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的论文第1篇(全文1841字)
摘要:
目前,我国高中地理教学还存在认识不正确、学习不科学、依赖性强等问题,针对这些实际问题,笔者主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科学的学习思维和提高学习效益等措施,进而改善高中地理教学的不足之处。
关键词:学习思维 多元化 地球知识
高中地理是一门认知地球科学的重要学科,高中阶段地理课堂教学活动的进展却并不怎么顺利。通过长期的教学活动的实践以及自身多年的教学经验可以看出,学生普遍的感到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广泛、学习的难度较大。高中学生在学习地理学科时所反映出的状况非常的不理想,因此,应提出解决问题的有效的实施策略。
一、学习现状和遇到的典型问题
1、缺乏正确的认识。
在初中阶段,地理学科一直以来都因为所占的分数比例比较小而长期被学生轻视,大多学生都把地理学科看成一门不重要的学科,并且在高中的学习当中也继续漠视地理学习的重要性。思想是不重视地理学科的学习,再加上高中地理学科的知识内容难度较大,导致了学生们在地理学习中产生了抵触情绪甚至畏惧地理学科的学习。高中地理结合了理科和文科的特点,不再像初中地理只需要依靠死记硬背就能够考一个不错的分数,而是更加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2、缺乏科学的学习方法。
高中地理不再是一门纯粹的文科学科,而很多学生显然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许多学生以为只要通过不断的记忆就可以学好高中地理,这就导致了很多的学生对基础的地理知识背的滚瓜烂熟,而在考试当中却不知道该如何做题。因为高中地理对学生的逻辑能力和思维分析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会让很多的学生感觉到自身的努力没有得到与之相应的回报,进而对地理学科产生厌倦感,有的甚至会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
3、学科思维差。
高中地理是一门综合了许多学科的知识和特点的边缘性学科,学科的内容更是非常的广泛。学生在学习高中地理知识时,学生大都缺乏对问题多角度、深层次和客观的思考,对地理学科中所遇到的问题缺乏逻辑分析。
同时,在平时布置给学生们的课后作业中,学生也反映出对地理问题的思考不但不够全面、同时还缺乏深度。多个方面都展现出学生的地理学科思维能力差,不利于未来的地理学科的学习。
4、过度依赖老师。
在高中地理学习当中,因为所学的知识内容繁多同时有一定的难度,因此许多的学生都是能跟随着老师的教学节奏走来追赶课程的进度。这导致许多学生缺乏对知识内容的独立思考和相关性的联系,学生只能听老师讲一个知识点,学生就学一个知识点,最后只剩下满篇的笔记和一片空白的大脑。学生在高中地理学科中缺乏积极学习的动力,没有自主独立思考问题的精神,同时过度依赖老师导致学生的地理逻辑性不强、学科分析能力不足等问题。
二、解决教学中问题的策略
1、激发学习兴趣。
对地理的热爱才是努力学习地理知识的持续动力,而学生对地理学科的热爱首先要的到科任老师对其的认同。所以,地理老师应该给予每一个学生平等的对待,用心去教授学生知识内容并让其感受到老师的人格魅力。同时,传统式的灌输教学让学生会觉得课堂教学枯燥烦闷,没有兴趣去学习和理解地理知识,因此,采用多元化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的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老师可以结合不同的课堂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的教学方式来给予学生新鲜感,刺激学生的学习地理知识欲望。
2、培养学科思维。
在高中地理课堂教学活动中,老师要积极运用巧妙地提问鼓动学生积极思考,提升地理教学课堂的效率。在具体的地理课堂教学中,老师可以结合学生所掌握的各种信息和地理所学知识水平,引导学生思考一些有深度的问题。高中的地理学科不仅具有理科性质,同时也具有文科的特点,因此,在地理课堂中学生的学习和思考是同等重要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层层递进、不断深入的思考一个问题,能够有效的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问题分析能力,为其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打下坚实的基础。
3、提高学习效益。
高中地理学科的学习难度是比较大的,学科中存在许多的让学生无法直观就能够理解的图表、各种地理运动过程等难点。很多学生由于长期无法理解这些知识内容,逐渐积累起一种对学习地理的厌烦情绪,甚至放弃地理学科的学习。而多媒体教学能够通过各种软件很直观的向学生阐述各种各样的地理知识内容,让学生在生动形象的画面中就能够理解到复杂的地理知识。老师可以有效的利用好多媒体教学技术,让学生在短暂的课堂教学中就能够理解并记忆知识内容,极大地提升了学生学习的效率。
结束语:综上所诉,高中地理作为一门既文又理的综合学科,其本身的知识内容广泛且学习难度较大,同时具有非常强的实用性并且相对于其它学科更加有趣。地理教育工作者应当审视自身教学活动中的不足,通过符合学生自身水平的教学方法激发其学习地理学科的兴趣,培养良好的地理学科思维,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益以及课堂教学的质量。
参 考 文 献
[1] 张亚晶 .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析 [J] 赤子 ( 上中旬 )。2016.17
[2] 史晶晶 . 高中地理教学中存在的典型问题及对策探微 [J] 读与写 ( 教育教学刊 )。2016.09.
地理的论文第2篇(全文1864字)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初中;地理教学;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总结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的论文第3篇(全文1864字)
摘要: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能够有效帮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使抽象的知识变得更加形象具体,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拉近学生与地理之间的距离。本文主要针对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有效运用进行分析,希望能够有效增强学生的地理学习能力。
关键词:乡土地理 初中 地理教学 运用
初中地理主要就是让学生对自然环境以及一些人体和自然规律进行认知学习,所学的内容和实际生活有着比较密切的联系,但是由于地理学习涉及到的内容比较抽象,一些学生感觉学习起来比较困难,无法融入到地理学习中来。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一些教师在初中地理教学中融入了乡土地理的元素。所谓乡土地理也就是利用与学生实际生活相关的地理知识帮助学生理解学习内容,从而使学生能够更加轻松地进行学习。
一、结合乡土地理,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任何的学习动力都比不上对于学习内容的兴趣,要想提高学生的地理学习积极性,先要让学生对于地理学习产生兴趣。为了实现这一目的,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结合自身熟知的事物进行学习。由于自身对于乡土地理比较熟悉,所以从心理上就会对学习产生更强的自信心,加上乡土地理都是学生在实际生活当中可以真实感知到的,能够看见和感受到的事物,更会让学生产生熟悉感。所以,教师在地理教学的时候,一定要充分结合和利用乡土地理,让学生对学习产生亲切感,丰富课堂教学的内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进而有效提升地理教学效率。
比如,在学习《地势和地形》的时候,教师就可以结合乡土地理开展教学,提问“在自己家的附近都有哪些特殊的地方是小的时候最喜欢去的”。一些学生可能会说“山坡上,因为张家口的山还算是比较多的,所以家附近的小山就成了小伙伴玩乐的地方。”接着,教师可以提出问题,“为什么张家口的山比较多呢?”学生可能就想到与地理相关的丘陵地形,联系张家口的实际情况,能够感受到地形对于当地人们生活的影响。推广开去,中国还有很多其他的地区,不同的地形对于当地的人们都会产生不同的影响。这让学生对中国地形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兴趣,想要知道其他地区人们生活的地形环境是怎样的,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二、利用乡土地理,进行德育素质教育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学生会感觉学习的内容与自身的实际生活并没有太大的联系,这些地理知识和自身的生活有着遥远的距离感,因此学习的兴致并不是很高。针对这种情况,教师可以融合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讲解,让学生对家乡的人文环境、地理环境有清晰的了解,在学习与自身生活相关的内容时,能够让学生感受到家乡的风土人情。由于每个学生对于家乡都会存在着一种特殊的情感,对于家乡发生的变化也会格外关注,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激发学生的积极性。总之,以乡土地理作为学习的载体,让学生能够感受到地理学习的神奇魅力,通过一些真实事例的学习,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比如,在学习《因地制宜发展农业》的时候,教师可以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教学:北农村地区的环境以及土壤比较适合棉花、辣椒等作物的生长,所以当地的人们因地制宜地发展这些农作物的种植,取得了很好的收益,特别是在一些地区引进了五彩棉花的种植,更是使得农业种植提升了一个层次。这样的实际发展状况让学生为自己的家乡感到自豪,同时也会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进行思考和分析,为自己的家乡开发一些新的农业作物,以带动当地的农业发展,表达自身对家乡的热爱。
三、开展乡土实践,培养学生探究能力
在学习地理知识的时候,为了增强学生的实践探究能力,教师可以带领学生走出课堂,到实际生活当中去学习和感受地理知识,同时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开展调查探究,涉及到人文、地理知识方面的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结合乡土地理进行分析学习,这样不仅能够更好地理解教材中的地理知识,还能够对当地的地理环境有更清楚的了解。对当地的地理环境进行探索的同时,能够对教材的内容有更加深刻的理解,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探究能力。
比如,在学习《中国的自然资源》时,其中包括土地资源以及水资源的学习,如果根据教材进行笼统的讲解,学生理解起来就会比较抽象。为了帮助学生理解,教师可以组织开展乡土实践,对当地的土壤状况以及水利资源状况等进行实际的分析调查,即将学生分成几个小组,以小组为单位开展实践探究活动,让学生对当地的土壤、水资源进行取样调查,通过实际的学习分析总结当地的资源状况。从本土地区的资源状况着手,能够让学生认识到当前我国的自然资源状况,这样的实践活动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热情。
总而言之,在初中地理教学当中,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学习的积极性,融入乡土地理知识,让学生对熟知的事物进行分析理解,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参考文献:
[1]张君政。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J]。大连教育学院学报,2010(3)。
[2]张德海。让地理融入生活――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结合乡土地理的感受[J]。教师,2013(3)。
[3]陈雪梅。乡土地理在初中地理教学中的运用探析[J]。才智,2014(17)。
地理的论文第4篇(全文1938字)
摘 要:
生态式教学充分贯彻了新课改背景下的教育观念,符合高中地理的学科思维,对于培养学生的地理学科核心能力、弘扬人文科学精神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本文主要对构建高中地理生态式课堂的策略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高中地理 生态式课堂 构建策略
一、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生态失衡问题
生态平衡是指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与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也就是生态系统在结构和功能上的相对稳定。生态失衡是指外来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不能恢复到原有状态。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是由课堂环境、教师、学生和外部环境(包括政治、社会舆论、高考制度等)构成的。当前高中地理课堂教学的生态失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现行的考核机制的偏向高考,导致学校系统的能量流、信息流失衡,导致高中地理教师生态群自我效能感偏低;二是由于当前社会中或多或少存在“重理工而轻文”的思想,地理学科夹在文理科之间,无法成为高中学科中的主角,地位在无形中降低,外部环境的变化势必引起地理课堂这个微观生态系统的健康稳定可持续发展。三是高中地理课堂的内部生态失衡,这主要表现在课堂上教师过多以教材为中心,教法不适当,忽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个性差异。由于高中生即将面临高考,有的教师会片面追求教学效率,这样就压缩了学生成长的空间,由此带来的还有师生关系的异化。
二、高中地理生态课堂构建的原则
(一)可持续发展原则
可持续发展原则要求地理课堂成为促进师生生态主体身心和谐健康发展的生态系统,一要协调师生生态主体和课堂生态环境的关系,营造舒适的精神氛围;二要协调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的关系,促进师生之间民主、平等的对话交流,学生之间合作探究;三是提高教师的自我发展能力,倡导多样性的教学风格。
(二)整体性原则
高中地理课程改革的基本取向是坚持地理科学素养和人文性的统一,奠定学生终身学习的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和谐地整体发展。首先,地理课程的目标要坚持整体性原则,将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的目标制定统一起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将地理课堂中的诸生态因子协调、调动起来,使之相互融合、相互渗透。
(三)生成性原则
地理知识不是刻板呆滞的,而是动态的,地理课堂中教师要贯彻生成性原则,及时根据所学知识的特点与学生的周围事物相联系,动态地生成新的教学方案,还要加强教育学之间的交往、互动。比如在学习天气系统和地貌的时候,教师可以将当地的气候、地貌相结合,启发学生多发言,不断生成新的知识。
三、构建高中地理生态课堂的策略
(一)注重地理教学的有机整体性
地理不是一个独立的学科,地理书本中个章节的内容也不是独立的,而是息息相关的。教师在地理教学中不仅要从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个维度出发制定教学目标,还要注重地理知识与其他学科和社会实践之间的联系,构建开放的知识和开放的课堂,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竞相迸发。在教学方法上,教师要摒弃单一的讲授法,将小组讨论、社会调查等新型的教学方法和讲授法相结合。比如在教学“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这一节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谈谈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积极影响和不良影响,并让学生就自己的看法进行调查、收集资料,最后相互讨论。
(二)创造积极的课堂生态环境
积极的课堂生态环境包括精神环境和学习环境,构建良好的精神环境就需要教师在地理课堂中为学生提供广泛的地理资源信息流,让学生感受地理的趣味性和实用性,以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为学生开辟积极向上的课堂生态心理空间。良好的学习环境要求教师关注地理课堂情境的动态生成,避免僵化的教学模式,为学生创设适宜的问题情境、迁移情境,并引导学生积极思考、交流,构建生态式课堂。
(三)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
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构建高中地理生态课堂的关键一环,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是教学的引导者,师生之间的良性互动是维持生态课堂的基础。教师要明确自己主导者的地位,凸显学生的主体性,最大限度地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平等地与学生交流对话,充分利用教育机智加强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动态交流。比如在学生“城市化问题”这一节内容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将这块内容分成“交通拥挤”、“环境污染”、“就业困难”等几块内容,然后让学生自发组成探究小组,就本组选择的内容收集资料、分析数据等,然后各小组之间相互讨论交流、相互评价,这样就能充分发挥生态群体的动力效应,促进生态课堂的构建。
三、结语
地理生态式课堂的构建需要教师和学生的积极参与,充分调动、协调课堂上的诸多生态因素,不可顾此失彼,营造和谐舒适的课堂氛围,创造民主、平等的心理环境,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学习兴趣,进而促进师生身心的共同、持续进步,营造教师乐教、学生乐学的学习气氛。
参考文献:
[1]谭成权。高中地理课堂有效教学新探[J].新课程学习(下),2011(3).
[2]刘猛。对高中地理新课改教学的几点思考[J].读与写(教师教育),2008(01).
[3]吴作诚。谈高中地理课的预习――高效地理课堂的基石[J].中学教学参考,2011(15).
[4]秦风洲。浅析高中地理课堂“学案”教学的思考[J].中国教师,2009(S2).
[5]崔桂兰。新课标下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要“四注重”[J].教育实践与研究(中学版),2007(10).
[6]吴庆峰。浅谈高中地理课堂教学设疑[J].华章,2010(9).
地理的论文第5篇(全文1977字)
摘要:随着教学方式的不断改革,传统的教学方式已经无法满足当代学生的需求,微课资源整合已经渐渐深入到教学中成为新型的教学方式。本文探讨了高中地理教学中微课资源的整合和建设路径。
关键词: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
在传统的高中教学中,面对着高考压力,许多教师都将教学重点放在课本的知识点教学中,在讲课时将重要的知识点划分出来,并让学生将其记到笔记上;在课后将课堂上讲到的知识进行复习;这样的课程对于学生而言是枯燥的,高中学生已经到了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年纪,所以对教学方式的变革也存在着自己的看法,因此,微课作为现代化信息技术新型的产物,对高中的地理教学产生了重大的改变;本文通过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进行具体分析,并对此提出相应的策略和研究成果。
一、微课资源合理选择教学内容
对于高中的教学课堂来说,地理课是所有学科中与人类发展环境最为紧密的一门学科,在地理课堂上,教师可以与学生进行多样化的课堂知识学习。随着微课进入教学课堂,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都很好地集中到课堂上来,在创造轻松教学课堂的基础上进行微课教学,让学生喜欢上地理课,从而提高地理的课堂教学效率。但是,一定要注意一点,就是微课上所要讲述的内容一定要与课堂的专业知识密切相关,不能偏离专业知识太远,在选择课题的时候一定要从书本的实际内容出发,合理地选择教学内容和题材,不能一味地追求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而讲述一些学生喜欢的话题,从而偏离了实际教学计划,只有合理地选择微课课题,才能很好地把握学生的学习状态,从而优化学生的学习过程。例如:在地理课本中学习“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的课题时,因为所学到的专业知识没有实体可以验证,对于学生而言课题过于抽象化,让学生难以理解;这个时候就可以很好地利用微课进行教学,教师可以利用微课的先进资源插入一个演示地球公转的Flash,将地球公转的过程、方向、速度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眼前,让学生对这个课题有一层更加深刻的定义,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地球公转的专业知识教学,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内容的含义。
二、科学分配微课资源的知识点
在高中地理课程教学中,每一天都存在着新的知识点,地理课本中的知识点是无穷无尽的;在过去的课堂上,地理教师一节课会讲到好多的重点知识,但是因为传统的教学都是书面上的教学,有一些知识过于抽象化学生不能很快地将其理解只能采用死记硬背的方式,这样对于学生的思维会存在一定的阻碍;现代的教学中引用了微课教学就可以完成教学中的漏洞,但是因为教学时间有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进行合理的分配,将各个知识点在微课资源中的比例进行有序的调节;对于教学过程而言,微课在课堂教学中不会占用太长的时间。所以地理教师在课堂上要合理分配微课和教学内容的时间比例。例如:在地理课上学习“水圈与水循环”时,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进行制作水循环的动态模拟实验,以影片的方式呈现在学生的眼前;让学生可以亲身体验水循环的具体过程;但是微课的时间不能过长,而是将专业知识点与微课的动态影片相互结合,并在此基础上学生和教师进行合作分析,得出最终的结论。使学生通过水循环的学习和探究,不仅可以掌握分析问题的能力,还一定程度上培养学生团结合作的学习方式。
三、微课资源基于学生水平出发
在高中地理课堂上实行微课的新型教学,其主要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更好地学习地理知识;在高中地理课堂中,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所以地理教师所改革的教学方式都是为了学生,随着教学改革的不断发展,新型的教学资源和教学手段都是为了给学生营造一个轻松有趣的课堂,从而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微课的引入便是存在于这种目的;所以运用微课资源需要一定的规章制度;在高中地理教学过程中不管是书本上的专业知识还是课外读物上的拓展知识都是要以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微课也是如此;为学生展示的教学内容不能过于困难,让学生听不明白,以至于引进新型的教学资源对于学生的吸引力而言也是无济于事;所以,在教学中,一切以学生的基础知识为出发点,将适合学生学习的方式融入到微课教学中,最好将难懂的知识简单化,但是又不失教学重点,将微课完美地融入到教学中来,从而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性。例如:在学习“城市发展与城市化”中,地理教师可以利用微课资源为学生播放一些近些年城市发展的具体现象,将变化的程度运用短片的实际现象表现出来,地理教师在制作短片的时候,可以将近些年变化的具体特点以实体形态表现出来,让学生耳目一新,并且给学生巨大的视觉感觉,将这几年中国的发展深刻的记在心里;然后教师结合课本上的专业知识对每个变化特点进行具体讲述,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同时增强课堂教学的具体效率。
四、总结
综上所述,随着教学的发展,时代的进步,微课的教学方法已经渐渐深入到各大高校的课堂教学中,地理教师也在课堂教学中合理地运用微课资源,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并且一定程度上提高教学质量;在现今的教学中,学生可以通过动态的短片进行自主学习,在提高教学质量的同时为我国培养出更多的全方面优秀人才。
参考文献:
[1]黎恒飞.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研究[J].高考
[2]徐茂强.高中地理微课资源整合建设路径探微[J].教育:文摘版
[3]黄丽辉,杨志平,姚伟,等.基于云空间的山区高中地理微课资源体系的建设探究[J].新课程导学,
地理的论文第6篇(全文2357字)
摘要:高中地理教学能够对学生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作用,在新时期下,结合新课程标准开展高中地理教学,应当重视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教师改变地理教学方式,根据高中地理规律,有效地开展地理知识教学。本文简要分析高中地理规律概念及重要性,结合现阶段高中地理规律教学存在的各类问题,展开研究与讨论,并提出了具体的教学策略。希冀促进高中学生能够增强地理学习兴趣,有助于高中地理教学课堂的进一步延伸与拓展。
关键词:地理规律;高中生;教学策略;主体地位
一、引言
地理规律在高中历史教学中有着重要的基础作用。由于地理规律,教学存在着众多问题,也大大限制了高中地理课堂的教学效果,学生难以掌握地理学习规律。由于地理知识具有一定的难度,进行有效教学,教师必须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水平,改进教学方式,增强对地理规律的教学,使学生能够充分认识到高中地理学习也是有章可循。本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简要阐述了高中地理规律概念及重要性,并提出了高中课堂上存在的教学问题,以及具体的解决策略:
二、高中地理规律概念及重要性
高中地理规律能够揭露地理事物的本质与内在联系,地理规律能够加强地理事物与现象的综合性概括,处于推理级层次。由于高中地理学习可以分为地理演变规律,地理关联规律,地理分布规律等三大类。通过不同的地理规律,开展不同的教学,能够增强学生的学习认知水平。由于高中地理知识较为抽象复杂,所以进行地理规律教学,使学生掌握基础地理知识,能够了解到自然界中的变化规律,以及水循环和地理循环要素的变化过程。通过地理规律的学习,能够明晰地理事物的时空分布特点,以及时间变化规律,能够有效地提高教学效率。
三、当前高中地理规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综合水平不完善
在新时期下开展高中地理规律性教学,教师必须掌握科学的地理规律认知,但是部分地理教师虽然能熟悉地理知识,但是却对地理规律是知之甚少,难以把握地理规律教学的重要性,只能够根据教学经验进行盲目教学。所以学生的学习状况与教师的教学观念有着密切的联系,教师的教学观念如果不进行及时更新,学生就会对地理规律死记硬背,再通过习题来增强地理规律认知。此种题海式战术练习,并不能提高学生的地理规律,认知水平,反而会降低学生的地理学习兴趣,也不利于教师开展高效化教学。
(二)教学内容呆板,未结合生活
由于我国大部分教师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教学理念仍然采用传统的灌输式教学,教学方式单一,内容呆板,并未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状况开展教学,学生难以理解晦涩抽象的地理知识。即使部分教师能够对地理规律教学展开多样化教学,但是却忽略了学生的学习理解能力,并未结合生活实际进行教学,只是重视地理规律的知识结构与内容,忽略了学生的认知水平。教师并未在课堂上引入案例分析,学生难以通过有趣的案例开展地理规律学习,只能够死记硬背。由于学生处于新时期下,思维不断发展,教师如果仍然采用呆板落后的教学方式,不仅限制了学生的探索创新精神,也不利于学生自主学习,限制了学生的思维发展。
(三)教学模式单一,缺乏操作性
传统的教学方式严重影响了地理教师的教学模式拓展,教师由于过于重视学生的地理成绩,只是采用填鸭式教学方式,使学生死记硬背,并未带领学生参与操作,或者是走出教室进行户外观察。地理学习是通过考察及测量等方式来不断地加深的,但是地理教师并未在课堂外进行教学演示,也并未进行案例分析,这样难以形成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只能够让学生观察地理模型或者是地球仪来了解地理规律,且并未带领学生进户外进行实地的考察,使学生的思维难以拓展,也打击了学生的学习热情。
四、开展高中地理规律教学的具体策略
(一)采用多样化教学方式
教师应当根据新课程标准进行教学模式创新,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式,来提高学生的参与热情,使学生能够通过地理规律的理解来增强逻辑思维发展。教师可以结合多媒体以及互联网等设备进行多元化教学,可以带领学生观察视频或图片,来模拟地理实验,增强学生的地理规律推导,通过直观的视频展示能够展示出地理变化规律,使学生能够增强地理学习兴趣,也能够加深对地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
(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可以开展户外教学活动,使学生能够亲自到户外,对地理现象进行考察测量,掌握地理规律的发展要素,增加学习兴趣,能够亲手操作。新课程标准要求推行素质教育,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教师予以引领和帮助,使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所以开展游戏化教学,或者是开放式教学,能够让学生了解地理规律,增强学生的课堂参与热情,通过以小见大的方式以及地理知识推导,使学生增强地理规律认知。
(三)开展生活化教学
高中地理教学应当着重培养学生的学习感受,教师进行地理教学时,可以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状况,设置悬念,来引领学生探究地理规律。例如在学习到气候变化规律时,可以讲解气压带风带移动时对各地产生的气候差异,并结合本地区的气候变化进行分析,使学生思考本地区的气候特点。通过结合生活实际进行问题悬念式教学,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与其他同学积极讨论,有助于学生发挥主观能动性。学生也能够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以及对本区域的气候变化特点进行充分分析,进一步探讨气候变化规律。开展生活化教学,有助于学生加深地理规律知识,也有利于学生举一反三地去思考问题。
(四)综合全面地评价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间树立良好的情感交流关系,与学生保持密切的交流,教师能够掌握学生近阶段的学习规律以及发展变化。通过全面综合地评价学生,让学生树立学习自信心,也能够正确地认识自己在地理规律学习中的优势及不足之处,并加以改进。在新时期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转变以教师为发展中心的教学观念,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综合性评价,学生能够增强地理学习热爱度,能够充分感知地理规律,与我们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看出,开展高中地理规律教学,结合学生近阶段的学习状况,进行地理规律认知,使学生能够根据生活实际来增强地理知识积累。教师应当改变传统落后的教学方式,体现学生的主体学习地位,着重培养学生的思维逻辑发展,使学生能够正确掌握地理规律,有效地进行地理自主学习。
参考文献:
[1]艾何.高中地理规律的有效教学探究[D].华中师范大学
[2]彭友斌.高中地理教学难点突破策略研究[D].江西师范大学