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第1篇(全文1711字)
--开篇--
一叶扁舟,载着百越先民,沿着西江、北江顺流而下,来到东平河畔,繁衍生息。往来的舟船,引来八方商贾云集。佛山禅城,逐渐崛起为四大名镇之一,古灶圣火不息,英雄辈出不穷。我们的先人,因了“敢为人先”的胆识和气魄,一个荣耀千年的商贸名城得以熠熠闪耀在岭南大地。
弹指一挥间,佛山禅城跨入了新的岁月,人们脸上无不洋溢着解放的光辉。一切也在悄然变化。一天,人们新鲜地发现,街道上多了公交车陌生的身影。国营公交时代无疑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极大的便利。禅城公交也在历史的风霜雨雪中默默发展前行。1996年,承包制的推行将人们带入了初时的惊喜以及后来的失望。20xx年,新一轮的私营化浪潮亦曾把人们托向兴奋的波峰,然而,渐渐地,人们感觉到掉入谷底的丝丝寒意。禅城公交,你该往何处去?
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态度决定高度--
随着改革进程的逐步深入,我国以往的公交体制问题也开始日益浮现,远远不能满足老百姓出行的需要。禅城公交发展的困局亦是如此:前期的改革因不能以“公益”为核心、以“服务”为目的、以“可持续发展”为手段,其“趋利性”的特征必将带来许许多多的问题, 如分担率低下、线路不合理、候车时间长、服务质量差、票价高、飞站多等等,统而言之,便是在定位、管理、公益、营运四大方面出现了弊端。
发展是硬道理,但硬发展没道理。发展的核心,是要拥有科学的态度,唯有如此,才能创新发展观念、开拓发展思路、破解发展难题。面对发展的困境,改革迫在眉睫,改革势在必行。我们看到,佛山市委市政府、禅城区委区政府决策层为了深化公交改革,为了迎接广佛同城新趋势的到来,站到了前所未有的新高度,“深刻审视所处环境变化,深刻分析优势与不足,深刻反思思想精神状态”,秉持新思想、新思维、新方法,决定对以往的公交发展模式进行全面大改革,以佛山市中心区域--地域面积153.69平方公里、常住人口80.08万的禅城区为试点,实施全国首创的“交通共同体”管理运营模式,迎接“新时代公交”的到来。
正可谓,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思路决定出路--
我们说,思想有多远,行程就有多远。
公共交通共同体,英文叫transport community,简称TC。这套全新的管理运营模式的诞生,充分展现了禅城区委区政府决策层在面对压力与荣誉、困境与责任、机遇和挑战时所拥有的眼光、魄力和胆识,也全面凝聚了禅城区交通局领导实施发展战略、落实发展战术、制定发展措施所饱含的激情、力度和速度。
TC模式是新思路,也是新出路,更是制高点,其起因也许是偶然的,但因其浓缩了世界发达国家成功经验的内核,具备国际与禅城接轨的要素,加之敢于“先行先试”的禅城人将其结合实际进行本土化改良、丰富和完善,因此,其在禅城的率先培植、开花与结果无疑是必然的。
TC模式的核心是票运分离,其方法是国际化、标准化的契约式管理,由政府购买服务。
TC模式由政府行政层、公交管理层和企业运营层三个层次组成, 行政层负责制定政策、购买服务,管理层负责收取票款、监督服务、核定费用、调整线路等,运营层则按合同进行优质服务。简言之便是,政府主导、专业管理、市场参与,各司其职,各显其能、各负其责。
TC,犹如一只浴火的凤凰,终将完成一次伟大而辉煌的涅盘。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格局决定结局--
古人有云:“身心安处为吾土,岂限洛阳与长安。”
安心,方可安家;家安,则天下安,而提供日益便捷、日趋公益化的出行方式,无疑是真正利民的善举。
TC模式使禅城公共交通步入了一个崭新的格局。正如禅城区交通局局长徐航所言:“TC就像是一副药,它不仅治标,更加治本。”
新格局必然出现新局面。TC模式,因其“以人为本、服务社会”的目标特征,为禅城交通人深刻领会、执着践行。施行半年来,变化喜人,如客流量明显增加、IC卡使用率大幅提升、投诉大为减少、运营企业收入得以保障,整个禅城公交面貌焕然一新。
TC改革是一个新传奇,更是一个大创意,她卓尔不群的成就是新时代禅城交通人对“传奇古镇 创意禅城”之内涵最好的诠释。
然而,禅城交通人在改革初见成效面前并未驻足,他们想的更多,想的更远,想的更深,如何最终达到市民、企业、政府三方互赢的结局,如何全面实现“新公交、新体制、新服务、新形象”目标,如何预防和解决今后可能出现的新问题,一切的一切,都在激励着他们在深化改革的大路上继续前行。
踏歌行,人未停。
--展望--
生命流转,无法驻足,既然选择了前方,就要风雨无阻。 TC发展的终极目标就是为民、利民、惠民。
始终用世界的眼光谋划未来,喝“头啖汤”,行“TC路”,这就是禅城人。
我们彷佛看到,未来TC模式多位一体、成熟而丰富的面貌:公交车、轨道交通、出租车、渡轮、索道等各种交通方式无缝连接,换乘便利,价格实惠、乘坐舒适、服务完善……
我们彷佛看到,在“一城人文典故,千年魅力商埠”的佛山禅城,在四通八达的公共交通体系中,东南西北遍布生命的悠扬,春夏秋冬充满幸福的欢畅。
让我们与TC同行,行者无疆!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第2篇(全文1747字)
主题
通过拍摄制作本专题片,展示X市各支行党支部在中国共产党党委的领导下,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按照20xx、20xx、20xx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结合实际,大力发展农村普惠金融,全面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和政策宣传引导工作、支持农业现代化建设所取得的质效案例。从各个角度、各个方面立体展示X市金融行业各支行的优秀党员良好风貌与所取得的成绩,展示深受本政策服务的地方人民的思想和生活的改善,以及当地人民与当地分行党员的鱼水情深。
基本理念
节目应遵循新闻和传播规律,重在宣传当地分行对上级党委政策执行后所取得的工作成果;分行党员的优良言行与感人事迹以及在当地百姓的口碑,增强节目的亲和力和传播效果。
通过我们的节目,使广大的支行党员,了解本金融体系的发展现状,了解当地百姓获益的生存情况,展望中国共产党领导下金融行业的发展与未来,从而使各分行的党员观看本专题片后能品位、解读,并且增强日后的工作信心以及产生职业幸福感。
节目定位
节目的主体形态为新闻专题片。把以及发生的事和人作为节目的主体,从效果上讲是最佳的,最为生动、最容易引起共鸣。以几个代表性的支行的党员人物和所关联的群体人物以及围绕人物发生的事件为主要对象,作为我们描述的主体内容。
这样,从某种意义上说,展示这事件发展的起承转合,是叙述事件的真正目的,故事是一种包装和策略,我们所要宣传的理念在它的背后。只有这样,通过具体的案例的述说,才能体现出在坚定执行党的相关政策的代表性党员人物背后所蕴含的时代特征和政策内涵。
节目时长
专题片的时间长度为20分钟。
这是一个能基本完整、全面地叙述人物故事与有关政策背景、刻划细节,充分表现出地方分行的党员先行的成果。
这一时长也有利于段落划分的节目兴奋点的设置。比如可以把20分钟的节目内容大致划分成3至4小节,每小节均具备相对完整的表现内容,有自身的兴奋点和高潮点。
表现手法
本系列专题片的表现手法以跟踪纪实采访拍摄为主,辅之以对相关政策理论资料的解读。
总体要求
直白、平实、不矫饰;同时,尽量展现出在推行政策的过程中,支行党员所遇到的困难以及最后惠及于民的成果,案例故事里的矛盾冲突要生动、有一定深度。
具体要求
A.纪实拍摄
以访谈中对话再现为主,相应的补充拍摄具有情节性、故事性的段落,捕捉能体现党员人物风貌的细节。
B.结 构
尽量保留完整统一的时空关系,这样才可以出气氛、出现场。同时,要注意节奏轻重缓急的处理,避免均是党员夸夸其谈的沉闷场面。
每部片子最好具备几个兴奋点,在剪辑时合理地设计这些兴奋点在全片的布局,以激发观众的观赏兴趣。
C.采 访
设法将采访安排在特定的情景和状态之中,以保证新闻专题片的优秀案例得到良好的再现。
D.解 说 词
解说词要凝练,宁缺勿滥;语言尽量平实、直白、客观。要针对画面,具有较强的指向性,避免解说、画面两张皮。
E.倾 向 性
本系列专题片要体现主流色彩,要通过合理的选材、采访、剪辑,表现一个主流的、向上的、现代的地方支行风貌。
F.广 泛 性
尽量做到覆盖面广、内容丰富,涉足行业具体工作、乡村建设、村民生活等,表现金融政策惠及于民的优良党性。
制作流程
选题通过后再进行拍摄、剪辑。
拍摄时间基本为3天,剪辑时间基本为7天。
案例:
X市支行:金融服务示范村
X市市金融服务示范村建设工作,《金融时报》加编者按给予了高度评价,同时得到了福州中支宋副行长的批示肯定和表扬。
X市市支行深化金融服务示范村建设,打通农村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得到X市市委书记及福州中支两位行领导批示表扬,
X市市支行在全省首推家庭农场贷款,促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同时探索林权抵押贷款、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贷款,为X市中支行文(南银综[20xx]150号)推介。
【人 物】
相关的党员----分行办事员和分行负责人
收益的家庭农场主--当地农民
【主 题】
通过对这样富有活力与工作热情的分行党员办事员、分行负责人以及具体受惠的村民的采访,体现出党员的工作热情以及新时代下的创意想法。还体现了分行的党员善于结合现实状况,具体困难具体解决,通过不断的努力提高自身的服务,并且还创造出了一个神奇:“服务到最后一公里”。这种神奇其实具有典型性和特殊性。从侧面反映了X市农村由于金融环境的改善使得老百姓有越来越多的机会能贷到款,为当地的农业经济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也反映正是这种环境的改变使得当地的农民改变了陈旧的金融观念。更重要的是,这个具有优秀成果的案例对其他分行的党员工作者们起到鼓舞人心的作用,从而提高了工作的热情。
【意 义】
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能很好展示当代南平地方金融行业党员的精神风貌以及新形势新政策之形象所取得的成果。
【拍摄手法】
必要的采访加上对相关文字资料的解读。同期录音。
脚 本
脚本包括解说词、同期声词和字幕三部分。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第3篇(全文3031字)
电视专题片是时态(现在时或过去时)的纪实,以社会、生活、工作中的某一领域或某一方面为主题素材,进行集中的、深入的报道。地市级电视台,围绕地域特色办栏目,有大量鲜活的题材供媒体选择,作为电视记者,在做电视专题片的过程中如何进行选题与策划,笔者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好选题离不开好记者
好的选题背后必须有优秀的电视记者,电视专题片是对事实的追踪,它是实践沉积的成果,也是历史的影像见证。从事电视宣传工作,每一次采访所接触的都是新课题,每一次采访都会有不同的体验和感受。做一部电视专题片,需要我们在创作过程中不断接受新的人物、新的事件。那么,如何能在众多的新闻信息中确定成功的选题、创作出优秀的电视作品呢·一名优秀的电视记者,在面对一个新选题时,首先会以他特有的新闻敏感确定这个选题一定要体现电视专题片的特点,它究竟会带来什么样的社会效应,它的新闻价值有多大,它的审美价值有多高。要看能否给电视观众提供新鲜的信息,是否具有典型意义,是不是社会普遍存在、群众关心关注并具有打动电视观众兴奋点的情节和细节;是否有人情味,是否有故事性;同时也要考虑到人物或事件的形象是否有利于拍摄,作出是否具有电视美感的判断。同时,一个好记者更要有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精神。在确定好选题之后,作为一名优秀的记者,还应该对所确定的选题进行深度挖掘,找出选题中的闪光点,就像矿工挖矿一样要独具慧眼,这样才能在普普通通的矿中采出有价值的石头,这样才能做出让老百姓喜闻乐见的好专题片。
20xx年,被誉为“中原粮仓”的驻马店市发生洪灾,为了报道在特大洪涝灾害面前各级党委政府与天中儿女同洪涝抗争的那种众志成城、团结一致的场面,驻马店电视台专题部的记者不畏险阻,在洪水里泡了6天,拍下了很多感人的画面,回台后又加班加点抓紧制作,创作出3集题为《洪汝河畔抗天歌》的大型专题片,并在省内获得奖项。
要彰显时代精神,反映时代主题
电视专题片记者要主动作为,把弘扬社会主旋律,构建和谐社会的时代精神,渗透到电视专题片的创作中。电视记者是一名社会活动家,要注意多了解、多观察,要从身边发现能彰显时代精神的选题。地市级电视台由于上承城市、下接农村,记者们经常接触到大量鲜活的题材,在进行电视专题片的选题时,记者要利用自己的新闻敏感,发挥自身的优势,从社会的最基层捕捉具有新闻价值的人物和事件,以此作为电视专题片创作选材的切入点,在貌似平常的细节和司空见惯的事物里独具慧眼,通过拍摄这些最基层的人和他们的生活状态,展现他们的经历和命运,记录他们的心态,以此来揭示时代精神,辉映时代发展的主题。驻马店电视台创作的电视新闻专题片《谎言背后的感恩之旅》,讲述的是驻马店市遂平县文城乡73岁农民李国新,在平顶山鲁山县江河机械厂修鞋资助贫困学生上学的故事。记者在做这个片子时反复思考,考虑到在当前构建和谐社会的大背景下,决定从李国新老人这一小人物的大爱胸襟入手,折射出时代精神,提升河南人的形象,最后策划选题以“感恩”为主题,最终创作完成后获得了中国广播电视界大奖。
如今在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中,更需要从基层中选出一些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平民典型”,创作出一批形象生动、鲜活感人的电视专题片,以此弘扬主旋律。
要俯下身子,从普通群众身边选题
宣传的“三贴近”原则,就是要求电视记者在进行宣传报道时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而电视专题片的宣传在题材的取舍上也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把选题放在了普通人群上,放在了老百姓身上,在制作专题片时充分体现了“平民视角”和“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用平民的视角,说百姓听懂的话,讲百姓当中的人,写百姓身边的事,讲述发生在他们身上的酸甜苦辣、悲欢离合的故事,反映百姓情感需求,弘扬百姓当中的大爱、善良和正气,让广大电视观众受到强烈的视觉冲击,受到一次心灵洗礼,体现出社会的公平和正义、人间的真善与美丑。近年来,驻马店电视台策划制作了一批反映普通人群酸甜苦辣故事的专题片,产生了很大的反响。这些人中有《扫帚人生》中的清洁工尹爱平;《挚爱》中奉献爱心的女税官徐秋玲;带领群众修路治河的女村委主任;《山魂》中扎根山区默默奉献的确山任店镇教师赵明礼;放弃优越条件而扎根乡村的大学生村官;《美丽的心灵》中家境贫困却怀着一颗大爱前往汶川地震灾区义务支教的蒋国兰等。这些电视专题片都是以平民化视角的选题,体现人文关怀,从小事件当中反映出社会的真善美,真正成为群众喜闻乐见的电视节目。表现普通人群的生活、思想追求和精神,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成为电视专题片创作永恒的主题。驻马店电视台曾经获得河南省广播电视新闻奖的社教专题片《上海人落户到俺家》,讲述了一位从上海特意来到驻马店市农村安度晚年的上海市退休职工与驻马店市一对农民夫妇之间的那种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感人故事。我台记者在得知这一消息时,以他本身的新闻敏感认识到这一选题的特殊新闻价值,在一年多时间里跟踪拍摄,记录了这一家人的生活片段,讲述了河南护工和上海老人之间那感人至深的真情故事,从而提升了河南人的形象,使电视专题片真正发挥了模范带头作用。
要揣摩观众心理,注重细节,关注热门话题
电视专题片要求以声画对位为主、以解说词和同期采访为主,把创作者的主观思想贯穿于节目中。在进行选题过程中,要紧跟形势,揣摩观众心理,中央电视台在高考前期制作出的一系列“高考选题”,内容虽然单一,但形式多种多样,如《心理学家谈高考技巧》、《北京四中应考经验谈》等都是揣摩了观众心理,经过深思熟虑后确定的最佳选题。正是这种有强烈轰动效应的选题拉来了成千上万的观众,使它的收视率成倍增加。电视专题片记者进行一个新的选题时,还要关注一些热门话题,这些热门话题都是和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这样的选题做出的电视专题片,有强烈的服务性,言之有物、货真价实,不会让观众感到在电视机前虚度了光阴。
细节决定成败,在电视专题片前期策划过程中,重视决定着作品的成败和收视效果的细节。细节虽小,作用不小。电视专题片记者一定要以独特的新闻敏感,在创作电视专题片的前期策划过程中,考虑选题中有没有好细节,以此来刻画人物性格,烘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营造气氛意境,升华主题,达到震撼电视受众的目的。
确定过的选题要进行精密严谨的策划
一部好的电视专题片,在确定好选题后,还要对选题进行周密的策划,制订出翔实的报道计划。一是要进行前期采访。采访之前要占有第一手资料,对采访的事件和人物进行熟悉,然后找出自己需要的主题进行细细体会。二是要确定采访对象。采访对象离不开鲜活的人物,要与被采访的人物进行交流,慢慢熟悉,从采访对象身上找出最动人的闪光点。三是要列出初步的采访提纲。在拟定采访提纲时,要做到通盘考虑解说词的撰写、同期声混声的运用、画面的拍摄以及后期的制作等方面。四是要考虑到采访可能遇到的一些困难或突发情况等,如果采访进行不下去该如何处置等问题。在策划《谎言背后的感恩之旅》这部新闻专题片时,编导对这一确定后的选题进行了很好的策划。由于片中的主人公李国新老人在平顶山鲁山县修鞋寻亲,义务助学,所以在策划采访时,记者围绕彰显时代主旋律的感恩这一主题,从对李国新的老家亲戚采访入手,而后到鲁山县异地采访。老人的生活场景、衣食住行、修鞋铺、知情邻居、被资助的学生、学生上学的学校、学校的知情老师、被采访对象所表达的内容等方面都列出了采访提纲,甚至老人的语言表达能力、采访期间的天气变化以及如何拉近老人与记者的距离、从资金上帮助老人等等,都一一列入采访计划。最终,这一精细的策划,在后期的采访过程中,得到了一一印证,在短短三天的采访拍摄中,成功塑造了李国新老人的可亲形象,展现了在他身上发生的传奇故事。作品完成后,向广大观众讲述的那一段段荡气回肠的真情佳话,不仅彰显了理性的人文关怀,而且让人们观之感动、闻之动容。
电视专题片的创作是一个系统的复杂工程。电视专题片的选题与策划更是创作过程中最关键的一步,需要电视记者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站在时代的前沿,不断完善更新新闻观念,确定好的选题,从而创作出更多更好的电视作品,更好地服务人民群众。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第4篇(全文3097字)
这是一片文明的土地,“经始灵台”,《诗经》记录了它灿烂的文化,留芳后世。
这是一片古老的土地,文王伐密,《史记》记载了它光辉的历史,炳照史册。
这里山清水秀,古迹名胜,不胜枚举;这里人杰地灵,贤能之士,数不胜数。
这就是地处陕、甘接壤世界的历史文化名城--灵台。 沿泾灵公路驱车南下,映入眼帘的是离山如缎,溪河似练。灵台一中背靠离山之绵延,面临溪河之浩荡。高耸入云的楼房、宽阔平坦的大道与周围的青山、绿水交相辉映,既蕴藉着古朴典雅的学府风范,又洋溢着青春活力的名校气息。
(一)风风雨雨六十年
尚德启智,造福桑梓,白云苍狗。一九四零年,中华大地烽烟四起。民族兴亡,匹夫有责,兴学育人,时势所迫。从北平华北大学毕业的灵台人张国栋先生怀着造福子孙之雄心,振兴民族之壮志,与诸多仁人志士创办了甘肃省立灵台初级中学(灵台一中前身)。张国栋校长克服困难,历尽艰辛,为灵台教育事业书写了光辉灿烂的一页。
几经磨难,曲折前行。灵台一中继续发展。上个世纪六十年代,1963年、1964年、1965年灵台一中连续三年高考
成绩突出,有57人被高校录取,成绩的背后饱含了全体师生的智慧与汗水。他们为灵台教育事业又书写了辉煌的一页。
步履匆匆,岁月如歌。灵台一中不断进步。二十一世纪的灵台一中,已是一所拥有二百多名教师,50个教学班,3000多名学生的市级示范性高中、市级重点中学。锐意进取,豪情满怀,灵台一中将继续为全县教育事业书写浓墨重彩的华章。有过白手起家的艰难,有过美名远扬的辉煌,有过栉风沐雨的历炼,有着光辉灿烂的今天。六十七年,灵台一中从步履蹒跚到步伐稳健,再到昂首阔步,现在已经以一个全新的面目呈现在世人面前。
(二)谋求发展搞搬迁
这是一个日新月异的时代,这是一个高歌猛进的时代。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社会稳定,经济繁荣。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已形成共识,科教兴国战略已明确提出。新时代,新要求,灵台一中必须做出选择。20xx年,校园仅有二十几亩,设备仅有三栋楼房,这既不符合县级重点中学办学的要求,也不适应全市大办教育的形势。灵台一中不能作茧自缚,不能固步自封 。群策群力订宏图,同心同德求发展。县上主要领导深入调研,英明决策,决定扩建灵台一中。从20xx年到20xx年的三年时间,灵台一中抢抓机遇,扩大办学规模,
占地面积已达到45亩,新建了宽敞明亮的2号教学楼,设备齐全的学生公寓楼,绿化、硬化、美化了校园。20xx年8月灵台一中在全市率先过渡为独立高中,随之被确定为市级示范性高中。这期间,王耀东、马学军等市上领导多次来一中检查改扩建工作。“风物长宜放眼亮”,为适应新形势教育发展的需要,灵台县党政领导雄才伟略,高瞻远瞩,决定新建搬迁灵台一中。 20xx年4月25日,城南高中建设工程奠基仪式隆重举行。历时仅一年四个月,一个占地130亩、投资3700万元,规模宏大、规格高档、设施齐备、功能齐全的新学校已于20xx年8月正式投入使用。“聚一流资金、集一流教师、创一流管理、造一流学校、育一流人才”的理想已逐步实现,为争取五年内创建省级示范性高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溪河有声抒深情,灵台巍峨铭党恩。
灵台一中能够实现按期搬迁,正是“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具体体现。多年来,省、市、县各级领导大力支持,悉心关怀。灵台一中不会忘记,20xx年11月,县委书记毛文平、县长苏克俭亲临工地,视察工程建设情况。灵台一中也不会忘记,20xx年5月,县委书记苏克俭、县长吕鹏举走进教室,视查教学工作,慰问全体师生。白雪皑皑,工地上有他们坚实的脚印;赤日炎炎,校园里有他们忙碌的身影。灵台人民也不会忘记上海范氏集团总裁范臻出巨资成立范臻奖学金和助学金,惠及一中学子的行为。
(三)以人为本抓管理
20xx年3月,张士才同志在国旗下发表《让校园充满爱》的演讲,热情洋溢,饱含爱心。会场传来阵阵热烈的掌声。从此,坚持“以人为本”,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为学生的终生发展奠基”的德育教育拉开了序幕。
坚持因材施教,突出目标育人。
新一届班子成员研究各年级学生的年龄差异和个性特点,确立了各年级的德育目标,高一级突出“树立科学的人生观”,加强心理素质教育;高二级突出“法制在我心中”,加强法规法纪教育;高三级突出“一切为了祖国”,加强前途理想教育。
提倡生命教育,突出活动育人。
“中华儿女多奇志,不爱红装爱武装。”新生入学前进行为期一周的军训,场面壮观,收效明显。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学校多次邀请校友给学生做报告。李拴科的娓娓道来,冯忠科的谆谆教诲,杨双红的鞭策激励,郭文霞的现身说法,使一中学生眼界大开,感触良深。他们是指路的明灯,引领学生朝着良性轨道健康成长。
“事实胜于雄辩。”法制讲座春风化雨,润物无声。法制副校长和德育辅导员分析的一个个触目惊心的案例,讲述的一件件振聋发聩的故事,让学生心灵震撼。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每周一次的国旗下讲话,提倡真善美,贬抑假恶丑,净化了学生的心灵。
建设和谐校园,突出文化育人。
多年来,灵台一中在文化阵地建设方面顺应时代,推陈出新,费尽心血,要求师生举止文明,力求教室窗明几净,力争创设师生身心愉悦的育人环境;在楼道张贴名人字画,用以陶冶学生情操;在广场建造音乐喷泉,缓解学生紧张情绪,减轻学习压力;一年一次的书法、绘画、奇石、根雕展览,提升了学生文化品位和思想品位;大力开展读书活动,增加学生文化素养;不定期举办各种艺术沙龙活动:唇枪舌剑的辩论赛、热情洋溢的演讲比赛、抑扬顿挫的诗歌朗诵、自由奔放的卡拉OK大奖赛,既丰富了校园生活,又张扬了学生个性。
20xx年2月,我校编导的大型舞蹈《献血情》被教育部选送赴深圳参加全国第二届中小学生艺术展演,并获二等奖,取得了轰动效应。
坚持每年举办好元旦期间的文艺节、五一期间的科技节、十一期间的体育节。全校师生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活动内容丰富,异彩纷呈。
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灵台一中创办的校报、校刊、社刊,以展示学校风采,提升教育理念,活跃校园文化,发展兴趣特长为宗旨,影响广大,均被中国语文报刊协会评为校园报刊一等奖。立足本校,联系实际,由校长张士才主编的
《读书〃作文〃做人》和《二十四孝故事》两本校本读物,受到全校师生的青睐,也赢得了校外人士的好评。
目前灵台一中已经营造了一种文明、健康、高雅的校园环境,形成了蓬勃向上、催人奋进的文化氛围。
(四)加快改革上质量
更新理念,改革制度,是新一届领导的共识。从20xx年暑假开始,学校开始推行校长任期目标责任制、教职工聘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充分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和主动性。20xx年5月27日,灵台一中一届一次教代会在嘹亮的国歌声中隆重开幕,标志着一中民主化管理达到了一个全新的层次。同时还修订完善了《灵台一中教职工聘任办法》等二十多项制度,使学校管理向精细、全面、科学迈进了一大步。
科学地管理,造就了一大批优秀的教师。这里有师德高尚、勤奋踏实,教艺精湛的全国优秀教师4人;有经验丰富,对工作精益求精的省园丁奖获得者10人;有兢兢业业,满怀激情与爱心的甘肃省优秀教师3人。
辛勤地耕耘,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学生。杨双红、郭文霞、王蓓……他们均以优异的成绩实现了自己的理想,为学校争了光,为灵台添了彩。艰辛之旅沐甘霖,风雨之后见彩虹。一个个荣誉接踵而至:学校被评为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甘肃省交通安全文明学校、平凉市高考先进单位、平
凉市普通高校(中专)招生考试优秀考点、灵台县文明标兵单位、灵台县高考质量先进单位,灵台县诚信单位……
为盘活用人机制、优化教育资源,学校积极实行“三项工程”,即继续教育工程、名师锻造工程和青年成才工程。出台了《灵台一中青年教师培养办法》,连续四年培养青年教师260多人次。并多次举办青年教师赛教活动,卓有成效。
勇于探索,大胆实践,走教研兴校的新路子。学校被确定为国家《传统文化与语文教学》实验项目校。
“老牛自知夕阳晚,不待扬鞭自奋蹄”,老年教师老当益壮,勤耕不辍;“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中年教师勇挑重担,乐于奉献;“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青年教师意气奋发,热情澎湃。天未明,你们已经伏案疾书;夜已深,你们仍然步履匆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你们是灵台一中的精英,你们是灵台一中的脊梁。
“人梯巧搭攀登路,心血勤浇栋梁才。”连续几年,灵台一中的高考是上楼梯吃甘蔗步步高、节节甜。20xx年二本以上上线178人,20xx年二本以上上线214人,20xx年二本以上上线253人。灵台一中又进入了一个“黄金时段”。多少饱学之士,朝气蓬勃,他们的人生从这里起航,驶向五湖四海;多少栋梁之才,意气奋发,他们的理想从这儿放飞,翱翔天南地北。
回首过去,沧海桑田,灵台一中桃李芬芳。
放眼现在,国泰民安,灵台一中灿烂辉煌。
展望未来,形势喜人,灵台一中豪情万丈。
这是一片神奇的土地,精神之花姹紫嫣红,永开不败;这是一片希望的土地,栋梁之才茁壮成长,层出不穷。
电视专题片解说词第5篇(全文3164字)
张家界,地处湘西北,位于武陵山脉腹地,澧水中上游,辖永定区、武陵源区、慈利县和桑植县,总面积951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165万,其中,以土家族为主的少数民族占总人口的77%。
张家界因奇山得名,因旅游立市。建市二十二年来,张家界市各族儿女乘着改革开放的春风,用勤劳和智慧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拥政爱民,拥军优属,在双拥创建工作中,更是用热忱和真情谱写了一曲曲令人感动的双拥之歌。
第一章:红色热土 世代传承
张家界,是一片红色的土地,贺龙元帅的故乡。1935年,任(读二声)弼时、贺龙、关向应、王震、肖克率领红二、六军团,在这里建立了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带领老区人民打土豪,分田地,与敌人展开浴血奋战。同年11月,红二、六军团实施战略转移,强渡澧水,开始了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传唱至今的桑植民歌《马桑树儿搭灯台》、《门前挂盏灯》就再现了老区人民当年送别红军依依难舍的真情。 七十多年过去,勤奋朴实,坚韧不拔,敢为人先的张家界人民没有忘记历史。张家界历届市委、政府领导更是将光荣的革命传统发扬光大,将双拥工作作为一项事关全局的战略任务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和武装建设的总体规划。建立健全双拥组织与服务体系,形成了从地方到部队,从协调机构到成员单位,从领导到基层的双拥工作网络。新一任市委书记胡伯俊,市委副书记、市长赵小明以身作则,亲历亲为,带头参加议军会议、军地联系会议,带头参加军事日活动,带头走访慰问部队,带头为部队办实事、解难题,督促落实各项优抚政策。张家界军分区首长经常深入基层检查落实拥政爱民工作情况,要求部队积极参加地方经济建设,为地方经济发展保驾护航。
作为地方和部队联系的桥梁和纽带,张家界市双拥办在各级政府和部队的支持下,配备了专职工作人员,安排了专门的办公场所,落实了专项预算经费,有效地促进了全市双拥工作的顺利开展。
第二章:六位一体 共筑长城
军民共建,筑牢长城。为使双拥意识深深地扎根于全市人民心中,张家界市党政军创造性地开展了爱国拥军进基地、进单位、进学校、进景区、进社区、进家庭的六位一体国防教育。地方政府每年投入近千万元资金支持部队建设,修建营房,添置设备,高标准建设国防教育基地;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每年都要组织开展国防教育,参加军事活动,进行实弹射击;各级各类学校开设了国防教育课程,并适时组织军事训练,从小培养他们的国防意识、忧患意识;在景区和旅游接待窗口,都悬挂了军人优待醒目标志,并对前来参观考察的军人一律实行免票;仅武陵源,每年的免票金额就达500万元,张家界国家森林公园还在当年红军经过的地方修建了红军路。各大社区开辟了国防教育知识宣传专栏,并配合每年征兵工作进行专题宣传,全市还先后开展了双拥模范家庭和“十佳”复员退伍军人评选活动。
20xx年,为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全市成功地举办了“祖国好·家乡美·国防情”大型歌咏比赛和演讲比赛。活动历时三个月,近万人参加,市委书记胡伯俊、市长赵小明带头参加比赛。比赛通过电视现场录播和直播,在全市迅速掀起爱祖国、爱家乡、爱部队的热潮。今年8月1日,又成功举办了“军民团结一家亲”大型双拥晚会。
丰富多彩的文艺演出,醒目的双拥宣传广告牌,报刊、电视、网络《国防时空》专栏的开设和六位一体的宣传教育载体,为全市双拥创建工作营造了浓厚的氛围,也筑牢了全市人民拥军爱国的心里长城。
第三章: 拥军优属 真情无限张家界市委、市政府一直注重对转业干部、退伍士兵、军队离退休干部和随军家属的安置和优抚,每年的转退军人安置会议,市主要领导都要亲自到会,提出具体要求,同时出台了《张家界市军转团职干部安置暂行办法》。为让现役军人安心守卫边疆,保家卫国,全市统筹解决了他们的优待金,其中武陵源区每年人平发放1500元,永定区1100元。
为了让优抚对象过上幸福、安定的生活,20xx年以来,全市先后为120户无房或危房的老复员退伍军人家庭修建了新的住房。每年的八·一、春节前夕,市五大家领导都要组成慰问组,分别看望、慰问军队离退休干部、老红军、困难家属20xx年以来,共走访慰问5500人次,发放慰问金近300万元。全市还出台了《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建立了“资助参保参合、门诊医疗补助、住院医疗补助、特别医疗补助、慈善医疗补助”五位一体的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制度,15000余人得到了重点优抚,每年资助金额达690万。
全市各级党委政府注真情,办实事,重实效,全力支持部队建设。公安、检察、法院、司法等单位开展法律拥军活动,以维护军人及其家属的合法权益,法院还专设了涉军案件合议庭;工商、税务等单位积极为自主创业的复退军人及其家属服务,开设了办证绿色通道;组织、劳动、人事部门和安置办认真做好转业退伍军人及其随军家属的安置工作。
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支持和相关部门的帮助下,广大复员退伍军人退伍不褪色,自主创业,奋发图强,成为地方经济建设的生力军,脱贫致富的领头雁。
杨生泽,退伍军人,红军后代。20xx年当上桑植县龙潭坪镇毛垭村的党支部书记后,全身心投入到修建通村公路和发展村组经济。他举债修路的精神感动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市主要领导现场办公,帮助解决70万元资金;20xx年初,通往毛垭村的公路终于被打通,村里的粽叶、茶叶、水果源源不断地被运出山界,丰富的水资源也得到了有效的开发利用,村民的人均纯收入很快由800元提高到5000元。杨生泽也由此成为村民拥戴的好支书、贴心为民服务的好模范。
慈利县零溪镇河塌村党支部书记曹前贵复员后,带领全村群众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将20xx余亩荒山整理成柑桔果园,随后,自己又带头找市场,跑供销,一举打开了柑桔销售渠道。20xx年,他被授予省级科技示范户,20xx年,被评为慈利县优秀党支部书记、优秀共产党员。
第四章:拥政爱民 铸造丰碑
真心的关爱换来真情的回报。驻张家界部队官兵牢记使命,不辱使命,坚持“人民军队为人民”的宗旨,把拥政爱民工作列入重要的议事日程和工作计划,积极投身全市的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他们利用人才、技术、设备优势,积极参与地方建设,为地方经济建设、社会发展保驾护航。每逢重大节日和重要赛事活动,部队都要派出官兵治安巡逻,维护社会治安稳定,军分区、消防、武警多次完成了抗洪抢险、扑灭森林火灾等急、难、险、重工作任务,显示了部队是不可战胜的力量,践行了军人“爱人民、为人民”的英雄本色。
人们不会忘记,张家界“四路”改造期间,是消防官兵昼夜值守,用拖水车及时清洗工程车携带的泥土和路面的灰尘;人们不会忘记20xx年冬天的冰冻,全市交通中断,多处停电,地处熊壁岩的村民孤苦无依,是我们的子弟兵冒着严寒铲除积雪,疏通道路,在冰雪中鏖战三天三夜,及时地保证了村民的供水供电;人们不会忘记,20xx年夏天,全市大面积干旱,庄稼枯萎、人畜饮水困难,是我们的消防官兵,他们运来一车车清冽甘泉,及时帮助受灾群众解决了饮水困难;还有,当洪水汹涌来袭时,是我们的子弟兵第一个冲锋在前;当伤残儿童身处绝境时,是我们的武警官兵及时伸出援手;当老人生活陷入困难,是我们的消防官兵及时把温暖送到他们的家中
建设扶贫,驻张部队官兵奋勇当先。每一个团以上单位都承担了帮建一个贫困村的任务,每一名团以上干部都有一户贫困户帮扶对子,都资助一名贫困学生。在积极开展定点建设扶贫的同时,驻张家界部队每年都要组织卫生医疗、科技服务、文化宣传等各种服务队走村串户,传播现代科技文化展示知识,帮助老百姓走出大山,走出贫困。
至目前,驻张部队共筹措扶贫资金1800多万元,义务修路300多公里,资助200多名贫困学生,帮助3万多人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第五章:军民共建 鱼水情深
军民团结,军民共建,军民鱼水情谊深。
为进一步传承和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光荣传统,张家界市投入近3000万元资金,修缮了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苏维埃纪念馆和烈士陵园。贺龙故居、贺龙纪念馆和苏维埃纪念馆被列入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免费向游人开放,每年接待游客近40万;目前,又在运筹修建桑植县刘家坪红二方面军长征出发地纪念馆。
军民大合唱,军民大联欢,“祖国好、家乡美、国防情”红歌会,“军民团结一家亲”双拥晚会,将军队和人民紧紧地融合到了一起,他们心相系、手相牵、情相连。(双拥晚会捐资助学的一段现场)
双拥创建,硕果累累。20xx年,武陵源区被授予全国爱国拥军模范单位,20xx年,永定区被授予全国全民国防教育先进单位,市军供站连续多年被广州战区评为先进单位。市长赵小明,常务副市长杜芳禄,永定区委书记刘泽友被广州军区授予国防之星;退伍军人邹敬善被评为全国优秀复退军人,军队离退休干部吕唐友被民政部、总政治部评为先进个人
巍巍天门,见证着一个又一个动人的双拥故事;
悠悠澧水,诉说着一曲又一曲的军民鱼水新歌。
张家界,这片红色的热土,这座崭新的旅游城市,正在用真情演绎双拥共建的传奇,朝着世界旅游精品的目标进发,张家界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灿烂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