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医护人员感人的事迹优秀第1篇(全文307字)
从大年初一开始,我在网上看了很多的新闻,也查阅了无数的资料,努力掌握疫情相关信息。作为一名志向学医的高三学生,我感动于疫情防控一线“白衣战士”的迎难而上,更在努力思考此时此刻自己能够做些什么。
“不添乱”是首要的职责。为了配合防疫工作,我们家只有爸爸一人戴着口罩偶尔外出清理生活垃圾。虽然只能天天“宅”着,但我和我的家人却并不无聊。我每天按计划学习,关注最新的疫情防控进展,父母想着法子在家里利用时光,跳绳、弹琴、看书、远程办公……照顾好自己就是保护了他人,这是我们最容易、最直接、最保险的贡献。
“深居简出”,更需要从我做起、保持健康:多洗手、勤通风,养成健康的生活习惯;不信谣、不传谣,坚定战胜疫情的决心信心。每个人都想方设法做好防护,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力所能及做一些事,这场疫情就一定会早日过去。
新冠医护人员感人的事迹优秀第2篇(全文364字)
我是值守广州南站的一名武警战士。大年初三,我和战友们按计划进行节后春运执勤。广州南站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交通枢纽站,防疫压力和执勤风险都不小。这些天,我们始终值守在春运一线,旅客们投来信任的目光,我们备受鼓舞。
虽然不在抗疫一线,但执勤中遇到的突发状况也不少,我们不敢有丝毫马虎。比如前几天,有两趟列车同时到客,一名旅客因为归家心切,在红外检测体温系统发出预警、需要进一步核实的情况下,挣脱客运员的阻挡向外猛冲。在防控疫情的特殊情境下,这种行为非常容易引发旅客惊慌。我们果断行动,拦住该名旅客,迅速控制局面。经过一番解释、劝导,该名旅客情绪平稳下来接受检查,消除了可能的风险。
疫情当前,我们不上谁上?有一名家乡是湖北黄冈的战友,上级考虑将他调离一线岗位,便于和家人联络。他连夜写下请战书:“请党支部放心,我一定会保护好自己,保护好旅客。”做好疫情防控的先锋队、突击队,勇当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的守护者,我们责无旁贷。
新冠医护人员感人的事迹优秀第3篇(全文559字)
了解渐冻症的人,都知道这种病的严重性。然而,张定宇在诊疗一线的身影,恐怕很难让人将他与这种病联系起来。面对突如其来的疫情,身患重病的他,选择的不是告退养病,而是冲锋陷阵。
武汉市金银潭医院最早集中收治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张定宇就是带着医护人员率先“起跑”的人。其实,他已经“跑”不起来了。因为渐冻症,他走路有些蹒跚,动作已经不能像正常人那样自如。令人敬佩的是,在抗击疫情过程中,张定宇的作风始终“雷厉风行”。他说自己“性子急”,或许正是因为,他知道,只有“跑”得更快,才能跑赢时间;只有“跑”得更快,才能救治更多病人。
崇高的使命,体现在每个细节里。疫情发生以来,成千上万的医护工作者奔赴最前线。有的主动请战,到疫情最严重的地方去;有的主动顶上去,坚守在战场;有的被感染了,治愈后再次选择“披挂上阵”。他们无惧风险,只因为责任在肩、初心如磐。奔赴前线时与家人隔窗告别的身影、隔离区内互相竖起大拇指的合影、病区椅子上坐着睡着的姿势、脱下的防护服上清晰可见的汗渍……这段时间,许多医护人员的影像让人感动流泪。抗击疫情,所有人都在奔跑,医护人员用自己的坚守、努力、勇敢、无畏,诠释着对生命的敬意,守护着健康的堤坝。
这几天,一组主题为“面孔”的海报刷屏了。海报的照片上,都是医护人员的一张张面孔:摘下口罩时的勒痕、被汗水浸湿的护目镜、脸颊和鼻子上被磨破的伤口……这些医护人员自己笑称的“天使印记”,何尝不是医者的“军功章”。向白衣天使致敬,为白衣天使加油,我们携起手来共克时艰,一定能战胜疫情。
新冠医护人员感人的事迹优秀第4篇(全文952字)
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是当前最重要的工作。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科学就是我们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利器。战胜疫病离不开科学,既要加强科研攻关,又要坚持科学态度、树立科学精神、采用科学方法。
科学防控疫情,首先要把控制疫情放在第一位,尽力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这次疫情发生后,习近平同志高度重视,强调要“制定周密方案,组织各方力量开展防控,采取切实有效措施,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我国防控传染病和新发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经验都说明,坚决遏制疫情蔓延势头至关重要。打赢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是一项系统工程,当前的重要任务是尽快控制疫情,遏制疫情蔓延势头。
及时发布疫情信息,保持信息公开透明,是科学防控疫情的重要内容。这是因为,只有政府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了解疾病流行的实际情况,才能及早采取相应的防控措施,将疫情控制在最小范围。如果疫情信息不公开不透明,就容易造成疫情大规模扩散。这次疫情发生后,习近平同志明确要求,“要及时发布疫情信息,深化国际合作。”1月25日召开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会议强调,“要及时准确、公开透明发布疫情,回应境内外关切。”历史与现实一再证明,疫情数据的及时公开和共享,有利于各方力量齐心协力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为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对那些瞒报、谎报疫情者,应严肃追究责任。
科学防控疫情,要将科学精神贯穿疫情防控工作始终,坚持按科学规律办事。要加强科研攻关,科学论证病毒来源,尽快查明传染源和传播途径,密切跟踪病毒变异情况,及时研究防控策略和措施,注重科研攻关与临床、防控实践相结合。特别是加强有效药品和疫苗研发,因为疫苗对于传染病防控具有重要意义,如牛痘疫苗、脊髓灰质炎疫苗、乙型肝炎疫苗、麻疹疫苗等在消灭或控制相关传染病中起到了关键作用。但也要认识到,疫苗研发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需要经过一段时间的科研攻关,在这方面一定要按科学规律办事,不能急于求成。不按科学要求生产出来的疫苗不但不能预防疾病,还可能会产生严重的不良后果。但是,没有疫苗并不意味着不能防治。一些传染病虽然早已分离出病毒,但疫苗至今尚未研制成功。事实上,通过严格管理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保护易感人群等措施,即使没有疫苗也可以控制疫情。对于这次新冠肺炎,虽然目前尚无疫苗, 在医护人员、疾控人员和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下,群策群力、群防群治,我们一定会战胜它。为了将科学精神贯穿疫情防控工作始终,科研人员有必要积极为公众解疑释惑,在全社会弘扬科学精神,培养公众科学素养,让人们科学理性面对疫情。
新冠医护人员感人的事迹优秀第5篇(全文1055字)
__是一个年过半百的__县新闻工作者,今年在新闻宣传岗位工作了30年。__是__的儿子,在新闻宣传部工作2年多时间,是一对奋战在新闻宣传工作上的母子兵。__2011年从__电视台重新回到__县广播电视台上班后,已经连续10年没有休一天公休假,把一支年轻的新闻宣传队伍逐渐带上正轨,为__县的新闻宣传工作和对外宣传工作作出了一定贡献。__工作近3年,也是连续两年没休一天公休假。2019年10月25日,广福桥镇突发安全事故,__接到采访任务已近零点,他马上投入“战斗”状态,跟随县领导一直在广福桥镇、石门县几地奔波,一通宵都没睡,第二天11点钟才回到家。布置、接到最偏远、最棘手、突发性的采访任务是母子两人工作的常态,但他们从不抱怨和叫苦,而是怀揣着对职业的敬畏和热爱,默默做好分内的事。
今年的春节,对于这个老新闻工作者和年轻的新闻工作者来说,是从来没有过的繁忙和紧张,面临着更多的困难和压力。__、__从大年30年开始,一直坚守在新闻宣传岗位。正月初二,母子俩接到到岗命令,__编辑了当天的新闻,__和记者黄莉莉立即在火车站、街道、网吧等娱乐休闲场所进行拍摄,及时向__广播电视台发布了《__:众志成城,防控疫情》的新闻稿件。从大年30开始,早上7点半,母子两人准时从东站打的出发,到单位开始工作,一直到晚上9点多钟,有时甚至更晚,每天都是超负荷工作。__工作笔记上每天记录着密密麻麻的电话采访联系事项、凌晨一、两点安排工作,抢在第一时间发稿、向上推送稿件,实施重大新闻采访的策划、编辑,__都亲力亲为。正月初二开始,一个星期咽喉肿痛,声音嘶哑几乎讲不出话。从1月19开始到2月7号,__也一直感冒咳嗽,每天都是随身带着感冒药、抗生素,采访回来才能吃上药。因为每晚回去很晚,母子俩和新闻宣传部其他工作人员只能一日三餐在办公室吃方便面。虽然很苦、很累,但他们默默把辛劳埋在心里,一心一意只做好工作,母子两人一起累并快乐着。工作之余,__跟母亲__开玩笑说:老妈,你对我最没有人情味、我能不能也享受特权休息休息?我只有笑笑无语,那我的儿子是新闻工作者,在最危险、最紧急的情况下,你不上,谁上、谁冲锋在前。是的,看到母亲从大年三十起一直都在单位上班,__还是会乐呵呵的跟母亲一起坚守。疫情当前,__深知同事们都是父母的宝贝,母亲不忍心把他们置于危险的最前沿,他便成为母亲最温暖的依靠,哪里有需要,哪里就有他的身影。截止到3月6号,__采写疫情防控稿件40多条,其中,与记者柴丽莉采写的新闻《__:开通7条物流配送线保障春耕民生物资供应》在湖南卫视午间新闻播出,与其他记者采写的《抗疫故事疫情无情人有情》在新华社客户端播出。《众志成城防控疫情》专栏里,记者__的名字不时出现在屏幕上,这是他们母子并肩战斗的最好见证。
虽然是单亲家庭,但__、__一家却洋溢着与人为善、其乐融融、积极向上的家庭氛围。在繁忙的工作之余,母亲__喜欢琢磨美食,经常把美食带给同事分享;儿子__喜欢弹钢琴K歌,他们把生活的酸、难、苦、辣放置一边,仍然向阳而生、追求如歌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