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优秀(5篇)

时间:2023-08-11 17:29:07关键词: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优秀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优秀第1篇(全文2493字)

是后发展地区,农业发展不平衡,特别是两翼山区,是扶贫的重点地区。近几年来扶贫工作在推动我市农业发展方面,影响极大,是促进我市农业产业调整不可低估的力量。借助这股强风,本人就农业产业扶贫方面提出几点建议,旨在促进扶贫与农业的和谐共进,为解决"三农"问题探索一条具有当地特色的发展途径。

一、农业产业化扶贫是贫困落后地区农民脱贫的关键

我市是贫困地区,农业生产水平比较低,但是农业资源不是最贫乏的,德保、那坡、田林、隆林都有不错的资源,可以种植大面积的耐旱粮食、饲草和耐旱的中草药,既保护土地植被又可以产生很大的经济收入。现在一些被认为贫困的地区其实并不完全是资源贫困,而是这些资源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是生产水平低生产力水平低造成了这些地区的经济落后。所以产业扶贫是十分重要的。

目前国家的扶贫投资主要通过国家各级政府的扶贫机构,把扶贫资金投入到到贫困地区的家庭或企业中。从我们目前的情况看,分散使用国家扶贫资金的结果是贫困地区依然贫困,经济落后地区依然落后。许多具有市场潜力、具有市场效益的农业项目,没有得到规模化发展、推动农民增收所需要的资本金,没有得到国家产业化扶贫投资的有力扶持。

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是脱贫的关键。农业产业化扶贫投资就是要解决贫困地区农业产业链中缺口所需要的资本金问题,对现行农业扶贫投资模式进行调整,可以改变当前只有单一部门投入的劣势,可以整合农业、畜牧等部门的资源优势,让扶贫资金可以发挥更大优势,符合市场竞争规律,是在国家政策指导下的财政政策,是可以提高农业生产力的重要举措。

二、农业部门在农业产业化扶贫工作中做了有益的尝试

1、以"农家课堂"为主的人力资源开发,扶优扶贫。"农家课堂"是开展农村主体的精英培训,通过"以一传十、以十传百"的培训,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通过宣传、培训交流和效益吸引等手段,促进集群技术模式的普及和推广,发挥规模效益,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特别是通过各土专家演示与农艺师现场解说结合,并充分利用现场不同生长期作物资源及学员的现场培训操作,作为一个新型农民培训的亮点,体现在"多、快、好、省、土、灵、特"几个优势(一是"多",师资来源多样,有效解决定点"农家课堂"的教学资源不足、教学面狭窄等问题;二是"快",巡回教学快速便捷高效,同样的授课内容相对以往形式可大量减少授课时间;三是"好",直接到农户家中、田间现场授课,减少环节,效果更好;四是"省",有效降低了农民学习成本;五是"土",授课老师主要是土专家、土洋结合教,授课语言主要是本地土话方言,群众感觉亲切易学,授课教材多是经过专家充实过的"土经验"、"土教材",更适合当地生产生活实际;六是"灵",可以根据不同地方、不同品种、不同生产时期和当地农民朋友的不同需求灵活安排授课,真正实现"地头有问题地头解决";七是"特",充分体现农业种植业培训在农村培训中的重要特殊地位,进一步转变农业干部作风,增强为"三农"服务责任感)。能在极短的时间内培养大批技术型农村人才,引导大批科技素质较高的人才到农村与农民群众相结合,实现传统农业基础与现代农业接轨,促进科技型、开发型高效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建基地、兴龙头、拓市场,全面推进农业产业化。

2、在推广实用农业技术中,强化科技扶贫。在当前形势下,以科技为动力、为切入点,是实现先进生产力作用、先进文化带动作用,落实广大人民利益的有效方式。通过科技发挥作用,使农村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逐渐转变,是农村实现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的一个重要方面。近几年来,我农业部门综合"优粮优经""沃土工程""植保工程"等先进适用技术进行配套试验示范,推广生态富民"百千万"工程、小蚕共育、应急粮食试验示范、烟稻轮作、油菜+中稻、猪+沼+果+灯+鱼,茶叶综合化工开发、特色立体农业种养、农作物"三避"技术应用示范推广、水稻、玉米、马铃薯免耕技术、中草药gap技术应用与推广、高山玉米高产示范栽培等农业实用综合技术,优先解决提高品质、降低成本、延伸产业链等关键技术问题,结合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并围绕关键技术进行配套集成,形成简便易行的标准化的成套实用技术,以优势区域为基地开展技术组装、示范和推广,推动科技资源向优势区域集中,为右江河谷和两翼山区农业产业调整及农民增产增收打下坚实的技术基础。

3、在发展中不断改进农业产业化开发建设思路。从20xx年起,将全力抓好"123456",即重点"构建一轴两翼特色农业产业带,研究好三条发展路子,优化四业并举,深入建设五个基地,提升六大龙头",不断强化农业支撑保障能力,促进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努力实现农业农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此工作思路不仅着眼于面上的产业化发展,还将继续紧跟产业扶贫的思路,捉紧壮大和发展,以面上的发展带动整村推进式扶贫的发展。

三、农业部门在扶贫工作中不可替代作用

1、农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拓展扶贫空间必须加强农业。

农村人口众多,占总人口94%左右,农户收入仍然是"四为主"的格局,即农户收入仍然以家庭经营为主,占全年总收入的67%;家庭经营收入仍然以农业收入为主,占家庭经营收入的65%;农业收入仍然以种植业为主,占农业收入的78%;种植业收入仍然以粮食为主,占种植业的70%。滞留在农村的农村人口仍以农业的主,因此,农业种植业的基础地位不可能改变,农村扶贫工作中,农业产业发展仍是基础。

从**市的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的现状来看,目前仍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市场型、科技型农业转化的阶段,处于非持续发展向可持续发展转变的阶段。在实现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粗放型农业向现代型农业转变中的一系列矛盾和问题中,最根本、最核心的解决办法是不断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提高农业科技水平需要通过制度和机制的创新,把当前分散的扶贫项目、个别行为转化为依托农村科技大户和农村行业协会,通过农业部门的技术引导盘活现有农村资源,并兴办农村龙头基地、协会、企业等,激发农村经济发展的潜能,具有较大的可行性。

2、种植业仍然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渠道。

通过深入实施"十个百万亩工程"推动全市农业优势产业发展,全市20xx年将新增水果15万亩、甘蔗10万亩、茶叶2万亩、桑蚕5万亩、剑麻达到20万亩、木薯达到10万亩,优势产业调整优化面积35万亩,新增产值3.9亿元。另外,大力推广良种及测土配方施肥等农业先进适用技术节本增收0.42亿元。两项预计促农人均增收140元,超过20xx年预计农民人均增收的42%。而且,农业部门集中了大量的技术基础,一大批长期在一线工作的农艺师是农村最信任的技术致富带头人,他们与农村群众关系密切,其中不少人是扶贫开发工作的先头部队,是扶贫战线上的中坚力量。因此,农业种植业还将是产业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仍需要上级部门的资金支持。

四、下步工作建议

建立竞争性扶贫项目机制,对每年的产业扶贫项目,允许有竞争性的行业部门参与上报。允许农业部门参与实施农业产业扶贫项目。在产业扶贫中引入竞争机制,形成多部门竞争,优胜劣汰的产业扶贫格局。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优秀(5篇)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优秀第2篇(全文5486字)

各位领导:

根据20xx年度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活动的安排,我就我县“”以来扶贫开发工作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工作作如下发言,不足之处,请各位领导给予批评指正。

县“”期间被列为全省52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之一。以来,我县扶贫开发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坚强领导下,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党的xx大精神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抓住国家推进农村改革发展的历史性战略机遇,把尽快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进而实现脱贫致富作为扶贫开发的首要任务,坚持统筹城乡发展,坚持开发式扶贫方针,牢固树立“大扶贫”的工作理念,紧紧围绕“整村推进打基础、产业开发调结构、劳务输出抓增收、易地开发建新村”的工作思路,进一步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提高扶贫开发水平,因地制宜,统筹兼顾,综合开发,全面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扶贫开发取得的主要成效和基本经验

-我县扶贫开发项目总投资(不含群众投工献料折资)为15214.34万元,其中省级财政扶贫资金7139.8万元,占总投资的46.9%;部门整合资金5314.73万元,占总投资的34.9%;社会帮扶资金2759.81万元(含物资折款),占总投资的18.2%。通过交通、电力、通讯、农田、水利、能源等基础设施的建设,贫困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得到了较大改善,有力地促进农村经济的发展;通过发展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事业,群众的综合素质有了明显的提高;通过对农民住房的改造、劳务输出、科技培训,贫困人口的观念意识得到了根本的转变,通过农村适用技术培训和推广,科技成果在种植、养殖、加工业等被广泛运用,贫困人口得到了实惠,经济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一)主要成效。一是贫困状况得到缓解。实施“”扶贫开发工作以来,大量贫困人口解决了温饱,部分村组整体基本解决温饱,贫困状况得到缓解。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基本解决1.6万人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二是贫困群众基本生产生活条件得到明显改善,生活水平有了较大幅度提高。通过扶贫项目的实施,基础设施建设,农田水利、人畜饮水、农村电力、乡村道路状况等有了明显改善,为解决温饱奠定了基础。三是贫困地区综合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各项社会事业有所发展。“”期间是县贫困地区经济发展较快的时期,经济总量普遍有了较大幅度的增长,农业产业结构逐步得到调整和优化,贫困群众自我发展能力逐步增强。,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1968元,比的1152元增加816元,增长71%。全县贫困人口自然增长率下降,卫生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缺医少药状况得到缓解。四是各族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变化。扶贫开发不仅推动了经济的发展,而且改变了广大干部群众的思想观念和精神面貌。大部分地区“等、靠、要”的思想逐步消除,安居自满、小富即安、封闭保守、自给自足的小农意识逐步被商品观念、市场观念、科技观念所代替,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进一步增强。五是全社会齐帮共扶,多渠道、全方位开展扶贫。中直、省直各扶贫挂钩单位积极响应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的号召,以送资金、送物资、送科技、送医药、支教等方式对我县进行帮扶,将救济式的输血扶贫朝着开发式的造血扶贫转变,为全县扶贫开发注入新的活力。六是异地致富见成效,劳务扶贫经济向产业化发展。通过农村劳动力培训转移,缓解了贫困地区人地矛盾突出的问题,提高了劳动者整体素质,增强了外出务工就业的机会,平均每年可增加现金收入近1200万元,务工人员人均增收0.5万元。通过劳动力转移培训输出,实现了“走出一人,搞活一片,富裕一家”的目标。七是易地开发扶贫缓解了人地矛盾。易地开发扶贫坚持“量力而行,注重实效”,“就地、就近、小规模集中和插花安置为主”的原则,有组织、有计划、有步骤、分阶段地实施。-累计完成转移安置1100人,使搬迁群众搬得出、稳得住、能脱贫。

(二)基本经验。一是理清思路,为扶贫开发工作明确目标。县扶贫开发工作紧紧抓住“一体两翼”这一主线,以贫困村为主战场,贫困户为对象,增加农民收入为目标,坚持“项目到村、资金到户”的方针,立足县情,发挥资源优势,不断创新扶贫机制。一是投入方式的转变,由原来政府全额投资逐步转变为社会各界广泛参与投资,逐步形成大扶贫的工作格局。二是做到三个结合。借整村推进重点扶持贫困村建设的东风,做到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产业培植相结合、与劳务输出相结合,大力推进全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三是指导工作做到早计划、早安排、早部署、早行动。四是在整村(乡)推进工作中,上下应齐心协力,做到项目由县扶贫办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标准、统一指挥、统一采购、统一验收。五是在具体实施项目上,做到项目有规划、项目实施村群众干部有积极性、项目实施有目标任务、实施的项目有公告公示。二是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力求做到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同时推进。县多年扶贫开发的实践证明,只有坚持开发式扶贫的方针,才能逐步增强贫困地区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能培育贫困群众自我发展的造血机能并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进入新世纪新阶段,扶贫开发的任务不仅是要尽快解决尚未解决温饱的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而且要帮助初步解决温饱但温饱不巩固的贫困人口增加经济收入,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实现稳定脱贫。县从贫困地区的实际出发,确定了扶贫开发工作的重点,发动和组织贫困地区群众积极参与扶贫开发项目的实施。一手抓解决温饱,一手抓巩固温饱,实现了解决温饱人口和巩固温饱人口同步增长,贫困地区自我积累,自我发展的能力普遍有所增强。三是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县在制定扶贫政策措施时,从少数民族众多,区域之间,尤其是南北发展差距大的实际出发,注重分类指导,突出重点,增强针对性和指导性。把少数民族集中、贫困面大和贫困程度较深的北部四个乡作为扶贫开发的重点,进一步完善扶贫措施。四是坚持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广泛动员各方面力量投入扶贫攻坚。县各级党委政府坚持把扶贫开发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并把政府主导与社会参与紧密结合起来,形成扶贫攻坚的合力。在政府加大扶贫开发投入,认真组织实施好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项目的同时,动员组织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群众团体积极参与挂钩扶贫,提要求、下任务。广泛动员社会各界开展各种形式的扶贫济困活动。五是严格监管,确保扶贫资金管理和使用规范运行。在新阶段的扶贫工作中,严格执行《云南省财政扶贫资金管理暂行办法》、《财政扶贫资金报账制管理办法(试行)》和《财政扶贫资金回补报账制》。进一步规范扶贫资金和项目管理,签订目标管理责任书,执行扶贫项目资金公告、公示制,切实加强扶贫资金管理,使扶贫资金充分发挥效益。六是加大宣传力度,营造全社会合力扶贫的氛围。县扶贫宣传工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州有关扶贫开发的文件精神,深入开展扶贫宣传,创造良好的扶贫开发舆论环境,营造全社会合力扶贫的氛围,促进扶贫开发,构建和谐社会。以来,以《怒江报》和《扶贫动态》为主要阵地,紧紧围绕党的扶贫方针、政策、重大决策,开展整村推进、产业开发、易地搬迁、劳动力转移培训等项目的宣传工作。重点宣传在扶贫开发实践中的新思路、新举措、新成效、新经验,宣传全县广大干部群众自力更生、艰苦创业的精神。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当前,我县扶贫开发已经进人最为关键的时期。国家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农村低保工程的实施,为少数民族地区带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同时也给边疆和民族地区的扶贫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虽然我县扶贫开发工作经取得了显著的成效,但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的原因,集少、边、穷为一体的边境民族贫困县,经济发展水平仍然比较低,扶贫攻坚的任务依然很繁重,与其它地区贫困问题具有不同于一般贫困地区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

(一)自然条件恶劣,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尤为突出。我县大部分贫困群众居住于高寒阴湿地区,自然条件严酷,山高坡陡、岩石裸露、地形复杂、气候多变、自然灾害多、耕地资源少、质量差,贫困人口人均基本生产资料占有量少,进一步拓展生产生活空间十分有限,发展后劲严重不足。长期以来受人口增长,自然灾害频繁的影响,特别是多年来不合理的耕作、毁林开垦种地等不合理开发,使贫困地区本来脆弱的生态遭到更严重的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层日趋瘠薄,自然灾害更加频繁。如我县的四个扶贫攻坚乡坡度在25度以上的耕地面积占总耕地面积的85%

以上。植被破坏严重,水资源逐步枯竭,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和日趋减少的耕地资源、水资源、林地资源给贫困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带来极大影响。

(二)社会发育滞后的制约性仍较强。20世纪50年代以前,一些民族的社会发育处于原始社会残余形态阶段、奴隶社会阶段和封建社会阶段。这些民族中除个别民族的部分人口在党和政府集约性强力投入的推动下,生产生活方式发生彻底改变外,少部分民族还保留或遗留着较多传统的生产生活方式。科学文化素质低,信息闭塞,与现代社会的效率观念、生活形成有巨大反差。在这些地区开展扶贫工作极其艰难。如:我县的大部分村组都属于“直过区”范围,是从原始社会残余形态阶段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初级阶段的现实现象。

(三)四个扶贫攻坚乡扶贫工作难度很大。县四个扶贫攻坚乡是我县少数民族集聚,贫困人口相对集中的区域,生存条件严酷,各种灾害频繁,加之长期不合理利用和人为破坏,水土流失日益严重,土层瘠薄,畜牧草场退化,紫荆泽兰等有害植物危害日趋严重,不仅危及畜牧业生产,还带来严重的生态问题。农民唯一的经济收入来源畜牧业逐步萎缩,基础设施落后,经济结构单一,致使贫困农民抗灾能力脆弱,返贫率极高。灾后返贫率大多在40%以上,个别重灾地方甚至高达70%以上。因此,实际解决这些贫困地区扶贫问题的工作难度高于其它任何一个乡镇。

(四)解决温饱和巩固温饱成果的“双重”任务艰巨。末,我县贫困人口还有6.6万人,占全县农业人口的50.8%。这些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生态环境恶劣、人均资源匮乏、社会发育程度低的地区。此外,解决温饱不稳定,平常年景返贫率多在15%以上,灾年有些地方高达33%以上。“大灾大返贫,小灾小返贫”的现象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

(五)基础设施等突出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改变。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加上资金投入有限等,稳产高产基本农田少,水利、交通、能源设施落后,大部分群众仍未摆脱靠天吃饭的被动局面。部分村组不通电、不通公路、不通广播电视、人和大小牲畜饮水困难等。因此,加强基础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奠定稳定解决温饱和发展基的任务十分艰巨。

(六)扶贫资金总量投入不足。与贫困地区经济发展的需要相比,扶贫资金来源少,总量投入不足,且部门之间条块分割,有限的扶贫资金没有形成合力,使得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对贫困地区的扶贫开发,在国家财力还不宽裕的情况下,资金投入上已给予了很大的支持。但由于地方财政十分困难,扶贫项目地方配套资金很难落实,广大群众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发展的能力不足,扶贫任务还很艰巨。

(七)扶贫难度不断加大。我县的绝对贫困人口,自然生存条件更差,发展机会更少;低收入人口解决温饱的标准低,不稳定,经不起灾害的打击和市场的波动。虽然扶贫攻坚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果,但是,

局部地区的扶贫工作所面临的问题也发生了变化:(1)贫困面小了,扶贫攻坚的难度大了。新时期扶贫工作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是剩余贫困人口分布越来越分散,扶贫对象由一些较大的地域变成分散的村组和农户,扶持对象更为具体。(2)贫困地区生产生活条件虽然有较大改善,但不平衡问题相当突出。(3)市场环境的变化,给扶贫开发带来了新的困难。(4)农产品销售使农户很难靠农业生产来提高收入。

三、“”扶贫开发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重点工作

(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及党的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开发式扶贫扶贫方针,把稳定解决扶贫对象温饱并实现脱贫致富作为首要任务,把提高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作为工作重点,把帮助扶贫对象增加收入、缩小发展差距作为主攻方向。紧紧围绕“整村推进打基础,产业开发调结构,劳务输出抓增收,易地开发建新村”的扶贫工作思路,因地制宜地实施“整村推进”和易地搬迁工程,积极开展贫困地区劳动力转移培训和产业化扶贫项目,进一步推进村级农村互助资金和小额信贷扶贫,竭力缓解各类返贫现象。通过不断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努力为新农村建设奠定基础,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条件。

(二)基本原则。一是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结合的原则。二是坚持优先解决温饱与实现稳定脱贫相结合的原则。三是坚持产业带动原则。四是坚持扶贫开发与农村低保有效衔接的原则。五是坚持自力更生与国家扶贫、外部援助相结合的原则。六是坚持进村入户的原则。七是坚持提高贫困户收入与提高贫困劳动力素质相结合的原则。八是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主义和谐新农村建设相结合的原则。

(三)“”扶贫开发重点工作

20xx年-20xx年县扶贫项目规划总投资53119.6万元。争取省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资35184.6万元,其中整村推进投入14500万元,易地扶贫开发项目投入11430万元;茅草房改造工程投入5560万元,产业发展项目投入3234.6万元,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投入46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7935万元。(详见县20xx-20xx年扶贫攻坚工程规划资金汇总表)

1.整村推进工程。规划实施整村推进扶贫开发项目290个,总投资20300万元,其中财政扶贫专项资金投入1450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5800万元。根据项目点的实际情况,主要对村间道路硬化、人畜饮水、通电工程、通路工程、能源建设、广播电视、文化活动室及场地等基础设施建设和种养业等进行扶持。

2.易地搬迁工程。规划实施易地搬迁3810户11600人,项目总投资19.50万元。户均建盖面积不低于100㎡的一层安居房,按照每平方米造价500元,每户投资5万元计算,3810户共需投资19050万元,其中每户争取省级补助3万元,每户群众自筹或投工献料折资2万元。同时完善水、电、路等配套基础设施建设。

3.茅草房改造工程。规划实施茅草房改造工程5560户,户均建筑面积不低于70平方米。项目总投资8340万元,其中省补资金5560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2780万元。

4.产业发展工程。项目总投资4969.6万元,其中省补资金3234.6万元,群众投工投劳折资1735万元。

(1)贫困村互助资金5年100万元/年=500万元;

(2)信贷资金5年100万元/年=500万元;

(3)产业开发:

--核桃种植16000亩,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12万元;

--草果种植8000亩,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92万元;

--漆树种植8000亩,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6万元;

--花椒种植4000亩,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9.6万元;

--龙竹种植4000亩,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40万元;

--油茶果种植25000亩,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375万元;

--生猪养殖25000头,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1250万元;

--发展山地养鸡160000只,投入财政扶贫专项资金240万元。

5.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共计转移培训12500人,其中引导性培训9000人,技能培训3500人,投入省级财政资金460万元。

6.社会事业发展工程(在整村推进项目中根据实际情况而定)。县扶贫开发工作虽然取得了显著成效,但是还存在着扶贫标准低,已脱贫人口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还相当薄弱,部分贫困农户的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质的改变,贫困村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等困难和问题。因此,扶贫开发将是一个长期、艰巨而复杂的历史任务。今后的扶贫开发工作将以xx大、xx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按照“解放思想、负重拼搏、服务人民、率先发展”的精神,坚持不懈的把扶贫开发事业推向前进,为经济社会实现率先发展目标作出积极的贡献。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优秀(5篇)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优秀第3篇(全文5688字)

按照办里的统一安排,我认真学习了所规定科目,特别是逐句逐段地研读了《科学发展观重要论述摘编》,选学了部分《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领导干部学习文件选编》。边学习,边思考,边作读书笔记,对科学发展观有了初步的理解,并结合扶贫工作的实际,进行反思和探索,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和体会。

一、 对科学发展观的粗浅理解

讲科学发展观原来误认为仅限于经济领域,通过学习才知道,科学发展不仅指经济领域,而是涵盖政治、经济、文化、教育、艺术、意识形态、思维方式等,是人们生产活动、社会生活以及与此相关的各个方面。换句话说,它研究和回答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关系,各个环节。其内涵非常丰富。在反复研读和思索中,深切地感到:科学发展观反映了时代的特征,回答了当代中国迫切需要解决的改革和建设面临的一系列重大问题,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是党的最宝贵的政治和精神财富,是我们共同的思想基础和最基本的思想行为准则,是我们从事改革和建设、做好各项工作的根本指导方针。

学习科学发展观,需要理解和把握的问题很多,但我感到最重要的要紧紧把握以下11个基本观点。

1、以人为本的观点。它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其它问题都是紧紧围绕这个核心展开和论述的,通篇体现着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的成果人民共享,始终把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党和国家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

2、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观点。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但速度并不等于发展,增长也不等于发展,片面的发展还不等于发展。科学发展所强调的发展是数量和质量、速度和效益的有机结合、完善的统一;发展要高质量、高效益,更好更快的发展;要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

3、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观点。自主创新能力是提高国家竞争力、建设创新国家的核心,是发展科学技术的战略基点,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是保持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重要支撑,是调整经济结构、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重要支撑,也是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和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支撑。

4、全面发展的观点。就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全面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

5、协调发展的观点。就是要做到“五个统筹”,推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相协调,推进经济、政治、文化建设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

6、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就是要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实现经济发展和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坚持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发展循环型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展的新型工业化的路子,保证一代接一代地永续发展,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不能以眼前发展换取长远利益,不能以局部发展换取全局利益。

7、统筹兼顾的观点。即正确处理改革建设和发展中的“十大关系”,“八个统筹”,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国内与国际关系。各种关系的协调和统筹,就是妥善处理各种不同类型的矛盾,使之平衡、平稳、健康的发展。

8、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观点。科学发展观是建立在重大原则基础之上的,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信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其精辟的论述集中体现在“10个结合”上。

9、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科学发展观所描绘的社会“是一个不断化解矛盾的持续过程”,是一个全面、协调发展的社会,是“全体人民各尽所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社会”,“是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信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

10、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观点。科学发展观,把改革看成发展的动力,是实现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和重要保证。对外开放是基本国策,以优化进出口商品结构为重点,加强转变外贸增长方式;以引进先进技术、先进管理和海外智力为重点,提高利用外资质量;以扩大能源资源和技术合作为重点,继续实施“走出去”战略;坚持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提高对外开放水平,着力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更加开放、有利于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只有坚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才能解决发展中的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才能为推动经济又好又快发展提供有力的体制保障和不竭的动力源泉。

1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观点。科学发展观强调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要求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六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权力观、利益观、地位观)落实广大群众对干部选拔任用的“四权”(知情权、参与权、选举权、监督权)把调查研究看成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把树立正确的政绩观作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的重要内容,提出了全面考核干部的“六个既要、又要”。

科学发展观是一个完整、系统、严密的理论体系,以上11个观点既是科学发展观的各个重要组成部分,又有各自不同的理论地位和作用。

以人为本的观点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阐明了科学发展的目的、主体和利益分配的原则;发展是第一要义的观点阐明了发展的极端重要性,回答了什么是科学发展;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观点和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观点阐明了如何科学发展的问题;统筹兼顾的观点指明了科学发展的基本方法;坚持党的基本路线的观点说明了科学发展的基本原则;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观点则说明了科学发展的崇高目标、所要建立的社会形态;深化改革、扩大开放的观点则是科学发展的基本动力;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观点是科学发展的强有力的组织领导保障。

科学发展观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我们只有在不断的深入学习和实践中,才能深化认识、升华思想、完美境界。而这个过程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我们的学习和实践也同样是一个动态的,永无止境的过程。

二、用科学发展观来审视和推进扶贫工作

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是要紧密结合工作实际,力求回答和解决扶贫开发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着力推动扶贫工作又好又快地发展。

1、要会用科学发展观观察和分析问题,认清新形势下扶贫工作的特点。

把问题放到一定的历史范围内去考察,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观点,也是科学发展提出问题、分析问题,从而提得出重要论断的论证方法。

①.把扶贫工作放到世界去认识。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趋向越来越明显,世界特别是发达的国家的发展、波动必然会波及到我们国家(美国感冒,世界吃药),也会越来越明显地影响到我们的扶贫工作,影响到对中国的支持力度和一些扶贫项目的效益。我们认识和谋划扶贫工作,确实要“立足本职,放眼世界”,关注世界的动态、消费需求、政治局势等已成为势在必行的问题。扶贫工作与国际接轨,所扶贫项目的效益直接或间接的经受世界风险的考验已成为现实。所以,我们要做好扶贫工作确实需要放眼世界、扩展思想、调整思路、抓住机遇、应对挑战。

②.把扶贫工作放到国家中去认识。我们国家人口多、底子薄、资源匮乏。我们国家虽然发展速度较快,gdp和国家综合实力明显增长。但人均占有资源、gdp的份额平均数却很少,特别是在贫困地区这种矛盾更加突出,贫富差距更加明显。在这种情况下,国家需要办的事很多,而财力投入又相对不足,对扶贫资金的需求和投入之间的矛盾比较突出,特别是在我们河北的矛盾更加凸现、更加明显。那么如何管好用好扶贫资金,少花钱多办事,使有限的资金发挥最大的效益始终是我们考虑的重大问题,也是我们工作艺术、扶贫质量的重要体现。在我省创造出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如:扶贫细胞工程、粘合资金捆绑使用等。下一步,我们应当继续探索低投入、低消耗、高产出、高效益的路子,千方百计降低能源、降低消耗、降低污染。

③.把扶贫开发放到新的历史条件下去认识。经济市场化、全球化是个大背景,我们所从事的扶贫工作是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进行的,消费者的需求和发展、市场的容量、市场的规模、市场的走势,始终制约着我们谋划项目、开发产品的效益和成效。我们所从事的扶贫工作是政府行为,关注和扶持的是社会中的弱势群体,而市场经济却是弱肉强食、优胜劣汰。因此,在对弱势群体扶持的同时,必须密切关注市场,一方面帮助弱势群体增强抵御风险、规避风险的能力;另一方面帮助他们增强竞争力,获取良好的效益。

④把扶贫工作放到全省来认识。我们河北有坝上、山区、平原,同为贫困地区气候,资源、基础设施条件以及人们的思想文化都有一定的差距;从发展现状来说,不平衡的问题相当突出,不同类型的区域有差别,市与市之间有差距,同一类区域范围内也有差别。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重要原则,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是我们党的一贯工作方法。要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分类指导,切忌“一个模式”,“一刀切”。

善于联系起来思索,从不同条件,不同角度的比较中提出正确的结果,这是贯彻科学发展观所必需的。

2、学会用全面的、协调的、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观点来认识和指导扶贫工作,切实提高扶贫工作质量。

全面发展、协调发展、可持续发展是科学发展的极为重要的思想和论断。我们学习和实践科学发展观,就要用这些精深的思想和科学的论断来研究和指导扶贫工作。

①.要全面推进扶贫工作。发展,是一个综合因素相互交织、共同起作用的结果,贫困地区毫不例外。贫困地区的发展同样包括思想、政治、经济、文化、科学技术、教育、卫生和水、路、电、讯等基础设施,产业化、培训在内的全面启动、全面发展。一两个方面的发展是片面的发展,不可能给贫困群众带来生存、生活上的满足和真正的幸福。在相当一部分干部群众中存在着“要钱要物”重物资轻精神的思想;重硬件(基础设施建设)轻软件的思想;重客观条件的改善,轻人的素质的提高和全面发展的思想。这些都是与科学发展观格格不入的,应该坚决纠正。实施扶贫工作,必须全面推进贫困地区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卫生等发展。

②.要协调各方面关系和力量,共同推进扶贫工作。科学发展观讲协调发展的实质就是要使发展的各个环节、各个方面相协调,具体到扶贫工作说,就是:在扶贫规划上与县域规划、区域规划相协调;在扶贫资金上与其它各类到县资金相协调,捆绑使用,集中投入;在产业扶贫上与市场需求相协调;在劳动力转移培训上与订单培训、社会需求相协调;在帮扶力量上,中央与地方、各级、各方面相协调,统一思想和行动,合力攻坚。

③.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原则,推进扶贫工作健康发展。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是发展与资源、环境承受力承载力相适应,是“功在当代,利在当秋”永续发展的伟业,“只能给后人留下赞叹,不能给后人留下遗憾”。把科学发展观贯彻到扶贫工作中去,就要使贫困地区的干部群众树立爱护资源环境、保护资源环境、合理开发利用资源环境的强烈意识;就要在规划和实施项目的时候,充分考虑到当地的资源环境条件和长远的发展前景,明确“哪些项目该上,哪些项目不该上”,科学论证,严格筛选,把节约一寸土地,节约一滴水,节约一度电贯穿到项目的各个环节;就要严把项目的审查审批关,坚决把那些“只顾眼前,污染环境,贻害后人”的项目砍掉、堵严卡死;就要深入调查研究,真正弄清各类不同地域的资源环境条件,把国家的大政方针与当地的实际情况结合起来,作出恰当的判断分析,实行科学的指导方法。

3、学会创造性地思维和实践,把扶贫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科学发展观,把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看成是“民族的灵魂”,“国家竞争力的战略核心”“战略基点”“中心环节”“主要支撑”。学习这一重要思想,就要给脑子多注入点活性因子、活性细胞,学会创造性地思维;就要给行为注入新的活力和动力,学会创造性的工作。历史巨人的步伐是由无数创新的亮点来组成和推动的,我们学习这一重要思想就要把它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去。

①.“把门开得再大一点”--加大开放扶贫的力度。

扩大开放是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动力。贫困地区大多交通不便、信息闭塞、观念落后,更加需要加大开发扶贫的力度。加强开放扶贫就要拓宽渠道,积极争取和利用外资,改变目前我省利用外资渠道不畅,零星分散,比较薄弱的状况;就要借助中央国家机关等单位在我省定点扶贫的优势,在他们无偿投入的同时,争取合资合作项目(企业),实现互利共赢;就要利用贫困地区的资源环境优势,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就要开辟和发展与发达地区的经济联系和协作,特别是要积极发展与京津的经济联系,把环京津的优势真正变成现实。开门迎客、开门招财、开门发展,既能弥补扶贫资金投入的严重不足,又能为贫困地区带来先进的管理、先进的技术、先进的理念,推动贫困地区整体发展。

②.“步子再快一点”--加大农业结构调整的力度。

调整经济结构和转变增长方式是落实科学发展的必然要求。对于我们扶贫工作来说,就是要加快农业结构的调整。在这方面,我们已有很多成功的经验,如万亩核桃林、枣林,百里蔬菜长廊、星罗棋布的养殖基地等,尤其武强县“扶贫扶出产业,产业长出工业”、“四两拨千斤”的经验尤为可贵。但是纵观全局,发展还相当不平衡,目前还处于由点到面的发展阶段,在一些形不成产业的地方对扶贫资金的使用和管理还存在不少问题。从点到面特别是面上的,或者较差的地方的发展,农业结构的调整、产业化的培育和形成还是一个亟待研究解决的问题,还需要一个创造性的飞跃。除了加快研究和工作指导外,还可以考虑在一定范围内一定时间内干部的任职交流。

③.“组织保障体系再严密完整点”--加大对扶贫干部正确的政绩观和农产品质量监测体系评价标准建立和完善的力度。

政绩观是对干部怎么看,怎么用的问题。怎么评价,用什么标准评价干部是一种强大的力量导向,用什么样的干部是一种无声命令和心目中的旗帜。我们虽然不是组织干部部门,但却有一个对贫困地区的干部,对扶贫干部(包括挂职扶贫干部)有一个怎么看,用什么标准看的问题。然而只存在于头脑中的主观认识,不可能得出符合正确政绩观的公正的评价,也就不可能产生正确的导向。因此,应当按正确的政绩观的需求,研究制定对贫困地区和扶贫干部的评价标准。此外,要加强对贫困地区种养业、加工业产品的质量指导。“三鹿奶粉”事件是对世人心灵的强烈震撼。痛定思痛,进行反思。对一些人是失败,而对另一些人是机遇、是成功。我们要变失败为成功,不仅要管耕耘和收获,而且要管耕耘的手段、产品的质量。节约、安全、无污染的生产和优质、高效、绿色、环保、放心的产品,不仅是我们追求的目标,而且是占领市场、站稳市场、赢得市场、立于不败之地的根本。因此,我们要关注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的生产和加工质量,创新贫困地区农副产品生产加工的质量检测手段,形成完整的质量评价和监督机制。

④.亲和力再多一点--加大创造和谐扶贫系统的力度。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科学发展所要求和强调的目标。但这个目标的实现是由各个部分组成的。各个部分和谐了,整个社会就能实现完美的和谐。构建和谐社会对我们来说就是构建扶贫系统的和谐。稳定就是政绩。和气生财,和谐能出工作效益、出生产力、出战斗力。除了工作关系之外,上下之间,同事之间、干群之间多一点亲和力,使人“宾至如归”,到了机关就有家庭般的温暖,互相见面就有兄弟姐妹般的感觉,遇到问题拉拉衣角,说句心里话,有亲人般的诚意、热心,“一方有难,八方支援”,有无限的情感。使人们心情舒畅,欢心愉悦,任何矛盾自然化解,任何困难容易克服,任何挫折能够挺住,任何工作都能出效率、出水平、出政绩。

世界上有两大类关系:一是人与自然的关系;二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而人与人自然的关系是更为复杂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睦了,人通政和了,那种“民主法制、公平正义、诚实友善、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展现在人们面前,谁说不是一个巨大无比的创造贡献呢!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优秀(5篇)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优秀第4篇(全文6168字)

同志们:

按照自治区党委、政府的安排部署,到20xx年新时期定点扶贫第一阶段结束,20xx年转入第二阶段。经过几年发展,扶贫开发形势发生了很大变化,定点扶贫为了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需要也将赋予新内涵。今天,我们召开市直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就是贯彻国务院有关扶贫开发工作精神,贯彻市委二届十一次和市人大二届四次会议精神,传达全区扶贫办主任会议精神, 总结 20xx年定点扶贫工作和第一阶段我市定点扶贫积累的宝贵经验,表彰20xx年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安排部署20xx年工作,继续动员市直机关单位以饱满的热情和良好的精神状态,全力以赴投身到新阶段的定点帮扶工作中,为完成扶贫开发的预期目标,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力量,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一、20xx年定点扶贫取得了新成绩

20xx年在自治区扶贫办的指导下,在市委、政府的 领导 下,市直58个部门和区属驻吴26个单位进一步动员起来,发扬连续作战、不怕疲劳的精神,派出88名干部组成28个扶贫工作组,肩负完成村级扶贫规划和帮助群众抗旱救灾的双重使命,奔赴图等28个重点贫困村展开帮扶。一年来,市直各单位、各扶贫工作组认真贯彻落实市直机关单位定点扶贫工作会议精神,紧紧围绕千村扶贫开发工程的总体要求,以贫困村发展为主题,以贫困户增收为核心,以解决绝对贫困人口温饱为目标,情系山区,迎难而上,千方百计争取帮扶项目,想方设法落实帮扶资金,共筹措资金834.63万元(含实物折款),其中争取 计划 外项目资金 650.5万元,帮助贫困村做了大量地实事好事,解决了群众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难题,促进了贫困村的发展和稳定,赢得了干部群众的一致好评,抓了六个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以赴抗旱救灾,解决群众实际困难。今年,山区遭遇了五十年一遇的严重旱灾,旱作区夏粮绝产、人畜饮水紧张,贫困村农业生产受到很大冲击,群众生活遇到很大困难,为了最大程度地降低旱情对贫困群众的影响,根据市委、政府主要 领导 的指示精神,各扶贫工作组放弃“五一”长假,以大局为重,义无反顾投身到了抗旱救灾工作之中,帮助群众解决生产生活难题,组织群众开展生产自救。共筹资金81.3万元,购买种子5516公斤,购拉水工具,使6369户贫困户受益;购买面粉40850公斤,大米19825公斤,捐赠衣服9939件,慰问了4370户贫困户,救助特困户235户,使贫困村平稳地渡过了灾荒。

(二)调整产业结构,培育特色产业。帮助村上培育当地有条件,农民有技能,销售有市场的产业,是新时期扶贫开发工作的切入点,也是当前脱贫致富的治本之策。长期的实践经验证明,立草为业、种草养畜是贫困群众稳定增收的根本途径。各工作组共筹资40万元,新建圈棚62个,购草籽40850公斤,化肥32吨,购羊200只,支持贫困村草畜业发展。市纪检委、建行**市分行、残联工作组筹措25万元,为**县**镇芨芨沟村修建标准化羊棚 10间,饲草和饲料棚各一间,购改良山羊100只,促进了该村生产结构的调整。

(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奠定脱贫致富基础。各工作组因地制宜,根据群众呼声和各单位自身的能力,找准结合点,确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解决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提高劳动生产效益。共筹资307万元,修乡村道路90.6公里,打深水井11眼,打水窖21眼,建集水场382个,方便了群众行路,缓解了人畜饮水困难。市交通局、运管局、人寿保险**市分公司工作组积极争取道路建设补贴资金123.45万元,为**县田老庄乡吴家湾村修通20.6公里的道路,使四个行政村交通状况得到了明显的改善,被当地群众称作致富路、希望路。

(四)积极推动劳务输出,拓宽农民增收途径。劳务输出已成为农民增加收入的重要渠道,是务工者学习知识,增强技能,开阔眼界,更新观念,增强信心,提高自我发展能力的重要途径。各工作组把劳务输出工作当成扶贫的重要措施来抓,挨家挨户宣传动员,多种渠道联系用工门路,对每个务工人员进行引导性培训,有针对性地进行技能培训,解决务工者的实际困难,帮助他们维护合法权益,使今年的劳务输出呈现出良好地发展势头。今年28个包扶村全年共组织劳务输出8976人,创收2500万元,务工人员人均收入2800余元。市检察院、工商局、劳动和社会保障局工作组帮助**县田老庄乡杨新庄村的30名农民到石油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安装分公司务工,因其良好的表现,被公司领导称赞为能打硬仗的“回民支队”。

(五)改善教学设施,促进村办学校发展。各帮扶工作组站在提高未来农民科技文化知识水平的高度,站在增强扶贫开发后劲的高度,关注贫困村教育事业发展,改善贫困村办学条件,为贫困地区的孩子创造比较好的学习环境。共筹资17.6万元,捐赠电脑13台,桌椅229套,书包、铅笔、本子等学习用品871套,供电局工作组为**县**乡马元山村筹措资金12万元,修建校舍5间,围墙160米,购买桌凳100多套,使该村的校容校貌焕然一新。

(六)搞好村级组织建设,促进扶贫开发工作。农村党支部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也是做好扶贫工作的保证。各工作组积极配合乡镇党委,以围绕扶贫抓党建,抓好党建促扶贫为宗旨,根据缺什么补什么的要求,按照“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小康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的五好要求,坚持思想整顿与组织整顿相结合,坚持阵地建设和制度建设相结合,使基层组织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的轨道。共筹措资金30.5万元,新建村部2个,修缮村部12间,修定完善制度28套,赠送书籍3900册,文件柜21个,沙发19套。市财政局、人事局、农业发展银行**市分行工作组投资6万元,帮助**县预旺镇张家树村新建一个标准化的党员活动室,村级组织开展工作,党员、团员、村民开展组织生活和科技文化活动有了一个崭新的场所。

20xx年,我市定点扶贫工作掀起了两次热潮,即是春节期间的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和第二季度的抗旱救灾行动,带动全市定点扶贫取得了长足发展,筹措资金总量比前三年的总和还多,引起了媒体的关注,宁**日报以《困难时期 共渡难关》为题进行了报道;**日报以《我市干部帮助山区群众斗旱魔》和《撒一片深情 扶一方贫困 促农村稳定》为题,两次在头版头条进行了报道,电视台进行了高密度的跟踪报道。我市定点扶贫取得的成效,市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办公室简报两次刊发,并被自治区先教办全文转发。

二、我市几年定点扶贫工作的特点

自20xx年开始,市直各部门各单位视扶贫为己任,把定点扶贫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密切联系党群、干群关系,转变工作作风的重要途径,察民情、解民忧、帮民富、动真情、真扶贫。四年共计筹集资金1399.648万元(含实物折款)其中争取项目资金1011.3万元,为贫困群众解难题、办实事,促进了贫困村的发展。在四年的定点扶贫中,我们也探索和积累了一些经验,形成了几个特点。

(一)市委、政府高度重视。四年来,**市委、政府始终把组织市直机关单位开展定点扶贫作为推进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举措,作为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重要途径,摆上了议事日程。市委会、政府常务会,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每年定期听取扶贫开发工作汇报,研究定点扶贫工作。市委下发了《关于市直机关企事业单位开展定点帮扶工作 的通知》,明确了20xx至20xx年的定点扶贫的目标任务,确定了帮扶单位。每年召开一次由各县、市(区)分管领导、组织部长、扶贫办主任、市直部门负责人、扶贫工作队员参加的定点扶贫工作会议, 总结 经验,部署工作,奖励先进。四年共表彰先进集体36个,先进个人55人,确保了 我市定点帮扶工作有领导、有组织、有 计划 地进行。

(二)市级领导亲自参与。从20xx年开始,市四套班子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都确定了扶贫联系点。四年来,市领导每年都几次深入扶贫联系点调查研究定点扶贫工作,亲自出面协调争取资金,主持解决实际问题,取得了很好地效果,解决了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难题,市领导所在部门几乎每年都被评为先进单位,为我市定点扶贫工作起到了表率示范作用。

(三)所有市直机关单位全部参战。为了调动一切力量参与扶贫开发,市委、政府决定动员组织市直所有部门、区属驻吴所有单位全部参加定点帮扶工作,无论是党群部门和事业单位,无论是承担经济发展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的部门,无论单位人多人少,(有的单位只有2-3个人),一律参加定点扶贫。四年来,市直和区属驻吴所有84个单位根据行业性质和职能特点组成28个工作组,每个单位抽调1人,每个工作组由3人组成,组长由1名副处级干部担任。四年来共抽调干部367名,其中处级干部112名,科级及一般干部255名。市委还要求定点帮扶工作一把手负总责,确定分管领导,工作队员全身心投入,使我市定点帮扶工作形成了千斤重担大家挑,人人肩上有指标的格局。

(四)进行年度检查考核。市委、政府把定点扶贫工作纳直机关单位定点扶贫考核办法》,对84个单位定点扶贫工作进行年度考核。考核采取深入实地、检验项目、检查效果、听取乡村领导和群众意见,现场评议打分、得分当场公布,乡村干部和扶贫队长签字的办法,确保了考核结果的公开、公正和真实可靠,极大地调动了市直部门的帮扶热情,筹措的资金一年比一年多,帮扶成效一年比一年好。

在四年的定点扶贫工作中,我们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表现在:一是我市贫困地区以干旱为主的自然灾害连年发生,农牧业生产极不稳定,农民生产生活年年受到冲击,抗旱救灾牵扯了各帮扶单位的很大力量,很多物资投入到了解决群众生活问题中,影响了投入生产的物资数量。二是群众科技文化素质不高,脱贫致富的内在动力不足。三是由于市财力匮乏,各单位经费紧张,定点帮扶的投入力度与群众的期望还有很大距离。四是长年定点扶贫,连续作战,个别单位有畏难厌战情绪。在第二阶段的定点扶贫工作中,我们一定要发扬成绩,再接再厉,克服不足,振奋精神,使我市定点扶贫工作不断迈上新台阶。

三、认真做好20xx年定点扶贫工作

社会各届参与扶贫开发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具有中国特色的扶贫经验,党政机关单位定点扶贫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的生动体现,今年中央1号文件对把动员全社会力量参与扶贫开发作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因此,机关单位定点扶贫是一个长期地历史任务,将贯穿于扶贫开发的全过程,这一点我们必须要有明确的认识,一以贯之地关心和帮助贫困地区发展。

(一)切实把思想统一到自治区的安排部署上来。根据《千村扶贫开发工程定点帮扶工作实施意见》,全区定点帮扶工作已完成了第一阶段(20xx-20xx)411个重点贫困村的帮扶任务。鉴于扶贫形势、帮扶对象、帮扶单位等都发生了变化,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根据自治区党委、政府要求,决定对全区定点帮扶工作做适当调整。将定点帮扶工作与“整村推进”相结合,缩短周期,加快节奏,集中力量,提高效益。

一是对帮扶时间的调整。将20xx-20xx年五年的定点帮扶分为三个时间段:第一阶段20xx年(整村推进20xx-20xx年),第二阶段20xx-20xx年,第三阶段20xx-20xx年。每阶段结束后,自治区、市、县分别进行总结表彰。二是对帮扶村的调整。原定的1026个重点村经过5年扶贫后,剩余713个村,其中我市130个村。这713个贫困村即为20xx-20xx年全区定点帮扶对象。结合整村推进时间分三批完成。其中:第一批完成203个村,其中我市39个村,**26个、**8个、**5个。第二批完成248个村,其中我市44个村,**33个、**11个。第三批完成262个村,其中我市47个村,**34个、**13个村。三是对帮扶工作组的调整。原分配在各县的帮扶单位原则不变。我市继续帮扶28个村,其中**10个,**15个,**3个。现已在整村推进村的帮扶单位,20xx年继续留在该村帮扶,不在整村推进村的帮扶单位,20xx年全部调入各县“整村推进”村帮扶,如20xx年“整村推进”村已全部安排完,剩余单位安排到下批“整村推进”村。依次类推,帮扶单位一年调整一次。四是对考核方法的调整。坚持一年一考核制度,采取分级考核办法,中央及自治区的帮扶单位由自治区组织部和扶贫办共同考核。各市及川区帮扶县的帮扶单位由各市组织部和扶贫办共同考核。各县的帮扶单位由各县组织部和扶贫办共同考核。扶贫工作组成员个人工作由各派出单位组织考核。

第一阶段定点扶贫市直所有部门、区属驻吴所有单位全部参加,实践证明,这种党政齐抓共管、部门一起参战的帮扶方式符合我市实际,能够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形成合力为贫困地区办实事做好事。市委、政府决定,在新阶段定点扶贫中继续坚持和完善我市以行之有效的帮扶制度。由于机构改革,现市直部门有69个,区属驻吴单位29个,把这98个部门以原来编组为基础进行微调,把新增设的单位充实进来,继续分成28个组,分别帮扶盐、同、红的28个重点村。

(二)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重要意义。党的xx届五中全会提出了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历史任务,十届人大四次会议审议通过的《规划纲要》,对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进行了美好勾画和描绘,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已经摆在了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全面小康社会主义建设更加突出的地位。我们要充分认识扶贫开发在新农村建设中的地位和作用:第一,我市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三县(区)面积1.67万平方公里,占全市81.7%,人口 65.4万人,占全市51.7% ,行政村369个,占全市64.5%。山区农村比重大,经济落后,是我市新农村建设的重点和难点,需要的时间更长,付出更多,努力更大。第二,建设新农村首先要清除贫困,使贫困人口尽快解决温饱,进而过上宽裕生活,满足基本生活需求,扶贫开发始终以增加收入,改善民生为目的,因此,扶贫开发是新农村建设的基础。第三,扶贫开发一直坚持的改善生产生活条件,劳动力培训转移,产业化扶贫是新农村建设的基本内容。第四,我们已经进行的“整村推进”式扶贫,整合资金,集中力量,综合治理,发展贫困村的生产力,这是新农村建设的一种有益探索。因此,各部门各单位一定要认识到参与扶贫开发就是为贫困地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作贡献。

三、整村推进,全面建设,增强贫困村自我发展能力。

近几年,我们在扶贫开发工作中摸索总结出了整村推进扶贫模式,大大提高了扶贫效益。自治区在新时期第二阶段扶贫开发中全面实施整村推进扶贫计划,全区选定了713个村,其中我市130个村,集中两年时间,平均每村政策性投入100万元。所有定点扶贫部门全部调入整村推进的村,各单位各工作组在实施整村推进的过程中,要切实抓好五大建设。一是基础设施建设。要继续抓好通水、通路、通电、通电话、通广播电视等五个村村通工程和基本农田建设,力争实现户均有4眼配套设施完善的水窖,自然村村村通乡村道路,90%的农户用上电,广播电视、通讯信号覆盖面达到90%,人均有3亩基本农田,使贫困村人畜饮水,交通状况,生活水平和生产能力有一个较大改善。二是扶贫产业建设。按照村有骨干产业,户有增收项目的要求,按照一乡一业,一村一品的格局,大力开发培育扶贫产业。草畜产业、马铃薯产业、劳务产业、中药材产业,滩鸡产业等几大产业是、三县(区)发展势头较好、经营效益较好的产业,要努力培育壮大这些产业,力争实现每户每年出栏5个羊单位的畜禽,人均2亩人工种草,1亩洋芋、1亩经济作物,每户至少稳定地输出转移1个劳动力,为实现稳定解决温饱目标进而实现小康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三是社会事业建设。配合卫生部门搞好农村合作医疗制度改革,力争使每个村都有合格的卫生室和卫生员,使贫困村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状况有较大改善;配合教育部门不折不扣的落实两免一补政策,让每个贫困户都享受到党的惠民利民政策,使贫困村适令儿童入学率低,巩固率低的状况有较大改善;配合人口与计划部门认真实施“少生快富”工程,把党和政府的优惠政策向计划生育倾斜,让他们率先富裕起来,影响和带动全村计划生育迈上新台阶;与各部门配合广泛开展科技培训,根据本村产业发展需要,根据劳务市场对务工人员技能需要,通过各种形势,运用各种手段,在贫困村广泛开展先进实用技术和生产技能培训,提高贫困人口的科学技术素质和务工本领,推动农业生产基础技术的应用,增强农民工在劳务市场上的竞争力。四是村级组织建设。要健全村级各类班子,完善工作制度,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为贫困村的发展稳定服务,尤其是要以领导班子好、党员干部队伍好、工作机制好、经济建设业绩好、农民群众反映好为目标,加强村党支部建设,把党支部建设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主心骨和领路人。五是民主法制和乡风村貌建设。进一步贯彻落实《村民自治法》,提高村干部的民主法制观念和依法办事水平,完善乡规民约,规范村民行为,把农户动员组织起来,把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调动起来,参与全村经济社会建设,民主管理村务。引导教育干部群众树立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精神,崇尚科学发展、文明生活的社会风尚。结合村级道路,人畜饮水,农村能源,危房改造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做好村容村貌整治,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筑牢基础。

四、发挥优势,群策群力,多办实事

我们要站在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高度,站在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高度,深刻认识为群众办事实、做好事、解难事的重要意义和深源影响。结合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紧紧围绕整村推进的五大建设任务,号召干部职工捐款捐物,开展扶贫济困献爱心活动;发挥部门职能优势,向上争取项目;力行节约,勤俭办事挤资金。根据群众的愿望和要求,集中人力物力,切实帮助贫困村解决一些制约发展的瓶颈问题,解决一些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使我市定点扶贫成效一年比一年明显,在贫困地区树立起市直机关为民务实的良好形象。

同志们,山区的脱贫致富和小康社会建设是一个长期奋斗的过程,我们一定要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树立扶贫开发长期作战的思想,进一步增强扶贫开发的紧迫感和责任感,艰苦奋斗,扎实工作,一步一个脚印,力争使定点扶贫工作年年取得新成绩。

扶贫工作会议讲话稿优秀第5篇(全文9721字)

同志们:

今天,我们在这里召开扶贫工作专题会议。这也是今年以来第三次专题会议,足以说明县委、县政府对扶贫工作的高度重视。希望这次会议能够成为一次再动员、再部署、再推进的会议,并在全县掀起新一轮扶贫工作的热潮。召开此次会议,主要有三个方面的考虑。一是省委、省政府在吉安召开了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我们以流动现场会的形式来贯彻落实全省会议精神;二是今年时间已经过半了,有必要对全县上半年的扶贫工作情况进行简要的总结和回顾,查找和分析问题,对下半年工作进行部署;三是近期中央、省里对扶贫工作有新的精神、新的要求,特别是近期,分别在浙江和贵州召开座谈会,对扶贫攻坚工作作出了一系列重要指示,也意味着中央已经把扶贫攻坚工作作为20xx年全国实现同步小康的重大战略举措来推进,为贯彻好的重要讲话精神,我们的工作思路和工作措施,还需通过这次会议来进一步再梳理、进一步再明确。

这次会议我们用了一天的时间,昨天下午,我们组织部分县领导,各乡(镇)党委书记、分管领导,以及扶贫开发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负责同志,先后到留车、南桥、文峰、桂竹帽等乡镇扶贫示范点进行了现场观摩,通过参观,大家肯定会有启发和触动。刚才,8位同志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作了发言;旺华同志通报了上半年工作情况,志林同志对下一步精准扶贫工作作了布置,讲得很全面,也很到位,请大家回去后好好消化,借鉴别人的经验把自己的工作做好。下面,就精准扶贫工作我讲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怎么评估我们半年的扶贫工作?既有成绩、更有问题

半年来,应该说,在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高位推动下,全县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问题也很突出。主要成效体现在四个方面:

1.对扶贫工作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这不仅仅体现在县级层面,全县上下都越来越重视。从县级层面来看,县四套班子思想高度统一,已经把扶贫工作上升为“书记工程”,可以说,全县的扶贫工作,我做到了亲自谋划、亲自部署、亲自推进,县四套班子参与推动扶贫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也在不断提升。从平时下乡调研掌握的情况看,特别是前不久朱敏和志林两位同志到有关乡镇调研,听取各乡(镇)对扶贫工作的汇报,发现各乡(镇)已经感受到县委、县政府传导的压力,能够把扶贫攻坚工作上升为当前最重要的一项工作抓落实。总体来说,重视程度越来越高。

2.抓扶贫工作的氛围越来越浓厚。宣传部门能紧跟县委、县政府工作思路,基本上做到了“电视有图像、广播有声音、手机报有文字、网站有版块”,整个扶贫工作基本形成了全县上下、从干部到群众重视扶贫、议论扶贫、关注扶贫、推动扶贫的浓厚氛围。可以说,在全县所有的工作当中,扶贫工作已经成为同志们关注、重视的热点工作之一,全县老百姓也已经知道县委、县政府在全力推进这项工作。

3.基础工作越来越扎实。这是我们上半年扶贫工作的主要成效。我们说基础工作越来越扎实,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贫困对象识别和建档立卡工作比较到位。近期,我们下发了关于贫困对象识别的指导意见,指导意见对全县贫困户的精准识别起到了关键作用,应该说,全县贫困户的识别是比较准确的,群众总体评价还是比较正面的。二是问题整改比较到位。我们在对贫困户进行识别的过程中,针对群众反映的“优亲厚友、暗箱操作、程序不到位”等问题,各乡(镇)、各单位高度重视,都能够认真地对待,积极采取相应措施 ,制定相关制度,进行纠正和改进。通过整改,全县在这方面的举报现象在减少,总体趋势说明我们在倾听群众呼声、回应群众关切方面做得比较到位。三是贫困户致贫原因分类比较准确。在原有的把贫困户分为三大类的基础上,进行了致贫原因再精准工作,现细分为八大类,这种分类方式更加贴近实际,致贫原因摸得更实、分类更准确,为下一步分类施策、精准施策打下了扎实的基础。

4.工作效果越来越好。半年来,各个地方扶贫工作都取得了一定成效,也形成了一些自己的经验做法。由于时间关系,不能让15个乡镇都一一发言。总体来说,工作效果至少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各个地方都打造了示范点。我们昨天看到的只是一个侧面,不是全貌,但总体上看,各个乡镇都有抓得比较好的、具有代表性的示范性项目、扶贫模式或者示范区、示范村。二是各个地方在产业扶贫方面都想了不少办法。一方面,在柑橘黄龙病危害没那么严重的地方,乡镇在努力巩固果业产业;另一方面,在柑橘黄龙病蔓延比较厉害,需要进行产业转型的地方,乡镇也在不断地探索经验,积极实施产业转型。比如,昨天我们去看的桂竹帽上坪村,利用本地的野生果、野生花卉苗木等资源培植本地产业,这种做法就比较好,还得到了市纪委书记彭光华同志的高度认可。这种做法类似于崇义栽种的刺葡萄,即利用山上的野生葡萄来移植,然后在大田里种植推广,我曾交办曾雷和志林两位同志去崇义参观学习,看看上坪村的试种产品是否有推广价值,并形成一个产业规模。另外,其他地方也有不少经验做法,比如,留车、南桥都在推广的油茶产业,林业局的同志包括乡镇的同志付出了很多努力,特别是林业局的同志,贯彻执行县委、县政府的决策态度上很坚决,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全县油茶产业推进有力、成效明显。

从总体上来看,扶贫工作成效越来越好,但是对一项工作的评估,在看到成效的同时更要看到存在的问题,只有看到问题才能找准下一步的努力方向,否则,我们就可能沉溺于过去取得的成绩里面不思进取。所以,今天开会我就把问题点出来,希望引起同志们的重视。

1.思路不够清晰。这个问题我认为始终存在,我在不同的场合讲过,今天还是要讲一讲。我下乡调研的时候,还是发现有的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对如何开展扶贫工作说不到点子上,说不出个一二三来,没有好的思路。有些地方甚至还停留在精准识别的基础问题上,精准识别的工作早就做完了,如果到这个时候还在讲怎么识别的问题了,恐怕就落伍了。当前,各乡(镇)应该去研究发展什么扶贫产业?对每一类贫困户怎么精准施策?如果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对扶贫工作,还是人云亦云、照搬照抄,那就是一个很糟糕的问题。今天县里面下发的关于扶贫工作“1+n”系列文件,是我们经过两三个月时间调研后制定的,相关政策制定得很细,对每个文稿我基本上修改过三四遍,大家回去后一定要好好消化,同时希望大家一定要跟县委、县政府的工作思路合起拍来,千万不要不看文件不学习凭经验做工作、凭想象力做工作,更不能不做调查研究,闭门造车式地做工作,大家千万记要住这一条。全县82个贫困村,如果有时间我都会去看看。有的村支部书记还是不错的,比如,桂竹帽镇焦子坝村的党支部书记,上次周泽民书记、王林云副书记、彭光华书记一起去调研,该村支部邝书记在汇报工作时,有比较好的想法,对扶贫工作思路很清晰,能够谈到点子上,领导们听了很高兴,还主动提出要增加该村扶贫资金。今天82个贫困村的书记都来了,这里再次提醒大家,对扶贫工作思路一定要清晰。

2.措施不够扎实。一是有些乡镇贫困对象识别工作不扎实,这个问题确实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前天晚上快12点的时候,我还收到群众的举报信息,反映某某乡某某村在土坯房改造、扶贫工作精准识别、低保户确认上存在不公正、暗箱操作等问题,这也说明我们的乡镇党委书记在这个问题上还没有敏感性,没有把暗箱操作问题、程序不当问题彻底纠正过来。二是有的乡镇对贫困户致贫原因的识别还不够扎实。究其原因还是想当然、闭门造车,没有深入实际调查致贫原因。三是部分乡镇、部分村“六个一”工作落实不扎实。包括前两天我在一个村调研,这个村还是一个示范、典型村,竟然连“六个一”最基本的东西都看不到。这项工作从去年说到现在还没做到位,如此不负责任,这只能说明有的乡镇党委书记、村支部书记没有敏感性。四是各乡(镇)单位调整扶贫工作队伍不扎实。我在相关会议上说了好多次,就是从县级层面开始到乡镇要安排最强、最优秀的干部去抓扶贫工作,但就是有的地方没有落到实处。我调研了这么多乡镇,到目前还没哪个乡镇跟我汇报说已经调整了分工,使用最优秀的同志来分管扶贫工作,这也从另一个方面印证了有的同志理解力、执行力存在差距。

3.亮点不够突出。我总感觉现在整个县亮点不多,也不够突出,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一是各乡(镇)抓了一些点,但是规模不大,品味不高,没有让人眼前一亮、有立刻看齐学习的冲动,还没有真正形成像兴国、瑞金那样高品味、高规模、有特色的点,建议有空的时候,乡镇党委书记带领相关贫困村的支部书记到瑞金、兴国去看看,启发一下思路,看看别人怎么抓示范的。二是乡镇亮点比较碎片化,内容单一、零零碎碎,没有把秀美乡村建设、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党建工作等统筹起来,形成一个能综合反映扶贫成效的亮点、示范点。三是有些乡镇变相地把致富带头人当成扶贫示范点,偏离了方向,所谓的示范点纯粹是致富带头人的家庭农场,与贫困户联系不紧密,对示范带动贫困户脱贫毫无关系。

4.作风不够深入。从县级领导到乡村干部都普遍存在对扶贫工作作风不够深入的问题。一是全县普遍存在走访式慰问式扶贫的问题,这个现象十分突出。我们开了不少会,下了不少文件,但不少干部甚至包括有些县领导,迟迟进不了状态,对贫困户的帮扶还是蜻蜓点水,基本停留在走访一次、了解一次的工作状态。二是有的县领导特别是不分管扶贫工作的县领导,对扶贫工作投入不多,习惯于办公室里听汇报,到一线开展调研、解决问题少。从上个星期在县四套班子会上的通报情况来看,县领导在扶贫工作上的带头示范作用发挥还不是很好。三是部分乡镇干部工作浮在面上,这跟乡镇党委书记抓扶贫工作思路不清晰关系重大,以为打造示范点就是做几块展板、搞几个宣传栏就可以了,没有向兴国、瑞金、吉安等先进县市看齐。四是部分单位负责同志甚至还存在思想认识偏差的问题,认为扶贫工作就是扶贫办和乡镇的事,与他们无关。这里特别强调一下,扶贫工作的实施主体包括扶贫办、各乡(镇)、人社局、农粮局、教育局、林业局、医保局、保险公司等,扶贫内容不同,实施主体也就不同,现实问题是:有些实施主体就是迟迟进不了角色,不知道如何跟进全县的扶贫工作。五是部分帮扶干部只是一般性的入户走访,简单地与群众见个面、填几张表,没有深入剖析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更没有与贫困户认真商讨帮扶对策,甚至可以说后续工作几乎为零。

所以,对我们上半年的扶贫工作要客观评估:有成效、更有问题。今年的扶贫工作还剩下不到半年的时间,这些问题务必引起高度重视,今天开这个会,目的也是为了提醒大家、督促大家,要切实纠正这些问题,对扶贫工作要再统一思想、再理清思路、再加大力度。

二、怎么认识扶贫工作?既要有压力、更要有担当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如果思想认识的问题解决不了,行动上我们就可能会与中央、省、市、县的决策部署不合拍。实施精准扶贫是落实扶贫开发重要战略思想、适应扶贫开发新形势的现实需要,各乡(镇)、各部门要从时代要求和全局高度出发,充分认识精准扶贫工作的极端重要性和现实紧迫性,切实把主要精力放到扶贫攻坚这个最大任务上来。

1.要认识到实施精准扶贫是极度重要的政治任务。今天,县乡村所有的干部都要记住这条,牢牢地把扶贫攻坚工作上升到极端重要这个层面来推进。首先,这是中央的战略部署,党中央提出了“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即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肯定包括贫困人口实现同步小康的问题。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多次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能丢了农村这一头,决不能让一个老区、苏区掉队”。在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对我省提出了“一个希望、三个着力”的要求,其中一个着力就是着力扶贫攻坚,这是党和国家的战略考虑、战略任务。省委、省政府,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慎重、果断决策,提出到20xx年实现消灭贫困县的目标。这也是在吉安召开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的一个重要会议精神。当然,因为我国人口基数大,即使到了20xx年,仍然还会有贫困户、贫困人口,因为就连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现在也还有贫困户、贫困人口。在吉安召开全省精准扶贫攻坚现场推进会时,吉安县县委书记和井冈山市市委书记分别表态要带头摘掉贫困县的帽子,强卫书记听后感慨地说,这让他感到很欣慰。所以,就我们县而言,要把扶贫工作当成一项政治任务、攻坚任务、极端重要的任务,我们要切实感受到压力,不要开了这么多会,强调了那么多次,我们有的县领导、乡镇党委书记、村书记还迟迟认识不到这个问题。说的直白一点,当前我们的乡镇党委书记就是拿出一半的时间精力来做扶贫工作都不为过。

2.要认识到实施精准扶贫是极端迫切的现实需要。我们寻乌,是全国592个扶贫重点县之一、也是全省25个扶贫重点县之一,贫困问题是寻乌最为突出的问题,目前全县仍有48500人的贫困人口,如果说20xx年我们要消除贫困,那这个任务不轻松。周泽民书记在走访了大余、上犹等县市后,发现我们寻乌的贫困程度、贫困面比别的县更深、更广,贫困发生率高达17.4%(全国为7.7%、全省为7.9%),高于全国、全省近十个百分点。这就意味着人家花一分努力,我们就必须花十分努力。再加上我们寻乌面临一个很严峻的问题,就是原来我们有柑橘产业,老百姓还能有一份稳定的收入,脱贫还可以有一个产业依靠,现在遇到柑橘黄龙病,部分群众没有了稳定的收入来源,产业转型又还在摸索过程中,即使恢复种植也还要两三年的过程,在这种情况下,有部分农户就很可能因为没有选准产业、没有找准就业机会而产生返贫现象,这是一个很严峻的现实问题。所以说,大家要认识到扶贫工作对我们来说是极端急迫的。正因为如此,周泽民书记6月份在我们寻乌调研时特别指出:“对寻乌来说,扶贫工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如果把贫困问题解决了,其他的事情就好办了,如果扶贫工作做不好,其他工作做得再好,也没有意义”。

3.要认识到实施精准扶贫是使命担当。对寻乌的干部来说,我们的责任就是振兴发展,当前振兴发展的短板就是贫困。所以说,扶贫攻坚是我们的责任义务,要拿起担当的精神来对待。根据省市的要求,今年我县要消除50%的贫困人口,要实现这个目标,我们的步伐不能不加快。要做到心中有责,心中有民,责就是振兴发展,民就是帮助老百姓脱贫,责和民统一起来就是使命担当。我们要算好时间账、任务账、进度账,精确设计扶贫攻坚目标任务,决不能拖全市、全省后腿,各乡(镇)也不能拖全县的后腿。大家一定要认识到,扶贫工作既是任务又是责任,要克服“等靠要”思想,要自我加压,确保按脱贫时序完成各项目标任务。

4.要认识到实施精准扶贫是检验干部能力水平的重要平台。精准扶贫工作要求高、难度大、任务重,是检验党员干部责任担当和能力水平的重要平台,是检验党员干部宗旨意识是否牢固的“大考场”,更是锤炼干部作风的“大熔炉”。我们的干部有没有能力和担当,有没有政治敏感性,从扶贫工作的实践中就能检验和体现出来。

三、怎么来落实扶贫工作?既要理清思路、更要增补措施

7月9日,在市委主要领导交接的全市领导干部会上,强卫书记强调,希望在新的市委书记的领导下,全市要在加快发展上迈出更大步伐,要在扶贫攻坚上取得更实效果,要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创造更多经验,要在作风建设上开创更好局面。由此可见,扶贫攻坚还将持续发力,请大家认真对待。这里我讲7个方面的具体要求:

1.工作思路要实。现在还存在思路不清晰的问题,昨天省扶贫和移民办主任章康华同志打电话给我,谈了扶贫工作思路的问题。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点:

一要有人办事。从县级层面来说,要进一步强化扶贫工作领导小组建设,在领导小组下面要设立若干个工作组,如产业扶贫小组、移民扶贫小组、医疗扶贫小组、教育扶贫小组等,每个小组要抽调专门的人员力量,同时,要优化扶贫办的干部结构,把最优秀的领导干部、一般干部调整充实到扶贫工作上来。从乡镇层面来说,要加强乡级扶贫办建设,安排最强的班子成员分管扶贫工作,配强配足扶贫专干,确保有人办事,大家一定要记住并落实这个要求。这里再次强调,各乡(镇)党委书记一定要有敏感性,否则,就缺乏领导干部基本的素质。关于乡镇扶贫办人员编制的问题,请丽萍、志林同志商量,提出具体的意见。从村级层面来说,要加强“两委”班子建设,提升两委班子抓落实的能力。全县82个扶贫村的支部书记,一定要对扶贫工作烂记于心,一定要思路清晰。如果什么都不知道,要么是村书记从来没有研究过这项工作,要么就是乡镇党委书记从来没有强调过这项工作。再次强调,如果在这项工作上还出现这种问题,乡镇党委书记和村书记都会交不了差。要发挥好各单位扶贫(三送)工作队的作用,调动好帮扶干部的工作积极性。同时,要发挥好村级合作社、扶贫互助组等经济组织的作用,形成工作合力。县农粮局的同志要去培养、扶持几个有真正意义和实际价值的合作社。去年我就交办了这事,但一年都没有什么成效,我希望今年能真正动脑筋去想一想,努力在这方面做出点成绩来。

二要有钱办事。要用好上级的钱。今年,省扶贫办进一步加大了对我县的扶持力度,将扶贫资金增加到4500万元(产业扶贫资金由原来的每年1000万增加到每年20xx万;对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开展资产收益试点,安排1000万;安排一次性帮扶资金1000万;继续安排“四个一”帮扶资金500万元),还有周书记带来各部门的扶贫资金,加起来总共有七八千万,我们要充分用好这笔资金。对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重点在扶持产业、扶持就业上下功夫,提升致富能力。对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安排1000万资金作为股金,投入到回报较高、收益稳定、资金安全的项目上,用资本回报金来补助贫困户。要用好县本级筹集的钱,县本级为做好扶贫工作,想方设法筹集资金,总共筹集了两个多亿资金用来扶贫,因为我们每个扶贫措施都要有钱。对寻乌这个贫困县来说,能筹集到这么多资金,这是非常不容易的,这些资金一定要用好,一定要用到扶贫上。要用好部门的帮扶资金,县扶贫办下发了指导性意见,每个部门都要出点帮扶的资金,请丽萍、志林同志调度好。要用好信贷资金,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对1:8信贷放大资金,要统筹好资金使用方向,按照“一村一品”的要求扶持产业发展。同时,乡镇、部门也要对接好,落实好这些帮扶资金。

三要有机制保障。建立贫困户动态管理机制,对贫困户一年一评、有进有出,形成动态长效管理的工作机制;要进一步规范奖补机制,对贫困户的扶持,要杜绝简单的发钱发物,要通过财政奖补,调动贫困户发展产业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建立利益联结机制,通过合作社、龙头企业和互助组等形式,与贫困户形成利益联结,带动贫困户脱贫。

四要有思路谋划产业。现在各个乡镇党委书记想的最多的也是这个,关于产业发展选择的原则:?要“一村一品”或是“一乡一品”,我反复跟同志们讲过,一家一户搞产业是形成不了体系、规模、效益的,没有形成规模、形成品牌,就不会有人来买;?要适销对路,市场要有需求,对拟发展的产业要进行市场调研;?要耐储藏,如果产品不耐储藏,摘下来过不了几天就变味变质,这就很糟糕。我到寻乌来有个印象特别深刻的事情,就是去年我去文峰乡杨梅村调研的时候,那里有一户农户是种枇杷的,周边其他户都种脐橙的,他的枇杷品质不错,产量也很好,但一到收获的季节就遇到麻烦了,因为天天有鸟来抢食,搞得他天天都起来赶鸟,后来他干脆把枇杷树全部砍掉了。这是个典型的独户种植且不耐储藏品种、没有经济效果的典型例子。④要有一定的技术支撑。⑤要有示范带动,最好是有龙头企业带动。⑥群众积极性要高。我们要按照“一村一品”的发展思路认真谋划,这样既能够保护生态,也能够形成自己的产业规模。比如,刚才说的桂竹帽上坪村的产业,如果能够培育发展起来,不失为一个产业发展的好途径,希望扶贫办、信用联社、农行的同志能够予以支持,帮助发展这个产业,也建议曾雷、志林,包括农行、信用联社等有关部门去外地考察一下。

2.基础工作要实。现在已经是7月份了,原则上不再讲基础工作了,但如果还有基础工作不扎实的,还是要牢牢把基础工作做好做实。因为基础工作实不实,直接关系到下一步帮扶工作的成效。

一是精准识别不实的要补课。在这个问题上,有些村的老百姓还有意见,群众还在举报反映暗箱操作、优亲厚友等问题,希望所有的乡、村都高度重视起来,我这里明确两条:?坚持有案必查,有错必纠。涉及低保、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扶贫对象识别等方面群众举报的,县纪委要认真查办。?凡是查证属实、县纪委立了案的,坚持“一案双查”,同时,对村级发现问题的还要上查到乡一级,特别是要查清楚乡镇领导是不是履行了责任。因为这是涉及整个民生工作,关系到群众满意度的问题。所以,再次提醒大家,在当前形势之下,如果村干部还有在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低保户确定、贫困对象识别上搞一些小动作的想法,要趁早打消这个歪念头。这里还要明确,凡是发现不该享受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不该享受低保、不该享受扶贫资金但享受了的,按照“谁签字谁追回,谁签字谁负责”的原则办,这点请肇州同志介入调查。同时,凡是立了案的所在村,如果没有整改到位,涉农优惠政策全部暂停实施,直到整改到位后再实施。

二是精准原因不实的要补课。找准贫困对象致贫原因既是印证贫困户贫困的重要依据,也是做好帮扶的前提。各乡(镇)要在摸底核查的基础上,根据致贫原因和发展需求,科学划分贫困户类型,将其分成缺致富产业、缺就业门路、因学致贫、因病致贫、因灾致贫、生存条件恶劣、自身无发展能力和其它等8大类,进行分类建档、分类管理,做到原因精准、分类科学。

三是“六个一”不实的要补课。这是反复布置的基础工作,如果还是不落实好,就只能说明我们的乡镇党委书记工作态度有问题了。随着贫困对象再识别、再核实工作的开展,各乡(镇)贫困户相关数据也肯定发生了变化,“六个一”相关资料也要作相应的完善,特别是扶贫规划要做实做细,充分结合乡情、村情和群众的意愿,使规划有操作性,真正发挥规划的引领作用。

3.帮扶措施要实。帮扶措施上,要实行因类施策、因村施策和因户施策,提高帮扶工作的实效。

一要因类施策。就县级层面来说,将全县13890户、48500人的贫困人口,分成8大类,出台了1+n文件,即1:为扶贫攻坚实施意见,n:9个具体帮扶政策措施。这几个文件,希望各个实施主体单位能够牵头落实。需要成立的相关工作小组,请各分管县领导做好牵头工作,请旺华、志林商量拿出意见。

二要因户施策。今天我们扶贫工作队的队长都来了,这里提醒大家要根据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去帮扶,但是不能大包大揽,要以奖补的措施来引导贫困户发挥主体作用。具体来说,就是我们的每一位干部下到贫困户当中去开展调查工作,按照“一户一策”的要求,这户贫困户通过哪种方式来脱贫、什么时候脱贫,逐户制定好计划,找准路子,一对一进行帮扶。

三要因村施策。产业帮扶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也就是说各乡(镇)、各村在产业选择上,有老路的可走老路,老路走不通的要探索新路子。柑橘产业能保的,要全面保住柑橘产业;黄龙病发病率高的,要推进产业转型,培育特色产业,发展一村一品。在这个问题上,县委组织部、党校和扶贫办要尽快制定计划,对村“两委”干部进行专题培训,把精准扶贫工作的各项要点传授给他们,提高村干部对村级扶贫思路谋划、工作落实的能力。

4.亮点打造要实。抓精准扶贫工作示范点,不能搞“形象工程”,而是要实实在在地抓,将示范点打造成展示工作成效的窗口和推动工作的样板。现在的情况是,亮点不是很突出,不是很实在,这里有三个方面的意见:

一要在示范上作文章。打造的点要有示范意义,要有推广、复制的价值,特别是要体现扶贫的真谛,即一看就知道是扶贫点。要以扶贫为主题,将“县有示范乡、乡有示范村、村有示范点、点有示范户”的思路贯彻下去,这是工作方法的问题,面上的工作推动固然重要,但是面上工作要是没有体现,就很难有说服力。关于扶贫示范点存在品味不高的问题,请各个乡镇认真去分析研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确保扶贫示范点打造工作快速、顺利推进。

二要在结合上作文章。我们的财力有限,要统筹起来打造示范点。比如,扶贫工作跟秀美乡村建设、农村危旧土坯房改造、党建工作等结合起来打造综合性的示范点,不要做一项工作打造一个示范点,目前还没有这个能力和财力,各乡(镇)党委书记要懂得这个方法。

三要在提升上作文章。扶贫工作要提升,要有变化。提升就是我们的示范点在全市、全县要有一定的说服力和影响力,比如吉潭镇圳下村这个点,在全市、全县就有一定的影响力,就要提升到这层面,不要今天搞这个点,明天搞哪个点,像无头苍蝇一样没有定力。

5.工作作风要实。大政方针已定,下一步的关键是抓好落实,抓好落实的关键是干部的工作作风要实。

一是县级领导要带好头。县级领导要落实好“包户、帮村、扶乡”的工作机制,一定要真扶贫、扶真贫,不能走访式慰问,要建档立卡。“包户”方面,在今天的会开了以后,请旺华、志林同志对上半年全县扶贫工作成效进行检查,其中县领导层面,县委及人大、政府、政协班子成员各抽查两个,采用抓阄的方式抽查,督查后要进行点对点通报;“帮村”方面,就是因类施策要帮扶对接好,即这个村要发展什么产业,要进行论证;“扶乡”方面,就是这个乡的扶贫工作,怎么样来规划,抓什么重点,示范点在哪里,县领导要去帮扶。

二是乡镇部门要全力抓。重点是要落实好文件精神,乡镇党委书记回去后,对县委、县政府下发的扶贫工作1+n文件,一定要逐一学习对照,认真研究如何具体落实的问题。要真正落实“书记工程”,对扶贫工作,乡镇党委书记要亲自带头研究好、培训好、落实好,乡镇党政班子成员要齐头跟进、协调配合。

三是帮扶干部要扎下根。汪洋副指出,“如果说精准帮扶是滴灌的话,帮扶干部就是滴灌的管道”。干部结对帮扶是将各项扶贫政策落到实处的关键,必须始终以“三送”工作、96333服务群众信息平台为抓手,推进扶贫工作。这里特别强调,组织部、村建办的同志要有主动性,切实加强“三送”工作的调度,统筹推进扶贫工作,

6.考核奖惩要实。要发挥好考核评价的“指挥棒”作用,进一步完善扶贫攻坚工作考核评价办法,建立以实绩考评为导向的激励和约束机制。

一要突出结果考核。结果考核就是年底一定要实现50%的贫困人口脱贫,这是我们考核的目标。我们的考核方案已经下发了,考核目标就是脱贫目标,要实现“一升一降”目标以及提升老百姓的满意度,用数据和群众满意度测评来认定扶贫成果。

二要注重过程考核。认真落实每月一通报,每半年一检查的制度,对县四套班子进行点对点通报,对乡镇、单位进行公开通报。同时,要充分发挥人大、政协的监督作用,加强对扶贫工作的视察调研,切实做到发现问题,总结经验,推动工作,确保精准扶贫工作稳步扎实推进。

三要重视结果运用。树立在扶贫一线发现干部、锻炼干部、培养和选拔干部的用人导向,请组织部加强对干部的日常了解和掌握,各个乡镇推荐几名在上半年扶贫工作比较扎实,比较给力的科级干部、一般干部,同时,请组织部跟乡镇商议,建立一个扶贫工作干部的数据库,并建立档案,把它作为干部基层履职经历和优先提拔任用的重要参考。

同志们,做好新阶段扶贫攻坚工作任务艰巨、使命光荣。我们务必要深入贯彻中央、省市的战略部署,坚定信心,强力推进,坚决打赢精准扶贫工作攻坚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