每位教师的教学效果以及学生对本门课程的学习效率的一种反馈方式。
教学过程中考核评价体系如果不准确、完善,考核评价体系就难以对教师的基本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做出公平合理的反馈。
普通高校教师在职称、学历、科研方面倾斜很多,教师的综合业务水平没有表现出来,造成教学考核评价体系失衡。
笔者通过对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体育舞蹈教研室的访谈发现,大部分从事专业教学的教师侧重于科研、学历、职称方面,在技术方面投入较少。
3、普通高校公共体育舞蹈发展策略
(1)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科学、严谨、合理的师资队伍是保障普通高校教学有效实施的基本条件,同时对学科建设的进一步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实地调查目前的普通高校体育舞蹈师资队伍的基本情况,笔者发现,学校要聘请一批具有高技术水平的体育舞蹈专业人才,对其进行体育舞蹈专业技术方面的培训,
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的专业技能,尤其在对体育舞蹈专业男教师的培养和引进方面要特别注重,以此解决当前普通高校体育舞蹈教师队伍专业技术水平较低以及教师性别结构不合理的现状。
(2)着重发展体育舞蹈精品课程。
体育舞蹈作为一个专业方向,在郑州升达经贸管理学院是一个特色专业。
但是作为体育必修课的选项课,学校需要适当调整学生学习体育舞蹈课程的时间,不断增加体育舞蹈课程的教学内容,其中拉丁舞、摩登舞、交谊舞应该灵活开展,从而提升体育舞蹈项目在高校体育活动中的影响力。
(3)加强高校间的交流与合作,科学完善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
普通高校之间的合作及交流对资源的整合以及对各个相关学科的发展有积极作用。
目前,体育舞蹈正在我国快速普及。
每所高等院校有不同的发展模式、发展规模,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至关重要。
高校在办学理念上不同、信仰不同,加强高校间的学习与交流,能促使高校的发展,使高等教育的教学大纲和教材制定等更加科学合理,能对教学方面的管理和监督起到积极作用。
高校应该加强与各个地市的体育舞蹈协会、业余培训学校等机构的沟通,通过体育舞蹈的竞技比赛、节目表演、汇报演出等方式加强高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以此提高高校的体育舞蹈教学水平。
(4)建立教师、学生的科学评价体系。
科学、合理、有效的教学评价总体上来说可以分为两种性质:总结性评价,形成性的评价。
在评价教师的综合能力时,高校要兼顾教师的专业技术水平和科研、职称、学历。
目前,各高校虽然拥有部分相关文件,但是由于其本身缺少相应管理方面的基础,评价结果可能会呈现出不理想的现象。
所以,高校要在评价过程中灵活运用有关教学评价方面政策,积极稳妥地优化发展体育舞蹈课程建设。
高校学生的评价体系内容比较单一,主要体现在整个评价体系对结果比较注重、对过程要求较低。
针对以上现象,高校要不断增加评价体系的内容,将专业技术水平、课堂考勤、学习过程中的态度、参与课外活动的积极性、在相关方面的理论考核、课外作业的完成、学生内部的评价等,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良好的综合。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第8篇(全文2805字)
摘要:舞蹈不仅能锻炼身体,还能陶冶情操,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在中职院校对学生的舞蹈教育教学中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为促进中职院校舞蹈教育的发展,本文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中职;舞蹈教学;创新
一、引言
舞蹈作为中职学校学前教育的一门基础教育课程,在对学生的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对舞蹈教学进行创新与改革不仅能提高学校舞蹈教学质量,还可以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所以,在对中职学生进行舞蹈的教育过程中,除了加强对学生进行基础理论知识和技能培养以外,还要不断对舞蹈教育进行创新,开拓学生思维,让学生在舞蹈学习中领悟真正的舞蹈学习的艺术功能。
二、中职院校舞蹈教育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中职院校对学生舞蹈教学的培养目标并不是以培养专业的舞蹈为目的,所以在招生时,对学生的舞蹈基础和水平并没有进行严格限制,这导致学生整体的舞蹈水平出现参差不齐的现象,有的学生之前学过舞蹈,在身体形态、灵活性等方面都有一定个基础,所以学习起来很容易。有的学生之前没有接触过舞蹈学习,这些学生相对来说舞蹈基础较差,学起来有一定的困难。[1]
第二,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很多中职院校对学生舞蹈的教学依然是重实践轻基础,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时,片面强调表演作品,对于原本就缺乏舞蹈基础的学生来说,理解和表演起来都具有一定的困难性,因为他们之前没有接触过这些专业术语和最基础的元素训练,不懂什么意思,这同时也会使舞蹈课堂变得表演能力缺乏,动作不到位。让学生在表演中欠缺规范,缺乏学习舞蹈的基础。还有的舞蹈老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中先向学生进行舞蹈动作的示范,然后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动作进行模仿学习,这样虽然可以让学生能够直观的看到动作标准,但是却不利于对学生创造能力的培养。过于强调理论知识和示范性教学方法都有一定的缺陷,不是所有的学生都能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学生一旦在课堂上不能学习好舞蹈,就会对学习舞蹈失去兴趣,不利于舞蹈课程的顺利进行。[2]
第三,在传统的学校教育中,教师根据自己的教学目标制定教学计划,没有考虑到学生的学习需求,所以在课堂上,老师与学生配合的并不默契。教师在舞蹈教学中不能对学生进行很好的引导,总是让学生处于被动学习的状态,自己的疑惑与问题也无法得到解决,长此以往,学生会对舞蹈课堂产生厌倦,失去学习舞蹈的兴趣。
第四,在日常教学中,舞蹈教学并不作为中职学生的主要学科而存在,导致舞蹈老师对舞蹈教学缺乏重视,没有认识到舞蹈课的重要性,所以舞蹈课普遍受到冷落。到了学校文艺汇演的时候,很多老师才意识到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的重要性,但临时抱佛脚,时间也来不及了。教师作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榜样,如果教师对舞蹈课都不重视,那么学生自然也就不会重视对舞蹈的学习,这就会导致学校舞蹈教学质量差,生源质量差等问题的出现。
第五,随着我国素质教育的推进,舞蹈专业开始受到学生的喜爱,很多学生选择舞蹈专业进行学习,但在实际学习过程中,却没有重视起来,有的学生认为学习舞蹈获得不了丰厚的。社会回报,这种思想使他们在舞蹈学习过程中态度消极、散漫。舞蹈是一项比较消耗体力的运动,有的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舞蹈动作的掌握不够熟练,基本功差,可能会出现摔跤、扭伤等意外伤害情况,这会使学生学习舞蹈的积极性降低,有的学生会知难而退,放弃对舞蹈的学习,这对于舞蹈的发展都是非常不利的。[3]
三、中职舞蹈教学的创新策略
第一,创新才能发展,在社会进步与发展过程中,舞蹈教学也要紧紧跟随社会潮流,积极对舞蹈教学进行创新,改变传统的舞蹈教学观念。在教学过程中要重视对学生的舞蹈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为目标,在教学过程中坚持以人为本,全面理解学生需求,根据学生具体情况制定教学计划。教师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中不能只关注学生的专业技能,还要对学生进行心理上的引导,让学生在学习舞蹈的过程中放松心灵、舒展内心,把感情融入到舞蹈学习中去,让舞蹈富有价值性与感染力。对学生的舞蹈教材也要及时更新,传统的教材已经适应不了新时代的发展需求,对教材的更新也能促进教师教育理念的更新,让学生从教材中找到学习舞蹈的乐趣,增加对舞蹈的喜爱。
第二,在舞蹈教学中,如果内容过于单调,对于激发学生对舞蹈的学习兴趣也是非常不利的,传统守旧的舞蹈教学方法已经不再适应新时代的舞蹈教学,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教育时不要只限于舞蹈展示和肢体训练,要在课堂中加入一些比较现代化的元素来丰富课堂内容。比如可以在舞蹈教学中加入一些芭蕾舞、踢踏舞、古典舞等不同舞种的动作,或者可以组织学生欣赏一些舞蹈名家的作品,让他们通过这些作品了解舞蹈的魅力,让学生开阔眼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创新意识。
第三,中职院校舞蹈老师本班学生的具体情况制定合理的舞蹈教学模式,避免在教学中的盲目性。对于舞蹈基础较差的学生,老师在舞蹈教学中要采取循序渐进的方式,由浅入深的对他们进行教育,从站、走、坐、立开始,一步步加强学生对形体、舞蹈能力的掌握。在对这些学生进行教导的过程中,需要老师的耐心教导,多对学生进行鼓励,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基本的舞蹈动作,消除他们的自卑与害羞心理,积极配合老师完成舞蹈学习。学生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学生基本上能够掌握简单的舞蹈组合,然后老师可以在舞蹈教育中加入一些专业技巧,正确对待能力好的学生,此时再给学生讲解这些晦涩难懂的专业术语和技巧技术,对学生来说就容易的了。此时,通过对学生讲解专业术语可以加强学生对舞蹈动作的理解和记忆。在对同学生进行教育时要鼓励学生进行大胆想象和创新,根据自己的理解进行动作创作,然后老师可以给出评价和指导,这样不仅能够强化学生的肢体训练,还能增加学生对舞蹈的喜爱,增强学习舞蹈的自信心,完成自学和模仿阶段的舞蹈学习。现代科技的发展使多媒体越来越多的进入了校园课堂,在舞蹈教学中,会多次用到舞蹈的分解动作,仅仅靠舞蹈老师对动作进行分解会很吃力而且规范性还可能会有偏差。这时,就可以利用多媒体资源通过对舞蹈动作的慢放、暂停,让学生能够深入理解舞蹈动作的要领,对于重难点,学生可以反复进行观看,慢慢理解与学习,也可以通过观察舞者的面部表情,分析舞蹈所要表达的情感,从自己与舞者的对比中发现自己的不足,并不断反思与提高自己的舞蹈水平。利用多媒体资源对学生进行舞蹈教学不仅可以节省老师的体力,让老师有时间与精力对学生的动作做详细的指导,它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寓教于乐,让学生感受到舞蹈所散发出来的魅力,让学生深入了解每个动作的精髓,对于提高学生的舞蹈水平,具有重要作用。学校还可以与社会上比较知名的舞蹈企业进行合作,与企业联合办学,让学生进入企业进行社会实践与锻炼,在实践过程中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并针对这些不足进行积极地改正,这样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能够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需求,解决学生毕业后的就业问题,让学生在舞蹈的学习中更加有自信。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舞蹈是中职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不仅能增强学生体质,让学生健康、快乐的成长,而且可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让学生更加符和新时代的人才要求。中职院校在对学生进行舞蹈教育时,要坚持以未来服务对象为本,适应社会需求,与时俱进,培养出技能与素质全方位发展的综合性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张飞文。浅析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通俗歌曲,20xx(4):11-12.
[2]康丽云。论如何加强中职院校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现代交际,20xx(3):183-183.
[3]王赛。浅析中职舞蹈教学中的创新教育[J].北方音乐,20xx,36(12):146-146.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第9篇(全文2893字)
在当今世界上,许多国家大中小学把舞蹈课列在教学科目中,我国一些新建本科音乐专业也开设了舞蹈必修课和选修课,成为音乐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开设舞蹈课时间不长,对教材的使用正处在试用阶段,如何进一步搞好教学,舞蹈教学如何以人为本,与中小学基础教育接轨,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适应基础教育,具有高素质综合艺术修养的创造型人才,需要我们进一步探讨。笔者认为,在舞蹈教育中,应注意做到以下几点:
一、重视舞蹈教学中的广泛性
在新建本科舞蹈教育中,要做到广泛性,这是培养人才的需要,音乐本科舞蹈教育是整个音乐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它的神圣使命是以人为本,与中小学教育基础教育接轨,培养适合时代发展需要,适应基础教育,具有髙素质综合艺术修养的创造性人才。未来教师的培养,不仅使学生成为专业知识和技能的继承者和实践者,同时也是掌握专业知识技能的发展者。这要求要特别注意在教学中做到教学的广泛性和全面性。
舞蹈教育的广泛性也是教育事业的发展需要。在以往的音乐舞蹈教学中,舞蹈在教学中往往不被重视,只是简单的形体课和教授几种民族舞蹈,知识的广度和深度不够,课时又少,学生学不到足够的知识来从事舞蹈教学工作,因此不能满足社会对这类人才的需求。
如何做到舞蹈教学的广泛性呢?
(一)要突出对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的教学,它们是中华民族传统舞蹈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我国民族舞蹈有几百种,每个民族都在自己的舞蹈上打下了深深的风格印记。民族舞有余厚的乡土气息和地方色彩、民族色彩。在舞蹈教学过程中要把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和本地区的民间舞做为教学的重点进行教学。
(二)把外国民间舞蹈文化、现代舞纳入教学内容。当今外国一些民间舞蹈、现代舞越来越被人们喜爱和接受。它们风格独特、特点突出,既包含了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又有时代特色,深受世界人们的喜爱。在教学中以高校本科音乐专业舞蹈教材、教程、教法为模本,又博采众长,独立创新。形成中外舞蹈双轨运行,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舞蹈、热爱舞蹈的积极性。
(三)加强必修课、开设选修课。要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和个性发展的原则,开设必修课和选修课。必修课主要是指:舞蹈基本功训练课、中国民间舞、中国古典舞。选修课主要有:外国代表性舞蹈、现代舞、舞蹈编导、舞蹈作品赏析等。
总之,要求教学内容全面,课程设置合理,使学生通过对多种舞蹈的学习,全面提高自身的舞蹈表现能力,丰富舞蹈语汇,广泛积累素材,熟悉各类舞蹈的风格特点,掌握广博的舞蹈知识和技能,具有较高艺术表现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二、加强舞蹈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
在本科音乐专业舞蹈教学中,进行舞蹈教学目的,是知识性教育、素质性教育,是提高审美力、提高艺术鉴赏力,提高舞蹈欣赏水平,这就需要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提高学生的综合艺术素质。增加学生的音乐素质教育舞蹈是形体的艺术,它以经过提炼、组织和艺术加工的人体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生活。其基本要素是动作、姿态、节奏和表情。音乐是声音的艺术,它通过有组织的乐音塑造的艺术形象,表达人们的思想感情,可见,音乐和舞蹈共同担负着塑造形象的任务。通过音乐情感表达来补充渲染和深化舞蹈表演所要表达的内容。帮助舞蹈组织协调动作,安排场面音乐是舞蹈的灵魂。舞蹈与音乐完全协调一致,融为一体,极大地增强了舞蹈语言的表现力,舞蹈好似变为能说话的舞蹈了。
我认为要使学生的节奏感和韵律感增强,在教学中应选配适当音乐,使之完美结合,浑然一体,具有感情色彩,从而调动和激发教与学的积极性。选用富有变化的伴奏,音乐取代基础课的口令教学,使得枯燥的基础课变得生动活泼。要使学生学会听音乐,有了节奏、乐句、呼吸等音乐审美的反射,继而对音乐表现、美感体验、艺术想象等,转为深刻的音乐内涵也有所追求。使学生从感情理解,逐渐地进入到更为深刻的理性想象与表演创作中。
音乐能够陶冶学生性情,提高艺术鉴赏力,培养审美情趣的作用。在教学中要用优美的音乐来调动学生舞蹈肢体语言的情感表达,使音乐赋予他们创作的灵感,最终学会以舞蹈语言来揭示音乐作品内涵的美,将舞蹈表演达到音乐、舞蹈完美融合的艺术境界。
(二)了解舞蹈艺术的综合美
舞蹈,是追求诗、舞、乐、画的完美融合。作为艺术的一种,孕育了丰富的内涵:有人体动作的美、有队形的构图美、有服装的美、有音乐的美、有歌词的美,可以说,舞蹈美包括了音乐美、美术美、文学美。因此,引导学生采用多通道感知的方法,多方位地欣赏舞蹈中的美。
我认为在教学中,一是应该加强学生对文学的欣赏能力。对文学的审美和判断能力是人才走向舞蹈创作的必要条件。深厚的文学功底是音乐舞蹈人才创作的必要条件,也是舞蹈人才进行再学习、再提高的基础。要努力为学生创造有利于心智成长的良好环境,应强调、加重写作课内容,以此来促进学生的文学写作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在课程设置中,应考虑增设一门文学经典作品或优秀文学作品欣赏课,通过教师对名著的剖析、讲解,使学生能更深层次地认识生活和感知不同的生活形式,并促进学生在吸取文学精髓的同时潜移默化地获得艺术品味的提高,使学生更好地感受到舞蹈是人体情感形式的艺术、感受舞蹈抒情、展现舞蹈之美及其情感形式,享受其中美感韵味的意义。
要使学生了解舞蹈中的`美术美。舞台布景、灯光、服装等造型手段的运用与舞蹈主体的创造,相互展现,相互渗透,形成一个和谐的整体。要使学生领略到服装美。服装同其它舞台美术手段一样,要为加强舞蹈者的表现力服务,服装应能表明人物的身份、性格、突出人体的线条与造型。有条件的学校还可适当地安排绘画课内容,这对提髙学生的综合艺术能力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可组织学生观摩舞蹈作品录像带,欣赏著名舞蹈家表演艺术,分析优秀节目的艺术特点,让学生学习自己认为美的动作,评一评舞蹈中的服装、道具美在哪里。
总之,科学的进行综合艺术素质教育,可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而每个教育者作为有心人,可以从任何有意义的教学内容出发,寻找提高教育对象综合素质的有效手段。
三、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
从中小学反馈的信息表明,舞蹈教育虽然没被纳入中小学全面素质教育的正常轨道,但对于开展第二课堂,训练校内舞蹈队伍,丰富活跃学生的文娱活动,参与社会上的各种演出及舞蹈比赛,很需要具有音乐知识,同时又具有舞蹈教学能力、编舞能力的人才。
高校舞蹈教育专业承担起培养从事大中小学舞蹈师资的责任,它要求舞蹈师资具备表、导、教综合能力,这样的音乐本科舞蹈教学不能仅是单纯的传授技能,更要注意学生编舞能力的培养,把学生培养成既懂专业理论,又更具实践能力的普及型实用人才,这就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教师要开发学生的智能。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要求学生始终把注意力放在教师的教学思路和教学方法及动作要领上,引导学生认识“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的道理,真正做到学以致用,学用结合。
(二)在舞蹈教学过程中加强舞蹈理论的学习。学生可以通过舞蹈理论的学习,宏观地把握较为全面的舞蹈知识,把实践与理论有利地结合起来,加强对舞蹈表演教学和创编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三)利用艺术实践课。提高学生教学、创编能力,可通过艺术实践课,使学生参与舞蹈的编排,使学生在暂短的时间内,初步掌握编舞创编的基本原则与方法。同时还可拓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发掘学生的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热情,可以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舞蹈创作意识,丰富教学内容。
因此,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文娱活动,经常举办不N形式的舞蹈比赛或演出,为学生提供展示自己创作、表演才能的机会和舞台,给学生们提供实践的机会和飞速进步的契机。
总之,新建本科音乐专业舞蹈教学教育研究是一项崭新的课题,教育不等于教学,但二者是辩证统一的关系。在新建本科音乐专业中正确处理好舞蹈教学与教育二者的关系将会对新建本科音乐专业舞蹈教肓教学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舞蹈教育教学论文第10篇(全文3022字)
(一)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定位不充分
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的定位应该落脚于学前教育。学前教育专业培养的终极目标在于,培养出学前教育领域的专业幼儿教师。一名合格的幼儿教师应该能够将学前教育中五大领域的内容相互渗透、相互整合,设计出能够针对幼儿全方位发展的教学活动。当前,大部分学前教育专业对舞蹈课程的定位还仅仅停留于对幼儿教师的基本形体训练这样一个初级目标上,对其他学前课程的投入精力有大于舞蹈课程之势,舞蹈仅作为一门本类技能学科而开设。导致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缺乏对舞蹈这一艺术本体的理性认识,学生难以将舞蹈知识灵活应用,就无法完成学前教育教学五大领域的互利互益、互渗互透,更何谈创新性教学实践。
(二)学前教育专业舞蹈课程设置不合理
放眼当前大部分高校对学前教育专业的课程设置,舞蹈与音乐、美术课程同属于学前教育艺术领域内的基础类课程。舞蹈课程的学时依然以舞蹈是一门专业技能课为依据进行分配。一般在其前期教学中重视学生基本形体的训练,这样的课程设置是基于学前专业学生自身舞蹈身体素质的不完善,要解决学生基本的舞蹈素质问题。而课程中期,开设藏、蒙、维、汉、傣等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课程,往往由于学时限制,一学年的课时对于民族民间舞的教学也如蜻蜓点水般教授几个民族民间舞的组合而已,目的在于让学生在短时间的教学学时中,初步体验不同民族风格的舞蹈特色。舞蹈课程的后期则几乎要求学生“大跃进”似地进行各种幼儿舞的创编与排练。由于前期与中期的舞蹈教学形式,仍然是传统的教学方式——教师灌输技巧、传授动作,学生补足技巧、模仿动作——结果导致学生的舞蹈能力不能有效而充分地挖掘出来,具体体现为:在幼儿舞创编能力方面,缺乏对基本舞蹈理论知识的构建,创编过程中出现舞蹈语汇不丰富、舞蹈结构不清晰、舞蹈主题不突出等问题;在幼儿舞教学能力方面,虽然有其他教法课程学习的支持,教态与教师口语能力相对较好,但是其教法能力难以与舞蹈艺术本质特征相匹配,缺乏对幼儿舞蹈教学课程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理论课程设置的策略
(一)捋清舞蹈历史——形体训练中的突破口
为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开设舞蹈史类课程,目的并非仅仅从历史学的角度来了解舞蹈发展的始末,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舞蹈发展史的学习,让学生从其历史源流角度来辨识并掌握课堂形体训练中每一种舞蹈的基本风格。笔者认为,从理性认知的角度入手,加上简单的舞蹈形体风格性的训练,要强过单刀直入地进行枯燥、艰苦的感性体验。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在进入高校学习专业课程之前,大部分是没有经历过系统的舞蹈基础训练的,舞蹈教师要在有限的课时内,解决学生自身的舞蹈形体缺陷,强行地对他们进行软度、开度、力度等基本功的形体磨合,这样传统的教学思维无疑又走进了揠苗助长的死胡同。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形体训练,重点应该落实到对学生进行风格性的形体训练上来。舞蹈教师可从舞蹈简史入手,让学生大致了解中西方的古典舞、民族舞、芭蕾舞、现代舞、当代舞的基本形态特征。避免学生在因搞不清舞蹈历史源流的情况下,混淆舞蹈风格特征,对其认知也只能靠课堂和课后的东拼西凑、依葫芦画瓢的模仿来完成舞蹈的学习。通过对舞蹈历史源流的梳理,学生能在舞动的时候主动地去比较中国古典舞讲究“形神劲律”的圆曲之美与西方芭蕾舞讲究“长而舒展”的延伸之美的差别。舞蹈教师抓住学生这种理性认知的学习体验,将其强化进学生的把杆训练部分,让学生自己能够有意识地通过把杆部分的训练,解决自己身体素质在开度和力度上的薄弱之处。同时通过风格性的形体训练,学生能够举一反三,将感性的体验巧妙地融入到今后民间舞蹈的学习之中,理解并更自如地来表现某一种历史文化背景下衍生出的不同民族民间舞蹈的律动特征。即使学生的舞动从专业舞蹈的评审标准来看,还相差甚远,但学生能够感知到这些简单的舞动,均是自己的胴体因有着对舞蹈的理性认知而产生的情感外化体现。
(二)认清舞蹈本体——幼儿舞创编中的累积
学前教育专业目前开设的课程当中,音乐类课程开课比例相对较大,学生对音乐类课程的应用也相对较多。学生在进行音乐类教学实践课时,往往在面对需要弹、跳、唱的技能时,对于“跳”的掌握还停留于对音乐中主题形象的部分肢体模仿。学生还没意识到,或者说,还根本没有将音乐与舞蹈这两门艺术的互生互存的艺术本质在实际运用中建构起来。比如,笔者在课堂教学中要求学生听音乐,并将听到的音乐用简单的肢体律动表达出来时,学生往往呈现出肢体语汇的贫乏。语汇贫乏的具体体现为:不懂得如何借助时空关系来创造动作,不懂得如何用动作来表达情感体验,不懂得如何创编出符合人体身心发展规律的动作等问题。在一次幼儿舞创编的课堂教学中,笔者播放了一段傣族象脚鼓的音乐,要求学生创编出大象这一主题形象。学生在创造大象主题形象时,虽然注意到了要用单脚站立、吸腿、勾脚来表现大象粗壮的腿部,但是他们却忽略了如何调动身体与空间的关系来更好地呈现象腿粗壮的特征。在象脚鼓点消失,伴随葫芦丝悠扬的音乐出现以后,学生尽然难以找到合适的身体语言来继续表现大象的形象特征,取而代之的是他们在傣族民间舞的学习中,摘取的傣族舞蹈动作片段。学生能够听出音乐配器的变化,却无法准确地用身体语言继续围绕大象的主题形象进行塑造,这不得不说明,学生在创编过程中,产生了知识脱节,举一不能反三的现象。因此,要通过教授一定的舞蹈艺术概论课程,向学生阐明舞蹈与音乐的关系、与时空的关系、与人类胴体的关系,让学生能够通过丰富的舞蹈语汇进行幼儿舞的创编与表演,使舞蹈成为幼师与幼儿沟通的一种自然、本真,且最接近幼儿本身的艺术工具。
(三)看清舞蹈发展——学前教育发展的助力
前面提到,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设置最终应落脚到学前教育。那么,幼儿舞蹈的发展在学前教育中又该如何取向呢?首先,幼儿舞蹈是“利用幼儿身体动作、语言、戏剧表演和音乐等相结合的手段来反映幼儿的生活、表达幼儿的情绪”。由此,学前教育舞蹈的发展也应与学前教育语言、学前教育音乐、学前教育戏剧表演等齐头并进,而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设置更应渗透于这些相关课程之中,舞蹈课除了讲舞蹈技能,更应讲舞蹈教法、舞蹈鉴赏,乃至舞蹈的延伸课程——舞蹈美学、舞台灯光等,摒除舞蹈教育在学前教育中的狭隘认识,拓宽学前教育舞蹈课程的课程外延,优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结构。譬如,在20xx年国务院出台的《国务院关于当前发展学前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提到“关注个体差异,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那么学前教育舞蹈课程如何与学前教育游戏课程相辅相成,使得教学活动既要富有趣味性,还要将本堂课预设的知识内容揉合进来,即关于”游戏“与”舞蹈“关系的问题,这也是作为学前舞蹈活动的教师应该思考的。就以中国舞蹈家协会出版的《快乐小舞星》教材中的幼儿舞组合《对数歌》为例,该组合以”对数歌“为活动形式,每个空间方位点又分别代表一种动物的家,通过对八种动物的形态模仿,形象而非机械地深化了幼儿对八个空间方位点的记忆,这类将游戏形式与舞蹈知识点结合的舞蹈组合,便是一个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特征的巧妙之作。同样地,一个合格的幼儿教师,不能只会带领幼儿跳几个幼儿舞组合、模仿几个动物形象,还应该形成自身对舞蹈教育与幼儿教育之间本质属性的整体把握,用适宜的教师语态、体态与幼儿进行沟通,从舞蹈与同类姊妹艺术的点、线、面关系中,将自己从舞蹈中体验到的对于美、善的感受,用富有童趣、幻化色彩的方式传达给幼儿,启发幼儿用”身体“这一载体来表达自己对外界事物的丰富体验。所以,对于学前教育专业的舞蹈课定位和教学内容的选择,不可孤立于其他学前教育专业课程之外,认为它仅仅是一门必修的形体技能训练课程。如何提高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专业素养及综合能力;如何推动学前教育五大领域的整合、渗透发展;如何形成学前教育专业的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学理氛围;如何兼顾学前教育的教育价值与学前教育专业学生的能力培养等问题,都避免不了要对学前教育专业中舞蹈理论课程设置的强调和落实,这是推动整个学前教育专业发展的必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