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战略管理论文(5篇)

时间:2023-08-12 08:59:09关键词:企业,战略,管理,论文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第1篇(全文2253字)

浅议企业战略管理

摘要:实行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经营环境中获得竞争优势的重要途径。在当今企业环境因素越来越多、越来越复杂多变,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战略管理作为高层管理人员的活动内容,越来越显示出它在企业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企业 战略管理 品牌战略

“战略管理”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为了企业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在充分分析企业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的基础上,确定和选择达到目的的有效战略,并将战略付诸实施和对战略实施的过程进行控制和评价的一个动态过程。其本质从管理理论的层次来看,战略管理是最高层次的管理理论,它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最重要的活动和技能,其目的是提高企业对外部环境的适应性,使企业做到可持续发展。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管理中必不可少的重要部分,在经济全球化,经济日新月异,新的经营方式不断涌现以及信息交流过程发生根本性变革的超竞争环境下,越来越多的企业逐渐认识到战略管理的重要性。战略管理的关键词不是战略而是动态的管理,它是一种崭新的管理思想和管理方式。这种管理方式的特点是指导企业全部管理活动的企业战略,全部管理活动的重点是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而制定战略和实施战略的关键都在于对企业外部环境的变化进行分析,对企业的内部条件和素质进行审核,并以此为前提确定企业的战略目标。战略管理的任务,就在于通过战略制定、战略实施和日常管理,在保持这种动态平衡的条件下,实现企业的战略目标。

由此,可以将战略管理定义为:企业确定其使命,根据组织外部环境和内部条件设定企业的战略目标,为保证目标的正确落实和实现进行谋划,并依靠企业内部能力将这种谋划和决策付诸实施,以及在实施过程中进行控制的一个动态管理过程。

一、战略管理的制定要结合企业实际

企业规模扩大并不等于规模经济,那种认为通过利用各种资产手段将劣质资产大量纳入自己企业,并在短时期内迅速膨胀构成“规模经营”格局的企业领导应该避免急功近利的思想,不要老想着实现快速增长,尽快追赶上领先自己的竞争对手。海尔公司在制定战略管理目标时,能够从企业实际出发,不片面求大。实际上,企业规模只有与其所拥有的资源能力相适应时,才能发挥规模效应。海尔从多元化海尔开始向国际化转移,这个转移要经过以下几步:首先是加快出口,通过加快出口促进本土化设厂,通过本土化设厂来创造本土化名牌,通过创造本土化名牌来获得更多的用户资源,然后整合更多的资源,增强企业在全球的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企业决策层如果能用战略管理眼光进行观察分析,最大程度地利用外部环境提供的机会和内部优势,同时使环境对企业的威胁和内部不利因素降到最低,那么企业完全能靠适合本企业的战略管理得到稳定发展。在制定战略管理时,首先要发挥自身优势抓住机会的战略管理;其次是发挥优势避开威胁的战略管理;再其次是克服弱点抓住机会的战略管理;最后是尽量克服弱点避开威胁的战略管理。企业要想发展就必须有自己的目标和发展方向,而战略的选择和制定对于企业未来的发展又是很基础的一部分,所以,有必要在战略的选择和制定上下功夫,把握好这个大方向,战略的实施才有依据去进展。

二、企业战略管理的方案

企业战略管理是企业在宏观层次通过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实现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以达到优化管理,提高经济效益为目的。在中国,由于长时间的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企业战略管理还仅仅是一个开头。企业要发展就必须要有自己的战略目标,有了战略目标关键看怎样去实现,这是重中之重,然而将目标一步一步实现并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在有了战略目标之后,制定一套完整的战略方案来保证战略目标的顺利实施也是相当重要的一个程序。

企业需要时刻监测环境,对企业战略管理进行持续评价,企业战略管理一经确定并付诸实施,可能会遇到既定战略管理和变化的环境不一致,这种不一致会导致战略管理实施的过程和结果偏离原来的目标。战略管理评价就是分析在战略管理实施中出现的问题或潜在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以纠正偏差。企业发生战略管理危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它往往有一个潜伏期,如果在这个时候没有能引起企业领导的注意,没有对其做出评价,当企业在外部或内部出现某种诱因时,战略管理危机就会爆发,令人措手不及。这就要求企业应该建立持续的战略管理评价的机制。同样,企业在进行战略管理评价时,决不能只做定性分析,应利用计算机进行综合的、统一的分析和经济的战略管理评价活动。利用计算机能为不同层次、不同类型的管理者制定各种形式的战略管理报告。企业资源计划、信息管理系统以及大量企业管理软件的应用可与定性分析结合起来,将大大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评价的准确度。在企业文化建设方面,实华也许并没有面面俱到,但其思想理念是完全值得推崇的,但仍需进一步完善。笔者认为,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保证企业文化同企业宗旨、理念、战略管理目标的统一,是企业战略管理实施成功的一个重要环节。通过企业文化的导向、激励和凝聚作用把员工统一到战略管理目标中去是战略管理实施的保证。所以,企业文化应适应并服务于企业制定的战略管理。在制定新战略管理时,企业领导应该重视和保存现有企业文化中那些支持新战略管理的方面,当然企业现有文化中与新战略管理相矛盾的方面也应该得以确认和改变。事实上,改变企业的文化使其适应新的战略管理,通常要比改变经营战略管理使其适应现有文化要更为有效。改变企业文化的方法有很多,包括招聘新雇员、员工培训、调动和提升、榜样示范以及正面加强等。只有企业文化与企业战略管理相匹配相适应时,企业文化才能有效地推动战略管理实施,否则,它将对战略管理的实施起到一定的阻力作用。

随着我国经济市场化的日益加深,市场竞争日趋激烈,战略管理也逐步变成企业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要用科学发展观指导战略观,企业战略目标才会实现。

参考文献:

[1]刘翼生。企业战略管理[M].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17-19

[2]项保华。战略管理-艺术与实务[M].华夏出版社,2001:8

[3]范晔。战略管理在企业中的应用研究[J].商场现代化,2007.(6):12

[4]王化军。企业战略管理[J].科技咨询导报,2007.(3):24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5篇)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第2篇(全文2640字)

0引言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已经给经济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都带来了深刻的变革。对企业而言,大数据日益深入和广泛的应用给其发展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机会和挑战,这给企业的战略管理提出了新的命题,对传统的战略管理框架体系造成了革命性的影响。与此相适应,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也相应地要发生变革,从而能够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实际上,除了对课程内容的影响外,大数据对于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模式的影响也不容忽视,这进一步对企业战略管理的课程教学改革提出了迫切要求。鉴于此,本文将在简要分析大数据对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内容和教学模式造成影响的基础上,提出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应对大数据挑战的对策建议,以期不断提高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1大数据对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内容的影响

大数据将对企业战略管理知识体系带来深刻的变革,这也相应地将引发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内容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大数据对企业战略思维的影响。传统的企业战略管理中,有两种典型的战略决策思维:基于外部环境的行业组织模型以及基于内部资源的资源基础观。前一种思维关注行业竞争,以波特五力模型分析为主要手段,后一种思维关注企业的独特资源,视其为企业竞争优势的来源。而在大数据背景下,企业所面临的竞争不仅来自于行业内部,跨界竞争成为常态,例如智能手机的出现不仅颠覆了手机行业的发展格局,同时也对游戏机、数码相机、影视产业等行业产生了重大冲击。与此同时,数据日益成为企业的战略性资产,如何获取和利用数据资产成为企业需要考虑的新课题。跨界和数据资产化是当前企业战略决策思维需要拓展的重要内容。

(2)大数据对企业发展环境的影响。在企业所处的经营环境中,技术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而大数据作为当前信息技术的前沿领域,正在不断地重塑企业的经营环境,伴随着巨大的机遇和挑战。大数据对竞争格局和行业标准的颠覆实际上为企业赶超发展提供了重要机遇,例如青岛红领集团成功运用大数据实现了西服的大规模定制,成为行业新标杆。同样的,大数据也给企业带来了一系列新的挑战,一方面是无法预知竞争对手会利用大数据带来怎样的颠覆性变革,另一方面对于数据的获取和利用对企业也是一大挑战。如何有效把握大数据带来的机遇以及应对挑战,是企业战略管理者当下必须关注的问题。

(3)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过程与手段的影响。在传统的战略决策过程中,往往都是自上而下的,无论是员工参与还是顾客参与,其规模和范围都极为有限,而且成本极高。但在大数据背景下,利用大数据分析技術可以迅速有效地抽取出员工和顾客意见中有价值的信息,为“分布式决策”提供重要支撑。此外,传统的战略决策往往以定性分析为主,而基于大数据的竞争情报分析、消费者行为分析以及舆情分析等技术的应用为量化决策提供了重要手段,使企业能够更好地洞察消费者需求、竞争环境变化、技术发展趋势等。

(4)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效果评价与控制的影响。决策的核心在于信息,以往由于信息获取的滞后性,对决策效果的评价往往只能采取事后评价的方式。在大数据时代,数据获取的时效性大大提高,甚至可以做到实时监控,因而也可以对决策效果进行实时评价,并且能够根据环境的变化及时做出调整。在一些情况下,利用大数据还可以进行有效的预测,比如宏观经济发展,微观方面如设备故障的预测性维修等。

2大数据对企业战略管理教学模式的影响

在大数据时代,传统的教学模式将受到颠覆性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1)基于大数据的新型教育平台的出现,课堂教学模式受到越来越多的挑战。各种在线教学平台、翻转课堂、微课、慕课的出现,实现了标准化教学向个性化教学的转变。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则是使用标准化的教材,在统一的时间和地点,培养标准化的人才。但在大数据时代,新型教学平台为大量收集学生的学习行为提供了基础,通过大数据技术的分析,可以对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学习效果进行有效监控,并依此提供个性化的课程。

(2)信息获取渠道剧增,精准度也大大提高,教学的知识传输功能正在不断弱化。在大数据时代,学生从网络获得信息的渠道剧增,能够方便快捷地获取到感兴趣的信息和知识。此外,个性化推荐技术的不断发展也使得可以及时精准地获取到自身关注领域的信息。传统教学模式主要以教师讲授为主,成为学生获取知识的唯一途径。但面对大数据的冲击,这种功能将会不断弱化,如何培养学生的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成为教师在新形势下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3企业战略管理教学应对大数据挑战的对策建议

面对着大数据对企业管理实践和教学的影响,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来变革,以此来不断改进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水平和质量。

(1)对教师而言,要努力做到更新观念、调整定位、提升能力。首先,面对大数据的冲击,从事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任课教师要以开放的心态迎接时代的变革,及时更新观念,建立大数据思维,从心理上接受而非抵触这一变化。其次,任课教师要及时调整自身定位,要从原来的知识传授者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引导者、帮助者和推动者,积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鼓励他们参与到课程学习过程中来,不断提升学生的学习能力、知识运用能力。最后,在新形势下,任课教师也要不断提高自身的能力,一方面要不断更新自身的知识结构,从而能够将大数据相关的知识融入到企业战略管理的教学当中,另一方面则要不断提高自身的教学技能,加强对新的教学手段、教学技能的学习和运用。

(2)在教学内容方面,当前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来努力。一个是要在现有的教学当中适当加入有关大数据的内容,引导学生关注大数据、思考大数据对企业发展的影响,因为这是时代大趋势,不可避免。由于目前还非常缺乏有关大数据对企业战略管理影响的现成资料,任课教师可以通过组织学生收集整理相关材料,并进行课堂讨论,这不失为一种有效的教学方式。另一个则是需要企业战略管理领域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加大对大数据影响的研究力度,形成丰富的研究成果,并将其进一步整合到教材当中,为教学工作提供强力支持。

(3)在教学模式上,要更加强调个性化、实践性和参与度。积极运用微课、慕课、翻转课堂等教学模式,通过将课程内容制作成PPT、视频、练习题、测试题、讨论题、评分标准等资料上传到网络平台供学生自主学习,也能更好地满足其个性化需要。再者,企业战略管理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兼具的课程,以往过分注重理论知识传授,忽视实践性教学,要加强案例教学、企业实地调研等环节的工作,同时也更多地以学生为主体参与到课程的教学中来,参与讨论、参与知识讲授等不同环节。

4结语

大数据时代的到来,给企业战略管理课程的教学带来了深刻的影响,无论是在教学内容还是在教学模式上都是如此。面对这些挑战,任课老师需要更新观念、调整定位以及不断提升能力,在教学中加入大数据相关的知识,同时也要呼吁加强相关研究并更新教材内容,最后在教学模式上也要更加强调个性化、实践性和参与度。

主要参考文献

[1]黄智淋。大数据时代宏观经济学本科教学改革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xx,20(6)。

[2]何建华。大数据对企业战略决策的影响分析[J]。当代经济管理,20xx,36(10):13-17.

[3]刘力钢,袁少锋。大数据时代的企业战略思维特征[J]。中州学刊,20xx,217(1):42-46.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5篇)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第3篇(全文2830字)

浅谈煤炭企业的战略管理

摘要:本文对我国煤炭企业的战略管理进行了简要分析。

关键词:煤炭企业 战略管理

我国煤炭行业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产业,煤炭消费在一次性能源消费结构中长期稳定在67%左右。近几年,国家基于宏观经济环境情况,关停并小煤矿,组成大型国有煤企和企业联盟,做大做强。因此煤炭企业要抓住这次历史机遇,顺势扬帆,发展成为世界性大企业。这就要求我们企业要做好企业战略管理工作。企业战略是企业面对激烈变化,严峻挑战的环境,为力求得以生存和发展而作出的带有长远性、全局性的谋划或方案。而企业的战略管理则是企业在宏观层次上通过对企业各方面分析、预测、规划、控制等手段,充分利用本企业的人、财、物等资源,在经营过程中实现本企业制定的企业战略和目标。企业的战略管理由战略分析、战略选择、战略实施、战略风险与防范四个主要部分组成。

1 战略分析

1.1 政治和政策环境

①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政治稳定,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对能源的需求旺盛。根据中国实际情况,中央政府从宏观高度上确定了以煤为主要能源供应方式,这已成为一项国策。②随着《煤炭法》的出台,煤炭行业实行了行业准入制度,提高了行业进入门槛,为国有煤企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中央同时安排国债资金用于煤矿安全治理整顿和产业升级,使煤炭企业发展更加规范。

1.2 经济因素

①全球经济发展导致煤炭市场需求增长。而世界范围内的石油短缺导致各国重新重视煤炭,所以造成国际煤炭市场的需求增加。②中国东部发达经济、中部的经济崛起、西部的经济开发和东北振兴等也为煤炭企业提供了机遇。③煤炭企业逐步适应市场经济环境,企业经营的自主权也越来越高,经营行为遵从市场规律进行。

1.3 社会因素

①在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社会背景下,农业生产劳动力向非农业生产劳动力转移为劳动密集型煤炭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的劳动力。②随着我国铁路港口交通运输的快速发展,为煤炭流通提供了有力支持,促进了煤炭企业快速发展。

1.4 技术因素

①开发和引进先进的开采技术和开采装备,促进了煤炭开采效率的快速发展。随着深部煤层开采技术的成熟和煤矿安全技术的进步,大量难采资源的开采已成为现实。②煤炭洁净煤技术以及煤变油技术、煤气化技术等先进的转化技术的发展,增加了煤炭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③拥有丰富经验、雄厚的资金技术实力为大型煤炭企业发展占据先导优势提供了技术空间。④煤种利用的限制被大大地突破。配煤技术的发展使煤种替代性越来越强。

2 战略选择

选择企业战略要抓住行业发展方向,能适应市场变化,有前瞻性,有后劲。

2.1 三种基本战略思维是选择企业战略的指导思想

以资源为本认为能掌握和利用某些核心资源或者能力获得优势,例如煤炭企业的煤炭资源等;.以竞争为本认为可以通过规模经济、范围经济和垂直整合获得低成本竞争优势;以顾客为本认为研究顾客需求和满足顾客需求是企业战略的出发点。选择战略时还要充分考虑知识经济所带来的变革影响,综合运用三种战略思维,进行战略选择。

2.2 提出战略,企业战略必须包含的内容

2.2.1 战略目标:引领大家为之奋斗的明确目标。如何时销售收入多少亿,利润多少亿,能够拥有多少矿藏储备可供开采等。

2.2.2 战略规划:

将实现战略目标的过程进行规划,充分调动企业各种资源,尽快实现战略目标。举例:我们一个煤炭公司,要在15年内发展成为世界500强,那么,首先得明确15年后,世界500强的标准是什么,然后根据现有实际状况,制订出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如第1-4年,必须明确目标,制定规划,培养核心能力,建立良好的内部管理体制,储备人才准备形成强有力的竞争能力。第5-8年,取得海内、外上市资格,通过发行股票筹集充足的资本以保证高速扩张。第9-12年,大规模扩张,通过兼并、控购、联合等方式,一举取得市场优势地位。第13-15年,巩固基础,理顺管理结构,提高效益,通过进一步扩张,达到跨入世界500强的战略目标。在此基础上,企业进行深化和具体化后,对全体职工进行宣传和鼓动,以战略规划为核心建立公司上下一致的奋斗方向。

2.2.3 战略基础:

就是企业拥有的特殊的、超过别人的、与众不同的地方,也称核心能力,如可口可乐公司,其核心能力就是其秘密配方和品牌;煤炭企业的基础就是拥有煤炭资源。

2.2.4 战略保障:

战略目标还要通过严格的经营管理来实现,如:计划预算编制与实施、现金控制与管理、成本利润分析、技术开发制度、采购与付款方式、销售与收款政策、筹资与投资决策、企业文化建设、企业形象设计等各个方面,这是企业成功的战略保障。

2.2.5 战略决策:

①企业战略类型:低成本领先战略、差异化战略、集中战略,职能战略,与其他公司结成联盟的战略,“蓝海”战略(“蓝海”意味着未开垦的生存空间、需求的创造以及利润高速增长的机会)。②决策方式:经过几百年的市场经济的实践,董事会决策和委员会咨询是企业决策的有力工具。董事会中包括有股东代表、经理层代表外,还必须有足够的专家学者组成的独立董事,为企业董事会决策提供专业意见,以弥补内部董事的种种缺陷。

笔者在调查研究后发现大型煤炭企业战略联盟在本世纪初得到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煤炭企业大部分采取与其他企业组成战略联盟的企业战略,可以取得以下优势:①优势互补”。通过企业联盟在技术开发、资源占有、市场占有及生产能力等方面达到优势互补。②形成规模经济。伙伴企业强化相互之间的分工与合作,降低相互间的交易费用。③降低经营风险。例如开发一个新煤矿需要高昂的开发费用,具有很大的风险,进行共同开发,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各自的核心专长以提高成功的可能性,加快开发速度,而且可以使开发费用得到分摊并能迅速收回,从而大大降低了开发风险。

3 战略实施

企业战略执行主要是通过经理层、各职能机构、各分公司、各经办人员的活动来完成。企业通过公开招聘审查,选定具有专业能力的人员承担职责,配备各种人才组成具有整体协作能力的团队,并且根据企业的实际需求,科学设置各职能机构,建立切实可行的制度如:人员轮换制度等来保证机构的运行。实施时还要注意以下几个因素:①企业间的界限日趋模糊,竞争已不在某一特定的区域或行业界限内进行,企业必须从全球的角度、从跨行业的角度来考虑配置。②要形成动态统筹的战略管理思想,强调对企业的资源、能力和竞争能力进行动态统筹,形成一个动态的循环过程,以形成竞争优势。

4 战略风险

企业要及时掌握信息,科学分析预测趋势,及时调整战略规避风险。

4.1 战略决策风险性有:

政治风险,政策风险,宏观环境风险,产业风险,破产风险、运营风险、资产损失风险、竞争风险和商誉风险等等,有时会有很多风险集中在一起,相互作用,形成企业战略风险。以战略联盟为例,风险还有: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文化差异的风险、利益分配不均的风险、核心知识和技术的外泄风险。

4.2 战略风险的防范策略

4.2.1 挑选合适的战略联盟伙伴:遵循原则①互补性原则;②对等性原则;③相容性原则。

4.2.2 加强联盟成员之间的相互信任。

采取以下措施:①建立联盟内部信任评价机制;②建立用于防止欺骗和机会主义行为产生的约束机制。

4.2.3 建立合理的利益分配机制。

遵循以下原则:①互惠互利原则。②整体利益最大化原则。③风险利益匹配原则。对联盟中承担风险较多的企业分配较多的利益。④个体合理原则。每个联盟成员企业的利益不低于不参与战略联盟情况下的利润。

4.2.4 合理地进行知识和技术的分享与控制。

在联盟内部需要进行知识和技术的交流。但要加强对企业自身的核心知识和技术的保护,防止外泄。可以在法律合同或联盟协议中加入相关的保护性条款,禁止联盟将其外泄。

总之煤炭企业只有科学选择、正确执行企业战略,才能取得大发展,大成功。

参考文献:

[1]马英辉,万兴宝,李亚民。煤炭企业中的精细化管理[J].价值工程,2011(27).

[2]李绍旺。浅谈战略成本管理在煤炭企业中的运用[J]. 价值工程,2011(23).

[3]景瑞锋。三位一体安全管理法在煤炭企业的应用与研究[J].价值工程,2011(32).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5篇)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第4篇(全文2881字)

在建设节约型社会的背景下,节约成本、提升价值成为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将战略与成本管理巧妙融合,将成本因素与企业竞争力有机结合,寻求实现成本持续降低下的企业可持续性竞争优势的出色战略。本文基于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和优势,分析了物流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和应用。最后,提出了构建以战略成本动因为导向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具体策略。

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物流企业已成为全球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这既为物流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又提出了挑战。物流需求的个性化、专业化和多样化,要求其在提供高质量服务的同时不断持续降低成本,以低成本、高质量的服务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但我国物流业成本与其他国家相比较高,我们亟需将战略成本管理引入物流业成本管理中,从根本上提升企业的成本和价值优势,从而实现长期竞争优势,最终为企业的发展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和可持续发展。因此,将战略成本管理引入物流业成本管理中已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1战略成本管理的内涵

战略成本管理思想一直是国内外学者关注和研究的话题。战略成本管理是战略管理和成本管理的有机结合,是从战略视角出发,从成本源头抓住成本驱动因素,对企业整体价值链进行成本管理,使用成本数据来开发和识别产生持久性竞争优势的出色战略。它创造和保持竞争优势的关键是以同样或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创造更高的顾客价值,只有这样才能够为企业发展创造更大的盈利空间,实现可持续发展。

总之,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是将战略与成本管理思想进行融合,战略管理的各个环节中融入各种不同的成本管理活动,成本管理目标以企业总体战略思想为依据。它是以提高企业的持久性竞争优勢为目标而进行的高效成本管理,即是通过相关财务人员为企业提供其自身及竞争对手有用的成本信息,从而帮助高级管理者评价和制定企业总体战略,进而使企业灵活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取得持久性竞争优势。

2战略成本管理的优势

战略成本管理与传统成本管理相比,具有以下几点优势:第一,战略成本管理最大的优势在于其将企业的可持续性竞争优势放在首位。它强调企业成本管理目标是协助企业确定竞争战略,在战略允许的范围内实施与企业竞争战略相协调的成本管理模式,使企业实现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双赢”的目的。第二,战略成本管理更加关注企业外部环境,它将企业内外环境相结合,把企业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分析。因此,企业更加能够应对复杂的外部环境,降低经营风险。第三,战略成本管理从战略的视角出发全面分析企业的成本问题,它的价值链分析延伸到整个行业,它不仅研究生产成本,还包括产品的采购、销售、售后服务等环节的成本,为企业提供全面多样的战略性成本信息。第四,战略成本管理立足于企业的长期竞争优势,它的战略是高瞻远瞩的,是具有长期性的。

3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的选择——战略成本管理

3.1物流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

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思想是将成本与企业的价值、竞争力紧密联系起来,寻求企业成本持续降低的同时实现企业价值优势和可持续竞争优势。基于上述思想,物流业应实现“双赢”的目的,即是成本降低和竞争力强化。我们知道,在如今激烈的竞争环境中,成本优势和价值优势是实现持久核心竞争力的左膀右臂,成本优势和竞争优势是栢互促进、相互影响的。成本优势在于通过低成本经营实现高利润;价值优势在于以同样或比竞争对手更低的成本创造更高的顾客价值。因此,物流企业战略成本管理的目标是实现利润与顾客增加值之和最大化,即持久性竞争优势。

3.2战略成本管理在物流企业中的应用

战略成本管理实施的基本步骤为:战略成本环境分析;战略成本规划;战略成本实施与控制;战略成本业绩计量与评价。具体应用这里主要介绍价值链成本管理。

价值链成本管理是将企业各项活动的成本与竞争对手进行比较,分析是否存在竞争优势,进而实施相对应的竞争战略,主要有成本领先战略、差异领先战略和目标集聚战略。成本领先战略是实现低成本高收益的目标;差异领先战略要求企业提供的产品具有独特优势,可通过价格提高和销量增加来实现;目标集聚战略是把特定的资源和目光集中于特定目标市场的战略。

在物流企业中实施价值链成本管理,可尝试作业成本法。具体做法是首先确定物流企业各项活动的作业类型,确认物流活动涉及的资源;然后分析资源动因,将资源分配到作业中;最后分析成本动因,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各种产品和服务中去,同时还要提供物流成本信息。价值链成本管理是战略成本管理的核心内容。

4构建以战略成本动因为导向的物流企业成本管理策略

战略成本动因是指从战略的角度分析引起企业各项价值创造活动的成本的因素。战略成本动因从理论上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结构性成本动因,包括:规模、范围、经验、技术、复杂性;另一类是执行性成本动因,包括:员工参与程度、全面质量管理方法、能量利用、工厂布局效率、产品结构、与供应商和顾客之间的联系等。

具体战略成本管理策略如下:

4.1扩大企业规模,实现规摸经济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不断推进,物流企业不断涌现,但我国物流企业的整体特点是:规模较小、分布较分散、运营成本过高、服务水平较低等。因此,促进物流业的有机整合和规模扩大,实现规摸经济至关重要。应实现物流业从单一的运输、储运、仓储等服务转向综合性的月服务,提高企业内部管理水平,实现专业化分工,从而提升企业服务效率。因此,我国物流业要集中力度发展企业规模,实现规模化效益和规模经济,从而降低成本,提升竞争优势。

4.2注重员工学习,提升员工素质

注重员工学习,提升员工素质,不仅可以提高员工的工作效率,而且还能节约成本。因此,企业要力口强员工的学习,既要注重物流方面知识的学习,又要注重综合知识的学习,尤其是工作经验和技能知识等,只有全面发展,才能实现服务效率的提升,服务成本的下降。

4.3加强技术创新,提高技术水平

随着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物流技术在传统的流通加工技术、物品实时跟踪技术的基础上逐渐引入了许多新型技术。如电子订货系统、射频技术、电子数据交换技术等。但这些新型物流技术的应用范围比较窄,我国大部分物流企业未拥有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因此,我国物流企业亟需进行技术创新,引入新型物流技术,提升技术水平,强化成本管理,从而创造低成本、高水平的物流服务。

4.4加强供应链管理,改善内外部联系随着供应链管理的发展,物流企业的服务不仅是提供传统的仓储、运送服务,还应提供管理、信息技术支持等全方位的物流增值服务,实现范围经济,开辟利润源的新领域。另外,企业应注重改善内外部联系,加强纵向一体化发展,紧密联系相关支持企业,将各个物流环节和功能进行系统化管理,从而优化资源配置,达到降低成本,提高企业竞争优势,实现跨越式的可持续发展。

4.5调动员工积极性,实行全员参与管理

企业只有依靠全员的齐心协力,才能有效的控制成本,实现成本管理目标。员工对成本的影响可划分为两种,一种是显性成本即物料的消耗和设备的利用率等,另一种是隐性成本即员工情绪低落、责任心弱等。因此,在目前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大环境下,企业应培养员工的成本管理意识,实现企业低成本的可持续竞争优势。

4.6建立信息管理系统,实现价值环节整合

物流企业应适应信息技术发展的步伐,建立完善的信息管理系统,从而准确地执行物流业务,有效地控制和降低成本。此外,还要加强物流企业价值环节的有机整合,从而实现系统化优势,提升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5结语

综上所述,在竞争日益激烈的市场环境中,物流企业只有运用战略成本管理,才能够实现企业的低成本和高价值优势,进而发挥持久性的核心竞争力优势,在市场中占领一席之地。同时,战略成本管理可以提高物流业的战略管理和科学管理水平,促进物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

企业战略管理论文第5篇(全文3723字)

一、外贸企业发展现状及绩效管理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国际竞争加强导致企业贸易摩擦增多

中国作为全球第一大贸易国,既面临着与发达国家的竞争,也面临着与发展中国家的竞争。一方面发达国家试图重塑国际贸易规则,抢夺中国对新国际贸易规则的话语权,设法将中国排除在国际贸易环境外;另一方面中国与其他发展中国家在劳动密集型产品方面争夺国际市场份额的竞争日益明显,激烈的竞争导致中国的贸易摩擦逐年上升。

1.2成本上升导致传统产业外移

贸易体量世界第一时,想获得快速增长已经不现实。而生产成本又逐年上升,影响了外贸企业的国际竞争力。劳动密集型产业占中国出口产品的一半以上,在能源消耗、环境污染与治理、社会保险上均承担着极大的压力,粗放型的发展很难持久。中国制造业的平均工资与发达经济体相比处于较低水平,但其增长和上升幅度已高于许多其他新兴经济体。随着国内要素成本的不断上升,一些劳动密集型产业已开始向东南亚国家转移,尤其是外资企业转移趋势明显。从国际竞争力看,出口型劳动密集型产业对华转移已大大减少,国际劳动密集型企业开始将企业的整体或者部分转移到其他劳动成本更低的国家。产业转移的加剧会降低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国际市场份额,极大的影响进出口额的增幅。

1.3政府引导与企业市场化不统一

市场自身的淘汰和转型与政府的引导产生了一定程度的冲突,企业需要政府的扶持,政府也在逐步的引导和支持,着眼于贸易便利化,减少贸易限制和一些繁杂的手续,希望做到服务型政府,期待实现接近于自由贸易的良好环境,让外贸企业在经济转型时期为企业提供好的市场环境和平台,更好和更长时间地生存和发展。两者目标的不一致会导致一些外贸企业发展过程中的困难境地。

1.4出口企业比较优势相对减弱

一直以来,我国外贸企业凭借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在国际市场上赢得了较多的加工贸易订单,进而在加工贸易中积累了巨额贸易顺差,劳动力成本比较优势也成为我国对外贸易发展战略的起点和核心竞争力之一。但近年来低成本优势已出现明显逆转,国内人工成本不断上升、原材料价格上涨、人民币升值、资源价格改革等因素导致出口成本大量增加,挤压了盈利空间。产品提价空间有限,抑制了企业扩大再生产和技术研发能力,直接降低了出口竞争力。

1.5国际市场和传统业务依存度过高

我国外贸企业过去一直过度依赖于国际市场,贸易多元化并未形成,产能过剩使产业结构性矛盾凸显。钢铁、纺织服装、轻工、有色、建材等产业持续大规模投资,产业规模迅速扩张、生产能力大多处于过剩状态,在国内需求无法消化的情况下,就对外需形成了很强的依赖。在金融危机作用下,国外市场的急剧萎缩使产业结构中的矛盾显现出来,一旦外部环境不利,我国外贸企业在产业、金融、就业等方面就隐藏着难以控制的巨大风险。

二、西方国家战略绩效管理在实际公司管理中的应用经验

2.1欧美企业绩效管理模式概述

欧美的跨国企业经历了长期的发展,成熟度较高,形成了完善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目标管理(MBO,ManageByObject)的原则较好的贯彻到了欧美跨国企业的绩效管理中。这些采用传统的MBO管理法的企业,其绩效管理往往简单而易于操作,他们根据各级人员的岗位描述来确定员工工作的完成情况。受其传统文化和管理风格的影响,他们只注重工作的结果,而对于员工获得这个结果的过程并不注重。然而随着管理理论的发展、人性假设的转变,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进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特别是在人力资源管理模式产生最早、发展最完善的美国,产生了许多具有革命性的管理思想。在绩效管理方面也有了许多创新,出现了新的绩效管理模型和管理工具,如KPI绩效考评模式、BSC平衡积分卡管理模式、360绩效考评模式等,促进了绩效管理水平的提高。在绩效管理中,欧美企业呈现出两个鲜明的特点,即严明的制度和成熟的操作方法。在企业成熟的操作方法的指导下,企业管理人员能够将企业目标能更好地细分到各个组织、部门和岗位,这样在绩效评估时也更容易将绩效指标进行量化处理,使绩效评估更科学、更可行。企业绩效管理制度名目繁多、分类细致,例如绩效管理的基础—岗位说明书,在界定岗位权力和职责时,不仅详细描述了岗位的工作内容,也界定了岗位相应的权力和应承担的责任,使得岗位工作说明书成为企业进行绩效管理的有效依据,这样企业严明的制度能够详尽地指导企业的绩效管理。

2.2优秀跨国公司绩效管理体系的特征

1990年以来,随着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跨国公司的数量逐渐增多,由于企业员工的多元化带来文化和价值观的多元化对各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提出挑战。尽管由于历史差异和文化差异等方面的影响,导致各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具有许多差异,但在全球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强大冲击下,跨国企业的管理面临巨大的压力,他们在要想在激烈的全球经济竞争中取胜,必须相互借鉴和学习,跨国公司绩效管理研究提升公司竞争力。从通用公司、索尼公司等世界优秀的跨国公司来看,尽管他们在文化上、管理上存在这样那样的差异,但他们在绩效管理上,存在着一些共同之处,这些共同点是高绩效的跨国公司所具备的,也是值得各国跨国经营企业学习和借鉴的。

三。我国外贸企业在经济转型期利用战略绩效管理的建议

3.1贴合外贸企业实际,将绩效管理理论很好的融合到企业的战略绩效管理实践中。在波特五力理论的实际应用中,外贸企业在转型期对产业的力量要素进行很好的研判,可以提升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核心竞争力。在PEST理论的实际应用中,外贸企业在面对复杂的国际环境中,需要及早布局,对外部环境有充分的了解,抵御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对企业造成的冲击。在CSF理论的实际应用中,外贸企业要很好的审视企业内部,看清优势和短板,对企业的战略要素进行很好的梳理,扬长避短,让企业发展壮大。在关键业绩指标(KPI)理论的实际应用中,外贸企业需要将日常企业经营的全流程分析后,设定各个量化的分项战略目标,并在企业的经营过程中贯彻执行。在平衡计分卡(BSC)理论的实际应用中,外贸企业在应用BSC理论时,平衡计分卡理论对财务层面考虑较多,要将财务层面和非财务因素结合起来,设计适合企业本身的绩效管理体系。在EVA(EconomicValueAdded)理论的实际运用中,外贸企业需要制定合理的激励因素,对员工的内在需求很好的研判,制定合理的规划。在学习曲线理论的应用中,外贸企业在实践中,需要逐步扩大附加值高的产品规模,降低生产成本。关于ERP系统的绩效管理理论实践,外贸企业将ERP系统作为辅助工具来作为参考。在杜邦财务理论的实际运用中,外贸企业需要将企业净资产收益率逐级分解为多项财务比率乘积,这样有助于深入分析比较企业经营业绩。

3.2为了提高绩效管理体系的环境适应性,需要设置外贸出口企业的浮动区间绩效管理体系。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转型期,外贸出口企业面临的外部经营环境的严峻形势,需要通过科技的创新,提高产品的附加值,利用技术创新、自主品牌培育和开发国内消费市场等综合手段来进行应对。企业的外部环境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技术、自然和社会等因素,外部环境一直在持续变化中,管理者需要及时的审视外部环境的变化,设定企业发展的战略目标,并有效的通过绩效考核不断修正,并确保不偏离大方向。通过对企业目标的分解,与员工共同制定绩效提升的计划。内部环境包括企业资源、企业能力、企业文化等因素,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转型期下的出口企业内部环境的多变性,需要企业实行弹性的战略规划。

3.3明确外贸出口企业的战略规划体系,特别是使命和愿景。企业在金融危机背景下的整体战略是以生存战略为前提,在此前提下明确企业的使命和责任,并让企业良性发展并壮大。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转型期,企业战略规划要充分考量谋求企业技术、产品和服务乃至产业升级,将同行业竞争战略提升到产业上下游价值链的竞争战略,在深度和广度上良好布局,谋求广阔的发展空间。出口企业的生存战略目标在相关部门和全体员工中充分沟通、形成共识、层层传达、落实,引导全体员工为企业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和公司的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通过绩效管理驱动企业的管理和运营,使绩效管理系统真正成为战略规划的重要部分,并得到切实的执行。

3.4构建浮动区间的绩效目标体系。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转型期,符合出口企业战略的绩效目标设置前提是员工通过努力能够达到。因此,设置两级或者三级的浮动绩效目标制,拉开绩效目标设置区间,对应不同目标值完成相应的难度,从而设置不同的考核分数。设置最低层次的目标是在绩效水平左右的目标,对于分项目的设定,保障了员工在恶劣的环境下也能够实现设定的目标。员工在完成基本目标的情况下,可以有更多的激情完成更高目标,这样的弹性绩效目标体系可以最大程度的激发员工的潜力,同时又做到了赏罚分明。企业的每个员工根据绩效目标能够自觉有效地承担起各自的责任,按职业化要求尽职尽责地完成任务,共同度过艰难的时刻。浮动区间绩效目标体系还要注意目标的明确性,目标范围扩大并不意味着目标不清晰。

3.5双向绩效沟通和反馈机制。在绩效考核的过程和结果考察中,双向的沟通贯穿于整个绩效管理循环。沟通的渠道是双向的,改善员工及企业的绩效是沟通的出发点,沟通的重心在探讨分解目标的具体应对之策。双向沟通是外贸企业绩效管理得以顺利开展和良好实施的保障。目标设置时的沟通能够有效的解决管理过程中的障碍,最大限度地提高企业整体目标的实现和绩效管理的达成;同时也能提高全体员工参与的积极性,减少绩效考核过程中的阻力,保证考核公平、公正、公开进行。外贸出口企业通过持续的绩效管理循环来适应复杂多变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形成良好的浮动区间绩效管理体系,为企业的战略目标服务。

参考文献

[1]郑丹青。于津平中国出口贸易增加值的微观核算及影响因素研究[J]。国际贸易问题20xx

[2]郭熙保,陈志刚。论后危机时期中国外贸发展方式转变-基于世界经济结构调整的视角[J]。经济学家,20xx

[3]姜姝,李庆四。从光伏拉锯到风能之争-中美新能源合作的博弈解读[J]。国际论坛,20xx

[4]张莉。中国外贸:大考下的抉择[J]。今日中国。20xx

[5]梁达。新常态下外贸竞争新挑战在哪里[N]。上海证券报,20xx

[6]张燕生。后危机时代我国对外贸易的战略性调整[J]。国际贸易,20xx,(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